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8: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版)》。

第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版)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摘要】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对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历史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和能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

在互联网上历史以绝对的“优势”获得“最闷的科目”投票活动中票数最多的学科。对于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来说,觉得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难度确实不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这是本人一直很关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这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注定的学习直接动力。如果能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对于历史教学的成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 作用。学生为什么对历史不感兴趣呢?原因很多,历史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成绩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功能,这是当前历史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新课标也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前言部分,新课标提出了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学习方式方面提出了改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程目标上,将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其中,过程与方法的提出带来的是学生历史方式的突破,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元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激发学生兴趣,说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这次历史课程的核心和目标的所在。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成为政治的宣传品,以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学生每每“谈史色变”。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从何入手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达尔文小时候是“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他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习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于我后来发展中的影响,就是我又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因此,改变当前学生对历史课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老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喜欢这样的老师,自然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难的。可见,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里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难怪西方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不敢说不,不敢想,更不敢去做,谨小慎微。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比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助学生扫清心灵的垃圾。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我们老师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帮助、团结、有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充实课时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所以这就要求历史老师的见闻要很广。还要考虑到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跟课本的知识中有联系又贴近学生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动机源于人性的内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伊拉克战争刚刚爆发时,针对学生们都非常关注的情况,《伊拉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专题复习。由于学生们很感兴趣,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设计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的设计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中要能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过去学生学习历史基本处于孤立、单个、静止的状态,同学之间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历史学习单靠个人背记,效率极其低下。但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其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把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握|“互动式 ”教学原则,是有序、高效地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互动式”教学原则包括能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方面。而且教育部领导人曾提出新课程标准时要求:“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应尽量避免方法的模式化。本文侧重从理性层面加以探讨,并结合实施实例加以说明。具体可以这样尝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另外也可以将一些合适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小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与传统的观念不一致,也应给予宽容。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更应让学生走出小雅,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治史能力。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提高了治史能力,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我校高一学生九今年中日关系进行辩论,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形成两大观点,一派认为对日应采取强硬立场,一派认为应理智对待,在辩论中,学生密切合作,唇枪舌战,智慧火花的强烈碰撞,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在撰写“抗美援朝利弊谈”中,还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尝试一下。

四、历史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不断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

何谓“教学反思”?扬州大学朱煜教授提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人,教学反思就要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出发,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同时,教学反思也是老师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体现,反应教师的学术素养和职业修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使我们的教师本身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朱煜教授提出了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丰富历史专业学识;进行案例研究,撰写课后小反思以及课堂观察与思考等。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历史课的使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1、2、3、陈志先:《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讨论法》

钟启泉:《新课改的理念与创新》第107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吕道通:《试述讨论法在历史新教材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天津市铃铛阁外国语中学

刘 玲

第二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第三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胡爱芝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兴趣的诱导又怎么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呢?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试从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参与情境、适时激励评价、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有效 激发 学习历史 兴趣

兴趣是智能发展的起点,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去学、去想、去做。这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彻底根除的广大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主科学好就行了,在学生中“小科”、“副科”成为历史等学科的代名词。“小科”课堂被学生用来攻克“主科”的情况时有发生,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在历史学科上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严重打折。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习,才会积极思考,才会让课堂变得充实、和谐、精彩,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导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材中每课都设置了导入框,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导言部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如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教师可以先写出一些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这些文字后来又是怎样发展的„„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喜欢学,自然而然就将学生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二、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练简洁、准确严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乏味枯燥的语言就像一盘没有放盐的菜肴,让人食如嚼蜡,淡而无味,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是瞬间光彩夺目的火花,让听者乐此不疲,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体验课堂的快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他们吓倒,而是擦干眼泪,挥挥手,昂首阔步向前走,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又如,在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军队虽然用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是他们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还我们一个全新的中国,这支英雄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就叫“钢铁长城”。正是这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参与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务的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课外考察、编演历史剧、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创设参与情境,让学生真情投入,手脑并用,启动多种感知器官,接受知识。例如讲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要求学生扮演英、法、美、日、中等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编写台词、上台表演,让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像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无法用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感受到中国代表的无奈与抗争。这样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起教师空洞、乏味的说教,此刻留给他们的体会更加深刻。又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让学生代表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展开辩论,使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辩中,亲身感受到康有为等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所作的努力,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自然高涨。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系列可参与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感知历史的真实,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到参与之乐。

四、适时激励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多元激励性评价。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早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上课时,对敢于发言的学生,不论学生答对与否,我都对这些同学战胜自我的勇气大加赞赏,日积月累,这些同学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踏着新课改的脚步,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将声音与图像结合起来,文字与影视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让那些已逝去的历史现象重新复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贞观之治”时的景象,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当时的历史。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作为一名历史老师,除了要不断丰富知识的积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吉林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教育研究 1997年第3、4期

2、徐赐成、张汉林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作者简介

胡爱芝

女 41 历史教师 中二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433219

***

hu850869@163.com

第四篇:用好历史影视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袁中学

侯爱忠

初中历史

正确运用好历史影视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课无兴趣又不爱听?

