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过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过
一、基本信息
堆型:石墨慢化、沸水冷却压力管式热中子反应堆(RBMK-1000)(简称RBMK-1000型石墨堆)机组: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
地点:离乌克兰离普里皮亚特(Pripyat)小镇3km,离切尔诺贝利18km,离乌克兰首府基辅市以北130km。时间:1986年4月26日
触发事件:反应堆安全系统试验过程中工作人员严重违规操作而引发功率瞬变,进一步引起瞬发临界而造成的严重事故。
事故后果: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厂房和汽轮机厂房被摧毁,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500人住进了医院,造成31人死亡。
二、事件过程
(1)为了试验,多次违规操作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工作人员为了探讨在厂内外全部断电情况下汽轮发电机中断蒸汽供应时,利用转子惰转动能来满足该机组本身电力需要的可能性,进行反应堆安全系统的试验工作。
从4月25日1时开始,工作人员对4号机组进行降功率操作,至13时5分
时,4号机组已从满功率工况(3200MW)下降到1600MW,并按计划关闭7号汽轮机。根据试验大纲,14时把反应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与强迫循环回路断开,以防止实验过程中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动作。23时10分,继续降功率,按照试验大纲,试验应在热功率700~1000MWt下进行。但是,按低功率下运行规程解除局部自动调节系统时,操作人员未能及时消除因自动调节棒测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结果使功率降到30MW以下。为了达到实验计划的功率,操作人员将大部分控制棒提出,所提升的控制棒数已经超出了运行规程的限制。中心区城内的堆芯中子通量分布己被氙严重毒化。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仍决定继续作试验。为了保证试验后有足够的冷却,所有8台主循环水泵部投入了运行。为了抑制沸腾的程度,堆芯流速很高,堆芯冷却剂入口温度接近饱和工况。蒸汽压力下降,蒸汽分离器内的水位也下降到紧急状态标志以下。为了避免停推,操作人员切除了与这些多数有关的事故保护系统。1时23分04秒,为了试验关闭了汽轮机入口截止阀,随着汽轮机的隔离,4台循环水泵开始惰转。
(2)功率急剧上升,进入失控状态
由于石墨堆设计的缺陷,当反应堆处于20%额定功率以下运行时,容易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而试验大纲恰恰就在接近20%额定功率运行。于是试验开始后不久,反应堆功率开始急剧上升。冷却剂的大部分已经非常接近很容易闪蒸成蒸汽的饱和点。具有正空泡系数的RBMK反应堆对此类蒸汽形成的响应是,反应性与功率增长,温度与蒸汽产量进一步增大,从而产生一种失控的状态。1时23分40秒,工作人员按下紧急停堆按钮,要把所有控制棒和紧急停堆梯全部插入堆芯。但几秒钟后,控制室感觉到了若干次震动,工作人员看到了控制棒已经不能达到其较低的位置。于是手动切除了控制棒的电源,使其靠自重下降。(3)蒸汽爆炸,烈火冲天
尽管工作人员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然而,在此期间,反应堆功率在4s内就大约增大到满功率的100倍。功率的突然暴涨,使得燃料碎裂成热的颗粒,这些热的颗粒使得冷却剂急剧地蒸发,从而引起了蒸汽爆炸。大约在凌晨l时24分,接连听到两次爆炸声,燃烧的石星块和燃料向反应堆厂房的上空直喷,一部分落到汽轮机大厅的房顶上,并引发了火灾。大约有25%的石墨块和燃料管道
中的材料被抛出堆外,其中大约3%~4%的燃料以碎片或以1~10μm直径的颗粒形式被抛出。两次爆炸发生后,浓烟烈火直冲天空,高达1000多米。火花溅落在反应港厂房、发电机厂房等建筑物屋顶,引起屋顶起火。同时由于油管损坏、电线短路以及来自反应堆的强烈热辐射,引起反应推厂房内、7号汽轮机房内及其临近区域多处起火,总共有30多处大火。1时30分,值勤消防人员从附近城镇出发赶往事故现场,经过消防入员、现场值班运行和检修人员以及附近5号、6号机组施工人员共同努力,于5时左右,大火全部扑灭。
三、事故分析(1)违章操作
从本质上说,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过快反应性引入而造成的严重事故。管理混乱,严重违章是这次严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重地违反了运行规程。(2)设计缺陷
1)正空泡系数(正功率系数)
RBMK-1000型石墨反应堆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固有安全性差。反应堆具有正的空泡反应性系数。,在堆功率低于20%额定功率时,功率反应性系数是正值。因而,在20%额定功率以下运行时,反应堆易于出现极大的不稳定性。在其它各种外在因素(操作人员多次严重违犯操作规程等)存在条件下,正是通过这个内在的正的空泡反应系数导致反应堆瞬发临界,造成了堆芯碎裂事故。2)没有安全壳
RBMK-1000型石墨反应堆没有安全壳,这是该事故造成对环境严重影响的一个原因。当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时,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能阻止它进人大气。
参考文献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朱继洲 等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 Chernobyl Accident,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第二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感
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感
今年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二十五周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猛烈爆炸。随即,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和核燃料喷涌而出。受到污染的地区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白、俄、以及波兰、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也是人类利用核能的一大悲剧。
