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

时间:2019-05-14 08: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

第一篇: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的学者是(C)A.赫伯特•A•西蒙 B.托尼•布洛克特 C.弗里蒙特•E•卡斯特 D.小詹姆斯•H•唐纳利

2.管理的主体是(D)A.工作 B.组织 C.被管理者 D.管理者

3.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不包括(D)A.管理一个组织 B.管理管理者 C.管理工作和员工 D.管理设备和技术

4.从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B)A.决策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组织 D.控制

5.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

A.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决策、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沟通、领导 D.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决策

6.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管理的(D)A.复杂性 B.多科性 C.一般性 D.实践性

7.“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这句话体现了管理的(D)A.技术属性 B.人文属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8.管理是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属性,是指管理的(B)A.民主性

B.必要性

C.科学性

D.目的性

9.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C)A.一般性 B.多科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1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C)A.控制性 B.目的性 C.整体性 D.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E)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三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C.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 D.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E.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学的特点有(BCDE)A.边缘性

B.一般性

C.多科性

D.历史性 E.实践性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ABC)A.唯物辩证法 B.系统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比较分析法 E.数学模型

4.系统的观点有(ABCDE)A.整体观点

B.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C.信息反馈观点 D.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E.模糊分界的观点

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A.明确的分工 B.职业管理人员

C.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D.遵守规则和纪律 E.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六西格玛方法属于(C)

A.科学管理理论

B.战略管理理论

C.学习型组织理论

D.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A.提高劳动生产率

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C.实行职能工长制

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3.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伟大的管理教育家是(B)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梅奥

4.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韦伯

B.梅奥 C.泰罗 D.法约尔

5.由厄威克和古利克合编的著作是(C)A.《管理的要素》 B.《管理备要》

C.《管理科学论文集》 D.《组织的科学原则》

6.美国管理学家(B)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A.韦伯 B.孔茨 C.泰罗 D.法约尔

7.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的学派是(A)A.社会合作学派 B.群体行为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D.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8.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派是(B)A.决策理论学派 B.权变理论学派 C.沟通中心学派 D.群体行为学派

9.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C)

A.组织规模的扩大

B.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 C.外部环境的变化 D.员工素质的提高

10.国际标准化组织尤其是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于(A)首次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A.1987年 B.1994年 C.1999年 D.2000年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不包括(D)A.持续改进

B.基于事实的决策 C.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D.以产品为关注焦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A.明确的分工 B.职业管理人员

C.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D.遵守规则和纪律 E.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2.群体行为学派以(ACD)为基础。A.社会学 B.自然学 C.人类文化学 D.社会心理学 E.个人心理学

3.有人用3C描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本轮廓,其中的3C即(BCD)A.文化 B.变化 C.顾客 D.竞争 E.合作

4.下列属于大质量观的是(AE)A.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 B.针对部门绩效进行改进

C.质量管理培训集中在质量部门 D.质量目标体现在工厂目标之中

E.不论内外,所有受影响的人都是顾客

5.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组织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ACDE)A.追求变革的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垂直化 C.分权管理 D.电子技术 E.全球市场

第三章 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制定和颁布《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这是组织所面临的(C)

A.经济环境

B.科术环境

C.政治和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2.下列属于深层的企业文化的是(A)A.行为准则 B.组织机构 C.职工风貌 D.厂旗

3.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倾向的企业文化是指(D)A.表层 B.基层 C.中层 D.深层

4.管理的外部环境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即是(B)

A.社会文化 B.科学技术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等所处的环境是(A)A.简单动态 B.复杂动态

C.简单稳定

D.复杂稳定

6.处于简单稳定环境的组织是(D)A.保险公司 B.时装加工企业 C.玩具制造商 D.啤酒经销商

7.20世纪初人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C)A.为社会整体利益作贡献 B.与公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C.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润 D.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8.只有当与个人相关的奖惩卷入时,才对正确或错误的概念作出反应,这属于人的道德发展的(A)A.前惯例阶段 B.后惯例阶段 C.惯例阶段 D.原则阶段

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A.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B.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 C.实现预期目标 D.编制计划要诀

2.计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等的依据是(A)A.计划的表现形式 B.计划所涉及的范围 C.计划的内容 D.企业职能

3.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会所处的阶段是(B)A.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后

B.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前

C.在方案评价之后

D.在制定目标之后

4.总计划的基础是(C)A.评价方案 B.选择方案 C.派生计划 D.确定目标

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D)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改变航道原理

D.限定因素原理

6.“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够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指的是(B)A.许诺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7.在计划工作原理中,(B)是决策的精髓。A.许诺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8.在计划工作原理中,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体现在(A)

上。

A.许诺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9.计划工作中强调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是指(C)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0.某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应该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但在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却要考虑到出现雨季不能进行露天作业的情况,因而对完成任务时间的估计要留有余地,这遵循的是(B)A.许诺原理

B.灵活性原理

C.改变航道原理

D.限定因素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其具体内容包括(ABCDE)A.怎样做 B.何地做 C.谁去做 D.何时做 E.做什么

2.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是(ABCD)A.目的性 B.经济性 C.普遍性 D.主导性 E.固定性

3.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BCDE)A.有利于人员配备 B.有利于控制

C.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D.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E.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4.按计划的内容分类,计划分为(AB)A.专项计划 B.综合计划 C.上层管理计划 D.中层管理计划 E.基层管理计划

5.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ABCDE)A.估量机会 B.确定目标 C.确定前提条件 D.评价各种方案 E.制定派生计划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厂产品的废品率在15%左右,在计划中要提高工作质量,使废品率降到10%,这个10%的计划目标属于(A)A.突破性目标 B.控制性目标 C.预算目标 D.管理目标

2.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B)A.使之定性化 B.使之定量化 C.使之稳定化 D.使之模型化

3.目标管理(D)出现于美国。A.20世纪60年代前期 B.20世纪60年代后期 C.20世纪50年代前期 D.20世纪50年代后期

4.制定战略的核心是(D)A.战略分析 B.战略部署

C.考虑顾客的需要

D.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

5.有关产业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美国战略学者(A)提出了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决定产业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的模型。A.波特 B.孔茨 C.德鲁克 D.巴纳德

6.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C)A.管理好企业员工 B.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 C.识别和确定企业使命 D.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

7.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是指(D)A.政策

B.规划

C.预算

D.战略

8.在下列计划的诸形式中,(C)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A.目标 B.规划 C.规则 D.预算

