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启示

时间:2019-05-14 08: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事故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事故启示》。

第一篇:核事故启示

核事故的启示

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释放出放射性云雾。核电站附近的农场产品被禁售一个月,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1]。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2]。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3]。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 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4]。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附近居民被疏散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11年3月12日,受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泄漏事故等级为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5]。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核泄漏对人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6]。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7]。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核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发电,核能几乎等同于核电。自然界或人工生产的一些重原子核碰到一个中子会裂变成几个轻原子核。裂变释放大量的能量,与煤炭燃烧释放的化学能相比,裂变元素释放的能量大约是同等质量煤炭的三百万倍。裂变时要放出更多的中子,从而引起更多的裂变,这就是链式反应。核反应堆中,有些中子会被吸收,不参与裂变反应。为了让核反应堆持续稳定运行,在裂变产生的第二代中子中,需要正好有一个中子引发裂变,而多出来的中子要被吸收掉。多余的中子可以用控制棒吸收。但持续调节控制棒很难保证安全,现在的反应堆都设计为负功率因子,也就是当反应堆功率超过设计功率上升时,因为水中气泡增多、密度下降等因素会导致慢中子数下降,从而裂变功率下降,也就是说,即使不用控制棒,反应堆也不会超过设计功率运行。控制棒可以用来调降功率或者停堆[8]。从这个角度来说,核反应堆是非常安全的。核能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它的能量密度很高,需要的燃料少,一个机组每年大概只需要几十吨核燃料。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除了排出一些废热,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废热也可以用来供热。与化石能源相比,不排出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没有海量燃料运输要求,燃料储量几乎无限。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它紧凑、可靠、可在任何时侯出力,能够保障能源安全,运行成本低。核能的缺点包括: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危险,一旦出问题,后果非常严重;系统太复杂;设计寿命到期,拆除费用高昂;能生产核武器原料,意味着谁都能做原子弹;乏燃料(用过的核燃料)、核废料问题还没有解决;等等[9]。核能虽然建设和拆除的成本高,但总的成本并不比化石能源高,如果化石能源要收碳税的话,核能的成本更低。

核能的主要反对声音来自它的危险性。那么它的危险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能不能解决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核电站为什么危险:

第一,核电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为了保证安全,核电厂设计了很多冗余,又很复杂的控制系统。系统越复杂,越容易出问题。系统复杂了,操作人员很难掌握所有系统。出现异常,不能保证所有的处置都是正确的。

第二,核电厂需要持续不断地强制散热。同燃煤电厂一样,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用来把水烧开,产生水蒸气发电。这里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其余三分之二的能量作为废热释放到环境中。一台发电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废热功率约200万千瓦,如果用海水冷却,为了不影响环境,假定进出水温差为10度,则每天需要400万吨海水,每秒近50 吨。重核裂变后产生的轻核基本都是不稳定的,要衰变。反应堆运行一段时间后,大概6.5%的功率是由衰变热提供。对于 100万千瓦电的机组,热功率是 300万千瓦,衰变热功率约20万千瓦。这意味着即使完全停堆,反应堆还有20万千瓦的热需要排除到环境中。这是很大的一个热功率,如果散热失效,核燃料将融毁,导致不可控的核泄漏。由于大部分裂变产物寿命很短,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不等,衰变热衰减很快。实际上,停堆 10分钟后,衰变热功率就会从刚停堆的 6.5%降到 2%左右,1 小时后1.5%,一天后0.4%,一周后0.2%,对于100万千瓦电功率机组,一周后的热功率为6千千瓦,仍然需要强制散热[10]。换句话来说,核电机组永远需要强制散热,否则就会有熔堆核泄漏的危险。

第三,熔堆后,燃料还在不断放出大量的热和放射线,完全没有办法接近处理,只能依靠以前的设计将燃料分散冷却。这种设计是不可能预先做实验验证的。失去冷却后,控制棒会比燃料棒先熔化,燃料还能产生一定程度的链式反应,从而加大放热。但是熔堆后因为中子慢化不充分,燃料中中子浓度低,不可能再临界或核爆。几十吨温度非常高,密度非常大的核燃料如果聚集在一起,完全无法处理,它会不断熔化、汽化它下面的任何东西,不可阻挡地往地下走,直到自然稀释到一定程度。大量放射性物质会进入大气和地下水。