二十五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后续影响远未消除。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也不会忘记它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同时,我们要应该以此为戒,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尽心尽力。观看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第一,.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舒适、高效、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和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当技术一旦发生失控或者操作不当时还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而切尔诺贝尔事故的发生和最近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是最好的证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所以,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技术本身,掌握其自然属性,遵循客观规律,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愚蠢的错误,避免灾难的发生。
第二,人类要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使各国纷纷寻找替代能源,而核能是浓集、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核能无疑是首选目标。然而人类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轻视了客观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是人类轻视客观规律的结果。所以,人类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灾难。核事故是世界性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仅仅影响乌克兰一个国家,还影响到欧洲许多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最近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日本偷偷地把含辐射的海水排到了海里,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核事故是世界性的问题,不能由本国自作主张,应该由世界核安全组织监管然后制定合理的方案妥善地处理。处理核事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总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远去二十五个年头,它引起世界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世界人们对核能利用的思考。这次事故给了我们许多教训,许多启示,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
第三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14041325 金晨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4047513班
***)
摘要...............................................................1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2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2 1.2反应堆概况..................................................2 2.事故起因.........................................................3 3.事故的影响.......................................................5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5 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5 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5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5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6 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法预测............................................................6 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6 参考文献...........................................................6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 核事故 原因 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1.2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1 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效直径为11.8 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在垂直压力管上部沸腾产生蒸汽。反应堆由两个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840根装有燃料的压力管、二个鼓式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水泵及有关设备组成。汽水分离器直接向两台500MW电功率的汽轮发电机供汽。反应堆可以带负荷装卸燃料。
