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杰克故事技巧
杰克·哈特: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
南
(本场讲座录音稿内容来自曾轶峰的现场翻译,后半部分解说内容与演示文稿结合,请查收与本文档打包的PPT)
下载地址: http://vdisk.weibo.com/s/zmqFSA-YfWuGM
与“非虚构写作”结缘
30年前有一位叫作汤姆·霍尔曼的年轻的警务记者来到我的办公室,他的到来改变了我的一生。中国有专门的警务报道记者吗?他刚刚报道了惨剧,就是一个人酒后驾车,撞死了一个年轻的女子。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所以像这样的事情,他在报纸上只能得到这么小的一个空间来报道这样一个惨剧。但事情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他认为像这样的惨剧并不仅仅是惨剧表面这么简单,背后应该还有更多的故事。所以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就是因为他想写一个真正的故事,而不仅仅是通常的一个新闻报道。他想写一写这个醉汉他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他怎么会撞到了这个年轻的女子。是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让他在一个错误的时空。然后酿起了这样一场惨剧。当然同样他也要写写这场惨剧受害的一方,这个年轻的女子,她是怎么样不幸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想写的是一个故事。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说的研究故事,普通的故事就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还包括我们普通新闻报道,他当然会在这个故事中陈列出普通新闻报道都会告诉你的一些事实的细节,最后我们俩商量之后写出来一篇故事,这个故事名字叫做《碰撞轨迹》。这个故事我们用的就是非虚构的形式来写的。他追踪的就是这个事件中的两个人,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所以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标题《碰撞轨迹》。我这样的故事跟汤姆都写得不错。最重要的是很受读者的欢迎。潮水般的读者反映告诉我们他们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所以就激励了我们想写更多这样的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从30年前有了这个事情以后,我就一直非常迷恋这样一种故事的写作形式的原因。
我跟汤姆写这篇文章能获得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时机非常好。我们刚好赶上了一个非虚构故事复兴的一个热潮。在那个时候,美国的各种媒体都对非虚构故事这样一种形式非常地感兴趣。当时美国读者他们对虚构小说的兴趣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所以,非虚构故事的比重就上去了,读者对他们的兴趣就加强了。根据我的经验,当时全球的人们其实大家都会对真实的故事感兴趣,像电视就有真人秀啊。昨天晚上尽管我很累,但是我还得是看了一集《爸爸去哪儿》!
所以,读者对想象性文学的兴趣已经转到了非虚构,就是真实的故事的兴趣之上。这本书(《故事技巧》)各种媒体都来运用这种真实讲故事的形式。
我们在美国读者上看到那些畅销书很多就是非虚构故事,像纪录片啊,也是非常受欢迎。还有其他各种媒体,他们都会开设各种各样的博客啊,还有讨论组。他们都在探讨这种非虚构叙事创作的原则技巧。美国的各种主流的杂志也是在探索和实践这样一种故事写作形式。普通的美国的杂志他们之前可能也做很多这种很具文学性的这种报道,杂志中的美食专栏,园艺专栏还有体育等各个栏目都在采取非虚构故事的写作形式。像传统的广播节目也用非虚构故事的形式来做很多的节目。特别是我们的美国广播新闻网。
30年前汤姆就想以这样的非虚构故事写作作为他一生的职业,他最早从报纸开始。我所在的报纸叫《俄勒冈报》,我为这家报社担任了写作指导,作为主编,我知道读者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兴趣,所以我在那个位置上,我大力提倡这样一种写作形式。我们的报纸其实充斥着大量的用倒金字塔形式写作的普通报道,就是罗列大量的事实。所以我在报社我就很鼓励那些用故事写作的人们,如果他们写的话,会有额外的奖赏。
《俄勒冈报》在网站推出电子版,各种形式的数字化媒体,我们把故事放在那些数字化媒体上。不管我们用哪种媒介来刊载这些故事,这些故事最基本的叙事原理是一样的,是永恒不变的。就是我们用最基本的故事原则讲述这些故事,然后各种各样的媒体各种各样的媒介都会刊登这样的故事。
纽约时报上登载过这样一篇SNOW FALL(《雪花落下》)的文章,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个故事能够有多种媒介来报道。如果你看不懂文字的话,那它还有图像影像这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SNOW FALL的故事。这种虚构故事形式是作者与读者建立一种情感联系一种很有力的工具。我跟汤姆霍尔曼我们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锤炼故事叙事的艺术。
2001年,汤姆霍尔曼和我合作了一个故事,获得了美国新闻届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有一个男孩,他天生的面部有缺陷,故事的名字叫做《面具后的男孩》。我们现在要讲到的“普利策”的这些获奖故事以及书中举到的例子,都可以在http://www.xiexiebang.com/ 上看到。
我跟汤姆的这篇文章获得了美国能得的各项大奖。奖项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读者,我们收获了很多读者积极的反馈。如果美国的这些报纸他们能得到大概100多封读者反映邮件,他们就会觉得,“哇,我们已经写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了!”我们得到了6千条!我当年当教授时就很喜欢研究,所以对这6千条反馈,我进行了详细研究分类,给他们建立了一个档案,逐条分析。这6千条信息主要能够分成3类。第一种反应就是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很强,非常地吸引人,完全把人的兴趣抓住了。现在我给大家读几条读者的反馈,“我一拿起来读我就放不下。我是一个很忙的人,我都不知道上一次读一篇系列文章是什么时候了,我有时候要花4天才能读一行字,我平时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读这一些东西,但是你的故事使我静下时间。很难读到的一篇好故事”。话说,我们收的读者反映,他们读到的故事并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事件,不是任何关于地震、台风突发这样的突发消息,这个仅仅是关于一个小男孩怎样面对自身生理缺陷的问题。
第二类读者的反映,而且是非虚构故事带给读者对多的反应,就是故事能够给读者提供积极的教义。其中有一个读者说,“读了这个故事,我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你的故事带给了我们希望,给我以鼓励,这是我们现在很少再听到的东西了”。有些读者会把这样的故事留下来,他们想以后给自己的孩子读,其中有些小孩可能还没生呢。就想把它留下来,等他长大了以再读。
第三类主要是,他们觉得在情感上的冲击。普通的新闻报道他可能并没有给我们那么多情感上的冲冲击。下面这条是我很喜欢的一条回应,“天啊,汤姆,我在哭,我老婆也在哭,小孩也在哭,哦,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就是读者这样正面的回应鼓励了我跟汤姆,使我跟汤姆可以在这么多年一直在探索这样一种写作形式。我们从中学到的一点就是,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有很基本的特征,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探讨了故事的基本理论。我是一个学新闻的,所以我没有读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我自己给自己省了不少事!当代一些理论大流是这样说的,有一个美国很有名的剧作家、故事理论家,叫罗伯特·麦基。他说,故事是有关永恒和普遍的形式。弗兰克他获得2次“普利策奖”。他说所有的故事都具备特定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是按某种原则组织起来的。
所以到底什么是故事呢,什么是那些永恒亘古不变的基本原理呢,最好的例子我觉得恐怕是我们的儿童读物。童话中的故事叙事原理
这是一个美国小孩都很喜欢读的小故事,是关于一只中国的小黄鸭,生活在长江的。我会把这故事给大家读一下,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故事的最基本的元素究竟是哪些。想想今天我们早上翻开的报纸,我们读到的报纸,关于时政消息啦,雾霾的天气状况啦……想想这些新闻报道和我们今天马上要听到的故事有什么的区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美丽的小黄鸭,名字叫做Ping。Ping跟它的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十七个阿姨七个叔叔还有四十二个兄弟姐妹。它的家是在一条,船的两边有两只眼睛,是一张慧眼的小船上。每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Ping和它的一大家子,他们每天早上起来以后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准备沿着一个船到岸的一个小桥,来到岸边。这一整天他们都要去准备寻找一些小蜗牛小鱼和一些其他的美味佳肴。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船主“啦啦啦啦”地召唤它们回家。听到这一声口令以后,Ping和它的一大家子会赶急急忙忙地排好队回到船上。Ping非常着急,因为它不想做最后一只鸭子。队伍的最后一只鸭子往往要遭到船主的一小巴掌或鞭子。那天下午当听到发布信号的Ping它正在捕一只小鱼。而这个时候Ping的家人已经排好队了。等Ping赶到的时候他的42的兄弟已经穿过了小桥。这下它知道它绝对是最后一个了。但它不想被挨那一鞭子。Ping选择躲在岸边的草丛中,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慧眼小船向江面划去。
你们在思考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懂了?为什么这个故事它能吸引孩子也能吸引我们?大家想想这背后的原因?