9.青岛啤酒兼并了十几家啤酒厂,这一战略属于(A)A.横向一体化 B.纵向一体化 C.横向多元经营 D.市场渗透

10.通过减少成本与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以扭转销售额和盈利下降的战略是(D)

A.集中化多元经营战略 B.横向多元经营战略 C.剥离战略 D.收缩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目标的属性有(ABCDE)A.纵向性 B.网络化 C.多样性 D.时间性 E.可考核性

2.目标管理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有(CD)A.战略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有(ABDE)A.评价 B.检查 C.反馈完善

D.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E.组织实施

4.战略制定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通常包括(ABCD)A.战略分析 B.战略设计 C.战略部署 D.战略展开 E.战略评价

5.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其表现在(ABCDE)A.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

B.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 C.更好的售后服务的能力 D.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E.开发产品特殊性方面的创新能力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B)A.预期的产业环境 B.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C.经济环境 D.经营环境

2.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是(A)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3.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D)A.程序化的、战术的、经验的、肯定型的 B.程序化的、战术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 C.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经验的、肯定型的 D.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

4.以满意标准衡量决策有效性的决策称为(A)A.有限理性决策 B.最优决策 C.非理性决策 D.经验决策

5.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A.回归分析法 B.移动算术平均法 C.指数滑动平均法 D.直观法

6.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预测的方法是(B)A.因果法 B.直观法 C.外推法 D.回归法

7.德尔菲法属于(C)A.时间序列预测法 B.联立模型法 C.直观型预测法 D.周期变动分析法

8.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是(C)A.指数滑动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先行指标法 D.周期变动分析法

9.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B)A.主观决策法 B.计量决策法 C.外推法 D.直观法

10.费用效果分析法在决策方法体系中属于(B)A.主观决策法 B.计量决策法 C.外推法 D.因果法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按照控制程度可分为(CDE)A.定性的 B.定量的 C.可控的 D.不可控的 E.部分可控的

2.最优决策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ABCDE)A.问题清楚明确 B.所有方案已知

C.目标单一明确 D.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E.偏好清楚、一致、稳定

3.直观型预测方法包括(AB)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时间序列法 D.单纯外推法 E.回归分析法

4.下列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有(ABD)A.指数滑动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关连树法 D.单纯外推法 E.先行指标法

5.主观决策方法包括多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ABCD)A.方法灵便 B.通用性大

C.易被一般管理者接受 D.适合于非常规决策 E.具备严格论证的特点

第七章 组织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提高集体活动效果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是(A)A.组织工作 B.控制工作 C.领导工作 D.人员配备工作

2.英国的乔安•伍德沃德较早对(B)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A.环境 B.技术 C.规模 D.组织战略

3.根据乔安•伍德沃德的研究,汽车、家电的生产通常采取的是(B)A.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C.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D.机电一体技术

4.组织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C)A.诞生 B.成熟阶段 C.青年阶段 D.壮年阶段

5.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这是指(C)A.目标统一原理 B.分工协作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管理宽度原理

6.不是组织工作原理的是(D)A.责权一致原理 B.管理宽度原理 C.分工协作原理 D.灵活性原理

7.集权管理的特点是(A)A.弹性差、适应性弱

B.弹性差、适应性强

C.弹性强、适应性强

D.弹性强、适应性弱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组织工作内容看,组织工作包括了(ABCDE)A.职位设计 B.职权设计 C.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

E.组织机构的协调和整合

2.从组织工作的内容上,可以看出组织工作具有以下哪些特点?(BCE)

A.组织工作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B.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C.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D.组织工作是封闭的

E.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3.各种类型的组织所对应的技术分为(ABC)A.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C.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D.机电一体技术 E.IT技术

4.比较早的关于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是由(BC)在英国进行的。

A.乔安•伍德沃德 B.汤姆•伯恩斯 C.G.M.斯托克 D.西蒙 E.孔茨

第八章 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是(B)A.上级满意 B.雇员满意 C.产品质量 D.产品服务

2.为达到组织总的目标,为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撰写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的管理层次属于(C)A.执行管理层 B.运行管理层 C.战术计划层 D.战略决策层

3.在经营管理层次中战术计划的时间幅度一般是(B)A.年度内 B.半年~2年 C.2~3年 D.3~5年

4.格拉丘纳斯指出,管理宽度的算术组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C)A.几何级数减少 B.算术级数减少 C.几何级数增加 D.算术级数增加

5.某家进出口公司设有:一名总经理、一名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一名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和一名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则该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按(B)A.区域划分部门 B.职能划分部门 C.顾客划分部门 D.生产工艺划分部门

6.部门划分的方法中,按照(C)容易导致“隧道视野”的现象。A.人数划分 B.时间划分 C.职能划分 D.产品划分

7.按地理位置划分部门的目的是(D)A.配备更多的管理人员 B.便于通讯联络

C.克服地理位置的分散性 D.调动地方、区域的积极性

8.在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纯粹的(D)A.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职能型组织结构

9.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A)A.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B.多头领导

C.职责不清

D.结构复杂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查德•哈克曼和格菜戈•奥海姆提出的职位特征模型中所包括的要素有(ABCDE)A.技能多样性 B.任务同一性 C.任务重要性 D.自主性 E.反馈

2.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有(ABCDE)A.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B.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C.组织的稳定性 D.授权 E.计划

3.部门划分的具体原则有(ABCDE)A.力求最少 B.指派平衡

C.确保目标的实现 D.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 E.检查部门分设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合于(CD)A.小型组织 B.中型组织 C.大型组织 D.跨国公司 E.现场管理

第九章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其中不包括(C)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辅助职权 D.职能职权

2.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职权是(D)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辅助职权 D.职能职权

3.授权后,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C)A.命令权 B.报告权

C.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D.指挥监督的责任

4.授权是一个过程,授权的第二步是(C)A.将任务委派给接受授权的下属 B.明确应当取得的成果

C.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下属

D.使下属承担起对所接受的任务、成果要求和职权的义务

5.下列四个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A.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高 B.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低 C.基层决策数目越少,其分权程度越高 D.基层决策数目与分权程度之间没有关系

6.集权制组织的特点不包括(D)A.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 B.对下级的控制较多 C.统一经营 D.独立核算

7.“活性化”这一重要概念出现的时间是(C)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70-80年代 D.20世纪80-90年代

8.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这称为(B)A.个人管理 B.委员会管理 C.授权管理 D.分权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ABCDE)A.组织的规模 B.决策的重要性 C.最高主管的人生观 D.外界环境的影响 E.组织的变动程度

