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 1001 071009004 葛惠茹
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继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它能促进小学生学习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小学生思想品行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自我概念形成、学校适应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内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含义较为复杂。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现今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综合有关研究,我们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大致可分为: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1)业务关系
业务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基础的表现形式,它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中的这种业务关系是从教育气本身出发,依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在其特定的活动中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以及处于不同的地位所进行的考察。简言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教与学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然而这种关系的确定,其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技能,人格魅力以及亲和力等。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2)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为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不再是古代社会师尊生卑的年代了。
(3)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业务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情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发生着个性交往活动。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过去、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形成一定的态度,例如,喜欢、满意、失望、讨厌等等。学生通过对教师言行举止的观察和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而形成尊重、亲近或敬畏等态度。师生情感关系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自然形成,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富有魅力的教学过程和高效优良的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反之,则可能使师生情感关系恶化。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 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 学生厌学, 学生负担过重, 师生感情产生隔膜, 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 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在这种不良的环境下形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引起小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的、情绪的、社会适应的、行为等方面。具体体现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社会退缩等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校适应、学习心理而做出论述。
二、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标准。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分为:(1)智力正常(2)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3)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4)有和谐的人际关系(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7)有心理自控能力(8)有健全的个性特征(9)有自信心(10)有心理耐受力。
然而,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达不到标准,学习、情绪、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师生关系引起的。具体体现为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社会退缩、孤僻、性格缺陷等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校适应、学习心理而做出论述。
(一)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般来说,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任课老师。如果老师让学生觉得亲切和蔼,素质好,学识渊博,上课有趣味,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回答他的问题,并毫不怀疑的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所以,学生在主观和客观上对教师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理解和安慰。但是当师生关系不良时,小学生对教师就有疏离感,甚至是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是抗拒。
目前中小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不冷不热,有时还冷嘲热讽,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良,极大的影响了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现今的老师仅仅只用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好什么都好,成绩差则什么都差,用这一标准不但不能将学生区分开来,反而会造成一种混乱,他们看不见好学生的不足,看不到差学生身上的优点,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的偏差,被学生们认为是偏心眼,使其人格魅力降低,话说变得不权威。这一现实是的好学生虚荣心日益争强,变的狂妄,目中无人,觉得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照成好学生道德上的偏差和障碍。而对普通学生要求过到,脱离了现实,恰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往往会导致小学生心理悲观,消极,总是会否定自身能力和自身价值。使其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恐学,逃学的不良后果,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二)、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校适应
当前,中小学强调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态度,积极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 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产生孤独的情感, 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国外有研究表明,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和行为适应有重要的影响, 如Pianta(1995)认为, 积极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的行为胜任、良好的学校适应密切联系;Birch(1997)研究表明, 冲突和依赖型的师生关系与消极的学校态度、学校退缩相联系。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国内许多研究也都说明了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生活和学校适应的影响。如刘万伦、沃建中有关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中指出, 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三)、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是个体自我认识的总和,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认识, 对自己与环境交往关系的认识,以及个体的经验、理想、目标、自我价值和自我态度等。自我概念作为自我的主要成分,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着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自我概念中引发出来最重要的自我体验是自尊和自信,它两是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心理力量。
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期,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小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课堂上的鼓励等,都会让小学生觉得老师的重视,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反之,小学生被老师冷落,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因此,这个时期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教师的肯定和期待,是小学生形成健全自我概念的关键。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从学生角度,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个人特征,情感需求,要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学习成绩,家庭状况,个性等方面去了解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和学生成为朋友。其次,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滋润给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集体的各项工作,培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使学生品味到克服困难中取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还需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向善之心是他们的主流。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要是师生高兴和谐亲密,必须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兴趣特征,较好的亲和力来吸引学生。
2、从教师自身角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在和小学生的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就是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这五种能力。然后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 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遵循理解原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其次要坚持尊重原则,尊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重小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能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学生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自我的反思。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品行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5))[2]《美国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问题》[美]瑟普著 冯帮彦摘译哉《外国教育参考资料》1983年第一册
[3]刘万伦, 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1): 87-90.
