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矛盾论题型

时间:2019-05-14 08: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矛盾论题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矛盾论题型》。

第一篇:高中政治矛盾论题型

可能出不定项选择题的知识点是: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把握同一和斗争时要知道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是一种否认矛盾斗争的同一,是一种抽象的同一,把同一理解为绝对一致、等同.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别的同一. 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与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相互结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是考生容易忽略的要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归根到底体现在矛盾这两个根本属性的相互结合.在理解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时,不要认为斗争、对立不需要条件.注意理解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斗争的绝对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运动.这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之所在.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界定二者最实用方法有三,排名顺序为:

1.主次矛盾侧重解决问题,矛盾主次方面侧重认识、评价、分析问题; 2.材料中的关键词不同:

①体现主次矛盾:抓中心、关键,首要等

②主次方面:抓主流、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认识、看法等 3.存在范围有别:主次矛盾是说许多矛盾中的主次,主次方面是说一个矛盾双方的主次

最主要的看前两个,一逮一个准!对立和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是指对立、斗争性是矛盾表现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而统一性、同一性是内含矛盾的对立、斗争性中,至到矛盾产生质变时才显示统一、同一性短暂一现,主次矛盾是指矛盾的复杂性,主要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核心实质,解决了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则迎轫而解,这其它矛盾即是次要矛盾。

高中政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高中政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高中政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七大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材料,以当前分配差距过大这一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在回答第这一问时,需要从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的角度,联系材料具体分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一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种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题型七:是如何(怎样)做到XX的?是如何(怎样)坚持XX。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或“为什么”以及“体现什么”,而是考察“怎么做”。因此,答题时要注意

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

2、回答时不许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3、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题型八:用哲学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看X法。

这类题型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或某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既要看到其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看到非合理因素并进行反驳,指出正确的看法。例八(08年天津卷39题)材料五: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3 高中政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提高。(10)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解析:题目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核我们的辨证思维能力,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回答此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同时还应针对这一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②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

题型九:从哲学角度分析X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X现象、看待XXX现象)

这类题型主要是要求我们用哲学理论分析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敏感现象。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在政治上站住脚,然后结合材料,全面看待和分析问题

题型十:从哲学上分析XXX现象或XXX事件的原因。

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从哲学上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仅几年高考考查的不是很多。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第二篇:高中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发挥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综观近几年政治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本文试结合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部分选择题,介绍十二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一)、张冠李戴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被人民群众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下列各项中属于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有

①克服种种困难,两次入藏工作,历时十载②腰扎“钢围腰”,强忍病痛,长驱2万多公里,为边疆人民寻找甘泉③节衣缩食收养三个孤儿

④用自己的钱购买药品为农牧民治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5题,正确答案是C肢。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繁森这位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时事政治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分别为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题词,各宣传机构和文艺团体也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由于考生对这一典型事迹没有很好地掌握,结果有43%的考生错选了D肢,把李国安的先进事迹当作是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类似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本题已经失去其实际意义,关键是要了解一些重大事件,现在有不少地区还有单科考试(上海等),还有考察时事记忆的题型。

(二)、鱼目混珠法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

A.加拿大荷兰意大利B.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C.英国荷兰澳大利亚D.丹麦比利时西班牙

这是1994年高考政治第14题,正确答案是D肢。该题虽然考查的是常识性问题,但该题的四个题肢中涉及八个国家,有的实行多党制,有的实行两党制,有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有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题肢之间有较强的干扰性,要把符合题干条件的答案选出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考生稍有疏忽就会误选。

启示: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要关注每各课件后面的易错易混知识点。

(三)、偷梁换柱法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题】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A.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B.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C.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D.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试题第25题,正确答案是AB肢,D肢与题干不吻合。C肢的错误就在于将“基层民主建设”这一概念偷换成“基层政权建设”。在我国基层政权是指乡镇一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建设”属于民主范畴,而不属于基层政权建设范畴。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四)、正逆颠倒法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例题】根据宪法第36条规定的精神,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A.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C.公民有宣传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种场合宣传无神论的自由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都应进行批判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34题,应选答案为BCD肢。由于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考生选择了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A肢,而把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BCD肢舍弃了,以致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认真看题目的要求,任何时候,任何科目都不能忽视,养成好习惯,做题的时候把题目和题肢的关键字词划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五)、主次颠倒法

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例题】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33题,正确答案是AD肢,B肢与题干无关,C肢貌似辩证地看问题,其实不然。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的作用不论多么巨大,也只能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不可能“也有决定作用”。

启示: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六)、因果倒置法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倒因为果或是倒果为因都是错误的。

【例题】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C.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D.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25题,正确答案是AC肢。B肢明显错误,因为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D肢是题干的“果”,而不是题干的“因”。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都误选了D肢,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命题者在这里使用了因果倒置的手法。

