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变频器的外围设备及选择-用清晰图片说明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及选择
——用清晰图片说明
1、主要电器须选好/如图所示 Q──断路器; KM──接触器; FU──快速熔断器; UF──变频器; M──电动机
1.1、断路器
主要作用如下图所示:
用于电源电路的开闭,且在出现过流或短路事故时自动断开电源。主要是隔离作用
保护作用
选择原则
IQN≥(1.3~1.4)IN
1.2、输入接触器如图所示:
主要作用
可通过按钮开关方便地控制变频器的通电与断电; 变频器或制动单元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断电源。选择原则
IKN≥IN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
1.3、输出接触器如图所示: 作用:
¥、用于电动机电源在工频电网和变频器之间的切换 ¥、保证变频器的输出端不会接到工频电网上去
输出接触器的选择:IKN≥1.1IMN
2、主电路线径的选择
2.1、电源与变频器之间的导线
和同容量普通电动机的电线选择方法相同。要求:ΔU≤(2~3)%UN 2.2、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导线 如下图所示:
3、变频器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的定义 PF=P/S=DF•Kd 式中,PF──功率因数;
P──有功功率,kW;
S──视在功率,kVA; DF──位移因数,即cosφ;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
Kd──电流的畸变因数,等于电流基波分量的有效值与总有效值之比.如下图所示:
功率因数的改善
为了改善功率因数或安装场所距大容量电源很近时,必须加直流电抗器和交流电抗器。除改善功率因数外,还有以下作用:(1)抑制输入中的浪涌电流
(2)削弱电源电压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
(3)可以将功率因数提高至(0.75~0.85)外;(4)功率因数可提高0.9左右。电抗的选用如下图所示:
(1)电抗器电压降不大于额定电压的3%。(2)当变压器容量大于500KVA或变压器容量超过变频器容量10倍以上时,应配电抗器。
交流电抗器
具 直流电抗器
4、变频器的抗干扰
变频器的电压、电流波形如下图所示:
1、外界对变频器的干扰
主要来源于电源进线。当电源系统投入其它设备(如电容器)或由于其它设备的运行(如晶闸管等换相设备)时,容易造成电源的畸变,而损坏变频器的开关管。在变频器的输入电路中串入交流电抗器可有效抑制来源于进线的干扰。
2、变频器对外界的干扰(1)干扰信号的传播方式 电路耦合方式
即通过电源网络传播。这是变频器输入电流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如下图。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
感应耦合方式
(1)电磁感应方式 这是电流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如下图。(2)静电感应方式 这是电压干扰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如下图。
空中幅射方式:即以电磁波的方式向空中幅射,如下图。
(2)抗干扰措施 A 变频器侧
1.感应方式传播的干扰信号,通过正确的布线和采用屏蔽线来消弱 2.线路传播的干扰信号,可以在线路中串入小电感来消弱
3.辐射传播的干扰信号,通过吸收方法来消弱(无线电抗干扰滤波器)
4.在变频器输出侧和电机间串入滤波电抗器,可以不仅起到抗干扰作用,还可以消弱由于 高次谐波引起的附加转矩,改善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5.在变频器的输出侧,绝对不允许用电容器来吸收谐波电流。B 仪器仪表侧
电源隔离法 仪器电源侧接入隔离变压器 信号隔离法 信号侧用光电耦合器隔离
变频器的外围设备
5、制动电阻请勿乱用
1.制动过程中影响泵升电压的因素(1)拖动系统的飞轮力矩GD2
(2)降速时间tB
2.制动电阻的选择
(1)能耗电路的工作特点 如图所示:
制动电阻的粗略算法 制动电阻值
RB=UD/IB(IB=IMN→TB≈TMN)制动电阻的消耗功率
PB0=UD2/RB 制动电阻的容量选择
PB=αB •PB0 αB──制动电阻容量的修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
αB=0.3~0.5
电动机容量小时取小值,大时取大值。
制动单元的构成与设计
(1)制动单元的功能与构成如图所示:
(2)用交流接触器代替功率管的要点如图所示:
第二篇:用三菱PLC实现PID控制变频器
用三菱PLC-FX2N与F940变频器设计一个带PID控制的恒压供水系统
控制要求:
(1)有两台水泵,按设计要求一台运行,一台备用,自动运行时泵运行累计100小时轮换一次,手动时不切换。
(2)两台水泵分别由m1、m2电动机拖动,电动机同步转速为3000转/min,由km1、km2控制。(3)切换后起动和停电后起动须5s报警,运行异常可自动切换到备用泵,并报警。(4)采用plc的pid调节指令。
(5)变频器(使用三菱fr-a540)采用plc的特殊功能单元fx0n-3a的模拟输出,调节电动机的转速。(6)水压在0~10kg可调,通过触摸屏(使用三菱f940)输入调节。
(7)触摸屏可以显示设定水压、实际水压、水泵的运行时间、转速、报警信号等。(8)变频器的其余参数自行设定。
软件设计:
1.fx2n-48mrplc 的i/o分配:根据控制要求及i/o分配,其系统接线图如图所示。
plc输入,x1:1号泵水流开关;x2:2号泵水流开关;x3:过压保护。
plc输出,y1:km1;y2:km2;y4:报警器;10:变频器stf。
2.触摸屏画面设:根据控制要求及i/o分配,制作触摸屏画面。
触摸屏输入:m500:自动起动。m100:手动1号泵。m101:手动2号泵。m102:停止。m103:运行时间复位。m104:清除报警。d300:水压设定。
触摸屏输出:y0:1号泵运行指示。y1:2号泵运行指示。t20:1号泵故障。t21:2号泵故障。d101:当前水压。d502:泵累计运行的时间。d102:电动机的转速。
3.plc的程序:根据控制要求,画出fx2n-48mr的程序梯形图、plc程序如下图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击图片看大图:
plc的程序简述:plc得电后,通过程序把模块中的摸拟量压力信号转化成压力数字量(d160),将压力的数据寄存器d160的值除以25以校正压力的实际值(由特殊功能模拟模块fx0n-3a的资料可知:因0-10kg对应的是数值是0-250,所以压力与数值的关系是1:25)。在该系统中我们规定了电动机同步转速为3000转/min,所以同步转速的设定低于3000转/min对电机的保护是有好处的。这里我们把转速设定为不能超过1250转/min,则数值与通过pid程序运算的mv(输出)值d150(即电动机转速量)的关系为1:5(由特殊功能模拟模块fx0n-3a的资料可知:因数值是0-250对应的是0-1250转/min,则数值与转速的关系是1:5)。所以电动机的转速实际值校正数d102=d150×5÷10(其中除以10是因为所有实数参与pid的sv设定值>d500,pv当前值>d160,运算都是以1000%加入的。所以要得到mv输出值>d150的实际数值需要除以10)。因该系统中电机的转速是与压力成正比的,转速加大;压力也加大!(这里要注意:动作方向【s3】+1,当前值pv,d500设定值sv,d160;即bit=1,选择逆动作)所以将压力数字量寄存器d160用于pid程序的pv(当前)数字量做为时刻检查管内的当前压力状况。
4.变频器设置:
(1)上限频率pr1=50hz;(2)下限频率pr2=30hz;(3)基底频率pr3=50hz;(4)加速时间pr7=3s;(5)减速时间pr8=3s;(6)电子过电流保护pr9=电动机的额定电流;(7)起动频率pr13=10hz;(8)du面板的第三监视功能为变频繁器的输出功率pr5=14;(9)智能模式选择为节能模式pr60=4;(10)设定端子2~5间的频率设定为电压信号0~10v,pr73=0;(11)允许所有参数的读/写pr160=0;(12)操作模式选择(外部运行)pr79=2;(13)其他设置为默认值。
5.系统调试:
(1)将触摸屏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将触摸屏rs422接口与plc编程接口连接,编写好fx0n-3a偏移/增益调整程序,连接好fx0n-3a i/o电路,通过gain和offset调整偏移/增益。(2)按图设计好触摸屏画面,并设置好各控件的属性,按图所示编写好plc程序,并传送到触摸屏和plc。(3)将plc运行开关保持off,程序设定为监视状态,按触摸屏上的按钮,观察程序触点动作情况,如动作不正确,检查触摸屏属性设置和程序是否对应。(4)系统时间应正确显示。
(5)改变触摸屏输入寄存器值,观察程序对应寄存器的值变化。(6)按图连接好plc的i/o线路和变频器的控制电路及主电路。(7)将plc运行开关保持on,设定水压调整为3kg。
(8)按手动起动,设备应正常起动,观察各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变频器输出频率是否相对平稳,实际水压与设定的偏差。
(9)如果水压在设定值上下有剧烈的抖动,则应该调节pid指令的微分参数,将值设定小一些,同时适当增加积分参数值。如果调整过于缓慢,水压的上下偏差很大,则系统比例常数太大,应适当减小。(10)测试其他功能,是否跟控制要求相符。
第三篇:用公共选择理论浅析腐败现象
用公共选择理论浅析腐败现象
近年来腐败案件频发,且金额数量均触目惊心。前中石化总经理陈同海受贿2亿元、前药监局局长黄萌受贿2亿元且拥有84套房产、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贪污数10亿元(网上传闻其死党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海外存款更达28亿美元)……在这里我想用在政府经济学中学习到的公共选择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浅析。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theory)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以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为背景,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其一些主要论点,诸如中位选民理论、投票悖论、官僚行为分析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当今社会,代议民主制即社会成员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民主体制的主要形式,也包括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在代议民主制下,通过公共选择来决定政府经济活动的机制和过程尤其特点。
一,政治家的行为(即领导行为)
在现代社会,具有相同政治倾向或利益的人结合在一起,形成政党。在西方多党制国家里,各个政党为争取更多的选票,取得执政权其政治家就要努力使本党的竞选纲领和政策主张得到中位选民的支持。而在我国,由于实行一党制,不存在中位选民的问题,政治家即领导只需要考虑自身代表的集团的利益诉求即可,而不用受制于中位选民的支持。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民代表来源广泛,利益诉求各有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权力自然就落到了少数政治家的手中。这就给了个别别有用心的领导干部以极大的寻租空间。
二,政府公务员的行为
在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分离,政府公务员都是职业行政人员,政治中立。公务员具有相对固定的等级与报酬,他们不以追求个人收入的最大化为目标,而更多的关注官职、特权和公共声誉,而这些往往与公务员所掌握的预算规模大小呈正相关。由于公务员拥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垄断权,他们掌握的信息和具有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无法替代的,其很有可能为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用其优势,而夸大其公共物品效益从而造成浪费。这点在我国更有甚之,由于政治与行政不分,公务员的领导即政府的官员,他们即掌握专业的知识又掌握预算,其中的寻租空间不言而喻。以上面提到的张曙光为例,作为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其专业知识为其在引进高铁技术上寻租提供里极大的便利。
三,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
在公共选择中,各种特殊利益集团对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谓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有组织的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社会群体。既有长期存在的诸如行业协会、工会等,也包括短期临时组成的如环境事件受害者团体。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决策途径主要有游说决策者、以游行示威等向政府施压、向决策者行贿。最后这点也是在我国最严重的一点过去往往被避而不提,其实有利益的地方就会存在利益集团,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尤以近年来的贪腐大案来看,数额如此巨大,肯定不是个别行贿者的个别行为。以原药监局局长黄萌为例,其受贿的主要来源就是由广大药厂构成的利益集团,每每一个要被列为医保限价药品,这个药就会从货架上消失,一个相似成份的新药就会通过药监局的审批改头换面的上市。而中国各大行业协会中的顾问名单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前主管领导的名字。综上所述,由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在公共选择领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制度性的缺陷。虽然这一制度在决策上更有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扯皮,近年来给我国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寻多的腐败现象。
