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学欢聚一堂叹人生畅叙今昔

时间:2019-05-14 08:0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忆旧学欢聚一堂叹人生畅叙今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忆旧学欢聚一堂叹人生畅叙今昔》。

第一篇:忆旧学欢聚一堂叹人生畅叙今昔

忆同窗豪情 愿年年相聚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您们好!

首先,我借此机会,代表全体同学,向当年给我们谆谆教导,给我们无限关怀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对今天参加这次同学聚会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其他原因未能参加的同学送去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面对老师,面对着同窗好友,我真的很激动。说真的,好久没这么激动过了!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

乡音未改风度添,红颜褪去鹤发染,眯眼相识不相认,定睛看去仍青年。同学之情,是深藏的老酒,经久弥新。你来自天南,我来自地北;你风尘仆仆,我忙忙碌碌;你面对市井喧嚣,我独处原山小村;你在这个岗位,我从事那个职业。有时候,“缘份”这个词语在滚滚红尘中似乎早已冲淡,而今天,看着大家真诚的笑容,我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缘份无法割舍,永不褪色。那就是,我们的同学之情;那就是,母校老师给我们的关爱之情。俗话说:失去的东西你才知道珍惜。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呢?我呼吁:把握住今天吧,把握住我们已有的这份珍贵友谊吧,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起分享欢乐与忧愁,一起促成一些我们想做、但又单靠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老师们,同学们!再次相聚母校,我同您们一样感到十 分高兴。我只觉得无法找到合适的话语表达大家这浓浓的真情。真情就迸发在我们热烈的争论中,真情就寓含在那轻轻的点头里,真情就包含在我们辛勤的汗水中,真情就存在于我们欢声笑语穿越的时空里。

苏东坡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今天才相聚,明天又要分手。重逢时的欢乐必须以分离为代价。今天,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我们以20年的别离为代价,终于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参加20年的同学聚会,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也不会忘记我们的母校和母校的老师,还有一群亲密的同学们。此时此刻,仿佛有一句熟悉的歌词在我的耳畔萦绕,那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不过,在我看来,此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任何欢歌都有曲终的时候,任何筵席都会散席。但是,师生之情、同窗之情,既然曾经拥有,必将天长地久!

今日我们欢聚一堂,也感慨万千。我们同学之间虽分布不太远。可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走到一起,也用了20年。20年说来不算长,但时光岁月却把我们打造成中年人。虽然我们来自全省的不同行业,大家不论成功与否,不论贫富之分,不论级别之差,共叙友情,延续同窗之缘。我相信短短的聚会让我们找回了从前,找回了友情,找回了那无忧无虑的时光,找回了欢声笑语!我们此次聚会的主题就是:谱写讴歌同学情。我们的宗旨就是:重拾当年美好记忆,共叙20年同窗情谊,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再谱同学情义。

我们同学聚会的原则:

1、自愿。

2、费用自筹。

3、财务公开。

4、一切从俭。

现在社会与国际接轨,大家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在如今生活的版块里,我们通过此次相聚,要共享生活空间,进一步体验我们青少年时光的感受。我们在会后要制作出通讯录,大家今后要加强联系。母校就是我们联系的桥梁,我们要经常向母校汇报,向社会宣传母校,衷心的看到母校在成长,在腾飞。

因为和同学相聚一堂没有负担和顾虑,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应酬。可以回顾往事,可以吐露真情,更可以从中了解相互信息,相互帮助,使同学之间增进友谊,增加快乐。

同学情,似海深。我们这次很多同学为了在今天相聚就踊现出很多感人的同学情。时间会让你了解友情,时间能够证明友情。离开了多年,才知道会有想念,想念一些学友。人生的路很漫长,离离合合,有分离有相聚,才会有人生更多的体验。同学相聚在一起没人论职位高低、金钱多少、只有年龄大小,相见次多次少,那才是真正的和谐。

相约盛夏,缘聚二十年后。在这美好而难忘的时刻,我们铜仁农校88届植保专业40多名同学欢聚一堂,感受新发 展、新变化,畅叙师生情、同学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这次同学会筹备组向到会的各位同学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同学会的xxx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关怀,感谢老师们为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付出!

今天是个好日子。20年前的今天,我们离开美丽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开始了拼搏和奋斗的历程。20年后,经过人生的历练,经过艰难的打拼,我们更加成熟和富有。

风雨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初的我们,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无忧无虑。如今,我们都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一个个面孔熟悉而陌生,一段段回忆美好而温馨。相聚时短,感慨良多,千言万语,唯有祝福。祝福各位同学家和财兴事业旺,幸福如意万年长!祝福老师身体健康享太平,生活快乐精神长!

月是故乡明,情是同学浓。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难忘的还是故乡;无论是为官从教经商,难忘的还是同学。同学的友谊是分不开的缘、割不断的情。只要我们心心相印,我们的友情就会像钻石一样永恒;只要我们真诚沟通,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孤寂和落寞;只要我们彼此关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社会创和谐,为事业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欣逢2010年元旦佳节,迎来了我们铜仁农校88届中专毕业20年首次同学会。在此,我们欢聚一堂,一起追忆少时的美好时光,一起苦诉离别的衷肠,一起共叙师生的情谊,一起畅谈美好的明天。应该说在我们每个同学的人生旅途中,今天是值得特别纪念的大喜日子!

