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 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1、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习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⑴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
⑵ 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⑶ 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2、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⑵ 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⑸ 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诗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赏读重点句,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是朗读指导的第一步,学生通过仿读对课文的朗读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朗读教学的第二步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来品味经典语句,体味文本意境。所以在前一环节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这时问题出现了,孩子们整首诗都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接下来我又该如何指导朗读这四个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这一环节确实还是挺出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③ 第三步:发现规律,欣赏文外景,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在感叹之余,用手中的笔,模仿课文的句式尽情书写一番,可谓水到渠成。针对一些中下学生即兴访写难度教大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写一写,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知识。
④ 第四步:拓展阅读,走出课堂,丰富积累:
语文专家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仅仅学会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再怎样经典,它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将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向了课外,不仅插入了课后的选读课文学习,让学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这一活动将安排在第三课时,希望到时孩子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0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长城和运河》是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长城和运河。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运航。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小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壮丽而宏伟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
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长城和运河》是一首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诗歌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雄伟的蓝图。语言文字生动,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解;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小组比赛读、男女生分别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勾起对两大人间奇迹景色的畅想。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作者去长城和运河的上空看一看,看一看长城和运河有哪些景象吗?首先去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种奇异景象?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学习课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将诗分成了两部分的教学,首先学习长城的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给学生安排了两个问题:
(1)在作者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2)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其次,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相应的语句引导学生齐读、小组竞赛读、师生分角色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以读促悟。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借助图和文共同理解,让学生有种直观的感受。在此节教学中我还用我讲解了一些修筑长城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崇敬之情。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片段进行填空,巩固学生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运河教学中,我也同样运用了教学长城的类似教学,先引出两个问题:
(1)在作者眼中运河是怎样的?
(2)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其次,以不同的读法,让学生体会运河的美以及壮丽!此外,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相同的句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相同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朗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句式表达的语气。
(三)总结抒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全诗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也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过冬的事情。课文有8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情。这部分有5个自然段都是写他们的对话,介绍了他们不同的过冬方式。第8自然段写他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见。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的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习“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其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例如:在学习三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时,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小组里自由讨论,把小动物过冬的方法先给小伙伴说一说。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思维方式便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融合,自觉地取长补短,改善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
四、说课时安排、学具、教具: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识字教学和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熟读、感悟和拓展阅读。
教学本篇课文,准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种小动物的头饰。
五、说教法:
有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开放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境,先激起学生朗读词语的兴趣,积极地读准词语的字音。然后图中的小动物与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名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文中三种小动物的可爱形象。这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学生和小动物做好朋友,一同参与学习,学习就更有趣味了,学生自然比较自信,也容易获得成功的快感。
六、说教学流程:
根椐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理解,学生的学情及本文的特点,采用整体设计教学法(即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整体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想象小动物们第二年相见会说些什么,体会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板块激趣导入;自由阅读,整体感悟;体会感情,读中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上课时,问学生“冬天到了,你们是怎样抵御冬天的寒冷的?”然后再谈话引出课题:“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天。”板书课题,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为进行个性化阅读做好了铺垫。)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设计两个环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在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先用词语的形式呈现生字,然后针对本课生字的特点,从读音、字型、词义等方面各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字进行点拨。如“商量”“暖和”强调轻声的读法;“暖”“商”还要强调字型。这样一来,在一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中,就呈现出各个侧重点,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记这些字词呢?
(这两个小环节的设计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字词,从整体感知入手,符合语文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三)整体感悟,体会情感:
这部分的教学都从课文中的两个“商量”入手(“商量”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第二次:“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见面。”),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商量”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体会从这两个“商量”体现了什么。
学生学习小动物们第一个“商量”的内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小动物们如何过冬的句段,然后点拨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独特的过冬方式,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燕子: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2)青蛙: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3)蜜蜂: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学习燕子如何过冬一段时,可点拨学生抓住“飞到南方”“暖和”“很多虫子”等词语体会燕子迁徙的过冬方式,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你就是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怎么能读出这种心情呢,;学习小青蛙如何过冬一段时,引导学生自己找找哪些词语能体现小青蛙如何过冬的,学生可能会找出“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然后点拨学生“吃得有多饱?”“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觉?”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吃饱喝足了,好好睡一觉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该怎么读呢,;学习小蜜蜂如何过冬一段时,点拨学生抓住“早”字体会它的勤劳,并且可以结合一年级学的《蚂蚁和蝈蝈》一课,体会“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之后,引导学生再和文本对话,画出小燕子说的几个问句,学生画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学生读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以点拨,如“从小燕子对青蛙和蜜蜂的称呼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体会小燕子对好朋友的关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字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体会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学生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说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给予点拨、指导,并且总结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地位。)
学生学习小动物第二个“商量”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们再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体会从这两个“商量”体现了什么,带上头饰进行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表演对话,实现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纬度目标)
(四)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带头饰分角色表演朗读全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材中,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也是无处不在的。我给小朋友布置了两个拓展作业
(1)、《我会做》: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或图片。
(2)、我会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来了……这样的课外练习激发了他们继续去探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图书、乐于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扩展。
七、说板书设计:
小 动 物 过 冬
{ 图 }燕子 飞往南方(迁徙)
{ 图 }青蛙 钻到土里(冬眠)
{ 图 }蜜蜂 蜂巢藏蜜(备粮)
板书的设计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的课文的重点和关键,一目了然,对于本课文的内容学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说一说教后感:
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令我想了很多很多。一起教研时,我们同事在一起交流教学感受时,总少不了感叹一句:现在的学生接触事物多,好动,思想活跃,但上课时却像萎谢的花儿,有时一点精神也没有。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后,我感到思想豁然开朗,想马上对大家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学时,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努力去做了,虽然运用还不够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从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回来的点滴,却使我今后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苹果为什么落地》是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好奇》中的一课。本课主要是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第一个活动过程“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让我们来研究吧”,这是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由地球引力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
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落地的现象为基础,按照“谈话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汇报小结——拓展下课”的科学认知程序,来探究“苹果为什么落地”。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解决方法——自行验证解决的教学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四、说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伊始,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苹果落地的图片,讲牛顿的故事,让学生围绕苹果落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苹果为什么落地.
(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引导学生猜想“苹果为什么落地”?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该怎样设计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什么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从而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展开讨论,学生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苹果落地
牛顿————————科学家
(发现好奇)
苹果落地
观察研究
16、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五、教后反思:
我很高兴,也很赞叹孩子们,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态度让人钦佩,也让人折服。
1、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从上面的片段中我思考了很多,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同时也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牛顿和地球吸引力方面的资料,课后再作一些拓展,这样做一者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的具体地运用。
2、和学生一起学习。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地方,一起探讨的地方,一起寻找答案的地方,而不是为了书本在教学。撇下教参,拿着书本,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我感觉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研究性学习进入语文课堂。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忽视对学生“情商”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步丧失,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本堂课上,学生对讨论的话题极有兴趣,很想急切地知道答案,对于地球对哪些东西有吸引力兴趣极大,同时也想找出反驳别人的理由。因此在完成这次的课外寻找资料过程中,学生便表现得非常主动。在课外寻找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发挥,并且蕴含其中的探索精神,更显珍贵。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寻找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语文,丰富自己。也使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5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
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
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6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说学情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眼、爪”等四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重点词句,对了解事情经过,从而明白狐狸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学中,余老师把了解事情经过,分析人物神态和对话,体会动物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上余老师致力于建构简单而富有时效,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 切入课文,突显一个“趣”字
余老师由手指游戏导入课文,“一个手指头啊,就像毛毛虫”,两个手指头啊,好像什么?三个手指头啊,又好像什么?一直玩到五个手指头。这个游戏,就像是一团线。余老师呢,牵起了那根线头。孩子们呢,手、眼、心齐用,一路抽丝剥茧。有意思地找到了五个手指头表演的——有着锋利的爪子,有着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随文识字,凸显一个“活”字
1是学生在自读中,余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识字经验着手,调动学生的生字积累,引导学生随文主动识字。如“嗓”“转”。这个嗓字这么复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问题抛出来,孩子们动起脑筋来。加一加,编字谜,如此识字,有趣更有效。“转”字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第三声,一个读音是第四声。怎么很好地把它读准确呢?余老师从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给孩子辨析的方法。当“转”字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第三声;围绕一个中心运动,读第四声。余老师的这种,先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再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补充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
2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相互提醒难点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补识字。由此,让学生获得随文主动识字的成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新的学习内动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主动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分层朗读,突显一个“实”字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余老师以读为主,多读组合,以求实效。比如:在初读时,余老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品读,赏读时,余老师要求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儿;导读时,余老师渗透方法;自读时,学生便可以循法练读。期间,余老师相机启发、诱导、点拨、指导运用,真正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读到会读。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余老师设计了以上板书。狐狸和老虎的卡通画,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两个词语,让整个板书生动起来。狐狸、狮子和吓跑百兽这三者之间的线条设计也颇耐人寻味。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风是实线,狐狸吓跑百兽用的是虚线。事实上真正吓跑百兽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吓跑百兽余老师又设计成了实线。实线虚线之间,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师们,这节课上完了,但留给余老师与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帮助。谢谢大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7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黄山奇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设计流程】【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说学情】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说教学设计流程】
品味课题 理解“奇”字
导读课文 揭示“奇石”
默读感知 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 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 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 丰富积累
【说教学过程】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 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 伸 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自主选择性作业: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啼叫
(奇) (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二、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话中创造语言,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师生互动,识字——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后,教师依据学生已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学习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科技的喜爱,最后鼓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平常生活当中。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美丽的太空画面,让学生观看。
(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感受神奇,产生向往之情。)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尊重他们的个体感受,并鼓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准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情。)
3、师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点缀着无数颗美丽的星球,它们看上去似乎彼此离得很近,但实际上却相隔非常遥远。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藏着无穷的奥秘。看到如此美丽的太空画面,你想说点儿什么?指名谈感想。师顺势利导: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游一番,你们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自由说后,师导入课题:如果在太空生活,许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稀奇而且还有点“古怪”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空生活有关的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贵有疑,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的愿望后,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迫切愿望。)
2、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3、汇报读文:采取个人展示读、小组竞赛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顺。
(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三、引导学生识字:
1、学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读几遍,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领读、齐读,师生共同正音。
2、从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词,去掉其余部分,学生认读生词。
3、去掉上述词中其余部分,只留生字,让学生认读并自由组词。
(由句——词——字的认读,根据难度不同,有层次地多次再现生字,让学生随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复现。在读的过程中,生字不断复现,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
(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出平等、和谐的氛围,测读形式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5、师生合作认字:师拿出字词魔方,任意翻转各面,学生开火车认读。
6、学生再读文,读通顺,读流利。齐读或小组接龙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识字和接龙读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显得生机盎然。师生互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记字的方法,看谁记的最多,方法最好。
2、学生汇报交流,师适当参与,给以启发性的引导。
3、仿照“读读说说”给生字组词。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肯定他们的个体体验,以展示才能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让识字方法异彩纷呈)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不束缚、不牵引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与发展。)
2、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篇)大声朗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9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中我拟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
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在分析了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后, 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并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诗意”:
一、想象描摹,浸润心肺
上课伊始,一曲美妙的《鸟叫》,把孩子们带入了鸟的天堂,并让孩子们说说,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课间,出示数幅群鸟图并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鸟儿的欢快及父亲的欢乐之情;让学生想象父亲说话的神情、动作及“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的父亲是如何爱树林、爱小鸟?父亲走进树林,望着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1、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3、品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等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如:在体会“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出示句子。
(2)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3)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4)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5) 师: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4、演读课文
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孩子,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孩子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三、积累拓展,情思飞扬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及有关描写鸟的词语和诗句。新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间,在领会“小鸟和树林的快乐” 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词语,如:“燕穿雀跃、莺歌燕舞、百鸟争鸣、鸣声清脆、婉转动听、低徊盘旋、凌空飞翔、迎风展翅、轻盈优美、姿态飘逸、小巧玲珑、俊俏可爱”等,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用一用,既帮助学生体会“小鸟和树林的快活”,又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说话能力。我还指导学生运用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用不同的句式说话。在“作业超市”中,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快活”写句子;抄写课后的词语 ;抄写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四、升华情感,余音袅袅
尾声时,我让孩子们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一句中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护鸟之愿。并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我出示了一首小诗《小鸟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选自未来出版社大班上册艺术领域的内容,活动中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进行添画,学习画马的外形。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绘画能力的提高。这符合《纲要》中的要求,在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画马的外形,提高绘画能力。
情感目标:喜欢画画,体验绘画的`我乐趣。
三、说活动方法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亲自动手的能力,因此活动中我将使用到观察法、发现法、演示法,使幼儿能顺利的理解活动中的内容。幼儿的天性就喜欢玩耍,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在活动的末尾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到知识。
四、说活动准备
相关活动的卡片若干、游戏道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五、说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主题我会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顺利的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出示图片,初步感知接下来,我将出示有马的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大概了解马的外形。
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画马,在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体验游戏,深化理解通过走“独木桥”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小马过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对幼儿讲述一些鼓舞性的话语。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观察终于明白了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平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
(2) 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低。
2、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一维是知识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原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说教学环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 导入激趣 破题生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开端。开始我先出示图片,并板书:桃花开 。然后问学生:“桃花几月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桃花是三月开的。我请学生寻找课文中和他们讲述的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找到诗句,我出示内容,让学生读诗句,读译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了矛盾 ,教师揭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产生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里问题的产生非老师代替他们提出,而是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的。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语言环境,进行了重点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读到古诗的时候,讲到沈括这个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时记住“沈”并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谢”的“凋”字,我让学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住,并找找“凋谢”在文中的反义词,在学生字的同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字词教学。
(二)、带疑深入 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示媒体)把整个环节的'内容贯穿在一起。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沈括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找到山里桃花开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会开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训练的是朗读,感悟的是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从这些不同现象的比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
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连贯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填空形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扶手,让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语言积累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扶手和依据。例如,最后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内容,是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认知目标中的重点,这样的内容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填空内容的层层深入,我随即板书。
(三)、积累运用 感悟生情
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之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角色的迁移,让他们做沈括,看着投影来说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前面一个环节基础上的升华,是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前面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为铺垫,复述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下面是对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角色迁移:如果你是妈妈,你听了沈括说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妈妈对沈括说的话,就是情感目标中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教师希望学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来告诉他。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四个字:趣 疑 练 悟。学生在学习的初始,因为兴趣而读古诗,因为兴趣而产生疑问,产生了疑问就要解决,通过解疑促进了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悟出了感情。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步步推进,环环相口的。
最后的课外拓展,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内容:说说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充满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课堂内不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将疑问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将课堂上学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延伸到了课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这才是让他们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课堂,将眼光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更远的地方。在“授之渔”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2
一、教材分析
用心读过《父亲和鸟》一文后,我就深深地感受到用“真挚感人”这个词来形容这篇课文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是本文的开篇句,真切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打心眼里感受到“知鸟者父亲也,爱鸟者亦父亲也。”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的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课文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说教的痕迹,反复阅读,用心体味,却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4.能够选择或创造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护鸟的实践活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整篇课文我打算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识字教学,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合适的护鸟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五、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读思议结合法、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方法教学。学生是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实践等学习活动。
六、教学流程(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向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拙见)
整篇课文我抓住一条探究“父亲、鸟和我”之间的情感的主线展开
1、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自由朗读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来改写课题,把《父亲和鸟》中间这个“和”字改掉,这形似改课题其实是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读后对父亲的感受,初步了解父亲和鸟之间的关系——知鸟爱鸟。
紧接着顺水推舟地给孩子们一个研究的问题:
“聪明的小读者是从哪些地方读出父亲是那么地知鸟爱鸟?”
