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阿瓦提县第三中学 姓名:麦合木提江·艾山 教研组:汉语教研组 时间:2015年3月24日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仅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极大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执政情怀。而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更是通过“发展、民生、党建、文化”这“四大主旨”,深刻诠释了“十八大精神”的本质内涵。
不断推动发展,可谓“十八大精神”之精髓。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正是着眼于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切实改善民生,体现“十八大精神”之根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胡锦涛就曾在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加强党建,堪为“十八大精神”之内涵。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胡锦涛在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发展文化,尽显“十八大精神”之要义。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绵延的精神血脉,是形成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胡锦涛就曾在报告中说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以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言,“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以“十八大精神”为精神指导,争取为推动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不畏困难,勇于开拓,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的是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祖国需要人才,我们教师要确实做到学有所成,有所作为,报效祖国,就必须把学习和提高思想结合起来,将知识和思想加以传承和创新,形成一股更有价值的文化思潮。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无前途的专业,只有没前途的学生。不能改变环境,可以去适应环境;不能控制他人,可以掌握自己;不能预知明天,可以把握今天;不能样样顺利,你可以事事尽力;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可以拓宽它的宽度。面对生活选择微笑,面对失败选择奋起,面对欺骗选择反思,面对弱者选择帮助,面对病魔选择驱除,面对死亡选择自然。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做一个有志向,讲诚信,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年青教师。必定会实现祖国的长足发展,使社会长治久安。
对教师老说,师之德乃教之魂,教师的师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这一殷切希望,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慰问信的重要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和弘扬优良的教师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教师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对于自身及国家未来发展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旗帜,也是引领广大教师传播文明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价值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党的大政方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高度认同;他们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毫无保留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全社会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他们不改育人之乐,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毕生追求,成为良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推动者。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代教师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倾向,一些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过于重视和追求个人私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强,各种消极的政治观点和错误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广大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师要带头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育人先育己。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是同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教师的职业操守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又是教育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教师队伍职业操守的水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就是坚守良好的职业操守。中华文明五千年,一直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高尚的职业操守也一直影响和感染着无数的国人。人们经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诗句来描绘教师的默默奉献,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表达对教师的无限崇敬,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来颂扬教师的高贵品格。
我们要牢记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教师的先进性,以国家利益为重,民族利益为先,立足本职,立足实际,确立目标,学习十八大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当代教师。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人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为了帮助各地各部门更深入地理解中央精神,本书秉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诸多创新性观点,是一本广大群众和干部学习的重要辅导读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践行机制,内容丰富、体例新颖,语言流畅,资料翔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字感染力,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后附问答100道复习思考题和读书征文,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部分内容,较好的把握了中央的战略部署,准确的反映了中央基本精神,可作为基层党校、干校、讲师团培训、组织宣讲的教材。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精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精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精选
学会做人 余XX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想同少年朋友一起来讨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一些问题。
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相信许多少年朋友已经相当熟悉了,有些人还能背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
可是这些都是很大的道理,和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大道理就存在于日常可见的各种小事之中。