首先,请充许我向莅临此次聚会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向前来参加同学会的老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春绽放理想。回首当年,为了追求知识和理想,我们共聚铜仁农校,开始了四年同窗共读的生涯。曾记否,男同学那稚气未脱的笑脸仿佛就在昨天,女同学那青春靓影仿佛就在眼前,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还在耳畔;曾记否,汪从善老师仔细给我们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汪忠德、王礼让老师苦口婆心的给我们讲解每一道数学题,周百庚、琚贻胜老师上语文课时的斟字酌句、咬文嚼字,王发光老师带领我们探索物理的奥秘;曾记否,汪新民老校长中考前夜,在大操场上给我们挑灯备战的情景;还有许许多多老师为哺育我们成长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在此,让我们向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和一直坚守在铜仁农校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岁月如流,生命如歌。四年的中专生活很快过去了。母 校放飞希望,我们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起成长,在不同的岗位书写人生的篇章。但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位,同学之间不分彼此,没有隔阂,更没有高低贵贱,都是共和国的劳动者、建设者和奉献者——因为我们共享一片蓝天,同拥一个母校,共存一分真情。

今天,是母校的呼唤将游子们凝聚在一起,是同窗的情谊使我们联结在一起。分别三十余年了,也许,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每位同学的近况,但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却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里;也许,我们之间不常联系,但永远保存着那份思念与牵挂。

岁月催熟人生。虽然我们都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了,岁月的风霜也已经爬上了了我们的眼角眉梢,当苍桑的阅历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从而让我们获得了更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让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让我们从普通走向极品。同学们,让我们把这次同学聚会当成人生路上的又一次加油启航,激励我们永远向前奔驰扬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阳光、欢笑、激情、友谊拥抱着在座的每一位,迎着大家熟悉的目光,我心里有太多需要表达的情感,却不知如何向大家述说。企盼已久的同学会,今天终于如期召开了!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怀师三年给我谆谆教诲、给我无限关怀的老师。在此,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在这里,我代表大家向所有为这次聚会如期举行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这次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从各地赶来相约、相聚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日运月行,花开木落。逝者如斯,人生若梦!1992年初夏一别,至今已度二十个春秋。回首往事,仍温馨如昨。如今,你是否还记得那个离别伤感的夏日,毕业晚会上流泪的倾诉,车站分手时缠绵的依恋……

一别二十载,荏苒不惑年。20年来,同学们都在企盼着再一次聚首,好再次去重温那段一起走过的日子,回味那迷人的校园歌声,看看那久违的面孔……

曾记否:我们一同学习生活的宿舍、教室、食堂,嬉戏漫步的古松岗,校园旁的清水池塘,还有我们拥有的青春时光……

回顾在怀宁师范这短短的三年,这是我们用汗水、泪水、歌声、笑声凝结起的三年。在这短短的三年里,我们同风雨、齐欢乐、共追求,共同创建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们是风雨同舟的好同学,是血脉相连的好兄弟、好姐妹。

老师、同学们,20年来,当年的同学如今很多成了教坛的骨干,有些走上了行政岗位,有的商海弄潮富甲一方,有的则成为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刻苦努力的杨林武同学,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走出教坛,亲临特区,纵观世界股市风云;勤奋好学的方云团同学,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出了安庆,走出了安徽,更走出了国门,正在创造又一个辉煌;张新国同学身为朱桥中学校长,在学校面临拆并之时,为了一方儿女,四处奔走,求资助学,不到两年的时间,使濒临灭迹的朱桥中学,摇变成如今嬉子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然,我们更多的同学,都是默默无闻地在教坛辛勤的耕耘着,送走秋的金黄,迎来一次又一次春的绿洲。

但是,不论你职位显赫还是卑微,不论你经济条件优越还是拘谨,我们都要相互理解、支持,因为我们是同学!从今天起,只要我们的心不老,同学间的友情就会像钻石一样永恒。

还记得当年我们三班的望江籍同学吗?现在我向大家做个介绍:

腼腆寡言、诚实可信的何炳伢同学,望江县鸦滩镇人,(介绍工作情况);

诚信正直、精干老练的徐金法同学,望江县凉泉乡人,(介绍工作情况);

聪明可爱、人小鬼大的陈来平同学,望江县赛口镇人,(介绍工作情况);

活泼大方、待人热情的虞志中同学,也就是本人,望江县杨湾镇人,(介绍工作情况)。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终于再一次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说说同窗旧事,谈谈别后感慨,忘却所有忧虑和烦恼,让心在这里得到栖息,让我们的同学友谊地久天长!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还记得这首当年脍炙人口的旋律吗?现在这熟悉的歌声所寄托的热情与希望已成为现实。今天这样难得的欢聚,相信你除了欣喜和激动,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为让这相聚的一刻凝成永恒,我为大家做了一本《同学名片》粗稿,希望大家填好自己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并用心写上你的留言,请摄下各位美丽的倩影,我将倾心为大家制作一本值得永久纪念的同学纪念册。

我们现在正处在高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网络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希望能与所有的同学,在QQ上倾诉我们的心声,在电话中延续我们的友谊,在博客上找回我们的亲近,在伊妹儿上留下我们的祝福!

相约08,真情永远!

让我们共同祝愿,怀宁师范1983届3班同学青春永在,友谊长存!祝我们的老师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相聚,我很高兴、很兴奋、也很紧张。因为自从我们相识到现在,除了当年在班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在大家面前说过话,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今天还是第一次。

能有今天这个“第一次”的机会,我很感动。我深知这个来之不易的聚会,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宝贵。为了这次同学会,主委会的同学们,酝酿了很久,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从筹备工作开始到今天我们大家亲密地坐在一起,他们可谓是煞费苦心。而今天能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们,怀着对往昔的美好追忆,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深情厚谊,克服了各自的困难和不便,从四面八方,我们又汇聚到了一起,回到了难忘的白林一中。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最想说的却是心中的感激:

首先我感激生活,是她给了我感知的能力。使我在丰富多彩、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中,有了对过去的真情记忆;对现在幸福的品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看到当年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的男同学们,而今成熟为志得意满、风度翩翩的男子汉;而当年花骨朵一般的美少女们,如今变成了风韵十足的美妇人。怎能不令我们感慨万千?时光,真的是个神奇的魔法师,它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而生活却给了我们人生最真实的体验,最难忘的记忆。其次,我感激缘分。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是缘分让我们当年从不同的山沟沟里走出来,汇聚到了一起。在这里,我们共同度过了两年的宝贵时光。可以说,那时我们都还是含苞待放的花朵,虽然青涩,但却是我们人生最美丽的时刻。能够在这一时刻,我们彼此相遇,这得是多大的缘分啊!