2.营运分散化与集权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AD)A.营运的分散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职权的分散 B.营运的集中一定会导致职权的集中 C.营运的集中一定会导致职权的分散

D.地理因素对职权的集中与否并无决定性的影响 E.地理因素对职权的集中与否有决定性的影响

3.个人管理的优点有(BCD)A.职责分离 B.责任明确 C.行动迅速 D.效率较高 E.灵活性大

4.正确地利用委员会,必须重视的内容有(ABCDE)A.权限与范围 B.规模的确定 C.选择委员 D.议题的选择 E.决议案的审核

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员配备,通常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中(A)的配备。A.全体人员 B.主管人员 C.一线员工 D.高层管理者

2.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人物是(D)A.技术人员 B.销售人员 C.一线员工 D.管理者

3.人员配备原理中“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的工作质量也是越有保证”的原理指的是(C)A.用人之长原理 B.不断培养原理

C.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D.权责利一致原理

4.适合于评价任何一种职位,最有创见和最有前途的主管人员评价方法为(B)

A.职务系数法

B.时距判定法

C.四象限法

D.比较法

5.时距判定法是由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顾问(D)提出的。

A.德鲁克 B.巴纳德 C.爱德华•海

D.埃利奥特•贾克斯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学中人员配备的原理有(ACD)

A.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用人之长原理 E.沟通原理

2.常用的明确职务的方法有(ADE)A.比较法 B.公平竞争法 C.责权分清法 D.职务系数法 E.时距判定法

第十二章 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

1.选拔管理者时考察的重点应放在(B)A.候选人的知识结构 B.候选人的管理能力 C.候选人的文凭 D.候选人的年龄

2.下列属于外聘制的优点的是(D)A.可激励组织成员

B.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

C.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D.避免“近亲繁殖”

3.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招聘人员的途径往往是(D)A.上级指派 B.外部招聘 C.内部提升

D.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相结合

4.(D)是一种以管理者的工作成绩记录为基础的考评方法。A.笔试法

B.面试法

C.对比法

D.成绩记录法

5.国外有人提出,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是(A)字形。A.T

B.S

C.U

D.I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约尔曾指出,管理的每一种能力都是以素质和知识为基础的,这些素质和知识包括(ABCDE)A.智力 B.道德 C.经验 D.身体健康 E.一般文化

2.对管理者进行考评的方法有(ACDE)A.自我考评法 B.群众评议法 C.成绩记录法 D.对比法 E.考试法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管理的职能来看,领导工作所引发的下属才能约占(C)A.20%

B.30%

C.40%

D.50%

2.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领导工作就会更加有效,是指领导工作原理中的(B)A.激励原理

B.直接管理原理

C.指明目标原理

D.目标协调原理

3.领导行为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区别于不成功的领导者在于其

(B)

A.性格特征

B.领导作风 C.管理能力 D.领导愿望

4.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们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C)A.性别

B.群众素质

C.环境和个性

D.领导人的素质

5.利克特的管理模式的结论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采用的管理方式是(C)

A.利用的一命令的B.温和—命令式的 C.集体参与的D.商议式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有(BCDE)A.领导权变理论 B.领导连续流 C.四分图理论 D.管理方格图

E.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

2.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包括(ABCD)A.“利用的——命令的”方法 B.“温和——命令式的”方法 C.“商议式的”方法 D.“集体参与的”方法 E.“乡村俱乐部式”的方法

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几个基本方面是(ADE)

A.职位权力

B.领导者的个性特征

C.组织的环境因素

D.任务结构

E.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团队

一、单项选择题

1.团队在知识创造过程中起着(C)作用。A.关键作用

B.决定作用

C.承上启下

D.上请作用

2.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是(B)A.自我管理团队

B.过程改进团队

C.工作团队

D.临时团队

3.工作团队与过程改进团队的关键区别在于其(C)A.不是跨职能的 B.是临时的

C.不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D.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4.在团队发展的震荡阶段,团队呈现的特点是(A)A.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B.形成团队结构

C.团队融洽、冲突较少

D.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

5.团队具有关注团队目标、愿意对话等的特征,属于团队生命周期的(C)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阶段

D.执行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有(ABC)A.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运营成本的较少 C.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D.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E.满足感和认同感

2.下列属于团队发展震荡阶段的特征的有(CDE)A.感到满足 B.关注过程

C.外部忠诚的制约 D.对抗

E.态度动荡不定

第十五章 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形体语言占有的信息量为(D)A.7% B.15% C.38% D.55%

2.下列沟通类型中,(A)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A.全通道式沟通 B.链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轮式沟通

3.下列沟通类型中,全体成员满足最高的是(C)A.Y式沟通 B.链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轮式沟通

4.在美国被称为“葡萄藤”的沟通类型是(B)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链式沟通 D.Y式沟通

5.沟通的原则不包括(B)A.完整性原则

B.稳定性原则

C.明确的原则

D.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正式沟通的优点有(BCDE)A.沟通速度快 B.沟通效果好 C.比较严肃 D.易于保密 E.约束力强

2.沟通渠道的性质包括(ABDE)A.成本 B.反馈 C.频率 D.选择性 E.责任建立

3.信息传递要贯彻(ACDE)的原则。A.多 B.优 C.快 D.好 E.省

第十六章 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泰罗制是(B)观点的典型代表。A.自我实现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D)提出的。A.赫茨伯格

B.麦克莱兰 C.马斯洛 D.弗鲁姆

3.在期望理论中,(A)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A.效价 B.努力 C.期望值 D.激励力

4.间歇强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D)A.固定间隔 B.可变间隔 C.固定比率 D.连续比率

5.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C)A.激励需求理论 B.激励强化理论 C.归因论 D.期望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观点的是(ABCD)A.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B.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C.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D.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E.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激励内容”理论包括(BCD)A.波特—劳勒模型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激励需求理论 E.期望理论

3.根据归因理论,机遇属于(ACE)A.外因 B.内因 C.不稳定的 D.稳定的 E.不可控的

第十七章 控制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泰罗制是(B)观点的典型代表。A.自我实现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D)提出的。A.赫茨伯格 B.麦克莱兰 C.马斯洛 D.弗鲁姆

3.在期望理论中,(A)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A.效价 B.努力 C.期望值 D.激励力

4.间歇强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D)A.固定间隔 B.可变间隔 C.固定比率 D.连续比率

