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仅作交流学习用)

时间:2019-05-14 08:2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仅作交流学习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仅作交流学习用)》。

第一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仅作交流学习用)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属性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1、法治: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2、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以及根本保证等

法治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实施法 律的指导,也是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参照。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法治理念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4、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反映和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落实 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证。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灵魂。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就是在法治的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2)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在法治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面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

(3)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作为法治实 践的基本要求,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和司法要严格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在全社会 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司法的公信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是主要的理论源脉:

(1)马恩关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以及法律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马恩的人民主权、人民民主、人权、人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理论基础。

(2)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执政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党的领导理念的重要理论渊源。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1)泽东思想(1954年宪法)、邓小平理论(法制十六字方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理论,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科学发展观(法治理念)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进一步推动和指导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重要参照。尤其是传统法律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包括“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民为邦本;法尚公平、法不阿贵;德主刑辅、明德慎罚;以和为贵、无讼是求”。

4、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1)一方面审慎参考其一般性原理: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平等论、法律强制与权威论等。

(2)另一方面关注其现实变化,吸收现代西方实用主义法学和社会法学派的合理理论。(3)同时我们要坚决摒弃与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密切联系的法治理论思想:三权分立、绝对化的“司法独立”和机械教条的“法条主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所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准确认知。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于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法制创建和司法实践活动,为新中国法治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2)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民主建国的重大方针,1954年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了良好开端。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1982年宪法的修改与实施,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全面推进的历史。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将其写进宪法,对法治事业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第四,以胡锦涛同志 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实践,充分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概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1)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2)标志着我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中共执政规律和执政方略有了更全面系统、深刻成熟的认识与把握。

第二章 依法治国

第一节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做出的重大选择

文革的惨痛教训,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呼唤中国作出法治的重大抉择。

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1、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立法、前提)。

2、普遍、严格遵循法律(依法守法、社会基础):(1)一切组织和个人要遵守宪法和法律(2)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3、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关键):(1)要合法行政(2)要合理行政(3)要程序正当(4)要诚实守信(5)要高效便民(6)要权责统一。

4、要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依法司法、举足轻重):(1)要坚持司法公正(2)要坚持司法高效(3)要坚持司法权威。

5、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依法监督):(1)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治权之治”

(2)要 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各种国家权力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3)要从法律上规范各种监督行为,提升监督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性和实效性。

第二节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

1、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

3、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 解决社会纠纷的大调解格局和体系)。

二、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

1、要全面发挥各种社会规范的调整作用,综合协调地运用多元化手段来实现对国家的治理。

2、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三章 执法为民

第一节 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执法为民的实质就是法治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2、执法为民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机关的法治活动都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反映其意志与利益,体现其情感与要求,维护其正当利益,为其有效行使民主权利、社会权利,合理 求生存、生活状态的改善,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同时,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有尊严的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广义执法)

二、执法为民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1、执法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法治事业中的具体贯彻。

2、执法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体现。

3、执法为民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实践创新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内容。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执法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动力。

三、构建以社会成员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权利保护体系

1、保障和维护人民民主权利。

2、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

3、保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4、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

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二、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

1、我们的执法为民理念不同于资本主义“个人权利至上”的主张。

2、要引导教育人民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与自由。

第四章 公平正义 第一节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追求。

2、公平意味着公允持平、不偏不倚、办事公道、利益均衡;正义意味着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是非清楚、道义分明。

二、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1、不存在普世性的公平正义标准。

2、我们的公正理念体现了人类文明理性与中国国情的统一,体现了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高度 统一,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三、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

1、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和维护的主流价值。

2、公平正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与迫切要求。

3、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4、公平正义是树立和强化法治权威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四、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1、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2)反对任何在 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3)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第二节 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1、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社会效果。

2、对于司法实践中的“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个别问题,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不损害法律权威的情况下,能动司法,兼顾法理与情理。

二、正确处理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1、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2、法治实践中要把握好两者的合理均衡,既要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又不应极端化地强调 程序而忽略实体公正。

三、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1、一方面,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而损伤实质公正;另一方面,公正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2、二者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追求的共同目标,必须同时兼顾。