第四,核反应堆装料量大,如果加上随堆堆放的乏燃料,一个堆可以有数百吨高放射物质,其中放射性裂变产物有数百千克。作为对比,一颗原子弹只产生一两千克放射性裂变产物。因此,一个失控的反应堆对环境的危害远远超过一颗原子弹。杀死一个人的辐射剂量,折合成能量只需要不到一千焦耳(几天之内),而一百千克放射性裂变产物中蕴含的放射能是这一剂量的近一万亿倍。当然,实际危害不可能那么大,更实际的计算可以看乏燃料的衰变热。乏燃料从反应堆取出一年后,每吨产生 10千瓦衰变热,也就是每秒10千焦耳,过 10 年后衰减到 1 千瓦。也就是说,每吨乏燃料取出后一年到十年间,每秒释放的放射能可以杀死几个人。全世界每年产生数万吨乏燃料[11]。

现在世界上核电大国的排序是:美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中国排到第10 位[12]。世界上出现的大型核事故,最早是美国三哩岛核事故,其次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近年的日本福岛核危机。虽然美国、前苏联和日本发生了核危机,但是他们还是真正的核大国、核强国,是核电安全记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我们不应当耻笑他们,应当从他们的核危机中汲取教训,把我们的核电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1)要认真汲取教训,不要核恐慌。

(2)在确保安全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搞好核电布局。(3)努力培养合格的核电人才是核电安全的根本保证。

(4)要给核电站以宽松的运行条件,使核电站有充分的维护、检修时间。(5)寻找核电安全的薄弱环节,抓好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体系建设。(6)要努力掌握核电的核心技术,加快研究第四代核电。

参考文献

[1]核安全问题之思考[J].视野,2011,4: 26-28.

[2] 核电站应急防护措施[J].核电之窗, 2011, 10:217.[3] 吴冕.核能:福祉与灾难[J].特别关注,2011,8(242):49.[4] 杨进.切尔诺贝利悲剧的重新审视[J].理工学报,2011,21(13):57-60.[5] 朱成章.从日本福岛核危机中汲取教训[J].专 稿, 2011, 25:83.[6] 柴之芳.从日本福岛核事故说起[J].科学文化评论,2011,8(5):8-16 [7] 苗永梅.核能的科学利用[J].硅谷,43-45 [8] 雷奕安.核安全与核能社会[J].现代物理知识, 2010, 11:31-41.[9] 王芳, 鲍鸥.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应急处理的启示[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1, 3(1):85-217.[10] 邹树梁,邹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 2011, 12(2):1-3.[11] 张力.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安全科学的启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4):56-59.[12] 左凤荣.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因与教训[J].理论视野, 2011, 4: 31~ 33

第二篇:科学认识核事故

科学认识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受地震影响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1.什么是“核事故”? 核事故发生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辐射危害?

简单地说,核事故就是指涉及核设施的事故,尤其是涉及核反应堆的事故。在事故状态若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放射性碘和铯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员的照射,一方面来自于放射性烟云所致的小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通过吸入和食入被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和水产生的内照射。2.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吗?

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在发生较严重核污染的情况下,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目的。卫生部推荐的含碘食盐中的含量为每公斤3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次食用1公斤含碘食盐才能获得35毫克的碘,而真正在核泄漏事故中可能受到照射的人员推荐的一次碘片服用量为100毫克,3公斤的含碘食盐才能达到这样的含碘水平,故含碘食盐不具备抗辐射的功效,更没必要多食用或在家中储备含碘食盐。此外,盲目过量

吃碘盐或碘片,可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3.日本福岛核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监测点气溶胶取样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浓度均在10-4贝克/立方米量级及以下。结合近年来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初步确认各地所检测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