为了遏制这个不良势头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扩大社会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篇:朗读训练朗读的作用朗读就是用普通话清晰响亮有感情地
第六章 朗读训练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它是将书面上的文字作品转化为口头上的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活动。
首先,朗读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的修养。其次,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多朗读课文,口诵心维,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品主题,学习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第三,朗读还是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途径。坚持用普通话朗读各种作品,有利于综合运用声、韵、调、音变等语音知识,巩固语音学习成果;有利于消除方言干扰,促使口语语音规范化;还有利于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朗读的要求
朗读各种文字作品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使听众受到启迪和教育。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个要求呢? 第一,深入理解作品是朗读成功的基础。只有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作品的结构层次以及写作特点,才能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完成朗读的任务。
第二,适当展开联想。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受现实生活的触动而情怀激荡,然后通过联想构思而成的。我们朗读时,就必须“透过字面”,“设身处地”地产生联想,造出内心视像,使作品的每一句话都自然而然地化为形象,活灵活现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第三,坚持使用普通话。使用普通话朗读,是朗读成功的前提。朗读准备时,要反复通读作品,字字过关,读准声韵调,读准音变,读好轻重音及语音节律等。
第四,讲究运用朗读技巧。为了增强朗读的效果,还要讲究朗读技巧,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在做准备的时候,可以在朗读材料上适当标上一些符号,以便朗读时注意。朗读符号没有统一规定,下面是著名播音员齐越同志在方志敏《清贫》第一段上面所画的符号,可供参考: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 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符号说明:
|,用于句子中没有标点的地方,表示把词或词组分顿开,停顿时间很短,不换气。
∧,用于有标点的地方,表示比原标点符号停顿时间再长一些,有时换气,有时不换气,看具体情况而定。
︽,表示较长时间的停顿,可以换气。
︶,用于有标点的地方的连音号,表示缩短停顿的时间,或者不停顿,连起来读,不换气。
·,表示重音。
上面这个选段里,凡没有标出停顿号、连接号的地方,朗读时一般按照标点符号处理,但停顿时间长短并不固定。
此外,还有一些符号在朗读时也可以选择使用。例如:
→,表示平调。↗,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折调。
这四种语调符号,标记时,一般标在句子末尾。
<,渐强。>,渐弱。∨,换气。—,保持音(饱满有力)。﹏﹏,波音(颤音)。▲,顿音(短促有力,富有弹跳性)。
第五,掌握不同作品的特点。如散文、小说、古诗、新诗,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各有特点,朗读时要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读法,读出特点来,更好地表达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六,反复练习,精益求精。练习时可以注意一下时间和呼吸,比较每次朗读进度的快慢,做到吐字清、口形活,读得流利、准确。还要防止漏读、添读、倒读和读破词、读破句等现象的产生。多读熟读,在反复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这是最重要的。当然,每一次练习,应该是正确的积累,而不应该是错误的重复。
三、朗读的基本技巧
朗读技巧是指朗读过程中熟练运用声音表情达意的技术和能力,它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朗读技巧有基本技巧和辅助技巧。这里,只训练基本技巧: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
1.停顿(无标点处用竖线“ | ”表示)
停顿是指朗读时段与段、句与句、词语与词语之间出现的语气或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不单是人们生理上的需要——朗读者需要换气,听众也不可能接受无间断的一长串音节。停顿主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例如,朗读“我看见他笑了”这句话,停顿的地方不同,表达的语意就不同:
我看见他|笑了。
我看见|他笑了。
前句停在“笑”前面,表示“我”笑了;后句停在“他”前面,表示“他”笑了。两种停顿,两种结构,两种语意。可见停顿在朗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说明,生理上换气;听觉上间歇的需要必须服从结构上、语意表达上的需要,否则便会割裂语意,影响作品表达效果。
