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4 08: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第一篇: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2011-2012年度下学期 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

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002班 姓名:陈玲玲 学号:2010101010216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内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理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和人格特点的具体体现。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1)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和无奈。这一‘巨人式的感伤’,是以其‘济苍生’、‘安黎民’人生宏远不得实现为“底气”的,所以,诗人‘悲’是时代之‘悲’,也是社会之‘悲’。”(2)这部分学者认为,李白表面的豁达之下掩藏的是内心深层的悲凉。他无法直接诠释这种不满和愤懑,唯有寄托于喝酒和写诗。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的的现实中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3)从心理分析批评的角度看来,李白压抑的悲愤在诗中得到了释放。但他有不便直接不表达,而是含蓄婉曲的说明“万古愁”。还有人认为李白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作者感慨人生苦短,因此认为即使纵酒行乐十分不必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富贵不足羡,圣贤太寂寞,唯有饮者旷达,获得痛快,还是像他们那样长醉不醒的好”

从诗歌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研究资料主要有对词句的鉴赏,对诗歌基调的评析等方面,也有从读音韵律的角度来鉴赏的。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具体体现,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奔流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浪漫的想象,巧妙地夸张彰显出诗人浪漫洒脱的气质。“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说,诗乐舞是一体的,是个和音乐是同源的。”(4)有研究者从音韵的角度赏析,认为这首诗从声音层,画面层,情感层都体现了它的抒情性。是个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它不同于别的文学体裁,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多可以传唱,韵律度四个美感的实现起到了和大的作用。

从考证的角度研究的学者主要遵循一种事实求证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作者的思想,诗歌的艺术都是其次的。如何还原历史的真实,给人们一个真实的精确的文本才是关键。这种历史探究的精神在《将进酒>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将进酒》的创作实地考证;二是对诗歌原文本的考证;三是对诗歌中提到的“主人”究竟是谁的问题的考察。这些“考古型”研究者认为《将进酒》大致是李白于天宝十年秋在“石门山中”(6)所作,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无法辩解。《将进酒》的原文究竟怎样,今人亦不得而知,但有人将我们现今通用的文本和敦煌手写本对比,认为《惜罇空》才是原本。诗歌中的主人有人以为是指“丹丘生”而非作者本人。究竟这些说法是否真的是事实一般人已经很难说清楚,这种研究的意义何在唯有历史可以验证。

从深层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最为集中的是对诗歌中“酒”这个意象背后意蕴的挖掘和对酒文化的研究。研究者认为李白白纵情饮酒其实是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原因的。“李白白的纵酒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盛唐社会政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官场的腐败与诗人追求美好政治理想的矛盾,才是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5)在长安的三年,李白对朝廷的腐朽和官场的黑暗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初入官场时满腔抱负都被现实的残酷生生撕碎。在写作这首诗时正是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满怀悲愤的心情离开长安,内心已经深知理想难以实现,却又不甘心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唯有寄情于酒,“举杯消愁”了。另一种研究单纯从酒文化的角度来看酒与唐诗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酒对于诗人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酒壮英雄胆,诗使酒化俗为雅,提高了文化品位。就能激发是人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7)李白诗歌中的酒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更是唐代酒文化的真实写照。除了研究李白诗歌中的“酒”,目前还有些并比较新的研究视角。有学者认为“李白的《将进酒》并表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怀才不遇’的悲愤,淙流水一向的隐喻、文本的内部叙述、文本互文本性、诗歌的叙述对象、作者的身份等方面考量,《将进酒》书法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形上悲歌,是道教徒视野关照下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及其超越方式的形上追问。”李白白深受道教文化影响,形成了追求遗世独立,渴望精神的超越的思想境界。因此有人以为,李白的痛苦是超越生命之上的精神的苦痛。

“比较研究”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对《将进酒》的研究也不例外。这种研究又可分为两类:跨学科研究和文本之间的研究。跨学科研究是研究者开创的一种新的研究角度,有人从物理,传播学,诗歌英译等不同角度重新解读了李白的《将进酒》。“人类对大自然的感知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诗歌就是一种通常的表达方式,物理学与诗歌这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之间也有相同之处。从物理学的角度解读《将进酒》,另有一番趣味,也加强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联系。”(8)理工科的研究视角给这首诗歌一种全行的阐释,用一些另类的专有名词不得不说是一种增加趣味的方式。者也反映出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紧密关联。还有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分析李白的心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李白的“镜中我”(9)是自我的形象,现实中的“我”不断压抑自己,渴望达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懑不平;而“镜中我”虽渴望实现理想和抱负,但乐观豁达的本性是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从而完成了人格上的统一。另外一类研究主要是将李白的将进酒与其他篇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异同。这里又可分为两种:与外国文学研究和与李贺同名诗歌比较。研究者主要分析了“及时行乐”思想在中中英文学中的体现。研究者指出“同样是‘及时行乐’主题,西方多用于表达爱情,而中国更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由于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同样的观念却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理趣。这不仅仅是文学的不同,更是东西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李白与李贺的《将进酒》有同有异,有些学者对两首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进行了细致分析。

