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时间:2019-05-14 08:1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双堆中心校 杜满恩

内容提要: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被运用到课堂之上,其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其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及如何制作课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多媒体 运用 优势 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课堂上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声情并茂的再现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可以把更多的材料带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但任何事都过犹而不及,如今运用多媒体暴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自身对多媒体的运用,谈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单凭老师一张嘴,无法再现历史,从而使历史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以后,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再现历史,使学生回到历史中去。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首先出现《虎门销烟》的视频资料:林则徐站在冒着滚滚浓烟的销烟池旁,铿锵有力的说:“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再一个个跳出冒着火焰的几个大字《鸦片战争》,这样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争前夕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再讲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首先播放一段抗战画面,配上一首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那段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历史中。这很容易使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借古鉴今”,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学习英雄人身上那些高贵的品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讲到“黄海海战”时,主要让学生体会邓世昌那种为国牺牲,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甲午风云》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向敌舰,落水后毅然殉国的壮烈场面,这必然会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这是教师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

三、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四十五钟的时间有限,怎么才能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把更多的历史信息传

递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多媒体可以做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图示、表解、地图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反映出来,扩大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讲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让学生去自己评价汉武帝,如果学生只根据课本知识是很难下手的。这时运用多媒体把可以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归纳总结好,呈现给学生。汉武帝的各项措施通过画面、图像、声音反映出来,再呈现一些前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就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讲授《“大危机”与“新政”》一课中,通过多媒体在短短45分钟内向学生逐步显示了一个图示式纲要线索表,二份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演说摘录,三段视频资料,四组数据,通过电视屏幕播入了各种说明性的辅助板书,需要时主板书再出现,这就使得图示线索纲要式的板书显得清楚明了。大量信息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学生不但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透,并且面对属于调查和解释疑难的学习任务时,就能展开更有意思的讨论。通过观察图表尤其是主板书的演示,提高了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逻辑提纲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的运用固然有许多好处,但是有许多教师盲目跟风。不但没有使多媒体的长处发挥出来,还适得其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能逢课就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可有的老师把以前的人为“填鸭式”变成了机器的“填鸭式”,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把学生搞的疲惫不堪。

二、要注重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大多是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的,可课件的制作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很多老师就是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稍微修改一下,有的干脆直接运用,这么做是很有问题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思路,每个人的教学思路是有差别的,用别人的课件,就是用别人的思路在教学,对于自己可能达不到效果。有的老师自己设计课件,可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教材上的资料,通通都搬到“教学课件”中,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课件不应该仅仅是图片、文字的堆砌,或教学提纲的展现,而应该是能体现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是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是对学生多种学习器官的调动,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制作课件时,应该注意我们运用这个材料的目的,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在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开篇我们播放《大刀进行曲》,把学生带到那段战争岁月中去,讲到“共赴国难”时,可以再次播放《大刀进行曲》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收到更好教学效果。

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运用多媒体去教学,充分发挥其优越 性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也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使之偏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北师大版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双堆中心学校 杜满恩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阳安妙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课时紧与容量大的矛盾;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方法死板与新课程内容灵活(多角度看问题)的矛盾等等,因此课堂上既难调动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品质,因此改革历史教学手段显得很有必要。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我们历史教师在与传统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动静结合,声音、色彩的组合,既把历史事件与人物诠释得生动精彩,也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展现的清晰明了。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上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历史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得寓情于到启迪,产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理、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一些特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区别时可以把表格的底色在栏目上用对比色搭配(如:红-绿、黄-紫),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对历史地图中的航线(如::新航路的开辟),战争路线、文化圣地等都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在艺术欣赏教学中,对图片文字的叙述可以插入音频、对图片进行解说,对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如诗、词),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样使整个教学课堂活沷生动,学生更加乐学、活学。

如在讲抗日战争时,首先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听到这壮怀激烈、振奋人心的曲调,学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教师自然地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的进行情景设问。再如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容时,利用幻灯片和autuware手段重新绘制地图《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根据讲解的顺序点击出每块根据地。例如在讲授《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工农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选播了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两个阶段的录像片断,配合解说,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学习观看画面,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长征初期失利疾首蹙额,义愤填膺,对遵义会议后长征节节胜利,机动灵活战术拍手称好,并从中感悟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并认识到了正确决策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长征胜利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二、丰富历史知识点,引导自学。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多媒体课件还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学习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历史讲究“论从史出”,结论不是凭空或老师直截了当的摆出,必须通过“文说历史”(材料),“图说历史”在大量真实、有效的史料、图片中去发现历史,得出结论。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讲授式为主的方式,当然也穿插了启发互动教学。但与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老师不可能上课写几大篇史料在黑板上分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做到,每讲授一个历史事件都可以快捷地提供多个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和总结出结论。同样老师也不可能迅速画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图片,而多媒体只需轻松点击则可完成。此外还可以穿插适当的题型配合练习,这样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投影到教室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一课中我采用了这种方式,设计了如下问题:

1、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什么结果和影响?“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

2、“一•二八”事变与“九•一八”事变有何异同?