价值观就是判断人和事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掌握了正确的价值观才容易分辨是和非,对和错、善和恶、美和丑,才能把握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对于少年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学会做人开始。
做人还要学吗?人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个体,人是作为一个“类”,叫做“人类”诞生到这个世界上的。二三百万年来,作为一个“类”发展到今天。二三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茹毛饮血,安全也没有保障。一步一步的,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学会了建筑房屋,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种地、养牲口,大约在一万年前发明了文字,进入了文明时代,近几千年来又有了许多发明创造,才有了电灯、电话、汽车、火车、飞机、电视,才有了电脑、手机等。我们今天生活中享用的一切成果,包括可以到学校读书,都受惠于整个人类世世代代的创造。人的一生就是和人类一起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如何充分吸取和运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如何做出自己的一分或大或小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学会做人。
为此,就要目中有人。看得见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同学、邻居、乡人、族人、社会、国家和世界,看得见他人的需求。
为此,就要目中有事。各种需求都是通过事表现出来的。油瓶倒了,看不见就不会知道去扶,自己的存在对这件事和相关的人都没有价值。为此,就要目中有自己。看得见自己能够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这种能力怎样才能提高。从这里开始,我们的生命就会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有光辉。
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余XX 1910年到1913年,少年周恩来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读书。有一天,魏校长给学生上修身课。他问大家:“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啊!”有的学生回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做官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了不受欺负”。魏校长都不满意。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清晰有力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称赞:“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00年前的周恩来只是个12岁的少年。但是他说的不是大话、空话。在当时的沈阳,他看到外国人占了中国的地方做租界,中国人不能随便去。他看见日俄战争的遗迹,知道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利益,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杀的是中国人。他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肇事者,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妨碍交通,说这是治外法权。事实使他认识到,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才能有个人的前途。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奋斗了一生。经过全国人民长期的奋斗,现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卫星上了天,登了月,国家欣欣向荣,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不是还应该“当效周生”呢? 应该的。
因为我们虽然发展得很快,经济总量不小,但是人多,被13亿人一平均,人均国民经济总值就很少了。到2014年还只排在世界上的第84位,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大得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人家的1/5到1/8。我们的钢产量不低,但是优质钢还要靠进口。我们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我们粮食生产十一年连增。但还要进口才能补足,如果遇到大的灾害就不好办。我们的手机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每一台手机70-90%的钱都是别人赚走的,我们只能拿微薄的加工费。我们也能造汽车,但是高级车造不了。我们也能造飞机,但是大飞机还在试造过程中,飞机的心脏——发动机还得用高价向别人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一点点。想要中华腾飞于世界,只能靠大家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共同努力。不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所以,为中华腾飞而读书,正是今日中国少年的响亮回答。
有什么问题吗? 余XX 有什么问题吗?
有。蚂蚁怎么睡觉?趴着睡还是仰着睡? 黄瓜明明是绿的,为什么不叫绿瓜? 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
鸟在树枝上睡觉,睡着了为什么不掉下来? 类似的问题我们从小就有,数都数不完。
上学了,老师讲课,讲了一段,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开始,我们踊跃举手提问。后来,我们的提问少了。为什么?别人都明白了,就你不明白,显得自己比别人笨,多不好意思。
在家里,我们常问妈妈,这是为什么?有时妈妈被问烦了,有时妈妈也回答不出来,就说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我们逐渐认为有那么多问题是幼稚的表现。于是问题也就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个悲哀。
这些问题真没有用吗?
牛顿小时候问:苹果熟了,为什么不掉到天上,而要掉到地上? 瓦特小时候问:水壶里的水烧开了,为什么壶盖会往上跳?
爱迪生小时候问:母鸡孵鸡蛋可以孵出小鸡,我去孵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李四光小时候问:操场上有块大石头和周围山坡上的石头都不一样,它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问题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大发明的萌芽。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问题提出来了,总可以一步步去解决。如果连问题都没有,还怎么前进呢?
问题产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如果画一个圈,圆内是已知的知识,圆外是未知的知识。已知的知识越多,圆越大,圆周越长,和未知的接触越多,问题也就会越多。所以,能提出新的问题不是幼稚,而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孔夫子的经验就是“每事问”。
毛泽东要求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给北京的中学生题词:“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保持你的好奇心,多提几个好问题,不断向未知的领域前进。
你对妈妈知多少 余XX 有一年,在鸡公山夏令营,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一张大转盘,包括了50多个有关妈妈的问题,每位同学转一次,转到什么问题回答什么问题。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她身上有什么秘密我们不知道呢? 结果却大大出乎许多同学的意料之外。许多同学对许多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完全。
是不是这些题目特别难呢?也不是。
这些题目包括妈妈的生日、属相,妈妈小时候住的房子、用的交通工具、穿的衣服、吃的食品、用的文具、得到过的奖励,妈妈现在的工作、上班路上花多少时间、一天的作息时间、要做多少家务,妈妈生我时候的痛苦、喂奶时的辛苦、我生病时的焦虑,妈妈有什么病、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容易不舒服、需要得到什么照顾,妈妈的兴趣、爱好、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苦恼,什么时候生气,妈妈对我的期望和不放心,等等。
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可是我们有许多却不知道。妈妈是最爱你的人。可是她为了爱你克服过多少困难,付出过多少牺牲,费了多少心思,甚至还流过眼泪。这些你大概不知道或者不完全知道。
妈妈是你最爱的人,你也真心希望她快乐和幸福。可是她究竟有什么需要,而你又能帮她做什么?怎样才能减轻她操劳的负担,怎样才能让她安心、放心、开心?怎样才能避免当她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你还在催她“快点!快点!”