2、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想碰撞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所以对于这个研究主题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请孩子们四人小组尽情地讨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能体会到多少就说多少,哪怕只是一点也是好的。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体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细细品味父亲和我的对话,父亲的语气以及父亲的动作神态。我想语文教学要想让孩子们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读读、品品、议议,让孩子们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本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自主地体会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喃喃、话音很轻、生怕等词语的涵义,体会父亲和我说的`话,相信孩子们会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父亲内心深处的东西。既而,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亲那么知鸟爱鸟又会对父亲产生怎样的感情?
在这番体会之后,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好父亲说话喃喃的,亲切自然的语气,读好“我”天真快乐,敬佩父亲的语气。孩子们有了前面的深入体会,自然能读好了。
至于我和鸟的关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显而易见了,引导孩子们品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不难体会到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爱鸟,想要护鸟。
自此,孩子们在自主的朗读中感悟,在相互的交流、沟通、影响中探究,再在深入的体会后再朗读,定能对课文产生较为深刻又极富个性的独特的感悟。
3、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自从我和孩子们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去以后,我们也就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我们也一定会深深地被父亲感动着,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爱护小鸟,例如,收集有关鸟类的知识和大家交流;写一写护鸟的口号;画一画护鸟的宣传画等等,孩子们可以展开各自的语文实践活动。
七、板书
知、爱
父亲 鸟
敬
佩
爱
鸟
护
我 鸟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认识。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打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
2、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考,发言。)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4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五、说设计理念:
1、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读、写。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自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知道要“分秒必争”。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六、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七、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叹、哈”等8个生字;第二课时在竞赛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八、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个活动以一分钟时间为限。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大盖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时间的`意义,同时也完成了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1)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
一分钟说课稿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15
一、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重点是借助汉语拼音,正确的`读出“俩、盛、输、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理解老牛的话,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二、设计理念: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本课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亲自实践的机会,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1、结合课文朗读让学生自己学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检查朗读生字和朗读课文,强化生字读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或动作表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茂盛”通过看图理解,“大模大样”结合动作理解,“评理”联系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自读字悟为主线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把心思“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精度重点端再精读重点段,突出理解的重点,即老牛的话。学生反复朗读老牛的话,理解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再特定的情况下,长处能成为短处,短处也可能成为长处。再通读全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体会里面所包含的哲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愿望。我这样导入新课: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他们就吵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文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在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读,激起他们互不服气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互相读,激发读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结合插图,教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品读精彩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能够轻而易举读出骆驼吃围墙上的树叶的轻松,但对羊吃围墙上树叶的着急和吃力可能读不准。我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之后边读课文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羊吃树叶的动词,最后读羊吃树叶的句子。这样,学生朗读时注意“抬”、“扒”、“伸”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能体现出羊吃树叶的着急和吃力。
四、说板书:
我让学生通过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来进行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闭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闭爱他人,闭爱生活,闭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开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进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瞅目标:有闭爱他人、闭爱环境、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开,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新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民。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串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新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意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
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
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穷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理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 “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 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白白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下昂。
(2)热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通知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先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难听了)。
4. 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先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教学第一段
1.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
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5. 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6. 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7. 过渡:“就这么一个白白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 师生配开读。
过渡:“是的,白白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热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白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例文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饱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进程也是张扬学生特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进程。
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例文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说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
●“猜谜激趣,读题质疑”;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著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塘沽育才学校的任亚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亲和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该单元以“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在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中,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父亲和鸟》则通过文中的“我”和父亲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鸟有不同寻常的了解,不露痕迹地渗透着爱鸟护鸟的情感启示,涓涓细流般的语言让人领略到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我校属于边远农村校,学生所受的学前教育不是很完善,虽然一年多的语文教学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把握文本深层含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情感体悟。因此,根据“三维”目标,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7个认读字,会写8个会写字;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快活”这一词语说句子;
3、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之情;
4、抓住课文最后一句的留白,展开合理想象,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对话描写突出,因此我准备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为重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另外,我将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之情这一难点。
科学合理的教法学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并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了体现语言运用的学科特点,我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勾画圈点的学习方法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以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本课计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记生字,会写四个字。
2、标清自然段,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如“喃喃”、“生怕”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处对话,用横线标出“我”的话,用波浪线标出“父亲“的话,通过练读人物对话体会课文大意。并重点解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确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为下节课的细致讲解做出铺垫。
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阅读过程。第二课时则着重引导学生经历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回归,为此我设计了复习导入,再读感悟,细读文本,情感升华和写字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小鸟图片,告诉学生小鸟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让学生猜一猜,点击图片,每只小鸟身后都出示一个上节课所学字词,加以认读。可爱的小鸟形象紧扣课文题目,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交付,再读感悟。
“读整篇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在此我交付一个整合问题: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明确阅读方向,有理有据地回答。根据我对我班学生的了解,他们会在课文中找出父亲非常了解鸟的几处依据,在自读自悟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理解较慢的学生,并找出找到课文依据的学生,为后续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伏笔。
三、细读文本,心灵沟通。
通过再读感悟,学生会认识到父亲对鸟是十分了解的,因此父亲不是猎人,鸟就少了一分危险,这就初步解决了再读感悟中提出的问题。基于此,父亲了解鸟的几处依据,就成为了细读文本的具体脉络。
首先、针对第3—8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只知道林中有鸟,并板书关键词。继而提出问题:“父亲太厉害了,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先由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此处我会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喃喃”,引发学生思考父亲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以这样的句式问学生“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他看到了……什么……用鼻子闻了又闻,他闻到了……什么……”然后他们会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的第四到八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来填充我的问题。进而再引导学生揣摩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没有”的作用,即从“我”和父亲的对比中发现父亲对鸟的观察细致入微;第五自然段中的“生怕”一词所表现出的父亲对鸟的爱护,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切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找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细读第9—1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归纳的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什么时候容易受伤,并板书关键词。抓住三个“快活”,我会问学生“这三个快活一样吗”,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快活和鸟儿的快活密切相连,读懂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的人,并板书。再让学生练习用“快活”说句子。
有了一系列的感情铺垫,顺势引导孩子们再次品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啊,还好父亲不是猎人,否则小鸟们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了。至于我和鸟的关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显而易见了,不难体会到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爱鸟,想要护鸟。让学生透视并走进“我”的心灵,受到爱心的感染,而这种通过心灵互感所获得的良知与爱心,在孩子们的心中是最纯真、最可贵、最长久的。
四、情感升华,拓展能力。
在学生领悟到这种“爱鸟护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我趁势追问:“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你想对这样的父亲说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自主讨论,并写下来。这一环节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渗透相结合,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很好的归纳,然后通过这样的小练笔,潜移默化中深化了主题——爱鸟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五、写字指导。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笔画和间架结构,因此在写字环节中可以抓住重点做少而精的讲解。本课的会写字中,横这一笔画出现较多,我将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横的变化,以“喜”字为例,可以先用一个顺口溜“口上十个豆”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出第三笔的横最短,第九笔的横最长,再找学生到黑板前书写,由学生互相评议,然后让自行书写,务必保证充足的十分钟写字时间。
六、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份粗浅设计,由于工作时间刚满一年,经验尚浅,对于教材和学情的把握还有许多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蓝树叶》这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这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
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重点目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1、图文结合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倘若学生能够观察细致,就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迁移
结合课文内容,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画,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画上的树叶是蓝色?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读中感悟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三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这样:“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是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五、说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乡下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4课,这首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乡下孩子从幼年到渐渐长大的时间推移为“经”,以乡下孩子从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到广阔田野的空间转移为“纬”,交织成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鲜活画面,同时融进作者向往之意,赞赏之情。
全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我所执教的对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学生对乡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象丰富。因此,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学生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教学理念的灵魂。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权,在合作中学习,是我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有丰富的想象,有表达的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是我教学的又一理念。 语文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课标还要求“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这样的:
《乡下孩子》一课,反映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又感悟到这一点,既而转化为对农村,对大自然的热爱呢?在教学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乡下孩子的客人去体验、去感悟乡下生活,进一步想象,乡下孩子还会干些什么?同时,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素材,再现农村生活,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所以,教学的主线是“以说为入、以读为主、以悟为神”。
一、情境导课,激发兴趣。
在导课的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飞舞的蝴蝶,游动的小鱼和漂亮的白鹅,可爱的花狗,美丽的公鸡,馋嘴的猫咪,,憨厚的胖猪,清澈见底的溪水,盛开的野花等景物,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乡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我接着问:谁会在这里生活呢?当学生说道乡下孩子时,我又巧设过渡:“今天,就有一位热情好客的乡下姑娘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诉老师,她生活得特别快乐,所以专门做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课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看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三读课文,划出小节。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乡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逐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寻找自己兴趣相投,关系亲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组内大胆质疑,积极发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这时,我就作为小组的成员,深入到各小组,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主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小组汇报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汇报第一小节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说他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我让学生说一说,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么样?爬在爸爸背上会干些什么?由此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那种温暖幸福的情感体验,回忆起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体会到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就像“欢唱的黄鹂”,父母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 。
[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读出那份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的愉悦之情。]
又如: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后,我觉得他们读得不到位,就出示课件,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乡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美丽的童话故事)他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学生进入情境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小组汇报完后我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导读各个小节,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启发想象,迁移练习。
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后,我对学生说,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乡,你会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样也编个诗歌吗?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较浅,让他们言之无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图上有小狗、公鸡、小猫、小鱼、小猪、鹅等学生喜爱的动物,学生们见了个个神采飞扬,见物欲言。纷纷举手发言:“拾一把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馋得小羊咩咩叫。”“捉几条小虫,撑圆了公鸡的肚皮。”“捡几根肉骨头,乐得小狗直摇尾巴。”这样,“一石击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思维活跃,不仅能够准确地运用课文上的句式,而且还能够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喜爱的小动物、吃的食物及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时,我又引导学生:你们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现成诗歌,说给“大眼睛妞妞”听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在尝试中体现我能行的快乐,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满童趣的小诗。比如:“曾是妈妈怀里/可爱的小猪。曾是爸爸背上/顽皮的猴子。弹一首歌曲/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打一次篮球/锻炼锻炼自己的身体。”虽然不够完美,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迁移练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拓展,去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通过《乡下孩子》的教学,以创设情境、趣味阅读、感悟运用为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说教材
《再见了,北京!》是代替了《,北京》的一篇新课文。本文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的。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从全文来看,“留恋与不舍”贯穿其中,是情感的明线。“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含其中,是情感的暗线。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论是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还是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中国的形象更加地高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是盛会,卓越、友谊和尊重也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奥运会的背景,隆重的场面,人们的表现等的了解激发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让要他们感受到“卓越、友谊和尊重”奥运的精神。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和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奥运,知道申奥的不易。
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欢庆场面以及北京奥运会的隆中而盛大的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人们对即将结束的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说重、难点
通过场面描写感受北京奥运的隆重而盛大,体会人们的“留恋与不舍”,感受“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激发爱国的热情。
说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利用时机给学生简介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相关知识。
2、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初步读通课文
学生:上网或向父母亲友请教,了解奥运的有关信息资料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这短短的17天中,什么场景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出示填空提示:(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3、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奥运会。
【由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以及第一课时的介绍,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奥运的了解。教师再结合图片,使学生体会隆重的场面、喜庆的氛围和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节日。】
3、这是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二、品读感悟
(一)感悟场景,体会留恋与不舍。
1、出示句子:北京时间20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
指名朗读句子。
问:即将落下帷幕是什么意思?