3、蒋介石面对日本大举侵华采取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政策有何影响?

4、中央苏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5、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从长征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6、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件资料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史资料,围绕这些问题学习思考,寻求答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

帮助学生弄清基本史实,还需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时空感觉,才有助于学生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历史史实。讲述战争场面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描述战斗的激烈场面,同时把时间、地点,气候等有关的情况展示出来。如讲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时,在播放录像片段(约3分钟)过程中,当片中提到哪一个地点,点击屏幕左下角设计好的地点一次是:卢沟桥、太原、徐州、武汉等城市和地点。录像完毕后,点击华北、华中、华南三个地区,指出四次会战的结果。这样枯燥、呆板的文字变成简单、清晰、生动、活动的场面。使学生不仅能准确、牢固地把握历史知识,还能把它与相关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不成问题的。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学中离开了情感教育,单纯传授的历史知识就是一个枯架子,学生学得没味,老师教授也没激情,也就达不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所以教授时有景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从而使教育和感染的力量能够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情感它是千百年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对本民族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体现,是维系国家统一与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引至教科书)。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更是突显出它的优势,因为它有很多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丰富的素材。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是让它增色不少,古今中外的例子多不胜举。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形象的四大发明图片,以及四大发明外传示意图,结合教材让学生找出纸的外传是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国家;指南针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到欧洲;火药也是在12、13世纪先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印刷术是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欧洲才出现雕版印刷品,15世纪中期德国出现金属活字。让学生认识到从汉至元我国在世界上国力强盛,对外开放,领略到中国悠久的历史,领先世界优秀灿烂的科技文化,激发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说明等为一体的特点,进行了情景教学,先看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视频,学生直接感受到晚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统治而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综合国力远落后于西方,武器装备悬殊,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列强随意贱踏中国的主权,在中国的大地上肆意横行,而晚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签定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学生感受到屈辱,激起学生一种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满清政府的不满,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自觉树立起一种为中华民族之掘起而奋斗的民族情感。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图说历史教学,出示日本军官杀人比赛的图片――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然后重点赏析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托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个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画面占据了整个屏幕,清晰的杀、救、哭场面,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帝国主义邪恶势力的痛恨。对遇害同胞的同情,自觉形成一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安危的爱国主义情感。此时学生有的惊讶、有的愤怒,课后纷纷表示对日军的愤慨,并产生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完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典型人物形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视频、音频、图片相结合,可以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鲜明,个性突出,让学生记忆深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个性品质,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运用好这些经典的史料。如古代忧国忧民悲愤投江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消灭倭患的戚继光、不畏权势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黄海战役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英勇就义的狼犽山五壮士、舍身炸雕堡的董存瑞等这些典型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高尚情操,得到人格的升华。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启迪学生思维。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难为易。由于教材内容和参考资料的分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本人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通过流程图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归结为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的过程,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学生这一学习难点。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点拨规律和方法。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喜欢就事论事,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幻灯片)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探寻规律、启迪思维。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盲目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越多越好,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利用多媒体手段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1、适时运用。

恰到好处得运用,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效果。在播放会战录像片段时,如未先向学生说明日本侵华的计划、准备,直接播放,学生就会感到突兀,也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多媒体手段应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导应是增强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如果一节课自始至终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当作一个随意往里灌注知识的口袋,那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也就降低了学习效率。

3、把握好度。

凡事讲究一个度,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更应把握好程度,防止供大于求。如讲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件时,为了再现历史事件过程,教师可以放有关卢沟桥事件的片断,但如果超过10分钟,这就使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失去了应有价值。

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相结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一个成功例子,的确历史这一学科就决定了它有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当今的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第三篇: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摘抄)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史料以教材重、难点为依归,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宗旨,被大量引入中学历史课本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等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向学生提供了进行学习上创新的机会,使他们在研习的过程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开发出来。创造性地运用史料是指在材料的解析中能提出新概念,做出新判断、新诠释,并能进行逻辑验证。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走向培养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的境界。同时,教师还必须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充分合理利用;以“论从史出”为圭臬,恰当补充部分课外史料;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史料等。