由于各地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只有10-7微希沃特/小时量级,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0.1微希沃特/小时左右)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涨落范围之内;公众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之内所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乘坐飞机飞行两千公里所受辐射剂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措施。4.日常生活与核辐射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医院的X光机,辐射无所不在。

世界平均每人受到的自然照射量约为2.4毫西弗(包括宇宙射线0.39毫西弗、大地辐射0.48毫西弗、食物辐射0.29毫西弗、空气中的氡气辐射1.26毫西弗)。我们做一次CT检查受到的辐射量为6.9毫西弗;做一次胸部集中X射线检查0.05毫西弗;乘坐飞机由日本

东京至美国纽约(往返)受到的辐射量为0.2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毫西弗至1毫西弗的辐射量。因此,我们大家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就目前情况,我区疾控中心尚不需开展放射性污染检测工作。

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日本归国人员设立了放射性污染检测站开展相关检测工作。据市疾控中心检测工作人员介绍,每日前往检测点检测的人员仅有几个人到十几人不等。目前,不会出现大量人员前去检测现象。

近日,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有关日本核事故的相关新闻,并对此次核事故对我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公众已不像起初那样恐慌、茫然,能够理性对待此事件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疾控中心尚不需开展放射性污染检测工作。

第三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感

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感

今年的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二十五周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猛烈爆炸。随即,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和核燃料喷涌而出。受到污染的地区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白、俄、以及波兰、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也是人类利用核能的一大悲剧。

二十五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后续影响远未消除。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也不会忘记它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同时,我们要应该以此为戒,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尽心尽力。观看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第一,.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1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舒适、高效、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和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当技术一旦发生失控或者操作不当时还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而切尔诺贝尔事故的发生和最近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是最好的证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所以,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技术本身,掌握其自然属性,遵循客观规律,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主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愚蠢的错误,避免灾难的发生。

第二,人类要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使各国纷纷寻找替代能源,而核能是浓集、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核能无疑是首选目标。然而人类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轻视了客观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是人类轻视客观规律的结果。所以,人类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灾难。核事故是世界性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仅仅影响乌克兰一个国家,还影响到欧洲许多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有较大的影响。最近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日本偷偷地把含辐射的海水排到了海里,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安全。核事故是世界性的问题,不能由本国自作主张,应该由世界核安全组织监管然后制定合理的方案妥善地处理。处理核事故,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总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远去二十五个年头,它引起世界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世界人们对核能利用的思考。这次事故给了我们许多教训,许多启示,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更好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

第四篇:所有核事故概述

有史以来发生的所有核事故概述

1.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INES 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引入INES等级,采用对数进行分级,每一等级的严重程度相差近10倍,与用于判断地震震级的里氏震级类似。webecoist.com网站的世界最严重核事故排行榜从2004年8月9日发生在日本美浜核电站的蒸汽爆发事故开始,INES等级为1级。

美浜核电站座落于东京西部大约320公里的福井县,1976年投入运营,1991年至2003年曾发生过几次与核有关的小事故。2004年8月9日,涡轮所在建筑内连接3号反应堆的水管在工人们准备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时突然爆裂。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06年,美浜核电站又发生火灾,导致两名工人死亡。2.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INES 3)

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座落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大约10英里(约合16公里),1978年7月投入运营,计划于2017年4月关闭。运营期间,这座核电站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包括1998年遭到一场F2级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出现的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维修期间,工人们在碳钢结构反应堆容器上发现一个6英寸(约合15.24 厘米)深的腐蚀洞。遭腐蚀后的容器厚度只有3/8英寸(约合9.52毫米),用以防止灾难性的爆炸和随之而来的冷却剂泄漏。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3.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1961年1月3日发生在美国的核事故是最为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这座反应堆位于爱达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约40英里(约合60公里)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采用单一大型中央控制棒,现在已经废弃。