新袁中学

侯爱忠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关注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为什么对历史教学中老师感觉:“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 “背诵、听写、默写、应试似乎就是历史课的全部。”教研活动中很多中学历史老师都谈到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尽管学生喜欢看历史书,喜欢看历史影视剧,但是却不喜欢历史课!

认真学习后的初中毕业生也普遍认为:“我最讨厌的科目就是历史。” “历史的条条框框让人感觉实在无聊!考试前学校发了知识提纲和好多专题,天天照着背,最后考的还不错,但还是不喜欢历史课。这样的历史学习,没什么意思。”

老师让学生背知识点应考的情况很普遍,而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历史课,是因为单纯的时间、事件拼凑式的组合给不乐意死记硬背的学生带来很大挫败感。

经过多次调查,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爱的科目,历史课总是排最后。初中学生读历史课本,十有八九为应试。相反在课堂外,不少中学生对历史还是感兴趣的,比如喜爱看一些历史类书籍和历史影视剧。

学生对影视剧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好历史影视剧会促进我们的历史教学,尤其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把历史题材影视剧片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增加学习兴趣。

1、要看到历史影视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历史本来是一门挺有意思的学科,但当历史教育变异成应试教学。问题就来了,因为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课程标准上对应的就是一个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会了,考试也就能应付了。所以历史教学,变成了狭隘的背诵知识点。

教材编写缺乏故事性,也是引不起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历史教 新袁中学

侯爱忠

初中历史

材更像是写给历史学家看的,而不是给学生看的,缺少互动,缺乏故事性。

学生最不喜欢听老师照本宣科,历史课也一样,要想中学历史课不再‘枯燥’,老师的讲课能力要提高。

历史影视剧作为文艺作品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现某一段历史的概貌,是对历史教材缺乏详尽的有效补充;并且可以更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孔子的历史知识时候,可以结合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一些片段。学习战国后期及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史实时,教学中可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引用张丰毅主演的电视剧《秦始皇》中的一些与历史教科书上知识有关的片段。

通过引用具有强烈真实感的历史影视剧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多些真实,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不可能,借助历史影视剧片段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历史影视剧一些片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历史文化认同感。

学习了近代史,了解中国受到资本主义侵略这段历史时,通过观看谢晋导演的电影《林则徐》,在虎门销烟那宏恢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及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下子会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这一壮举宣告了禁烟运动的巨大胜利,也是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学生从影片中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这样,比读书本文字介绍和看历史地图册的效果要强很多。

学习中国现代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感受新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还可以推荐学生利用寒暑假观看电视剧《走向共和》、《孙中山》、《八路军》、《彭德怀元帅》、《亮剑》、《解放》等,观看电影,例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建党伟业》、《血战台儿庄》、《建国大业》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怀。

3、从学生熟悉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某个情节,来进行个案的分析,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新袁中学

侯爱忠

初中历史

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时,就利用了电影《建国大业》的部分片段来教学。看完后,很多学生自发的站起来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不用老师刻意去讲,“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本课的难点也是重点,自然就突破了。学生在感动中就掌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如何正确运用历史影视剧。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每当选择历史影视剧片段时,总是多方查证有无问题,是否为经典穿帮镜头。试想如果选用的历史影视剧片段不尊重历史,甚至是起码的历史真实感都没有,那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误导。

近些年,影视剧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打着“历史剧”旗号,传播错误的历史事实。有的甚至向观众宣扬消极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宣扬皇权崇拜、人治思想、等级意识、裙带观念、权谋艺术、奴才意识等,严重毒害社会文化,而求知欲旺盛而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首当其冲受其危害,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历史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有必要通过引导根除学生这种错误观念,提高他们的历史辨别能力。

1、指导学生分清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要从观念上根除学生把历史题材电视剧当作史实来接受,并不是说要学生一眼就辨别出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哪些是忠于历史的,哪些是虚构的,而是让学生心里上有个准备,对待历史题材电视剧要持有怀疑的精神。

2、正确运用历史影视剧用于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辩证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学生在平时学会怎样观看历史题材影视剧。

历史题材电视剧经常以塑造封建君主的伟大形象为目的,他们是才貌双全、智勇兼备的完人,即使犯错误也是犯常人一些不可避免的小错误。视频都是封建君主在朝上百官拥护、桌上美味佳肴、后宫佳丽达人等对中学生极具吸引力的画面,在冲击他们视觉、触觉和味觉的同时,更是给尚未成熟的心灵带来深深的震撼。这类作品,如刘晓庆主演的《武则天》,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新袁中学

侯爱忠

初中历史

中学时代是其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的初步形成期,如果不加以引导,这种以歌颂封建君主为题材的电视剧会误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了解影视历史剧的知识和能力,以批判的态度,不可尽信,尤其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史料,学会分析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

3、树立以书本为主,历史影视剧仅是参考、辅助的意识。在课堂上运用历史影视剧片段是用来辅助学习的,大量的历史观点必须要以书本为准,决不能本末倒置。

三、进一步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不断将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与课外所看到的历史影视剧有机结合起来。