停顿一般分为结构停顿和强调停顿。
(一)结构停顿
结构停顿,又称语法停顿。它是按照篇章和句子的语言结构关系来确定的停顿。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较长;句群的各句之间的停顿稍短;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停顿则更短。例如:
1)她|不是鲁镇人。
2)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表示主谓间停顿)4)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5)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6)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表示动宾间停顿)7)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8)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9)莫高窟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表示动补间停顿)10)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11)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表示修饰被修饰间的停顿)12)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百态,维妙维肖。(表示总分关系,分别列举)13)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灾难深重的人民哪,你身|I戴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对举,对偶)14)但是,人民|是杀不绝的,革命|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排比)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一般就按标点所表示的间歇进行处理。停顿的时间不确定,一般是:顿号短,逗号稍长,分号、冒号又稍长,句号、问号、叹号、破折号、省略号又稍长些。例如:
15)他给了你那么多|书、本、纸、笔,你应该学习他这种|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精神。朗读这句话,顿号处稍稍休止,而声气不断,几乎是连着读出来,只在逗号处作稍长停顿。这样朗读,显得清晰顺畅,语意诚恳。
16)前面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部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这段话里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朗读时,要用不同的停顿显示出层次感,表现出班长和战士们那种顾全大局、不畏艰险的高贵品质。
(二)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又称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它是句中特殊的间歇,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种语意或情感,或是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结构停顿的地方确定一个适当的停顿,或者在结构停顿的基础上变更停顿的时间。强调停顿的时间,往往比结构停顿的要长些;强调停顿的位置,也是随表情达意需要而灵活设定的。
强调停顿一般分为前停、后停、前后都停三种。
(1)前停
前停是在被强调的字词或结构前面确定的停顿。它能给听众一种引起注意和带来期待的作用,从而增强朗读的感染力。例如:
17)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停顿强调的是“死了”,指出这种人生等于死;后一停顿强调的是“活着”,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虽死犹生”的人的赞美、追念之情,对比十分强烈而鲜明。
18)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
在“归”字前面停顿一下,就强调了全国人民企望总理还能“归”来的悲切心情,有撼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表达效果。
19)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停顿,强调了“今朝”,提示听众去细细体味毛泽东同志这一词句的深刻含义——唯有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英雄。
(2)后停
后停是在被强调的字词或结构后面确定的停顿。它能让听众的思绪在此留连,回味,深刻领会作品的意蕴。例如:
20)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在“鬼”后一停顿,让人领会作者所指——革命的叛徒,与上面的“人”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坚贞,后者变节;前者伟大,后者卑劣。其余两处,都着意刻画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
21)“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祝福》中的“我”对祥林嫂的回答。)这两处停顿的运用,就把“我”的那种边思索边回答的惶急中难于选择的“窘态”,以及“我”“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的心境表达了出来。
(3)前后都停
前后都停是强调两停之间的字词或结构的停顿。它突出了中间部分的语意,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强烈的撼动。例如:
2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强调了“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这一特定时间,揭露出这些“海鸥”们畏惧风暴的丑态。(实则暗指那些机会主义分子们畏惧革命风暴的丑态)23)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强调“一点儿”,充分显示出森林爷爷战胜风魔王的决心和力量。24)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子呢。„„