冷却回路的主要部份分别封闭在一些坚固的起安全壳作用的隔室内。这些隔室与位于反应堆下部的抑压水池系统相连,以便在冷却剂拽漏时能够收集和冷瞬蒸汽。但是在反应堆上部,特别是压力管上部装卸燃料的工作面上没有这类安全设施。在堆芯燃耗平衡时,PFMK反应堆具有正的空泡反应性系数,但燃料反应性系数是负 的。功率变化时,总的净反应性效应取决于反应堆功率水平。在满功率运行时,净效应是负的;而在20%满功率以下运行时,净效应是正的。_因此,操作规程规定禁止在热功率700MW 以下运行。否则,会发生热工水力参数的极端不稳定性。
РБМК反应堆有211根中子吸收棒,分别用于总的功率控制、局部功率分布调节和紧急保护.紧急事故停堆靠插入所有吸收棒,最大下插速度为0 , 4m/s.为保证所需功率分布和负的净反应性系数,运行规程规定运行时插入堆芯的吸收棒必须不少于30根。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四号机组。截止那时,苏联对这种堆型已有100堆年的运行经验,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也成功地运行了三年,而且还是РБМК系列中运行纪录最良好的机组之一。
2.事故起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计划于1986年4月25日停堆检修.停堆之前,拟定在该机组8号汽轮发电机上做一项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厂内、外全断电情况下汽轮发电机中断蒸汽供应时,利用转子惰走动能来满足该机组本身电力需求的可能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经作过类似的实验。当时发现:发电机母线上的电压早在转子惰走动能耗尽之前就已下降。这次实验准备用特制的电机磁场调节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计划停堆前,四号机组一直在额定参数状态下运行。4月25日凌晨1点正,操作人员按照计划开始降低反应堆功率。于13点5分,反应堆热功率降为1600MW,同时停止该机组的7号汽轮发电机。14点正,按“实验大纲”要求,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动作,解除了该系统的备用状态.之后,本应开始作实验,但由于应电网供电要求,该机组继续运行。这样,四号机组在解除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备用状态下运行,违反了操作规程。
于23点 10分,再次降低反应堆功率。按照“大纲”要求,实验是在反应堆热功率为700-1000MW条件下进行。但是,在根据操作规程解除局部自动调节系统后,操作人员没有能够及时地排除自动调节器测量部分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结果,反应堆热功率降至30MW以下.直到4月26日凌晨1点,操作人员才成功地把反应堆热功率稳定在200MW。由于反应堆处于“中毒”过程,同时堆内可利用的剩余反应性量小,未能实现进一步提升反应堆热功率。此时反应堆热功率显然低于“大纲”要求的值。
尽管如此,仍决定进行实验。于1点03分和1点07分分别启动两个环路的一台备用冷却水泵,连同一直在运行中的六台主泵,八台冷却水泵全部投入运转。
由于反应堆热功率远低于计划值,从而引起堆芯和环路水阻偏低,加上八台冷却水泵全在运转,通过反应堆的冷却剂流量超过了规定允许值。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因为流量过大会引起泵的汽穴发生从而导致振动和损坏。通过反应堆的水流量的增加,造成了堆芯内产蒸汽量的减少以及汽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和水位的下降。操作人员试图用手动调节来维持汽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和水位,但未能达到目的.在这期间,他们看到汽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下降了0, 5-0.6MPa,水位低于警戒线。为了避免反应堆停堆,操作人员解除了与这些参数有关的事故保护信号。并于1点19分,加大给水流量。30秒后流量加大到初始值的三倍多,从而成功地抑制住了水位的下降趋势,水位趋于稳定。为了提高水位,继而进一步加大给水流量,约1分钟后给水流量加大到初始值的四倍。
当汽水分离器中较冷水进入反应堆堆芯后,产蒸汽量明显下降。堆内容积含汽量减少导致负的反应性效应,因而引起自动调节棒提升。约30秒内,自动棒提升到上部终端位置,操作人员不得不提升手动吸收棒以维持反应堆在200MW功率下运行。由于不断提升手动棒,堆芯内控制反应性的能力不断减少。
为了限制汽水分离器中水位的进一步上升,于1点21分50秒,开始大幅度减少给水流量。1点22分10秒,较热的水进入堆芯,从而引起堆内蒸汽品质上升。为了补偿蒸汽品质上升(正反应性效应),自动调节棒开始不断下插。
直到1点22分30秒,操作人员才停止减少给水流量,此时给水流量已减少到比正常值小1.5倍(这是操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操作错误).伪了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了解堆内中子场分布和反应性安全余量情况,计算机打印输出堆内功率分布和每根控制棒在堆芯中的位置。操作人员从反应性快速计算程序打印结果看到:堆内反应性贮备已经太少,应立即停堆(按操作规程规定:至少应有30根控制棒留在堆芯内,但这时仅有6-8根棒留在堆内)。
尽管如此,操作人员并没有停堆,而是开始实验。
1点23分4秒,该机组的8号汽轮发电机的紧急截止阀关闭以停止向汽轮机供汽.此时,两台汽轮发电机都已解列(7号汽轮发电机已在4月25日停车),反应堆理应自动停止.但是,操作人员临时决定解除了该事故保护信号,致使反应堆继续在约200MW热功率下运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如果第一次试验失败的话,有可能再次重复试验.但“大纲”中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这样做再次偏离了实验计划。
