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时间:2019-05-14 08: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篇: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李延华 陶爱新 曹英敏

中国近代史2007.2

摘要: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目前仍在探索的问题。以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不仅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题,能够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而且史学界也早有此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现代化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与近代史的分期相联系,长期以来是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史学界一般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限界定为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而把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为中国现代史。目前,有学者提出以生产方式的变迁和社会性质的改变为依据,把1840年至1949年110年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目前,这种观点已广为学人接受。与此相联系关于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也是史学界讨论颇多目前仍在探索的问题。

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1.“两个过程论”。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2.“三次革命高潮说”。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3.“两种趋向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强调要重视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意义,给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应有的政治地位,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一些学者把这种提法概括为“三个阶梯说”。如果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5.“两个任务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称之为“两个任务论”。

6.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一文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1927年的大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自成一家之说。

7.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史学者以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和华东师大的章开沅教授为代表,开始参与现代化研究,他们在介绍、评论国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作了大量的艰苦探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得到学界同仁的首肯和响应。目前,许多学者跟着提出了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视角”和“现代化主线”等论点,均可称为“现代化论”。

笔者认为,“两个过程论”与“三次革命高潮说”侧重从阶级斗争和民族运动的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一内容较为单一,它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或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基本线索,很难说它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两种趋向论”与“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侧重从社会性质的演变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它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运动(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因为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是极其有限,很难说资本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刻影响和主导着中国近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构成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果把1840年—1949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区间,“趋向论”和“阶梯说”的局限性就更为明显。而以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较为科学合理,更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而“新陈代谢论”和“两个任务论”,均可以看作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现代化论”的解读。

二、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历史逻辑

所谓“基本线索”,简言之,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作为基本线索,第一必须能够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独特本质,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主题,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统一在它所揭示的本质之下;第二必须能够涵盖不同历史领域的内容,能揭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层面的发展本质及其趋向。

何谓“现代化”?迄今为止学术界没有公认的一致看法。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把现代化的种种涵义归纳概括为四大类:一是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二是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三是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四是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2](P8-16)实际上,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它首先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发生现代化变革的过程,也是经济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现代化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主题。它自发端于西欧起,就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迄今为止,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发展出现了三次大推进的浪潮。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正值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汹涌之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打破了中国长期封闭发展的格局,是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新纪元,从此,中国踏上艰难的现代化的路程。

1.现代化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自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根据倡导和推动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之更迭,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却因军阀混战与政治纷争等原因而倍遭摧残,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打断了国民党主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推进。抗日战争结束后,代表中国两种不同命运的国共两党经历了四年的国内战争较量,因国民党政府本身的腐败与无能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而结束;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导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

可见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1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历程。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还可以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历史和现实沟通和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在分别研究其基本线索的前提下,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现代化则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只不过在理解这一基本线索时,近代和现代各有侧重点。在1840年—1949年,反帝反封建这一任务特别突出,它是在外来刺激下不得不发生并且为现代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现代化在这一阶段曲折缓慢地与之伴行。1949年以后,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成为时代的主题。

2.现代化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能够全面、深刻地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社会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思想文化层面。任何一种社会的变迁必然不能脱离这三个层面。就近代以降的中国而言,历史的逻辑是这样的:西方冲击——中国反思和变革: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或清末新政,它们首先都是为了应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冲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地主阶级洋务派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的闸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内忧外患下逐渐要求改良政治、开放政权、打破封建传统的束缚,于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变革——戊戌维新粉墨登场;戊戌维新失败了,可戊戌维新所开拓的历史道路最终不可逆转,在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打击下,清末新政真正地将维新派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将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共和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民国,但中国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民国有其名无其实。近代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于是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更猛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行大规模自主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基本条件具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化。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将会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地研究社会历史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阶级斗争和政治生活所涉及的内容。十五大文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其实,在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质的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换一种表述,我们亦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三、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理论依据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史学界由来已久。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在《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中,从现代化的视角把近代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一是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经世致用论和自强运动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起步;二是从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即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变革;三是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变革。[3](p450)蒋廷黻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视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称之为“近代化(现代化)体系”或者“现代化范式”。蒋廷黻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就是现代化,抗战建国的关键也取决于现代化。在蒋廷黻看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是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而是从鸦片战争西方开始侵略中国之后就提出的问题,是由外侮所激发的救国之道。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近代化就是在与外部世界交往中,学习西方,摆脱中古的落后状态,全面地走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变革之路,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从这一观点从出发,他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建构了他的中国近代史分析框架。走向近代化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他评价近代中国一切人和事的标准。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提出现代化问题,也是颇具新意的,但是,在当时日寇深入国土,全国人民处在悲壮的抗战热潮中,“现代化范式”问题的提出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喝彩,历经半个世纪也无应者。