强调“已经都给”四个字,突出言状阿毛死后的惨相——五脏全都被吃空了,简直目不忍睹;强调“还紧紧的捏着”,则突出地表现了阿毛至死也不曾忘记“给妈妈剥豆”的使命。这两处强调,非常传神地再现了祥林嫂在失去儿子后诉说“阿毛的故事”时的那种悲痛情态,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令人揪心垂泪。
停顿的实现,主要方法是合理控制气息的状态,强弱急缓,停连延收,都要恰到好处。同时,最好能做到停中有连,连中有停,而不读破句意。
2.重音(用实心点“·”表示)
重音是指语句中读得重的字词或结构成分。恰当地确定语句中的重读,并恰当地实现重读,能突出语句的重点和作品的主题,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重音一般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一)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的重音,位置比较固定。例如:
25)鲁迅|绍兴人。
26)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7)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常常重读)28)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
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常常重读)29)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句中定、状、补语及兼语结构常常重读)30)李奶奶指着鸠山问道:“你这是什么话!是你们把我儿子抓起来,是你们杀害中国人。你们犯下的罪过,难道要我这老婆子来承担吗!”(句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常常重读)3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2)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和喻体常常重读)(二)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又称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它是为了有意突出某种特殊的表达需要或思想感情而确定的重音,能使语意更加鲜明、生动、有感染力。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及规律,常常由朗读者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来确定。例如朗读“我喜欢听花鼓戏”这句话,重音不同,表意有别:
33)我喜欢听花鼓戏。(强调“我”喜欢„„)
我喜欢听花鼓戏。(谁说我“不喜欢”?)
我喜欢听花鼓戏。(不喜欢“看”或“唱”)
我喜欢听花鼓戏。(不是“花鼓戏”不喜欢听)四处重音,四个作用,朗读时要根据上下语言环境,选用其中合适的一种。
34)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读出上述重音,强调小女孩的希望“终于实现了”的“喜人”情景。作者寄寓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美好愿望在这里得以升华,全篇文章的悲剧气氛到此达到高峰。
3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人的生死意义在这里得到公平论定,孰重孰轻,标准分明。朗读时突出对比,轻重分明,让听众清清楚楚地感悟到毛泽东论述的生死观的深刻含义,从而受到教育,受到启迪。
36)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重读的地方,都是这番话的关键处,朗读时要加重音量,读得坚实凝重。这样,会使这番哲理性本来很深刻的话,显得更加精辟,更为掷地有声,凭添诗一般的韵律。强调重音比较复杂,不能随意确定。朗读者必须在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语意表达需要来酌定。有时,还要与语法重音联系起来考虑。
一句话中重音不宜过多,多了反而伤文害意。
实现重读,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加强音量,提高声势;二是拖腔重读,延长音程;三是低声弱气,重音轻念。
3.语调
语调又称句调。是指朗读语句时声音的高低曲直变化。语调与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都有关系,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句子的末尾。语调与语气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语调是情感的产物,情感丰富多彩,语调也无固定格式,要以适合全句思想表达为准绳。常用的语调有四种:平调、升调、降调、曲调。
(一)平调(用“→”表示)平调即平直调。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的句子常用平直调,表示庄重、悲痛、冷淡等感情。例如:
37)我也曾月夜里来到天安门广场,(→)群众在这里设下最庄严的灵堂。(→)悲痛的人群排成肃穆的长队,(→)等候着把精心赶制的花圈献上。(→)(表示庄严肃穆。)38)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陈述一个事实。)39)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说明一个道理。)(二)升调(用“↗”表示)升调即上升调。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节或结构稍稍上扬。疑问句、感叹句常用上升调,表示疑问、反诘、号召、惊讶等感情。例如:
40)世界上还有比这样在敌人刑场上举行的婚礼更动人的吗?(↗)(反诘)4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号召)42)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愤怒)(三)降调(用“↘”表示)降调即降抑调。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或结构读得低弱而短促。表示坚决、肯定、赞扬、祝愿、感叹、恳求等感情。例如:
43)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赞扬)44)像朝阳初升,一样的合理;(↘)像婴儿落地,一样的合情!(↘)(肯定)45)韶山的路,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路啊!(↘)(感叹)(四)曲调(用“∨↘”或“∧↗”表示)曲调即曲折调。全句语调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表现为:有的句子,开头和结尾的语调都比较低,中间声音比较高;有的句子,则呈现出“低、高、低、高”式的变化。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反语、双关等复杂的感情。例如:
46)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讽刺)47)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反语)48)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生下来啦!(∧↗)(惊讶、讽刺、反驳)4.节奏 节奏是指朗读过程中,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那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的回环往复。一般说来,叙述、写景的地方,情绪平静、沉郁、失望、气氛庄严、行动迟疑等内容或较难理解的语句,读的时候速度都要慢一些;悲哀的地方,应读得深沉清晰,速度更慢,表达出沉痛的感情;情绪紧张、热烈,或在愉快、兴奋、慌乱、惊惧的时候,以及激昂慷慨、愤怒、反抗、驳斥、申辩等内容,读的时候速度可适当快一些。例如:
49)跳水(小学课文)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一周,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船上的人都站在甲板上。有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可笑的鬼脸,模仿人的样子。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猴子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面前(他是船长的儿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所有的人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他们两个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要拿着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此外没有别的办法。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所有的人全默默地看着他,等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忽然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见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枝枪,本来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孩子的身子像一颗炮弹似的扑通一声落到大海里。波浪还没有来得及把他淹没,已经有二十个勇敢的水手由船上跳到海里。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孩子的身体浮上来了。水手们把他抓住,拉到甲板上。过了几分钟,孩子的鼻子里、嘴里控出许多水。他又开始呼吸了。
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故事的起因,朗读速度是较慢的。随着孩子的生气和不断往上爬,气氛越来越紧张,朗读的速度也应越来越快。当然也不是一味地快,比如读到写孩子的“气”时则要快一些,读到写猴子的“逗”时则要慢一些,以突出对比。一直到“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成为全文的一个转折,朗读速度重又放慢下来。这样读,有助于听者对内容的理解。
四、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读
1.诗歌朗读
诗歌朗读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在现代文化生活中更为常见。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概括性强;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言精练。朗读诗歌,必须抓住特点,深解诗意,全神进入意境,从心底产生共鸣,并进发出炽热的激情;在此基础上,再依照语节,运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读出来。“语节”即音步、节拍,语节的划分,古典诗和现代诗各有规律。
(一)格律诗朗读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都是格律诗。格律诗意境深远,节律鲜明,很适合朗读。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语节划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用“∥”“/”表示)。例如:
50)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二三两节)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划成“二三”两节,有利于诗意理解,朗读也顺口;后面三个音节中的小停顿,读者根据诗意可作灵活处理。例如:
51)小学课文《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七言诗的语节是在五言诗语节的基础上加一个节拍构成的。例如:
52)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二二三)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后三个音节中,读者也可适当确定小停顿,构成“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的四语节形式。例如:
53)陆游:游西山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见,朗读古典诗歌,要读出韵律美,必须划分好语节。同时,还要透过字面,产生联想,造成内心视象,挖掘诗的意境,用声音造型,给听众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现代诗朗读
现代诗即自由诗。现代诗格律不像古典诗那样严,句数,字数,平仄,句子长短等,均可以依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确定。但自由诗毕竟是诗,不是散文,同样要讲究意境,韵律,语节等。朗读时,要深入意境,因境抒情,把握节奏,读出现代诗的“精神与形体的调和美”。例如:
55)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在∥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首诗是中国新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者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像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诗人对母校的深情厚爱。作者把这种爱巧妙地溶进了很有特色的意象之中:夕阳星柳、波光艳影、潭映彩虹等。朗读时,要把握情感的基调,要读出作者新鲜活泼、轻快生动的诗风,也要读出作者那一抹淡淡的离愁别伤。
2.散文朗读 散文是通过记人或记事、写景或状物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揭示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较为自由,但常常词藻华美、寓意深刻,给听众带来清晰、真切的感受,带来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散文,就要紧扣这些特点,以情运声,以声传情,读得流畅自然。例如:
56)朱自清:荷塘月色(节选)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二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篇文章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作者从平视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里及外地描绘了荷塘月色的风光,层次里复有层次,整个画面有立体渗透感;同时又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氤氲了浓郁的诗意。朗读时,要仔细体味,敏锐感受,发挥联想,出现内心视像,用浓情的语感,抒情地读出那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轴。
57)鲁迅:立论(全文)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些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大家一顿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许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您瞧,多么„„。啊唷!哈哈!﹥﹥﹥﹥
HeHe!he,hehe he he!’”↘
▲▲▲▲▲▲▲
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散文诗。它以说梦的方式展开,在耐人寻味的笑声中结束。文章的主体是老师娓娓叙述的一件既平常又饱含世俗人情的故事。通过“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鲜明对比,说明处世之难,立身不易的道理,从而侧面回答了“立论”之难。朗读时,语速要稍慢,稍低沉些,现出老师饱经沧桑、侃侃而谈的风度;故事中三个“客人”的语言要读出区别,前两位圆溜,后一位直率而真诚。“我”的语言也是直率真诚的。只有模仿“老师”最后一席话语时,语调可稍作夸张;笑声勉强,表意复杂。饱含说话人对世俗人情的针砭,以及自己的嘲讪和心酸。这是关键处,要把握得当,不要油腔滑调,夸张过头。
3.小说朗读
小说是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以具体的环境描写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复杂的矛盾冲突,广泛地深刻地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依据篇幅大小,有长、中、短篇之分。一般的小说朗读练习,往往选读短篇,或节选中长篇。朗读小说,最强调运用声音造型,运用声音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这就要求我们:①体现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的差别:叙述语言读得稍低稍慢些,人物语言读得稍高稍快些。②体现人物对话中的形象性和分寸感:不管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其对话语言都要读得合乎他们的身分、思想、性格和在当时矛盾冲突中的态度;一般只强调他们说了什么,而不必改变音色,去刻意“表演”人物怎么说。因为小说朗读毕竟不是台上演戏。这个分寸必须准确把握:一是不能过于呆板,太呆板了,索然无味,不能读出人物性格特点;二是不能过于夸张,太夸张、“太像”了,也会削弱朗读的朴实性,影响作品的教育意义和审美意义。例如:
58)老舍:四世同堂(节选)现在,李空山|丢了官与钱财,但是|还没丢失了自信与希望。他很糊涂、愚蠢,但是在糊涂、愚蠢之中,他却看见了聪明人所没看到的。正因为他糊涂,他才有糊涂的|眼光;正︶因为他愚蠢,所以他才有愚蠢的|办法。他戴着貂皮帽子,穿着有水獭领子的大衣,他到冠家来看“亲戚”。他带着一个随从,随从手里拿着七八包礼物。晓荷看看空山的衣帽,看看礼物上的字号,再看看那个随从,(身上有枪!)他不知怎么好了。晓荷的胆子小,爱文雅,怕打架。从空山一进门,他便感到|“大事不好了”,而想|能让步就让步。他没敢叫“姑爷”,可也不敢不显出亲热来,他怕|那只手枪。︶脱去大衣,李空山一下子,把自己扔在沙发上,好像是疲乏得不得了的样子。随从找过热手巾来,李空山用它紧捂着脸,好大半天|才拿下来,顺手在毛巾上净了一下鼻子。擦了这把脸,他活泼了一些,半笑地说:︶“把一个官儿也丢咧,哼!也好,该结婚吧!老丈人,∧定个日子吧!”晓荷回不出话来,只咧了一下嘴。
大赤包极沉着的问:“跟谁结婚?”
“跟谁?跟招弟呀!还有错儿吗?”
“是有点错儿!告诉你,空山,拣干脆的话,你引诱了招弟,我还没有惩治你呢!结婚,休想!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你请|出!”
晓荷的脸|白了,搭讪着往屋门那溜儿凑,准备着到必要时好往外跑。
可是,空山|并没发怒,流氓|也有流氓的涵养。他向随从一挤眼。随从凑过去,立在李空山的身旁。︶︶
大赤包冷笑了一下:“空山,别的|我都怕,就是不怕手枪!手枪|办不了事!你已经不是|特高科的科长了,横是不敢|再拿人!”
“不过,弄十几个盆子来还不费事,死马|也比狗大点!”空山慢慢地说。
“论打手,我也会调十几二十几个来;打起来,不定谁|头朝下呢!你要是想和平了结呢,自然我也没有打架的瘾。”
“是,和平了结好!”晓荷给太太的话|加上个尾巴。
大赤包瞪了晓荷一眼,而后把眼中的余威送给空山:“我|虽是个老娘们,∧办事|可喜欢麻利脆!婚事|不许再提,礼物你拿走,我再送你|二百块钱,从此咱们一刀两断,谁也别麻烦
▲▲▲ 谁。你愿意上这儿来呢,咱们是朋友,热茶香烟少不了你的。你不愿意再来呢,我也不帖子请你去。怎样?说干脆的!”
“二百块?一个老婆|就值那么点钱?”
“再添一百,行呢,拿走!不行,拉倒!”
