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看完《抢救切尔诺贝利》纪录片之后,触目惊心,悲惨的现实和严重的后果不由让我陷入沉思。
核能本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新能源,将它用于发电,可有效地缓解当今社会的电力慌。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核能的另一面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的多了多。从视频中了解到,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源于一个反应堆在进行实验时意外失火而引发爆炸,他的辐射量相当于投在广岛原子弹的400多倍,8吨多的核物质泄露,尘埃飘向世界各地,这不仅夺走了当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全世界的生物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危害。这个有限的事故,其后果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甚至在事故后28年的今天,可以说威胁仍旧存在着。被石棺尘封住的200多吨的核原料,现在表面也已开始出现裂痕了,甚至说有坍塌等危险,这应当引起我们人类的警惕,我觉得这已不单单是当地政府的事情了,这关系到地球上数亿人的健康与性命,它需要全世界的精英共同努力,携手共战,采取更好的措施封杀这潜在的威胁,来保证我们这代及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可怕的核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难以消除,然而,尽管核事业的背后是如此的可怕,但作为新兴能源来说,人们看到了它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就不会因为一次事故而放弃去研究它,但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再一次给我们警示,又在人类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让我们痛之又痛,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发展核能真的很有必要吗?隐藏在核能背后巨大的危险人类也算是尝试到了,真的还要义无反顾的继续坚持吗?我们不可否认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亦或是上百年,我们有能力可以完全掌控住核能,砍掉它的魔掌,使它不会有任何危险和威胁。但是,我们敢保证在达到这么高要求的探索阶段就不会再出现任何类似的可怕的、毁灭性的核事故吗?
但就我个人而言,在资源紧缺的当今,发展核能这种新能源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能因为一次事故而否定了一切,社会总归是要发展的,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发展并控制好核能,它肯定是会造福于人类的。但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不能忘记切尔诺贝利等核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在发展的这条坎坷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慎重仔细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把隐藏在背后各种潜在的危险一一扼杀在萌芽之中。即使让发展的脚步慢一些也不要紧,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是最安全、最合理的,有了安全的前提保证,才会有我们今后继续发展、通往胜利的可能,我也相信,核能的魔爪被人类完全降服的日子终会到来。
总之,核能这把双刃剑,唯有我们小心驾驭,慎重发展,方能得利弊害,使其造福人类,而像切尔诺贝利等类似核事故不再重演。
第二篇:潘多拉的盒子——《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潘多拉的盒子——《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今天看了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潘多拉的盒子——《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看完了,各种想法纷至沓来,一时间难以思考。吃完饭,略作整理,记下一点思绪。
切尔诺贝利的石棺已经矗立了25年,我直到现在才因为另一起核电站事故,晓得并去了解它。变化远比一成不变更迫使人注意,这一点上,人不比青蛙更高级。
戈尔巴乔夫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观后感《潘多拉的盒子——《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分享好文◆他在纪录片里说,他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专家团一时低估了危险,无法提交报告。这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如果这些话属实,苏联这些顶尖的专家一方面刻意隐瞒事实,一方面没有能力获知事实——这并非无关的两方面,那就说明这一事故超出了苏联人、甚至是全人类当时的能力。人有能力发展核工业,却没有能力阻止核危机,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希望不是在重蹈覆辙。
切尔诺贝利事故,共有五十万人参与抢救,其中十万军队,四十万平民,遍及各行各业。他们可能没有被告知真相,他们可能不清楚后果,他们可能并不情愿,他们可能后悔了……尽管有着种种可能,他们只是行动起来,抢救了切尔诺贝利,挽救了苏联,挽救了欧洲。在真正的崇高面前,一切言语都苍白无力。
希腊神话中,潘多拉出于好奇心,打开盒子,释放了邪恶,只留下了希望。神话成了现实,不过潘多拉把希望留在盒子里,而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希望。
第三篇: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观看切尔诺贝利事故与三里岛事故
——论反应堆安全的重要性
核电站又称核电厂,它指用铀、钚等作核燃料,将它在裂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核电厂主要以反应堆的种类相区别,有压水堆核电厂、沸水堆核电厂、重水堆核电厂、石墨水冷堆核电厂、石墨气冷堆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和快中子增殖堆核电厂等。
核电厂由核岛(主要是核蒸汽供应系统)、常规岛(主要是汽轮发电机组)和电厂配套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核电站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核燃料在反应堆内产生的裂变能,主要以热能的形式出现。它经过冷却剂的载带和转换,最终用蒸汽或气体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核电厂所有带强放射性的关键设备都安装在反应堆安全壳厂房内,以便在失水事故或其他严重事故下限制放射性物质外溢。为了保证堆芯核燃料在任何情况下等到冷却而免于烧毁熔化,核电厂设置有多项安全系统。
核电站除了关键设备——核反应堆外,还有许多与之配合的重要设备。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它们是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壳,汽轮发电机和危急冷却系统等。它们在核电站中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一、三里岛事故简介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于1979年3月28日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外核事故,事故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美国各大城市的群众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计划。