20世纪70年代末起,由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现代化事业成为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主张再次提了出来。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话题很快进入了中国近代史前辈研究者的笔下。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了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名誉所长刘大年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4](p34-43)他还说过:“中国人民百折不回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41](p8)胡绳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题目。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5](p8)两位 史学前辈,在他们学术生涯的前期曾主张“两个过程论”和“三次革命高潮说”的革命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他们后期则支持“现代化论”。

目前,许多学者明确主张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或基本线索。他们认为用现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还涵盖了像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发展,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且,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进行历史研究,能够以是否有利于现代化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它可以将复杂广博的历史内容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考察,阐明各个历史事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梁启超.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A].梁启超文集[C].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4]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与世界的关系[A].刘大年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A].胡绳全书(第6卷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李延华,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法学硕士(河北邯郸056038);陶爱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邯郸056038);曹英敏,邯郸市职工大学。(河北邯郸056002)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复习线索

--

复习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两次鸦片战争------------------------1. 1839年3月,林则徐在广州下令虎门海滩硝烟。2.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3. 1842年8月,英军攻至南京,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南京条约》。4. 《南京条约》:(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元“商欠和战争赔款”

(3)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从此,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5. 1856年10月,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 1858年,英法及俄国、美国分别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天津条约》。7. 《天津条约》:

(1)开放琼州、汕头、九江、江宁、汉口、镇江、烟台、营口、淡水、台湾(2)规定了更多特权和战争赔款

8.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天津,火烧圆明园。英、法、俄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9.《北京条约》:

(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3)割九龙给英国

(4)对英、法战争赔款增加到各800万两白银。

10.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先后从中国割去1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11.1853年,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太平军攻占南京,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都城,改号为“天京”。12.太平天国依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思想”建立了《天朝田亩制度》。13.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14.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洋务运动-------------------------15.19世纪60年代,要挽救危局必须“师夷长计”。洋务运动兴起。16.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1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中日甲午战争-----------------------18.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19.1859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0.《马关条约》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给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设重庆等4处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维新变法-------------------------21.1890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变法维新 22.1898年6月11日年光绪皇帝下令正式实行变法。

23.9月21日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义和团--------------------------24.19世纪末,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民众举起“扶清灭洋”旗帜,掀起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联军发动对华战争。26.1901年9月,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达10亿两左右(2)拆除大沽炮台

(3)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斗争(4)划定使馆区并由各国驻兵保护

《辛丑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27.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革命党人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

28.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29.1911年12月,起义各省代表齐集南京,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宣告成立。30.南京政府成立后,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4)参议院由行使立法权、弹劾总统权。(5)确立了新国家为共和国的性质.31.1912年2月12日,溥仪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统治随之结束。从此,中国历时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袁世凯--------------------------3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6年,袁世凯自任“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该年为“洪宪”元年

33.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实际上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袁世凯全部接受。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1)要求中国承认日本从德国手中获取的山东权益(2)中国应允日本在“南满及东部蒙古享有优越地位”(3)中国中央政府由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顾问(4)中国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5)中国一定数量的军械由日本采办。

--------------------------军阀割据-------------------------军阀派系 代表人物 所投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美、英 皖系 段祺瑞 孙传芳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五四运动-------------------------34.1915年,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了“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5.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36.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北京高校学生拥向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7.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随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都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40.“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出任校长,共产党员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41.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孙中山的逝世,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42.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高举“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旗帜,出师北伐。主要进攻目标: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4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帮会势力支持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4.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45.张学良“东北易帜”表示投靠蒋介石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十年内战-------------------------4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军在南昌起义。

4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块革命根据地。48.1930年夏天,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主力打到10万人。

49.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政策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5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当时的军事领导人的严重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51.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顺利结束。--------------------------抗日烽火---------------------------52.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沈阳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53.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数千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八一宣言)”“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游行示威。此后,学生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到农村、工厂、军队中宣传抗日