在对反应堆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控制棒拔出大约4英寸(约合10厘米),但这项操作最终出现可怕故障。控制棒被拔出了26英寸(约合65厘米),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其中一名工人被屏蔽塞钉在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屋顶上。当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核裂变产物达到1100居里左右。虽然地处爱达荷州偏远的沙漠地区,但辐射造成的破坏并未有所缓解。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机正从安全壳建筑中吊出遭到破坏的反应堆芯。4.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INES 4)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Jaslovské Bohunice的Bohunice核电站发生事故。当时,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A1反应堆也被称之为“KS-150”,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A1反应堆的建造开始于1958年,历时16年。未经验证的设计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在投入运转的最初几年,这个反应堆曾30多次无缘无故关闭。1976年初,反应堆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两名工人死亡。仅仅一年之后,这座核电站又因燃料更换程序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时工人们居然忘记从新燃料棒上移除硅胶包装,导致堆芯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5.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INES 4)

西伯利亚公司Chemical Enterprises旗下拥有众多工厂和核电站,座落于俄罗斯谢韦尔斯克市。这里曾经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一直被称之为“托姆斯克-7”,这个代号实际上是一个邮箱号。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是谢韦尔斯克市的“企业”之一。1993年4月6日,这座核设施登上头版头条。这一天,工人们用具有高度挥发性的硝酸清理托姆斯克-7钚处理厂的一个地下容器,硝酸与容器内含有痕量钚的残余液体发生反应,随后发生的爆炸掀翻了容器上方的钢筋混凝土盖,并在顶部轰出很多大洞。与此同时,工厂电力系统又因短路发生火灾。爆炸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气体云释放到周围环境。6.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1999年9月30日,人为操作失误和仓促的商业决定最终导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发生事故。这座铀处理设施座落于东京北部的茨城县,此前由JCO Ltd.公司运营,负责处理和精炼供应日本很多核电站的铀燃料。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工人们省略了精炼过程的几个步骤。他们在10公升的桶中混合氧化铀粉和硝酸,而不是专用的沉淀池,所倾倒的铀/硝酸是规定数量的7倍。在达到临界点之后,铀/硝酸混合物发生连锁反应,共持续了20个小时。当时共有两名工人死于辐射暴露,另有数十人受到超出正常水平的核辐射。7.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4+)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负责为东京和日本电网供电。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仙台未能幸免遇难。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严重受损。

由于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发电机无法启动,反应堆芯温度不断升高,安全壳建筑内的氢气不断积聚,达到危险水平。发电机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氢气爆炸,安全壳的屋顶被掀翻。第二天,3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氢气发生强度更大的爆炸。14日,2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也发生爆炸。由于贮水池内的水蒸发殆尽,4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存储的燃料可能起火燃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核安全机构主席安得烈-克劳德·拉科斯特在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4级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认为这场核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少达到5级,甚至是6级。” 8.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INES 5)

1979年3月28日,三里岛核电站(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TMI-2反应堆的冷却液泵发生故障,一个卸压阀们无法关闭。控制室工作人员随即听到警报并看到警告灯亮起。不幸的是,传感器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核电站操作人员忽视或者误解了这些信号,就这样,反应堆芯因温度过高最终熔化。在形势得到控制时,反应堆芯已经熔化一半,反应堆安全壳底部的近20吨熔铀慢慢凝固。安全壳内部的蒸汽和气体排放口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和周围环境。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还将这场核事故与12天前上映的影片《中国综合症》的情节相比较,《周六夜现场》也推出与此相关的短剧,所有这一切都让三里岛核事故在20世纪晚期的流行文化中占据一个显著位置。自这场核事故之后,美国再未发生核事故,也再未建造新核电站。9.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INES 6)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开始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下。冷战期间,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核军备竞赛,由于急于求成,错误就在所难免。1957年9月,位于奥焦尔斯克(1994年之前被称之为“车里雅宾斯克-40”)的玛雅科核燃料处理厂发生事故,INES等级达到6级。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作为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大量核废料被存储在地下钢结构容器内,四周修建混凝土防护结构,但负责冷却的冷却系统并不可靠,为核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957年秋天,一个装有80吨固态核废料的容器周围的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放射能迅速加热核废料,最终导致容器爆炸,160吨的混凝土盖子被炸上天,并产生规模庞大的辐射尘云。当时,共有近1万人撤离受影响地区,大约27万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水平环境下。至少有200人死于由核辐射导致的癌症,大约30座城市从此在前苏联的地图上消失。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但在此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知道这场灾难,由于担心可能对美国核电站产生负面影响,当时并不披露任何信息。在克什特姆,面积巨大的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也被称之为“东乌拉尔辐射区”)因为这场核事故受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和锶-90的严重污染,被污染地区的面积超过300平方英里(约合800平方公里)。10.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INES 7)