一、引言

与其他知识类型不同,历史具有两大特性,即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是各种各样的史料而并非历史本身。在认识历史中,始终存在着主体和客体在时空上的异位和分离。故“史料”便成为人们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构建历史不可或缺的“媒介”。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是构成历史的材料。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人类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史料可谓浩如烟海,其种类不可谓不多,有典籍、笔记、民谣、碑文、图表、实物图片、考古资料等。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史料去了解和认识历史,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故史料是进行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或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为依归,做到言之有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史料教学高度重视,明确规定:“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最近几年来,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大量各式各样的历史材料,它一方面犹如开启了一扇扇历史尘封之门,将一幅幅绚丽多彩、真实的历史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借助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就史料运用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运用史料进行论述,以期对史料教学有所裨益。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重要性

史料作为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益彰显,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求突出本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作为历史教学也是一样,厚重的历史感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没有历史感的人,是无法理解历史的。如果我们获得了对于某个时代的历史感,那么,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在我们的理解中都会是题中应有之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许多历史现象都令人不可思议。”所谓历史感就是一个人对历史在不断发展、自己时刻处在历史之中,在内心是否有感觉。培养历史感既不能依靠消遣性的历史“戏说”,也不能盲目相信荒诞无稽的历史虚构。而必须从广泛阅读大量真实的历史材料、通达古往今来之史迹中去体验、想象和感悟才能获得,故《三字经》日:“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如亲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古籍原文和古人的原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历史教学更具时代气息。譬如,在教学西汉王国问题时,教师可恰当引述晁错有关“削藩”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这句话言简意赅,它将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人木三分、淋漓尽致,并把西汉王国“尾大不调”、分裂割据的态势凸显在学生面前,使之有身临其境之危感。质言之,历史教学中,往往简短的一句原话或一段原文,就能把历史感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使学生倍感学历史犹如饮陈年佳酿,回味无穷。2.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学习者乐于接触、认知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云:“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能赋予学习者以神奇的内驱力,变无效为有效,化腐朽为神奇。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把学习历史当做一件快乐之事。在中学历史教材中,不少史料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可以成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源。如在教学东汉末年各军阀集团割据混战、致使社会生产大受摧残时,可以引用曹操著名诗篇《蒿里行》中的诗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想象勾勒当时的历史画卷,使他们犹如亲身感受到那长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的悲惨景况。又如在讲述北宋末年朝廷腐败时,课文中引用了当时在民意流传的一首歌谣:“打破简,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在这里,“筒”与“童”谐音,指童贯;“菜”与“蔡”谐音,指蔡京。该歌谣反映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对朝廷奸臣的无比痛恨,盼望过上太平日子的美好憧憬。诸如此类,蕴含吸引力的史料,课文中可谓比比皆是、府首即拾。3.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历史知识讲的是过去的人和事,这种过去的实质就是一去不复返,因此,过去性是历史知识最为显著的特点。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这就给中学生理解历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他们对历史的领悟能力不强。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机械记忆教材中现存的结论,这就严重地束缚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而教材中所撷取的史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原貌,既活化了教材,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能帮助学生正确地领悟历史。譬如,在教学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时,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在议会上一番讲话可谓为殖民主义的罪恶做了很好的注脚。他大言不惭地表白道:“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虽然克莱武的这一番“自供”无耻至极,但却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殖民主义的血腥性和残醋性,从而加深了其对地殖民主义罪恶的理解和领悟。4.丰富学生的情感 历史学科作为文科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蕴藏着厚重的人文主义因素。史料作为构成历史的材料虽然是死的,但其精神内涵特别丰富,本身蕴涵着强烈情感因素,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塑造其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受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以实现隋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譬如,在讲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图画《苏格拉底之死》,并结合文字材料饱含深情地叙述:“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了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苏格拉底用如此平静而又悲壮的死亡,向人们诠释了他对美德的理解:知识即美德。从苏格拉底视死如归的悲壮行为中,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其热爱知识,为了捍卫真理,既不惧怕权贵也不在乎冒犯大众,对世俗成败不屑一顾;虽然苏格拉底受到了不公正的死刑判决,但他并不肯违背国家法律而求生。这种勇敢悲壮的殉道精神会使学生的人格情感受到强烈震撼。5.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历史教学旨在使学生成为有思想头脑的人,而不只是让他们简单地背诵某种现存答案或某种权威性的解释,在历史教学界,这已成为不争的共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各种历史文献,并根据学情,向学生介绍比较盛行的多种说法、诠释和观点,如此,则可让学生通过分析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何人、何时、因何事而做出的,对历史进行直接探索研究,从而使教材中的结论获得佐证或者得出新的看法。学生经过如此一番的探究过程,就摆脱了死记教材结论的弊端,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的拓展。譬如,某位学生在阅读湖北云梦秦简中的《田律》时,他吃惊地发现这是一部很好的环境保护法。因为《田律》中有这样的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他据此认为这是世界上环境保护法之滥觞,是文明古中国一朵骄艳的奇葩。可见,这位学生的思维很独特,表现出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精神。