5.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C)A.激励需求理论 B.激励强化理论 C.归因论 D.期望理论

6.控制工作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它的两个前提条件是(D)A.控制标准、成效衡量

B.拟定标准、成效衡量

C.成效衡量、控制机构和人员 D.控制标准、控制机构和人员

7.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相同点不包括(A)A.控制目的相同 B.都有两个前提条件 C.都包含三个基本步骤 D.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8.现代管理活动中,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B)A.研究现状 B.维持现状 C.扭转现状 D.打破现状

9.控制工作的第二个目的是(C)A.扭转现状 B.维持现状 C.打破现状 D.认识现状

10.下列哪一项控制工作的纠正措施是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C)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直接控制

11.在控制工作类型中,(A)是控制工作的基础。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12.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B)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13.通过预算,特别是现金和流动资金预算来控制财政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控制方式是(B)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14.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工作的方法属于(A)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前馈控制

D.反馈控制

15.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这属于(D)A.计划工作原理 B.组织工作原理 C.领导工作原理 D.控制工作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观点的是(ABCD)A.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B.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C.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D.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E.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激励内容”理论包括(BCD)A.波特—劳勒模型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激励需求理论 E.期望理论

3.根据归因理论,机遇属于(ACE)A.外因 B.内因 C.不稳定的 D.稳定的 E.不可控的

4.管理问题中的“急性问题”包括(ACD)A.容易被发现的问题 B.不易被解决的问题

C.经常产生的可迅速、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问题 D.对多数人的工作和利益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的问题 E.不太经常产生的问题

5.一般来说,实施管理突破的步骤包括(ABCDE)A.进行“诊断” B.论证必要性 C.克服阻力 D.组织落实 E.治疗过程

6.下列属于前馈控制的优点的有(ABDE)A.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信息以便采取措施 B.使管理者防止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C.造成损失之后才采取措施

D.能使主管人员知道他们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出现问题 E.克服了反馈控制中因时间滞差所带来的缺陷

7.按控制原因或结果分类,控制工作分为(DE)A.现场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E.间接控制

8.控制工作的要求包括(ABCDE)A.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 B.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C.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D.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E.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第十八章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预算的说法错误的是(D)A.预算是一种计划 B.预算是一种预测 C.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D.预算是一种组织手段

2.运营预算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是(D)A.直接人工预算 B.管理费用预算

C.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D.销售预算

3.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这种预算是指(B)A.可变预算 B.零基预算 C.投资预算 D.运营预算

4.直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的财务比率是(A)A.资本金利润率 B.销售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流动比率

5.在美国,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在(A)以上为好。A.100% B.150% C.200% D.300%

6.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为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D)

A.14台 B.20台 C.70台 D.80台

7.下述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正确的公式是(B)

A.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B.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变动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固定成本)D.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变动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固定成本)

8.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评审技术是一种(A)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直接控制

9.综合控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C)A.确定控制工作应达到的目标 B.实施控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C.确定衡量全部绩效的标准 D.确定衡量全部绩效的方法

10.最初的平衡计分卡是由四套指标所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不包括(D)A.顾客 B.财务 C.内部过程 D.愿景和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非预算控制有(ABCD)A.深入现场 B.比率分析 C.盈亏分析 D.报告

E.计划评审技术

2.下列用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CDE)A.资产负债率 B.存货周转率 C.销售利润率 D.资本金利润率 E.成本费用利润率

3.说明企业经营情况的比率指标有(ADE)A.市场占有率

B.流动比率

C.应收账款周转率

D.相对市场占有率

E.投入—产出比率

4.计划评审技术的优点有(ABCE)A.促使管理者去进行计划工作

B.促使管理者将计划的拟定工作交给下级去做 C.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前馈控制 D.对具体的作业时间估计得很准确

E.促使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关键问题上

5.一般来说,损益控制法主要适用于(BC)A.集权制企业 B.分权制企业 C.事业部制企业 D.政府部门

E.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

第二篇: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的学者是(C)A.赫伯特•A•西蒙 B.托尼•布洛克特 C.弗里蒙特•E•卡斯特 D.小詹姆斯•H•唐纳利

2.管理的主体是(D)A.工作 B.组织 C.被管理者 D.管理者

3.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不包括(D)A.管理一个组织 B.管理管理者 C.管理工作和员工 D.管理设备和技术

4.从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B)A.决策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组织 D.控制

5.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A.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决策、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沟通、领导 D.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决策

6.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管理的(D)A.复杂性 B.多科性 C.一般性 D.实践性

7.“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这句话体现了管理的(D)A.技术属性 B.人文属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8.管理是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属性,是指管理的(B)A.民主性

B.必要性

C.科学性

D.目的性

9.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

学具有(C)A.一般性 B.多科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1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C)A.控制性 B.目的性 C.整体性 D.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E)

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三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C.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 D.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E.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学的特点有(BCDE)A.边缘性 B.一般性 C.多科性 D.历史性 E.实践性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ABC)

A.唯物辩证法 B.系统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比较分析法 E.数学模型

4.系统的观点有(ABCDE)A.整体观点

B.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C.信息反馈观点 D.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E.模糊分界的观点

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A.明确的分工 B.职业管理人员 C.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D.遵守规则和纪律 E.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六西格玛方法属于(C)A.科学管理理论 B.战略管理理论 C.学习型组织理论 D.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C.实行职能工长制 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3.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伟大的管理教育家是(B)A.韦伯 B.法约尔 C.泰罗 D.梅奥

4.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A.韦伯 B.梅奥 C.泰罗 D.法约尔

5.由厄威克和古利克合编的著作是(C)A.《管理的要素》 B.《管理备要》 C.《管理科学论文集》 D.《组织的科学原则》

6.美国管理学家(B)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A.韦伯 B.孔茨 C.泰罗 D.法约尔

7.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的学派是(A)A.社会合作学派 B.群体行为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D.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8.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派是(B)A.决策理论学派 B.权变理论学派 C.沟通中心学派 D.群体行为学派

9.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C)A.组织规模的扩大 B.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 C.外部环境的变化 D.员工素质的提高

10.国际标准化组织尤其是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于(A)首次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A.1987年 B.1994年 C.1999年 D.2000年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不包括(D)A.持续改进 B.基于事实的决策 C.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D.以产品为关注焦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A.明确的分工 B.职业管理人员 C.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D.遵守规则和纪律 E.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2.群体行为学派以(ACD)为基础。A.社会学 B.自然学 C.人类文化学 D.社会心理学 E.个人心理学