第二篇:职业院校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职业院校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代呼唤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要求我们研究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师生关系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教师作为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与心灵的抚慰和支持,使其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既是迫切的现实需求,也是长远的历史使命要求。
一、职业院校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职业院校师生关系现状
我们针对“师生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对本校58位教师和10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接受调查的教师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对教师调查的主要问题:
(1)思想工作难度大。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这些学生思想不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搞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过程,操作难度较大。
(2)学生厌学情绪高。初高中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高中或高校,职业院校差生集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3)行为养成教育难。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主动性差,把教师的批评当成是刻意的挑剔,师生间常常产生矛盾。
2、对学生调查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不信任学生。98%的学生认为教师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对于差生有排斥心理,没有信任感,导致师生关系僵硬。
(2)教师不和学生沟通。教师只是严厉要求学生,对学生不热情,学生也不敢主动亲近教师。师生间存在隔阂,缺乏交流,相互不够理解。
(3)教师把情绪带进来。教师往往由于事务繁杂,情绪多不顺畅,总是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学生,以责怪的口气来训话,师生关系缺乏和谐因素。
由以上调查表明,职业院校的师生易产生矛盾,一旦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事情上不够恰当时,学生便会产生不满和抱怨,出现逆反心理,不配合教
师的工作。
(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是以就业为主,更早的面临严峻的择业、就业等问题,更容易影响心理健康。采用SCL-90、LES、16PF、SSRS、CSQ这几种量表和问卷调查来测查职业院校08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表现在学习方面,存在厌学情绪和厌学心理;其次表现为:对立、焦虑、强迫、抑郁、偏执、恐怖等,其中对立、焦虑、强迫表现较为突出。学生一旦产生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就会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最需要有人能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刺激,恢复正常状态。
二、原因分析
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职业院校师生关系紧张和学生心理素质令人担忧的状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主要表现为:
1、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长的家庭往往造成他们心理发育不完全。
2、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强制学生学习、遵守校规校纪,而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产生更深层的压抑,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应试教育”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上产生失败感和自卑感。在生活中,他们表面要强,但实际上对自己丧失信心,吸烟、喝酒、打架等现象往往在他们身上出现。
4、职业院校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出现的困难时,缺乏适应能力,表现出对出路的渺茫,磨灭了自信,在理想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5、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多种,但根源在于家长和教师教育方式的陈旧,思想观念偏差,行为方式不当,不是通过耐心的心理教育使学生的态度达到的根本转变,而是用简单的命令、指责甚至变相体罚对他们进行约束,使得那些学生心理受到压抑,更进一步产生了烦学、厌学、逃学,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思想形成阶段,师生关系时时刻刻都潜移
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把和谐思想应用到教育教学上来,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下面就围绕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来探讨。
1、要有合作意识。要创造宽松的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2、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充满热爱,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3、要了解学生。要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特点,才有了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要尊重学生。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它不是主从关系,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要求师生人格平等,彼此尊重。教师应做学生的引路人,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身优良的素养去感染学生,以广博的知识与学生沟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带着真诚、信任做学生的朋友。
5、要赏识学生。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亮点,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并赞赏学生,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学生从赏识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平等,自尊的存在,得到一种安全感,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更轻松愉快的去学习和生活。
6、要关心学生。教师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关心,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真心的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真心的回报。
7、努力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和教学能力,增强敬业精神,不断完善自己。
8、让学生做主人。在素质教育中,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应是伴奏者,教师的任务不是监督学生,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
主动参与实践,使得个性得到全面展示。