由于较热的水进入堆芯(减少汽水分离器给水流量所致)和通过堆芯流量减少(停掉了四台冷却水泵),使得堆内产蒸汽量增加,反应性增加引起自动调节棒下插.I点23分3I秒,自动棒巳补偿不了蒸汽品质提高引起的反应性加大,反应堆功率开始上升。1点23分40秒机组值班长命令操纵员按AZ-5按钮(紧急停堆用按钮)停堆。所有吸收棒和紧急停堆棒开始下插,但由于绝大多数吸收棒处于最上部位置,不能立盯起到抑制反应堆功率作用。3秒钟之内堆功率上升到530MW上,反应堆功率上升周期短于20秒,致使超功率保护和短周期事故停堆信号出现。但这一切已经不能阻止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出现。堆内传热条件的恶化,使得堆芯压力管内燃料棒温度急剧地上升。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 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3.事故的影响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根据俄国科学家的报告,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共有180一190t的UO2以及核反应产生的核废料,他们估计有5%一30%的物质在事故中流到外面。有资料称在事故中有8t多强放射性物质进人到环境中去,其强度相当于日本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100倍。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事故发生时,反应堆爆炸形成的放射性尘埃飘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飘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德国、意大 利、爱尔兰、法国和英国,造成了空气和地面不同程度的污染。至今西欧有的国家还在对牛奶实施放射性检测。核电厂周围6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了直接污染。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对人员死亡和因核辐射引发的癌症患者在报道中相差很大,按官方的说法,因事故当场死亡30人,事故至少造成9.3万人因辐射患癌症死亡,27万人患癌症,大约600万人受到核辐射的侵害。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
在事故处理中,当局将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30km的广大区域划为禁区,在该区域撤 离了135 000人。原来这里是生活的天堂,事故后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地方。20年后有报道 称:隔离区内的平均照射度仍大于100毫伦琴,隔离区以外是较重污染撤离区,平均照射度在60毫伦琴左右,个别地方可达150一200毫伦琴;再往外是轻度污染的准撤离区,平均 照射度在30毫伦琴;有人担心20年前的90Sr和137Cs还会对土壤的污染仍会存在,植物、昆虫和蘑菇等仍会从表层的土壤中吸收137Cs,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放射性尘埃落到附近第聂伯河的水体中,在库区聚集,造成对水生物的严重影响。从资料中发现,核电厂的基础坐落在粘土层上,粘土层较厚,粘土层下面是一含水层,该含水层是当地和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的地下水源。由于粘土层的不透水性和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作用,地下水未受污染,所以,事故处理中没有像福岛核事故那样闹水荒。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法预测
专家估计,事故处理花费达数百亿美元,可建10多个这样的该核电厂。建安全封闭壳需8.7亿欧元,该壳的设计寿期为100年,100年后还要投资,是一个无底洞。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际社会陷入了核恐惧中,德国、美国等国掀起了反对建设核电厂的浪潮,20多年核能发展陷人低谷。
参考文献
[1]王乃粒,朱长超.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报告[J].世界科学,1987,04 [2]王恒德.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后果[J].辐射防护通讯,2000,Z1 [3]李宗明.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警钟长鸣-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J].核安全,2011,03 [4]胡遵素.切尔诺贝利事故及其影响与教训[J].辐射防护,1994,05 [5]林诚格,卞洪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其经验教训[J].核动力工程,1987,01
第四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
时间: 2006-04-25 字体:大 中 小
张海红 曹剑锋 史丽生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十四队、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二系)
摘 要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核事故,造成的后果远比三哩岛核事故严重得多,广泛得多,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有关这次事故的过程、原因、后果、应急措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剂量估算等进了大量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得到很多关于此次核事故的信息,尤其是此次核事故反应出来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更对我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核事故应急 核电站 救援
核电作为一项环保能源,已实实在在地为国人所知道所享用。建设核电站,无疑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基本以火电为主(火电几乎占到了80%以上)严重失衡的电源结构,减轻煤运输和环境污染等巨大压力。但是核电站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隐忧,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是人们至今还是记忆犹新,不敢忘记。
1986年4月26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莫斯科时间大约是1时23分(北京时间6时23分)4号机组的反应堆装置活性区及部分厂房遭到破坏,使一部分集存在活性区的放射性产物排放入大气。世界核电站历史中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了。
反应堆发生的是热爆炸,由于一系列原因,反应堆中形成蒸汽,然后产生了热导出危机,烧热了燃料,使燃料毁坏,载热剂激烈的沸腾,在载热剂中进入了被毁坏燃料的颗粒,工艺孔道中的压力急剧上升,这就导致了热爆炸和反应堆的破坏。反应堆上部的金属构件移了位,全部高压管道破裂,一些控制棒和燃烧着的石墨块被抛了出来,反应堆卸料的一边和补给水房部分厂房被破坏了。活性区和蒸发器的管道的碎片落在反应堆和汽轮机厂房的顶上,打穿和破坏了电站二期的汽轮机大厅的房顶。这样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环境影响。