这一天晚上Ping就自己躲在草坪中,把头埋在翅膀里一直等待着天亮,它发现只有它孤零零的一个人。所有人都不在,所以Ping决定去找它们,所以它向长江游去。江上有各种各样的小船,Ping都一一看了,但没有一只是那只慧眼小船。有些船上是有鱼鹰,就是鱼鹰,鱼鹰去帮那些渔夫、捕鱼人,它们捉了鱼,但是不能吞下去,要交还回去。这是我们传统的智慧。
这个时候它看到了江面上有米糕的碎屑,Ping沿着这些面包米糕屑,一点点地吃掉它们。然后这时候它看到了一条大船,突然水花四溅,有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身上有一个桶,桶连着一根绳子,小男孩的手里拿的正是那块米糕。小男孩显然非常兴奋能够抓到Ping,很快小男孩把Ping紧紧地抓住。
小男孩很高兴,小男孩跟Ping在水中展开一场拉锯战。这个时候小男孩的家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全部都跑来看热闹。它们就看着Ping和小男孩在江面中扑腾。这个时候小男孩的爸爸顺着小男孩背上桶的绳子把它一点点拉上船。他们把小男孩和Ping一点点拉上了船。小男孩爸爸说:“哇,今晚有鸭大餐了。”妈妈说今晚加黑米饭。但小男孩哭了说我的鸭子这么漂亮,你们怎么舍得吃呢?接着Ping被一个竹筐给罩住了,这样它再也看不到任何人。Ping在笼子里静静地感觉到外面夕阳西下。这个时候它听到了渐渐逼近的脚步声。筐子被掀起来,原来是小男孩。
小男孩悄悄地快速地把Ping放回了扬子江,Ping终于听到了它熟悉的归家的信号。Ping终于看到了他的看到了慧眼小船,看到了它熟悉的家人。它们已经又开始排成整齐的队列准备回家。Ping疯狂地滑呀滑。它看到兄弟姐妹已经上小桥了,这下它知道又完了。无可避免地还是挨了那一鞭子。Ping现在跟他的爸爸妈妈两个姐姐三个哥哥,十七个阿姨,七个叔叔还有四十二个兄弟姐妹,回到了扬子江的慧眼小船上。
好,现在大家来回答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到底什么构成了故事?有基本的一个故事线。这条故事线形成了一条我们介绍的叙事弧线,一会儿我们还会再讲到。还有呢,还有什么最基本的元素构成故事?和普通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同呢?这个故事是有一条叙事轨线。这是一个关于Ping的故事,“中心鸭”是Ping。Ping是我们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还有什么呢?有情感,有主题,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到?我们被激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一只鸭很可能将躺在盘子上,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呢?这个故事的主题?
这个故事的主题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训,一个经验一个教训一个教义,小朋友会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呢?有各种各样的场景。这个故事由各种各样的场景组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非虚构故事很轻松被拍成电影,因为他们的场景建构得很清晰。我写的两个故事它们就被翻拍成了好莱坞电影。这个故事它可能以书本的形式写出来,但它也可以转化成电影这种图像的媒介。
20年前,美国军队入侵了一个地方,然后在当地士兵遭到了一些袭击。《巴尔的摩报》就这个事情它们首先是做了普通的新闻报道,但是后来他们还采用其他的媒介以这个素材做了其他的报道,后来他还接这个题材写了一个很畅销的作品,就是《飞鹰坠落》。后来又把它翻拍成电影,后来又被翻拍成各种电视剧。
好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新闻报道和非虚构类故事的一些基本的区别,我们的写作最开始分为很原初的两类:一个是报道,另一个是故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条报道是很早以前16世纪的一条德国的报道,可能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新闻很不一样,是关于一个德国的女巫。但它的开场白很类似我们现在能读到的新闻导语,它包含了3w的元素:who,what,where。这就是我们当代经常能够看到的新闻报道,它比较地抽象,没有场景,没有叙事弧线,没有故事可言。但很多的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是交代信息交代事实,我对他们没有任何抱怨,这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他们采用的就是这种概括叙事的手法,没有细节,把总的浓缩,到一句话上,比如说刚才Ping的故事,没有任何描写,它怎么离开扬子江等等它只不过就是一句话——一只鸭子在扬子江消失了。就是按照话题来组织,一个个话题——鸭子消失了,组织搜寻等等。我们应该都学过这种,在最高点是最重要的信息然后依次减弱。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就是直接引用xxx说了什么,没有场景,没有细节,这些包含了我们传统的新闻价值在里头。时效性,因果顺序,重要性意义。这个是17世纪末的一条故事。像这样的用故事的角度报道新闻我们现在在美国非常常见。在这种报道中记者会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假如说要是我写传媒大学游记,就是我如何进门,然后找车位。这就是这个故事展开的方式。这是我所在《俄勒冈报》的一位古典音乐评论家正式报道音乐题材一个记者写的一个故事。这个讲述的是,我的家乡柏克兰市的当地的一个乐团,他们请来一位明星演奏家来演奏《拉赫玛尼洛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据说那是一首难度非常难的钢琴协奏曲,全世界没有几个人会弹。第一晚演出很成功,但是很不幸这个演奏家把手扭了。这个故事的开头就是设置在第一天演出结束后,这个乐团指挥正在和他的朋友用餐的时候,接到了这个惊悚的电话,故事的展开就是这个乐团经历焦灼的到处寻找能够演出拉三的另外的音乐演奏家。可想而知,这个故事有很多的悬念在里头。后来他竟然找到了一位俄罗斯的演奏家,可以拉这个乐曲。他们找到了这个演奏家,这个人长途跋涉来到了美国。时间非常紧,来到了柏克兰以后,直接从机场马上把他接到了演奏厅,这个演奏家从来没有跟当地的柏克兰乐团合作过,也没有和指挥有任何交流,他就这么懵懵懂懂,有些困惑得就直接上台,但是演出非常成功。这个故事写出来后非常成功,登在头版。以前从来没有人以这样的方式来写作这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是结构。在故事中,故事可以带的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最重要的。故事的描述,它就不是用概括性叙事,而是用戏剧性的一环扣一环,一环一环推进这样的形式。像我知道这么多的记者,他们要写这类非虚构类故事,他们的难度就在于他们要从原来已经习惯的概括性叙事转到戏剧性叙事上。如果你想致力于写非虚构故事的话,你要学会这种戏剧性的方法。打个小广告,今晚我们可能讲不了太多东西,但是这本书(《故事技巧》)都已经讲到了。像Ping这个故事中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场景构建起来的,叙事弧线,故事中不再引用别人说的话而是重构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故事的讲述也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的,19世纪的很多小说家除了写小说以外也写过很多这样的非虚构故事,像我们熟悉的查尔斯·狄更斯,他也曾经是一个非虚构故事的创作者。这是狄更斯当年在意大利游览的时候,他亲眼看到的一个罪犯被行刑的场面。
这个是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一战爆发的时候德国军队入侵布鲁塞尔的情形,这个就是一种戏剧性的叙事,因为它里面提供了很多细节。不是用概括性的方式描述,而是提供了大量的细节。这个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美国新闻黄金时期一个作家写的一个故事的报道,有很多美国电影都是反映这个黄金的年代。很多故事把场景设在了芝加哥,因为那里鱼龙混杂,有很多故事的素材。这就是Ben Hecht写的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他就是以一个小故事开的头。叙事弧线
这就是我们著名的叙事弧线,所有真正的好故事都是有这么一条潜藏的叙事弧线的。在叙事弧线(中)的第一个部分叫做阐述,这一个部分先介绍主角,你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背景。这个A点所代表的是第一个情节点,一般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个诱发性事件。这个诱发事件使故事开始,在这个阶段主角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主角的生活突然发生了一些改变,打破了他原有的稳定状态。那在Ping的故事中这个诱发性事件是什么呢?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研究过一些美国好莱坞的120分钟电影,这个诱发性事件必须要在第八分钟的时候出现,你可以自己计下时看看是不是这样子。
在第二部分上升动作的阶段,主角要想办法面对他处在的困境,要解决问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他往往是以失败告终的。像我通常在指导作家写作时,我会跟他谈一谈把我们所有需要的情节点先列出来。那Ping的故事中,每一个情节的节点是什么呢?最开始发生了什么?第一个情节是什么?他迟到了,碰到了别的渔船,看到了米糕,被捕。
然后就来到了叙事弧线危机这个部分,在Ping的故事中,他的危机就是他被关进笼子里,面对很可能被吃掉的危险。B点代表的是整个故事中叫做领悟点的一个节点,在这样的领悟点,主角开始对他所处的环境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豁然开朗。他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环境,于是他找到了一种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在Ping的故事中,B点代表的就是小男孩掀开了竹篮营救了Ping,这个部分刚好是Ping的故事的高潮。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下降动作:结局。在这个时候,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Ping终于回到了他的家,跟所有人在一起。这就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解决困境的一个基本范式。