以上是我对《将进酒》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的简要说明和概括。对这首古诗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诗歌艺术形式及思想研究都愈加深入,更为难得的是研究者从感性研究开始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文化及意识形态研究。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对文本进行全新的理解和更理性的思考,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宽阔的视角。

从以上的简要归类中我们并不难看出这些研究具有的一些特点:一,主要进行的是共时性的研究,集中一个维度进行。有的单纯从诗歌内部出发,或者从诗歌中看诗歌的作者李白;二,主要进行的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无论是考证还是对诗歌艺术的分析,多是用一种类似观画的视角,研究是个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三,主要是研究是诗歌(即文本)或者是研究作者,几百本不关涉读者;四,理性研究意识和研究视角转换意识逐渐加强。

从这篇综述看来,对《将进酒》要进行新的解读和研究就必须凸显读者在文本研究中的作用,关注文本和读者审美阅读间的微妙关系。此外还要从一种动态的历史性角度出发,要看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鉴赏诗歌所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注释(引文及参考文献出处):

(1)张学忠 乔士新 《傲骨照神州、豪情传万代——谈李白<将进酒>的思想意义及艺术风格》,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2月(2)寇安炳 《痛饮豪歌空度日 千秋酒态自堪怜——李白<将进酒>品读,(选自《经典重读 教材观》)

(3)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66页)(4)刘长锁 《从节奏看<将进酒>的抒情性》,葛景春 《唐诗与酒——试论酒与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诗文鉴赏)

(5)王恩全 《从<将进酒>看唐代诗人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汉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1):154-156)(6)赵海菱 《李白<将进酒>新考》,(社会科学辑刊 2012年第二期)(7)陈石林 《<将进酒>的主人究竟是谁》,(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8年1月)(8)陈蕾蕾 《<将进酒>与物理学》,(选自《高校讲坛》2008年第35期)(9)马男 《从李白的“镜中我”析<将进酒>》,(选自《青年文学家》)

第二篇: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原文和译文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

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毛泽东诗词全集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胜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释】:

钟山:即紫金山,南京市东。苍黄:比喻大变化。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即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指国民党残余的军事力量。《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巨大变化。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第三篇:李白(将进酒)诗意

李白《将进酒》全文是什么意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许继胜译文]

李白《将进酒》诗意

你可曾看到那滚滚的黄河之水,从天上急坠后又汇流入海,万里咆哮再也没有回头!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为满头白发悲愁,年轻时那满头青丝般的秀发,到了暮年却似雪一般苍白。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饮啊,切莫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千金散尽后还可以赚来。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先饮他三百杯以释我情怀。岑老夫子,丹丘先生,快快的饮酒,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就让我为诸君高歌一曲吧,请诸君为我倾耳静听。

钟鼓美音与佳美饮食都不足为贵,我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再醒来。自古圣人贤士多寂寞,唯有善饮者留下美名。

你看陈王曹植昔日平乐宴请群朋,一斗美酒需要十千金钱,可他只管是恣意饮用与欢娱。主人啊,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经不多,只管是取来饮个底儿朝天。什么五花马啊,千金裘啊,唤小厮出来,统统拿去换成美酒。

今天我要与你一醉方休,方解这万古的情愁。

第四篇:《将进酒》李白读后感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1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的性格、气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气韵。李白在这里虽然开篇就写人生苦短,但绝对拒绝如阮籍《咏怀》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式的一味感伤。在李白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要饮酒狂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当美酒盛满金杯,豪饮而下的`时候,才对得起朗朗明月。由悲到喜的转折是那么的急切,从苍茫的悲凉到似乎是及时行乐的放达的转变,几乎没留一点点空隙,是硬生生拗过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度,源于李白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之广、之深,早就到了妇幼皆知的地步,足见这句诗的妙绝。即便现在被小人所排挤,但是李白依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豪爽之气,千金散尽又何足挂齿,只要“天生我材”肯定还会“还复来”的!唐初王梵志曾作《吾富有钱时》,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嫌贫爱富之风非常严重。但是李白根本不被俗物所困,豪情所至,又怎能不声势夺人、感人肺腑?

直至结尾处,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在这一句中凝练到极致。呼应了开篇浩荡的悲凉,却没有开头两句那种绵延之感。仿佛一把天刀,横空把乾坤劈成两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最紧要的关头嘎然而止。空留清音。让人肃然而立,手中的酒杯霎时间重若五岳。能和这样的朋友痛饮,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吧!