︶▲▲︶▲▲
李空山哈哈的笑起来,“你真有两下子,老丈母娘!”这样占了大赤包一个便宜,他觉得应当赶紧下台,等到再作了官的时候,再和冠家重新算帐。披上大衣,他把桌上的钱|抓起来,随便的塞在口袋里;随从拿起来那些礼物。∧主仆二人|吊儿啷当的|走了出去。
︶
这个片段叙述了李空山向晓荷、大赤包夫妇“逼婚”的故事。结果逼婚不成,却得到了意外的钱财,李空山“得胜回朝”。看得出来,李空山狡诈油滑,晓荷是个软骨头,大赤包是个“女强人”。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朗读时,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读得稍低点,人物对话则稍高点,而且要体味各自说话的动机,以恰如其分的口吻读出来,活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4.寓言朗读
寓言是用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哲理,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寓言里的鸟兽虫鱼和花草树木都人格化了,它们之间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如同“人间”发生的事情一样,是那么自然,真实。朗读时,语气可以比生活口语略微夸张一些,读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寓教其中。“人物”对话要力求传神,有真实感,主要强调说了什么,一般不改变音色,模仿动物声音。只有个别作品中个别“人”的某些话语,允许模拟,但也不宜过多,多了就损害作品的意义。例如:
59)小学课文:狼和小羊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哪儿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儿,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狼不想再争辩了,呲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人们要想做坏事,是不难找到借口的。
寓言中的狼和小羊都人格化了,它们的动作、语言,甚至内心活动,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狼因为要吃小羊,先后几次“找碴儿”,都被小羊一一驳斥。最后,狼气急败坏地蛮横无理地说:“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终于吃了小羊。小羊虽是弱者,在强敌狼的面前却毫无畏惧,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尊严。朗读时,要读出这一正一反的两个“人物”的个性特征,充分揭示它们的不同品性。最后一句,是点题的话,要读得字字铿锵,给人哲理性启迪。
5.议论文朗读
议论文是以论述说明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包括政论文和学术论文。
议论文的特点是:作者常常用精辟的理论和明白的事实,用严密的逻辑和凝炼的语言,阐述个人的主张,达到就事论理、以理服人的目的。朗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作者论述事理的思路、层次,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要读得从容、肯定、自然、平实。
朗读议论文,常用逻辑停顿、逻辑重音,语气果断,语势平和。段与段之间的停顿稍长于散文朗读,显示出清晰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例如:
60)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这是一篇反驳论证的文章。反驳论证就是指出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错误,从而推翻对方论点。也就是说,对方论据可能是真实的,但其论据和论点之间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证明论点。文章指出,国民党反动派中的一部分“中国人”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即理由和事实)是从“自夸地大物博”到“希望着国联”再到“一味求神拜佛”。那么,这些所谓论据能证明他们的论点吗?显然不能。因为:三个理由(事实)全不是“自信力”的表现,与论点毫无必然联系。所以他们的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朗读时,要用强调停顿和强调重音把对方三个论据突出来,揭示其“虚假性”,让听众明白它们与论点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文章接着“立论”,并进行正面论证,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是:古代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今天更有有自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着的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论据充分,论证十分有力。
最后做结论:中国人究竟失掉没失掉自信力,不要看“状元宰相的文章”,而要看“地底下”。
朗读驳论和立论这两部分时,语调明显转得高昂些,语速也稍快些,声音显得更加坚实,有力,字字铿锵。朗读排比句“有„„”,“有„„”,“有„„”,“有„„”时,要一气呵成,充满自豪感。“脊梁”、“要看地底下”这些关键词语,要重音轻念,突出语言的深刻含义,显示论证的逻辑力量。
第五篇:农业机械用三角带选择的技巧
农业机械用三角带选择的技巧
农业机械用三角带选择的技巧有哪几种?成都市德全物资有限公司小编来分享:
现在农民的农机具越来愈多,如何正确使用农机具三角皮带的安装、保养,避免造成皮带和轴承的损坏、而影响传递速度,在这里给朋友们说几点正确选择、使用和保养三角带的方法。
1、型号要匹配:我们用的三角带型号有a、b、c、d、e等多种,选用皮带应与农机具的皮带轮相匹配。
2、张紧度要适宜:作业中要经常检查皮带的张紧度。用手轻轻搬动被动皮带轮,皮带不打滑而能转动,证明张紧度合适。皮带过紧或者过松都会降低使用寿命,而且容易损坏轴承,还会降低功率。
3、皮带不要沾油:三角皮带多采用多层橡胶和纤维线胶合而成,橡胶沾污柴油、汽油、机油则容易腐蚀,引起脱层变形。
4、轮槽要光滑:新购置的农机具,在安装前要价差轮槽是否光滑,如带有毛刺,要有锉刀锉光,否则皮带容易磨损。
5、型号要统一:农机具同时使用两根以上的三角皮带,不能任意减少根数,更换时也许同时更换,型号必须要统一,否则,伸长的旧皮带或大号皮带不起作用,实际受力的只有新皮带或小号的皮带,这样更加速了皮带的磨损,而且影响了传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