【落下帷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让学生知道落下帷幕是结束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从奥运盛会过渡到奥运会的闭幕式。】
2、奥运会要结束了,此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出示课题:再见了,北京!(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
出示:五环旗缓缓降下 运动员深情回望 场上响起歌声 圣火渐渐熄灭
同桌共同朗读词语,指名朗读。
【这四组包含生字的短语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出示既可以复习课文的生字词,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概括性的了解。】
4、这四组词语也是闭幕式中的感人画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这四组短语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将那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找到了吗?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6、汇报交流。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问: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想向大家介绍什么相关的知识?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
(1)“鸟巢”是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出示鸟巢的图片,教师介绍: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编织成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比作一个温馨的鸟巢!如同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2)对五环旗的理解。(出示五环旗)教师介绍:五环旗上的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师:所以奥运会正是世界人民相聚的盛会友好的盛会,五环旗的缓缓降下意味着这次世界人民友好盛会的结束。
(3)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对于鸟巢和五环旗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生对奥运有更深的了解,对奥运的精神有更深的体会,也有助于深化课文主题。】
b 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旋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1)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深情回望: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微笑告别:说明外国运动员在北京非常开心。)
(2)这时候,这些外国运动员可能会想到什么?
【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回国“飞机”舷梯的一刹那,他们“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记忆的换卷渐次打开……我在这儿让学生说说他们可能会想到什么?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同时结合现实,说一说这些外国运动员在中国受到的礼遇,正是中国人民的友好待客让这些外国友人们对北京恋恋不舍。】
(3)再读这句话。
c 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1)播放《我和你》歌曲片段,从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世界是一家)
(2)场上真的响起了《我和你》的歌曲吗?从哪儿看出来?那么歌声是从哪里来的呢?
师:虽然没有真正响起《我和你》的旋律,但是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歌声早就在人们心中回荡,此时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全世界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正是北京奥运会将人们的心都聚到了一起。
【在这儿我让学生说说是不是真的响起了《我和你》的音乐,是为了人学生感受到虽然没有正真的放这首歌曲,但是人们的心中早就不由自主地吟唱这首歌,这首歌中唱到的“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正是这次奥运给人们的共同感受。】 (3)齐读这句话。
d 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了。
(1)是谁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他们留恋、不舍的是什么?
(2)师小结:从五环旗降下的那一刻到外国运动员深情回望的那一眼,从《我和你》的歌声从人们心底飘出到奥运圣火的渐渐熄灭,人们心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
相机板书:留恋不舍
【从五环旗的降下到奥运圣火的熄灭,整个自然段充斥着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学完整个自然段后,在重点强调一下并用板书记录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分小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
(1)出示四个场景,指名逐个背诵。
(2)指导连起来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二、感受狂欢,体会奥运精神
1、教师朗读: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填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
2、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欢乐、激动、狂欢等)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北京吗?(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
【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此时的场面既复习巩固了学过的成语,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成语,一举两得。】
3、“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是指哪些人?(来自世界各地,男女老少)
4、观看狂欢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奥运精神——卓越、友谊和尊重的感染下,来自世界各国参与北京奥运会的人们,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年龄尽情欢乐。
【通过理解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含义使学生明白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在这盛会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欢聚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奥运精神,也为后面为什么人们不愿离去做好铺垫。】
5、那天晚上在观赏礼花的还有许多小朋友呢,如果当天你也在天安门广场,你会怎么样?
(不愿离去——恋恋不舍,不忍离去)
6、为什么不愿离去。(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精神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在这样的氛围中,谁都会觉得特别快乐的,所以都不忍离去。)
7、齐读最后两句话。
8、出示:北京奥运会我想对你说。
师:此时,作为中国人,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外国运动员,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外国观众,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你想说什么?
三、读好词语,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场机环
2、给生字找朋友。
3、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教师示范书写场
5、学生书空笔顺后自己描红后书写,教师巡视。
6、选出写得有缺点的学生本子,共同讨论。学生再次书写,取长补短。
7、同样的方法学写后两个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要花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这篇课文所介绍的是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喜讯传来,北京人民到处欢歌笑语、人潮如涌、热泪横飞.从这欢乐的场面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国人近百年的主办奥运会的梦想成真;所透露出的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得到了应有的承认;所表露出来的是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文章的第一段交待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讯息,接着以“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而统领全文。接着描写了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这一历史建筑物和现代建筑物前,人们激动、欢乐的场面。最后一段“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这句话,不仅是一个讯息,而且还赋予了很多意义:对奥运的憧憬、对成功举办的期盼、申办成功后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爱国之情是我们无法不关注的。
申办奥运成功的那一年,我们的学生年龄并不大,不过三四岁。对当时的情形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并不明白,申办奥运会成功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们生活上的空白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我觉得这一课,如果让孩子适当地了解中国申办奥运的艰辛,在历史上,中国的奥运之旅是的漫长而艰难,更能让孩子觉得语文与生活相通,文人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生活中亿万人同样关注的话题,使之爱上这门学科。针对这样的学情和文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学习中,体会到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欢乐的场面,激发起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同时,识字教学也是重点。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本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认真读文、用心感受的习惯。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理解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欢乐的场面,激发起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所在,生字词“不约而同、聚集”的理解也是学习难点所在。
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整体性的原则。以往的教学有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空,第二课时挤,第三课时空。同时安排得没有坡度,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课课皆有得。因此在备课时,我都会根据课文实际情况,给课文分课时,每个课时都有训练重点所在,都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做更能有的放矢。
本文的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通过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申办奥运的近一百年的历史,及申办奥运的条件等。
2、会认14个生字,会写“申、匹、互” 等7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涌上街头”所表达的激动,理解“不约而同”所表达的是亿万人齐心合一,共同关注申奥有问题。会用“不约而同”说话。
第二课时:
1、进一步认识14个生字,会读会写3个生字。
2、通过理解“欢乐的海洋、聚集、挥舞、高呼、歌如潮、拥抱”等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中在理解中初步培养起爱情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方法在古希腊里是道路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正确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是走向成功的桥梁。
根据文本情意浓厚、所描写的场面热烈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理解朗读法:朗读是从章节的美感入手,来熏陶朗读者的情怀。但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阅读者要能够从音节或者音节所描绘的对象中感受到美的力量。那就是要求朗读者对语言所描绘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脱离了这种把握,朗读就变成了浅层次的东西,无法深入到文本所蕴藉的美中去了。理解朗读法可以使朗读从浅层次的状态转入到真正的对美的体悟中去。
2.情境教学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特别是本文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这种方法尤为有效。
由于学生对这一课所描述的内容,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本课指导学生学会的学习方法是:
1、读书入境法: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齐读、轮读;自由读、男女读、分组读;轻声读、快速读、诵读、范读、引读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情;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根据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文本细读、质疑引导、合作交流、听读学习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学了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了,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或问爷爷奶奶,了解当年的情况,帮助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是略读课,但篇幅比较长,所以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主要通过品词品句,以读悟情、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首先,新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古诗《游子吟》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已学知识,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情;一方面又顺理成章的引开了课文;
其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让学生带着“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文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细读文本,品味感悟。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母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细细地品味感悟伟大的母爱;
最后,总结与拓展。通过向学生质疑:“本文通过讲述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来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中心。由于本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所以,我设计了“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最想为母亲做的一件事”活动,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感悟伟大的母爱。由于“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大胆地对“母爱”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升华主题,感悟伟大祖国的母爱。
总之,在这节课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谢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第一课时所学一、二类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难点:体会老师的勤勤恳恳,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五、说学法:
本课语言流畅,富于情趣,教学时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出示紫丁香图片(导入),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得读书姿势最正确。
(二)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试试,行吗?(动画朗读,做好情感铺垫,让学生注意用心体会老师范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评价老师读
3、自主读书,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
4、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让她和你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5、谁乐意站起来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6、谁还想读?