9、多与学生谈心交心。谈心中要注意保持对学生尊重、平等的态度,注意自己的姿势和神态,要注意学生所表现出的复杂心理,如逆反心理、恐慌心理等,对学生有独立见解的谈话持认真倾听的态度。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在心灵的互相接纳中形成真挚的情感,要本着学生自主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和谐师生关系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师生双方生命的共同发展,也才会树立起教育的良好形象,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论新课改对小学师生关系的影响
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和谐小学师生关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到了很好的贯彻。然而,在构成教学活动的诸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活跃的要素。因此要组织开展合理的小学教学活动并提高其成效,还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建立和谐的小学师生关系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和谐小学师生关系
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推行了近10年。回顾这十年小学师生关系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我国小学师生关系总体上体现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体现出教师敬业,学生好学特点。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的典型问题是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情产生隔膜等。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师生关系在当下学校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奠基,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小学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的人,更是教会学生爱的人,而这种爱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要求老师爱学生,而是师生之间兼相爱,并最终构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这一目标不仅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更是顺应了中华传统美德。众所周知,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同样,教育要取得成功,也需要达到和谐的状态,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则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然是新时期师生关系发展的必然之举。
一、新课改下小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新课改后小学师生关系虽然有了新的转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师生之间的直接矛盾。这一类矛盾多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有的甚至发展成师生冲突。在学校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负责任地把学生“请出教室”,然后利用课间或放学后做大量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工作,讲纪律,说道理,定目标,谈感想,希望学生能尽快的发生转变。但学生就是学生,下次又不交作业了,又迟到了,又撒谎逃学了,又课上顶撞教师了,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权威逐渐弱化,又鉴于社会舆论对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严加声讨,使得老师很多时候在教育学生时处于“敢怒而不敢言”的状态,而学生便处于一种更加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中。有的不负责任的老师更是放低教学的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
第二类矛盾便是师生间间接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多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社会舆论等因素造成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行政部门不断下达关于“减负”教育政策,而大多数家长因为不了解教育方针而片面认定是老师教学不负责,给学生上补习班或者请专门的补习老师,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内容往往会超前于学校教育,使得学生对老师的的尊敬日渐降低,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老师那里学不到知识。而面对水平差距大的学生,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难度也大大增加,这样一来,教师要面对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生等多方面压力,这样日久累积,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不可避免的隔阂。
二、新课改下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矛盾的原因
新课改下引起师生矛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整个社会在向着崇尚实际、竞争、自由、开放、多元的趋势转化,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社会其他行业角色在个人利益上的丰收,而老师只能守着“安贫乐道”,教师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同样拥有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社会却期望他们当个十全十美的“完人”、“圣人”,许多合理的个人欲望不能表露,许多正当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面对这种状况,部分教师认为当今社会仍用原来的标准期待教师显然不合时宜,也是不公正的,于是导致师德滑坡,甚至极少数教师也像社会上某些人那样,追逐名利,不择手段。
其次,学校规模的扩大。随着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孩子能够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但是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小学教育也仅仅是达到普及的标准,并没有进一步向优质教育发展。班级多、班级人数多是现在小学教学面临最大的实际问题,这样,就给师生关系带来一定影响:其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实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和管理,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或是沟通私人感情,缓解师生矛盾,都不太容易做到的。其二,学生数量较多,也意味着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家长多忙于自己的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容易见面沟通,教师从而很难多方面了解学生,使得解决师生矛盾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虽然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小学生的升学压力得以减小,但是近年来的择校热却再次将升学压力白热化。尤其是小学高年级为了考入重点中学仍面临着较重的学习负担,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都放在应付考试上。如果说,一所学校的校长是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感受到升学的压力,那么教师则是从自身的工作中,感受到考试带来的生存压力。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以说,升学考试的压力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求学生学习,出成绩;倘若学生不懂教师的良苦用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则就会以为是在为教师学习、被迫学习,其学习态度和动力可想而知。把教师和学生捆绑在升学考试这列火车上,师生都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师生矛盾就很难避免了!