二、切尔诺贝利事故简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三、核安全的含义
对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与安全有切实可靠的保证:在正常运行情况,反应堆厂房外的放射性辐射以及向外排放的液态和气态放射性废物,对反应堆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造成的放射性辐照,应该小于规范规定的允许水平。在事故情况下,不论事故是内部原因(如系统或设备的故障)或者外部原因(如飞机坠落、地震等)引起的,反应堆的保护系统及专设安全设施都必须能及时投入工作,确保堆芯安全、限制事故发展、减少设备的损坏、防止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去。
四、核安全的目标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ALARA)的水平,并且低于规定的限值,还确保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套完整的辐射防护措施,在事故情况下有一套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包括厂内和厂外的对策,以缓解对工作人员、居民及环境的危害。
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对于核电厂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那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保其放射性后果(如果有的话)是小的;确保那些会带来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五、核安全对策
在所有情况下:正常运行或反应堆停闭状态与故障工况或事故状态。有效控制反应性:紧急停堆控制,功率控制,补偿控制。主要通过控制棒,可燃毒物,可溶毒物引入反应性。
确保堆芯冷却:事故工况下,由蒸汽发生器应急给水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安全注入系统等一系列的安全系统冷却堆芯。
包容放射性产物:正常运行时,保持现场或厂房内、对存在放射性碘的区域相对负压,防止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向其他区域扩散。通过放射性废气、废液处理系统收集带放射性的气体,传送到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储存和监控,待其放射性衰变到可接受水平后,送到装备有过滤器和碘吸附装置的烟囱进行监控排放。低放射性废气经过过滤后可直接通过烟囱排放。放射性废液经收集后,送到硼回收系统或废液处理系统进行过滤、除盐、除气、蒸发和储存监测后,送到废液处理系统储存箱储存。通过取样分析达到环保部门要求的排放标准后,向环境进行监控排放。
事故工况时,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控制第一道屏障;稳压器安全阀:第二道屏障;安全壳:第三道屏障。
六、安全设计
1、纵深防御:
预防: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工况与防止发生系统故障 按照适当的质量水平和工程实践 争取并保守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核电厂。
检测:及时检测到和纠正偏离运行工况。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设置专用的系统与制定运行规程。保护:制止预期运行事故和始发事件升级发展成严重事故,控制其后果。采用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设计,附加的设备和规程。
缓解:应付已超出设计基准的严重事故,并保证放射性后果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保证包容功能,通过附加的措施和规程防止事故发展,通过减轻所选定的严重事故后果,加上事故处置规程可以完成该目标
应急:减轻事故工况下可能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后果。适当装备的应急控制中心,场区内和场区外应急响应计划。
2、多道屏障 包壳
一回路压力边界 安全壳
3、安全设计的基本准则 安全系统的冗余原则 多样性原则 故障安全原则 独立性原则
固有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运行人员操作优化的设计
七、安全分析
反应堆要具有完善的安全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有发生失水事故时,向堆芯注入含硼水,阻止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阻止氢气在安全壳内浓集,向蒸汽发生器应急供水。
设计原则为:设备必须高度可靠,系统要有多重性,系统必须各自独立,系统应能定期检查,系统必须有可靠电源,系统必须具有充足水源。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采用固有安全性。
八、事故的经验教训
三里岛事故主要是小破口事故,但是由于预警系统的不健全和人员的操作不熟练,导致了误操作。当局不得不提高操作人员的培训,为管理人员提供知识和工具。在三里岛事故之后的调查中发现,除了设备本身的问题外,事故主要由一系列人为误操作造成,而且事故产生的重大破坏力量主要在反应堆内,对于外界的辐射出乎意料地小,可见安全壳屏障的重要性。
三里岛核突发事件的教训,主要在组织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培训与人一机联系等方面,特别是操作人员的屡次操作失误,其教训尤为深刻。据报导当时几个在处理事故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甚至连堆芯内因失水,温度高引起堆芯沸腾的问题都没有想到过,在安全壳内观察到有强放射性水平以后的三、四天里仍没意识到燃料元件包壳可能严重损坏等等,可见操作人员的实际素质与技能水平是何等之差。三里岛核电站为实现反应堆的安全而设计有多层设防的纵深防护结构,如果不是操作人员强行干预了安全系统与设备的工作,堆芯损坏和放射性的向外逸出是不会发生的,故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应接受必须要获得的判断能力方面的实践知识训练,这对确保安全至关重要。
三里岛核突发事件也暴露出在安全控制系统上的一些不足之处,诸如怎样防止一些人为故障与及时预测,预报等问题,操作人员一旦误操作如何在安全系统中能及时反映显示出来,以提醒相关人员能及时纠正等。
三里岛核突发事件以前,总认为核电站设计、建造和运转十分可靠,严重事故机会极少,即使发生,对厂外几乎无放射性影响。问题是对核电站本身的可靠性过于自信、“绝对化”了,因此对严重事故可能发生缺少充分思想准备。
反应堆设施的设计者,没有提供能够防止第4号机组这样的事故(即切除技术保护系统和接连几次违反操作规程的事故)情况下的安全保护系统,因为他们认为发生这样的组合事件是极不可能的。
最初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机组操作人员违背操作指令和规程的这些极不可能事件的组合所造成的。由于操作人员使反应堆进入不可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空泡正反应性系数能使反应堆功率骤增。这种事故被认为是灾难性的。
九、总结
在核反应堆、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和确保安全第一的原则,必须 设置反应堆控制系统、反应堆保护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以确保反应堆在所有情况下,能有效的控制反应性、确保堆芯冷却和确保放射性物质不向外释放等安全功能。当然要加大操作人员的定期考核和培训,还有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管理力度。
第四篇: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切尔诺贝利,谁是罪魁祸首?