我现在介绍的是富兰克林对故事的一个定义:当人物遇到错综复杂的情况,而他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行动就发生了,故事就是用一连串这样的行动构成的。在我们所写的故事中,你所要找的主人公,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困境解决麻烦的这样一个人。如果Ping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话,就是他能够自己逃脱的话,这个故事会更加的精彩。所以困境就是我们人类遇到的任何问题。就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困境,所以新闻记者有各种各样的素材。困境其实有着更直白的说法,就是冲突,但是那些好的东西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这些真实的故事,它吸引人,就是因为主人公面对的困境,其实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很可能都会面对的东西,所以它才吸引我们读下去。
所以对一个作家来说,我们将面对的一个很直接的情况——故事从哪儿开始呢?你可以从线性时间的起点开始,罗马的古典诗人贺拉斯说我们的故事可以从头开始。Ping的故事就是从一个时间的起点开始的,它是沿着叙事弧线,按照我们最普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中间开始、从中场开始,从这点开始,故事是在他最危机的时候、悬念最强的时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读者从第一秒钟时就紧紧地抓住。这个C点所在的刚好就是整个故事戏剧章里最紧张的时候。从这点开始,然后倒回到事件发生的起点,再按照原来的步骤(发生),如果Ping的故事是从中场开始的话,大家会选择从哪个地方开始呢?(观众:在篮子里的时候)还有没有更紧张的时刻呢?最紧张的就是脚步声一点点传来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那个脚步声是把他拿去厨房还是拿去哪里。那一点是最紧张的时刻。所以Ping的故事可以用这样一种中场开始的方式来写,戏剧效果会更好。有一个美国的故事理论家说:“你的故事尽可能从最后开始,越接近结局的时候开始越有吸引力”。所以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两种故事开场的方法,在我们叙述非虚构性故事时,我们还有别的形式可以使用。对一个作家来说,用什么样的结构,用什么样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种四海皆准的方法。我见过有些人有绝好的故事素材,可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结构,他的故事就写不下去。非虚构故事写作不仅仅适用于长篇的题材,比如说Ping的整个过程,还可以用作写短消息。在座的听众都是学新闻的吗?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以后是准新闻记者?有一些记者觉得他们没有时间用故事的形式来写新闻。我也当过记者,我知道写一条新闻需要多少时间,我有一次一天就写了五条消息,但是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形式、找到合适的方法,你可以在一个新闻周期内写出一个好故事,你不要觉得写故事会花很长的时间。
这是一个短消息叙事的例子,跟我合作这个故事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警务报道记者,这是他的第一个非虚构故事。故事的开始就是这个警官正坐在自己的巡逻车中,看到一个醉汉以八十迈的速度撞向一辆小汽车。在我们看到的代表诱发性事件的A点,这位叫Jason的警官看到了这次车祸的发生,他下了巡逻车,跑向事故的现场,他追上那个准备逃逸的人并用手铐把他铐住,又返回到受损的车辆查看女士受伤的情况,这辆车已经被撞的完全变形,女司机已经从前座撞到了后座上,小汽车已经漏油、起火。他从自己的巡逻车中拿来灭火器扑火,他想将火扑灭之后赶快把女司机拉出来,没想到火势又起来了。然后他马上到附近的便利店拿来了新的灭火器又继续扑火,但是火还是扑不灭。这个时候消防队员赶到,消防队员拿出一种专门的营救设施钳子,将女士从变形的车中拉出来,并送往医院。最后她活了下来,故事结束的场景在医院,这位警官去看望这位女士,女士感谢他救了她的命。这个故事是在一天写完并登在头版头条上,读者的反馈非常好,终于看到警察做了一件好事。
这是另外一则短消息,这个男孩在哭,因为他不幸的看到自己的父亲因过量吸食海洛因而死亡的悲惨画面。
这个故事是以对话的形式开始,讲述的是一个俄勒冈当地的医生从事滑翔伞运动时,不幸坠落悬崖,卡在了一棵非常高的悬崖的树上。任何的营救设备都够不着,这时营救队员想到他们可以找到一个伐木工人,因为伐木工人擅长爬各种“疑难杂树”,只有这个人可以爬上这棵树把医生救下来。
这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是波特兰市市中心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甜甜圈店,当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在这家店的墙上挂着一个巨大的泡沫做的甜甜圈,两个醉汉进来把这个甜甜圈偷走了,整个店所有人都出去要抢回这个甜甜圈。第二天早上,这个甜甜圈被挂在了乌克兰化工厂,这个老板抓住了这两个醉汉,骑在他们身上,一直等待警察到达现场,然后把这个泡沫甜甜圈带了回来,重新挂在墙上。这个非常有意思。
我们还可以采用小品文的形式,小品文比较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单一的场景,它可能没有一条完整的叙事弧线,它可能只有一个情节。这是俄勒冈报的一个记者,他跟随一些用古老的方法打渔的人。在冬天的时候我们把东西放在农场贮存起来,这是一种古老的印第安人的捕鱼方法,是将一张很大的网放到瀑布的下面。小品文会把你身临其境的带到现场,让你见证整个过程。
你还可以在专栏中写作这样的非虚构故事,在美国有一些时政的专栏,但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是这些大概八百来字左右的非虚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女孩子,她已经中年的时候,想起自己一个教她厨艺的高中老师,跟她又再建立起联系的一个故事。就是因为那个老师教她这个厨艺,然后她当时烤制了这种巧克力的饼,然后获得了大奖。
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叫做释义性叙事的这种叙事形式。这样适宜性叙事的故事它同样没有一条叙事弧线,但它肯定是包含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但是在动作的间歇会有一些离题,这些离题就是需要去解释和必要的说明,说明这个故事要讲述的内容。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之前我们讲到的《面具后的男孩》开始的那个部分。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个场景就是男孩家的客厅。
我还有一篇获得普利策奖的文章是和RR这位作家合作的,叫做《炸薯条的联系》。那就是一篇释义性的叙事,是为读者讲述1999年,当时亚太金融危机的这个事情。当时泰铢贬值,还有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亚太金融危机也给美国带来了连锁的反应。但是一般像这样的经济金融故事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RR想该怎样写这样一个经济故事呢,然后他决定,他找到了美国本土的一种产品,就是我们最普通的麦当劳的薯条,这种东西,然后看它的出口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反映,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的版图。太平洋西岸地区种植了为麦当劳薯条所需要的土豆。这就是他选择追踪这样一个产品来写这样一个产品。这个在我们刚刚那个网页上(http://www.xiexiebang.com/),你能看到我们这个故事的完整版。这个炸薯条的故事就从它最开始土豆的种植,到把它制成薯条,包装,轮船运输,一直到印度尼西亚,最后是到了新加坡的一家普通的麦当劳快餐店,然后有个家庭点了这么一份薯条,追踪整个过程。这是刚刚那个法式炸薯条之旅的开头。第一个场景是土豆的农场。最后我要讲到的是Tik Tok的这样一种形式。它用来表示我们对事件的一个回顾,是重构一个事件。就是这个事件发生以后,我们这个事件结束之后,我们重新重构一个事件。这是一个关于在俄勒冈附近一些登山队员爬山,然后他们遭遇了不幸的一个故事。他们因为爬山然后被困在了那个山上,来营救他们的直升机也撞毁了。就这个悲剧发生的一个星期,我们用突发消息等一些传统的报道已经报道跟进了。但是事件结束后一个星期,我派出了六名记者,我们重新把这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给讲述了一次,架构起来。就是这个故事,你看,不仅从最开始的普通新闻报道已经做了报道,然后用非虚构性故事的形式讲述了,然后后来还有别的媒体也做了。Q&A 1.一个故事的结构怎么去架构?或者说,我们在制作故事的导航图或者蓝图的时候,有什么技巧,或经验?
非虚构故事是在场景中组织的,作为一个编辑,我会跟作者坐下来讨论,我们会用到那些样的场景。我们搭建这些场景,每一个场景,我们要写到什么点,他们之间的连环的因果联系什么的我们都要在这个讨论中,figure out。不同的故事长度中,我们要需要多少场景,我们都已经有经验了。如果是一篇短篇的适应性叙事文章,我们一般会用到3个场景及两次“离题”(去解释这些东西),然后这些场景和离题都呈现在叙事弧线上,通过这样的图,和描述清楚这样的叙事弧线,这对作者和编辑来说,都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办法。就像我们定导演的时候,他会分幕。
2.我们可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投入我们的情感么?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的诗人,说过:“如果你作者如果自己没有眼泪,没有哭的话,也不会感动读者。”只有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读者。这是讲述故事中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自从我发现、学习讲述故事这些年,它已经成为了让我生命中充满欢乐的一件美妙的事。讲述故事需要想象力,即我说的创造力。但是,它的确触动你的情感、它同样这无疑拓宽了你对这个世界和那些在记者业、电影业和更多多媒体行业中合适去做的事情的理解。并且,等着它感动读者,使读者过得更成功,实现的更多。总而言之,这也是我继续这个行业的原因。而且,它没有违背、取代传统新闻业(新闻报道的方式)而且是作为一种允许我们对传统的报道无法塑造的东西进行诉说的补充。
好的,谢谢,谢谢大家,非常感谢在这里与你们相见。希望你们都能写出好的故事!