三构建和谐小学师生关系的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当今小学教育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进步、人格形成。
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第一,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在新的学习模式中需要去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找答案。要确认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平等的。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应当做到以教学为乐趣,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心学生,去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学生也应该尊敬教师,即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人格等。
第二,与学生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相长,这一点是强调师生互动,所谓师生互动是期望师生更亲密,关系更团结,使教师更具影响力。这样的关系为一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欲传达的种种信息,由各种媒介,传达至对方,并发生预期的反应结果。并形成良性的回馈循环系统。换言之,要通过这种动态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时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大部分小学在心理上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只要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尽量把自己融入学生的集体之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就容易使教师和小学生集体之间、小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彼此相互了解,观点、信念、价值观认同的结果。这样有助于创造小学师生之间的融洽气氛,它对维持正常的小学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
第四,要对学生的进步有信心。即教育工作中要暗含期对学生的期待,教师对学校的成长满怀着信任和期望,由此产生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和鼓励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教师的这种心理状态通过各种间接的、暗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奋斗,积极争取进步,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五,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即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本身是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第六,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由其是小学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必须头脑清醒,沉着冷静,千万不能发怒,千万不能辱骂学生,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否则,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让学生疏远老师,不利于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做家长的朋友,与家长保持积极有效地联系。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和谐教育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使各个因素都成为帮助学生进步的积极因素。例如,教师可以在怎样教育子女方面给予建议,帮助家长提高自己的修养。
第八,对现有的教育方针进行有效地斟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的学情,合理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教师在方针政策的约束下逐渐丢失教学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也可以避免违背学生发展规律进行应试教学。
当然,针对如何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更多更合适的途径,以上所谈到的只是要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些必要条件,更多的方法还需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但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一理念是在改革探索中必须坚持到底的目标。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和为贵,认为和谐能够产生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因为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而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所追求正式一种和谐教育,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仅符合社会文化,更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所在。
i 参考文献:
1、刘树仁,《小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慧霞,《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宁波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2009年2月
4、于淑娟、张培强,《浅议变传统师生关系为新型师生关系》,高校讲台,2008年第32期
5、林峰、洪爱蓉,《浅谈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和师生关系的构建》,高校讲台,2006年第8期
第四篇:论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论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东湖中心完小 陈源
【摘要】 本文就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单的论述。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要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学会宽容、赏识并尊重学生,同时学会反思与自我批评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关键词】 严格与宽容;赏识与尊重;反思与自我批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它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期待与厚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师生间出现感情上的隔阂,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可见,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
1.严格与宽容相结合,彼此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课堂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这个舞台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的舞台。英语教师是很好的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还担任着多重角色,她既是严师又是朋友。传授知识时英语教师应以亲切温和的形象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走到学生中间与之平等对话,宽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感受尊重和平等的气氛。譬如,预习Reading这个环节,教师提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之后请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微笑着说: “Great!You’ve tried your best.”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敢于发表见解,勇于创新,拓展思维。对于违反纪律等不良现象,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就事论事,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人比成功更重要。英语测试会出现学生偷看等作弊现象,教师不能点名批评。要劝阻一件事,永远要躲开正面批评。教师应装作不知道,报成绩时对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中包括舞弊的同学。课后找这位同学谈心,仍然不点破,希望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位同学很不好意思,但在以后的课堂上很认真,考试也不作弊了。通过这个事例,我觉得教育学生要讲究策略,对学生正面的批评会毁损了他的自重,剥夺了他的自尊,如果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苦,就不但会欣然接受,而且会对你心存感激。称赞和真诚的欣赏是批评最好的开始。这样,学生更加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英语,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而我们要摒弃一种见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零距离”接触,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与学生越是亲近,学生越是不怕你,课堂上越容易扰乱秩序。老师的出发点与结果往往背道而驰,这就如同父母的溺爱,过分地纵容却害了自己。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需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学习上有困难时给予帮助,纪律上违反给予严厉教育。这样有助于英语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2.赏识每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广阔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雄伟的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浩瀚的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作为“园丁”的老师精心地培育着每支“花朵”,“园丁”不论“花朵”美丑,用爱呵护着,使每朵花散发出各自的芳香和魅力。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希望得到赏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他们心情愉悦,积极进取;得到赏识,可以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动力。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器重,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地去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英语教师每次接新班时应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讲课时叫学生的名字而不是学号或用手指。这虽然是件小事,却是对学生的一份尊重、一份关注,学生从内心里会对老师刮目相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后进生,用慈爱这把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后进生之所以对英语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是老师造成的。老师把更多的情感偏向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感受,课堂上没有他们的天地,他们是被遗忘的群体,老师有时还瞧不起他们,那这些后进生怎能有兴趣学习呢?