妈妈给了你生命,哺育你成长,把心血凝聚在你身上,也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对妈妈的爱就是最好的回报。
爱妈妈就要了解妈妈,了解妈妈的辛劳,了解妈妈的喜怒哀乐,了解妈妈的需求,也了解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
了解得多,爱得更深,也会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幸福。
生活是不能欺骗的 余XX 谁都知道考试作弊不好。
可是,在考场上,碰上一道题,抓耳挠腮也想不出怎么做。旁边那位同学,却在那里刷刷刷地顺流而下。这时候,如果他给你看一下答案,或者传一张小纸条,或都给你一个暗示,说不定你就可以过关了。得到了高分,多有面子。可他就是不理不睬,聚精会神地做着自己的卷子。一点忙都不帮。这还算好朋友吗? 算。当然算。
如果他帮了你,骗过了老师,却骗不了同学。你实际的水平就在那里,拿到了假分数,只不过更没有面子。
骗过了老师,老师发现不了你学习的差距在哪里,没法有针对性地帮你提高,或者以为你不需要帮助,你的学习水平不能真正上去,岂不是一直没有面子。
更重要的是,你将来还要走上社会,还要参加工作,还要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果因为知道不足,出了差错,吃亏就大了。那时候,不会有什么小抄来帮忙,也帮不了你的忙。
生活是不能欺骗的。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有真实的人、诚实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从小帮你养成真实、诚实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要同许多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我们可以选择对这些人和事欢迎或者不欢迎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在接受别人的选择。
这里有一个先决的条件:我们选择的对象必须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买的牛奶应当不是三聚氰胺,我们买的羽绒服里及填的不应该是破棉絮。
世界上还有造假、说假话的人。可是都不可能永远骗下去。他们终归会被拆穿,被抛弃。在鼻孔里插两根葱,装不成大象。
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真的善,真的美,哪怕少一点也可能逐步增加。假就只能同丑和恶联系在一起。诚实,才是做人的基础。愿少年都成为真善美的花朵。
不跟他玩了 余XX 上次我们讨论了诚实的问题。
和诚实相关的还有一个守信的问题。
星期六,天气很好。早上爸爸说,“今天我们去动物园吧。”
小明一听很高兴。他早就想去动物园了。可是,他想了一想说。“我不去,我和同学约好了去打篮球。”
是不是打篮球比去动物园吸引力更大呢?不是。小明想的是:不能说话不算数。
小明有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呢?有的,有时候答应爸爸妈妈的事就没有做到。他知道父母对他比较宽容。对老师交代的事,他就比较认真,因为老师不像父母那样好说话,但是老师面对的学生多,有时候不可能每个人都注意到。所以有时候也会马虎一下。唯有对同学,他可不敢说话不算数。同学并没有处罚他的任何权力。同学只能因为他的爽约大家都玩不成或者玩不开心,下次不再约他了。“这小子说话不算数,不跟他玩。”这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实际上也是最严重的惩罚。
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才能生存、发展。“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脱离了人群是最大的悲哀。
周幽王为了博爱妃褒一笑,点起报警峰火,诸侯起来相救却是一场虚惊。只因开了这个玩笑,尤戒入侵时再点烽火就无人来救,只落得国破家亡。
现代社会的生活只有大家说话算数,才能正常运行。打开龙头我们知道有水,拉了开关电灯会亮,到了车站公交会来,全按预定路线行驶,学校到点会上课,老师同学都会到。如果大家说话不算数就乱了套。
说话不算数的原因,一种是存心的,说的时候就没打算算数。这当然理当被人唾弃。少年人则往往是因为事先想不到后来发生的情况,想算数也做不到。这就要在说话答应的时候慎重一些。有些事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例如下次一定考100分之类,这就不要先吹牛。能作主的也要仔细想一下是不是真能做到。真说了,就努力不要反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什么困难尽可能自己承担。这样可能要吃点苦头,换来的却是金不换的信用,人才能成熟起来。
第四篇: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三、概念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价值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