7、你们现在最想听谁来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并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多边互动,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们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四、寓教于乐,巩固生字。
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就连一些生字宝宝也想来和你们交朋友,还认识吗?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低段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热衷于一件事,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五、练写生字(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静心书写)
六、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绿色的枝叶 做伴
绿叶唱歌 消除疲倦
盛开的花儿 感谢
花香 飘进梦里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一、教材特点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专题整开教材内容。第五单元教材就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开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其中第21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穷有童趣、情节生动且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新事。新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重动物们的特性,它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最先成为“万兽之王”。新事通知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论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新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闭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新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这些新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
三、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特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我定下了三个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2、指导书写生字“直、期”。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要和别人调和相处。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学习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四、教学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结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是这样例文的:
第一步 激发谈话,单习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过的一半。”我一直认为在上课先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过。导入的巧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进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原本我就只是很简单“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1课《从现在开始》……”然先就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先自然段,一直觉得这太没情趣了,也没有新意,学生的兴趣一定激发不起来。于是,我就想到把课文内容融入我的谈话,从而使导入时能够童趣一点。
第二步 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老师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来对人物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于是在整堂课的预设中我很强调朗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等等,并结开老师及时的点评反馈,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让他们逐渐的读出猫头鹰的狂妄,袋鼠的无知,小动物的无奈和最先大家为小猴子的热烈欢吸。在反单的朗读中,让学生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步 想象说话。 当我研读完这篇课文先,我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先都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叫苦连天,哪些动物会叫苦连天?他们会怎么叫?“小猴子话音刚刚落,大家都欢吸起来。”大家会欢吸些什么?这些空白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四步 正确指导书写。崔峦老师曾说过:年级的语文课,每节课都应当让孩子写写字,随着年级的升下,还要写写词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标准、端正、整洁”。那么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看看字形,说一说这两个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同学的提醒下,学生的警惕性会更强,学生自己也记得当呢感牢一些;然先老师认真板书实录,向学生讲明书写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书写标准的重要性;接着再让学生自己描一描写一写;最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价学生认真书写的生字,在这个环节,我没有一定要先拿上来,而是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的请你拿上来”,我想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数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为难。今天,陆斌伟有几个写得是有点不好,同学们一提出来,我发现他也有点不恶意思,于是我的那句“在同学们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写得更棒的。”就是在为他挽回点面子,在批改他的书写时他已经改好了,写得那么认真。这样,学生在练习写字时,就能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属于第一学段。本册教材包括15个单元,我要说的是第4单元。
下面我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八个方面研说这一单元。
一、说课标
(一)学段目标:语文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由五方面组成,分别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综合活动、自检。
在识字、写字方面:会认432个,会写220个,同时熟练掌握累计70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抓住字形分字的结构、字音、字义,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的识字方法。明确写字的目标是写对、写好、写快。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至少17篇古诗文,会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方面,能够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能把句子续写完整,会写留言条。知道日记什么样,能写5篇左右的日记。综合活动,参与至少4次班级的综合活动。自检,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评。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结合本单元内容说具体目标。(第四单元)
在识字写字方面:1.认会27个生字。2.写会13个生字,书写楷书。3.积累部首左耳刀和示字旁。阅读方面:①朗读课文,想象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②背诵《流动的画》和《祖国在我心间》、语文天地中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的习惯。
表达方面:鼓励学生口头组词,会用文中的重点词语造句。学会合理想象。
综合活动,结合语文天地,结合地图,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教材
说完课标之后,我们再来说教材
◆我将先后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讲述。
(一)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有四个显著特点:
1.重视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累,如引导学生识字、写字,不仅学会认字、写字,而且渗透汉字的文化;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文化精品、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名家格言,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和语言创造力。
2.重视感悟生活的能力。三篇课文都是从孩子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金钥匙”适当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提示和引导。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还有“自检”,培养学生自审能力。
3.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设计编排,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推进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在课文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4.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教材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他学科的、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
(二)编写体例
北师大版教材不同于人教版,以内容整合,主题单元形式呈现,包括:文本、课后思考题、语文天地。全册教材最后还设计有查字表、认字表、写字表等内容。
以本单元为例:包括单元主题名称:努力。主题课文《上天的蚂蚁》、《第三个小板凳》。还有拓展阅读《包饺子的故事》。“语文天地”中则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写音节”,“比一比,看谁写的多”,“把意思相关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再抄写下来”,“读一读,背一背”。还有金钥匙安排了学习默读。
(三)内容结构
二年级上册共15个单元,按内容可以分主三大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教材由2篇主体课文和1个《语文天地》组成。
编排的2篇主体课文分别为一篇儿童视角《流动的画》《视国在我心间》和一篇自读课文《我们的祖国真大》,都设及了有关祖国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想象感受祖国的秀美。《语文天地》除了有描一描、写一写、比一比以外,还安排有描绘祖国山河秀美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感知祖国的语文活动。
(四)立体整合
横向整合:主体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抒写事件大小不同,有身边小事,也有回国大事;所写对象不同,但都是紧紧围绕热爱祖国的主题。其他栏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相关语文活动。
纵向整合:
一上“家”《家》;二上“祖国”《流动的画》《祖国在我心间》;三上“祖国在我心中”《国徽》《回自己的祖国去》《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四上“民族之花”《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五下“龙”《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六下“珍惜”《可爱的中国》。
三、说建议
说完教材,我们来说建议
1.教学建议:
这个单元我分以下五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流动的画》
第二步:教学《祖国在我心间》
第三步:自学形声字识字,完成积累词语。
第四步:完成语文天地
第五步:背诵《望庐山瀑布》,积累形声字和古诗。
①识字与写字:20xx版课标:注重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引导主动识字,写字每天都要安排十分钟以上。
独立识字,以词为单位识记。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会意字、编字谜等)
写会生字词;每天十分钟写字。
②阅读:20xx版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③口语交际:20xx版课标: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由字而词,到短语,进而到句子的延展练习。
④写话:20xx版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根据实际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春景。
⑤综合性学习:20xx版课标: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评价建议:
①评价标准:
识字与写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意;独立识字;关注毛笔书写)阅读(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背诵积累)写话(兴趣习惯,文从字顺)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学会倾听与交流)
②评价方式
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展示型评价、奖励性评价、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课堂教学资源(文本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②课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和生活资源)
结束语:
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把握语文新课标,构建高效新课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读,敬请指正,谢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同学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本课是第4单元的第3篇讲读课文,它直接体现了本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思想。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领悟课文的深刻含意。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文内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课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难点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别人的长处。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我将采用“感悟朗读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法”扩展思维法来组织教学,以读为中心,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把读贯穿整个教学之中。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书为基本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课教学我以新课标和诱思探究思想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下面,我来说说每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1、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为了课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图片入手,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课堂。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把小柳树和小枣树请到我们的教室里,你们喜欢吗?来叫叫他们的名字。谁能叫的更好听?观察一下,老师写课题的奥秘。对于说的较好的同学,给与激励性语言表扬。接着,老师说:他们很想知道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仍学生初步感受课文。
2、朗读课文,以读明理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来读课文。你能把小柳树的美读出来吗?现在你就是一棵美丽的小柳树,请你试试等的方式来诱导学生朗读。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生字和词语的巩固还不是很到位。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二、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话中创造语言,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师生互动,识字——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后,教师依据学生已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学习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科技的喜爱,最后鼓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平常生活当中。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美丽的太空画面,让学生观看。
(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感受神奇,产生向往之情。)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尊重他们的个体感受,并鼓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准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情。)
3、师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点缀着无数颗美丽的星球,它们看上去似乎彼此离得很近,但实际上却相隔非常遥远。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藏着无穷的奥秘。看到如此美丽的太空画面,你想说点儿什么?指名谈感想。师顺势利导: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游一番,你们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自由说后,师导入课题:如果在太空生活,许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稀奇而且还有点“古怪”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空生活有关的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贵有疑,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的愿望后,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迫切愿望。)
2、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3、汇报读文:采取个人展示读、小组竞赛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顺。
(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三、引导学生识字:
1、学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读几遍,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领读、齐读,师生共同正音。
2、从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词,去掉其余部分,学生认读生词。
3、去掉上述词中其余部分,只留生字,让学生认读并自由组词。
(由句——词——字的认读,根据难度不同,有层次地多次再现生字,让学生随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复现。在读的过程中,生字不断复现,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
(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出平等、和谐的氛围,测读形式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5、师生合作认字:师拿出字词魔方,任意翻转各面,学生开火车认读。
6、学生再读文,读通顺,读流利。齐读或小组接龙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识字和接龙读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显得生机盎然。师生互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记字的方法,看谁记的最多,方法最好。
2、学生汇报交流,师适当参与,给以启发性的引导。
3、仿照“读读说说”给生字组词。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肯定他们的个体体验,以展示才能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让识字方法异彩纷呈)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不束缚、不牵引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与发展。)
2、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篇)大声朗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4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第五专题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五专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而本课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它向我们揭示出小熊和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在发生矛盾后,又是纸船和风筝成为他们之间的友谊的纽带,告诉小朋友们在与好朋友吵架后该怎么去“缝合”友谊,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把真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是学生体验情感、训练语感的一篇优秀文本材料。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2、过程方法目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学生感知课文,通过表演读,范读,比赛读感悟课文的含义。3、、情感态度目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感受。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平等对话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到童话乐园去逛一逛的情境,如果读准字词即可顺利得到通行证进入童话乐园。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二、板画贴图,进入角色
我首先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出童话乐园的概貌,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把松鼠和小熊的家贴到合适的位置,随后请学生带上头饰走进童话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活泼和谐的气氛。而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鸟的角色进入,拉近了与学生角色的距离。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感悟松鼠和小熊的快乐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是什么使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然后抓住3、5自然段进行朗读感悟训练,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同时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含义,用角色读,赛读,分工读、配乐读等方式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感受,用发现的方法来学习“漂”“飘”的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失落
首先在忧伤音乐的渲染下,我用深情地朗诵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自学课文的八、九自然段,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我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小熊和松鼠的家进行采访,把小熊和松鼠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3)感受松鼠和小熊的兴奋
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同样注重的读的训练,以学生帮帮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来感受友谊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兴奋和激动。
四.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说和写的两个拓展练习,第一个练习是说一说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后,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第二个练习是把你想对朋友说的话写一写。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以板画的形式设计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了重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
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五.说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教法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娃娃”,师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学生在补充课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扩词训练,加强了语言积累。老师选择“可爱的”一词板书完整课题《可爱的娃娃》。再启发提问:“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师话峰一转:“然而,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这个娃娃 ,却变得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主动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使教学重点有了训练坡度。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场面)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在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后,鼓励学生试着用动作、眼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5.在学生表演之后,启发学生由文本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6.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哑剧表演,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 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 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结合这个板书设计,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有一个叫托尔斯泰的大作家曾这样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诚实 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用心读过《父亲和鸟》一文后,我就深深地感受到用“真挚感人”这个词来形容这篇课文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是本文的开篇句,真切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打心眼里感受到“知鸟者父亲也,爱鸟者亦父亲也。”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的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课文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说教的痕迹,反复阅读,用心体味,却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十分融洽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4.能够选择或创造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护鸟的实践活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整篇课文我打算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识字教学,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合适的护鸟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五、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读思议结合法、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方法教学。学生是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实践等学习活动。
六、教学流程(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向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拙见)
整篇课文我抓住一条探究“父亲、鸟和我”之间的情感的主线展开
1、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自由朗读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来改写课题,把《父亲和鸟》中间这个“和”字改掉,这形似改课题其实是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读后对父亲的感受,初步了解父亲和鸟之间的关系——知鸟爱鸟。
紧接着顺水推舟地给孩子们一个研究的问题:
“聪明的小读者是从哪些地方读出父亲是那么地知鸟爱鸟?”
2、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想碰撞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所以对于这个研究主题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请孩子们四人小组尽情地讨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能体会到多少就说多少,哪怕只是一点也是好的。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体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细细品味父亲和我的对话,父亲的语气以及父亲的动作神态。我想语文教学要想让孩子们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读读、品品、议议,让孩子们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本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自主地体会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喃喃、话音很轻、生怕等词语的涵义,体会父亲和我说的话,相信孩子们会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父亲内心深处的东西。既而,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亲那么知鸟爱鸟又会对父亲产生怎样的感情?