四、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维护法律实施的普遍性,是实现公正的必要前提。

2、同时又要从我国的发展不平衡、社会条件差异较大的事实出发,在立法、司法中做出必要的 区别化对待。

五、正确处理司法与其他社会纠纷解决手段的关系

1、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克服过度依赖司法的偏向,把有限的司法资源运用于维护和实现公正的关键环节。

2、广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运用多方面社会资源解决矛盾和纠纷。

第五章 服务大局

第一节 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1、服务大局理念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法律功能和作用所作出的概括而通俗的表述,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2、服务大局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事业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而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各种具体实践都要充分考虑和重视对社会发展和运行全局的影响。

二、服务大局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1、服务大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践诠释:(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原理在于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由经济基础决定,法律又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社会统治的工具。

(2)依据这一原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追求执政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实现,服务服从于我国的全局工作。

2、服务大局是对法治运行实际状况和客观规律的深刻认知和正确把握:只有认识大局、服务大局,才能正确把握法治实践的目标和方向,全面理解法律内在精神,确保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

3、服务大局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整体格局和态势的必要配合和积极回应:(1)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内社会矛盾集中突出、重大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求强化国家的核心影响力、全国一盘棋。

(2)这种格局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把服务大局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3)法治实践活动要立足大局,把握主流,妥善解决矛盾问题。

三、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局的基本特征

1、认识大局的根本性。

2、坚持大局的统领性。

3、适应大局的历史性。

4、分辨大局的层次性。

第二节 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法治实践活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坚持在法治实践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1)要根据中心任务,及时制定法律实施和适用的具体政策。(2)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为法律适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3)结合大政方针,对法律条文做出符合社会发展现实的合理解释。

2、强调各地方、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配合:各方要站在大局角度,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合理配置各种法治资源。

3、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1)在立法环节,更重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是否为民众所认同。(2)在实施环节,更要重视法律适用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

(3)在监督环节,要把反映社会效果的指标,作为检验标准,强化社会效果的责任约束。

二、依法正确履行职责

1、法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充分履行责任。

2、法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正确履行责任。

3、法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能动履行责任。

第六章 党的领导

第一节 党的领导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党的领导,是指党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施与贯彻,依靠各级党 组织作用的正确发挥,把握我国法治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决定我国法治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总体进程,协调我国法治事业中的重要关系,指导我国法治实践的具体开展。

二、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的客观必然性

1、党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2、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实际推行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各国法治都必须依赖其社会主导性政治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必须加强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新时期,我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措施。

三、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作用

1、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2、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

3、党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四、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

1、思想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方向的根本关键:要把握我国法治发展的方向,有效抵制错误思潮和理论的影响,保证我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政治领导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重要保证:(1)要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及地反映到立法之中。(2)把法治实践纳入党的战略部署之中

(3)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 果、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3、组织领导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必要方式和手段。(1)要加强法治机关的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3)要加强党对法治实践的监督。

第二节 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

一、注重突出和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与权威

1、要及时把党中央的决策转化为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

2、要及时把党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法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具体规则。

二、始终坚持依法领导

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需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三、充分重视科学领导

1、规范化领导:将党领导法治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规则。

2、集体领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3、理性化领导:尊重法治的客观规律。

第二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伐谈社套盆义法治理套与公安执法实线程保华刘刚 摘要: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定义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规律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特征的,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关健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安执法实践 通常所说的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价值和宗旨的承认和认可,并且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形成了高度的信念。法治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法治原则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属性、价值、作用等的科学理论、系统思想和基本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也是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法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反映。人们对法治理念的研究与探索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按照这种理念回答并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 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主义法治们执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对此,若没有深理念对于指导当前公安执法工作有着十刻的认识,就会出现一些欺压百姓.藐视分重要意义。群众利益,对群众报警求助麻不仁,敷衍。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塞责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人民群众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中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念的核心,是公安工作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形象,降低了人民政府和我们公安机关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的威信,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也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求。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

二、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公安执法工作的重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要准则。社会主义的法律是体现广大人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民群众共同意志的规范,是社会公平和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 的经骏,借鉴现正义的表现。社会主义法治既是公平正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法律要机制。只有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至上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真正理解社解决公正问题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济、行政等手段,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

