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村2012-2015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
Xx乡xx村2012—2015年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规划
继省市区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我乡于xxxx年 x月x日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后,根据区“双联”办的统一安排,区水务局联系xx村。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为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破解发展难题,在2012—2015年进一步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到实处,做到真帮真联,切实推动xx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区xx乡政府所在地东南部12公里处,与xxx接壤,与xxx乡毗邻。属北部干旱山区村。全村共有x个村民自治小组,xxx户xxx人。全村共有党员xxx名,其中女党员x名,占党员总数的x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总流域面积xxx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xxxx亩,其中梯田xxx亩,占耕地面积的xxx%,退耕还林共有xxxx亩;年平均气温xx摄氏度;年降雨量不足xxx毫米,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干旱少雨导致农业生产脆弱,严重影响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内植被稀少,治理程度不高,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基础设施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农业生产收入低,养殖技术落后,劳务输出占经济收入比重大。人口流处严重,共计流出人口xxx人。全村享受农村低保共有xx户xxx人,享受农村五保共有xx户xx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三苦”精神,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使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目标任务
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增强致富能力为目的。为全村找到一条真正能发展致富的路子,着力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开发重点领域求突破,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争取到2015年,使得全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贫困面全面下降,贫困人口数量减少。
四、具体内容
1、养殖业方面 xx村具有悠良的养殖传统,农户有养羊的习惯,但多 年来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较差。为了推动养殖业的发展,乡党委、乡政府围绕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产业发展。2011年,争取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大力改建了圈舍,改善了基础设施。由于受资金限制,农户养殖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因此以此次行动为契机,就养殖技术方面,对特困户加以扶持,带动全村养殖业在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到2015年底,使得全村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技术进一步熟练,使得养殖业成为一个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2、种植业方面
按照着眼全村农业发展现状,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培育特色产业,要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xx村以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在种植时覆膜机和起垄机缺少,主要靠人工覆膜、起垄。由于劳力缺乏,机械化耕作跟不上,难以形成大的规模,严重限制了种植业发展。通过联村联户行动,与联系单位协调衔接。力争在联系单位的帮扶下到2015年底,全村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种植能力增强。
3、劳务输出方面
受到xx村落后的自然条件限制,在本村经济收入低;外出务工的人口日渐增多,劳务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比重也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劳务输出的人口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只能从事粗放型的工作,靠体力挣钱。通过联村联户行动,请联系单位协调,请相关专家
4、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村内基础设施条件差。基础设 施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未来的四年里,我村计划就基础设施进行规模性建设。
① 村委会是2011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中建设而成的,由于资金缺少,无法满足村两委等正常办公需要,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政策、党员学习、农民培训、村民文化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对村级阵地进行建设。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也相应增多。为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我村计划在村委会内设立图书室1间,占地36平方米;设立活动室1间,占地36平方米,硬化村委会前地面,配套健身运动设施。为促进村民健康服务,保证村民就医方便,我村计划在村委会修建村卫生室一间,占地45平方米,并配备相关常用医疗设备。
② 道路建设 xx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拽录路横穿xx村,上接白碌乡录丰村直到白碌乡政府,下与馋郭路相接,是xx村村民出行最主要的一条道路。因为铺设当时资金限制,路比较陡,而且所铺的砂也比较少。最近两年被雨水冲刷,道路损坏也比较严重;由于过往车辆太重的缘故,路面的破坏非常严重。在未来四年里,我村拟对拽录路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将这条路硬化。希望帮扶单位帮助衔接,整合资金,拉拢项目。
③ 农村为旧房改造 我村由于受地理条件及经济基础限制,农村居民住房大都比较破旧;虽然近年来经过国家农村为旧房改造项目的帮助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依然有许多群众居住在1990年左右修建的房屋内,少部分居住的房屋甚至是1980年左右修建的。农村为旧房改造在我村依然是很大的一个任务。希望帮扶单位能够在危旧房改造上给予我村相应的支持。
4、民生工作
针对农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卫生防疫等了解不多的实际,在2012—2015年,我村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素质,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① 计划每年邀请专家开展种养殖产业、技能等相关培训2--3次;
② 计划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使贫困户以发展种养殖业为手段,提高收入。
五、工作重点
1、宣传政策。扎实开展“富民政策进农家”宣讲对谈活动,深入宣传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让政策深入基层,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广泛开展送政策、帮助抢抓致富机遇,送信息、帮助确定致富项目,送技术、帮助提升致富本领,送关怀、帮助措办急需实事.2、反映民意。扎实开展“进百家门、听百家言、暖百家心、解百家难”民情大走访活动,深入乡村农户,发现问题,分析矛盾,体察民心、了解民情、收集民意,真心诚意的为群众解难题、济民困、帮民富。带着问题访民情,结合工作实际,把自己不懂不明的问题、需要为群众解决的问题、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问题,带到基层,带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3、促进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中之重,突出兴产业、促增收,强基础、增后劲,解难题、惠民生,着力办实事、求实效。