看完《抢救切尔诺贝利》纪录片之后,触目惊心。真实的记录了核爆炸后的场景,从政府隐瞒到居民撤离,再到用一条条真实的生命去清理现场。那些曾经如此灿烂的笑容不在了,那些曾经碧草蓝天的土地也不在了。或许现在仍然还有人为日本核泄漏而幸灾乐祸,没有认识到其实核泄漏遭罪的不止是日本人民,还有我们自身。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带来了人类和平使用核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惨剧。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呢?前苏联政府?看上去好像是。为了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于是建立核电站,或许还暗地里制造核武器,然后一个不小心发生了核泄漏,再然后政府为了最大程度拯救核电站,没有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再到后来,人民就开始遭罪。不得不承认,政府的出发点很善良,可是导致最终的结果却很糟糕。核电站爆炸后,那些一无所知的居民,脸上一如既往的写满了笑容,一如既往的上学上班,俗不知恶魔正在一步步靠近他们。低估事态严重性的政府几天后才开始组织他们离开,人们是那么不舍,有的人不愿意远离这片可爱的土地,就永远的埋在了地下。那片可爱的土地也不复存在,活着的人恐怕这一生也无法再回去。
同样的悲剧在2011年3月11日再次发生,日本本州岛发生九级地震,随后引发了附近核电站的泄漏,不仅给了日本经济致命性的一击,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社会发展,现代经济越来越发达,但各种不安全隐患却也越来越多,是人类自己将自身置于一个危险的环境里。最可怕的不是看得见的敌人,而是无形的敌人。核辐射,就是这样一种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好像不存在,只是悄无声息间侵蚀着你的身体,然后将你带入地狱,甚至影响世世代代。在建造核电站之初,试问又有谁不知道它的危害呢?没有人。可是,它的优越性诱惑了人类,人类执着的建造了它,并最终自食其果。
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20多年后,它的威胁仍然存在,仍有几十万人在核辐射的阴影下活着。不可否认的是,前苏联政府必须对此付很大的责任。核电站发生爆炸以后,低估了它的危害性,并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导致今天的结果。可是,仅仅是前苏联政府的错吗?早在1954年,前苏联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核电站。此后,各国国家纷纷建立了核电站,最大限度的利用核发展经济,迄今世界上共有400多座核电站。说到底,各个国家都不甘落后的去建立核电站,无非是怕你有的我没有,将来某个时候你欺负我。不可否认,核的开发和利用确实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很多国家也借此在暗地里制造核武器。朝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个经济如此落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核电站。你美国或者什么国家想要欺负我,我就用核武器威胁你,大不了同归于尽。朝核六方会谈,至今仍僵持不下。伊朗核问题也是一个鲜明的例证。现代全球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弱肉强食,强大的国家想要有武器维持自己的地位,让那些小国家“乖乖听自己的话”,弱小的国家想要有武器保护自己不受欺负,都想法设法的制造核武器。所以,切尔诺贝利,孰是孰
非,早已说不清楚。
或许你有上千上万条理由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和优越性,但只要一条“不小心”就可以置数万万的人于险地。核爆炸,核泄漏,归根到底,罪魁祸首其实就是人类自己,是人类自己害了自己。切尔诺贝利,日本核泄漏,朝鲜核问题„„不幸在重复。真正的世界“和平”恐怕只有在全球经济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时候可能才会实现吧!有差距就有明争暗斗。而这一切,还要多久?
第五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感
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感
今年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二十五周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猛烈爆炸。随即,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和核燃料喷涌而出。受到污染的地区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白、俄、以及波兰、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也是人类利用核能的一大悲剧。
二十五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后续影响远未消除。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也不会忘记它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同时,我们要应该以此为戒,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尽心尽力。观看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第一,.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舒适、高效、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和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当技术一旦发生失控或者操作不当时还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而切尔诺贝尔事故的发生和最近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是最好的证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所以,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技术本身,掌握其自然属性,遵循客观规律,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愚蠢的错误,避免灾难的发生。
第二,人类要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使各国纷纷寻找替代能源,而核能是浓集、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核能无疑是首选目标。然而人类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轻视了客观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是人类轻视客观规律的结果。所以,人类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灾难。核事故是世界性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仅仅影响乌克兰一个国家,还影响到欧洲许多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最近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日本偷偷地把含辐射的海水排到了海里,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核事故是世界性的问题,不能由本国自作主张,应该由世界核安全组织监管然后制定合理的方案妥善地处理。处理核事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总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远去二十五个年头,它引起世界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世界人们对核能利用的思考。这次事故给了我们许多教训,许多启示,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