在这番体会之后,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好父亲说话喃喃的,亲切自然的语气,读好“我”天真快乐,敬佩父亲的语气。孩子们有了前面的深入体会,自然能读好了。
至于我和鸟的关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显而易见了,引导孩子们品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不难体会到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爱鸟,想要护鸟。
自此,孩子们在自主的朗读中感悟,在相互的交流、沟通、影响中探究,再在深入的体会后再朗读,定能对课文产生较为深刻又极富个性的独特的感悟。
3、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自从我和孩子们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去以后,我们也就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我们也一定会深深地被父亲感动着,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爱护小鸟,例如,收集有关鸟类的知识和大家交流;写一写护鸟的口号;画一画护鸟的宣传画等等,孩子们可以展开各自的语文实践活动。
七、板书
知、爱
父亲 鸟
敬
佩
爱
鸟
护
我 鸟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闭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闭爱他人,闭爱生活,闭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开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进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瞅目标:有闭爱他人、闭爱环境、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开,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新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民。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串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新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意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
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
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穷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理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 “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 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 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白白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下昂。
(2)热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通知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先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难听了)。
4. 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先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教学第一段
1.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
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5. 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6. 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7. 过渡:“就这么一个白白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 师生配开读。
过渡:“是的,白白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热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白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例文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饱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进程也是张扬学生特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进程。
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例文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重点是借助汉语拼音,正确的读出“俩、盛、输、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理解老牛的话,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二、设计理念: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本课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亲自实践的机会,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1、结合课文朗读让学生自己学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检查朗读生字和朗读课文,强化生字读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或动作表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茂盛”通过看图理解,“大模大样”结合动作理解,“评理”联系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自读字悟为主线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把心思“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精度重点端再精读重点段,突出理解的重点,即老牛的话。学生反复朗读老牛的话,理解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再特定的情况下,长处能成为短处,短处也可能成为长处。再通读全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体会里面所包含的哲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愿望。我这样导入新课: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他们就吵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文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在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读,激起他们互不服气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互相读,激发读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结合插图,教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品读精彩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能够轻而易举读出骆驼吃围墙上的树叶的轻松,但对羊吃围墙上树叶的着急和吃力可能读不准。我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之后边读课文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羊吃树叶的动词,最后读羊吃树叶的句子。这样,学生朗读时注意“抬”、“扒”、“伸”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能体现出羊吃树叶的着急和吃力。
四、说板书:
我让学生通过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来进行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有趣的动物》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围绕“自然科学”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通过课文中隐藏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大自然。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动物”,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他有趣在哪里?此次口语交际锻炼,意在让学生学会说得清楚明白,同时学会认真倾听,并有礼貌的提问。此次口语交际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培养认真听讲,礼貌提问的好习惯,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丰富学生对动物知识的认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学生对动物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突出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难点: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通过介绍动物们的优点和与人类的关系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可敬。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应着重采用实践训练、情景创设和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实践训练教法,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整理出初步思路。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小组竞赛,二次组织语言,做到表达有逻辑。此时注意关注后进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说话起来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语言不够,连贯,无法表达清楚想要说明的意思,教学本次口语交际,从学生喜欢的动物入手交流,能激发她们说话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说话前,先想好要说的内容,再讲给同学听,这样让学生先在头脑里,进行语言初步加工,说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再次组织,感受说话的逻辑思维,慢慢养成,先思后讲,学会把意思表达清楚。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谈话导入,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示,首先大家要想好自己要说的内容,然后再讲给同学听,讲的时候要吐字清楚,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的提问,而是自己也了解的动物可以举手补充
3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首先,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同学间可以互相阅读,其次,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后,用简单的话在小组内介绍最感兴趣的内容。
4创设情境:召开动物介绍会。课件出示动物介绍示范,小狮子的自述,引导学生注意听,然后学着仿说,同桌互助准备好搞讲稿。
5小组竞赛: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组内其他成员评议。小组内选评选出说的好多同学来班级参加比赛
6总结结论:强化认识,提纲挈领。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同学们一起努力,让我们大家都认识了好多动物。动物们真是有趣,长得千差万别,住的地方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大自然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才变得那么有趣,那么精彩,我们一定要保护动物!
8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搜集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7板书
有趣的动物
名字 样子 优点(本领) 爱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讲的课文是《从现在开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说
《从现在开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们苦不堪言,而小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本课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小猴子则不同,让动物们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深受大家的拥戴。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
3、教育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别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学会尊重别人。
难点:通过细读课文,帮助学生弄清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
(四)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我主要进行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主讲的是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细读感悟,通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明白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理念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在教学中,要极力使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读书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三、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节课,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在教师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获取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引导学生自学、理解、感悟、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时,我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方式。即教给学法引路,指导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通过开火车读生词,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2、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二、三、四自然自然段我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赛读、听录音读,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读出不同动物的个性特点。
在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就是通过朗读时的角色体验来进行的,把朗读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先出示猫头鹰图片和第二段,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感受猫头鹰当上大王那神气的样子;接着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感受他的神气,然后再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猫头鹰那神气的的话。这样,猫头鹰的心理和个性特点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会。在理解动物们的感受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感受 。于是在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时,学生的体验就非常真实,感受就非常丰富,学生们就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爱说。在此基础上,再来读第二段的后两句,学生就读得投入,读得真切。
同样在理解其他自然段时,也是通过朗读,体会了袋鼠的激动、小猴的机灵;真切地感受到动物们的不满、辛苦、担心,以及最后的高兴心情。
3、合作讨论,升华提高。
通过教学二、三、四自然段,学生从动物们对猫头鹰、袋鼠的命令叫苦连天,对小猴子的命令却会立刻欢呼起来深深体验到了动物对猫头鹰、袋鼠、猴子轮流当“万兽之王”的不同表现。我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谁能当“万兽之王”?为什么?又将学生带入了自我的情感体会,相互的讨论交流之中, 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这样课文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故事的结尾是水到渠成,第五自然段采用齐读的方式一带而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时,我也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角色,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延续。
5、作业设计。
将学生的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在课后仍然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积累语言,另一方面,进行学生的思维拓展,体现读写并重。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开放的、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学会方法,逐步提高。
五、说师生活动
新课程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便形成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往与互动中,教师更多的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学习的伙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我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敢于行动、乐于行动;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我执教的《父亲和鸟》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求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闭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利,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到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
课文最先说:“我真下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我认真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文本,认真地进行了学情的分析: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题便能引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每个孩子都有质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读父子的对话,深深理解父子的对话中,孩子们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鸟飞,没有鸟叫,没有鸟味,父亲却知道林中有鸟?为什么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乐?为什么在最快活的时刻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为什么父亲如此了解鸟的方方面面?……所有的疑问都将激励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同时感受人鸟的亲如一家。同时,当我走进文本时,就觉得像在温习着一个今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人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调和、十分融洽。反单诵读,用心体味,就会对文本产生更多更深的感受。综开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调和相处。本课教学中我拟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开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开作探究进行指导。在分析了学情,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先, 我例文了第一课时教学进程,并努力追寻语文教学的“诗意”:
一、想象描摹,浸润心肺。
上课伊始,一曲美妙的《鸟叫》,把孩子们带入了鸟的天堂,并让孩子们说说,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课间,出示数幅群鸟图并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鸟儿的欢快及父亲的欢乐之情;让学生想象父亲说话的神情、动作及“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的父亲是如何爱树林、爱小鸟?父亲走进树林,望着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1、听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先说说听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先,教师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先的感受。
3、品读课文抓住重点句“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等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如:在体会“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一句时,我是这样例文的:
(1) 出示句子。
(2)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3)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4)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5) 师: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4、演读课文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孩子,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孩子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三、积累拓展,情思飞扬。
1、交流闭于鸟类的知识及有闭描写鸟的词语和诗句。新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闭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间,在领会“小鸟和树林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新入选的教材,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称赞》一课,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获得成功快乐的故事。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阅读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上课,我就创设情景,兴致勃勃地说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可爱,有些小朋友的大眼睛是很善于发现问题的,表达能力很好,也有些小朋友充满活力,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其实,老师很佩服你们呢!”再发现部分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调动学生的激情,进入到称赞的氛围中,从而解读课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巩固识字,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时也再一次认生字。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把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的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语,以多种形式去认读。而作为读好了的奖励,引出课文故事中的主人公——刺猬和小獾。这时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同时是课文的重点句子,进行初步的了解。如,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让学生用称赞的话语去称赞同伴。接着从句子过渡到课文了。请10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0个段落,其他的的学生就要进行思考,这也是本篇课文的主问题:课文中谁称赞了谁?是怎么称赞的?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把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了,深刻了,就理解了整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抓重点语句从称赞的语句入手。即: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这两句称赞的话中,我主要抓住第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展开,这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话,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是这句平淡如水的称赞带给小獾的帮助,我引导学生读文找“这样的称赞对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学生立马就能找到“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同时也从句子中明白了称赞让小獾有了自信,让小獾凭着这份自信,最终学会了做椅子。为什么就这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就能让小獾充满自信呢?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先前的小獾到底怎么了呢?这里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泄气”一词,可是同样是这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小獾看到了泄气,然而在小刺猬眼里却看到了不同,当时小刺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在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中就能马上找出小刺猬看到的是“一个比一个好”。让学生感受到小刺猬是“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看出做的粗糙,但是做的很认真”,感受到小獾付出劳动后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并不是盲目的奉承,而是真心实意的,一是一,二是二,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称赞别人,才能真心称赞别人。这样,文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后,再请他们来朗读称赞的语句,相信就能做到水到渠成,真心诚意了。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又如“学了《称赞》,让我们也学着小刺猬和小獾,来试着称赞咱们身边的同学,家人吧!”最后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夸夸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用粗线条理解课文,深化主题。
《称赞》这一文本,带给了学生许多许多,同时也给我们老师一些启迪,平时对学生也不要太吝啬称赞,当学生获得成功或取得进步时,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或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称赞,是有神奇魅力的!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分享这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优秀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进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优秀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说说教材
《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新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穷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农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觉得,加班加点地拼命农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过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认识10个生字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瞅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开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开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猎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猎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依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相互饱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开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稳固识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闭注学生的集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猎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稳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语文新大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做,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穷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下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例文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开,形象直瞅,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瞅中心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现就以下两方面说一说教材。
1. 说教材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高科技突飞猛进,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间站相继兴建,新能源不断开发,然而人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正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如不警醒,人类终将遭遇灭顶之灾。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从小是做起,从自己做起。就是给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共同描绘。
2. 说教材的内容安排
跟随着小洁的月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胸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清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拽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3. 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陪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力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德的熏陶,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4. 课时建议:
2课时或2课时以上。
二、说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欣赏、变幻、展翅高飞等词的意思。能用……像……练习说句
2.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和行为美的和谐。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说学情
从二年级已有知识和经验来看。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比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景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课件图画,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从而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美好环境的感染。
2.自主探究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渎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体验。
4.练习说法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在本课中,我设计了想象说话和句式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感悟学习法。
五、说教学课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前准备:画环保图画。
2. 设计思路:
语文是一门审美性较强的学科,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体操。我想这种美的体操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涌动,去感悟。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感知美——初读课文,寻找美——自主品读,欣赏美——交流讨论,发现美——拓展练说,延续美
3.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给大家去看一弯清澈的湖水。(出示课间)清澈的湖水是怎样的?说一说。感受有情境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老师在问: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带着喜爱之情齐读课题,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寻找美
风景美,语言文字更美。引入初读全文。给难读的生字做上记号,划出词语,多读几遍。
交流预习情况,把难读的字、词指出来,再把问题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互相合作帮助。(课文指出,教师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喜欢的方法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1.把难读的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读准,及时评价。
3.表扬学习成果:自学能力多强啊!读对了这么多生字和词语。让我们随着小洁荡舟湖上去欣赏如诗画的美景吧。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把句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板书:景美)
(三)自主品味、欣赏美
教师请学生来说说找到的句子。课标强调阅读方法,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补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是单纯性,机械的分析,要重朗读感悟,我依据理念这样设计:
课件出示,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在赛跑。
指名读句子,比一比谁读的好,进行朗读争星,鼓励学生乐读美读。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说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师板书山石奇特。
在图上找一找,认一认这些石头,用动作表演“展翅欲飞”。
再指名读,读出有趣,肯定,你完全有资格做小导游了,为我们介绍一下其它的山石。
引导说话练习,图上还有怎样的山石,积累语言出事出示课件词语卡、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美不胜收
读一读,积累词语。
合作背诵(师生合作,美美背诵)
1.课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读读,湖水给你什么印象?(平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闭上眼睛读一读。,感受美丽湖水。
此时小洁的感觉是怎样的?有感情的读,我觉的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过渡:小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静的美,继续汇报美的句子。
3.课件出示: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跳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重点能解决“跃”是什么意思?感受小鱼的有趣。结合老师范读——想象读——表演读,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景之美。
4.在音乐中齐读1——4突然之前自然段。
引导学生欣赏美的风景、感受美的风景。在教学设计中我是紧紧扣住朗读,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四)交流讨论,发现美。
过渡,山石美、湖水美、鱼儿美、人更美,你从哪里看出来?(板书:人美)
引导学生抓住面包纸的主线,抓住“刚想”“生怕”“”三个词语。指名,读,她在想什么?(想象读,想象说话练习)
小洁在欣赏美景时又发现了什么?读出“不满”的语气。(板书不满)
小洁把纸扔进河了吗?找出文中句子,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象在寻找什么。————她在寻找什么呢?生:垃圾箱,清洁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拓展延续美
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呢?(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的表达愿望。)
(六) 总结全文
简述本文大意,让学生谈谈学后想法,强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七)说板书
