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作业1
中国周边形势与发展趋势
班级:信计111
姓名:许全优
学号:2011309010127
中国周边形势与发展趋势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但我国所面对的周边环境有着两重性,要作具体分析。
第一,一方面周边国家对我们国家快速发展提供的机会的期望值日益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对我们的疑虑也在相应增加。特别是跟中国有历史遗留争端的一些国家,或者说占了我们便宜的一些国家,总是担心有一天我们要拉清单。有的国家,占了中国那么多岛礁,他不担心呀,心肯定不踏实。
第二,一方面周边国家对我们国家的依存度正在上升,但另一方面,依存度增加的同时,相互摩擦的概率也增加了。过去两个人不认识,没矛盾;但现在两个人认识了,谈恋爱了,那矛盾就多了,摩擦的机会就多了。彼此相互关系日益密切,这是一个基本面,同时也带来一些摩擦,而且它的概率也是增加的。
第三,一方面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历史上大都曾遭遇过强权的压迫与蹂躏,对强权政治介入地区事务,是有戒心、有警惕的。有的国家,对霸权主义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搞和平演变,支持分裂势力闹事,颠覆它的政权,心知肚明。有些国家,对曾经赶走的外部势力卷土重来,心存顾虑。另一方面,它们又期望把外部势力引进来,平衡中国,这个心态是很矛盾的。不是简单地跟他好就是跟你坏。这些国家有这种两重性。
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
影响中国周边国家,导致局面复杂化、导致矛盾加剧、导致动荡加剧,根本问题、根本因素就是美国,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如果没有美国插手,这些矛盾不会这么突然一下子都冒出来,也不至于这么激化。只要没有外部势力插手,即使有问题,也终究会得到妥善解决。事实上,即使是很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正在逐步培育公正合理解决的条件。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所有因素中,最主导的因素就是美国。当然还有日本,虽然日本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日本也是服从于美国,我想日本是第二位的。美国不闹事,日本不敢动;美国一闹事,日本在后面就闹得欢。美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们的周边国家,但它是在亚洲有着广泛和深刻影响的一个大国。我们周边国家所有的这些事都有美国人插手,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不插手,这些事闹不起来。而且美国在中国周边的这种影响没有一件是积极的,都是消极的。影响中国周边形势的主要是美国因素,中国目前的周边环境相对复杂化,主要是美国插手中国周边造成的。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变数,最大的变数,美国对中国的心态不改变,中国的周边环境安静不了,我们要有思想准备。
为什么说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变数、最大的消极因素,有这么几条值得关注:
第一,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插手中国周边国家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使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复杂化。全球霸权与地区纷争相结合,是全世界所有地方不得安宁的根源。要全球称霸,必然利用地区矛盾,不然进不来,不然没有立足点。利用地区矛盾,插手地区纷争,这是美国的惯用手法。你看美国在二战以后在哪里不是这样,包括中东,包括西亚,包括中亚,包括美洲的所有地方,哪个地方有什么事,只要它插进去了,这个事情肯定好不了。
第二,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不但继续强化旧的冷战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最近有点不稳,美充分利用“天安舰”事件,不仅迅速制止了日、韩一度出现的离心倾向,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日韩的控制。与此同时,还极力构建新的围堵与牵制中国的阵线。旧同盟再加上构建中的新阵线,冷战的阴云挥之不去。
第三,伴随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部署东移,对中国的军事侦察、军事演习等军事威慑行动与军事骚扰行动明显增多。前些日子他刻意把它的航空母舰开到黄海,就是进行航母讹诈,考验你的神经。为什么美国军事战略部署要东移?很简单,一是它的全球利益重心在东移,美国跟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1960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是西欧的一半;2009年,美国与亚洲的贸易额已经达到16129亿美元,而美国与欧洲是5892亿美元,将近3倍,亚洲远远高于欧洲。二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对维持自己的绝对霸权地位越来越不自信起来,三是科索沃战争后,“西线无战事”,美国着手军事战略部署重心转移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中国周边利用或者制造突发事件,有的是利用,有的是制造,试图动摇我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破坏我有利的发展环境。天安舰事件,在证据不足,事故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它一口咬定是朝鲜干的,充分利用这个事件来做文章,并把它闹到了联合国。试图通过这场危机,影响我周边环境。它无孔不入,竟跑到柬埔寨去,威胁说你们不要跟中国那么紧,那个湄公河上游的水对你们是有影响的,其挑拨离间的行径,已经到了饥不择食,十分愚蠢的地步。
第二篇:形势政策作业
对医疗改革的透析与思考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必要关注目前的形势和政策,在查阅各种资料后,我想谈下自己对医疗改革的透析与思考。我认为之所以出现今天的这种局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卫生资源结构明显不合理。一是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预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病效益,一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二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大多数分布在医疗领域,过度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而且城市医疗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第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环节偏离了公平原则和群众可承受的能力。我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改革举步艰难,很多方面没有到位,有的甚至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把产权改革作为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奶断粮,甚至一卖了之。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院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偏离正确的办院方向,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群众就医负担加重,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第五,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 1
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确立公立医院、私营医院共存格局。公立医院回归计划经济轨道,恢复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并沿着强化公益性优化公益性方向进行改革,办成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的人民医院;对私营医院,进一步放开搞活,营利性、公益性、慈善性、中收费、低收费、高收费甚至天价收费都由经营者自定。