启示: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七)、同义反复法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题肢,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例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A.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这是1995年高考政治第10题,此题正确答案是D肢。政治根源于经济。资产阶级在制定宪法时,之所以要用“全民性”来掩盖其民主的阶级性,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其根源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可见,D肢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是根本原因,A肢是造成上述矛盾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和直接原因。题肢B和C是题干内容的变相重复,或者说都是题干内容的表现和注释,而不是原因。

启示: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

(八)、以偏概全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例题】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

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30题,正确答案是AC肢,BD肢就是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诚然,农村某地方确实需要劳动力,有不少就业的机会,但这并不能表明农村就业机会比城市还多,更不能得出因为有少数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就业,城乡差别就不复存在,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启示: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一般情况下,过于绝对的选项大部分是错误的。

(九)、添枝加叶法

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题】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就是说A.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始终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B.在阶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不可能获得任何民主权利C.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和专政总是统一的D.随着国家的消亡,民主也就不存在了

这是1992年高考政治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CD肢。A肢的主干成分是“民主是国家制度”,命题者在句中增加了“始终”一词,这就使观点的正确性发生了变化。因为,民主制度是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些阶级社会中,只是个别现象,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才真正在世界多数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可见A肢是错误的。又如,B肢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主作为国家权力,总是由统治阶级独享的,但不等于说被统治阶级没有“任何”自由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不懈地争取自身民主权利而进行斗争,也会迫使资产阶级作些让步,从而获得某些民主自由权利。所以B项是不符合实际的,应予以否定。

启示: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法

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例题】

1、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1996年高考政治第19题,目的是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观点的认识。为增加试题难度,拉开考生档次,命题者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出四个相似的题肢,虽然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但考生误选率高达60%。因为,A题肢的美和善、C题肢的“是”与“彼”都是指的一个方面,构不成对立统一;B题肢的“登”与“临”是指实践,是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皆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可见,考生只有对唯物辩证法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并对题肢作仔细的比较、辨析,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例题】

2、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如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近年来就一直在l美元合80-140日元之间波动。这表明()。A.一国货币的价格是由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的B.一国货币的价值由他国货币的价格决定C.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D.汇率反映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本题涉及汇率,干扰性比较强,主要来自于“各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而题目的D选项是“反映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少同学很可能会选D。但是D与题目材料中的话明显是一个错位,题目强调的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而不是说经济水平的高低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汇价高并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高,汇价低也不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低。这题也可以反推,日本、意大利的汇率比较低,但是它们是发达国家,相反,中国等国家的汇率比较高(相对于日本、意大利),而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是,正常情况下,如果汇率上升的话,表明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好,出口比较好;相反,汇率下滑,这表明经济状况不太好,出口不力,汇率的变化表面是一种货币比价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两国经济状况(主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变化。AB两项明显应该排除。正确答案是C。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缜密思考,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十一)、答非所问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例题】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防止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这场危机自主作出的选择等三点主张。这说明A.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正在增强B.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C.中国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D.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1999年高考政治第28题,正确答案是CD肢,AB两肢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故不可选。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十二)、舍本求末法

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题】1995年初,某些发达国家宣布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所欠的债务。而据亚洲开发银行同年年底发表的统计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为17905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状况没有改变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奉行经济扩张和掠夺的新殖民主义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在逐渐减轻

这是1997年高考政治第17题,正确答案是C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一种表现,本质一定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题干材料指出:“某些发达国家宣布减少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所欠的债务”。D肢就是据此提出的顺理成章的干扰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D肢所反映的现象正是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这一本质的表现。它们这样做,并不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恩赐和同情,而是为了更进一步加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达到1790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经济现象,从表面看好像是A肢和B肢造成的,其实它们都不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的根本原因,二者虽然和题干有联系,本身也正确,但都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以上介绍的仅是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有些特殊的方式就不一一例举。值得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能力要求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用几种干扰方式,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二、选择题解题步骤

(一)、选择题的做法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选择题的类型,大多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选择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

选择题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组成:文章、情景、问题设置。

2、具体步骤

(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短题干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长题干短读,抓住其中心思想,所以语文阅读能力很重要。

(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3)排查误项。

(4)不得已,猜。(不可常用)

(5)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近年的高考选择题大多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二)、解选择题的七项原则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第三篇:高中政治哲学复习题第三单元高考题型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奥巴马在最后致词中援引了《孟子·尽心下》中的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关于发展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状态和性质的改变 C.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方向和趋势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iPhone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 D.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6、老子云:“图(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嫦娥工程第一步: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车进行探测;第三步: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表面软着陆采样,将样品带回地球。与“嫦娥工程三步走”体现的哲理一致的选项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有人说:“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这一观点表明()①人肉搜索的功能是受个人喜恶支配

②矛盾双方会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③矛盾就是存在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④对待人肉搜索要坚持一分为二 A.①③

9.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每一事物都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1·安徽)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右图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④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1·安徽)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69 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