第二篇:杰克韦尔奇小故事及名言50句
杰克韦尔奇小故事 小故事6则,名言50句 1 被人们称为“环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宫杰克?韦尔奇曾有句名言:“全部的办理都是环抱‘自大’开展的。”凭着这种自信,在担当通用电气公司首席实行官的20年中,韦尔奇表现了不凡的向导才气。韦尔奇的自信,与他所受家庭教诲是分不开的。韦尔奇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切重要表现在培育他的自信心。因为她明白,有自信,而后才能有统统。
韦尔奇从小就患有口吃症。语言口齿不清,因而每每闹笑话。韦尔奇的母亲费尽心机将儿子这个缺点变化为一种鼓励。她常对韦尔奇说:“这是因为你大智慧,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慧的脑壳。”于是从小到大,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担心。因为他从心底相信母亲的话:他的大脑比别人的舌头转得快。在母亲的勉励下,口吃的弊端并没有拦阻韦尔奇学业与事业的发展。而且细致到他这个缺点的人多数对他孕育发生了某种敬意,因为他竟能战胜这个缺点,在商界超群绝伦。美国天下播送公司消息部总裁迈克尔就对韦尔奇十敬仰,他甚至开顽笑说:“杰克真有力量,真有服从,我巴不得自己也口吃。”
韦尔奇的个子不高,却从小热爱体育活动。读小学的时候,他想报名参加校篮球队,当他把这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便激励他说:“你想做什么就只管去做好了,你肯定会成功的!”于是,韦尔奇参加了篮球队。其时,他的个头几乎只有其他队员的四分之三。然而,因为充满自信,韦尔奇对此始终都没有涓滴的发觉,甚至几十年后,当他翻看自己青少年期间在运动队与其他队友的合影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几乎不停是全部球队中最为弱/的一个。
青少年时代在学校运动队的经历对韦尔奇的成长很重要。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在球场上培训出来的。他说:“我们所阅历的一切都市成为我们信心创建的基石。”在整个门生时代,韦尔奇的母亲都始终是他最热忱的啦啦队长。所有亲戚、朋侪和邻人几乎都听过一个韦尔奇母亲告诉他们的对于她儿子的故事,而且在每个故事的末端,她都会说,她为自己的儿子感触骄傲。
在培养儿子自信心的同时,她还奉告韦尔奇,人生是一次没有尽头的奋斗进程,你要充满自信,但毋庸对成败过于在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韦尔奇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太多,而领导得太少,“工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为此,它实行了“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全员决策”的开展,打击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繁锁程序。
实行了“全员决策”,使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巨大进展。他本人被誉为全美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
杰克•韦尔奇的“全员决策”有利于避免企业中的权利过分集中这一弊端。让每一个员工都体会到自己也是企业的主人从而真正为企业的发展作想,绝对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妙招。
如果你希望部属全然支持你,你就必须让他们参与,而且愈早愈好。3
当岁月迈进2002年时,杰克•韦尔奇已经67岁了,可全球经理人几乎人手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的影响是令人信服的。他的自传在动笔之前就被时代华纳公司以700万美元的天价竞标购得北美版权,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自传作者。1981年,也就是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GE)的CEO的头一年,该公司收入大约为268亿美元,而2000年则将近1300亿美元;当年,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时,公司市值大约为140亿美元,而今天市值已高达4900亿美元,通用电气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韦尔奇的过人之处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裁员为什么
当45岁的杰克•韦尔奇执掌GE时,这家已经有117年历史的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迟钝,在全球竞争中正走下坡路。按照韦尔奇的理念,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在市场上领先对手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韦尔奇重整结构的衡量标准是:这个企业能否跻身于同行业的前两名,即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砍掉———整顿、关闭或出售。
于是韦尔奇首先着手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和冗员,将原来8个层次减到4个层次甚至3个层次,并撤换了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此后的几年间,砍掉了25%的企业,削减了10多万份工作,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业务部门,卖掉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资产,并新添置了180亿美元的资产。
可当时正是IBM等大公司大肆宣扬雇员终身制的时候,从GE内部到媒体都对韦尔奇的做法产生了反感或质疑。也正是由于不为所动的铁腕裁员行动,韦尔奇还得了个“中子弹杰克”的绰号。
多年后,韦尔奇为当年的决断寻找的理论依据是:这是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性的世界,游戏规则在发生变化。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成为安全的就业天堂,除非它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更让韦尔奇自豪的是:“在GE,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终身就业,但能保证让他们获得终身的就业能力。” 4
润物无声的管理
在管理上,韦尔奇自有他独特的方法,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聚会”、“突然视察”、“手写便条”了。韦尔奇懂得“突然”行动的价值。他每周都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匆匆安排与比他低好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无数次向公司员工突然发出手写的整洁醒目的便条。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并对公众的行为施加影响。
韦尔奇也十分重视企业领导人的表率作用,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让人感觉到他的存在。他向从直接的汇报者到小时工等几乎所有的员工发出的手写便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些便条给人以亲切和自然感。韦尔奇的笔刚刚放下,他的便条便通过传真机直接发给他的员工了。两天之后,当事人就会收到他手写的原件。他手写的便条主要是为了鼓励和鞭策员工,还经常是为了促使和要求部下做什么事。
韦尔奇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他说:“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过来。他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员工,拥抱自己的员工,激励自己的员工。”作为一个过来人,韦尔奇给公司领导者传授的用人秘诀是他自创的“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曲线,即每个部分所包含的具体人一定是不断变化的。但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掌握那20%和10%里边的人的姓名和职位,以便做出准确的奖惩措施。最好的应该马上得到激励或升迁,最差的就必须马上走人。5
以全球公司为师
尽管韦尔奇和GE本身在过去20年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韦尔奇却一直强调GE是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一直以全球的公司为师。
他说:“很多年前,丰田公司教我们学会了资产管理;摩托罗拉和联信推动了我们学习六个西格玛;思科和Trioloy帮助我们学会了数字化。这样,世界上商业精华和管理才智就都在我们手中,而且,面对未来,我们也要这样不断追寻世界上最新最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GE之所以能成为赫赫有名的“经理人摇篮”、“商界的西点军校”,能有超过1/3的CEO都是从这家公司中走出,除了严格淘汰的人才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下,每一个经理人无时无刻不在自觉地精心雕刻自己,从专业知识到职业技能,从管理手段到说话方式,从画好一张表格到接好一个电话,写好一个E—mail,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目的是随时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
从个人财富来说,杰克•韦尔奇算不上什么大款,但“全球第一CEO”和“企业界一代宗师”的殊荣,也足够让这个67岁的老人安度晚年了。
杰克·韦尔奇196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同年就加入通用电气公司,算到2001年9月退休,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41年,这也是他全部的职场经历。但是,公众所不知的是,他就职的第一年,就差点愤然辞职而去。这位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职场起步并不很顺利。1960年10月17日是韦尔奇到达GE的第一天,但他马上感觉到失望了。
这样一个大公司让他感觉它好像处于破产边缘。他带上新婚不久的妻子从伊利诺伊跋涉950英里,赶到GE公司新化学开发部门所在地马萨诸塞州匹兹菲尔德,他们当时住在旅馆里。“我们不负责解决你们的住宿问题”,开发部经理了解到韦尔奇的处境时说,这是就职期间韦尔奇记忆最深的话,也是他得到第一次工作后感觉最冰凉的话。可以说,杰克·韦尔奇得到父母过多的宠爱,他是父母的独生子,母亲36岁,父亲41岁的时候才生下了他,这样缺乏关爱的话如何让韦尔奇受得了,但真正迫使他考虑辞职是一年后工作成绩认可的问题上。还好,他对工作还怀有崇高的热情。很快,韦尔奇安顿好了自己的小家庭,先从旅馆搬到便宜得多的汽车旅馆,后来租了一个暖气不足的木质二层房子,向父母亲要了1000美元,购置了一张沙发和一张床。
一年时间很快到了,韦尔奇正为自己涨了1000美元的工资兴奋的时候,他发现他们办公室的四个人薪水完全一样,这让他不平衡起来,他觉得付出更多,收效更多,也需要得到比“标准”薪水更多的东西。韦尔奇在自己的自传中讲述:GE的官僚主义作风几乎迫使我离开这家公司。他和老板谈了谈,但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我觉得自己陷入一个大组织最底层的漩涡之中。早已确定好标准的工资浮动,使我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吝啬,这使我感到愤怒。”很快,韦尔奇找到一份更体面的工作,而且递交了辞职书,不出几日,他所在的部门还将为他举行欢送仪式。
但转机来了,他的上司的上司留住了他,这位叫加夫托的高管同样意识到公司的官僚作风,答应韦尔奇今后将杜绝这种作风,并为他加了更多的工资。加夫托留住了他,也让韦尔奇学会了区别对待的管理方式。
韦尔奇工作第一年,从辞职到回到自己的岗位,这样的转变并没有特别传奇的地方,很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但是,韦尔奇怎样让事情有了转机,使得他和自己的公司都对双方满意,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并借鉴的地方。额外的努力,额外的付出是职场中胜利的法宝,韦尔奇就掌握了这一招。在每次业务总结会上,杰克·韦尔奇总是能提出些超出上级高管的预期,让他在这位可以决定自己职场前途的人留下深刻印象。韦尔奇后来总结说:“老板们提出问题时,他们在脑海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只是想得到再次的确认而已。如果我仅仅回答了他的问题,那么就很难引起注意。”与众不同的是,韦尔奇的回答比提出问题的范围更广一些,不仅是给出一个答案,他还提出了许多意料不到的新鲜的观点。韦尔奇的经历,无疑提醒我们:大多时候,做得比老板们的期望多出一点点,就可能成为难得的一次机会。
杰克韦尔奇名言50句
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卓越的管理和领导大师,他任通用公司总裁期间,GE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尤其是投资回报率比巴菲特、盖茨的公司还高!
