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永安镇中心小学
关于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的
实
施
方
案
为将我镇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表明,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受职业幸福的有效之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学校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但从我校的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对课题研究知之甚少,“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也制约了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所以,我们要在全镇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要正确把握课题与小课题的关系。如果说课题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教学困惑与烦恼,而小课题则要求我们研究教育教学当中的小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比如: 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太吵了!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烦恼,由此而产生“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安静下来?”等诸多问题,如果加以提炼就会出现“关于课堂调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个课题很大,还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最好缩小到一个具体的办法,如“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来调控小学语文课堂?”这就是一个小课题。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研究成为工作常态;
2、从小课题研究中,感受到教育职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3、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和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
三、实施的原则
本方案的实施遵循过程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求小求实,由点到面,做到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过程与方法
1、选题立项:各校组织教师通过反思、交流、学生讨论、家访等多种形式,梳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汇总上报,建立全镇“问题库”,确保问题的真实性。然后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课题”。对研究价值大的小课题,采取招标认领的办法,确定立项;需要研究的小课题领域宽广、种类繁多,力求做到“人人有课题”,但避免小课题重复。
需强调的是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课题一定 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有多少位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呢?此乃问题,但非课题。今天为什么有1 5位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呢?此问题就可以上升为课题,如“教师培训出勤情况给中小学校本培训带来的思考”,就可以研究。是培训通知没有到位?还是教师学习意识淡薄?是会议制度不够健全?还是培训内容不受欢迎?是培训者水平太低?还是培训时间不够合理?是教师工作量太重,还是什么特殊原因?等等,值得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2、全镇调度:切实做到规范管理,组织指导教师填写好小课题研究申报表,撰写好开题报告,明确选题的缘由或教学的困惑、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步骤与措施,保证研究的过程规范科学,切实有效。中心小学教研处将统一管理,建立详实的电子信息档案。
3、细化管理:中心小学加强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为教师每人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封面题写“某某学校某某教师某某小课题档案”字样,做到研究过程规范、细化、有序。如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记录,教学体验与反思,研究过程记录(包括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办法、查阅的资料等),典型案例,取得成果与效益,结题报告等应及时入袋。
4、加强指导:组织教研等专职人员,加强跟踪指导。中心小学教研处将深入学校开展调度和指导,争取做到每月调度一次。
5、考核评价:村小评价与中心小学评价相结合。各校要制定出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小课题研究评价标准,对每位教师开展研究的情况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五、进度规划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9月15日前)。
制定方案,建章立制,组织教师培训,明确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规范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文本性的材料,全镇统一格式和要求。
第二阶段:问题征集阶段(9月30日前)
中心小学制定小课题研究“问题库”征集表,广泛征求,审核征求到的问题,对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课题梳理汇总。
第三阶段:选题阶段(10月15日前)。
进行自主选题(提出问题的教师优先选择)。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指导教师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好开题报告会,并将开题情况形成文本材料上报中心小学教研处。
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每学期为一个阶段)。
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中心小学教研处将组织专门人员分头跟踪调研和指导。
第五阶段:结题表彰阶段(每学期末)。
组织教师撰写结题报告,对在研究过程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鼓励各校对教师的研究成果结集编印。
六、评价管理
1、中心小学成立“名师工作室”,每学期末组织一次中心小学 镇级“优秀小课题”评选。参评教师需要提交小课题成果评选申报表、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学校推荐意见等相关材料。
2、中心小学对小课题研究获奖成果颁发镇级证书,评选结果纳入年终量化,获奖成果纳入能手、骨干、名师先进个人等评选。对特别优秀的成果组织全镇推介,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3、中心小学教研处在获奖课题中择优向县、市、省级层层申报。
七、组织领导
在中心小学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成立两级领导机构:
1、中心小学成立以黄健为组长,冯宗林为副组长,教研处、学科骨干为成员的中心小学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开展小课题研究。
2、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本校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并组织校级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及推荐,参加镇级的评选工作。
2014年8月10日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临沂十中关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
(试行)
为了推进“低重心,大面积,专题式”的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群众性草根式教育教学研究,使教育科研有效地发挥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同时帮助教师积累专业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育科研真正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经研究决定,我校开展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师小课题研究。
一、基本涵义及定位
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研究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立足校本、贴近教师、植根课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科研大众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小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和参与研究。
二、选题要求
选题本着“小、活、实、短、平、快”的原则进行,一线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小,即研究的范围、问题规模小,内容具体,但问题必须具有普遍意义,能由点及面,实现推而广之,可以围绕问题持续深入滚动研究;活,即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流程简化,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实,即问题是本学科、本校、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有效上,凸显实效性;短,即周期短;平,即符合教师的实际研究水平,快,即见效快。选题范围主要是研究班级教育管理和学科教育教学,学科教育教学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三、研究周期
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则两至三周,长则三至五个月,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研究方法
一般拟采取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教育观察(课堂观察)、调查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五、课题组成一般为1—3人,不超过3人,可以是个人课题,也可以是小组课题。