而最应该感激的是白林一中。是“一中”这块沃土,培养了我们当年那一颗颗幼苗。汲取了她的养分,使我们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不断成长、壮大。虽然我本人不敢比做栋梁,但是在座的各位,如今在社会上都成了中坚力量、也都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了。我们之所以能够踏踏实实地奉献于社会,全心全意地爱护我们的亲人、朋友,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缘于当年一中的老师们赋予我们的最朴实、最直接的素质教育。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吃苦敬业的精神,和朴实善良的品质。这种精神和品质,感染我们,影响我们,甚至使我们受益一生。

对一中,我还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激之情。她除了帮助我考上了吉林卫校,使我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领之外,还让我与我的爱人在这里共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使我们后来找到了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组建了和谐美满的家庭。

时光如梭,20年倏忽而逝。在我们大家正开足马力向前飞奔的时候,母校的感召、同学的深情,使我们今天又重新走进这间教室。在这里,我们歇歇脚,再充充电、加加油,然后,满载着同学们的真挚祝福和深情厚谊,以及老师们的殷切希望,我们再重新启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大家玩得开心、愉快!祝八四级高中同学会圆满成功!尊敬的各位老师,20年前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88级的中专同学相聚在这里,一份怀旧,一份感恩,一份牵挂,一份相知,一份相惜之情,油然而生。20年了,弹指之间啊;人生有多少个20年?人生有多少个辉煌?!再欢聚的时候,我们都已过了花季的岁月,都已人到中年,是人生成熟的季节了。大家感慨的不只是岁月的无情,更是感悟了友情的珍贵和同学间的这份情谊。大家相聚,分享快乐,感悟人生,展望未来。期待我们开心快乐,20年的友情之花再度开放,这也是我们这次20年同学大聚会的最终目标。同学,一个美好的名词!同学是胜似兄弟姊妹的伙伴。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百年修得同窗读!是前世的修炼,是今世是缘分让我们欢聚一堂。

同学们,兄弟姊妹们,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相知、相爱、相亲是幸福的。来,伸出大家的手,跟身边的人互相问候一下,握个手,拥抱一下,亲切的问声好。你好吗?一个声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份醇厚的友情中,让我们一起回忆儿时的纯真和调皮,回忆曾经的犯错和不友好,还有两小无猜的点点滴滴,让我 们一起载歌载舞,分享聚会的快乐时分,让这份美好永远留在大家心中。诚祝这次20年同学大聚会圆满成功!

今天,在此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聚会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真心地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的同学们,让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春风里,感动在友情的震撼中,温馨在友情的关怀中。愿我们的友情之花绽放在大家的心里,让我们用爱去感受,用心去珍藏吧!最后,祝大家相聚快乐!

二十年同学相聚有感

“凝视”这个词语很打动人,是什么样的思绪和情感才得以使人这样深深地去注视?我不得而知,然而,工作之余,几年来一直养成一个习惯,保持一种姿势,就喜欢起身站在窗前,关注公寓门前学生来往的倩影,凝视窗外,那弯弯的小路, 潺潺的小桥流水……曾有几份相似,有点触景生情,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突然惊觉,原来自己已是同学眼中的阿姨了,哎……我已许久没有去关注自己儿时的同学了,让目光定格在同学们来去的身影上,回味和思考着自己同学三十年相聚的那一幕幕……

“依稀昨聚首,忽忽近别离”三十年了,时光流逝,毕竟不依我意,不快不慢地流淌过去了,转眼同学都已到了中年,感叹的是中年人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以及种种无奈和惆怅,理性着中年人的责任和幸福,背负着中流砥柱重任的季 节,好一幅秋的美景。

同学情,一首歌,唱不够,意未尽,如此兴奋,让人感动,曾几何时,儿时顽皮的伙伴,惦着至今牵着谁的手,一份关爱,一种怀旧,油然而升,相聚的那一刻,你我面面相视,都不敢相信对方的你我,凝眸顾盼,谈笑调侃中,一格一格已褪了颜色,一切一切都皆已成往……只有一个心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曾经的同桌,你.我.他,已依稀难分,儿时嬉闹的情景到记忆犹新,那时的调皮和无知不禁哑然失笑,好一幕天真活泼,童真雅趣,一路走来直感叹,当初的不努力,如今只有羡慕的份了,然而,不变的是你我同学情——我心依然。

曾有同学留言“相知总是幸福的”“把遗憾也酿成美好”,多么美妙的话语,多么真切的感情,我陶醉在这份友情中,感悟着,快乐着,幸福着,是这份友情让我的生活又添绚丽。相知的过程,有喜有忧,让我们快乐着曾经的快乐,抛却所有的烦恼,感动于你们的牵挂和等待,感动于你们的关爱和关怀。岁月堆积着沧桑,时光流逝了华年,只有友谊这份人间最纯最美的情感,才能长久的荡漾在我们友情的春天。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重逢在春风里,感动在花季里,温暖在友情里……愿我们友谊之花绽放在彼此的心海,飘荡在永恒的春天。

如今,20年同学相聚,真想呕歌一曲,抒诗一首,怎奈 腹中墨水有限,无以喧泄,聊表心意,望同学见谅。同学相聚,肺腑感言,但愿心底无私天地宽,同学真情畅开怀。

毋庸质疑,大学生活是人生的精华,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相识在那精华的岁月里!