三、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史料既然在历史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将其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充分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史料在历史教学运用中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充分合理利用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所撷取的史料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的,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充分保障,但没必要也不可能都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内容,选取具有典型性、情景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史料,然后,在备课时将这些史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反复斟酌,使其融人教案之中,以实现重点解决、难点突破。例如,关于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问题,课文中引用了一段原始材料。(始皇二十六年)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高一历史新课程·2004人民版)此段史料是对教材正文的阐释和补充,它不仅印证了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史实的存在,以及郡县制实施的过程,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新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提高了学生对新旧制度的辩证认识:郡县制对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有利,而分封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其废除是历史的必然。另外,有些史料还设计了质量较高的思考题,在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尽可能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按照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思考题,充分挖掘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没有搭配思考题的史料,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粗阅”而过,而要联系课文内容,认真设计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例如,教材中有一段史料摘自林则徐上道光皇帝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依据这则史料所提供的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四个问题:林则徐是针对什么事情向道光帝上书的?他有何主张?根据所给史料,回答他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道光帝因何接受了他的主张? 如此设计问题就将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拓展了教材的内容又挖掘了教材的深度。2.以“论从史出”为圭臬,恰当补充部分课外史料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论从史出”为特点的思维学科。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由于受教材篇幅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部分重点或难点缺少相应的史料作支撑,有的只是抽象的结论而无具体的说明过程,这就无形中给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增忝了困难。作为教师,如果遇上这种情况,为了做到“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课外史料,并指导学生借助对史料的分析得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会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改革开放”时,课本在说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影响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 户”的实际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补充如下一则表的发展”。如此抽象的一句话学生很难理解“包产到 格材料和一段文字材料:

材料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改革前后的变化

材料二:湖北省天门县有位农民彭立诚在1974年、1980年各写了一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是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粮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是欢度春节。通过表格材料中各类数字的对比和前后两联不同的表述,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到“包产到户”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及广大农民对“包产到户”政策的衷心拥护。又如,在教学“宋元科技文化”时,课本只简单讲述了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教师可适当补充两则史料。一则是马克思对中国三大发明的精辟评价:“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另一则是鲁迅在《电的利弊》中的新颖表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史料的补充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能力。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史料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图文并茂是其特色之一。不过,现行历史教科书虽说有文字、地图、名胜古迹照片和漫画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但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简单地看一看、读一读,则未免显得单调乏味,其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伴随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等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历史”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看得人迷、听得人神、想得入理。譬如,在讲授“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时,可选取地图史料“沿海开放地区示意图”。教师如果只采用一般性语言描述,则无法凸显沿海开放逐步形成过程,对这一格局的形成过程,学生不容易理解,然而,尚若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一难题就会获得巧妙解决。具体说来,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一张空白沿海地图;其次,按照次序给出四个经济特区符号,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符号,3个沿海大经济开发区符号,并让它们处于动态闪烁状态,对深圳、上海等重要城市设计一些交互功能,待学生将相关名称对号入座后,停止其动态闪烁。复次,利用大块动态闪烁呈现向内地扩展的趋势,依次突显城市符号、沿海线、扩展面,如此学生就会对开放格局的形成心领神会。4.史料运用要因材施教

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史料的目的所在,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其中运用史料本身就包含着培养学生处理史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史料时,需要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行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别地开展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个性张扬、特色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年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其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储备等亦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它是因材施教在史料运用中的重要体现。所谓层次性是指对于低年级学生倾向多用一些形象直观、生动有趣、间接性的史料,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倾向多用一些富含哲理性、直接性、原始性的史料。低年级学生培养的重点应以阅读概括能力和简单分析综合能力为主,而高年级学生则应以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所谓渐进陛是指借助史料设置一些坡度型问题,且学生在书本中不能找到现成答案,其难度逐渐加大,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等到了一定阶段,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其能力亦有了明显提高时,再提出新的能力要求。5.科学鉴别史料