为预防核事故与实施核事故应急救援,针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其救援中发生的几点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核电站运行及试验规划。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由于进行了一场本不应该进行的试验造成的,而试验本身就违反了操作规程,在严重违背操作规程的条件下,4号机组进行了一系列违反操作规程的试验,粗劣的试验大纲,无效的监督和不按程序审批的试验计划是造成事故的管理因素。在1986年4月25日、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值班操纵员粗暴的违反核电站应该实施的规程主要有六点:
第一,减少了规定的后备反应性,即把反应堆活性区中吸收剂—控制棒的数量降到了允许值以下。
第二,突然降低反应堆的功率,然后使反应堆运行在低于实验计划中所规定的热功率水平。
第三,把全部8台循环泵与反应堆连接,超过了操作规程所规定的单线程流量。这一错误在实验计划中已经存在了。
第四,切除了两台汽轮发电机蒸汽信号的反应堆保护装置。
第五,切除了在汽鼓汽水分离器中的水位和蒸汽压力的反应堆保护装置。
第六,切除了产生最大设计事故时规定要求用的反应堆事故冷却系统。
电站的总工程师H.M.福明对没有充分考虑好的、没有按正常手续取得同意的关于汽轮发电机带负荷惰转实验计划做了批准之后,应由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二期运行的副总工程师佳特洛夫负责实验,而值夜班进行实验的主任是阿基莫夫,控制反应堆的主任工程师汤图诺夫,两人都缺乏熟练的试验技能和实验经验。领导和组织进行这次试验的是“顿河电力公司”的电气工程师莫特连科,但是他并不了解反应堆的特性。
在准备和进行汽轮发电机组自身用电负荷的惰转实验过程中,电站的值班操纵员切断了一系列的技术保护设施并违反了安全工艺过程安全方面很多重要操作规程的规定。值班员的主要动机是力图较快做完实验,在准备和进行实验时违反了规定的程序,违反了实验计划,粗心大意的操纵反应堆装置。这些都说明值班操纵员不大懂得核反应堆工艺过程的特性并丧失了安全感。其结果是由于值班操纵员把反应堆置于不符合操作规程的状态,这实际上加剧了正反应性系数对功率上升的影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核事故。
因此,在我国核电站的运行管理上,首先要根据核电站的核岛与常规岛的不同特性,制定出符合科学要求的运行管理程序,为核电站的管理工作提供出合适的管理规范,对反应堆的运行要进行全面可靠的纪录,并有相应管理人员对反应堆是否正常运行做出判断,对反应堆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应该进行系统的审查,要从理论上对实验计划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还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在场指导实验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应独立于核电站之外的独立组织,有权利对核电站进行各方面安全的检查,并把监督程序法制化。对监督人员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监督机构不能有效进行监督。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前违反核电站安全准则的行动,本应由前苏联国家原子能监督局的代表出来干预并制止类似行动,然而在这一天没有一个该组织的工作成员。即使该组织领导人去了,也来不及发现4号机组上发生的事和要做什么工作。监督员都奉命在上班时间到医务室去了,他们整天在那里参加医务会议,这样4号机组处于没有国家原子能监督员保护状态下。
在机制上应该保证国家原子能监督局或者职能类似的机构清楚核电站的运行及实验状况,并应该提高监督人员素质,监督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堆物理知识和一定的电学知识,在监督过程中应该很快进入情况,在人员时间安排上应该能够满足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需要。工作职责、工作技能与工作时间均应制定合理的实施规范和细则。
三、管理体系中除设立专家咨询组之外,还应建立技术指导小组
专家咨询小组的组成是由于一些知名科学家组成,其工作单位比较分散,工作地点不集中,这将给相应的核电站核事故应急人员培训造成困难,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根据“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开展工作。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以后 电站的人员没有能够准确的客观的估计所发生的事情,所有人对消除这样大的事故后果,从职业上和心理上都没有准备,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区域及其邻近地区的最初辐射水平采用计量仪表进行最初的测量,由于这些仪表本身测量量程窄,没有能给出真实的辐射水平的数据。在发生核电站事故的情况下,除了普遍测量还应进行个别测量。个人剂量笔这种简单的直读式个人剂量仪应该对救援工作的每一个人进行分发与使用,但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却将这些剂量仪给锁起来,没有做使用他们的准备。二核电站专门的咨询组是在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几个小时才从莫斯科乘专机赶来,因此有必要在核电站建立自己的技术指导小组,平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培训,能够对仪器仪表使用有充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特性有充分了解,在专家咨询组成员没有到达现场时能够对工作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提供出有力的技术指导。
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员在平时应在技术培训中清楚明白核电站构造以及辐射防护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有关剂量检测仪表,为最大限度减小救援工作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