二.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要保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基本医疗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要与职工的福利脱钩,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
三.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档次。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
四.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五.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对于城镇下岗职工、低收入居民、学生、老弱病残等群体,要由政府投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今后,要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此外,还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规范的形成。严厉惩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纠风工作有效机制。我相信只要政府下决心解决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定会得到改善。
第三篇:2014形势政治作业
1.怎样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2.怎样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前提。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借助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条件。这其中包含的基本关系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政府掌握着改革的节奏。这被实践证明是一条稳定而有效的改革道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具备一个完备的现代市场体系。而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体现在市场主体的自由度、市场规则的透明度、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市场的开放度。
1.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内涵学习,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如何深入理解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对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作为大学生应如何积极参与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之中。⑴敲响警钟,加强环保意识。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地球的每一个人,因而保护环境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是责无旁贷。⑵落实点滴,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开始。大学生应先自觉的把环境保护习惯融入到现在和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从而去影响身边的人来关注和参与环保。⑶志愿服务,有你有我。环保志愿者也是大学生可以实现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参与环保服务,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环境保护节日,参加义务植树,环保宣传,环保下乡实践等活动,提高自身的环保理念,从实践中履行青年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承诺。
1.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如何?存在哪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2013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表现为“三稳四进”。国民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三大产业发展比较平稳。三大需求增长比较平稳。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继续向好。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财政金融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多发。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3.怎样理解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这当中,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历史性任务,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一是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汇聚点,能够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最大潜力和持续动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三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可以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
2.“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分配格局的形成,对中国社会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所谓“橄榄型”分配格局就是指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主体,而富人阶层和贫穷阶层比例都较小的、“两头小,中间大”形如“橄榄球”的社会群体收入分配结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橄榄型”分配格局下,中等收入者人口比例占大多数。中等收入者群体既是经济生产的主体,又是稳定的消费群体。作为有相当实力的稳定消费群体和民间投资主体,中等收入者群体能有效扩大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贸和投资拉动,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内需、外贸、投资协调发展。因此,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是促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3.“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性问题在于什么?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一国经济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在于公平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以牺牲社会公平的发展尤其牺牲大多数居民的福祉为代价换取片面的经济增长,最终会把增长扭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障碍。反之,公平的社会环境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市场,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发展,提高效率,拉动经济增长。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应该将社会公平放在首位,建立社会收入公平分配的机制,保障每一位居民都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2.中东变局的根源有哪些?
