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重要会议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遭受的最重大挫折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从“革命道路”、“生死攸关的会议”、“建国后的伟大转折”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重大斗争和重大历史事件: 大革命时期(1924~1927):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使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土地革命(1927~1937):1927年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危机加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1937-1945):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5年的中共七大,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解放战争(1946-1949):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新中国的成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会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见八年级历史上页段)(1)时间:(2)地点:(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遵义会议——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时间:(2)内容(3)意义:
3.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背景:(2)时间:(3)地点: 延安——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4)主要议题: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5)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注意:针对抗日战争不是解放战争);②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就中国前途的报告);(6)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见八年级历史上页段)(1)时间:;(2)地点;(3)内容;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创作于1935年,抗战时期,田汉词,聂耳曲。
(2)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日本侵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3)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救亡图存、抗日救国。
(4)为什么和平建设时期还将这首充满民族危机意识的歌曲作为国歌? 居安思危,发扬抗战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6)今天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三.建国后的会议(参见八年级历史上页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2.中共八大(1956年9月)(1)背景:(2)主要内容:(3)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新时期中新的表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中国八大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4.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1987年召开,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十四大:1992年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十五大:1997年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六大:2002年召开,把“三个代表”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9.1935年遵义会议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都具有转折点意义;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都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核心。10.1956年中共八大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1)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最主要相似点(两次会议的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3)作用: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4)结果:前者制定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倾错误代替;后者的精神得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向前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摘自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4)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8.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既要反右,又要防“左”,主要是防“左”。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①辛亥革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山逝世。
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A)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7、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8、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9、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10、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11、“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12、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
13、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4、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15、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统一战线名称
成果或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党对党的交流后,两岸发展的趋势
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启示
和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5)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7)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8)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9)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10)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西柏坡。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11)新政协会议:1949年,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国旗、国歌、首都、领导)。
(12)一届人大: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5)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中共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
(17)中共十四大:1992年,江泽民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8)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中共十六大: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中共十七大:2007年,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4、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5、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6、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8、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1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12、伪满洲国:1932年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3、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6、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17、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1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 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19《井冈山的斗争》1928.1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文献之一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21《反对本本主义》1930.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
2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 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
23《新民主主义论》 1940.1.9 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24《<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10 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
项“伟大的工程”。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25《论十大关系》1956.4.25 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理,强调要处理好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2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6.19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7《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6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8《论联合政府》 1945.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9《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30《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12.30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31《反对党八股》 1942.2延安整风的文献
32八七会议 1927.8.7 属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雏形阶段。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统一战线、农村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作了多次发言,针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带有根本性的意见,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性作用是在八七会议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体现的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33七大 1945.4.2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毛泽东理论系统化确立。
34七届二中 1949.3.5解放前夕的重要会议。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是毛泽东开始由革命理论向建设理论过度的探索。
35八大 1956.9.15 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理论的发展。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整理
一:中共一大
在 1921 年 7 月的中共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共二大
在 1922 年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当前国家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中共三大
在 1923 年的中共三大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四:八七会议
为了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1927 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五:遵义会议
1935 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六:中共七大
1945 年在延安杨家岭的礼堂里召开的中共七大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做了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了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他还告诫全党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
八:中共八大
在 1956 年,中共八大上,党中央正确分析国情,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在政治,思想,组织上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中共十二大
在 1982 年的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中共十三大
在 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十二:中共十四大
1992 年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十三:中共十五大
1997 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十四:中共十六大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五:中共十八大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六:中共十九大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
1. 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
1.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北戴河会议:1958年8月召开,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分社化运动推向了高潮。
(4)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5)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决议》。
(6)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3.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2)八届十二中全会:江青反革命集团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造成党内历史上最大冤案。
(3)中共“九大”:1969年在北京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4)九届二中全会:1970年夏在庐山召开,削弱了林彪集团的权势。
4. 徘徊时期1976-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初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确定了新的指导方针,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改革和开放的重大政策,纠正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的评价,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3)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召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中共“十三大”:1987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规划了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蓝图。
(5)中共“十四大”:1992年在北京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迈向新世纪的航程。
(6)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7)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召开,全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十七大”: 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
三、标志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
1. 1927年的“八七”会议,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了农村。
2. 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3.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总结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历史功绩: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不足: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 汉口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1935年12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10月
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它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毛《论联合政府》,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指导思想,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 乡村→城市 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1949年 西柏坡
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建国后第一次中央全会,主要讨论国家经济问题,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及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毛“不要四面出击”
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社会主义本质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建设的步伐要更快一点;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影响,右和“左”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力争中国经济建设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注意培养接班人,保证中国长治久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暂时曲折,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28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