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严重程度超过克什特姆核事故,如果将核辐射扩散程度作为测量标准,这场核灾难的严重程度达到克什特姆核灾难的4倍。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这场核灾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4号反应堆的技术人员正进行透平发电机试验,即在停机过程中靠透平机满足核电站的用电需求。由于人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安全壳发生破裂并引发大火,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欧洲东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今天,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反差”。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特这两座遭到遗弃的城市慢慢走向衰亡,周围林地和森林地区的野生动物却因为人类的撤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报道称,当地甚至再次出现了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猞猁和熊,它们的出现说明大自然拥有惊人的恢复能力,生命即使在最为可怕的环境下也有能力适应并进行调整。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就像反战人士经常喊出“另一场越战”的口号一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区被称之为“疏散区”,乌克兰政府很难阻止自称“潜行者”的人进入这一地区冒险取乐。对于这些不知危险为何物的家伙,我们要送他们一句话——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让你们“很受伤”。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但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另一场达到7级甚至更为严重的核灾难。自然灾害、人为失误以及设备老化都是核工业无法回避的现实。全世界正在运营以及建造中的核电站共有近500座,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未来是否会发生另一场核事故,而是“何时”发生 11.日本 福岛核电事故

第五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

时间: 2006-04-25 字体:大 中 小

张海红 曹剑锋 史丽生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十四队、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二系)

摘 要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核事故,造成的后果远比三哩岛核事故严重得多,广泛得多,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有关这次事故的过程、原因、后果、应急措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剂量估算等进了大量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得到很多关于此次核事故的信息,尤其是此次核事故反应出来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更对我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核事故应急 核电站 救援

核电作为一项环保能源,已实实在在地为国人所知道所享用。建设核电站,无疑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基本以火电为主(火电几乎占到了80%以上)严重失衡的电源结构,减轻煤运输和环境污染等巨大压力。但是核电站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隐忧,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是人们至今还是记忆犹新,不敢忘记。

1986年4月26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莫斯科时间大约是1时23分(北京时间6时23分)4号机组的反应堆装置活性区及部分厂房遭到破坏,使一部分集存在活性区的放射性产物排放入大气。世界核电站历史中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了。

反应堆发生的是热爆炸,由于一系列原因,反应堆中形成蒸汽,然后产生了热导出危机,烧热了燃料,使燃料毁坏,载热剂激烈的沸腾,在载热剂中进入了被毁坏燃料的颗粒,工艺孔道中的压力急剧上升,这就导致了热爆炸和反应堆的破坏。反应堆上部的金属构件移了位,全部高压管道破裂,一些控制棒和燃烧着的石墨块被抛了出来,反应堆卸料的一边和补给水房部分厂房被破坏了。活性区和蒸发器的管道的碎片落在反应堆和汽轮机厂房的顶上,打穿和破坏了电站二期的汽轮机大厅的房顶。这样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环境影响。

为预防核事故与实施核事故应急救援,针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其救援中发生的几点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核电站运行及试验规划。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由于进行了一场本不应该进行的试验造成的,而试验本身就违反了操作规程,在严重违背操作规程的条件下,4号机组进行了一系列违反操作规程的试验,粗劣的试验大纲,无效的监督和不按程序审批的试验计划是造成事故的管理因素。在1986年4月25日、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值班操纵员粗暴的违反核电站应该实施的规程主要有六点:

第一,减少了规定的后备反应性,即把反应堆活性区中吸收剂—控制棒的数量降到了允许值以下。

第二,突然降低反应堆的功率,然后使反应堆运行在低于实验计划中所规定的热功率水平。

第三,把全部8台循环泵与反应堆连接,超过了操作规程所规定的单线程流量。这一错误在实验计划中已经存在了。

第四,切除了两台汽轮发电机蒸汽信号的反应堆保护装置。

第五,切除了在汽鼓汽水分离器中的水位和蒸汽压力的反应堆保护装置。

第六,切除了产生最大设计事故时规定要求用的反应堆事故冷却系统。

电站的总工程师H.M.福明对没有充分考虑好的、没有按正常手续取得同意的关于汽轮发电机带负荷惰转实验计划做了批准之后,应由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二期运行的副总工程师佳特洛夫负责实验,而值夜班进行实验的主任是阿基莫夫,控制反应堆的主任工程师汤图诺夫,两人都缺乏熟练的试验技能和实验经验。领导和组织进行这次试验的是“顿河电力公司”的电气工程师莫特连科,但是他并不了解反应堆的特性。

在准备和进行汽轮发电机组自身用电负荷的惰转实验过程中,电站的值班操纵员切断了一系列的技术保护设施并违反了安全工艺过程安全方面很多重要操作规程的规定。值班员的主要动机是力图较快做完实验,在准备和进行实验时违反了规定的程序,违反了实验计划,粗心大意的操纵反应堆装置。这些都说明值班操纵员不大懂得核反应堆工艺过程的特性并丧失了安全感。其结果是由于值班操纵员把反应堆置于不符合操作规程的状态,这实际上加剧了正反应性系数对功率上升的影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核事故。

因此,在我国核电站的运行管理上,首先要根据核电站的核岛与常规岛的不同特性,制定出符合科学要求的运行管理程序,为核电站的管理工作提供出合适的管理规范,对反应堆的运行要进行全面可靠的纪录,并有相应管理人员对反应堆是否正常运行做出判断,对反应堆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应该进行系统的审查,要从理论上对实验计划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还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在场指导实验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应独立于核电站之外的独立组织,有权利对核电站进行各方面安全的检查,并把监督程序法制化。对监督人员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监督机构不能有效进行监督。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前违反核电站安全准则的行动,本应由前苏联国家原子能监督局的代表出来干预并制止类似行动,然而在这一天没有一个该组织的工作成员。即使该组织领导人去了,也来不及发现4号机组上发生的事和要做什么工作。监督员都奉命在上班时间到医务室去了,他们整天在那里参加医务会议,这样4号机组处于没有国家原子能监督员保护状态下。

在机制上应该保证国家原子能监督局或者职能类似的机构清楚核电站的运行及实验状况,并应该提高监督人员素质,监督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堆物理知识和一定的电学知识,在监督过程中应该很快进入情况,在人员时间安排上应该能够满足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需要。工作职责、工作技能与工作时间均应制定合理的实施规范和细则。

三、管理体系中除设立专家咨询组之外,还应建立技术指导小组

专家咨询小组的组成是由于一些知名科学家组成,其工作单位比较分散,工作地点不集中,这将给相应的核电站核事故应急人员培训造成困难,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根据“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开展工作。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事故以后 电站的人员没有能够准确的客观的估计所发生的事情,所有人对消除这样大的事故后果,从职业上和心理上都没有准备,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区域及其邻近地区的最初辐射水平采用计量仪表进行最初的测量,由于这些仪表本身测量量程窄,没有能给出真实的辐射水平的数据。在发生核电站事故的情况下,除了普遍测量还应进行个别测量。个人剂量笔这种简单的直读式个人剂量仪应该对救援工作的每一个人进行分发与使用,但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却将这些剂量仪给锁起来,没有做使用他们的准备。二核电站专门的咨询组是在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几个小时才从莫斯科乘专机赶来,因此有必要在核电站建立自己的技术指导小组,平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培训,能够对仪器仪表使用有充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放射性物质的特性有充分了解,在专家咨询组成员没有到达现场时能够对工作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提供出有力的技术指导。

