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

时间:2019-05-14 08: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

发布时间:2007-10-1709:17:37

阅读次数:2266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21年7月23日-8月初

点:上海、浙江嘉兴(7月31日,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员:出席一大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一大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中央局书记由陈独秀担任,张国焘任组织委员,李达任宣传委员。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22年7月16日-23日

点:上海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员:出席二大的代表人数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二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有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3人(姓名不清)。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机构由委员长陈独秀、组织委员张国焘、宣传委员蔡和森组成。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23年6月12日-20日

点:广州

主要内容:三大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三大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员:出席代表30余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三大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其中央局。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局由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五人组成,陈独秀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注:1923年9月,中央机关由广州迁回上海,谭平山代表中央驻粤工作,由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

4、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25年1月11日-22日

点:上海

容: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参加这一运动,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步,在实际上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员:四大代表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四大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棠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中央局由陈独秀、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组成,陈独秀任中央总书记。

5、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点:汉口

主要内容:五大是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召开的。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但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并未实施。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能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员:五大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五大选举产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31人,候补委员14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张国焘、李维汉、蔡和森、李立

三、瞿秋白、谭平山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陈独秀任中央总书记。

注: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在汉口举行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等为政治局委员,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确定由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

6、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点:莫斯科

主要内容:由于国内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员:六大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全国4万多名党员。六大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委员23人,候补委员13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3人,候补委员2人。

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政治局委员: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瞿秋白、张国焘、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李立

三、彭湃、杨殷、罗登贤、关向应、徐锡根、卢福坦

中央政治局常委: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候补委员: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

向忠发任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 注:六届三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新的政治局正式委员七人:向忠发、项英、周恩来、瞿秋白、李立

三、关向应、张国焘;候补委员七人:罗奕(即罗登贤)、徐锡根、卢福坦、温裕成、罗迈(即李维汉)、顾顺章、毛泽东。

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意见,增补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不久,又将他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此后,由陈绍禹(王明)代理总书记。不久,由于陈绍禹到苏联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上海组成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李声、康生、陈云等,中央政治局常委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主要负责人为秦邦宪(博古)。

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毛泽东、朱德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少奇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全会选举了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

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领导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3人组成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点:延安

主要内容: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被载入史册。

员:七大代表共755人(其中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七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44人,候补委员33人。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

注: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逝世后,中央决定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

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开除高岗的党籍。

1955年4月党的七届五中全会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56年9月15日-27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员:八大代表共1133人(其中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八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97人,候补委员73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7人,候补委员4人。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罗荣桓、陈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乌兰夫、张闻天、陆定

一、陈伯达、康生、薄一波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

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刘澜涛、肖华、王从吾、钱瑛、刘锡五

注:1958年5月八届五中全会增选林彪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为政治局委员,李富春、李先念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增选陆定

一、康生、罗瑞卿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陶铸为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叶剑英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补选陶铸、陈伯达、康生、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政治局委员,补选李雪峰、宋任穷、谢富治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撤销彭真、陆定

一、罗瑞卿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9、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69年4月1日-24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九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查、被监禁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大会通过的政治罢工和新党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组织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了党章,林彪、江青集团的一批骨干和亲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却被排除在外。九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员:九大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

九大选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70人,候补委员109人。

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林彪(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叶群(女)、叶剑英、刘伯承、江青(女)、朱德、许世友、陈伯达、陈锡联、李先念、李作鹏、吴法宪、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纪登奎、李雪峰、李德生、汪东兴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彪、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73年8月24日-28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十大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揭露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当上了政治局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员: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

十大选出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人,候补委员124人。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女)、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桂贤(女)、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艾则孜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注:197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遵照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为政治局委员,待十一届二中全会追认。1975年1月,十届二中全会补选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批准李德生提出免除他所担任的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周恩来于1976年1月8日,朱德于7月6日,毛泽东于9月9日先后逝世;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为中央政治局第一副主席,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错误撤消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决定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77年8月12日-18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认为十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这次大会没有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员:十一大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

十一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201人,候补委员132人。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许世友、纪登奎、苏振华、李先念、李德生、吴德、余秋里、汪东兴、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耿飙、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冲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陈慕华(女)、赵紫阳、赛福鼎·艾则孜

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华国锋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

注: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政治局委员。全会选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陈云(第一书记)、邓颖超(第二书记)、胡耀邦(第三书记)、黄克诚(常务书记)。十一届四中全会选举赵紫阳、彭真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五中全会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穷、余秋里、杨得志、胡乔木、胡耀邦、姚依林、彭冲。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对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和增选,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增选习仲勋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82年9月1日-11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十二大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员:十二大代表1690人(其中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约3900万名党员。