材料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广东省在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中,着力于整个产业运作框架的构建,在具体内容建设上,不但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一体,还尤其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在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努力克服认识浅表、粗放经营、盲目照搬、低效重复、零散分割、闲置浪费、难成品牌等问题,促进了资源效应的有效释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知识,分析广东省发展文化产业措施的合理性。(10分)14.材料一: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我国汽车消费不断增长,我国汽车产销量排名世界第一。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16分)

15.中欧建交30多年来,对话合作是主流,成就是非凡的,不仅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而且给国际社会树立了互利共赢的榜样,其意义和影响是重大的,深远的。面对金融危机等诸多全球性挑战,中欧要凝聚合作力量,坚定共赢信念,为促进世界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评价中欧关系。(16分)

第四篇:矛盾论学习心得

矛盾指导工作,工作需要矛盾

———《矛盾论》学习心得体会

《矛盾论》这篇既《实践论》之后的哲学论文,曾指导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思想堡垒作用,今天通过认真学习领袖的哲学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篇力作不仅对现今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今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从实例论证,在我们烟草的日常生产和工作中,专卖的打假、打私和烟贩的不法活动之间的矛盾,紧俏烟销售和货源组织之间的矛盾,烟叶生产收购等级标准和烟农的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操作和提高效率之间的矛盾等等,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教导我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矛盾存在的原因,如何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如何制定适合解决矛盾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如何在解决矛盾中促进我们行业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由于我们受于工作经验、文化背景、知识底蕴、社会环境和性格差异的影响,对于各项工

作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这些不同的实施效果本身也就是矛盾的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讲,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也说明矛盾存在于一切运动之中,无论对于矛盾如何解决,归根结底也就是集思广益,从不同的方面促使矛盾的解决,从而在矛盾中完成工作,完成行业的使命,使行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以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伟大领袖在文章中提到“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也具体体现了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

深入到我们工作的实际中,行业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具体的人来负责,每个具体负责的人工作思路又不尽相同,从而造成矛盾的特殊性,例如一个部门不了解另外一个部门的情形,一个人不了解另外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情况,只考虑顺利的一面,不考虑困难的一面,只掌握现在,不深入剖析将来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即包含于一切特殊性之中,无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在工作中把握大局,着眼长期发展,统筹兼顾,加强

沟通和协调,中和工作中矛盾的特殊性,杜绝各自为政,能有效解决研究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第四部分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不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抓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我们在加强自身修养和认识中得以体现。就像古代诗中提到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附属的次要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工作也就会得以顺利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严格规范呢?从很大程度上讲,严格规范是行业稳步推进的前提保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相关的文件要求,加强自身要求,不让该解决的事情在我这里拖延,严禁消极懈怠,有问题有矛盾向上级汇报,同具体实施方沟通协调,做好中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传递信息,这是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执行者就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执行者严格规范操作,保障了效率提高,提高效率了,也促进了严格规范的实施。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反”是两个矛盾的相互排

斥,或相互斗争的。“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连接起来,获得了同一性。在我们烟叶收购过程中,烟农的思想比较简单,同一亩土地生产的烟叶,去年和今年相互比较,是否增收就这么简单,我们行业在收购过程中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维护国家利益,而由于烟农每年的种植管理以及烘烤等方面的不确定严肃,导致每年的烟叶等级质量各有不同,那么收购中烟农所谓的“压级压价”这种问题也就出现,这时相反的两个方面如何相成,那就是我们的“国标”,国标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烟农利益上达到了一个统一,把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同一起来,有效解决了矛盾,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对抗促使真理的出现,在我们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争执,没有对抗(这里的对抗不是指恶意的对抗,而是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意见),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中,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最后就会出现一件工作会有各种的处理方式,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指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盘散沙,行业也就没有了竞争力,也就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

第七部分,伟大领袖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第五篇:矛盾论感想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参考资料:《矛盾论》

《矛盾论》读后感想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毛泽东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升华了。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矛盾论》一直是我反复阅读的经典。在此基础上我还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感到自己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深感茅塞顿开。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第九期党员管理骨干进修班 空间中心 许 安)

下载高中政治矛盾论题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矛盾论题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论学习心得

    学习《矛盾论》心得体会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所写的哲学经典著作。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题目——矛盾的题目、矛盾的普遍性和......

    《矛盾论》心得体会

    《矛盾论》学习心得 《矛盾论》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提纲: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之一,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作者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5班姓名:絮语无言学号:2014030205xx 曾读过一些毛泽东本人的和关于毛泽东的书籍,每当读到这些往日的文字,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

    矛盾论心得体会

    《毛泽东选集》的心得体会 规划建设科吴志伦 读了《毛泽东选集》的《矛盾论》之后,让我感觉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全文构思严谨,有一......

    矛盾论心得体会

    学习《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毛泽东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发表于1952年4月1日。《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文章概......

    矛盾论学习心得

    《矛盾论》《实践论》学习心得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

    毛泽东思想矛盾论

    目前我们维修工程部面临的矛盾,在毛泽东思想矛盾论中,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