1、集中精力,绝对不妥协的向官僚主义开战。
2、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而让没有能力的人滚蛋。
3、对高级人才只要认为值得,付出绝不吝啬。
4、始终使用最顶尖的业务人才,不惜代价挖到手。
5、在用人方面,头脑里没有任何桎梏,完全打破等级、门户、辈分之见。
6、只参与行业内最有前景的领域,剥离没有创新空间的部门。
7、任何行业,只把眼光盯住龙头老大。
8、不涉足业绩经常为外边环境的变化所左右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周期性行业。
9、只面向现实的经营前景,从不按照自己的期望、预测的所谓远景考虑问题。
10、灌输公益价值观和融入社区的意识,争取实施全球化战略中的地利和人和。
11、建立起对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对大量图表进行现实分析的极端癖好。
12、让优秀的人才在公司的主战场和第一线感受他们自己的价值。
13、机会来临全力争取。
14、换人不含糊,用人不皱眉。
15、在职业生涯中间发现和形成人才储备,随时调用。
16、剔除没有激情的人。
17、制定跳起来才可能够得到的目标。
18、先于变化采取行动。
19、将员工的学习与晋升直接挂钩。20、将自己的文化包括自信灌输给公司的每个人。
21、建立公司内部学校。
22、讨论和研究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的进行,但是一定要争吵,以贴近真实答案。
23、枪毙一切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
24、随时准备全面分析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
25、通过数字化使公司更加灵活。
26、让每个人、每个头脑都参加到公司事务中来。
27、将公司的内部和外边文化区别,并且要求自己和其他所以人在贯彻内部文化方面始终言行一致。
28、管理越少,公司越好。
29、与员工沟通,消除管理中的警察角色,不要一味企图抓住下属的小辫子。
30、在公司内部,点子、刺激、能量必须源源不断并且以光速传播。
31、官僚主义往往与形式主义为伴。
32、寻找有团队激励能力的人。
33、与控制欲强的、保守的、暴虐的管理者断绝关系。
34、不要花太大的精力试图改变不符合公司文化和要求的人,直接解雇他们,然后重新寻找。
35、小心关照公司的最佳人员,给他们回报、提携、奖金和权力。
36、不要以命令组织公司的运行。
37、与部属中最聪明的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
38、态度决定一切。
39、将最巨大的支持和资源授予最优秀的人才。
40、公司的业务战略结合体中间每个部门都数一数二,那么在竞争中的定价权就会很大,公司结合体的风险就可以分散。
41、生产率不是裁员或者合并就可以提高的,必须自我加压。
42、旧组织建立在控制之上,新组织必须添加自由的成分。
43、不同事业部之间无界限的交换意见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44、从监视者、检查者、乱出注意者和审批者,转变为提供方便者、建议者、业务操作的合作者。
45、通过“价值指南备忘卡”强调公司统一的价值观。
46、一致,简化,重复,坚持,就是这么简单。
47、好主意来自四面八方,点子的沟通应该随时随地。
48、让员工发现和看见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及其实现机制。
49、惩罚一到两次失败,然后就是解雇;庆祝每一次进步,虽然也许离开总目标仍然很远。
50、鼓励甚至逼迫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三篇:《杰克
《杰克〃韦尔奇自传》读后感
通过《杰克〃韦尔奇自传》,我了解了一个一流的CEO的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在其带领下GE的发展和GE的企业文化。里面很多的东西,比如在个人成长方面和组织成长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在人力资源方面,其中感触最深的是GE的C类会议以及GE所倡导的“区分就是一切”的绩效文化。
一、区分就是一切
杰克〃韦尔奇在书中写道:“GE总是致力于发现和造就了不起的人,我强调过很多观点,但我尤为注重把人作为GE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倾注了比任何其他事物都多的热情。”对人的重视,体现在对人的区分上。杰克〃韦尔奇认为:在制造行业,我们力图消除差别;而对人来说,差别就是一切。我们生命的头20年里一直进行着区分。我们清醒时绝大部分的时光是在工作场所度过的,为什么要在工作场所中停止区分呢?GE使用活力曲线来实现对人的区分。
每一年GE 使用活力曲线按照20-70-10的比例把员工区分为ABC三类。一年又一年,“区别”使得门槛越来越高并提升了整个组织的层次。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人敢确信自己能永远留在最好的一群人当中,他们必须时时地向别人表明:自己留在这个位臵上的确是当之无愧。
A类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激情满怀、勇于干事、思想开阔、富有远见。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带动自己周围的人。他们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还使企业经营充满情趣。他们拥有“GE领导能力的四个E”:有很强的精力(energy);能够激励(energize)别人实现共同的目标;有决断力(edge),能够对是与非的问题做出坚决的回答和处理;最后,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实施(execute)并实现他们的承诺。四个E是由一个P(激情,passion)联系起来。正是这种激情,也许是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为重要的因素,它将A类员工和B类员工区别开来。
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也是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GE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GE希望他们每天都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A类,经理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进入A类。C类员工是指那些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地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你不能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尽管我们要花费资源把他们安臵到其他地方去。经理们如果不能对员工进行区分,那么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被划进了C类。
对于员工的区分关键落实到绩效激励方面,活力曲线需要奖励制度来支持: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活力曲线是加薪、升职的重要参考,每一个人所得奖励的基本依据就是自己在这条曲线上的位臵。A类员工得到的奖励应当是B类的两到三倍。对B类员工,每年也要确认他们的贡献,并提高工资。至于C类,则必须是什么奖励也得不到。每一次评比之后,我们会给予A类员工大量的股票期权。大约60%到70%的B类员工也会得到股票期权。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罪过。一定要热爱他们,拥抱他们,亲吻他们,不要失去 1
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之后,我们都要做事后检讨,并一定要追究造成这些损失的管理层责任。
正是这种改革,使得GE的团队里面呈现出一种鲶鱼效应,活力曲线像是鲶鱼,迫使着沙丁鱼的竞
争意识和求胜心理,如此团队的士气被激活,团队绩效提高,整个GE呈现出一派你争我夺的氛围。
活力曲线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企业的绩效文化,在GE用了10年在企业里面建立起了一种绩效文化。
在这种绩效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的沟通和回馈。坦率和公开是这种文化的基石。所
以在一个不具备这个绩效文化的企业组织里面是不适合推行这个活力曲线的,因此,企业的文化基础很
重要,如果在公司内部推行活力曲线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先打好绩效文化的基础。
二、C类会议
GE非常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环建设,人力资源环的执行主要通过C类会议来实现。所谓的C类会议
主要是GE公司的人力资源评估与组织检查会议,也叫人事考察会议。实质上就是员工绩效和
组织绩效评估会议。每年4月份在每一个主要公司的所在地进行全天的C类会议;7月份两个小时的电
视C类会议(追踪);以及11月份的C-Ⅱ类会议,全面检查4月份所确定的事项。一个典型的C类会议
是按照下面的流程开展的。
在韦尔奇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前往各下属公司检查之前之前一个月,公司的行政办公室以及人力
资源部的负责人便准备好了一份包括所有主要公司的日程表。各下属公司要提前行动,他们必须认真准
备所要求的各种信息,韦尔奇最主要的意图是想了解他们的人力资源战略是如何落实到各主要公司的具
体经营中去的。
毋庸臵疑,会议上要讨论很多得失攸关的事情,会议是这样召开的:上午,主要谈论公司和员工。
午饭时,韦尔奇和他的团队集中讨论多元化问题。下午,他们回顾业务变动和领导这些业务的人员的情
况,并确定由谁负责领导。
上午的会议是最关键的。韦尔奇和他的团队要讨论员工的经历、晋升、活力曲线,以及他或她的优
点和缺点。他们有一个规定,对每个人都要找出他或她的长处和短处、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这些经理是否有培养前途。C类会议的书
面材料里包括每个管理人员的相片和简历。所有这些相片旁边都是一个9个方格的表格,在里面要划上
一个“X”,用来表示该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潜力。
在每张相片下面,有些很简短的摘要,用来说明每个经理人员的长处和短处。这些摘要大部分都是
长处,但他们规定,必须至少有一条短处说明此人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们不允许粉饰和隐瞒。摘要后面
都要附上对各类评价和待改进地方的详细汇报材料。每一位员工也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这些自我评价要
与上司对他们的评价放在一起。
午饭时间,韦尔奇要和各类“高潜力”员工见面。每一位“高潜力人员” 都被指派了一名辅导人,辅导人来自公司现有的领导团队。韦尔奇说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人事开发,而且要使用产品开发那样的控
制手段。
在这里,被辅导人就是“产品”。公司的领导—他们的辅导人—有义务去开发这些产品。也就是说,他们要么把他们的被辅导人带入A类的水平,要么找到新人。在吃午饭的过程中,韦尔奇就这些辅导项目展开坦率的对话。辅导人和被辅导人都要接受严格的规则。在GE的绩效文化中,双方都能懂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来争取开发出一种优质产品并以此衡量业绩。公司的高层领导对此负有责任。下午,会议开始回顾计划的执行状况。公司的领导团队要对照着目标向我们进行陈述:公司有哪些人参加了这些计划,是由谁来领导实施的。最后从每一家公司挑选出最好的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带到其他公司。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回顾会议,我们对有多少人力在执行每一项计划有了清楚的了解和评价。
在每一场会议中,当韦尔奇和人力资源部门离开的时候,他们都要带着一份明确的有待完成的任务单。这份任务单是由他们与各公司共同确定的,双方各保留一份。两个月后,即7月份,我们要通过两小时的电视会议追踪检查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同样的任务单也用来确定11月份C-Ⅱ类会议的日程,并完成一个循环。
在主要公司的C类会议期间,我们会花费至少一个小时与当地的工会领导人面谈。我们希望当地的工会领导人能了解我们,也希望我们能了解他们以及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当然作为世界500强的公司,GE在人力资源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GE的“数一数二”战略、GE的各层次经理培训体系、GE的群策群力会议等等。理念很重要,知道如何用具体的制度和行为执行理念同样很重要,我们在很多具体事情的操作方面要向这些知名的大公司进行学习。
第四篇:编写故事技巧及
编写故事考试技巧
主题,使人有种“恍然大悟”或“原来如此”的感慨,并且耐人寻味。
一、什么是戏剧故事
戏剧故事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进行展开的语言艺术。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础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延伸。好的戏剧故事要给人留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具有品味不仅无穷的兴趣,犹如撞钟余音袅袅。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造矛盾冲突,就是要设置戏。这种冲突的设置要求考生敢于想象,要有设置悬念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戏剧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怀的点。另外,还要求文中的人物性格,要有立体感,要抓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戏剧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不要太多,感情纠葛太繁复就会很难驾驭。
所有小说都得讲个故事,而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小说,这里就出现了个问题:什么叫故事?什么叫小说?