十二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8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2人。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邓颖超(女)、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真、廖承志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姚依林、秦基伟、陈慕华(女)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习仲勋、邓力群、杨勇、余秋里、谷牧、陈丕显、胡启立、姚依林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郝建秀(女)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常务副主席)

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

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陈云(第一书记)、黄克诚(第二书记)、王鹤寿(常务书记)、王从吾、韩光、李昌、马国瑞、韩天石

注:十二届七中全会确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的贡献。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员:十三大代表1997人(其中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万名党员。

十三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175人,候补委员110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2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9人。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田纪云、乔石、江泽民、李鹏、李铁映、李瑞环、李锡铭、杨汝岱、杨尚昆、吴学谦、宋平、赵紫阳、胡启立、胡耀邦、姚依林、秦基伟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丁关根

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乔石、芮杏文、阎明复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

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赵紫阳

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杨尚昆

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

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宋任穷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陈作霖、李正亭、肖洪达

注:十三届四中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的部分成员作了必要的调整: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增补李瑞环、丁关根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免去赵紫阳、胡启立、芮杏文、阎明复四人在十三届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的职务。

1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1992年10月12-18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十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员:十四大代表2035人(其中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万名党员。

十四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189人,候补委员13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华清、张震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候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

间:1997年9月12日-18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是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员:十五大代表2108人(其中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

十五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193人,候补中央委员5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5人。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女)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间:2002年11月8日-14日

点:北京

主要内容: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员:十六大代表2120名,代表全国6600万名党员。

十六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198人,候补中央委员158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1人。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刘云山***贺国强王刚徐才厚何勇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何勇夏赞忠李至伦张树田刘锡荣张惠新刘峰岩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回顾(1—19大)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

1、中国共产党 人

员:五大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五大选举产生

8、中国共产党 主要内容:十大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揭露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当上了政治局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员: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

十大选出了 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员:十二大代表1690人(其中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约3900万名党员。

十二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8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2人。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邓颖超(女)、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真、廖承志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姚依林、秦基伟、陈慕华(女)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习仲勋、邓力群、杨勇、余秋里、谷牧、陈丕显、胡启立、姚依林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郝建秀(女)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常务副主席)

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

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陈云(主要内容:十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员:十四大代表2035人(其中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万名党员。

十四大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189人,候补委员13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华清、张震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候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

15、中国共产党 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员:十七大代表2120名,代表全国7000万名党员。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 贺国强 ***

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刘云山 李源潮 何勇 令计划 王沪宁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郭伯雄 徐才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贺国强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何勇 张惠新 马馼(女)孙忠同 干以胜 张毅 黄树贤 李玉赋

18、中国共产党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1 大至 108 大)

科大附小 3 年 4 班 傅 1 格 ?

党的 1 大:

?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31 日转浙江嘉兴南湖)召开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代表 12 人,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1 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 1 新了。

? 党的 2 大:

?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共 2 大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 号令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12 名,代表全国 195 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 2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 9 个章程。中共 2 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程,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 1 次明确地提出了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 党的 3 大:

? 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中共 3 大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有 30 多人,代表全国 420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党的 3 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 3 大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肯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3 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第 1 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大张旗鼓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众运动,成功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增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 党的 4 大:

?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共 4 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 20 人,代表着全国 994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4 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同盟问题。党的 4 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党的 5 大:

?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共 5 大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 82 人,代表着 57967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党的 5 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毛病,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燃眉之急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当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担。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毛病,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 3 个月后的 87会议上完成的。

? 党的 6 大:

?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中共 6 大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142 人。党的 6 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6 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 1 系列存在严重争辩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 党的 7 大:

?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共 7 大在延安召开,出席7 大的代表共 755 名,其中正式代表 547 名,候补代表 208 名,代表全党 121 万党员。大会提出党的政治线路是:放手发动大众,壮大人民气力,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犯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 1 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第 7 次代表大会是以 “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

? 党的 8 大:

?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共 8 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1026 人,候补代表 107 人,代表全国 1073 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和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情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8 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假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获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 党的 9 大:

?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中共 9 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 人,代表全国 2200 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9 大坚持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9 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毛病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9 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点方针都是毛病的。

? 党的 10 大:

?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中共 10 大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 1249 人,代表全国 2800 万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继续了 9 大的 “左” 倾的毛病,1 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被排挤在 9 届中央委员会以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江青团体的骨干份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 1 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应了党内健康气力的增强。