板书是整堂课的教学思路的缩影,是教学的蓝图。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1、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习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⑴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
⑵ 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⑶ 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2、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⑵ 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⑸ 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诗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赏读重点句,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是朗读指导的第一步,学生通过仿读对课文的朗读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朗读教学的第二步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来品味经典语句,体味文本意境。所以在前一环节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这时问题出现了,孩子们整首诗都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接下来我又该如何指导朗读这四个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这一环节确实还是挺出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③ 第三步:发现规律,欣赏文外景,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在感叹之余,用手中的笔,模仿课文的句式尽情书写一番,可谓水到渠成。针对一些中下学生即兴访写难度教大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写一写,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知识。
④ 第四步:拓展阅读,走出课堂,丰富积累:
语文专家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仅仅学会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再怎样经典,它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将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向了课外,不仅插入了课后的选读课文学习,让学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这一活动将安排在第三课时,希望到时孩子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0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不认识妈妈的孩子》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 课文,该单元以“科学启蒙”为主题展开。《不认识妈妈的孩子》讲 述的是石油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 确认识自己,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 生的创新欲望。
这节课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 新课标中“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 14 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我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和“初步懂得一些做 人的道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 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 和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 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 1 设疑引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欲,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质 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 2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以个人读的形式展开,这是第一层次读,目的是读通全文,读准 字音。教师请学生学生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的会认字,在语境中建立生 字的音形义联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 3 检查反馈
通过简单的小组合作,有效的检查并促进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
环节 4 再读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中, 我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议。 首先讨论:你是怎么知道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是孩子,石油是它们 的母亲的?找到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而后进一步引发学 生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呢?导入课文 1、2 自然段 的学习。
环节 5 细读课文
思考:孩子长的什么样?妈妈长的什么样?让学生说一说,之后 是填空练习,让学生通过第 1 自然段这些词语感受展览品的美。
1、2 自然段的对比读,让学生感受石油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外形 的截然不同。
展览品的话的朗读,是一次朗读训练的时机,同时通过朗读可体 会到展览品对石油的不喜欢。
环节 6 发散想象
抓住课文结尾展开讨论, 延伸想像, 并演一演, 使学生受到教育,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初步懂得以礼相待、人人平等的道理。突破教学 重点。
环节 7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不认识妈妈的孩子》反思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认识 14 个生 字。”“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 道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 3 个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 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讨论。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在学生心中种下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设计理念】
一、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体验,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在读读说说中积累并迁移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从文中我们还发现,父亲通过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就能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可见父亲对鸟有多么的熟悉,父亲为什么能够这么了解鸟的生活习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给出了答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一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父亲和鸟的关系不同寻常。
二、创设阅读情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们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从这开始是比较轻快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听听事先准备好的鸟的声音或者让学生学学鸟叫。并让大家说说如果你是一只小鸟,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说的?这是树林和鸟最快乐的时刻。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能把它读好了?从朗读中感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那种爱鸟之情。此外,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反馈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巧设疑问,引导感悟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在读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问题,(你觉得你提哪几个问题,对小朋友理解课文有帮助)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
一、教材特点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专题整开教材内容。第五单元教材就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开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其中第21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穷有童趣、情节生动且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新事。新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重动物们的特性,它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最先成为“万兽之王”。新事通知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论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新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闭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新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这些新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
三、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特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我定下了三个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2、指导书写生字“直、期”。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要和别人调和相处。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学习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四、教学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结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是这样例文的:
第一步 激发谈话,单习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过的一半。”我一直认为在上课先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过。导入的巧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进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原本我就只是很简单“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1课《从现在开始》……”然先就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先自然段,一直觉得这太没情趣了,也没有新意,学生的兴趣一定激发不起来。于是,我就想到把课文内容融入我的谈话,从而使导入时能够童趣一点。
第二步 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老师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来对人物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于是在整堂课的预设中我很强调朗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等等,并结开老师及时的点评反馈,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让他们逐渐的读出猫头鹰的狂妄,袋鼠的无知,小动物的无奈和最先大家为小猴子的热烈欢吸。在反单的朗读中,让学生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步 想象说话。 当我研读完这篇课文先,我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先都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叫苦连天,哪些动物会叫苦连天?他们会怎么叫?“小猴子话音刚刚落,大家都欢吸起来。”大家会欢吸些什么?这些空白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四步 正确指导书写。崔峦老师曾说过:年级的语文课,每节课都应当让孩子写写字,随着年级的升下,还要写写词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标准、端正、整洁”。那么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看看字形,说一说这两个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同学的提醒下,学生的警惕性会更强,学生自己也记得当呢感牢一些;然先老师认真板书实录,向学生讲明书写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书写标准的重要性;接着再让学生自己描一描写一写;最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价学生认真书写的生字,在这个环节,我没有一定要先拿上来,而是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的请你拿上来”,我想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数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为难。今天,陆斌伟有几个写得是有点不好,同学们一提出来,我发现他也有点不恶意思,于是我的那句“在同学们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写得更棒的。”就是在为他挽回点面子,在批改他的书写时他已经改好了,写得那么认真。这样,学生在练习写字时,就能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四》
下面,我就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围绕“怎么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四》是开篇的第一课,这课精选了三组成语,既是从《识字一》开始的成语系统积累的进一步延续,又对本组课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本课按“取长补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联系的排列,给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从涉及的思想内容看,《识字四》在全组课文中具有统领的作用,从呈现形式看,是帮助学生集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乐趣的好范本。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内容训练的重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等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成语,在朗读中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成语,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授课教学策略”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四步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随文识字,感知成语
第三环节:朗读感悟,积累词语。
第四环节:书写生字,总结拓展。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从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故事,再听老师讲故事,坐井观天,交流听懂了什么,引出成语坐井观天。也许有的孩子听过,也许有的孩子读过,但是无论怎样孩子都喜欢故事,这样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随文识字,感知成语
9个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学习,势必增加识字难度,也会让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课时,把生字分散在每组成语中,一组成语认识三两个,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以坐井观天带出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学生有预习读出成语不难,在把生字挑出来,放到词语里再置于句子中,这几个句子,既考察了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成语的意思。
接着以比较讲棍和粉笔的长短,讨论谁的用处大,引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再让学生看书,找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寸益两个字,学生在读书时经常遇到,引导学生交流在哪见过并及时鼓励表扬,激发自主识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难区分,拿出来比较,引导学生编儿歌,“章家两兄弟,三撇章,耳刀彰”这样不但再现了生字,又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识字教学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所以识字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情景也不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学习第三组成语的字时,主要以自学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成果,展示识字收获。
(三)朗读感悟,积累词语。
1、让学生自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学生之间对赌、齐读、多种方式阅读,指导读出韵味。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明白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总结拓展
1、示范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补、拔、所的笔顺。
2、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拓展:有许多成语都有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去阅读成语故事,下周的读书交流课开成语故事会,选出“成语故事大王”。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鼓励课下阅读,课下识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五、说板书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学方法:
本人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为体现这一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接着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安排巩固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词句的意思。
三、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玩游戏
第五环节: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课外作业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从这六个环节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识字二(板课题)。
(这样通过谈话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完后老师再来一个检测。在检测时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谁在干什么),教师随后在图片下出示相应的词语。(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接着教师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来读。如:个人、全班、同桌互读。读后教师又把卡片张贴在黑板上。(这样教师既可以大面积地检测学生的认读情况,又可以把整节课的重点一下子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分析字形
在认读完生字后,就转入分析字形这一环节。在分析字形时,教师先跟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再让学生按所学的识字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这样既可以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从而得到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习词语。
在学习词语时,教师也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认读词语后,教师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把表示动作的词和多音字显示出来。接着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准确运用。又问:“二胡”为什么用“拉”而不用“弹”。(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明确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时,一定要根据它所用的对象来定。)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词语搭配)。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延伸。
5、小结、质疑。
在学习完后,教师又来一个知识小结,再质疑。(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反馈的空间,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四、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词,教师又设计一个复习巩固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通过认读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使整节课的重点就更突出。)在复习、巩固后,为了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在此又安排一个扩词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知识延伸)。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读写相结合,教师又指导学生书写比较难记易错的字——“琴”。
五、游戏
在学习完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又来一个轻松环节“玩游戏、编儿歌”。在玩“快乐传真”的游戏时,教师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让台下的学生猜,猜对奖一颗☆。(这样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出如何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又一次帮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六、总结
教师总结时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让学生说,教师再来归纳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就更好地明确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再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加以奖励。
七、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课后去复习功课,教师布置了一个口头作业“认读生字和词语”。(这样让学生回家后有目的地复习功课。)
八、说板书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是国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5 课,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诗兼美,诗文互照,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来理解、欣赏文本,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训练重点是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二、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三、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熟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直接揭题,了解大意。
课始,我直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二) 诗文对照,初步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点,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请学生读课文,并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2、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3、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我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光了解诗意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2~~4小节,看看课文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依依惜别”这个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的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细细品味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他们都在欣赏美景吗?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悟到此时两人都无心欣赏美景,都有一种老朋友离去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但他们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借助学生搜集的资料,明确能够得到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的敬重,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一定非常好的。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孟浩然的话:“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让学生谈谈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理解,体会孟浩然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
以上三句话,在学生感悟之后再通过练读、个别读、齐读等形式充分诗人的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能把课文读好,只有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这样的读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入情入境。)
4、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有层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表演再现”的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
(学生表演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 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尽情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 作业
从以下四题作业中任选一题完成。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收集几首送别诗,并背诵。
3、以《朋友》为题,写一位你的好朋友,表达你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4、从你背诵的送别诗中选择一首,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改写。(以叙事为主)
(课外作业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它能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这篇课文所介绍的是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喜讯传来,北京人民到处欢歌笑语、人潮如涌、热泪横飞.从这欢乐的场面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国人近百年的主办奥运会的梦想成真;所透露出的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得到了应有的承认;所表露出来的是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文章的第一段交待了申办20奥运会成功的讯息,接着以“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而统领全文。接着描写了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这一历史建筑物和现代建筑物前,人们激动、欢乐的场面。最后一段“年,奥林匹克旗帜将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这句话,不仅是一个讯息,而且还赋予了很多意义:对奥运的憧憬、对成功举办的期盼、申办成功后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爱国之情是我们无法不关注的。
申办奥运成功的那一年,我们的学生年龄并不大,不过三四岁。对当时的情形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并不明白,申办奥运会成功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们生活上的空白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我觉得这一课,如果让孩子适当地了解中国申办奥运的艰辛,在历史上,中国的奥运之旅是的漫长而艰难,更能让孩子觉得语文与生活相通,文人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生活中亿万人同样关注的话题,使之爱上这门学科。针对这样的学情和文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学习中,体会到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欢乐的场面,激发起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同时,识字教学也是重点。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本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认真读文、用心感受的习惯。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理解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欢乐的场面,激发起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所在,生字词“不约而同、聚集”的理解也是学习难点所在。
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整体性的原则。以往的教学有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空,第二课时挤,第三课时空。同时安排得没有坡度,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课课皆有得。因此在备课时,我都会根据课文实际情况,给课文分课时,每个课时都有训练重点所在,都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做更能有的放矢。
本文的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通过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申办奥运的近一百年的历史,及申办奥运的条件等。
2、会认14个生字,会写“申、匹、互” 等7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涌上街头”所表达的激动,理解“不约而同”所表达的是亿万人齐心合一,共同关注申奥有问题。会用“不约而同”说话。
第二课时:
1、进一步认识14个生字,会读会写3个生字。
2、通过理解“欢乐的海洋、聚集、挥舞、高呼、歌如潮、拥抱”等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中在理解中初步培养起爱情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方法在古希腊里是道路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正确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是走向成功的桥梁。
根据文本情意浓厚、所描写的场面热烈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理解朗读法:朗读是从章节的美感入手,来熏陶朗读者的情怀。但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阅读者要能够从音节或者音节所描绘的对象中感受到美的力量。那就是要求朗读者对语言所描绘的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脱离了这种把握,朗读就变成了浅层次的东西,无法深入到文本所蕴藉的美中去了。理解朗读法可以使朗读从浅层次的状态转入到真正的对美的体悟中去。
2.情境教学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特别是本文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这种方法尤为有效。
由于学生对这一课所描述的内容,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本课指导学生学会的学习方法是:
1、读书入境法: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齐读、轮读;自由读、男女读、分组读;轻声读、快速读、诵读、范读、引读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本文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了问题,植物靠什么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语言优美、生动,贴近儿童的生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思路】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课标精神与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点予以定位:
1、知识目标:
⑴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文中介绍的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制作标本,并介绍其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发学生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难点:
⑴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带刺的铠甲”等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将三维目标得以真正落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图片激情、课件展示、音乐渲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以达到熟读背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二、自读识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读领悟。五、巩固延伸。下面,我就对本课的教学流程做以具体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我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自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充分利用云空间课堂魔方,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配乐动画,教师伴随着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从刚才的画面中,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2、学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生字,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讨论:你认识了哪几种植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语:蒲(pú)公英、苍(cāng)耳、豌豆。齐读词语。
⑵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蒲、苍”两个生字?(提醒学生勿把“蒲”字写成左右结构)
⑶利用游戏巩固识字。我将采用摘苹果、气球飞上天等游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4)小组内轮读生字,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贴上“ ”,没有达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读几遍。
(5)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出示大屏幕:
A、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B、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这三句话。
(6)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些多音字?(为、降、乘……)画上记号,并给这些多音字组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读、互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互助互学,人人参与,不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7)识记字形,练写生字
1、识记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
⑵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比比谁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
⑴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⑵指导观察。要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必须注意什么?