1、从材料来说: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故事就像相声的包袱一样,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来展开的。讲相声开始是卖关子,等到包袱一打开,人们就会发笑。写故事也是先把读者引向歧途,等故事核揭示了真相,故事也就完了。有一篇故事叫“爱在肚里。
2、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故事用的是叙述的方法,小说用的是描写的方法。小说最常用的场景、人物肖像、动作形态描写和对话,故事就很少用。
3、从表现的主体来说,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场景、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情节也是由人物的性格所决定并发展的。有时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结尾是什么,只能按照书中主人公的性格走下去。如果把写小说比作走路,事先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中途有岔路,有上坡也有下坡,充满曲折,走到哪里是哪里。因此,一部好的小说,留给你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事。现在年轻让人写小说,是不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说的都是作者自己的话,人物立不起来,活不起来,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文章所运用的各种手法目的都是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作者就像黑心的出租车司机,带着读者这个乘客兜圈子,绕弯子,欺骗他,引诱他,让他看沿途的风光,最后到了目的地,乘客恍然大悟,大呼上当,跟你绕了那么多圈子,其实路这么近,就在眼前。但乘客还是很高兴,他愿意掏这个钱,因为他看到了沿途的风景。因此,故事留给读者的事情,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几十年后不忘的还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当然,故事本身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这只是副产品。
二、好故事的标准
故事如果一直是不温不火的温吞水状态,读者恐怕会觉得不过瘾不满足,这时候需要一个沸点,一个高潮,一个在层层有声有色的铺垫积累中的矛盾的总爆发。冲突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一触即发,甚至像一对山羊地角。两只蟋蟀格斗,没有调和的余地。大师德尔泰就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斗争。推及到故事,每一个故事最好也有这么一个矛盾冲突。
1、矛盾冲突集中
常常有一些文章,故事情节是很热闹,大高潮小高潮不间断爆发,但作者到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于是东拉西扯把故事拼抽成了,殊不知,这样会使作品头绪繁杂,意义含混,是故事的大忌。
不要把故事写的太艰深复杂,一个故事就是一对主要矛盾,明确、集中、单纯。从头到尾贯穿情节,所有的铺陈展开也紧紧围绕这对矛盾,不要随意横身枝节。《换锁》是父与子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寂寞英雄》是两个情敌之间的矛盾等等。
2、人物关系集中
故事这种文体,限于篇幅的关键,一般不像小说那样,可以活灵活现的表现和塑造那么多人物。而且,故事的使命就是讲述情节,是一门情节的艺术,所以人物的设置和刻画上天然的就就应该配合情节的安排,想着怎样可以使情节更为清晰更为流畅。
故事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要尽量简练、集中,把戏剧冲突都集中在几个,甚至是两个人物的身上。即便是中篇故事,一般来说,也就是三、五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并且这些人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不断制造误会、制造冲突,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3、情节进展集中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进展一般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而戏剧冲突则不同,必须比生活矛盾更为集中、更为迅速。
四、戏剧故事的基本特征
1、内容的情节性
戏剧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一种语言艺术。戏剧故事的生命力在于流传。一个生动、有趣的戏剧故事会使阅卷老师回味无穷,深深的印刻在其脑海里。拿小说的流传过程为例,其中大量的描写、议论都会被淡化了,最终留下来的都是情节,这就是静态描写、议论的难讲难记之缘故。
2、线索的清晰性
戏剧故事要求线索清晰,是由其“故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戏剧故事是为了让考官看的明白、看的下去,即要求故事的线索清晰、单
一、简洁、有条理。如果线索多了,或者像有些小说那样,线索相互交叉纠缠,势必会给考生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让考官看不明白。看不下去。考官面对那么多份戏剧故事的文章进行批阅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像自己在读小说一样,读不懂、理不清还要经常返回去仔细再回味。
3、情节的趣味性
戏剧故事光有清晰地情节还不够,还得有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观众对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剧中人物的命运、舞台现实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期盼和猜疑,以及期盼知道后事如何的心理要求。戏剧故事如果没有悬念,情节就不会抓人,这样的作品是得不到考官的青睐的。这就要求考生在戏剧故事的写作时要认真把握情节的趣味性。
4、立意的新奇性
如果一篇戏剧故事情节很强,线索也很清晰,悬念也有,文字也很流畅,但是考官最后看到却没有得到她(他)想得到的东西,就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同样得不到考官的青睐。鉴于这一点,要求考生在进行戏剧故事的写作时有一个新奇的立意,立意要“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5、语言的口语化
和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易传易记等特点,因此戏剧故事一般采用口语化语言,而不用文绉绉的、晦涩、艰深的书面语言。
五、戏剧故事的基本元素
1、题材
题材,即我们所选的那部分材料。要选自己熟悉的、容易把握和运用的题材。如家庭题材、校园题材等,不要贸然涉足婚姻题材、军事题材、政治题材、工农业和商业题材。
2、背景 背景,一个故事的发生,必然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种情况下发生的,考生要注意戏剧故事中时间、地点的确定,即事情发生的背景。确定好了背景,就为故事的发展和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情节
情节,即故事情节,这是戏剧故事的主要内容。情节主要由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细节等构成。戏剧故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的情节是否生动、曲折,是否具有戏剧性,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一般应有一个中心事件,矛盾冲突和细节围绕这个中心事件展开。好的情节应该具有戏剧性,即故事中要有悬念、冲突、发现、误会和突转巧合,要有跌宕和变异,要制造并使之产生惊奇,有趣的效果。但不宜使用科学幻想、荒诞、说神弄鬼的情节,从而破坏了故事的真实性和逻辑性。
4、悬念
悬念,是戏剧故事的基本因素。悬念要引人入胜、抓住了考官的好奇心理。有的考生写故事,平铺直叙、枯燥干吧,一点儿也不吸引人,尽管花了大力气,语句也很优美,有的还用了比喻、夸张和拟人,甚至还用上了诗词歌赋,但由于没有悬念,还是吸引不了考官的眼球。因此,在写戏剧故事时,要花大量的心血去设计悬念。
5、主题
主题,即立意,或戏剧故事的思想内涵、思想观念,亦可理解为考生对所表现生活的态度。有了一个主旨思想,就有利于材料的组织、构成和发展,直到朝哪个方向走,围绕着什么展开。
6、人物
人物,是戏剧故事中的角色,是戏剧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戏剧故事的体现者、推动者,也是戏剧故事的最终归宿。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构思人物,一方面是对人物的静态把握,即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地位、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文化程度、人物阅历等方面,给人物以定位,使人物成为真实可信、有根有据、扎实确定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考虑人物的动态变化,即在戏剧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也会变化,要特别注意和把握这种变化,已达到戏剧性的效果,并使人物成为活动、变化、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具有启示意义的艺术形象。
7、结构 结构,即在写作过程中对故事的布局、组合、节奏的把握,讲究结构对构思戏剧故事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考生要擅于前铺后垫,巧妙地设置悬念,制造对比,一步步把情节推向高潮。一般来说,在构思故事时要有结构意识,并注意把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有机的加以组织,按要求进行布局,以免虎头蛇尾,轻重失衡,造成结构上的失败。
8、语言
语言,指人物对话的书面文字形式,是简单性的口头语言,而不是动作语言。人物的对话要尽可能的简练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对话不宜过多,能透漏出人物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可。要注意人物讲话的对象和环境,讲话的语气和态度,亦可运用双关语、比喻、潜台词,不宜把意思说的过于直白透彻。书写和讲述故事时,都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精炼。