54.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极力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反遭蒋介石斥责。为逼蒋抗日,12二日清晨,张、杨二人,扣留蒋介石及其他军政要员,进行“兵谏”。这就是“西安事变”。

55.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6.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日军投入20多万兵力,中国参战军队约70万。双方战斗了近3个月,毙伤日军5万多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57.上海失守后,南京沦陷。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全城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58.1937年8月,西北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各省的红军主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新编第四路军。

59.1940年3月,以汪精卫为头子的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60.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动员100多个团的兵力,组织了“百团大战” 61.18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了受降仪式。

6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解放战争---------------------------6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争取民主和平,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64.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65.1948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6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召开。(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当选副主席。(3)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4)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5)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

67.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8.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70.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71.1959年—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也叫做“三年自然灾害”。--------------------------十年**---------------------------72.1966年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毛泽东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73.随着“文革”的深入,林彪野心膨胀,企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阴谋败露后仓皇逃出,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74.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 加紧篡党夺权。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人采取紧急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66—76)**。

--------------------------改革开放---------------------------75.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D革开放。(3)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7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它知识要点---------------------------76.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钱学森是他们的杰出代表。77.1930年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鲁迅、矛盾、田汉等先后担任左联领导。

78.1931年,左联青年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及与左联有密切工作联系的青年作家李伟森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秘密处决。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十个神秘小礼物系列:礼物一近现代史纲要线索

2015年10月18日 12:47 阅读 10万+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842年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

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85年

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

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05年

1、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①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的缺陷: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②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民权主义的缺陷: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③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内容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缺陷: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1915年

1、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4、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主要矛盾:

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2、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919年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1921年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22年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年

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年

大革命:①群众的动员更为广大,②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③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中共四大提出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1935年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瓦窑堡会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3、一二九运动: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年

红军的长征胜利。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就是顾全大局、平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26日)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2、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3、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4、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长、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①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②分析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③预测了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26日——1944年底)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日本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4、延安整风运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底——1945年8月15日)

1、创立联合国: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

4、重庆谈判: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重庆谈判从8月20日到10月10日结束。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

1、全国性内战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③标志着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三、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主要矛盾

①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各种敌对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恢复国民经济。为完成此任务,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造和“剿匪”斗争。

②1953年—1956年,土地改造完成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基本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2、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950年

1、七届三中全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国家财经经济的基本好转。

2、建国初期的土改:

1、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3、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1953年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形式是合作化: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形式是合作化:第一是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第一是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的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四、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主要矛盾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共八大指出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

20多年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2、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956年

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中共八大: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②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③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7年

1、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①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④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整风运动

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五、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1、主要矛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

2、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981年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①《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②《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贯穿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了科学概括。③《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④《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基本结论。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当然主要矛盾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 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

3.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①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美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任务为巩固

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为完成此任务,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造和“剿匪”斗争。

②1953年—1956年,土地改造完成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基本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此矛盾,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总论: 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4.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共八大指出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

20多年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5.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分钟顺口溜搞定党的会议(上):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三分钟用顺口溜搞定党的会议(下):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十七大发展观,十八大成小康。

毛泽东各时期著作

请记住以下三句话即可:

1.萌芽阶段——“国民党分析运动”

2.形成阶段——“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3.成熟阶段——“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这三句话还可以这样联想记忆:“国民党拿着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就称自己是共产党了!” 详细解释:

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1921——1928年(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记忆法——“国民党分析运动”详细解释: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1928——1935年(土地革命中前期),记忆法——“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详细解释: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本本——《反对本本主义》;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1935——1945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记忆法——“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详细解释: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

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改造我们的学习》。提示:记住了这三句话基本上就可以把毛泽东各阶段的代表著作记住了,你只需要根据著作所含的是哪句话的关键字,就可以判断该著作是属于哪个阶段的!