是的,岑夫子、丹丘生,以及所有有幸读到这首诗的朋友们啊,听,有声音从天边传来,它纵横捭阖,奔流而下,它在你我每个人的耳边回响着,那就是:将进酒!杯——莫——停!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2

说起将进酒,就不得不提前一个人,那就是诗仙‘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的诗以逍遥自在着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却大多悲壮。所以,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特别是《将进酒》,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

首先,就要从开头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听,就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由此,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人人都要得意的时候,不能骄傲,要顺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要告诉人们不能太注重钱财,不管有多少钱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有多少终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明了李白心中的无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人不能太注重钱财,倒不如长醉不复醒,但谁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来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谓心之豪情大发。

我们说不出李白的豪情壮志,说不出他的逍遥自在,他看破红尘,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诗人,李白深刻的写出自己的豪情壮志,用将进酒来抒发自己心中之情。望《将进酒》能流芳百世。

第五篇:将进酒 李白教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诗歌鉴赏如何从语言角度出题并作答。

2、背诵《将进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位同学课前演讲,题目分别为《我心中的李白》《李白的诗歌》,他们分别从诗人和诗歌的角度来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和他的《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请同学自由诵读2分钟。

三、探究本诗(高考诗歌鉴赏语言角度)

1、炼字类考查

问: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诗眼为“悲”,悲愤之意。(步骤一)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似在朝暮间,时光易逝,此一悲;官场黑暗,空有抱负,不能实现,此二悲;联想到历史上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前贤,且这种“寂寞”古代有,今天有,将来也还会有,哀叹之声回旋在历史长廊,此三悲。(步骤二)这一个字将诗人的满腔不合时宜,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步骤三)易犯错误:

①、注意答题步骤:释字+释句+析情

②、表述要正确,不要出现错字、病句。

③、没有突出的表达技巧,不必刻意写出,反而画蛇添足。

④、不要只侧重于词语本身所描述的意义,要紧扣诗歌的情感作答。

2、赏句类考查

问:请结合全诗对本诗的前两组句子进行赏析。

答:黄河从天而降,势不可挡。人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朝暮间青丝变白发。(步骤一)这两句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步骤二)为全诗奠定了悲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步骤三)

问:本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名句,请结合全诗简析。答: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发挥,即使散去千金也会重新回来。(步骤一)“有用”而“必”,何等自信。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步骤二)为全诗注入了豪放的情感。(步骤三)

问: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一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美好的宝器和华美的金玉都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只求长醉再不愿醒来。(步骤一)诗人用“钟鼓馔玉”借代“权贵”,曲折地表达了对达官贵人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的蔑视。(步骤二)诗人的情感也由狂放转向了愤慨。(步骤三)

问:有人认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一句流露出诗人消极的一面,你如何认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陈王曹植侍于两朝,但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只能借酒浇自己块垒。(步骤一)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抱用世之才而不被重用的忧愤,其内心还是希望能够受到重用,并没有消极避世。(步骤二)这一句含蓄委婉,辞近旨远,悲而不伤,悲而能壮。(步骤三)易犯错误:

①、牢记答题步骤:释句子+析手法+抒情感

②、诗句的赏析不能脱离诗歌的情感。

③、如本句有明显的表达技巧,要指出并分析其效果。

3、语言风格类考查

问:请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本诗的语言有豪放飘逸之美。(步骤一)诗人屡用“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巨额数次,衬托豪迈之情。不惜“钟鼓馔玉”这种超凡脱俗的独立精神也使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步骤二)既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有乐观通达的情怀。(步骤三)易犯错误:

①、明确答题步骤:明特色+列例证+析感情

②、诗歌风格不仅要从大处来论,更要从小处来谈;不仅论及技巧,更要顾及情感。

4、首联、尾联的作用考查

问:诗歌的前两组句子在本诗中有何作用?

答:诗的发端用两组设问句,为全诗营造了开阔的气势;同时夸张地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易逝的悲叹,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悲而不伤的基调。

问:本诗的最后一句有何作用?

答:全篇大起大落,最后归于“万古愁”,总结全篇,卒章显志。表现了诗人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易犯错误:

①、首、尾两联的作用要结合诗本身来分析,不能只罗列作用。(首联作用:领起下文、点明时令地点、为下文做铺垫、奠定全诗基调、照应题目、比兴手法、营造某种氛围等;尾联作用:总结全诗、深化主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使人回味无穷等。)

②、结合诗歌具体分析,不能为求全强拉硬扯。

③、分析首尾两联的作用,不能答成对首尾两联的赏析,要注意表述方式。

四、课堂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悲”字,作者因悲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悲而纵酒作乐,因悲而慷慨愤激,也因悲而狂放失态。

1、请一名同学背诵《将进酒》,同学们感受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2、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说明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意象)*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节课,我们围绕这首诗歌解析高考诗歌鉴赏语言角度的考点,同学们能从语言角度出题,并根据答题步骤来解题,并领略了李白和他的《将进酒》的魅力。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板书设计

下载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将进酒翻译

    李白将进酒翻译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

    《将进酒》 李白读后感5则范文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小编为您整理编辑将进酒读后感,欢迎阅读。将进酒读后感(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 将进酒 教案(五篇模版)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2、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3、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

    《将进酒》_(唐代李白诗作)

    将进酒 (唐代李白诗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

    李白《将进酒》详注 [精选五篇]

    李白《将进酒》详注 一、将进酒 《现代汉语词典》:“将qiāng:愿;请:~进酒。”《辞源》:“将:3.qiāng。(六)愿,请。《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辞源》:“进:(四)奉上。《......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5篇模版)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2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仿李白将进酒而作

    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感 仿李白《将进酒》而作 湖北民建清风 【赋诗题注】:“十八界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举国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科技为先,当以“嫦娥三号”飞......

    将进酒/李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2.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3.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