4、疏导情绪。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和“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化解”活动,搭建诉求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农村和谐。
5、强基固本。结合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 “建班子、抓队伍、建机制、促发展”为目标,推行找准一条发展路子、制定一套脱贫计划、扶持一个增收产业、落实一个民生项目、培育一批新型农民。
6、推广典型。注重发现和推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好做法,注重发现和推广联系单位、联系干部在为民富民中涌现的好典型,注重发现和推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经验,真正使这些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得到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的作用,使村级组织和广大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样板,示范带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
四、保障措施
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始终,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力推进,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村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这次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村上成立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文书及个村民小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努力配合各级帮扶单位和个人把各自的联系点工作打造成样板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统筹协调推进。配合联系干部进村入户。把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计民生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尽心竭力帮扶与尊重群众意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开展行动与做好常规工作的关系,做到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共同推进、协调发展。
(三)严明工作纪律。积极配合各级干部的帮扶活动,对此次活动予以极力配合,对干扰、破坏的要严厉惩罚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要注重典型培育,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这项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xx村计划以特困户、因病返贫、低保户等困难户为对象,通过行动,使得他们能够脱贫。同时,结合“双培双带”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特色产业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扶贫开发更有效、基层基础更牢固、社会建设更和谐、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成为人民满意工程。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规划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五年帮扶规划
*****
为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尽快帮助联系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确保“双联”活动见实效,本人对所联系的两户贫困户的家庭构成、种植结构,家庭收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额了解和掌握,根据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制定如下五年帮扶规划:
一、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1、家庭人员情况:***,家庭住址:******家庭共有6口人,老父亲已经77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并且患有肺心病;老母亲也已经72岁了,同样丧失了劳动能力,也还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老两口不仅生活都不能自理,常年疾病还要花费许多的医药费用;他和妻子也将近50岁了,由于常年超常规劳作,腿脚手都有点变形,身体状况也很一般,家里15.5亩耕地也全部由两劳力务做;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随已经21岁,但为了避免给家庭增加负担,她只能在外(新疆)打工,维持生计,儿子才15岁,还在县城三中就读初中,为了省钱不打觉父母劳作,也好几个星期才可以回一次家。
2、家庭收入情况:家庭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主要来源于两个劳动力务做的15.5亩耕地和政策性帮扶补贴补助。2011年家庭收入详细情况,种植小麦1亩,主要用于自己食用需要;种植棉花9.5亩棉花,产籽棉2350公斤,收入近20000元;种植5亩制种,包括菜心、玉米、瓜),合计收入13000元;养羊8只,基础母羊6只,年产羔羊10只,收入3500元。2011年购臵化肥、农药、地膜、饲料以及机械耕地务做用油花销合计4500元。
二、帮扶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家庭人均收入从今年起年均增长13%以上,由2011年的人均5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9000元以上,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力争再通过五年的时间,使其生活水平与当地农村农民的小康生活目标接近。
2、具体目标:2012年力争实现家庭总收入35000元,人均5830元,2013年力争实现家庭总收入40200元,人均6700元,2014年力争实现家庭总收入46500元,人均7600元,2015年力争实现家庭总收入52200元,人均8700元。
三、帮扶措施:
1、宣传政策变思想。按照活动要求,及时向农户宣传党的最新政策理论方正,及时了解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和农业发展扶持方向和重点,引导联系户及时掌握产品市场行情信息,提高农户的思想意识水平,懂得在政府的帮之下,依靠自身的努力,寻求致富之路。
2、引导发展状产业。通过顺应党和政府扶持产业发展方向,让联系户及时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提高土地的产出收益,引导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养殖等产业,借助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的有力政策机遇,加强产业技术培训引导,不断提高种养技能,培育壮大产业发展。
3、定期帮扶解困难。定期不定期的深入联系户家中,及时掌握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制定阶段性帮扶措施,每年至少对联系户进行一次实实在在物质帮扶,切实解决好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鼓励联系户早日脱贫致富,使其逐步赶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积极鼓励农户增强其生产生活的信心,提高其幸福指数。
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XX村八年规划)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XX县XXXXXXXX村 社会经济发展八年规