六、怎样进行戏剧故事的写作
1、题目
如果戏剧故事写作考查的类型是续写或者词组连接,那题目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攻击力。比如《太阳从西面升起》,考官乍一看题目,便迫切需要知道下文,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考官不屑一顾。
2、开头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事情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些话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世当中,也从某一个角度揭示了戏剧故事创作的规律性。对于作品的开头,考生要注意简洁和精炼。小说的开头,可以写景抒情、状物绘人,洋洋洒洒几千字,写的越详尽越精美越细越得到读者的青睐,但戏剧故事却不行,如果开头三句话都吸引不了考官,那还有什么理由让考官继续读下去呢。考生在进行戏剧故事写作开头的时候,切忌:
一、没完没了的介绍环境;
二、记叙平淡、熟悉的事情。
3、中间
设定好戏剧故事的开头后,中间就尽可能合乎逻辑,尽可能曲折离奇的情节把故事、事件连贯起来。首先要定好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叙述方法(例如倒叙、渐进、伏笔、并列等),按照考生心中构思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让它自由发展,并逐步发展到高潮。
4、结尾
戏剧故事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点睛”之处,决定一篇戏剧故事的成败。正所谓“编筐织篓,重在收口”。收口时,一般要用顺理成章的神来之笔,抖出一个谁也想不到的结局。戏剧故事的结尾要简明扼要,新颖独特,要使悬念最终被清晰地解开,并点名、深化
七、戏剧故事写作的注意问题
第一:多写、多看、多读,多写一些好故事、小说,多看一些故事片、舞台剧,多读一些短篇小说、小小说、戏剧故事集,电影文学剧本,多看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电影、戏剧、电视剧等。要编织好故事,首先要在自己的知识储存中有一些好的故事素材,作为编写戏剧故事时的借鉴和参考,但在实际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可能缺乏戏剧性,道听途说的事情不一定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所以这些都只是构思戏剧故事的参考材料。
戏剧故事的知识来源和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个人直接的实际生活经历;二是间接地道听途说;三是从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中借鉴。
第二:把握好各个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乍一听“戏剧故事”,往往会把它理解为编一件事,这似乎很简单,但真的让考生自己编织起来则觉得挺难,不知从何入手,“怎么个编法”、“怎么能编好”,这主要是因为对戏剧故事的构成元素不够了解,因此我们在上面重点讲解了戏剧故事八大要素,即题材、背景(包括时间、地点)、情节、悬念、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的构成,考生要把握好以上几个元素的关系,缺了哪个元素都会影响戏剧故事的完整性。
第三:戏剧故事在题材的选择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和一个“奇”字,写新鲜的东西,普遍熟悉的素材不要去写,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四:有一个能够贯穿到底的线索,也就是说戏剧故事有一个特定的理由把故事中的三五个人物从头到尾的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问题上考生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使前面已经出现的人物和情节与后面出现的人物和情节没有联系;二是最好不要同时出现多个线索;三是最好能使这个线索成为一个前后呼应的链状结构。
第五:戏剧故事的事件要典型突出,切忌无主次,旁枝杂叶,喧宾夺主。
第六: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的主人公)要典型而有特色。短小的戏剧故事只要能写好一两个人就已足够,人物多了,平分秋色,无主次之分,反倒降低了作品的含金量。
第七:戏剧故事的情节要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短小故事的情节也要转三个弯,切忌平铺直叙,满篇大道理或是景物、心理、语言的描写。故事不是小说,讲究的是简练,言之有物,要注意有的放矢。
第八:戏剧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
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通俗性的口语。戏剧故事要注意“讲”的特性,但切忌过多的对话。只要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戏剧故事,那么就意味着你写出来的故事起码是“戏剧故事”了。
2014年四川编导联考编写故事题目《平行》:
三、范文
平行
苏扬是一名交警,他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在一条破旧不堪的边境公路上巡逻。同事们都羡慕苏扬的工作轻松,但他是有苦说不出,由于辖区地处边境,没有汽车修理站,所以过路的车辆一旦出了故障,只能打电话求助交警。这时苏扬就必须开着局里的那辆拖车,花费很大的精力将故障车辆拖到远在市中心的修理站。
好在这个月底辖区附近开张了一家汽车修理铺,苏扬感觉肩上的工作轻松了不少。没过多久新麻烦又找上了苏扬,局里总是接到投诉电话,说苏扬与汽车修理铺的老板勾结欺诈车主。局里的领导很重视这件事,可是车主拿不出证据,让他们很为难。为此他们还专门去找了华子。华子强调收费过高这跟苏扬一点关系都没有,之后他解释,往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运送汽车零件成本较高以及久居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对他的精神也有很大的伤害,自然会把人工费收的很高。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局里领导觉得收费归工商局管,跟自己扯不上关系,只好作罢。
苏扬最近脸色不是很好,很多同事都替他打抱不平,当着他的面骂那些车主不识好人心。苏扬并没有把这些举报当回事,他愁眉不展完全是因为妻子的手术费还没有凑齐。他心里清楚要想治愈妻子的病,手术越早做越好。
华子是苏扬的发小,汽修学校毕业后已在家闲散了几个月。前段时间他约苏扬去夜市吃大排档。等餐的间隙哥俩你一杯我一杯的喝着啤酒,苏扬无意中瞧见窗外半空中的一组电线。他盯着那组电线若有所思,突然想到了什么。
稍后他对华子说,“你看那组平行的电线。” 华子把头转向窗外,说,“我看到了,怎么了?”
苏扬像是很认真,他犹豫片刻还是开了口,“一条线会有无数条与之平行的线。平行也就意味着它们不会有任何交集。”
华子很疑惑的盯着苏扬,他不懂苏扬在说什么。苏扬示意华子凑近一点,然后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很长的一番话。听完后华子很震惊,但想到苏扬生病的妻子,他理解了苏扬的这番设想。只是华子还在犹豫,苏扬宽慰他说,“我懂法律,这法律就是一条线,只要与这条线保持一个平行距离,自然不会与法律扯上瓜葛。”
华子又扭头看看半空中那组平行的电线,心里想两根电线只要没有交集就不会短路。最后他还是决定与苏扬一起实施这个突然闪现的“灵感”,毕竟他也没找到像样的工作。
没过多久在这条破旧不堪的边境公路旁开张了一家汽车修理铺。苏扬每天傍晚驱车巡逻到最低限速路段时,他总会打开车窗往外面扔些东西,他心里清楚这是车辆在发生“意外”时相对安全的路段。第二天一早局里准会接到求助电话。苏扬将爆胎的车辆拖到华子的汽车修理铺。一番简单的补胎,收价200元。华子事先将价格告诉车主,觉得合理就补,不合理另寻他处。荒无人烟的边境,明知是黑店,车主也只能任宰。过后有人气不过自然会拨电话举报。
今天又有一个冤大头,苏扬把一辆全新的蓝色斯柯达拖到了华子的汽车修理铺。补过胎,华子伸出两个指头。可这冤大头只肯付20元,嘴里还嘟嘟囔囔把抱怨都撒到苏扬身上,说苏扬肯定是收了黑钱,不然怎么会把他的车拖到这种黑店。苏扬一怒之下撕扯着冤大头的衣领说,“今天这钱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我就是吃了黑钱怎么着?可惜你没证据!”冤大头见状只好乖乖付钱走人。
冤大头再次将车驶上公路,车子已经远离了修理铺,他从袖口里拿出了录音笔。原来他是《南江晚报》的记者,接到群众的举报,奉命来查清边境修车铺的猫腻。此刻苏扬和华子正沉浸在他们编织的平行世界里,一张法律的网正向他们收紧。
一、汉语中平行的几个基本含义 1.畅流;平安前行。
《管子·度地》:“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汉书·李广利传》:“自此而西,平行至 宛城。” 颜师古 注:“平行,言无寇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踯躅杳冥中,不若出洞平行为便。”
2.谓高度等同。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
3.平等相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禹锡》:“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年益晏,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适。”
4.谓等级相当,不相隶属。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二:“‘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是为攻 相州 九节度平行无主帅也。”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这大会是个法团,跟县政府自必是平行的。”
5.同时进行的。如:平行作业。
6.数学名词。两个平面或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任意延长始终不能相交,叫做平行。
夏诒彬 《花卉盆栽法·总论》:“﹝三角松﹞果实有双翅,或相平行,或成锐角。”
二、故事题目的切入点