⑴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发酵。中东国家绝大多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同程度地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并成为其中一个环节。⑵长期积累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急剧恶化发作。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作用下,中东国家政治和社会领域长期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持续加剧。一是年轻人失业问题极其严重。二是腐败问题严重,严重削弱执政基础。三是政治体制僵化,难以应对变局。⑶互联网的“大规模动员武器”作用推波助澜,游行的效率和规模远远大于传统游行,具有独特的‘雪崩’特性”,增大政府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政治运动的难度。⑷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作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直接牵动局势演变。在变局发生后,美国政策的变化更是直接影响中东有关国家局势的走向,甚至成为起决定作用的最后因素。
3.对于中国而言,中东变局有何影响和启示?
影响:中国现在的经济命运已经与全球局势息息相关,中东这样举足轻重的全球能源重地已经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很大的影响。相较于国内的通胀和经济增长问题,如何利用动荡局面,确保新的全球格局下中国的既有利益不损失,进而巩固中国未来的战略根基,与当下确保稳定的使命同等重要。在局势巨变之下,中国应主动出击准备积极的应对政策,由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各个层面组成超限战部队,为将来的战略资源发展做准备。
启示:政治上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我国的经济类型,避免经济结构单一化;要积极切入中东地区的利益分成,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选择的吸收外来文化。
2.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在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二,尊重历史的原则。三,公平合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以上三点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施行。这样才能做到各国之间心服口服,不会发生异端。在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权益、确保安全环境等方面,我国需要谨慎面对、妥善处理,积极参与,进而谋求最大的海洋安全局面和利益,从而为创建和谐的周边海洋环境,为综合国力的强盛提供保障。3.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对中国政治与安全有何影响?对中国有何启示?
美国拥有互联网技术霸权、资源霸权和信息霸权,这使其他国家无疑处于被动的脆弱地位,也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网络主权时刻都受到来自美国的威胁。互联网成为美国推行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新型工具和媒介。主导网络话语权的美国,完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影响我社会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美国以互联网为依托,全天候、高效率、低成本、更直接、更便捷地进行美国文化的扩张。.美国主导互联网全球舆论,不间断宣传“中国威胁论”。美国推行“互联网自由”,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这是对我主权的干涉,已影响我互联网文化安全。
启示:一是有序管理。二是实现技术自主。三是系统可控。四是加强国际合作。
第四篇:形势政治作业
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周边安全环
21世纪初我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基本架构可以用“稳定两翼,强固后背,经略东南,斗而不破,打牢依托”来勾画。(一)稳定两翼:改善在亚太多边关系中的现实处境
1、在东翼,稳住朝鲜和日本
2、在西翼,努力发展中印关系(二)强固后背:构造以中俄关系为核心的欧亚大陆战略
1、将运筹中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2、构筑欧亚大陆友好中间地带(三)经略东南:提升在亚太及世界大国中的战略地位稳定两翼也好,强固后背也好,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经略东南,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我在亚太地区及至世界的战略地位。
1、必须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
2、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3、必须加强
岛内工作(四)斗而不破: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关系不论好坏,都将牵动国际政治和世界地缘格局的变动。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是最重要、最现实的战略选择。
1、要以两手对两手,争取双赢,避免双损
2、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扩大共识,减少对抗
3、要突出核心利益,减少美对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干涉(五)打牢依托:推动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第五篇:形势课作业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在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应是: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使大学成为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大学将于社会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同时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确保文化的多样性,使大学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在21世纪,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转变人才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21世纪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既是高水平的教学中心,又是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中心。大学,特别是一批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知识体系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为此,大学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使大学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地球已变得越来越小,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就成了21世纪大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近年来中国高校都在扩大招生,所以中国高校非常重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尤其是本科教育方面,集中在网络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上。
有很多学校使用国外原版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所有的高校都加大了对师资的投入,学生的发明和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基本信息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
尽管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果我是校长我会对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改革:一个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面临很大的压力。人们自身需要接受更好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些对我国的高校来说都是新的挑战。第二个问题是资金不能满足高校发展规模的需要,中国高校资金短缺严重。其次是师资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第四个问题是有些学校不顾管理质量而盲目扩招。最后是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非常困难。
中国的高校未来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人才培养方面应担负更多的使命;高校的发展应与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