史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并不等于历史真实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历史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因为史学工作者在编撰史书的过程中囿于时代、社会、情感和经验,必然会融人个人的好恶、立场和观点,故史料难免也会有真伪、存没、精粗之别。例如,在中国古史上,大凡由地主阶级文人撰写的史料,一般均诬蔑农民起义军为“贼”、“寇”、“匪”、“逆”等,这是作者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鲜明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不仅不能将艺术作品、民间传说、遗闻逸事当作正史看待,就是正史也要通过思考对所搜集的史料进行一番比较、剖析、甄别,审视其观点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然后做出取舍。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获得确证之后,才能依据他们对史实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不然,其结论就不稳靠,一切努力纯属徒劳。著名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可见史料的真实性非常重要。

四、结论

综括全文,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史料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而新课改的实施为史料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教材重、难点为依归,以实现课程三维教学目为宗旨,对史料进行科学鉴别,精心选择,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推进史料教学,使其教学优势日益彰显。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农村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成为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其图、文、音等组合的特征,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学习资料图像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图象动态化,教学过程密集化,从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笔者将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发、应用多媒体课件三方面做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 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不仅会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而且还将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多媒体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概念理解往往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在设计图形平移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几何的形式将图形平移的过程展现出来,以便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平移的性质及概念。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函数关系时,我们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坐标系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同样可以避免抽象性带给学生的困扰;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数学概念的抽象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几何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将几何体表现出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几何体的实质,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3、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这就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设置问题发现的环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形成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创新意识,传统教学方法要完成错综复杂环境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环境,多媒体具有其独到的优势,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置身于现实的。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已成为现代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课件,因此研制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好数学教学课件,应努力做到:

1、优化教学思想

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是靠人来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数学教学课件时,不是一味考虑文字、图形处理得多漂亮,动画多直观,关键是如何优化教学思想。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变成“填鸭式”或“满堂灌”,学生陷进教师设计好的“圈套”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某个教师用多媒体上《梯形》这节课,提问学生在等腰梯形中怎

样添加辅助线,使等腰梯形与等腰三角形联系起来?这个教师原先已作好几种书本有的辅助线在课件中,但这个学生却回答了另一种很巧妙的辅助线作法,这个教师为了顺利演示他的课件,诱导这个学生按照他的思路去做,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SRI学习技术中心的主任考兹玛认为:媒体及其媒体的属性永远不会影响学习,只有教学方法才会真正影响学习的结果。就像病人就医一样,病人可以通过服药片、喝药液或注射等不同途径治疗,重要的不是药品的形态,而是药品中的成分。

2、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达到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目的,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重要条件。如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以及数学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原则,如: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数形结合的原则等。

3、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课件要达到什么目标和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在设计课件时必须正确地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使计算机随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或困难的线索,对于无法估计到的问题和困难,应给予正确的答案。

4、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数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难点是定理的发现、探讨

过程。如:初二几何“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的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运动并分别与边长为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

5、注重整体效果

画面要清晰、简洁,内容的条理性强,应由浅入深地安排各单元的顺序,并注意各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交互要灵活,应能方便地出入,并可方便控制各单元内容的详略程度。

6、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

数学课比较枯燥,因此设计的课件要尽可能形式生动活泼,恰到好处地应用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传统教学或普通电教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如: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还可以跟历史、地理、语文、或物理等学科联系起来,使教学形式更活泼。

7、注意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始终承担着育人的重任。设计课件时融入德育和美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如“勾股定理”这一课件的引入部分,笔者是这么设计的:先插入几张两汉时期农民耕地、粮食运输和建筑的

图片,目的是告诉学生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有了飞速发展,特别在数学方面,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等著作,很早以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就发现了勾股定理并用很多巧妙的方法证明了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新课中来。

8、注重思维的训练

数学课最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众所周知的。

9、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阶段是11、12岁到14、15岁,14、15至17、18岁是高中阶段。初中生模仿能力比较强,抽象思维也占主导地位;高中生的智力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完善,更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且逻辑思维也得到迅速发展。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学习者的特征,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初中生课堂内容不宜太多,例题讲解要详细,课堂练习应紧扣例题,让学生先从模仿例题入手,操作与交互不宜太复杂,课件尽可能直观、具体,如视频、图象、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高中生的课件界面不宜过分花俏,课件容纳的知识面要广,知识量要大,交互要比较灵活。