划
中共XX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XX镇村经济发展八年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基础条件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产业发展
第六章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第七章 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第九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 项目概算与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 改革创新 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
附表XXXXXXXX村2012年--2019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项目计划
附图 XXXXXXXX村行政区划图
XX县XXXXXXXX村规划(2012—2019)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在认真调研并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并同XX村帮扶单位XX县民政局领导深入讨论后,结合本村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基础条件 第一节 自然条件
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404户,1739人,总耕地面积6900亩,人均3.9亩,上年人均纯收入4700元。本村产业主要以大麦、小麦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退耕还林面积3800多亩;养羊百只以上8户。饮用安全饮用水农户404户,通村公路3.64公里,土路3公里。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583人,占总人口91%。至2011年底XX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4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我村的县级部门1个,共联系17户;镇领导干部联系户4户,村级干部联系户2户,共联系全村23户贫困户。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本全村经济总收入7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00万元,占40%,畜牧业收入20万元,占2.8%,外出务工收入430万元,占57.2%,其中外出务工、种植业是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社会事业:全村有农家书屋1个,图书管理员1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一处,站点管理人员1人;幼儿园1所,在学儿童106人,教师6人。
第三节 致贫原因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是信息闭塞,很多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了解,造成购买农资和出售农产品的价格出入太大;三是农村致富能手少,科技力量跟不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四是村内基础设施差,灌溉用水利用率低,村内部分道路未硬化,造成生产生活不方便;五是个别家庭由于老弱病残障的原因,经济收入来源少,致富难度大。
第二章 总体要求
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紧贴民政工作特点,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扶志、扶智、扶困,实施“五大帮扶工程”(即基础工程、产业工程、智力工程、信息工程、党建工程),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渠道修建、道路建设等问题,使该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真正达到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目的。
预期目标是:
一、尽快解决全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人口的生活问题和脱贫问题,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持,实现脱贫致富,到2019年,使他们的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二、通过劳动力技能培
训和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提升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增强科技致富意识,拓宽创业就业渠道。重点开展种植、养殖业以及家政、餐饮服务业的技术培训,八年内计划培训各类人才200多人次。
第三章 空间布局
XX村村落分布自南向北分布,最南为第七村民小组,最北为第六村民小组,紧靠沙沟村,切紧邻北台子水库。中间为XX村村委会、XX村小学及XX镇派出所坐落地。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XX村村道路建设。计划2015年完成全村社道硬化3公里,实现该村道路全硬化目标。主要涉及一社、二社、三社,五社。
二、XX村村渠道建设。计划2012年-2013年协调水务局为实施渠道建设工程,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修建王林坝渠道1.2公里。
三、XX村村太阳能、太阳灶普及利用。计划2012-2014年在全村投放太阳灶100台。
第五章 产业发展
按照县上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扶持特困户发展符合各自特点的特色产业,促进脱贫致富;指导帮联村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业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养殖业,以规模养殖和散
养相结合,协调成立XX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全村畜禽养殖业,引领畜牧业真正成为该村农民增收新的支柱产业;三是积极组织广大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一、智力工程方面:对特困户开展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使所有特困户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贫困群众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科技下乡”活动和“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计划每年培训农民技术人才及劳动力技能培训210人(次),内容以特色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及防疫技术、外出务工实用技术、村委会换届选举和民政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
二、信息工程方面:积极为贫困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帮助联系客商,促进农产品销售;提供招商引资信息,帮助贫困村发展二三产业;提供劳务用工信息,支持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积极为XX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100册以上,丰富XX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XX村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围绕中心村规划建设,对XX村第五村民小组农户整天搬迁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抢抓中央、省市对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在2012-2019年八年期间完成全社房屋改造。
二、XX村村卫生厕所建设。为改变农户居住地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的现状,计划在2014-2016年对全村404户家庭生活垃圾实现整体排放,整体处理。
