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将进酒中赏析李白的豪迈气质
从将进酒中赏析李白的豪迈气质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浓郁的浪漫色彩和豪迈的情怀。将进酒这首诗,就鲜明的体现了豪迈的气质。首先是豪迈的思想感情,奔放如长江之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不放弃,而且是豪情壮志,坚信自己的才华会有用武之地,为百姓为国家做一番番事业。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自古以来那些圣贤都感到寂寞,唯有寄情与美酒的人才能留下其名,而我李白就是其中的饮者,把李白的狂傲,与豪放体现的淋漓尽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销的万古愁包括古来圣贤的愁苦,今天我李白一起都替他们销了。这是何等的豪迈,霸气。其次、豪迈大气的意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首先采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气势。同时作者首句就用豪迈大气的黄河之水的意象,从天奔流而下之势,给人以畅快的感觉。这两句诗也采用了兴的手法,欲语言此物,先言彼物。作者先写不绝的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然后引出自己的无尽悲苦,如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第二句式时间范畴的夸张,感叹人生之短暂。
其次还采用了“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这些夸张而大气的词来表现诗人的豪迈情怀,给人感觉他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中的波涛巨浪般的愁苦情绪。
第二篇:李白 将进酒赏析[小编推荐]
李白《将进酒》赏析
施蛰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韵四)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鼎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韵五)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韵六)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现在再讲一篇李白的古题乐府诗《将进酒》,也是汉代短箫铙歌之一。汉代乐府歌辞原文,因为声辞杂写,故不能了解其意义。只有第一句是“将进酒”,后世文人拟作,都是吟咏饮酒之事。李白此诗,也沿袭旧传统,以饮酒为题材。
这首诗用三言、五言、七言句法错杂结构而成,一气奔注,音节极其急促,表现了作者牢骚愤慨的情绪。文字通俗明白,没有晦涩费解的句子,这是李白最自然流畅的作品。
全诗转换了六个韵。第一、二韵六句合为一段。此后每韵自成一个思想段落。开头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起你注意两种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说人生很快便会衰老。青春既不会回来,反而很容易马上进入老年,所以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当尽量饮酒作乐,不要使酒杯空对明月。这是第一段的内容,它也象《蜀道难》一样,一开头就从题目正面落笔。“君不见”是汉代乐府里已经出现的表现方法,意思是“你没有看见吗?”跟我们现在新诗里用“看啊”、“你瞧”一样,是为了加强下文的语气。李白诗中常用“君不见”,这三个字不是诗的正文,读的时候应当快些。我们如果把两个“君不见”都删掉,也没有关系,诗意并无残缺。而且删掉之后,这一段就是整整齐齐的六个七言句,更可以看出这两个“君不见”是附加成分。在七言歌行中,这一类的附加成分,我们借用一个南北曲的名词,称之为“衬词”,因为它们只起陪衬的作用,不是歌曲的正文,唱起来也不占节拍。但是,如果“君不见”三字不在七言句之外,那就不能算是衬词。李白另一首诗云:“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携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园中》)这又是一种用法。如果把这个“君不见”也作为衬词,则第一句只有五字,而全诗却都是七言句。如果把“君不见”认为诗的正文,则这一句有八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全句仍是七言,多出来的一个字是衬字。“君不见”三字只抵二字用,应当读得快,让它们只占两个字的音节。南北曲和弹词里,这种衬词很多,因此产生了这个名词。唐代虽然还没有这个名词,但象“君不见”之类的附加成分,实在已是曲子里用衬词的萌芽。此外,李白还有一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有: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藜居。
这是构成了两个三字句,也不能说是衬词了。
第二段四句,大意说:天既生我这个人材,一定会有用处。千金用完,也不必担优,总会得再有的。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表面上非常豪放,其实反映着作者的牢骚与悲愤。言外之意是象我这样的人材,不被重用,以致穷困得在江湖上流浪。
第三段再对两个酒友发泄自己的牢骚。岑夫子是岑勋,年龄较长,故称为夫子。丹邱生是一个讲究炼丹的道士元丹邱,李白跟他学道求仙,做了许多诗送他。这里,诗人劝他们尽管开怀畅饮,不要停下酒杯。我唱个饮酒歌给你们两位听:钟鼎玉帛,这种富贵排场的享乐,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这一段四韵八句就是“请君为我侧耳听”的一曲歌,是诗中的歌。“钟鼎”是“钟鸣鼎食”的简用,“玉帛”是富贵人的服御。这四个字就代代富贵人的奢侈享受。诗人说,这些都不足贵重,只要有酒就成了。“主人”是讽刺他自己,也可以说是自嘲。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现在正是“少钱”的时候。钱少,也不要紧,酒总得要喝,于是引出了最后一段三句:好吧,现在手头虽然没有钱,家里还有一匹五花骏马,还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立刻叫儿子拿出去换取美酒,和你们喝个痛快,把千秋万古以来的愁绪一起销解掉。