专家咨询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救援中的技术问题得到充分解决。专业技术小组的职能作用对于一个核电站来说是只管至关重要的。专业技术小组应在专家咨询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为核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提供协调统一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建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核电站不同工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考试,使工作人员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以渊博的知识为建设服务。
从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核电站整体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以及管理混乱造成的。把控制反应堆进行实验委托给对工作没有受过充分训练的人员,在一个对核电站反应堆知识缺乏的人领导下进行试验,以及电站相关工作人员的违反操作规程反映出核电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事故的隐患。核电站违反核安全要求,在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从1986年1月17日到发生事故时,4号机组已经6次离开反应堆保护系统进行了运行。从1980年至1986年对设备运行中的27次故障情况都没有进行研究并做相应的评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教学中心与有效的专业技术培训系统,其后果已经由4月26日的事故所证实。在发生事故的时候,4号机组有不少“多余”的人。除了直接从事实验的人员之外,还有电站的其他人员,这些非实验人员留下来想学会怎样进行停堆实验,并且该核电站没有相应的人员培训设施。在核动力工程中专业技术的考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些考核不是经常由非常权威的委员会进行负责的,技术考核比较混乱。因此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认证制度,进行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岗位证书。考试内容应该宽泛,不应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是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核电站管理章程和核电站安全准则均有宏观理解,在发生核事故的条件下应该能够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自行救援。对设备管理设立专门的应急装备处,由专业人士对仪器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并选择合适的适用于应急状态下的宽量程仪器。根据核电站的最新发展提供出合适的仪器检修及更换措施。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剂量监测员不能找到量程足够大的仪器进行放射性水平的测量,而这对事故救援级别的划定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确定了事故的级别,才能对救援行动的规模与方式起到恰当的指导作用。
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核电站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为核电站的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仅关系到经济利益,在非常时期的军事意义更加明显。在战时是防止敌军进行攻击和进行有效的救援提供强大的后备基础。
核电站应结合国际上惯用做法和我国国情,对核电站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与培训,必将为预防核事故打下良好基础,为可能发生的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新闻管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后出现了一种称为“放射性恐惧症”的新病,众所周知,我们的感觉器官没有记录辐射存在、辐射的条件和它的危害大小的“装置”。辐射的复杂性造成了掌握辐射作用基本的放射性生物规律性知识的困难。核电站周围的广大民众,包括核电站周围30公里以内的居民缺乏足够的辐射特性以及它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的知识,引起了人们在核电站事故后心理上的紧张。甚至一部分人感到恐惧,甚至畏惧,这就是所谓的“放射性恐惧症”。导致人们这种状态的原因,这里起很大作用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后,居民没有听到客观易懂的报告,而且报道是片面的。放射性恐惧症严格说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人民对正式来源失去信心,而更多的相信传闻的一种状态。
不同放射性核素会维持不同时间的放射性影响。在两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一是短期强烈辐射,二是小剂量长期照射。一个国家存在有关负责居民辐射安全的庞大体系,这是一大批在放射医学领域积极工作的著名学者、各方面的专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居民疏散时就是通过政府的统筹安排进行的,过程有条不紊,这同核事故进展情况的准确发布是相关的,并且设立居民地址查询处,短期内就向26500人提供了有关居民所在地点方面的咨询。
因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新闻发布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成立专门的新闻机构和社会社团组织进行核事故信息的发布,既要保证核电站周围居民的知情权,又要考虑严重核事故条件下撤离人员的秩序问题,禁止任何非官方授权的组织和个人发表内任何与核事故有关的言论,并且应该根据事故的情况进行连续追踪报道,使居民对事故的发展及救援情况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失实新闻的流传。
六、军队参加核事故应急救援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