第七章 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通过规划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2项以上的实用技术。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充分利用村上的能人创业基地,力争使劳务输出占全村收入的50%以上。为转变当前种植业一头沉的现状,实现就业结构调整,结合全镇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加强对全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
一、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在2012-2016年重点培育发展二三产业技术人才300人,依托制土地流转,把剩余劳力从种植业剥离出来,走“先培训、后创业”的路子,配套出台优惠创业政策,鼓励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创业致富。
二、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培训。以拓宽培训创业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网络为目标,围绕大棚种植、肉牛、羊养殖等产业开展农业基本技能培训,2012-2016年对全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扶持他们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庄主要街道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五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0%,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60%农户使用卫生环保型旱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以上。突出产业,全面发
展以生产发展为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公共事业,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化,使农民对集体事务和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农村社会和谐。实现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勉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完善“农民科技书屋”,改善农民学习条件对建立的XX村“农民科技书屋”进行完善提高,在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光盘5000套册的基础上,充实数量,尤其是增加设施栽培管理、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与规程等方面图文并茂、好懂易学的技术资料。
第九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解决村民生活用热水。利用养殖小区的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实现全村集中供气,解决炊事用能。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煤炭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将XX村建设成全省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
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臵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桶5-6个。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开展物业服务,依托集镇优势,完善村庄管理建立物业服务站,定时清运垃圾、粪便,清扫道路,管护花草树木,维护水、电、路、气(沼气)。通过专业化服务,保障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家务劳动简捷化。
第十章 项目概算与效益分析
充分利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劳务输出等优势,全村第一产业占全村收入40%,二三产业占10%,劳务输出占50%,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500元。
一、村社道路建设工程
(1)项目投资概算:XX村村道路建设每公里概算投资35万元,总投资105万元。
(2)效益分析:道路修建后,极大地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改变了村容村貌。
二、村灌溉渠道修建工程
(1)项目投资概算:每公里25万元,总投资30万元,其中申请部门投资20万元,自筹10万元。
(2)效益分析:渠道建设完成后,全村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提高水的利用率,解决一二社冬春季浇水难题。
三、太阳能、太阳灶普及利用
(1)项目投资概算:总投资15万元,其中申请扶贫投资8万元,自筹7万元;
(2)效益分析:全村100户家庭的太阳能、太阳灶投放、安装完成后,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五、危旧房改造工程
(1)工程投资概算:每户概算10万元,总投资32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13万元,自筹307万元。
(2)效益分析:危旧房改造项目工程完成后,可以有效改善XX村五社65户群众居住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项目投资概算:总投资5万元。
(2)效益分析: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工程完成后,可以户户培养1名技能型持证人才,能有效提高全村劳动力素质。
七、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培训
(1)项目投资概算:总投资5万元。
(2)效益分析: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后,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提高了产业带头人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大了全村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第十一章 改革创新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八年到小康”的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突出“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五个重点,经过8年的努力,把XX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行村,并通过示范带动,以村促镇、以镇促县,放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
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此项行动的组织领导,XX村两委及民政局成立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部署安排和推进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帮扶单位及个人必须按要求及时进村入户,集中精力开展帮联工作。每年入户不少于10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月。帮扶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进村入户,为其他干部做出表率。
(三)加强工作衔接。局各帮联干部要切实搞好对接工作,准确选定联系对象,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四)严明纪律要求。各帮联干部要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严以律已,规范行事,严格执行“八个不准”(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有违当地风俗习惯的事情;不准干扰
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努力树立民政部门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
XXXXXXXX村2012年--2019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项目计划
2012-2013年计划,修王林坝渠道1.2公里。2013-2015年计划,硬化一、三、五社道路3公里。2015-2016年计划,对XX村村委会进行院落硬化,房屋整修。