3.有人用3C描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本轮廓,其中的3C即(BCD)A.文化 B.变化 C.顾客 D.竞争 E.合作

4.下列属于大质量观的是(AE)A.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 B.针对部门绩效进行改进 C.质量管理培训集中在质量部门 D.质量目标体现在工厂目标之中 E.不论内外,所有受影响的人都是顾客

5.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组织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ACDE)A.追求变革的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垂直化 C.分权管理 D.电子技术 E.全球市场

第三章 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制定和颁布《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这是组织所面临的(C)A.经济环境 B.科术环境

C.政治和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2.下列属于深层的企业文化的是(A)A.行为准则

B.组织机构 C.职工风貌 D.厂旗

3.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倾向的企业文化是指(D)A.表层 B.基层 C.中层 D.深层

4.管理的外部环境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即是(B)A.社会文化 B.科学技术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等所处的环境是(A)A.简单动态 B.复杂动态 C.简单稳定 D.复杂稳定

6.处于简单稳定环境的组织是(D)A.保险公司 B.时装加工企业

C.玩具制造商 D.啤酒经销商

7.20世纪初人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C)

A.为社会整体利益作贡献 B.与公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C.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润 D.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8.只有当与个人相关的奖惩卷入时,才对正确或错误的概念作出反应,这属于人的道德发展的(A)A.前惯例阶段 B.后惯例阶段 C.惯例阶段 D.原则阶段

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A.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B.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 C.实现预期目标 D.编制计划要诀

2.计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等的依据是(A)A.计划的表现形式

B.计划所涉及的范围 C.计划的内容 D.企业职能

3.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会所处的阶段是(B)

A.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后 B.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前 C.在方案评价之后 D.在制定目标之后

4.总计划的基础是(C)A.评价方案 B.选择方案 C.派生计划 D.确定目标

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D)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改变航道原理 D.限定因素原理

6.“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够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指的是(B)A.许诺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7.在计划工作原理中,(B)是决策的精髓。

A.许诺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8.在计划工作原理中,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体现在(A)上。A.许诺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9.计划工作中强调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是指(C)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0.某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应该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但在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却要考虑到出现雨季不能进行露天作业的情况,因而对完成任务时间的估计要留有余地,这遵循的是(B)

A.许诺原理 B.灵活性原理

C.改变航道原理 D.限定因素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其具体内容包括(ABCDE)A.怎样做 B.何地做 C.谁去做 D.何时做 E.做什么

2.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是(ABCD)A.目的性 B.经济性 C.普遍性 D.主导性 E.固定性

3.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BCDE)A.有利于人员配备 B.有利于控制

C.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D.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E.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4.按计划的内容分类,计划分为(AB)

A.专项计划 B.综合计划 C.上层管理计划 D.中层管理计划 E.基层管理计划

5.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ABCDE)A.估量机会 B.确定目标 C.确定前提条件 D.评价各种方案 E.制定派生计划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厂产品的废品率在15%左右,在计划中要提高工作质量,使废品率降到10%,这个10%的计划目标属于(A)A.突破性目标 B.控制性目标 C.预算目标 D.管理目标

2.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B)A.使之定性化 B.使之定量化 C.使之稳定化 D.使之模型化

3.目标管理(D)出现于美国。A.20世纪60年代前期 B.20世纪60年代后期 C.20世纪50年代前期 D.20世纪50年代后期

4.制定战略的核心是(D)A.战略分析 B.战略部署 C.考虑顾客的需要 D.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

5.有关产业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美国战略学者(A)提出了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决定产业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的模型。A.波特 B.孔茨 C.德鲁克 D.巴纳德

6.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C)A.管理好企业员工 B.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 C.识别和确定企业使命 D.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

7.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是指(D)

A.政策

B.规划

C.预算

D.战略

8.在下列计划的诸形式中,(C)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A.目标 B.规划 C.规则 D.预算

9.青岛啤酒兼并了十几家啤酒厂,这一战略属于(A)A.横向一体化 B.纵向一体化 C.横向多元经营 D.市场渗透

10.通过减少成本与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以扭转销售额和盈利下降的战略是(D)A.集中化多元经营战略 B.横向多元经营战略 C.剥离战略 D.收缩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目标的属性有(ABCDE)A.纵向性

B.网络化 C.多样性 D.时间性 E.可考核性

2.目标管理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有(CD)A.战略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有(ABDE)A.评价 B.检查 C.反馈完善

D.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E.组织实施

4.战略制定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通常包括(ABCD)A.战略分析 B.战略设计 C.战略部署 D.战略展开 E.战略评价

5.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其表现在(ABCDE)

A.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 B.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 C.更好的售后服务的能力 D.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E.开发产品特殊性方面的创新能力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B)A.预期的产业环境 B.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C.经济环境 D.经营环境

2.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是(A)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控制

3.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D)

A.程序化的、战术的、经验的、肯定型的 B.程序化的、战术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

C.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经验的、肯定型的

D.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

4.以满意标准衡量决策有效性的决策称为(A)

A.有限理性决策 B.最优决策 C.非理性决策 D.经验决策

5.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A.回归分析法 B.移动算术平均法 C.指数滑动平均法 D.直观法

6.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预测的方法是(B)A.因果法 B.直观法 C.外推法 D.回归法

7.德尔菲法属于(C)A.时间序列预测法 B.联立模型法 C.直观型预测法 D.周期变动分析法

8.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是(C)A.指数滑动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先行指标法 D.周期变动分析法

9.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B)A.主观决策法 B.计量决策法 C.外推法 D.直观法

10.费用效果分析法在决策方法体系中属于(B)A.主观决策法 B.计量决策法 C.外推法 D.因果法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按照控制程度可分为(CDE)A.定性的 B.定量的 C.可控的 D.不可控的 E.部分可控的

2.最优决策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ABCDE)A.问题清楚明确 B.所有方案已知 C.目标单一明确 D.没有成本时间约束 E.偏好清楚、一致、稳定

3.直观型预测方法包括(AB)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时间序列法 D.单纯外推法 E.回归分析法

4.下列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有(ABD)A.指数滑动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关连树法 D.单纯外推法 E.先行指标法

5.主观决策方法包括多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ABCD)A.方法灵便 B.通用性大

C.易被一般管理者接受 D.适合于非常规决策 E.具备严格论证的特点

第七章 组织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提高集体活动效果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是(A)A.组织工作 B.控制工作 C.领导工作 D.人员配备工作