俗话说:失去的东西你才知道珍惜。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呢? 我呼吁:把握住今天吧,把握住我们已有的这份珍贵友谊吧,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起分享欢乐与忧愁,一起促成一些我们想做、但又单靠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师生情。这份情谊如同一道深情的歌,悠远而回味无穷。当你没钱缴学费时,是老师用微薄的工资帮你缴学费;当你解题犯愁时,是老师在帮助你迎刃而解;当你犯了错,是老师在开导;当你在学校病了,是老师扶你上医院;当你在台上展示风彩时,是老师在给你辅导……在此,我们回味老师的话语,聚集在老师的身边,再次感受像妈妈一样的情怀。桃红李白漫布山川,莘莘学子永记终生。我仅代表全体同学,向精心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真诚的道一声:老师,谢谢您!在这里我尤其要说的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李老师,他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到现在为止还在关心我们的同学,在此,我要真诚地谢谢你——李老师。

人生旅程,坎坎坷坷,创业之路,艰难曲折;人生苦短,生活不易,工作繁重,请允许我借此机会我提议两个愿望: 一愿我们珍惜同窗情,不断增进友谊。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我们大家能在母校相识、相知,本身就是一个缘分,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朋友往来愈勤,友谊就会愈深,友谊只有在不断的联系中才能增进。

二愿我们互通信息,在互通信息中互相帮助,在互相帮助中,共创事业,在共创事业中,享受成功。

这次短暂的相聚,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但不能了却我们一生的思念,这就是深深的同学情,一生一世的情谊。让我们的这次聚会成为一道风景线,让我们的这次聚会成为一种永恒。记住这一天,这个欢庆的时节,这个相聚的日子,这是一次期待了二十年的聚会,这是了却二十年的思念,这是增进友谊的希望。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的生活之旅充满阳光。让我们执手相看:看校园,抚今追昔,改革变化,感慨万千;看同窗,问寒问暖,各条战线,交流共勉。让我们把这次聚会当成人生的小驿站,休整片刻后再快马加鞭,同时我们也会记住:相识不易,相处更难,同窗四载,因为有缘!黄金有价,难买情义,彼此珍重。

第二篇:忆古叹今希后美文

端着这本教育部门统一印刷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心情异常沉重,觉得它似千斤重,我到底该怎么来写这篇征文,回头一扭,电视中正在播出本山叔的《昨天,今天,明天》……

回首西汉往尘,刘邦去世,刘彻继位,称汉武帝,由于他的英明领导,汉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汉武帝下诏求贤,让各地举荐博学多识、能提出治国方针的才子。随之。儒家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去。一天汉武帝在大堂之上召见董仲舒,要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董仲舒上前说:“上天是万物的主人,皇上是上天的儿子,万物要统一于上天,国家要统一于皇上,如叫各种学说同存与这个国家,必扰乱人民的思想,妨碍国家“大一统”的实现,因此应大力倡导儒家学说。”汉武帝

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以儒家思想为根本:“以仁待人,以仁治国。”并发布全国上下,告诫老百姓之间也要用“仁”来建立交往的桥梁。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论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今朝,看今朝什么?看今朝人类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同胞吗,无情地回报地球母亲吗?30年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面积宏大的一个罗布泊归顺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怀抱。一个摆在昔人眼前的仙湖,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呢?黄沙漫天,酷热无比,令人一看就立生恐怖的鬼眼,这所有的所有都是谁造成的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一番,全是人类自己挖掘的坟墓——将诺大的树木成片成片地放到;将流源丰富的河流大股大股地引向工厂;将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大车大车地拉向处理厂,堆积在那里,招引着蛇虫鼠蚁的光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年五月15日,是端午节在端午节中,要开展划龙船的比赛,那年,我带着好奇和爸妈一起去看宝塔坪那里看龙舟,可以站在观光台上看,也可以坐在旅游船中随着龙舟近距离的观看,为了打发寂寞,不免带上瓜子,水果等食品。我和爸妈站在观光台上,在我们的旁边有一对外国夫妇。不一会儿,鞭炮一响,16只龙舟并排开出,一辆豪华的旅游船在后面。与此同时,游船后面还有一条非常破旧的渔船也紧跟其后,有一个瘦弱弱的老头儿在上面,我拿着望远镜在到处乱望,见此景心想:“老爷子,你也想比赛呀,是不是有点牵强哟!呵呵!”因为龙舟要横渡长江再回来,所以用时比较长。只见,终于,旅游船中的人将垃圾扔了出来,待游船稍作离开,后面的渔船跟上去,老爷子有平时打渔的渔网垃圾网了起来,只是有些瓜子壳不容易被舀上来,所以渔翁就趴在船边,将瓜子壳用手捡起来,然后将它们放到甲板上,也算不上什么甲板,就是几块木板叠合起来的,这一景象将我紧紧锁定了。也拨开了那对外国夫妇的好奇之门,他们用英语在讨论什么,脸色很沉重,我想应该不是什么好事……三种船都在江面上游了个来回,上岸后,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我一心只想找那位老爷爷。我到处乱窜,来到江边,看到那位老人正在那里用铲子将垃圾装进一个破旧的尼龙袋。那口袋和老爷爷一样“饱受风霜”。我将头一扭,发现那对夫妇也跟着来了。我看出他们想点啥!因为那时还小,不懂英语,所以没法沟通。只是腼腆地对他们笑笑,用眼神来告诉他们,我和他们有共同的想法。“他们很聪明”一下就明白了,也回了已给微笑给我。我走到老爷爷的面前,欲言又止。我看看那对夫妇再次鼓起勇气开了口:“老爷爷,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有工资吗?”老爷爷抬起头对我亲切的说:“不图啥子,从我爷爷那一代就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我和我爸一样也是喝它长大的,现在它被污染了,我是有义务去清理它撒!”我呆了,往后转了一下,向那对夫妇招手示意他们可以开始问了。他们走上前,凝着眉头问:“AreyouChinese?whydoyoudothat?“我不懂老爷爷更不懂。他只抬头笑笑,然后有低下头去履行他的“义务”!