? 党的 101 大:

?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1 大在北京召开,应到大会的代表 1510 人,实际出席会议代表 1502 名,代表全国党员 3500多万。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布用时 10 年的 “文化大革命” 已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 党的 102 大:

?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中共 102 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1545 人,候补代表 145 人,代表全国 3900 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 《全面首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的报告。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 1 次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谛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时间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共第 102 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首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久载入史册。

? 党的 103 大:

?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中共 103 大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936 人,特邀代表 61 人,代表着全国 4600多万名党员。大会还首次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由 175 名中央委员和 110 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 103 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由200 人组成的中顾委和 69 人组成的中纪委。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103 大第 1 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线路,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 3 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党的 104 大:

?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4 大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989 人,代表 46 人,代表全国 5100 万党员。江泽民作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成功》的报告。这次大会作出了 3 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1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点地位;2 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是要求全党捉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弄上去。

? 党的 105 大:

?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5 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代表 2048 人,特邀代表 60 人,代表全国 5800 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01 世纪》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 105 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

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肯定为党的指点思想,把依法治国肯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肯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 105 大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脸部署。

? 党的 106 大:

?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共 106 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 2114 名、特邀代表 40 名,代表全党 6000 多万党员。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3个代表” 重要思想,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 党的 107 大:

?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中共 107 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应出席代表 2213 人,特邀代表 57 人。吴邦国主持大会,胡锦涛代表第106 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 《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的报告。党的 107 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3 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

? 党的 108 大:

? 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共 108 大在北京召开。党的 108

大代表名额共 2270 名,由全国 40 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3 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气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四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专题辅导材料

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

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二、党建三个历史阶段的成就

“第一个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大清帝国独自发展的道路,古老的中华民族经受了世界其他民族从而有过的磨难和痛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广大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一次次抗争都最终都归于失败,未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总结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从而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人民和历史选择的结果。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相比中国共产党诞生前80年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短暂的28年,就实现了三个彻底的改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彻底”的论断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取得的彪炳史册的伟业。

“第二个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探索,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和磨难,但如总书记所说,变革是“最广泛最深刻的”,而且成就是主要的、巨大的。广大人民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在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在基本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航空航天等事关国防安全的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是中国人民挺直了腰杆。从1950—1977年,工业产量以每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从一个基本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在社会建设上,虽然面临着经

济的巨大困难,我们也高度重视教育、卫生、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低水平的、基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中国的预期寿命从35岁大幅度提高到68岁。在对外政治上,我们首先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美国以及后来苏联的霸权主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也是我们在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中能够避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那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受住严峻的风险考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所有这些成就,是在没有掠夺、没有殖民战争,在保证广大人民平等的基础上取得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所有这些成就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前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又超越了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迅速走出了

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无疑,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在短短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但打破了一个旧制度,而且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制度;不但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而且开拓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长期执政60多年;不但改变了中华民族被奴役的地位,而且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可以说,90年来,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自豪地指出,“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些成就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90年所完成的三个成就,分别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成就,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90年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

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总书记使用“接续奋斗”这个词,生动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接力的伟大工程,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党的成就,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要把各个阶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坚持历史的连续性,才能对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更高的历史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个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清醒判断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

想,既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又超越了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迅速走出了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无疑,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在短短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但打破了一个旧制度,而且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制度;不但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而且开拓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长期执政60多年;不但改变了中华民族被奴役的地位,而且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可以说,90年来,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自豪地指出,“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些成就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90年所完成的三个成就,分别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成就,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90年党的历史的主

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总书记使用“接续奋斗”这个词,生动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接力的伟大工程,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党的成就,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要把各个阶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坚持历史的连续性,才能对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更高的历史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左”倾(“Left” deviation)(Leftism)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右倾

Right deviation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教条主义 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下载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历史回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回顾 [摘 要]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西方列强的掠夺, 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

    历届党代会

    一、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 (1960年3月6日~7日) 这次大会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后(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部分独立建校,此前交通大学曾于1955、1956......

    历届党代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历史回顾摘要:九十年风云变幻,九十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逐渐由萌芽发展壮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造福人民中国......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历史回顾 摘要:九十年风云变幻,九十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逐渐由萌芽发展壮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造福人民中......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历史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历史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

    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2013年11月14日07:20法制日报 微博 我有话说 三中全会主要作用 一般每届一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三......

    历届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历届中国共产党党代会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1大——17大) 党的一大: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