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科学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全
如何在科学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如在教学《有趣的磁铁》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通过组织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
三、通过带领孩子们开展“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兴趣。
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的机会,结合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如采集标本,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苗圃、生态公园、科研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传递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探求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以前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植物方面的知识。的确这样,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但是当你把孩子们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植物知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配合少先队“美化校园”的活动,及劳动课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栽花种菜,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询问园丁伯伯,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以后,他们不管到公园去,还是到田野去,或是在少儿营地活动时,都会注意观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主动学习有关植物知识。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自然真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小昆虫;在工地上,可以看到杠杆、滑轮、轮轴在工作;在公路上、铁路上,斜面、惯性、热胀冷缩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自然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孩子树立学好科学知识的自信心。在这方面,由于我们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当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不能要求过高。我认为只要不是一味重复别人的,而是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想象、制作、结论、回答,甚至疑问,那怕是幼稚可笑的,都可看作是孩子们的创造,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学习了《弯弯的月亮》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的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又如在区分清水和食盐水这一课时,孩子们除了掌握了书上讲到的方法外,又想出了养鱼、浇花、导电等各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闪耀着孩子们创造思维的火花。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由于老师注意培养儿童创造思维,鼓励儿童去想象,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我校六年级裴广超同学制作的“潜望镜”就是一例。他利用书上学到的知识,自己寻找材料制作了潜望镜,这个科技小制作,荣获“明天小学未来之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当然,儿童的见解并非每次都是正确的,偏差和错误是常常出现的,这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继续创造,如在教《有趣的磁铁》时,我说:“不管什么形状的磁铁,每都有两个磁极。”可是,有个学生却不同意这个结论,他说:“环形磁铁只有一个磁极。”尽管他说的不对,但他是经过积极思考,提出的见解,我还是鼓励了他这种积极思考的精神。
这也是我们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参考文献:
第二篇: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科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的兴趣。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心情会变得愉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兴奋的学习劲头。
1、激情创境,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国家大事、媒体热点焦点、名人资料、美丽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优美的想象空间,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
比如我在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第一节课《无所不在的信息》时,有如下的对话: [师]:有这样一个广告,一个酷男骑着摩托车在美国西部的大马路上飞驰,突然摩托车坏了,这时他掏出摩托罗拉手机向别人求救,不一会,一个农民赶了一辆骡车一声不吭地把他拉走了,这时话外音传来:“摩托再好也要骡拉,摩托罗拉,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师]:是什么使这个男子脱离了困境?(答案是信息,本节课重点)
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精心设计好的问题使得这节课的开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故事”的选取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来确定,不能抛开教学目标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讲故事。
2、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发挥学科优势。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比如,学习指法练习时,内容单
一、枯燥。如果不选好教学软件,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CAI指法练习、金山打字通等,将多种教学软件相结合,首先是在CAI下进行基本练习;学生熟练后又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比如我在高一上网页的实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时,有如下的对话:
[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含有上下滚动字幕的网页)左右滚动的字幕我们都已经会做了,请问如何做上下滚动的字幕?
[生]: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可是在动手后发现现有的方法实现不了,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这时老师再给学生看一下制作好的上下滚动的字幕属性(如下图),学生会发现,方向左右都没选,这时他们的好奇心达到最高点,非常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
[师]:大家试试先在“普通”视图下制作一个从左向右运动的字幕,选中字幕后打开“html”视图方式,在“html”视图下选中的一段代码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发现,选中的代码中有他们熟悉的单词direction(方向)和right(右边)(如下图),这时老师适时提示学生,修改方向会出现什么效果。
学生开始探究,尝试后发现通过修改代码可以改变字幕滚动的方向,这样上下滚动也就可以实现了。学生这时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有成功的喜悦。但是他们也有疑问,这些代码到底是什么呢?这时老师再提出html的概念,学生带着问题听老师的讲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施任务驱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任务驱动,培养合作学习。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外在动力。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word的应用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漂亮的成人简历作为任务,以这个任务的完成程度,作为检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这样他们在完成任务后可增强成就感,增加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可再布置一个较为复杂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要多问,多讨论,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在平时教学中,提出学习任务后,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乐趣与辛酸,逐渐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另一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组内、组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体会集体荣誉感。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比如我在上“视频的加工──穿越时空”有如下对话:
[师]:欣赏成龙、邓丽君的MTV《我只在乎你》,MTV制作于2002年。
[生]: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邓丽君于1995年逝世,MTV中出现成龙和邓丽君的画面不属于一个时代。
[师]:为了纪念这位歌后邓丽君,制作人黄名伟以特别的视频编辑技术,让邓丽君的好友成龙能和怀念的故人共同合唱《我只在乎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弥补成龙无法在邓丽君生前与她合唱的遗憾。我们也可以利用视频编辑技术感受一下时空穿越──制作本校的视频短片,以学校的过去和现在来展示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
总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所学知识技能能够及时得到应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掌握的知识产生如饥似渴求知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帮助、释疑和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我们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龙门镇中心综合组教师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活动方案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们教研组也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以提高了师生素质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学习人员:全体综合组教师
一、学习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探讨
二、时间安排
5月18日:下发学习材料,集中讨论学习。
5月19日——5月24日:自主学习
5月25日:上交感悟或反思,组长做活动总结。
2013.5.16.龙门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第五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