我国的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工具,是党的“刀把子”、“枪杆子”,其任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务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社会治安秩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个公平正义要求同样的事情按照同样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安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全和其它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现代于一切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明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讲,公安机关是确,任何法律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才国家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保护神”,是能真正得以实施,法律程序包括实施执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护航员,只有在法行为时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党的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限等,其公正价值 则体现在它的独立、中群众意识,法制意识,才能切实担负起巩立和公开、公平_L。无程序即无法律,亦固共产党执法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无法治,如果说实体不公是个案正义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历史责任,泯灭,那么程序不公则是全部司法制度广大公安民警在执法的各个环节都应当正义性的普遍丧失。保持执法公正必须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一方从执法规范抓起。公安机关应以深化“规面我们要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巩固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为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用法律武器打击专体,以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政对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为重点,坚持实体与程序统一、公正与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执法,即打击率相统一,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严密执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生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繁荣,这是我三、执法为民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006"4 理念的精髓,是公安执法工作的灵魂。从公安执法活动的角度讲,执法理念直接左右和影响执法者的执法方式、行为规范和执法目的的实现;执法行为则直接反映执法者在组织实施执法时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态度立场。但由于我国封建传统的影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及民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权思想,残留着过去那种只强调国家公权力而轻视公民私权利的做法,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随意扰民甚至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一些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识模糊,役有弄清楚到底是“为了治安管人民”还是“为了人民管治安”,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

要解决公安执法过程中的上述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执法思想、执法观念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执法为民思想是涉及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公安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关系到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替察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的思想和具有的意识。就现阶段而言,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就是要深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把“执法公正、一心为民”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到一切执法活动中。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执法活动,使“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思想成为广大民警的政治信仰和自觉行动。要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等论述,全面、准确地把 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始终坚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相统一,坚决纠正重处罚、轻服务,重打击、轻保护,重权力、轻监督,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认识和做法,力争通过教育和制度建设,有效克服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有效消除粗暴执法、侵犯人权的现象,有效防止执法不严不公、扰民害民的 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公安工作的指导,把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我省公安机关将突出强化五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政治思想教育培训,落实执法为民思想。我们将结合公安一「作面临的形势,向广大民警讲清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他们自觉投身于法治理念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热情,并将公安民警中的先进典型作为深化执法为民

思想教育的生动材料,切实作好宣传;把在专项整改活动中查摆出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搞好警示教育,以塑造公安队伍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执法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层层建立督查指导联系制度,不断推动法治理念教育在基层民警和办案一线得到落实。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更好地履行维护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职责,推进平安龙江、法治龙江建设,构建和 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培训、考核,着力提高全警法律素质。

我们将紧紧抓住提高执法素质这个关键,建立一整套领导干部和民瞥主动学法、苦练内功的教育培训机制,使队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维护稳定和指导工作,切实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要以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为原则,深人贯彻公安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规定》,结合各自实际,采取领导集中培训、一线执法民警分期培训及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培训考核内容,着眼于法律法规、办案水平的提高,着眼于现代法治理念的确立,进一步建立培训考核长效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我们要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完整和统一的基础上,在制定制度和完善机制中,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条款中,创新思维,跳出执法看执法,把公安执法活动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谋划,放到维护稳定的大局中去落实,建立一种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公安执法工作新机制,通过不断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努力把各项执法活动纳人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中。同时,立足制度层面解决执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探索和建立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的长效机 制,有计划、分步骤地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体系,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深人调研,积极创新.努力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解决执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问题,从源头上保障执法质量,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我们将按照公安部“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坚持不懈,一抓三年”的总体部署,把基层公安机关和科、所、队执法质量建设作为重点,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打牢执法基础,苦练执法基本功,使基层民警的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水平。一是把执法质量、执法水平作为考核班子、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重视执法基础建设。二是完善统一考录选用制度,在省级公安机关统一考录民誓和选调民警工作中,加大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力度,鼓励民替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三是提高公安决策水平,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公安机关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推进公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四是深人基层所队调研,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听取执法一线民替、管理相对人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执法需求,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帮教.帮助解决基层执法疑难问题,建立健全调研制度,切实提高调研质量。五是帮助、培养、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发现、推广执法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引导、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抓好执法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考评工作,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我们将把执法质量考评、案件审核测评、执法档案、个案监督作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将执法责任及质量考评与执法责任追究相结合,实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使民警对执法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以保障各项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公安机关自2001年建立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以来的工作,摸清基层执法基础工作、执法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执法工作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围绕提高执法质量开展考评工作,把执法工作的好差、执法质量的高低、执法效果的优劣,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坚决落实法制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凡是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一律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凡是对公安执法工作抓的不力、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领导不能被提拔重用;凡是连续两年执法质量考评不达标的,单位主要领导要引咎辞职。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本题20分)