莫斯科时间大约是1时23分发生的核事故,在1时28分,以内勤中尉为首的内勤中尉普拉维克为首的14人组成护卫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军事化消防队执勤人员来到事故地点,年轻的军官迅速准确的估计了事故的情况后,派手下的人首先扑灭汽轮机大厅屋顶上的火,以便切断威胁着其余动力机组的火焰。1时35分,内勤中尉基宾科为首的10人组成的护卫普里维亚特城的综合军事消防队的内勤警卫来到火灾现场。基宾科带领防毒气小组侦查与遭到破坏的反应堆性邻近的反应堆厂房的一些房间的火情,这样做可以选择递送水龙带的正确位置。同时电站的值班人员也都来了。1时40分,正在休闲的内勤少校捷连科尼科夫来到事故现场,担任起灭火总指挥,2时10分,由于消防队员的高超本领和奋不顾身的精神扑灭了汽轮机大厅屋顶上的火。后续有相应的救援部队到达现场并由相应的指挥官担任总指挥,在已经确定4号机组及其附近地域超过了允许水平后,消防队员在距离事故地点5公里的地方集合,并按规定时间派遣消防队员进入危险区。
4月27日,空军对切尔诺贝利厂区和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后绘制出了像反应堆投掷废弃物覆盖物的示意图。4月27日,45架直升机向核电站4号机组投放了65吨覆盖材料,但是还不能完成覆盖反应堆的目的。一开始反应堆的封填工作时直升机飞临反应堆上空,机组人员靠目测向反应堆投掷覆盖物。为了使飞行员工作更加有效,基辅、切尔诺贝利、切尔尼戈夫的一些企业制作了用于向反应堆投放废弃物的集装箱以及悬挂设备。飞行员们紧张作业,直升机不分昼夜的在反应堆上空飞行投掷装填物,飞行员还担任消除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行为,参加抢险的全体飞行员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有鉴于此,军队参加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时的作用十分强大,行动迅速有利,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有必要针对我国的核电站进行核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特别是部队参加核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是确保把核电站事故灾难减小到最低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拉动担负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部队进行定期的演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远去20个春秋。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有关这次事故的过程、原因、后果、应急措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剂量估算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得到很多关于此次核事故的信息,尤其是此次核事故反应出来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更对我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和教训。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只有这个体系运转正常了,才能保证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发生核事故后进行相应的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历史上发生核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带来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沃兹尼亚克等,伍仁毅、杜凡等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教训》,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董滨江等,《核事故应急概论》,1991年11月。施中齐,《我国核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响应专业知识培训班)。
第五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至今仍然对欧洲环境有影响吗(范文模版)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至今仍然对欧洲环境有影响吗?
核事故的遗产史上最严重核事故给世界留下了什么?灾难的典型图景: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仅几公里的普里皮亚季市(Pripyat)由示范城市沦为空无一人的鬼城。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生成高浓度的放射性云团,污染蔓延至欧洲地区。
30年后的今天,在瑞士,尤其是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提契诺州,还能监测到当年的核辐射痕迹。这对公众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灾难记忆的淡化比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消散来得更快,”联邦卫生局核辐射风险办公室的负责人Christophe Murith说,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对Murith来说,在30年前春天所发生的那场灾难至今历历在目。当放射性云团从切尔诺贝利飘移至中欧北部和瑞士时,他就工作在第一线。视频:核辐射扩散
“是瑞典人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他们测量到辐射强度的异常增长。当时我刚刚完成博士论文,正在研究一项光谱技术。突然,我有了用武之地:实地测量、和持怀疑态度的当地人打交道,还有同那些想了解一切数据的联邦官员合作,”Christophe Murith回忆道。当年,他恰好在联邦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实验室工作。
一辆从部队借来的面包车载着这位年轻的研究员走访了整个提契诺山谷。这里是瑞士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放射性物质留在了那些当放射性云团经过时曾降雨的地方,”Murith介绍说,“当时,提契诺州土壤中铯-137的浓度是瑞士高原地区的100倍。”