三、教学设计与课件的应用

1、重视教学设计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可以调节课堂结构,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因此,在用课件之前应认真分析老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要素关系,合理运用。如:

①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②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④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活动。

⑤ 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2、应用课件要结合数学教学原则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应用课件能很方便,直观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传统教学手段,还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独特功能,多媒体课件只能是辅助,老师,学生才是主体。中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

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刺激多种感官同步进行活动的直观效果,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地展示教学情境,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更能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通过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练习,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李华--《中小学教育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2000,2。

3、孙欣《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网络参考文献

好研网 免费论文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第五篇: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阿舍中学

梁龙凤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大量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的运用,一改往日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极大地增强了课堂中的直观性,使学生产生共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多媒体网络可以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也相应的存在一些弊端。本人就平时教学一点体会,探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以期与大家探讨。

一、多媒体可以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使之形成持久的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乐,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讲述甲午海战时,我播放了从电影《甲午风云》中剪接的“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与敌军英勇斗争的场面(用时 1

四分钟)”。学生在观看时犹如身临其境,纷纷被邓世昌及全舰官兵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了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此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群情激奋,踊跃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这比教师口授或学生讲述邓世昌事迹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多媒体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来进行,右半球经常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只能利用书中简表和挂图,很抽象,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把表变成图,同时又把每一个国家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制成动画,学生讲一个国家,它占领的势力范围就飞入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就使学生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范围之广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使学生先形成形象思维,进而使形象思维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从而使知识的获取由难变易。

三、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记忆效率,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寻求加强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而加深记忆。这对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四次海战时,我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做成动画,如讲威海卫战役时,威海卫海域附近就出现动画效果,同时播放隆隆的炮声。讲到威海卫战役中主要人物丁汝昌时,立即将丁汝昌人头像出现在威海卫附近,这样就可以把战争中的事件和人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获取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多媒体手段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上述这种难题。在学生回答内容时,将其一一展示出来(竖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分析一条展示一条。如下所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⑤丧失更多领土⑥加重人民负担⑦侵略范围扩大⑧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注:①~⑧表示出现的先后顺序这种作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课堂密度又节省了时间。在讲述英国如何一步步侵占香港时,由于涉及到以前所学的内容,于是我把书中1898年英国租界“新界”示意图展示出来,并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三部分分别制成动画,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来回答,在回答的同时操作演示,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加强了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直观、突破时空限制、增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果等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多媒体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譬如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使用电教媒体时应注意的“度”,过滥或过乱地运用电教媒体。这不但不能使电教的优点得到发挥,再如多媒体的幻灯片是一张一张组成的,复习巩固时,对于刚上过的内容就很难形成像黑板板书那样留下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老师的板书过程,所以很多同学会忽视记笔记等等。

为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教师的主导性与电教媒体的辅助性要处理好。有的教师在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时,一堂课从头到尾手按鼠标,这种使“执教者手忙脚乱,学习者眼花缭乱,听课者心烦意乱”的做法,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2、授课的演示与学生的学习要交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的。而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的。使用现代媒体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演示和交互。这就要求教师用电教手段进行分步提示演讲,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个性化的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3、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的创造性要结合。由于电教媒体所控制的教学流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势必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课堂氛围拘谨而不灵活。鉴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关系,做到两者之间的合拍与整合。

4、多媒体的运用和书本要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意到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制作漂亮的幻灯,但忽视钻研教材,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获得很好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忽视了记笔记,对书本非常生疏,做起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熟悉课本。

新时代的到来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

下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视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影视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历史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改要求,也使学生能在......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情况调查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 实习调 研 报 告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情况调查报告近期我对自己所工作的陕西省大荔县城郊中学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

    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模版]

    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二中2008年4月 张学军 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二中张学军 中国个人电脑普及范围的扩大,使信息技术渗透到......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摘要:新世纪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教学成了现代教育的方向、趋势和未来。多媒体具有多种功能,在视觉、听觉上能......

    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好处(推荐)

    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好处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率已经在逐步提高。很多学校不但拥有了多媒体电教室,而且还建立了校园网络,这使......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运用

    2012 届师范类毕业生 教研文章 浅谈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运用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200903020101 班 级: 2009级9班 专 业: 物理教育 系 别: 数理科学系 指导教师: xxx 日 期:201......

    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IBM 公司成功开发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标志。经过不断地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作者: 何春梅 (小学数学广西龙州县小学数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9 / 7562 发表日期: 2011-11-09 22:33:25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