写到这里,已是深夜时分,睡意袭来,慢慢地、慢慢地,梦仙将我拉进了梦乡——这里鸟语花香,天高云淡,高山流水,诗意朦胧,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走在松软的公路上,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与我打着招呼,汽车在路上飞驰,即使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从桥上向下鸟瞰,看见许多许多的三口之家正在分工植树。太阳像一位传信员,将人类的所有作为传达给天神。整个场面构成一幅和谐文明的美丽彩卷。来到了世界的尽头,我看到一扇门,我过去打开门,里面一片漆黑,什么都没有,我有点害怕,想关上门,不知被谁推了一下,门关上了,动物尸体遍地都是,树木只剩下干枯的树桩,别说月亮就连一颗小星星都没有,是那么黑暗,那么恐怖。突然后肩被人拍了一下,我吓醒了,满头大汗:“别在这睡,上床睡去!”回头看到妈妈在我的后面。原来是一场梦。

幸好是一个梦!

可惜是一个梦!

回想起来那些片段,两种不同的场面取决于人类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有取决于人类的精神风貌

那些损地利己的行为有可能带来短暂的利益,而更长远带来的毁灭性的是灾难那!社会的发展,难道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心窝中吗?

亲那!将你们手中的斧头前面的斧尖去掉以后,留下的是一根木棒,一根建设建设美丽星球的桥柱。将你们心中的那一点邪恶的贪婪的东西去掉以后,留下的就是一颗结白无暇有光泽的玉心,一种成就美丽国家的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之一。

鲁迅的笔是一把唤醒国人麻木斗争的思想、揭示丑态的利剑;法布尔的笔是一台显现动物生理特征、生活习惯的投影仪。而我的笔则是一只注有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灵魂的签字笔。希望我们的国人能举起胜利的酒杯、揣着纯洁文明的心齐呼:“文明,就在我的身边!”

第三篇:看《人生》忆路遥

看《人生》忆路遥

〇兰阿利

近日,在网上又看了两遍《人生》,从中看到了路遥创作的独具匠心,《人生》给人的启迪更加深刻。

路遥曾说过,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小在陕北高原的小山沟里长大,他是纯正的农民儿子,他熟悉农村生活,他了解农村生活,他最熟悉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的生活,他的确如此,用沉重的劳动来写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再次观看《人生》,对于他的艺术构想和人物把握,上升到敬仰的高度。在《人生》中对社会的深度认识让人佩服。

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充斥着许多有文化、有知识,向往现代文明的年轻人,如高加林。黄土养育了他,给了他爱,导致他在黄土地上的苦闷,徘徊和理性沦失。而最终在痛苦和压力之后,恢复理性,回归现实,他对高加林这一代充满希望,而对刘巧玲,则成为路遥笔下一个活脱脱的敢爱敢恨敢闹的农村姑娘形象。她对高加林的爱主动、真挚、赤诚,路遥赋予刘巧珍对新生活的向往,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对改变贫困的梦想,奏出了一曲催人泪下的爱情乐章。催人泪下的人生故事乐章,闪现着光彩聚结着力量,经久不衰。

作者: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鸭口公司兰阿利

第四篇: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实叹(201211)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实叹惜

—— 读《一生的忠告》有感

时间,每天给人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题记

《一生的忠告》是一本颇耐人寻味的书,它收集了查斯特菲尔德爵士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信中传授给儿子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功名的学识与技巧让我深深赞赏,但最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他教导儿子的珍惜时间理念。

“你将来是否能够赢得声誉、受人尊敬、享受真正的快乐,就取决于你如何利用现在的时间。”这是1750年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子的一封信的第一句话。爵士用亲身经历与感悟教育孩子时间的重要性。我仿佛穿越到了1750年,看到他坦诚地与儿子交流如何利用时间,并提出合理安排时间建议的一幕,感受到了一位用心教育孩子的好父亲的良苦用心。是的,时间是万事的基本条件,没有了时间就做不成任何事情。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不好好利用时间,终究一事无成。

在爵士的启迪下,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利用这个暑假,抓紧时间,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假期。

第二天,我就开始行动起来。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我起得格外早,先弹奏一个小时钢琴,然后去游泳锻炼。运动结束以后,原来我都会偷点懒,先玩一会。但是我想起爵士曾在信中提到:“作息有度,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娱乐的时候娱乐,今日事今日毕。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享受分分秒秒带来的快乐。”我丝毫不敢有放松的念头,立刻开始做暑假作业。窗外懒散知的了在“吱吱”地叫个不停,炙热的阳光顽强地穿过窗玻璃,连窗帘都感受到了它的霸道。我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热的:空气是热的;地板是烫的;连自来水也让我感觉不用烧就开了。我一边做作业,一边流着汗,这滋味可真不好受。“哎,暑假嘛,应该好好地玩一玩,作业明天也可以做呀。”这个想法在我脑海蔓延开了,好像跑出两个小精灵在争吵,一个精灵在一遍遍地重复着爵士的话:要珍惜分分秒秒,绝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做;另一个精灵则懒洋洋地叫我休息一会儿,诱惑着:你又不是爵士的儿子,爸妈都不在家,没人看见。最终理智战胜了惰性,我终于完

成了作业,看着自己被汗水浸湿了的衣领,情不自禁地说:“坚持自己想要的结果,才能真正地找到自我。”