2.英国的乔安•伍德沃德较早对(B)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A.环境 B.技术 C.规模 D.组织战略

3.根据乔安•伍德沃德的研究,汽车、家电的生产通常采取的是(B)A.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C.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D.机电一体技术

4.组织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是(C)A.诞生 B.成熟阶段 C.青年阶段 D.壮年阶段

5.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这是指(C)

A.目标统一原理 B.分工协作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管理宽度原理

6.不是组织工作原理的是(D)A.责权一致原理 B.管理宽度原理 C.分工协作原理 D.灵活性原理

7.集权管理的特点是(A)A.弹性差、适应性弱 B.弹性差、适应性强 C.弹性强、适应性强 D.弹性强、适应性弱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组织工作内容看,组织工作包括了(ABCDE)A.职位设计 B.职权设计 C.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

E.组织机构的协调和整合

2.从组织工作的内容上,可以看出组织工作具有以下哪些特点?(BCE)A.组织工作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B.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C.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D.组织工作是封闭的

E.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3.各种类型的组织所对应的技术分为(ABC)

A.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C.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D.机电一体技术 E.IT技术

4.比较早的关于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是由(BC)在英国进行的。A.乔安•伍德沃德 B.汤姆•伯恩斯 C.G.M.斯托克 D.西蒙 E.孔茨

第八章 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是(B)A.上级满意

B.雇员满意 C.产品质量 D.产品服务

2.为达到组织总的目标,为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撰写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的管理层次属于(C)A.执行管理层 B.运行管理层 C.战术计划层 D.战略决策层

3.在经营管理层次中战术计划的时间幅度一般是(B)A.内 B.半年~2年 C.2~3年 D.3~5年

4.格拉丘纳斯指出,管理宽度的算术组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C)A.几何级数减少 B.算术级数减少 C.几何级数增加 D.算术级数增加

5.某家进出口公司设有:一名总经理、一名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一名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和一名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则该公司 的组织结构是按(B)A.区域划分部门 B.职能划分部门 C.顾客划分部门 D.生产工艺划分部门

6.部门划分的方法中,按照(C)容易导致“隧道视野”的现象。A.人数划分 B.时间划分 C.职能划分 D.产品划分

7.按地理位置划分部门的目的是(D)A.配备更多的管理人员 B.便于通讯联络

C.克服地理位置的分散性 D.调动地方、区域的积极性

8.在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纯粹的(D)A.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B.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职能型组织结构

9.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A)

A.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B.多头领导

C.职责不清

D.结构复杂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查德•哈克曼和格菜戈•奥海姆提出的职位特征模型中所包括的要素有(ABCDE)D.跨国公司 E.现场管理

第九章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一、单项选择题

A.技能多样性 B.任务同一性 C.任务重要性 D.自主性 E.反馈

2.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有(ABCDE A.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B.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C.组织的稳定性 D.授权 E.计划

3.部门划分的具体原则有(ABCDE A.力求最少 B.指派平衡 C.确保目标的实现 D.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 E.检查部门分设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合于(CD)A.小型组织 B.中型组织 C.大型组织

1.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其中不包括(C)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辅助职权 D.职能职权

2.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职权是(D)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辅助职权 D.职能职权

3.授权后,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C)A.命令权 B.报告权

C.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D.指挥监督的责任

4.授权是一个过程,授权的第二步是(C)A.将任务委派给接受授权的下属 B.明确应当取得的成果

C.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职权授予下属))

D.使下属承担起对所接受的任务、成果要求和职权的义务

5.下列四个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A.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高 B.基层决策数目越多,其分权程度越低 C.基层决策数目越少,其分权程度越高 D.基层决策数目与分权程度之间没有关系

6.集权制组织的特点不包括(D)A.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 B.对下级的控制较多 C.统一经营 D.独立核算

7.“活性化”这一重要概念出现的时间是(C)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70-80年代 D.20世纪80-90年代

8.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这称为(B)A.个人管理 B.委员会管理 C.授权管理 D.分权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ABCDE)A.组织的规模 B.决策的重要性 C.最高主管的人生观 D.外界环境的影响 E.组织的变动程度

2.营运分散化与集权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AD)

A.营运的分散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职权的分散

B.营运的集中一定会导致职权的集中 C.营运的集中一定会导致职权的分散 D.地理因素对职权的集中与否并无决定性的影响

E.地理因素对职权的集中与否有决定性的影响

3.个人管理的优点有(BCD)A.职责分离 B.责任明确 C.行动迅速 D.效率较高 E.灵活性大

4.正确地利用委员会,必须重视的内容有(ABCDE)A.权限与范围 B.规模的确定

C.选择委员 D.议题的选择 E.决议案的审核

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员配备,通常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中(A)的配备。A.全体人员 B.主管人员 C.一线员工 D.高层管理者

2.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人物是(D)A.技术人员 B.销售人员 C.一线员工 D.管理者

3.人员配备原理中“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的工作质量也是越有保证”的原理指的是(C)A.用人之长原理 B.不断培养原理 C.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D.权责利一致原理

4.适合于评价任何一种职位,最有创见和最

有前途的主管人员评价方法为(B)A.职务系数法 B.时距判定法

C.四象限法 D.比较法

5.时距判定法是由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顾问(D)提出的。A.德鲁克 B.巴纳德 C.爱德华•海 D.埃利奥特•贾克斯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学中人员配备的原理有(ACD)A.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B.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

理 D.用人之长原理 E.沟通原理

2.常用的明确职务的方法有(ADE)A.比较法 B.公平竞争法 C.责权分清法 D.职务系数法 E.时距判定法

第十二章 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

1.选拔管理者时考察的重点应放在(B)A.候选人的知识结构 B.候选人的管理能力 C.候选人的文凭 D.候选人的年龄

2.下列属于外聘制的优点的是(D)A.可激励组织成员 B.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 C.能较快地胜任工作 D.避免“近亲繁殖”

3.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招聘人员的途径往往是(D)A.上级指派 B.外部招聘 C.内部提升

D.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相结合

4.(D)是一种以管理者的工作成绩记录为基础的考评方法。

A.笔试法 B.面试法

C.对比法 D.成绩记录法

5.国外有人提出,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是

(A)字形。

A.T B.S

C.U D.I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约尔曾指出,管理的每一种能力都是以素质和知识为基础的,这些素质和知识包括(ABCDE)A.智力 B.道德 C.经验 D.身体健康 E.一般文化