⑶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4)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绞丝旁”的写法,提示学生注意两个撇折的起笔收笔基本上下对齐,比较“洼”和“娃”的字形。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巳”与“已”的区别,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生需要教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品读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我们说到“牛马有脚,鸟有翅膀,那植物妈妈究竟用什么方法送孩子去旅行的呢?现在就自由读课文,并画出来。
1、说蒲公英
(1)首先我们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自己孩子送出家门的?请同学读读诗的第二小节。(板书:蒲公英、画)
(2)教师拿起蒲公英标本,边吹气边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什么?(降落伞),那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你们看过真的降落伞吗?什么样的?
师:降落伞多美啊!但光有降落伞就行了吗?植物要旅行还得需要什么?师板书(风吹)
师:风婆婆过来了,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开了,像一把把降落伞四散开来,你们瞧,种子这里一颗,那里一颗,都从空中飘落下来了。(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纷纷”。
“纷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
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3)(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诗多美啊!你能美美的把这句诗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是啊!孩子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自生活了。孩子们多自豪啊。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它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指名说)
(4)用“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有的孩子飞到了(田野),有的孩子飞到了(草原),还有的孩子飞到了(山坡)(指名说)
师:你们觉得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那它又是怎样的一个妈妈呢?请你夸一夸。
(5)像蒲公英这样聪明、伟大的妈妈还有很多,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送孩子去旅行的呢?
2、说苍耳
⑴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而苍耳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说一说苍耳妈妈的办法?学生交流并回答(板书苍耳动物皮毛带)
⑵让学生再次拿出苍耳标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
⑶让学生任意把苍耳挂在自己的头发、衣服上,然后走一走、跳一跳,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⑷苍耳宝宝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这个办法多妙呀!谁来夸夸苍耳妈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⑸苍耳妈妈是靠动物皮毛带把孩子送走的。那豌豆妈妈的办法又是什么呢?
3、说豌豆
⑴第4小节分组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①自由读第四节。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
③说说豌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豌豆)
⑵各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⑶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突然收缩,形成弹力,豌豆便弹射出来。同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与“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豆粒儿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效果是一样的。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学生明白了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板画:太阳)
⑷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导学生读出豌豆宝宝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时的高兴的心情。
(5)试着根据板书背诵课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本环节的学习中,从老师的引领,到小组合作,到自学,引导学生由扶到合作,到独立学习,教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巩固延伸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说说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其他植物标本,边展示边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鬼针草宝宝只要挂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洼;葡萄的种子被贪吃的小鸟带到远方;太阳一晒,凤仙花娃娃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交流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然后仿照课文表达形式写一小节诗歌。
展示诗歌
3、教师总结:植物王国里的奥秘还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们做细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现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 ↓
蒲公英→风吹
苍耳→动物皮毛带
豌豆→太阳晒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风吹
蒲公英
皮毛挂
苍耳
太阳晒
豌豆
本课教学让我们看到农村教师在课程改革风口浪尖上撞击出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本课精彩之一:
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间、山野去。学生对照课本知识采集各种植物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眼观、手摸、发现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奇特办法,心中必涌动起涟漪,禁不住要讲述自己的发现。同桌展示,全班交流,原本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畅所欲言,看似简单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精彩之二:对比发现是学习、提炼语言的好办法,许多老师都采用,但往往只注意表面,不作深挖。设计中执教者就“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发现句子的优美之处(豆荚炸开的响声,豆子蹦跳的动作,联想生活中蹦跳的快乐,感受豆粒儿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精致和微妙。
精彩之三:活学活用文本。课文是学习语文的范本,学习是为了运用。本课设计了让学生把采集的植物做成标本,并仿造课文写一首儿歌,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该植物。这一设计独具匠心,一方面可以使文中的句式在活用的过程中得以内化;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乐于探究之情。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 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称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新入选的教材,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称赞》一课,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获得成功快乐的故事。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阅读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上课,我就创设情景,兴致勃勃地说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可爱,有些小朋友的大眼睛是很善于发现问题的,表达能力很好,也有些小朋友充满活力,上课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其实,老师很佩服你们呢!”再发现部分做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调动学生的激情,进入到称赞的氛围中,从而解读课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巩固识字,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时也再一次认生字。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把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的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语,以多种形式去认读。而作为读好了的奖励,引出课文故事中的主人公——刺猬和小獾。这时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同时是课文的重点句子,进行初步的了解。如,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让学生用称赞的话语去称赞同伴。接着从句子过渡到课文了。请10位同学朗读课文的10个段落,其他的的学生就要进行思考,这也是本篇课文的主问题:课文中谁称赞了谁?是怎么称赞的?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把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了,深刻了,就理解了整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抓重点语句从称赞的语句入手。即: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这两句称赞的话中,我主要抓住第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展开,这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话,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是这句平淡如水的称赞带给小獾的帮助,我引导学生读文找“这样的称赞对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学生立马就能找到“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同时也从句子中明白了称赞让小獾有了自信,让小獾凭着这份自信,最终学会了做椅子。为什么就这一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就能让小獾充满自信呢?学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先前的小獾到底怎么了呢?这里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泄气”一词,可是同样是这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小獾看到了泄气,然而在小刺猬眼里却看到了不同,当时小刺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在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中就能马上找出小刺猬看到的是“一个比一个好”。让学生感受到小刺猬是“拿起板凳仔细的看了看”,“看出做的粗糙,但是做的很认真”,感受到小獾付出劳动后取得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并不是盲目的奉承,而是真心实意的,一是一,二是二,通过仔细观察,才能真正称赞别人,才能真心称赞别人。这样,文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当学生明白了这些后,再请他们来朗读称赞的语句,相信就能做到水到渠成,真心诚意了。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又如“学了《称赞》,让我们也学着小刺猬和小獾,来试着称赞咱们身边的同学,家人吧!”最后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夸夸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用粗线条理解课文,深化主题。
《称赞》这一文本,带给了学生许多许多,同时也给我们老师一些启迪,平时对学生也不要太吝啬称赞,当学生获得成功或取得进步时,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或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称赞,是有神奇魅力的!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分享这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1、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习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⑴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
⑵ 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⑶ 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2、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⑵ 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⑸ 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诗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赏读重点句,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是朗读指导的第一步,学生通过仿读对课文的朗读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朗读教学的第二步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来品味经典语句,体味文本意境。所以在前一环节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这时问题出现了,孩子们整首诗都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接下来我又该如何指导朗读这四个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这一环节确实还是挺出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③ 第三步:发现规律,欣赏文外景,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在感叹之余,用手中的笔,模仿课文的句式尽情书写一番,可谓水到渠成。针对一些中下学生即兴访写难度教大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写一写,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知识。
④ 第四步:拓展阅读,走出课堂,丰富积累:
语文专家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仅仅学会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再怎样经典,它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将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向了课外,不仅插入了课后的选读课文学习,让学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这一活动将安排在第三课时,希望到时孩子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0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苏教版语文二上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复习生词及课文第一自然段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学习2-3自然段)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采用简笔画、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再现课文情境,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角色迁移、加深体验(学习4—10自然段)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两步进行教学。
1、播放青蛙和松鼠对话的动画片。
2、角色朗读。
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名在全班朗读,通过朗读、评议和指导,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它们说话语气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演读,然后,师生配合分角色演读。
(四)拓展延伸、展开相象(学习11、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词找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
3、齐读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想象说话: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一尝,它们都将错过这顿美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敢于亲自去尝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3、通过朗读,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我们已读过了这个童话故事,故事有哪几个小动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这些小动物围绕“酸的和甜的”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达到整体 感知课文的目的)
3、课后老师又让你们再读了课文,你们读了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划出生字,划出好词,划出好句。
肯定学生的读书方法: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划出好的词语、句子,注意积累,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设疑激趣
谈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
学生可能提出: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后,让其余学生先尝试回答,老师不肯定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激励学生:小朋友那么爱学习、爱动脑,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细读感悟
〈一〉 重点引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学生体会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师范读,学生戴头饰表演。
谈话:小狐狸,你们转来转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当你想尽办法也摘不到葡萄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唉声叹气、难过、失望等)
3、体会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
4、齐读
5、解决问题: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引导:先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如能答上来就表扬他既能提出问题,又会自我解决问题。如答不上来,再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可能会说: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
〈二〉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1、重点引导第四段
(1)、找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2)、课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让学生明确“一串串”是形容有许许多多的葡萄。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件展示)看看你还可以说什么?
(3)、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再举些例子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不仅学习了“一串串”的用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带红,好象水都要流出来了。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看出来,你们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课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吗?(找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
重点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读出来。(多读几遍)
齐读,看哪只猴子最着急。
2、谈话: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从哪读出来的?
课件展示:小猴子听了,什么也没说,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解决问题: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呢?
谈话;大口大口吃说明他吃得怎么样?(投入、津津有味、开心、香等)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让我们也伸手摘下一颗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用课文里的话。(啊,真甜)
“发自内心的还不够,再来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环节的设计,我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五、表演迁移,创新学习
熟读课文后,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小组合作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语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六、口语互动,明确故事的教育意义
谈话:看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或者有什么建议提出来。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说:“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语互动。
学生还可能会说:
1、小猴子,你敢于亲自尝试,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们再不要随意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事情要亲自尝试等等。
“你有没有话要对同学们说?”(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难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要敢于亲自尝试。)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文章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课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 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 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同时以句型转换、比较、标点符号的使用为训练手段,进一步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 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启迪。
2、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重点句段,加 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 个孩子身上。
3、基础技能训练法:教学时,我主要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特别是萨沙的三句话。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句型的判断、转换、比较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为训练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萨沙的不解、不甘与自豪;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引发心灵的碰撞。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着重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交流思想,把读、练、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主要在于:形象生动逼真、声色直观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学更加逼真,更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思 想、人物情感的体悟。同时也为教师节约时间,留下更多的教学空间。当然,多媒体并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适时、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于事无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课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文眼“弱小”,首先通过展示街头乞丐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为学习课文设下感情基调。接着过渡,引出课题。然后点燃学生的学习望:“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堂创设的感情基调与文本基调一致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其次,以质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自读雨前部分,了解事情的开端。
雨前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由于雨前部分比较浅显,在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来完成。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到了解事情开端的自我体验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同时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品析雨中部分,体悟感情,渗透思想教育。
1、多媒体播放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的场面。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此时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由于当代孩子受庇护太多,依赖性强,自我为中心较重,不懂得感恩,更别说是关爱他人。所以我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自己的思想,为与下文萨沙的对比埋下伏笔,引发思想碰撞,震撼心灵。】
2、过渡,多媒体展示萨沙与妈妈的对话。(去掉标点的,并要求学生合上课本)
①自由朗读,试着给它加上标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对句意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的。凭着学生的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完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落实“双基”的训练。】
②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从语感上帮助学生对句型的判断,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③着重抓住萨沙的三句话,判断其句型,训练句型的转换,并通过句型的对比,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
④练习巩固。
⑤反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从句型的分辨、句型转换对比,标点符号的运用,从而真正落实“双基”训练。凭借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交流与判别,从中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①讨论:在雨衣传递的过程中,跳过了托利亚。你猜猜,托利亚是怎么想的?
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从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而从侧面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萨沙的身上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③拓展:多媒体展示真乞丐和伪乞丐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吗?