3.教师学会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违反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甚至做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教师就要对其批评、指责。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扪心自问,进行“心灵盘点”。这样有益于及时知道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一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我是否太冲动?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和自己思想方法与工作上的不足,并敢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学生道歉。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如出现误差,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那样会误人子弟,承认错误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学生会感到老师很真诚、很亲近,让学生从心里真正地了解你,走近你,喜欢你,佩服你,从而喜欢你的课。
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活跃、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油然而生。反之,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了厌倦和恐惧,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因人废事,讨厌这门课。教师要始终注意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关心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师爱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只有学生真正爱老师,才能迸发出高涨的热情,进而进入快乐的学习,才能有成功的保证。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4月27日
第五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试论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 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但是,在我国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知识浅薄,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认为自己真的就是一家之主,孩子只是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而所谓的家庭教育也无非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长期如此,无疑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多个问题:缺乏沟通,出现两代人严重的代沟;自以为是,缺少平等、真诚;滥用权威,忽视民主;缺乏关爱,淡化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在家长身边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然而,不少家长平时只注重自我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或者毫不避讳的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一些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子面前,很容易被善于模仿的孩子所仿效,这样的教育结果可想而知。前不久,笔者在对自己所教的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时发现,众多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因为家庭变故所导致的,有一位叫刘天的女生,前段时期学习一直排在全班前十名,可到后期学习一天不如一天,笔者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最终才知道是因为刘天的爷爷去逝了,孙女思念爷爷,因为平日里她都是跟爷爷生活,父母的关爱
太少,而爷爷突然去逝,加之父母不能很好的开导,因为失去了爱而带来了好多负面影响,一向天真活泼的她,自此变得内向、不与人交往,学习日渐下降。可见,家庭变故、父母间的紧张冲突关系等,都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创伤。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时代受什么不良影响,将成为其成年生活中永远不可抹去的阴影。可见,家庭教育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究竟家庭中哪些因素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呢?
(一)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做一个好孩子,但每次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指出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是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通数落甚至打骂,而过后也不再深究,总以为“收拾”一顿后总会改掉。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父母爱读书看报,那孩子也会效仿父母努力学习,父母热心、邻里关系处理和谐,那孩子也就心胸开阔,为人直率„„其实,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直接影孩子的一言一行,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也许就是如此。
另外,父母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谐等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父母之间永不休止的“战争”,心里会感到十分害怕,慢慢地就会变得非常胆小,自卑、孤僻、内向。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做家长的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二)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大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就是学校,而家庭只是提供给孩子衣、食、住、行的场所,不负有任何的教育义务。所以大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气吃亏而包揽一切,忽视了子女探索周围环境的正当要求,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迁就,小错误不闻不问,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或“小公主”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前不久,就在笔者曾经读过的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服毒自杀的事件,后经调查,这名学生长期以来生活在一个我行我束,纵容骄惯,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中,上小学时就经常携带手机进教室,学校里的他从来不服从学校管理,对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劝导也从来不理不睬。家里的他,纯粹就是“小皇帝”、“小少爷”,父母对儿子的蛮横从来不管,也不敢管,因为过分的溺爱,已经导致他多种坏习惯的形成,最终因为太自以为是而走向极端。加之近年来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好多家长不是关心自己的子女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片面地看待教育,导致子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此外,还有亲人生病、去世、家长教育子女态度不一致、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一)、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少一份责骂与数落;
作为家长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子女,从不面带笑容”,对子女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少表扬与鼓励,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子女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表扬与关爱,那效果就不大一样了。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子女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不管是谁,只要工作有成绩,就能获得领导或同志们的肯定,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一定会高涨。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感到别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关爱或者是表扬,他们的需求就满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那么对儿童而言父母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在他们的心目中掀起成功的欲望,将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二)培养孩子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帮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首先,家长从自己做起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这种错误观念。其次,为子女做好表率作用,当自己受到挫折时,在孩子面前不能表现出一撅不振的心态,而是要有种“从何地跌倒,再从此地爬起”的精神劲儿。
总之,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良好
的家庭使人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