2.对管理者进行考评的方法有(ACDE)A.自我考评法 B.群众评议法 C.成绩记录法 D.对比法 E.考试法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管理的职能来看,领导工作所引发的下属才能约占(C)A.20% B.30%

C.40% D.50%

2.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领导工作就会更加有效,是指领导工作原理中的(B)A.激励原理 B.直接管理原理 C.指明目标原理 D.目标协调原理

3.领导行为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区别于不成功的领导者在于其(B)A.性格特征 B.领导作风 C.管理能力 D.领导愿望

4.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们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C)A.性别 B.群众素质 C.环境和个性 D.领导人的素质

5.利克特的管理模式的结论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采用的管理方式是(C)A.利用的一命令的 B.温和—命令式的

C.集体参与的 D.商议式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有(BCDE)A.领导权变理论 B.领导连续流 C.四分图理论 D.管理方格图

E.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

2.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包括(ABCD)A.“利用的——命令的”方法 B.“温和——命令式的”方法 C.“商议式的”方法 D.“集体参与的”方法 E.“乡村俱乐部式”的方法

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几个基本方面是(ADE)A.职位权力

B.领导者的个性特征 C.组织的环境因素 D.任务结构 E.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团队

一、单项选择题

1.团队在知识创造过程中起着(C)作用。

A.关键作用 B.决定作用

C.承上启下 D.上请作用

2.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是(B)

A.自我管理团队 B.过程改进团队 C.工作团队 D.临时团队

3.工作团队与过程改进团队的关键区别在于其(C)A.不是跨职能的 B.是临时的

C.不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D.是跨职能和临时的

4.在团队发展的震荡阶段,团队呈现的特点是(A)

A.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B.形成团队结构 C.团队融洽、冲突较少

D.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

5.团队具有关注团队目标、愿意对话等的特征,属于团队生命周期的(C)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阶段 D.执行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有(ABC)A.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运营成本的较少 C.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D.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E.满足感和认同感

2.下列属于团队发展震荡阶段的特征的有(CDE)A.感到满足 B.关注过程 C.外部忠诚的制约 D.对抗

E.态度动荡不定

第十五章 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实验证明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形体语言占有的信息量为(D)A.7% B.15% C.38% D.55%

2.下列沟通类型中,(A)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A.全通道式沟通 B.链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轮式沟通

3.下列沟通类型中,全体成员满足最高的是(C)A.Y式沟通 B.链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轮式沟通

4.在美国被称为“葡萄藤”的沟通类型是(B)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链式沟通 D.Y式沟通

5.沟通的原则不包括(B)A.完整性原则 B.稳定性原则 C.明确的原则 D.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正式沟通的优点有(BCDE)

A.沟通速度快 B.沟通效果好 C.比较严肃 D.易于保密 E.约束力强

2.沟通渠道的性质包括(ABDE)A.成本 B.反馈 C.频率 D.选择性 E.责任建立

3.信息传递要贯彻(ACDE)的原则。A.多 B.优 C.快 D.好 E.省

第十六章 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泰罗制是(B)观点的典型代表。A.自我实现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D)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麦克莱兰 C.马斯洛 D.弗鲁姆

3.在期望理论中,(A)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A.效价 B.努力 C.期望值 D.激励力

4.间歇强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D)A.固定间隔 B.可变间隔 C.固定比率 D.连续比率

5.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C)A.激励需求理论 B.激励强化理论 C.归因论 D.期望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观点的是(ABCD)A.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B.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C.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

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D.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E.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激励内容”理论包括(BCD)A.波特—劳勒模型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激励需求理论 E.期望理论

3.根据归因理论,机遇属于(ACE)A.外因 B.内因 C.不稳定的 D.稳定的 E.不可控的

第十七章 控制工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泰罗制是(B)观点的典型代表。A.自我实现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2.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D)提出的。

A.赫茨伯格 B.麦克莱兰 C.马斯洛 D.弗鲁姆

3.在期望理论中,(A)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A.效价 B.努力 C.期望值 D.激励力

4.间歇强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D)A.固定间隔 B.可变间隔 C.固定比率 D.连续比率

5.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了(C)A.激励需求理论 B.激励强化理论 C.归因论 D.期望理论

6.控制工作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它的两个前提条件是(D)A.控制标准、成效衡量 B.拟定标准、成效衡量 C.成效衡量、控制机构和人员 D.控制标准、控制机构和人员

7.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相同点不包括(A)

A.控制目的相同 B.都有两个前提条件 C.都包含三个基本步骤 D.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8.现代管理活动中,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B)A.研究现状 B.维持现状 C.扭转现状 D.打破现状

9.控制工作的第二个目的是(C)A.扭转现状 B.维持现状 C.打破现状 D.认识现状

10.下列哪一项控制工作的纠正措施是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C)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直接控制

11.在控制工作类型中,(A)是控制工作的基础。

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12.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B)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13.通过预算,特别是现金和流动资金预算来控制财政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控制方式是(B)A.现场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14.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进行控制工作的方法属于(A)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前馈控制 D.反馈控制

15.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这属于(D)

A.计划工作原理 B.组织工作原理 C.领导工作原理 D.控制工作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观点的是(ABCD)A.一般人都是勤奋的

B.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C.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

D.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E.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激励内容”理论包括(BCD)A.波特—劳勒模型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激励需求理论 E.期望理论

3.根据归因理论,机遇属于(ACE)A.外因 B.内因 C.不稳定的 D.稳定的 E.不可控的

A.现场控制

4.管理问题中的“急性问题”包括(ACD)B.反馈控制 A.容易被发现的问题 B.不易被解决的问题

C.经常产生的可迅速、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问题

D.对多数人的工作和利益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的问题

E.不太经常产生的问题

5.一般来说,实施管理突破的步骤包括(ABCDE)A.进行“诊断” B.论证必要性 C.克服阻力 D.组织落实 E.治疗过程

6.下列属于前馈控制的优点的有(ABDE)A.能使管理者及时得到信息以便采取措施 B.使管理者防止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C.造成损失之后才采取措施

D.能使主管人员知道他们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出现问题

E.克服了反馈控制中因时间滞差所带来的缺陷

7.按控制原因或结果分类,控制工作分为(DE)

C.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E.间接控制

8.控制工作的要求包括(ABCDE)A.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 B.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C.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D.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E.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第十八章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预算的说法错误的是(D)A.预算是一种计划 B.预算是一种预测 C.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D.预算是一种组织手段