再次打开爵士的信,一页页的翻过:“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阅读轻浮无聊的书上,而应该坚持阅读各国的经典名作,不管读什么样的书,随身带个小本子摘录,这样有助于记忆。”这句话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明白了怎样有效地学习和生活,怎样有效地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爵士的话丝毫没有命令和责备的口吻,把我们印象中爸爸这个威严的角色变成了一位知心朋友,使人感觉非常亲切,并且愿意接受。我仔细地思考着,想想那些伟人们,再看看身边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哪一个不是非常珍惜时间,利用别人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于是,我改变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看书不再像以前那样,敲着二郎腿,走马观花,泛泛而读了。我把书放在桌子上,拿出一本精致的笔记本,手里握着一支笔,每当找到一处写得优美的句子或段落,都用笔轻轻地抄写在笔记本上,有时还圈出让我感受深刻的词语并在一旁加上批注,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我铭记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含义,还可以抒发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受,让我进一步的去体会。

那天晚上,我把作业拿给妈妈看,并说了白天的思想斗争和思想收获。我说:“妈妈,今天我与时间赛跑,我赢了!”妈妈欣慰地笑了。

我觉得这一天过得特别快,特别充实。对时间好像有了新的认识。时间,好似游戏里的超级武器,抓住了分秒,就能闯关成功;时间又好似水里的泥鳅,一不留神,就会从指间消失;时间好像一面镜子,能真实地反映自我,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时间又好像一个万花筒,只要你关注他,他就会带给我一个个精彩世界,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夜深了,爵士的书还在我枕边,仿佛总在我耳边说:“你今天做得很棒,但是要坚持每一天都要养成和时间赛跑的的观念,做到持之以恒!就能为你的学习生活节省更多的时间,令你做事井井有条、事半功倍;否则,可就要事倍功半了。”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我会的!”

杭州钱塘外语学校六(3)班周铭浩

第五篇:沧源佤山直过区跨越发展忆今昔颂党恩(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

沧源佤山直过区跨越发展忆今昔颂党恩

----沧源佤族自治县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探寻

何强宇 袁智中

·编者按:

从“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对比解放前后我们“吃什么饭、走什么路、穿什么衣、住什么房”,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筑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思想防线——这是地处云南西南边陲的沧源佤族自治县2009年以来,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的核心内容。曾经被视为极其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这个集边、山、少、贫于一体的民族自治县,被创造性地转化成了老百姓听得懂、感受得到的大白话。感同身受的今昔对比,悄然内化为爱党、爱国、爱边疆、爱家乡的深厚情感认同,不断夯实滇西南中缅边境爱国固边思想文化根基。

沧源县位于中缅边界中段,国境线长达147.083公里,全县10个乡镇有6个乡镇与缅甸边境接壤,全县18万余人,其中佤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74%,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区。半个世纪前,作为这一地区主要世居民族的佤族,大部分仍过着“不用耕牛,惟妇人用镢锄 之”、“耕种杂粮外,捕猎为食”和“迁徙无常”的生活,是典型的一跃千年民族直过区。

这里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家级二类开放口岸永和口岸离县城仅有14公里。历史上形成的亲缘、地缘、神缘、语缘、物缘、业缘,使以佤族、傣族为代表的跨境而居民族,至今仍沿袭着通婚、通市、互耕、互牧的传统习俗。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座山、同赶一集市、分国分寨不分族,是这里边民互市、互耕、互婚、互往的真实写照。

这里与缅甸“金三角”毗邻,是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前沿阵地,是临沧建设面向缅甸开放合作先行试验区的主战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覆盖区。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沧源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七大战略”、培育“十大产业”,使解放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佤山沧源直过区,在经历跨越千年社会变革和发展后,再度平稳驶入新千年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正如县委书记祁腾武所指出的一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黄金期,也是风险频发和矛盾凸现的社会转型期。新形式下,如何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日常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筑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爱党、爱国根基,成为了沧源县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必须直面的问题。

2009年,随着沧源县“七大战略”、“十大产业”的强力推进,以“算好惠民政策账、基础投入账、产业发展账、个人贡献账”,对比解放前后“吃什么饭、走什么路、穿什么衣、住什么 房”,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为核心内容的“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在全县广大农村全面展开。

一算惠民政策账 比一比政策待遇

“制作一本‘账册’,算一算惠民政策账,比一比政策待遇。”是“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谈及惠民政策账和政策待遇,沧源县勐角民族乡芒公村支书王林便滔滔不绝。

芒公村是勐角乡最为偏远的行政村,全村360户人家1617口人均为清一色佤族。闭塞的交通,让这个距离乡政府仅有35公里、县城50公里的行政村,始终远离现代文明。虽然人均拥有19亩林地、3亩耕地,却一直是勐角乡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行政村。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674元;所谓的乡村公里也是旱季坑洼不平、只有越野车才能够抵达,雨季则连后传动拖拉机行驶都很困难;6个自然村中,三个村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三个通路、通电的自然村,不仅路难行,使用的也是电价高、电压不稳的老电网。

谈及全村的“惠民政策账和政策待遇账”时,村支书王林说,不消跟解放前比,就是解放初期跟改革开放比,就是近五年跟五年以前相比,不仅吃的饭、走的路、穿的衣、住的房,就是林地里面种的树都和之前大不同了。2008年,乡村弹石公路修到了村公所;2009年,6个自然村通了公路、通了电、看上了卫星电视节目。跟着路、跟着电、跟着广播电视进村的,还有核桃产业、竹子产业、木薯产业、新品种猪、各级挂钩帮扶部门和越来越多 的惠民政策。