李白的诗,以饮酒、游仙、美女为题材的最多,后代的文学批评家常以此为李白的缺点。例如王安石就说:“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所谓其识污下,就是世界观庸俗。这种批评,虽则也有人为李白辩护,但在李白的诗歌里,高尚、深刻的世界观确是没有表现。他只是一个才气过人的诗人,能摆脱传统创作流利奔放的诗篇。至于对人生的态度,他和当时一般文人并没有多大不同。早期的生活,就是饮酒作诗,到处旅游。后来跑到长安,认识了贺知章。贺知章极欣赏他的诗,把他推荐给玄宗。于是玄宗留他在宫里做一名翰林供奉。“翰林供奉”是所谓“文学侍从之臣”当明皇和杨贵妃赏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找他来做几首新诗谱入歌曲。这就是翰林供奉的职务。它并不是一个官。然而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却骄傲得很。他有好些诗自画他当时的得意情况:“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东武吟》)又云:“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这是说王公宰相都来和他交朋友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是说当时和他饮宴的都是王公贵人。“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说从前瞧不起我的人,现在都来巴结我了。此外,他还有不少诗句,夸耀他的得意时候。大约正是这种骄傲自大态度,得罪了不少人,使玄宗左右那些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对他不能容忍,在玄宗面前挑拨了几句,他就被放逐出宫廷。他自己说当时是“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可见他自己也早就觉察到已经处于骑虎之势,正在无法脱身,而被龙尾巴一掉,便从天上摔下来了。此后,他又恢复了饮酒浪漫的生活,把自己装成一个飘飘然有仙风道骨的高人逸士,不时在诗里讽刺一下政治,好象朝廷不重用他,就失去了天下大治的机会。《盐铁论》里有一段大夫讥笑文学的话:“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传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这些话都切中文人之弊。他们平时高谈阔论,目空一切,“心卑卿相”,人人自以为是伊、吕、管、晏。及至给他一个官做,也未见得能尽其职守。唐代进士初入仕途,往往从县尉做起,可是诗人中也没有出类拔萃的好县尉,而他们常在诗中发牢骚,嫌位卑官小,屈辱了他这样的人才。这种孤芳自赏的高傲情绪,从屈原以来,早就在我国文学中形成一个传统,而李白的表现,特别发扬了这个传统。我以为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对历代作家这一种世界观的过度的表现,可以不必重视,更不宜依据他们的自我表扬,而肯定他们真是一个被压制的人才。李白的诗,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品,他在盛唐时期诗坛上的情况,正和雨果在法国,拜伦在英国一样。游仙、饮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义形式;嵚崎、历落①、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他对政治社会的认识,还是消极因素多于积极因素。因此,我以为李白的诗,还不能说是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就以饮酒为例,李白的饮酒和陶渊明的饮酒,显然不同。陶渊明的饮酒是作为一个农民,在劳作之后,饮几杯酒,以养性全神。他的饮酒的态度是:“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之八)李白的态度是:“人生得意须尽欢。”陶渊明说人家“有酒不肯饮”是因为“但顾世间名”(《饮酒》之四),而李白却说:“惟有饮者留其名。”陶渊明为逃名而自隐于酒,李白则为争名而“一饮三百杯”。由此可知,陶渊明的饮酒,对人世社会好象是消极的,但他的人格却是积极的。李白则相反,他对人世社会好象还积极,而其人格却是消极的。我觉得李白的饮酒诗,只能比之为古代波斯诗人莪玛·哈耶谟和哈菲兹②,而不能和陶渊明相提并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两句诗曾引起过一些封建卫道者的批评,以为李白过于狂妄,难道连先圣先贤如孔子、孟子者,都是默默无闻,只有酒鬼留名于后世吗?编《唐文粹》的姚铉就把“圣贤”改为“贤达”,代李白纠正了失言。这种批评,其实是多馀的,读文艺作品不能如此认真,如此老实。这两句诗,仅是艺术上的夸张手法,不必看成思想的真实。宋代人讲究诗的各种炼句方法,把这种格式的诗句称为“尊题格”。在一个对比中,为了强调甲方而大大地压低乙方,这叫作“强此弱彼”的句法。也就是“尊题”的意思。李白为了夸大饮者,而贬低了圣贤的后世之名。白居易的《琵琶行》云:“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为了夸张商妇弹琵琶的美妙,就说得江州地方没有中听的音乐,有的只是很难听的山歌与村笛。韩愈的《石鼓歌》云:“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为了夸大石鼓诗的典雅,甚至责怪孔子编《诗经》为什么不把这首诗收进去。还说,《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的诗都是很“褊迫”而无曲折的。甚至还说孔子是一个“陋儒”。又为了夸大石鼓文的书法,而贬低王羲之的书法是庸俗的:“羲之俗书逞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以上二例,也都是尊题手法,在唐诗中是常见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日
①李白自己说:“仆嵚崎历落可笑人也。”见其《上安州李长史书》。
②莪玛·哈耶谟的《鲁拜集》,有郭沫若译本。哈菲兹也是古代波斯(伊朗)诗人。
第三篇: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原文和译文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
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
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毛泽东诗词全集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
廖廓:空阔远大。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胜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释】:
钟山:即紫金山,南京市东。苍黄:比喻大变化。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即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指国民党残余的军事力量。《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巨大变化。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一八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u2):强劲。
遏(e4):阻止。
第四篇:李白(将进酒)诗意
李白《将进酒》全文是什么意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许继胜译文]
李白《将进酒》诗意
你可曾看到那滚滚的黄河之水,从天上急坠后又汇流入海,万里咆哮再也没有回头!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为满头白发悲愁,年轻时那满头青丝般的秀发,到了暮年却似雪一般苍白。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饮啊,切莫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千金散尽后还可以赚来。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先饮他三百杯以释我情怀。岑老夫子,丹丘先生,快快的饮酒,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就让我为诸君高歌一曲吧,请诸君为我倾耳静听。
钟鼓美音与佳美饮食都不足为贵,我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再醒来。自古圣人贤士多寂寞,唯有善饮者留下美名。
你看陈王曹植昔日平乐宴请群朋,一斗美酒需要十千金钱,可他只管是恣意饮用与欢娱。主人啊,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经不多,只管是取来饮个底儿朝天。什么五花马啊,千金裘啊,唤小厮出来,统统拿去换成美酒。
今天我要与你一醉方休,方解这万古的情愁。
第五篇:《将进酒》李白读后感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1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的性格、气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气韵。李白在这里虽然开篇就写人生苦短,但绝对拒绝如阮籍《咏怀》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式的一味感伤。在李白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要饮酒狂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当美酒盛满金杯,豪饮而下的`时候,才对得起朗朗明月。由悲到喜的转折是那么的急切,从苍茫的悲凉到似乎是及时行乐的放达的转变,几乎没留一点点空隙,是硬生生拗过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度,源于李白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之广、之深,早就到了妇幼皆知的地步,足见这句诗的妙绝。即便现在被小人所排挤,但是李白依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豪爽之气,千金散尽又何足挂齿,只要“天生我材”肯定还会“还复来”的!唐初王梵志曾作《吾富有钱时》,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嫌贫爱富之风非常严重。但是李白根本不被俗物所困,豪情所至,又怎能不声势夺人、感人肺腑?
直至结尾处,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在这一句中凝练到极致。呼应了开篇浩荡的悲凉,却没有开头两句那种绵延之感。仿佛一把天刀,横空把乾坤劈成两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最紧要的关头嘎然而止。空留清音。让人肃然而立,手中的酒杯霎时间重若五岳。能和这样的朋友痛饮,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吧!
是的,岑夫子、丹丘生,以及所有有幸读到这首诗的朋友们啊,听,有声音从天边传来,它纵横捭阖,奔流而下,它在你我每个人的耳边回响着,那就是:将进酒!杯——莫——停!
《将进酒》李白读后感2
说起将进酒,就不得不提前一个人,那就是诗仙‘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等,都出自他之手,他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的诗以逍遥自在着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却大多悲壮。所以,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特别是《将进酒》,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
首先,就要从开头开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听,就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由此,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人人都要得意的时候,不能骄傲,要顺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要告诉人们不能太注重钱财,不管有多少钱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有多少终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明了李白心中的无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人不能太注重钱财,倒不如长醉不复醒,但谁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来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谓心之豪情大发。
我们说不出李白的豪情壮志,说不出他的逍遥自在,他看破红尘,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诗人,李白深刻的写出自己的豪情壮志,用将进酒来抒发自己心中之情。望《将进酒》能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