当务之急是保护那些对核辐射最敏感的人群,比如儿童和孕妇。“我们分析的重心是食品:我们想切断辐射的饮食传播路径,”Christophe Murith强调。另外,他们还向居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诸如避免饮用鲜奶,以及对色拉和蔬菜进行彻底清洗,等等。
但从全球比较来看,瑞士居民在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体内所积累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尚属中等。联邦卫生局统计的相关数值为每年0.5毫希沃特(毫西弗)。通常拍一次X光片,人体就能接收到1毫希沃特的辐射物——相比可见,0.5毫希沃特的量并不算高。“但是,那些没有遵守我们防辐射建议的人,还是会在体内积累10倍以上的辐射物。”
野猪和湖泊里的切尔诺贝利
30年过去了,那场灾难的痕迹依然可见。
在提契诺和格劳宾登州的一些山谷,仍然能够发现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释放的铯-137。Christophe Murith证实说:“放射性铯尤其会顽固地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表层,它会被磨菇吸收,会进入野生动物体内。直到今天,野猪体内还会存有超标的铯。这样的猪肉是不能出售的。”
瑞士的湖泊里至今也还能找到切尔诺贝利事故排放出的污染物。
瑞士联邦核安全监察局(IFSN)近期发表的一篇报告中就引用了2013年一项瑞士研究公布的相关数据。比如比尔湖:在1950 至2013年间积累的铯-137物质中,有八分之一可能来自切尔诺贝利;而其他的则产自Mühleberg核电站在60年代进行的核试验。
肿瘤患病率没有明显增加 由高敏感度监测器测量到的辐射对专家们来说无疑是很有意思的研究对象。联邦卫生局前副局长Bernard Michaud表示:“从公众健康角度来看,当年扩散出的放射性物质已经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但Christophe Murith认为,受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影响而致病的可能并非为零,他说:“确定因果关系很困难,因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早前已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女性当中。”这应该也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有关,Murith透露。
联邦卫生局从广岛及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物质分析数据出发,推断出瑞士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而致死的病例数约为200起。“但在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几个受灾严重的国家,情况则大不一样,至少有4000至5000人死于很可能是由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引发的甲状腺癌,” Christophe Murith指出。
伯尔尼大学社会与预防医学研究所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介绍道,研究并未发现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儿童患癌的明显趋势。但该研究所的儿科专家Ben Spycher认为,即使是强度极低的天然放射性环境也有可能促使儿童罹患白血病或脑癌。他说:“这些天然放射性物质中有极小的一部分来自切尔诺贝利。但即使有关联,也是微乎其微的。”
不能掉以轻心尽管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证实,切尔诺贝利事故对瑞士居民的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些数据并不完整。提契诺州癌症统计办公室主任Andrea Bordoni提示道,瑞士没有国家范围的肿瘤犯病率统计,而且,提契诺的州级调查也仅仅始于1996年,距灾难发生已有10年。
但Andrea Bordoni表示,统计方面的这一空白并无大碍。“确实,我们没有事故发生最初几年的数据,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能错过了甲状腺癌发展的峰值。但是,如果切尔诺贝利事故对瑞士民众的健康曾造成重大伤害,我们在多年之后依然可以察觉。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沃州Genolier医院放射科主任Jacques Bernier提醒说,在放射治疗中,病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不同的基因突变。“所以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突变会带来潜在的长期风险,”他说。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警示说,在核泄漏事故发生几十年后,辐射的影响依然存在。为了对切尔诺贝利事故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进行全面评估,它呼吁开展长期性的协作项目。另外,让Christophe Murith确信的还有一点:“灾难发生后,撤离居民内心产生的抑郁、焦虑、自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核泄漏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辐射灾害本身。”
切尔诺贝利的火灾威胁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继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大量危险的放射性物质散播在核电站附近的森林和土壤中。这些物质很有可能因为当地频繁的森林大火而扩散至大气中。
绿色和平组织透露,一场蔓延的火灾相当于6级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事故等级为7级)。2010年,一场当地火灾通过扩散的浓烟将辐射一直带到了土耳其。
瑞士联邦卫生局在《晨报周末版》(Le Matin Dimanche)的采访中表示,正在认真处理这一问题。如果发生严重火灾,瑞士会很快收到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瑞士处于相关国际预防网络之内。
卫生局表示,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能传播到瑞士的铯-137的浓度也会比1986年时弱100至1000倍。瑞士资讯
∣ 瑞士唯一官方中文媒体 深度了解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