平行与相交是相对的。作为故事题目可以有很多种理解。一般来讲,相交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如果相交,一般都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或事在某一时间或地点产生了联系,比如电影《向左走,向右走》、《撞车》、《两杆大烟枪》、《无人区》这类故事结构的设置。
如果以平行作为叙事基础,也也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戏剧性。如一个简单的故事:男人搬进新租住房子,对隔壁女子产生爱慕。一晚,男人经过隔壁女子门口,发现男人皮鞋,半夜又听到隔壁传来女人呻吟声。第二天,男人难过不已,搬离此处。不久之后,男人无意间得知,原来当晚女子门口男鞋是醉鬼无意间留下,半夜女人呻吟只是女人哮喘发作死去。男人懊悔不已,错过一段姻缘。
平行具有的意义十分广泛,无论选择何种角度写作,最关键的两点是:一是能扣住自己所选的角度,能够自圆其说;二是故事要有戏剧冲突和故事性。只要做到这两点,基本就能写出一篇成功的应试故事。
疯婆子
佳俊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来,他独自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读书。佳俊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由于佳俊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他在学校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按月给他寄来,可是最近几个月的生活费总会多出一部分,佳俊以为是他母亲怕他不够花,想额外再给他一点。佳俊思绪混乱,正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一个人。
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午后,学校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年龄和佳俊的母亲差不多,衣服仪容也很整洁,但就是有一些精神失常,这个妇人见到男同学就说:叫我一声妈妈,我可以请你吃饭,还可以给你买很多礼物。刚开始,同学们都不敢和这个妇女说话,看见他就赶紧一溜烟跑了,此后的好多天里,这个妇女经常出现在学校里,同学们也都知道这是一个精神失常的疯婆子,没人敢搭理她,后来关于疯婆子的事情也在学校里传了开来。原来这个妇人的儿子在这个学校里上学,半年前由于患白血病去世了,由于儿子的离去,这个母亲就精神奔溃了,常常来学校找自己的儿子。时间长了,学校也拿他没办法,同学们也就给她起了这个外号“疯婆子”。
这一天,疯婆子又来学校了,幸好佳俊和同学们碰见,这个疯婆子见到佳俊,愣了一下,就抓住佳俊,让他叫她一声“妈妈”。还说,“我是你妈妈!快叫妈妈!妈妈请你吃饭!”同学们见状就怂恿佳俊,让佳俊喊吧:不就是喊一声妈妈!还可以吃饭,还可以给你买好多礼物。这时佳俊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就喊出了一声“妈妈”。当听到这声妈妈后,同学们笑了,唯独这个妇女低下了头,呻吟了起来,随后,佳俊被这个妇女带到学校附近的餐馆,他们在餐馆里说了好多话!疯婆子还给佳俊买了好多礼物和吃的东西。那天晚上,月亮清凉如水,佳俊在花园里散步,想起白天的事情,觉得挺纳闷。我怎么能管他叫妈呢?怎么吃饭时有一种母亲的味道,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和父母在一起吃饭了吧!佳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那次饭以后,疯婆子就在没有在学校出现过,慢慢的也就在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了!直到有一天,佳俊突然收到一份律师事务所的信!信里的内容是让他参加一个葬礼,并在信里还说让佳俊继承一份遗产。
佳俊更是百思不得其解,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在外地工作的父母,父母让佳俊在学校别胡思乱想,父母会尽快的赶回来!带你去参加葬礼的!
父母带着佳俊来到了葬礼上!佳俊看到了大堂中间挂着一幅巨大的遗照!照片上的人,正是佳俊几个月前在学校见到的那个疯婆子!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只是和这个疯婆子吃了一顿饭,有过一面之交!怎么如今又一次出现在她的葬礼上!
佳俊的父母把疯婆子的一封信交给佳俊。信里面写道:“佳俊:我的儿子,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就认出来你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午后,妈妈带你到城里,你无意中走丢,妈妈苦苦的找了整整十五年,现在终于找见你了,你额头的那一块明显的黑痣,是那么的醒目!妈妈和你离去的哥哥会永远祝福你长大成材,给你留下的那笔遗产是妈妈上辈子欠你的,收下,佳俊,我的亲人••••••”
点评:
故事的铺垫设置的非常的巧妙,第一段简单交代了一下事情的缘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接着直接叙述故事,人物的设置也很简单,主人公佳俊以及疯婆子,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看似很简单,实则很明显。对题材的选择,校园题材和家庭题材并用,故事编写的非常有新意,起承转合运用的也很到位,很有推敲性。
第五篇:杰克韦尔奇读后感
[杰克韦尔奇读后感]杰克韦尔奇读后感委领导向全委团员青年荐书,作为一名从事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干部,我结合本职工作,有重点地选读了《杰克·韦尔奇自传》一书,杰克韦尔奇读后感。我们众所周知,韦尔奇是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最有作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是全世界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榜样,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如此充分地演绎领导艺术,而能像他一样使领导艺术不断结出丰硕果实的人则更是少而又少。20年来,大公司和它们的领导人在无情的全球经济中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塌,而韦尔奇却领导着ge创下了一个接一个的收入和利润的纪录。因此韦尔奇享有“全球第一ceo”的美誉,享受着与美国总统一样的尊荣和礼遇。我很崇拜韦尔奇先生,非常希望通过拜读此书,能够学习到韦尔奇治理公司的成功经验以及世界著名的ge公司选人用人的理念,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一些借鉴;更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为中国最终成就一位杰克·韦尔奇式的企业领军人物,带领着我们的国有企业鼎立在世界经济颠峰做出自己的贡献。带着这样的期望读过该书,感到受益非浅。
杰克·韦尔奇是伟大的,我无法用精确的语言全面地概括他的管理理念,只能是跟着他的阐述,搜取只言片语,以期产生思想的共鸣和心灵的激荡。全书通篇读下来,其实就是在讲用人的问题。两次选ge的董事长兼ceo都分别花费将近十年时间,这是何等恢宏的工程埃韦尔奇的前任雷吉,从著名的飞机面试,候选人从几十人逐步缩小到几人,最后产生唯一一位幸运儿韦尔奇的过程都让人感到既残酷又公平。而韦尔奇也从其前任身上学习到经验,他选接-班人同样也花费了八年的时间,虽然在在具体方式上与雷吉有所不同,但其精髓却是如出一辙,都有以下方面的要求,即:诚实、价值观、经验、愿景、领袖气质、锐利、名望、公平、精力、平衡性、勇气,读后感《杰克韦尔奇读后感》。根据这些要求,雷吉选重了韦尔奇,韦尔奇选重了杰夫。
书中讲述的韦尔奇从一个工程师成长为世界上最好公司的ceo的过程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年轻时的韦尔奇是一个锋芒毕露、富有才华、同时又是一个时不时会犯一些小错误的小伙子,但是ge很幸运,因为韦尔奇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伯乐选马的过程,在成为ceo前的任何时候,韦尔奇的背后都有一个巨大保护伞在何护着他,在他成功时鼓励他,在他失败时保护他,使韦尔奇不断成长,最终成为ge的ceo。试想,其在ge工作期间,如果在其背后没有保护伞保护他,韦尔奇绝不可能成为ge的ceo。这又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得”这句中国古话的寓意,如果没有伯乐,ge的ceo可能会是王尔奇、李尔奇,ge的历史也就要重写了。
书中还谈到ge的另一个用人方面做得很好的例证就是其人力资源总监的较高地位。自从引进了“人力资源”这个词,这个词就开始泛滥了,其实现在国内有许多人力资源仅仅是一个部门经理,或者仅仅是人事部的概念,离真正的人力资源还差得很远。ge的人力资源总监的地位是极高的,在选ge接-班人时,甚至副董事长也不能了解整个进程的进展情况,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由于文化的因素,国内的等级制度中,职务只有自高到低的垂直结构,ge却在垂直结构外还有平行的结构。人力资源负责人较高的地位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在ge,在美国大公司里,人的重要性。
总之,看过《杰克·韦尔奇自传》后让我深深体会到韦尔奇管理理念的精髓就是在于用人,这贯穿于他所有的管理思想和40余年ge的管理过程,他将本书献给ge数以十万计的员工,并特别强调所有的成绩都是同事们共同合作的结果,管理的终极真谛在于用人,人是ge的核心竞争力,ge就是人的企业。“如果不是以人为本,我们的成功是会受到很大限制的”,因此,“我尤为注重把人作为ge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点上我倾注了比任何其他事物都多的热情”。这便是韦尔奇在这部书中一以贯之的思想红线。建立在对人的高度关注这块基石之上的管理理念,使韦尔奇确认正是优秀的人才而非宏大的计划成就了一切,企业造就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要说泄露天机的话,我想这应该就是韦尔奇所有成功的核心秘诀了。
以上就是本人读过《杰克·韦尔奇自传》后的一点感受,我想中国的国有企业只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积极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能够注意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持续构筑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也必定能够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