2013-2019年计划,争取项目资金,统筹协调,配合完成XX村五社整天搬迁工程。
XXXXXXXX村行政区划图
第四篇: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麻家集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电视、宣传栏、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媒体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推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重点打击歪风邪气,坚决杜绝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培育农村新风貌。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乡确定联扶单位10个,帮扶干部186人,其中省直联扶单位1个,帮联干部25人,乡直帮联单位2个,帮联干部56人,县直帮联单位6个,帮联干部52人,乡直帮联单位1个,帮扶干部51人。具体联系**乡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222户农户。**乡领会精神、及时动员、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帮扶单位和领导干部积极行动,全乡双联工作呈现上下高度重视、工作位置彰显、帮扶措施落实有力的良好局面。
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双联”工作氛围浓厚。**乡委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个到位”。一是健全机构。及时成立了**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揽全局,牵头抓总。乡村层层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14个,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二是迅速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步调协调一致为目标,乡、村、组三级召开动员会10余场,在全乡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宣传。乡村共悬挂双联行动宣传横幅67条,刷写墙体标语130余条,刊出墙报14期、制作专题宣传栏13面。编发工作专刊34期,共计信息64条,报送信息、简报20篇,对行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举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
机制创新全面兼顾,“双联”工作沉底落脚。在对接联动的工作实践中,**乡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六大工作机制,推动了行动深入开展。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乡 “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等制度。突出“发展村域经济,增加造血机能”的主要目标,重点抓工作班子配套、规划制定、产业培育、项目筛选等“七个一”工作任务,使乡村干部对“双联”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明确。二是摸清实低,建立健全台账登记制度。按照“乡有档案台账、村有表册、户有卡片、干部有日志”的工作要求,层层建档立卡,切实把村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真实意愿掌握清、反映好。围绕农户收入、生产资料、社会保障等10大项近60条家庭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普查登记,为乡属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提供了开展工作的“活材料”。三是注重上下联动,建立帮扶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乡属各联村单位实际,新添、道口村等包村牵头单位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3场次,互通工作进展情况,探索帮扶项目捆绑和资金整合等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实事,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协调机制。**乡实行了党委委员包村、科级干部包组制度,分片包干,保证了帮扶单位和领导与村、组、户的及时对接。五是问需于民,建立结对帮扶公开承诺与践诺制度。联组单位从解决群众最盼望、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选准帮扶项目并投入资金,与村组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公开承诺,强化了服务职能,提高了帮扶效率。六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制度。把“双联”行动纳入了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日常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干部下基层深入农户常态化、帮扶解决问题常态化,增强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找准抓手科学推进,“双联”工作成效初现。在具体工作中,**乡重点突出“六抓”措施,创新载体,全力实施,确保了双联行动卓有成效顺利推进。一是抓规划制定。“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走村入户,座谈讨论,帮助联系村组理思路、找出路,帮助联系户寻找发展的“好方子”、“金点子”,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的帮扶目标,确保了帮扶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二是抓典型示范。注重抓点带面,在新添村适时启动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立项中,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今年计划新建二层带住宅的商部50个,农家院落50座,配套建设村委会办公楼、农民培训中心和周边环境亮化、绿化、美化工程,项目建设可有力提升我乡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双联”行动出典型、出经验、出亮点。紧紧抓住道口村被确定县级双联示范点的契机,加大草畜产业建设力度,力争把道口村打造成全市肉牛养殖基地,示范引领全乡草畜产业向纵深发展。三是抓载体创新。各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将双联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带着真情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普遍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信息、送健康、送服务等“六送”活动。截止目前,共有10个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累计为农户帮扶各类物资折合资金5万元,真正作到了帮民解困、为民富民。四是抓产业培育。根据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道口、新添、三岔、苦水等村,依托近县城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拓展劳务经济。在全乡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种草、种料养畜,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三合、道口、新添、苦水等村大力实施畜牧养殖增收工程,扶持养殖小乡和养殖专业户发展。各村围绕总体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五是抓项目带动。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联系村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省地税局已投入帮扶资金修建拓展炭山、河屲、回合乡村公路。据统计,各帮扶单位计划帮扶项目目前达到5个,计划帮扶资金40余万元。六是抓和谐稳定。组织乡村干部开展了走村入户大访问、政策理论大宣讲和矛盾纠纷大排查“三项活动”。认真倾听社情民意,对倾向性问题早知道、早反映、早处理,尽力疏导群众情绪,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起,调处化解率达到98%,显著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