六、操作流程
小课题研究一般可以采取“深入问题场景(课堂)———发现问题和困惑(提出小课题)——分析、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法(研讨对策)——合作实施或个体实践——总结提升”的操作程序。
1.学校沙龙会于每学期期初由教科室组织教师开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为主题的科研沙龙活动,指导教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小课题,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选题要符合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实效性和推广性等标准。
2.教师收集有关这个问题的相关材料及他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学习,思考和规划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和行动,筹策并制定出行动的计划。
3.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实践,及时记录和收集研究过程的原始真实材料(包括视频材料),写教育教学笔记。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行动反思,调整行动计划。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尽可能把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行为作为一个过程表述,即不是静止描述教育行为,而要说清楚事情的演变过程,总结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教师及学生行为变化的曲折过程,并尽可能用较为全面的事实表述实际效果。
4.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二度研究”),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的材料,准备参加学校或区级的鉴定和评审活动,沙龙会要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小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5.学校沙龙会要及时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开展校内、校际或区级的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评审、成果推广活动,校内、校际活动由学校沙龙会安排。研究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向学校或区教科室申请结题。结题时主持人须提交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或叙事报告)、《研究工作报告表》、《研究成果申报表》各一份(包括附件:结题研究课教案或主题教育方案)。
6.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成果推广形式,搭建展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如开展课堂研讨、科研沙龙、小课题成果交流会、小课题论文评比等活动;汇编《小课题研究课题通讯》、《小课题结题报告集》、《教师小课题感言集》、《教师小课题论文集》、《教师反思、评课集》等文本资料。
七、成果表达方式
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研究成果。小课题研究倡导多样有效的成果表达方式,一般可以采用行为(教学)和文字方式,文字除研究报告外,可以采用教育教学的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个案报告等方式,经典或优秀的活动方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程资源、学生作品等也可作为成果表达形式。
八、管理要求
1.学校层面的小课题管理由学校教科室组织实施,区级小课题的申报和管理由学校教科室对上报课题进行指导,并择优(小、实、新)上报区教科室。
2.区级小课题申报时间和区级科研课题申报时间一致,研究方案字数在1000字左右,研究报告字数在2000左右,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进度)表、课题研究成果登记表、课题研究报告表样式见附件。
3.建立小课题管理制度。
小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学校教科室须依据制度来规范执行,让制度在具体推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实效性。探索制定《小课题管理办法》、《小课题结题鉴定评审制度》等制度,从把握到实施,从面上展开到点上突破,有效地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把小课题研究与对学校的考核、督评及对教师的考评挂起钩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保证小课题研究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临沂十中小课题研究沙龙会2012.1.6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富蕴县双语寄宿制中学小课题研究相关培
训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小课题研究流程
1.选题。填写相关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富蕴县双语寄宿制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务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务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富蕴县双语寄宿制中学
2013-8-12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1 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参加人员及研究时间 参加人员:学校所有一线教师
研究时间:2010—2011下学期、2011—2012下学期
四、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务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上报结题。
五、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 部门主任 教研组长 相关人员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加强对研究骨干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学科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学科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 2 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二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三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实验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并视其效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7,学校规定从2009年开始凡是晋升中,高级职称教师,本必须具有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份。2.每学期(年)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在市、州、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
4.结集编印我校小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文集。
5.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第五篇: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10.23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松滋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禹卫东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主的发展,一种内在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土壤,就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的条件,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有一种洞察与思考,就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教师的研究范式,比较有效的就是基于自己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如何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呢?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小课题研究是一个改革方向。
同时小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最适合的一种研究方式。我们看下面四类教师的研究情况和专家的点评:
A老师:研究素质教育的原理,倾注十年心血,形成了近20万字的《素质教育原理》一书,自认为这部著作有十大理论突破。
B老师:研究学习方法,撰写了一篇论文。论文首先详尽论述了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理论,介绍如何博采众长,从各流派中吸取所需要的成分,并把他们融合在自己的理论中,然后再叙述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C老师:研究主体教育。撰写了《把握时代精神,开展主体教育》的经验文章。文章谈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益尝试”: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组织方法与模式等。
页 1 D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了一系列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他始终研究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需求。
专家的评点:
关于A:这是属于基础研究。中小学一线教师做这样的研究需要“另起炉灶”。这位老师的“理论”,学术研究界已经耳熟能详了,他的“十大突破”,学术研究界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
关于B:这是属于应用研究。从事这类研究需要占有相关理论,而且理论基础是有效的。但这很容易依循既定理论给理论做实践注脚。
关于C:这是经验总结。这类研究切忌做“抽象的”经验总结,要形成自身实践的独到透视,不能“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的话。”