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要求,“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定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组成,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开放性的特征。

【说联系】繁荣法学事业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繁荣法学事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繁荣法学事业有指导作用。同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繁荣法学事业有独立的反作用,繁荣法学事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促进作用。因此,繁荣法学事业的水平的好坏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发展的好坏。他们犹如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

【抄材料】联系材料,***从法学的学科特点等方面指出,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

【喊口号】社会主义法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法学事业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繁荣法学事业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础;繁荣法学事业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繁荣法学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实质

(一)党的事业本质上就是人民的事业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社会主义宪法法律的最高价值

3、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目的(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1、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必须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3、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关系

1.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事业就是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树立、维护和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就是为了协调、保障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宪法和法律的最高价值。

4.在实质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乃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构 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2.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

(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手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整治效果 安定有序。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结合三个至上的分析判决

政治效果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法与自由

①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之一。良法应当是自由之法。

②自由是有限度的、有范围的,而这个限度和范围由法律来设立。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③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法律既保障自由又限制自由.在这里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何时及何种情况下限制只有是正当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学说。

●伤害原则

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把人的行为分为自涉行为和涉它行为。前者只影响自己的利益或者仅仅伤害到自己,后则影响到别人或者伤害到别人。密尔认为只有伤害别人的行为才是法律检查和干涉的对象,未伤害任何人或仅仅伤害自己的行为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简言之,社会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唯一的目的是自我保护,只有为了阻止对别人和公共的伤害,法律对社会成员的限制才是合理的,可以证成的。●法律家长主义

法律家长主义原则也称父爱主义,其基本思路是,禁止自我伤害的法律,即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合理的。家长式的法律强制是指为了别强制者自己的福利、幸福、需要、利益和价值,而由政府对一个人的自由进行的法律干涉。如禁止自杀、禁止决斗、强制戒毒等法律法规都是该原则体现。

●冒犯原则

冒犯原则的基本思路是:法律禁止那些虽不伤害别人但却冒犯别人的行为是合理的。这里的冒犯行为是指使人愤怒、羞耻或惊恐的淫荡行为或放肆行为,如人们忌讳的性行为、虐待尸体、亵渎国旗。这种行为公然侮辱公众的道德信念、道德感情和社会风尚,因此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法律道德主义的基本思路是: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违背了一个社群所接受的道德准则,就应该受到法律的禁止或者惩罚。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做出来的重大决策。自从党中央确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国策以来,“依法治国”、“法治”可以说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也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勿容置疑,作为造化育人的高等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而我校作为一所法学特色鲜明的政法大学,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具有更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对进一步促进我校法学教育改革,提高法学教育质量,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自从开学以来我校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学习教育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号召,我校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家不断交流,每个人都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从各方面进行自省、自律、自查,克服不足,努力整改。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列入了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在科研学术方面,学校一直强调面向基层和地方,前不久,我校还向省教育厅报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题目叫《法治陕西》。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还成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了一批高素质的法学教师成立宣讲团,积极主动地给省各高校、各地市各阶层的干部群众进行宣讲。这不仅对建设“法治陕西”有重要意义,还将对我校建设法治校园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学习,感觉获益匪浅。

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活动之前,我及其身边同学对其内涵认识浅淡,更谈不上用其来指导我们学习中以及以后的工作实践。而现在我们已逐渐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陕西 ”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使陕西的法治走在全国的前列。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即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我国是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进行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的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现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法科学生应更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我们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主动适应现阶段的形势要求。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践行西法大学子 “严谨 求实 文明 公正”的优秀传统,争取为“法治陕西”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仅作交流学习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仅作交流学习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国民一起捣乱)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上篇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概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考试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法治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内涵;服务大局理念的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于措施落实今年2月在全州检察长会议上,薛献斌检察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6年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4月下旬,高检院对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012年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纲教材增删说明】自2009年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法理学中单列出来,2009年和2010年总分值均达25分。20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很多同学都在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什么?怎么考?个人就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仅作参考。 一、考试方式:分为A、B两卷,不知道会抽取哪一套试题,闭卷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