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员在平时应在技术培训中清楚明白核电站构造以及辐射防护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有关剂量检测仪表,为最大限度减小救援工作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

专家咨询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救援中的技术问题得到充分解决。专业技术小组的职能作用对于一个核电站来说是只管至关重要的。专业技术小组应在专家咨询组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为核事故应急救援的工作提供协调统一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建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核电站不同工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考试,使工作人员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以渊博的知识为建设服务。

从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核电站整体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以及管理混乱造成的。把控制反应堆进行实验委托给对工作没有受过充分训练的人员,在一个对核电站反应堆知识缺乏的人领导下进行试验,以及电站相关工作人员的违反操作规程反映出核电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是造成事故的隐患。核电站违反核安全要求,在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从1986年1月17日到发生事故时,4号机组已经6次离开反应堆保护系统进行了运行。从1980年至1986年对设备运行中的27次故障情况都没有进行研究并做相应的评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教学中心与有效的专业技术培训系统,其后果已经由4月26日的事故所证实。在发生事故的时候,4号机组有不少“多余”的人。除了直接从事实验的人员之外,还有电站的其他人员,这些非实验人员留下来想学会怎样进行停堆实验,并且该核电站没有相应的人员培训设施。在核动力工程中专业技术的考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些考核不是经常由非常权威的委员会进行负责的,技术考核比较混乱。因此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认证制度,进行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岗位证书。考试内容应该宽泛,不应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是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核电站管理章程和核电站安全准则均有宏观理解,在发生核事故的条件下应该能够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自行救援。对设备管理设立专门的应急装备处,由专业人士对仪器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并选择合适的适用于应急状态下的宽量程仪器。根据核电站的最新发展提供出合适的仪器检修及更换措施。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剂量监测员不能找到量程足够大的仪器进行放射性水平的测量,而这对事故救援级别的划定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确定了事故的级别,才能对救援行动的规模与方式起到恰当的指导作用。

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核电站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为核电站的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仅关系到经济利益,在非常时期的军事意义更加明显。在战时是防止敌军进行攻击和进行有效的救援提供强大的后备基础。

核电站应结合国际上惯用做法和我国国情,对核电站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与培训,必将为预防核事故打下良好基础,为可能发生的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新闻管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事故后出现了一种称为“放射性恐惧症”的新病,众所周知,我们的感觉器官没有记录辐射存在、辐射的条件和它的危害大小的“装置”。辐射的复杂性造成了掌握辐射作用基本的放射性生物规律性知识的困难。核电站周围的广大民众,包括核电站周围30公里以内的居民缺乏足够的辐射特性以及它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的知识,引起了人们在核电站事故后心理上的紧张。甚至一部分人感到恐惧,甚至畏惧,这就是所谓的“放射性恐惧症”。导致人们这种状态的原因,这里起很大作用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后,居民没有听到客观易懂的报告,而且报道是片面的。放射性恐惧症严格说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人民对正式来源失去信心,而更多的相信传闻的一种状态。

不同放射性核素会维持不同时间的放射性影响。在两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一是短期强烈辐射,二是小剂量长期照射。一个国家存在有关负责居民辐射安全的庞大体系,这是一大批在放射医学领域积极工作的著名学者、各方面的专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居民疏散时就是通过政府的统筹安排进行的,过程有条不紊,这同核事故进展情况的准确发布是相关的,并且设立居民地址查询处,短期内就向26500人提供了有关居民所在地点方面的咨询。

因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新闻发布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成立专门的新闻机构和社会社团组织进行核事故信息的发布,既要保证核电站周围居民的知情权,又要考虑严重核事故条件下撤离人员的秩序问题,禁止任何非官方授权的组织和个人发表内任何与核事故有关的言论,并且应该根据事故的情况进行连续追踪报道,使居民对事故的发展及救援情况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失实新闻的流传。