【马丁曾说:“没有引发任何行动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梦想。”所以说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认识与触动层面上的话,那只是瞬间的、没有效应的;只有引导学生由思想触动到指导行动这个层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复述巩固,结束课堂
【复述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一种形式,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一定的概括能力是为他们升上高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把握重点,表明中心,便于学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
妈妈 → 萨沙 → 野蔷薇
争当强者,保护弱小者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分钟》
一、说教材: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三、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惜时的孩子
四、说教法:
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后悔;在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这儿:1 =20,你觉得这个算式正确吗?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 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4、师: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找一找这20分钟是怎么来的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欢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本诗共两句8行,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准每个字的读音;(3)能够背诵课文,感悟欢庆气氛。
2、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2)展开想象,能为课文配上一幅插图。
3、情感目标。通过“读”“悟”“画”“说”等方式,对祖**亲产生深深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二、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国庆节欢快喜庆场面的小诗,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但由于孩子们对“国庆”认识不多,对“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力做到依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喜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我对课文中的语句不做过多的、细枝末叶的讲解和分析。同时,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我会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滞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及学生为课文配插图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喜庆的国庆气氛,使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我的教法主要是讲解法、“以读代讲”法,资料辅助法,视频展示法等,相应地来说,学生的学法就是多读、自悟、小组合作。
三、说教具
所需教具有生字卡、课件。根据本课内容的添加了开国大典的资料,欢庆热闹场面的图片,四幅欢庆图,生字卡片等内容。
四 说教程
(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中7个生字,会写“欢”和“庆”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国庆节的节日喜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产生对祖国的热爱,试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会写好6个字;背诵课文,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国庆的资料;完成课文后面“读读写写”的扩词练习。)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简单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我们的祖国也有生日,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是的,我们刚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谁知道国庆节的来历?”(来历课件)[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师:“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开国大典资料)[课件的播放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
3、师:“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欢庆)请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问题是启发学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应该逐步养成的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由“欢庆”入手,抓住了课堂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由此引发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展示)是呀,国庆节那天,全国人民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唱呀跳呀,在欢天喜地地庆祝国庆,这就叫做欢庆。
4、我们来满怀激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5、指导书写:欢、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理清文中的行、句。[自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自读中引导学生巩固、发现、掌握读书学习的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再读,把生字的音读准。
3、检查识字情况: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利于巩固]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祖国妈妈的生日快到了,祖国大地到处是一片欢乐、喜庆的景象。老师带来了四幅欢庆图”。(出在课中划出与这四幅图相对应的句子示课件)
“请同桌合作,,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师:“你最喜欢哪幅图?课文中哪句话写了这幅图的内容?请你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下面句子)
1、看图学习学习前四行:A、理解什么是“旗帜”?“欢乐的乐曲”指的是什么?
B、指导朗读,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得好。生多种形式读。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我们的国家美吗?你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吗?感到骄傲吗?好,下面就请你们用骄傲、自豪的语气把后面四行读出来。
[抓住“欢庆”这一特点,从读中入手,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中体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背诵,促进语言积累。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的景物描写,为孩子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做好情感准备。]
2、品读后四行:
(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体会到了: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那么,我们中华儿女是怎么欢度国庆的呢?
(2)、读自悟后四行
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后四行,再和同学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通过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3)、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小朋友们读得好认真,收获一定不少吧,你读懂了什么?
(4)生多种形式读,要把骄傲自豪和对祖国妈妈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3、品读全诗。
4 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 说话:祖国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结合文章相关语句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训练学生语言、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五)总结
学习《欢庆》这首小诗后,我们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去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五、说板书设计
美丽的图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板书简单明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背诵出本文。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9、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 献上 果实
枫林 举起 旗帜
蓝天 飞着 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苹果为什么落地》是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好奇》中的一课。本课主要是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第一个活动过程“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让我们来研究吧”,这是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由地球引力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
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落地的现象为基础,按照“谈话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汇报小结——拓展下课”的科学认知程序,来探究“苹果为什么落地”。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解决方法——自行验证解决的教学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四、说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伊始,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苹果落地的图片,讲牛顿的故事,让学生围绕苹果落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苹果为什么落地.
(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引导学生猜想“苹果为什么落地”?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该怎样设计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什么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从而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展开讨论,学生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苹果落地
牛顿————————科学家
(发现好奇)
苹果落地
观察研究
16、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五、教后反思:
我很高兴,也很赞叹孩子们,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态度让人钦佩,也让人折服。
1、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从上面的片段中我思考了很多,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同时也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牛顿和地球吸引力方面的资料,课后再作一些拓展,这样做一者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的具体地运用。
2、和学生一起学习。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地方,一起探讨的地方,一起寻找答案的地方,而不是为了书本在教学。撇下教参,拿着书本,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我感觉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研究性学习进入语文课堂。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忽视对学生“情商”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步丧失,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本堂课上,学生对讨论的话题极有兴趣,很想急切地知道答案,对于地球对哪些东西有吸引力兴趣极大,同时也想找出反驳别人的理由。因此在完成这次的课外寻找资料过程中,学生便表现得非常主动。在课外寻找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发挥,并且蕴含其中的探索精神,更显珍贵。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寻找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语文,丰富自己。也使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蓝树叶》这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这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
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重点目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1、图文结合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倘若学生能够观察细致,就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迁移
结合课文内容,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画,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画上的树叶是蓝色?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读中感悟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三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这样:“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是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五、说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属于第一学段。本册教材包括15个单元,我要说的是第4单元。
下面我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八个方面研说这一单元。
一、说课标
(一)学段目标:语文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由五方面组成,分别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综合活动、自检。
在识字、写字方面:会认432个,会写220个,同时熟练掌握累计70个左右的常用偏旁部首,抓住字形分字的结构、字音、字义,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的识字方法。明确写字的目标是写对、写好、写快。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至少17篇古诗文,会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方面,能够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能把句子续写完整,会写留言条。知道日记什么样,能写5篇左右的日记。综合活动,参与至少4次班级的综合活动。自检,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评。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结合本单元内容说具体目标。(第四单元)
在识字写字方面:1.认会27个生字。2.写会13个生字,书写楷书。3.积累部首左耳刀和示字旁。阅读方面:①朗读课文,想象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②背诵《流动的画》和《祖国在我心间》、语文天地中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2.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的习惯。
表达方面:鼓励学生口头组词,会用文中的重点词语造句。学会合理想象。
综合活动,结合语文天地,结合地图,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教材
说完课标之后,我们再来说教材
◆我将先后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讲述。
(一)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有四个显著特点:
1.重视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累,如引导学生识字、写字,不仅学会认字、写字,而且渗透汉字的文化;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文化精品、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名家格言,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和语言创造力。
2.重视感悟生活的能力。三篇课文都是从孩子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金钥匙”适当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提示和引导。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还有“自检”,培养学生自审能力。
3.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设计编排,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推进的课程理念,具体表现在课文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4.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教材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他学科的、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
(二)编写体例
北师大版教材不同于人教版,以内容整合,主题单元形式呈现,包括:文本、课后思考题、语文天地。全册教材最后还设计有查字表、认字表、写字表等内容。
以本单元为例:包括单元主题名称:努力。主题课文《上天的蚂蚁》、《第三个小板凳》。还有拓展阅读《包饺子的故事》。“语文天地”中则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写音节”,“比一比,看谁写的多”,“把意思相关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再抄写下来”,“读一读,背一背”。还有金钥匙安排了学习默读。
(三)内容结构
二年级上册共15个单元,按内容可以分主三大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教材由2篇主体课文和1个《语文天地》组成。
编排的2篇主体课文分别为一篇儿童视角《流动的画》《视国在我心间》和一篇自读课文《我们的祖国真大》,都设及了有关祖国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想象感受祖国的秀美。《语文天地》除了有描一描、写一写、比一比以外,还安排有描绘祖国山河秀美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感知祖国的语文活动。
(四)立体整合
横向整合:主体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抒写事件大小不同,有身边小事,也有回国大事;所写对象不同,但都是紧紧围绕热爱祖国的主题。其他栏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相关语文活动。
纵向整合:
一上“家”《家》;二上“祖国”《流动的画》《祖国在我心间》;三上“祖国在我心中”《国徽》《回自己的祖国去》《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四上“民族之花”《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五下“龙”《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六下“珍惜”《可爱的中国》。
三、说建议
说完教材,我们来说建议
1.教学建议:
这个单元我分以下五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流动的画》
第二步:教学《祖国在我心间》
第三步:自学形声字识字,完成积累词语。
第四步:完成语文天地
第五步:背诵《望庐山瀑布》,积累形声字和古诗。
①识字与写字:20xx版课标:注重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引导主动识字,写字每天都要安排十分钟以上。
独立识字,以词为单位识记。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声字、会意字、编字谜等)
写会生字词;每天十分钟写字。
②阅读:20xx版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③口语交际:20xx版课标: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由字而词,到短语,进而到句子的延展练习。
④写话:20xx版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根据实际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春景。
⑤综合性学习:20xx版课标: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评价建议:
①评价标准:
识字与写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意;独立识字;关注毛笔书写)阅读(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背诵积累)写话(兴趣习惯,文从字顺)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学会倾听与交流)
②评价方式
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展示型评价、奖励性评价、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课堂教学资源(文本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②课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和生活资源)
结束语:
研说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把握语文新课标,构建高效新课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解读,敬请指正,谢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目标: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教法与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一开始就把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配上小鸟在天上飞的动画和小鸟叽叽喳喳美妙动听的叫声.由师提问,在动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鸟和少先队员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低年级以识字为重难点。教学中应抓实抓好识字记字的环节,多形式识字记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强调重点字音,组织交流识字记字方法,为学生打好阅读写作基础.因此课上我设计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在认识生字时,通过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在读词语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出示词语,并对学生说,看,生字宝宝带着它们的朋友坐着云彩来了,只要你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和你成为好朋友的.这样的识字环节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字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记住这些汉字的,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
40分钟的课堂快乐而短暂,40分钟背后的日子紧张而漫长。回顾赛课的经历,我这心里呀,只两种味道──酸的和甜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使人受启发的词语和故事”为主题,《酸的和甜的》为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童话,在体裁上具有双重特征。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除了叙述松鼠、兔子的轻信、猴子的敢于尝试外,还涉及到了狐狸的“精神胜利法”。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难点为在阅读中渗透“做事要敢于尝试”的道理。
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我始终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所谓统一,我的理解是工具性的训练与人文性的渗透二者有机结合,辨证、和谐地存在于课堂。
一、文本解读,我考虑的是辨证
仔细琢磨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松鼠、兔子和猴子的不同表现上,也应该用一种辨证、客观的态度看待狐狸:不能偏颇地说他坏、狡猾,也不能高深的传达“精神胜利法”,还不能舍本逐末地深究“为什么硬说酸”。面对初入二年级的孩子,我只把狐狸定位在“因为没有摘到葡萄,所以,硬说葡萄酸,以此来安慰自己”这样的程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弱化对狐狸的研究,清晰对比松鼠、兔子与猴子的不同,强化、加深对猴子的印象。这是我在文本解读时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落实目标,我考虑的是和谐
首先,落实文本体裁连环画与童话的双重特征。一是借助图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对话、概述故事、总结课文,让图文结合,图与文和谐展现,突出连环画教学的特征;二是在课堂中,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融入童话的情境──课初带领学生去葡萄架下看看,课中引导学生去聆听、朗读葡萄架下的对话,去想象、琢磨动物之间的语言,去识记、书写他们的名字,课尾以离开葡萄架结束,努力做到融文入境,文与境和谐共生,体现童话教学的基本特点。
其次,落实“在阅读中识字学词的阶段性目标”。识字教学,第一做到随文识字,因时制宜地把生字分散在在课题中,句子里,朗读时、板书中,儿歌总结处、写字时。第二做到依托,不组织学生识记单个生字,因地制宜地赋予生字具体的环境。这两点做法,目的就是在前瞻后顾和潜移默化中达到识字教学目标的水到渠成。另外,把“迫不及待、大口大口”两个词语的训练放在重点句子中、朗读体会时,生活经验里去学习、理解、运用。
突破教学难点,我也考虑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例如,把揭示文本寓意与学生的想象、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借小兔子和松鼠的嘴说出学生阅读童话的收获、体会;再如,课堂中的那首儿歌,集巩固识字、概述内容、体悟内涵、总结课文为一体。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反思赛课的经理,我的体会是我曾像文中的狐狸,在小学语文这座葡萄架下,转来转去,跳起来摘葡萄;曾像松鼠和兔子,走过弯路,历经酸酸甜甜;我更想像文中的小猴子,敢于探索,大胆体验,酸的是收获,甜的是成果,酸酸甜甜,我曾经努力尝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