关于D:这是属于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类研究,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突出教师的“实践”,突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我们一线教师就是要像D教师那样做最实际的行动研究。那么,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小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小课题研究以“小 页 2 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 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际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确立课题后,选定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提炼研究课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理论准备(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收获即成果。小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认真填写《小课题研究手册》。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问题有效方法,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
下面谈谈小课题研究的步骤与管理。
一、选题
1.教师可根据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提出具有研究价值、自身特色和 页 3 优势的选题。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选定的课题要具体、实在,要贴近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要相对单
一、切入点要小,好操作,避免大而空。
2.选题要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要着眼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思考得较多的、需要解决的、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没有条件解决的、对当前工作没有帮助的问题应回避。
3.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4.选题要有新意,要突出研究内容的个性和特色,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一种科学理论或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也可以借鉴、运用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申报与立项
1.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炼成小课题或者根据学校的立项课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分解子课题向学校申报。
2.学校认真组织评审后,确定校级小课题,校级小课题立项后报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备案,并挑选一两个重点小课题申报立项市级小课题。
三、研究
1.要坚持“求真、求实、求精”的研究态度,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目的,把小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使研究和工作融为一体,坚决反对把教育科研从教育教学工作 页 4 中游离出来,为了“研究”而“研究”,教育教学与教育研究两张皮的形式主义。
2.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的过程,总结、反思自身的工作是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起点,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进行研究的实质。因此,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反思、批判的襟怀走进课堂,以探究、改进、提高的姿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课题研究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标,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教师要认真设计研究方案,要理清研究思路,对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期望获得什么结果(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步骤要明确分几个阶段进行研究,每个阶段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考评)等都要很清楚;自己要向别人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成果(成果及表现形式)等都要阐述清楚。使“小课题”研究有内容、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有措施、有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小课题研究必须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这里所说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泛指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的总称)。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拓宽学术视野,尽可能使研究既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深度。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是现代教师职业生活的主要特征。
5.小课题是以“行动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为基本方式的,小 页 5 课题研究在目的方面属“应用性” 研究,在内容方面属“实践性” 研究,因而,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内容要相匹配,要以实证的方法为主,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要熟悉并初步掌握与研究内容相对应的研究方法。
6.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研究资料包括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结果性资料,具体有: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计划或方案;主题阅读资料、文献查阅资料、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教学日记、听课笔记、评课稿、课堂教学实录、访谈记录;学生日记、经验体会、活动照片;调查问卷及报告;家长活动及评价资料; 研究小报告;交流及发表的文章、教师沙龙评价;其他如图表、录音、录像、实物等一切可反映过程的资料。
以上资料只是说明资料函括的范围和内容,不是每个课题都必须有这些资料才能结题。研究资料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不是在最后结题时“整理”“搜集”甚至“拼凑”出来的。研究资料要做到真、实、精。
7.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文字材料,音像制品、教具等实物,文字材料可以是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也可以是教育案例、课堂教学实录、评课稿、教学日记、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等。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实用,适用于教师个人和同伴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四、结 题
1.小课题研究的周期一般控制在一年以内。研究工作结束后,主持人 页 6 要及时向学校申请结题。结题时主持人须提交一份《研究手册》(包括附件)、一份结题研究课教案或主题教育方案。
2.结题时,验收人员对《研究手册》(包括附件)、研究课或主题教育进行审核,评定等第。校级课题结题的评定标准自定(可参照“松滋市级小课题结题评审表”的评审要求)。
对研究态度有问题的课题将严格控制通过,诸如出现下列问题: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材料没有实质内容,有补、造的痕迹,不能反映研究的过程及研究的成果;材料杂乱无章,有明显的错误,质量低下;研究课或主题教育不符合要求。
3.结题的一般程序有:主持人作结题报告;查看《研究手册》(包括附件);观、听研究课或主题教育;研究工作评点;结题工作小结。结题程序视情况而定,不作统一要求。
五、组织与管理
1.市直学校、各镇中心学校要成立小课题考核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小课题研究的组织、服务、协调、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要建立小课题管理制度,把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考核、评职、晋级、评优挂起钩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小课题研究能深入有效地开展。
2.承担者必须按计划组织实施研究工作,要认真填写研究手册,记录研究活动过程,梳理研究的心得体会。在课题研究时间过半时,应及时进行总结,整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小课题考核评估小组要定期督促、检查研究工作。
3.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小 页 7 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4.学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通过审核验收的课题,学校应计算工作量,或给予课题组一定金额的补助。对按期完成、研究成果显著的小课题,学校应给予课题组一定的奖励。
5.学校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小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和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6.根据《松滋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小课题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效仍然是我市义务教育评估和教育科研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