2015考研政治《毛中特》会考什么?大题小题都在此读本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结合 蒋中挺 发布于2014年8月17日 12:55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自6月23日出版发行以来,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高度关注,不到两个月时间,发行即突破1000万册。各地各部门以《读本》为重要教材,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推进讲话精神的学习

贯彻,在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先看看目录吧?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王岐山 张高丽出席 刘云山主持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中共中央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主持座谈会。

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结了邓小平同志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卓越贡献,强调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振兴和中国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奋斗的辉煌人生和伟大贡献,将永远书写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之上。邓小平同志始终在人民中间,也始终在人民心间。

习近平指出,像我们党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习近平强调,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忍不拔、风雨无阻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

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习近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习近平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果断作出决策,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外国,更不能接受外国不好的东西;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数典忘祖。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17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

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云山在主持会议时说,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从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等方面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号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讲话饱含着全党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饱含着继往开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座谈会上,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张阳,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先后发言。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北京市、四川省委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邓小平同志原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子女及家乡代表,以及出席“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代表等出席了会议。(完)

第五篇: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来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的因素。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伟大复兴 团结抗战 解放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从卢沟桥事变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部署。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彻底垮台。日本法西斯企图继续顽抗,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配合的对日作战的坚决打击。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站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不断重新挑起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愤恨与不满。卢沟桥,九一八,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再次掀起中日之间的仇恨,而是不想再让贪婪无厌侵略者得逞,不想让我们的下一代重蹈覆辙„„“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欲灭其国,必去其史!”“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每想到这些有关历史的名言警句,内心就无比激动!伟大的教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又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敌人自身

日本侵华的方针是“企图征服中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侵华一直都是它的基本国策,日本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于侵略弱小国家而致富,所以它要踵起效尤。殊不知日本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所有被压迫民族独立图存的风气已如火如荼。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已日益微弱,继起的日本焉能后来居上?所以日本开明人士说:“日本侵略中国,无异于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2.眼光短浅,胸襟狭隘

日本既以侵华为国策,田中义一认为征服中国为征服世界的阶梯。但是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浅,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大志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因而它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有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是土肥原板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是前竟不知道,事后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只好为其越轨行为作辩护。侵华战争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魄力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必行时,日本又不愿意倾全国之兵来犯,只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是犯了兵家大忌。中国地域广阔,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进中国,正如把酱油滴进水里,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了,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人便是一滴一滴的,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3.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缺乏,国内生产生活所用的原料主要靠从别国进口,这种状况不利于战略防备更不用说进攻了,粮食、石油等是关系一个国家战略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这种资源严重不能自给自足的话,一旦国际局势突变,别国切断其资源进口渠道,这个国家将会很快因资源不足而垮掉。日本就是属于这种类型。这就决定了日本不可能来进行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对外战争,它的战争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质资源做保证,尤其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等方面停止了对其包括石油等战略物资方面的支援也加速了日本的崩溃。

4.国际形势高举反日联盟大旗

日本的所作所为是侵犯别国的主权、人权、领土权等的行为,给她们自己以及世界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等各方面的损失与灾难。它所进行的战争是野蛮的,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做过透彻的分析: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它不能冒险战争,还使它濒临崩溃。

事实证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在国际上失道寡助,其行为必然会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在国际上必然会处于孤立的地位,而且会受到反对,中、法、苏、美、英结成联盟反日就是明证。

以上分析的都是外部因素,真正我们取胜的关键还是我们内部抗战的主力中国共产党。5.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到中华民族的抗战

1)中国共产党是抗战力量的中流砥柱,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力求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2)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3)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形成与作战也决定了二战的胜利,苏美对日作战也给予了抗战胜利的有力配合。

三、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四、抗日战争之我见

硝烟早已远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今天我们原谅了日本之前的种种恶行,但原谅并不代表着忘记、否认侵略中国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日益抬头,对华政策越来越硬化„„难道你们日本人忘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吗,又或者还想再来一场世界大战?中国人民已不再软弱,我们誓死捍卫历史,让真相长存。谁还敢挑衅,我们势必坚决还击。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遗留毒气弹问题,你们一再触及中国的底线,请相信,中国人民决不会妥协,中国政府绝不会放弃,希望中国人记住: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身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我既感到无限的光荣,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在日益严重的世界大环境底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着,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下载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和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和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 牟安世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统治的斗争,即简称为“教案”或“反洋教运动”者,实际上......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之中美关系史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学号:1051410042 姓名:管春娇 中国近代史之中美关系史 历史文化学院 管春娇 学号1051410042 【内容提要】阅读陶文钊的......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题 2 判断题(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 B1.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0分) A2. 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

    中国近代史

    1、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中国近代史

    名词解释: 1、 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

    中国近代史

    ??■齐卫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责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她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中国近代史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a 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b 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行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

    中国近代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旧)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3分) (2)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