王支书指着离村委会不远的千亩核桃样榜林向记者介绍,2007年以来,全村新植的7000亩核桃、2500亩竹子,不仅政府免费提供种苗、补助一半的肥料款,各种惠民政策也跟着产业进村入户。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2010年全村享受农村低保人数扩大到1009人,2011年再度提高至1309人,覆盖率达80.9%,户均达千元以上。更让全村群众想不到的是,2010年底,全村360户民房全部纳入了全县“新家园行动计划”拆除重建,政府除每户补助2.5万元建房资金外,还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承包施工的办法,减少老百姓的负担;2011年,全村6个自然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项目,村村有活动室、打歌场、篮球场、公共厕所,不再只是在电视里,而是落在芒公阿佤人的现实生活中。王支书说,每次开群众大会、党员大会,每次惠民政策出台,他们都要帮群众算一算惠民政策账、比一比政策待遇,越算、越比,对党、对国家的感情越深,信心干劲就越足。

在其他乡镇、行政村走访中,记者发现,“算一算惠民政策账,比一比政策待遇”范围还涵盖了取消农特税、种粮补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低保、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宣讲活动中,县级宣讲工作组和县、乡、村干部,将以往的说教变成了真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引导群众算一算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出台的惠民政策账,对比以前种田交粮交款,如今不仅免除了农业税,种粮、发展产业、购农机和家用电器还给补助;对比以前读书是贫困家庭的一种奢 望,“两免一补”政策后,读书不仅不要钱,每月还发给生活补助;对比以前缺医少药、有病不敢医、“医债”难还、因病致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小病看门诊、大病住医院已是普通村民的寻常事。

在这样的宣讲中,党的民族政策、党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被转化为一组组数字、一项项惠民工程和一笔笔惠民政策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佤山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成为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算基础投入账 比一比基础设施

10月中旬,当我们的采访车在一个又一个山寨穿行的时候,被当地称之为“新家园行动计划”的旧村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拉砖、拉沙石、拉水泥的车辆让以往沉寂的乡村公路变得热闹起来。勐角乡勐卡傣族村落民房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旧房换了新颜,陈旧的石棉瓦顶换成了清一色的富有傣家风情的蓝色琉璃瓦顶;翁丁佤族大寨100户民房重建工作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芒公6个自然村、360户拆除重建民房也已接近尾声。在当地群众眼里,这一席卷全县各乡镇、各村落的“新家园行动计划”,是近几年来最大的惠民工程。

沧源县新农办提供的数据表明,仅2011年,全县纳入旧村改造的村就达33个、需完成旧房改造2910户,其中旧村改造投入资金达3462.55万元,旧房改造投入资金达15034万元,除群众自筹部分外,户均补助资金1.6万元。据了解,整个“新家园行动计划”将持续10年,到2020年,全县将累计完成旧村改造 450个、旧房改造25803户,那时的沧源广大农村,将到处焕发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勐角乡芒公村支书王林跟记者算了一笔基础设施投入账,以当下政府承诺的户均补助2.5万元计算,当下全村实施的360户安居房建设,国家补助总额就达900万元,加上6个自然村30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就是1200万元;如果再加上土地整治项目和年底启动的乡至村柏油路等各项工程的投入,那就远远不止1200万元。这是他们几辈子都苦不来的,如果还不懂得感恩爱党,那就连猪狗都不如。

在广泛的走访中了解到,在“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中,沧源县采取“制作一套资料,算一算基础投入账,比一比基础设施变化”,引导干部群众比一比以前人背马驮、泥滑路烂,现在县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举手打车坐;比一比以前住的都是茅草房,现在农村群众也住进了砖混结构的彩色琉璃瓦顶房;比一比以前只能依靠松柴照明,现在家有电灯、电视、冰箱、电话、手机,买电器、农用车、微型车国家还给补助。通过感同身受的对比、算账,饮水思源,感恩祖国。

三算产业发展账 比一比刀耕火种

“制作一本‘备忘录’,算一算产业发展账,比一比所得实惠。”是“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采取的方式之一。

“十一五”以来,沧源县结合本县人少地多、气候多样,生物、矿产、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坚定不移实施“七大战略”、培育“十大产业”,推进农林产业,着力打造绿色一产。在确保 粮食总产稳定的前提下,仅用五年时间,便完成了50万亩核桃、50万亩竹子、50万亩其他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种植,使该县一跃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几个农民人均拥有10亩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的县之一。烤烟产业、旅游产业的齐头并进,使地处边境一线的沧源佤山再续新千年跨越发展的传奇。

在“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县级宣讲工作组和县、乡、村干部,紧扣全县的产业发展思路、布局和现状,着力将历年来县委、政府对产业的投入、群众的投入与收益制作成一本“备忘录”,深入产业发展一线,与群众同吃同劳动,面对面的算一算政府产业投入账,比一比解放前刀耕火种的历史;算一算自家产业收入账,比一比过去吃的是什么饭、走的是什么路、穿的是什么衣、住的是什么房,激发边疆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情怀,鼓励带动群众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产业发展上来。

在勐角乡糯掌行政村,当地村民跟记者算了近三年来的烤烟产业收入账。

糯掌行政村共有263户人家1002口人,是一个拉祜族、佤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2009年烤烟产业进驻糯掌村,让这个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1000元左右的边远山村,一跃成为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村之一。

佤族村民田兴海告诉记者,2009年至2011年,他家连续3年种了7亩烤烟,3年纯收入累计35000多元。烤烟产业入村入户,使全村延续千年的一年只种一季的耕作习惯发生了改变。每年9月烤烟采摘烘烤结束后,他们又开始种荞、种油菜、种包谷,同样亩数的田地一年当作两年种。种烤烟的3年间,烤烟采摘烘烤结束后,他在又在7亩烤烟地上种荞、种油菜、种包谷,仅此一项又多收入了12600多元。2010年,他家盖起了砖混结构新房,花了6500元买了小型巡耕机,不仅犁田耙地不再使憨力,一年还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

拉祜族村民那罗告诉记者,2009年至2011年,她家烤烟亩数都保持在10亩,3年纯收入累计超过50000元;加上多种一季苦荞、油菜、包谷的收入,同样的土地面积又增加收入18000元。种烤烟,种出了摩托车、种出了新房子,种出了拉祜山寨的幸福生活。