六、军队参加核事故应急救援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

莫斯科时间大约是1时23分发生的核事故,在1时28分,以内勤中尉为首的内勤中尉普拉维克为首的14人组成护卫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军事化消防队执勤人员来到事故地点,年轻的军官迅速准确的估计了事故的情况后,派手下的人首先扑灭汽轮机大厅屋顶上的火,以便切断威胁着其余动力机组的火焰。1时35分,内勤中尉基宾科为首的10人组成的护卫普里维亚特城的综合军事消防队的内勤警卫来到火灾现场。基宾科带领防毒气小组侦查与遭到破坏的反应堆性邻近的反应堆厂房的一些房间的火情,这样做可以选择递送水龙带的正确位置。同时电站的值班人员也都来了。1时40分,正在休闲的内勤少校捷连科尼科夫来到事故现场,担任起灭火总指挥,2时10分,由于消防队员的高超本领和奋不顾身的精神扑灭了汽轮机大厅屋顶上的火。后续有相应的救援部队到达现场并由相应的指挥官担任总指挥,在已经确定4号机组及其附近地域超过了允许水平后,消防队员在距离事故地点5公里的地方集合,并按规定时间派遣消防队员进入危险区。

4月27日,空军对切尔诺贝利厂区和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后绘制出了像反应堆投掷废弃物覆盖物的示意图。4月27日,45架直升机向核电站4号机组投放了65吨覆盖材料,但是还不能完成覆盖反应堆的目的。一开始反应堆的封填工作时直升机飞临反应堆上空,机组人员靠目测向反应堆投掷覆盖物。为了使飞行员工作更加有效,基辅、切尔诺贝利、切尔尼戈夫的一些企业制作了用于向反应堆投放废弃物的集装箱以及悬挂设备。飞行员们紧张作业,直升机不分昼夜的在反应堆上空飞行投掷装填物,飞行员还担任消除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行为,参加抢险的全体飞行员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有鉴于此,军队参加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时的作用十分强大,行动迅速有利,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有必要针对我国的核电站进行核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特别是部队参加核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是确保把核电站事故灾难减小到最低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拉动担负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部队进行定期的演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已经远去20个春秋。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有关这次事故的过程、原因、后果、应急措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剂量估算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我们得到很多关于此次核事故的信息,尤其是此次核事故反应出来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更对我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和教训。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只有这个体系运转正常了,才能保证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发生核事故后进行相应的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历史上发生核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带来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沃兹尼亚克等,伍仁毅、杜凡等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教训》,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董滨江等,《核事故应急概论》,1991年11月。施中齐,《我国核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响应专业知识培训班)。

下载核事故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事故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核电站的核事故分析

    日本核电站的核事故分析 受3?11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4次爆炸,并伴随发生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对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造成了环境污染。此次核事故引发了包括我国在内......

    历史上发生的五大核事故

    历史上发生的5大核事故 糖豆发表于2011-03-17 15:35:40 核能利用的历史充满曲折:它虽然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了无碳能源,但也同时存在着熔毁和造成核泄漏的危险。通过核管理委员会......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过(推荐5篇)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过 一、基本信息 堆型:石墨慢化、沸水冷却压力管式热中子反应堆(RBMK-1000)(简称RBMK-1000型石墨堆) 机组: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 地点:离乌克兰离普里皮亚特(Pripy......

    九大核事故资料(推荐5篇)

    1.日本发布美浜核电站事故调查中期报告 日本经济产业省美浜核电站事故调查委员会发表事故调查中期报告, 提出了防止事故再度发生的对策。美浜核电站3 号机组被明令停止运行,......

    世界重大核事故(推荐阅读)

    世界重大核事故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在三英里岛核事故30周年之际,《时代》杂志对历史上发生的最令人恐怖的核事故进行了回顾,评出“史上十大核事故”,希望依此提醒世人,避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14041325 金晨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4047513班 ***) 摘要 ............................................................

    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

    历史上的重大核事故及其结果

    历史上的重大核事故及其结果 14物理B班 陈珍珠 *** 核事故是指大型核设施(例如核燃料生产厂、核反应堆、核电厂、核动力舰船及后处理厂等)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