近30多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有的比较接近历史,有的完全脱离历史、纯属虚构。多数学生对历史影视剧剧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历史教学相结合,说明历史作品和历史史实的联系与区别,指导学生辩证看待影视剧,又利用影视剧了解当时的历史。

历史影视作品片段应用于历史课堂授教,老师可以在课堂的有限时空内,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得到充实运用,从而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提升学习的兴趣。

历史影视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已不但限制于课堂的学习,对于平时的大量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探讨、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住学习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率。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两大关键要素:

(一)教师如何“教”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也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其次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历史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历史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若想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历史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让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3.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其它活动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活动课的实施总是以现实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情境去获取感性经验、相关理性知识及情感经验,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走入历史,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大赛和历史短剧汇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兴趣。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把历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把所见所闻与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困境,从根源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如何“学”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讨论、交流非常少,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投入不足,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对历史成绩普遍的不满意。在新课改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安排少,有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之历史作为中考学科,采用的是开卷的形式。历史课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高中后,他们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知之甚少,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把严谨思维的历史学科看成是故事的累加,认为从小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历史已有很深的功底;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思维方式,索然无味;对新课程的探究和延伸部分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一些思考题,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现成的答案……而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编排,如历史的必修课本分为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文化模块三个部分,内容纵贯古今中外,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主动学习明确目的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意识。第一、树立我要学习的观念。用“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激活自我学习的动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学生如果认识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为谁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取人所长,为己所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法”。第二、明确学习任务。真正的学习是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就不会是盲目的和被动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克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习惯时,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课前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四、注意方法 提高效率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理性地选择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具体方法,并自觉地运用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了解问题、掌握问题,应用问题。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有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很难学好历史。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具体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课程“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单元与课的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是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构成的历史画卷,所有的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把历史知识学习分为三步: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对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素都要了解清楚,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二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

“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要求学习时应注意阅读、讨论、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调整。

“见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三步。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总结得失 培养能力 凡学习都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成功与失败。学生必须及时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预习是否到位、听课效果如何、作业完成怎么样、考试结果是否理想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反馈信息,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使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针对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会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基本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 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两大关键要素:

(一)教师如何“教”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也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可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调查中也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其次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历史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历史教学。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若想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法,历史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资源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走入历史,感受历史,产生兴趣。

1、巧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录象、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化静为动,让学生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3.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其它活动课,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活动课的实施总是以现实的、学生自己的活动情境去获取感性经验、相关理性知识及情感经验,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教师在活动情境中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走入历史,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大赛和历史短剧汇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兴趣。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学困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现实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我充分抓住各种机会,把历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使学生把所见所闻与学到的历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要改变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困境,从根源入手,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如何“学”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讨论、交流非常少,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对知识的巩固、投入不足,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对历史成绩普遍的不满意。在新课改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由于初中历史课时安排少,有些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加之历史作为中考学科,采用的是开卷的形式。历史课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高中后,他们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知之甚少,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把严谨思维的历史学科看成是故事的累加,认为从小熟读过上下五千年,对历史已有很深的功底;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思维方式,索然无味;对新课程的探究和延伸部分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一些思考题,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以现成的答案……而新教材以模块的形式编排,如历史的必修课本分为政治模块、经济模块、文化模块三个部分,内容纵贯古今中外,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只有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主动学习明确目的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意识。第一、树立我要学习的观念。用“我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激活自我学习的动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学生如果认识了为什么要学习和为谁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方法,取人所长,为己所用,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法”。第二、明确学习任务。真正的学习是自觉的行为,这种“自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就不会是盲目的和被动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克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有计划的行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习惯时,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才能最好地发挥其作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课前的预习可以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原则。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见勤于思考多么重要。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不然“读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话。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四、注意方法 提高效率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真正意义在于理性地选择适合于学生个体的具体方法,并自觉地运用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了解问题、掌握问题,应用问题。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有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很难学好历史。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具体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课程“说明”,明确学史目的;(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3)阅读单元与课的导言,把握背景线索;(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是掌握历史知识内容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构成的历史画卷,所有的事件都是错综复杂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把历史知识学习分为三步: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对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素都要了解清楚,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二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

“理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要求学习时应注意阅读、讨论、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调整。

“见解”是历史知识学习的第三步。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五、总结得失 培养能力 凡学习都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成功与失败。学生必须及时反思自己学习的得失,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预习是否到位、听课效果如何、作业完成怎么样、考试结果是否理想等。通过反思和评价,反馈信息,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使学习更具有自觉性和针对性。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会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基本保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一种 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在师生真诚平等的对话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

下载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而展开有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富于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反映出来,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周海燕2012年7月27日 10:27 指导教师 王培培于12-7-27 11:20推荐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能利用身边的资源,激发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课改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少年来,令很多同学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写作了。写作为何让学生如此头疼呢?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消除学生的“头疼症”呢? 语文新......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赫志锋工作单位:云南省凤庆县诗礼中学邮编:675915 【摘 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共5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想要努力解决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