副支书田兴勇告诉记者,自2009年烤烟产业进驻糯掌村后,糯掌烤烟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000亩以上,烟农经济收入不仅实现了一年一跨越,全村农业基础设施也明显改善。过去全村只有一条村组主干公路,现在,在各种项目的扶持下,全村路网延伸到了田间地角,自来水不仅进到每家每户,还进入田间地头。

除了核桃产业、竹子产业、烤烟产业等产业带来的实惠外,在勐角乡翁丁村,村民们还跟记者算了旅游产业的收入账。自2005年以来,参加旅游接待便成为了该村村民增收的一个亮点。副支书杨振江告诉记者,仅仅是唱唱歌、跳跳舞,有的人家一年就可创收2000多元。今年游客比往年多,村民旅游接待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老支书杨艾块一家9口人,除4个读书的娃娃外,全家5口人都参与旅游接待工作,仅此一项,全家一年纯收入就接近3万元。

这种感同身受的今昔对比,正悄然内化为沧源佤山各民族爱 党、爱国、爱边疆、爱家乡的深厚情感认同,滇西南中缅边境爱国固边思想文化防线也随着这种认同不断巩固和增强。

四算个人贡献账 比一比所做的事

“制作一张‘收益表’,算一算个人贡献账,比一比所做的事”。在“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中,沧源县动员干部群众将国家对个人的投入制作成一张“收益表”,引导干部从国家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完成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出发,算好自己的“贡献账”,比一比自己做的事情与国家发给自己的工资、享受的各种待遇是否相称,比一比自己与杨尚州等优秀党员干部的差距;引导群众从自身发展产业、建设新家园、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维护稳定和谐,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等方面出发,算好自己的“收入账”和“贡献账”,比一比国家给予的扶持是多少,比一比自己得的实惠是多少,再比一比自己所做的贡献是多少,比一比与老一辈佤山儿女“抗英抗日、保家为国”精神存在的差距,弘扬佤山精神,激发团结拚搏、干事创业激情。

“县级干部挂乡包村、科级干部挂村包组、一般干部挂组包户、万名党员群众齐上阵”工作机制,也在“算一算个人贡献账,比一比所做的事”的背景下诞生。

采访中,勐角乡副乡长李新翠向记者讲述了今年8月,县乡村组干部群众团地一心、众志成城帮扶勐角乡控角村、莲花塘村种植4000亩竹子的感人故事。

李新翠说,围绕县委、政府“把沧源建成全国最大的竹纤维生产基地”的目标,勐角乡党委、政府决定充分发挥控角村、莲 花塘村轮歇地、灌木林多的优势,规划建设4064亩连片竹子产业基地。虽然竹子产业基地建设仅惠及控角村、莲花塘村3个自然村164户农户740人,但通过层层组织动员,虽然8月种植竹子季节正是烤烟烘烤采摘、雷响田插秧旺季,全乡9个行政村2996户人家仍每户派出一个壮劳力,投工投劳7750人次参与了控角村、莲花塘村竹子基地建设;乡村组干部则人人充当技术员,打坑塘、住窝棚,全程参与竹子基地的建设。在竹苗集中种植的半个多月里,县级挂钩勐角乡处级领导驻扎在基地,20个县级挂钩单位纷纷派出帮扶工作组参与竹子种植、看望慰问群众,投入扶持资金8.8万元;相关部门调来了5台挖机和2台装载机轮番作业,完成了近13公里的基地路面开挖工作。

在县审计局的“贡献账”中,记者看到,2007年至2011年间,全局投入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117948.1元,其中用于核桃产业建设34477.1元、竹子产业建设6152基地、烤烟产业5300元,用于抗旱帮扶、扶贫济困、村组基层组织建设等72017元,其中,干部职工捐款总额就达15800元。采访中,县审计局局长李开兰跟记者讲了这样一席话:“制作一张‘收益表’,算一算个人贡献账,比一比所做的事。”比出了差距,密切了干部与农村群众的血肉联系;比出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比出了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激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沧源,“举全县之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不仅成为了近年来沧源县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还成为撬动沧源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内部精神动力。

以四算账四对比 激发干群四热爱

在谈及以“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为核心内容的沧源县边境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创建的动因时,县委书记祁腾武、县长徐向东深切地说,“四算账四对比”的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家乡”的“四热爱”情怀。

沧源县地处滇西南边陲,国境线长达147.083公里,全县10个乡镇有6个乡镇与缅甸边境接壤,占全县总人口79.74%的主体民族佤族,便是一个典型的跨境而居民族。跨越发展,在给沧源佤山经济体制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当地干部群众思想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推进,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前沿阵地的沧源,筑牢爱国固边思想根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作为沧源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必须将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寓于老百姓听得懂、感受得到、想得明白的大白话中,增强他们对党、对祖国、对边疆、对家乡的感情,激发他们建设边疆、报效祖国的热情,才能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四算账四对比”算出了惠民政策账、算出了基础投入账、算出了产业发展账、算出了个人贡献账,比出了团结、比出了干劲、比出了“四热爱”,比出了安定团结,比出了边疆稳定,农 11 村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目前,全县共完成32个村级文化室、66个行政村混凝土标准篮球场和66个村委会图书室和阅览室建设,93 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文化活动场地目标,共组建218支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经济的大发展,文化的大繁荣,促进了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村)13个、市级文明单位(村)35个、县级文明单位(村)134个,有十星级文明户4395户;有192名先进人物、劳动模范获得表彰;有1人荣获了“2009感动临沧人物”;有85个村委会(社区)创建了“民主法治村”,创建面占全县农村的91.3%。

下载忆旧学欢聚一堂叹人生畅叙今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忆旧学欢聚一堂叹人生畅叙今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