2.运营预算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是(D)A.直接人工预算 B.管理费用预算 C.单位生产成本预算 D.销售预算

3.在每个预算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这种预算是指

(B)A.可变预算 B.零基预算 C.投资预算 D.运营预算

4.直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的财务比率是(A)A.资本金利润率 B.销售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流动比率

5.在美国,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在(A)以上为好。A.100% B.150% C.200% D.300%

6.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为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D)A.14台 B.20台 C.70台 D.80台

7.下述计算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正确的公式是(B)

A.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B.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变动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固定成本)

D.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变动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固定成本)

8.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评审技术是一种(A)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直接控制

9.综合控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C)A.确定控制工作应达到的目标 B.实施控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C.确定衡量全部绩效的标准 D.确定衡量全部绩效的方法

10.最初的平衡计分卡是由四套指标所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不包括(D)A.顾客 B.财务 C.内部过程 D.愿景和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非预算控制有(ABCD)A.深入现场 B.比率分析 C.盈亏分析 D.报告

E.计划评审技术

2.下列用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CDE)A.资产负债率 B.存货周转率 C.销售利润率 D.资本金利润率

E.成本费用利润率

3.说明企业经营情况的比率指标有(ADE)A.市场占有率 B.流动比率 C.应收账款周转率

D.相对市场占有率 E.投入—产出比率

4.计划评审技术的优点有(ABCE)A.促使管理者去进行计划工作

B.促使管理者将计划的拟定工作交给下级去做

C.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前馈控制 D.对具体的作业时间估计得很准确

E.促使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关键问题上

5.一般来说,损益控制法主要适用于(BC)A.集权制企业 B.分权制企业 C.事业部制企业 D.政府部门

E.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

第三篇:管理学原理题库模拟

一、单项选择

●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C』。

A.企业战略转换B.企业技术创新C.企业流程再造D.企业管理创新

●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这种预测方法称为『C』。

A.时间序列法B.回归分析法C.计量经济学法D.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则该企业至少应完成『A』万件的产销量。

A.2B.12C.20D.30

●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B』。

A.巴纳德B.韦伯C.孔茨D.厄威克

●通过职工联谊制度、上下级定期交流等制度实现协调的方式是『D』。

A.相互调整方式B.结构协调方式C.制度协调方式D.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将考评问题分级分类列表,发放给被调查者并要求填好后送回,由考评小组进行数据综合的考评测验方法是『B』。

A.专家评估法B.问卷法C.目标考评法D.排队法

●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屑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C』。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

●领导者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是检查工作成果,不主动做指导除非部属有要求,这种领导类型属于『C』。

A.专断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自由型领导D.放任型领导

●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B.高层管理人员

C.高层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二、判断正误

1.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产生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X这就形成了非正式组织。』

2.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任务和目标,拟定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

3.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偏重于对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重视工作的效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X德鲁克认为科学管理理论重视工作的效率,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科学偏重于对职工思想与行为的研究,而目标管理理论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自发产生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

『X 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5.管理人员选聘的内部来源渠道存在着“近亲繁殖”、易形成关系网、备选对象范围窄等缺点。『√』

6.根据菲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如果实行目标管理,下级参与程度较高,对下级的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越小。

『X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越大。』

7.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X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降低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8.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9.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X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合格产品』

10.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重要的外部关系,良好的股东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X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是重要的内部关系』

三、简答题

1.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②制度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③物质文化。

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2.授权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因事设人,视能授权。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

②明确责任。授权时,必须向被授权人明确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权责范围。

③不越级授权,越级授权必然导致中层领导的被动。不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④要适度授权,授权过少,往往下属的权力过小,积极性受到挫折,达不到授权的效果;授权过度,等于放弃权力,造成工作杂乱无章,甚至失去控制。

3.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 ①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在现场控制中,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很少有机会和他人一起分析讨论,常常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甚至是“直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②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

现场发生的问题常常是程序化的,多数操作性较强,注重问题的细枝末节。管理者在按照计划对下属实施控制过程中,必须多听取下属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③适当的授权。

在现场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应当也不能事事都向上级请示,以免造成工作中断和贻误战机。所以,提负现场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应当拥有相应的职权。

④层层控制,各司其职。

一般而言,现场控制是上级管理者对下级人员的直接控制。一个管理组织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管理层级,有效的现场控制必然由最熟悉情况的管理人员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深入了解问题并提出最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还可以避免多头控制和越级管理。

4.预算的种类有多少?

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

按预算控制的力度,可以将预算区分为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刚性预算,指在执行进程中没有变动余地或者变动余地很小的预算。

●弹性预算,指预算指标留有一定的调整余地,有关的当事人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执行预算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②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是对组织活动未来的货币收入进行的预算。

●支出预算,是对组织活动未来支出进行的预算。

③总预算与部门预算。

●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收入或者支出项目总额的预算。

●部门预算,是指各部门在保证总预算的前提下,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安排的预算。

5,简述冲突的二重性理论。

答:在传统意义上,冲突对组织是不利的,必须加以克服。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对冲突的认识有所变化,即组织中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接纳它。此外,还发现冲突有时能给组织带来好处。直到今天,这种观点发展成为冲突的二重性理论。

今天的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没有冲突的组织将表现为呆滞,对环境变化适应慢和缺乏创新精神,因而绩效也不会是最好的,而存在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促进组织变革,使组织充满活力,因而绩效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基于这种认识,管理者的任务不再是防止和消除冲突,而是管理好冲突,减少其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四、案例分析

被欧洲人称为“天才”的经营者卡尔森,1978年,瑞典航空公司出现危机,无力偿还债务,北欧联航即任命卡尔森为该公司的总经理,一年之后,瑞航扭亏为赢,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1980年,整个北欧联航出现危机,卡尔森放下瑞航走马上任北欧联航总经理,仅仅两年工夫,就使这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扭亏为赢,获得生机。

北欧联航董事会的董事们起初并不十分喜欢卡尔森,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在他身上,优点和缺点并存,有时缺点还非常突出。就个人作风而言,卡尔森自称是个“有表现癖”的好出风头者,声称“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在表演亮相”。一些同事对他动辄对报界发表谈话的夸夸其谈的作风大为不满。他曾要求将公司改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皇家航空公司,觉得这样更符合这个君主国的国情,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董事会的第一副董事长反唇相讥:“你自己是不是也想改名换姓”。尽管如此,由于卡尔森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出色才能,北欧联航的董事们还是愿意让卡尔森出任总经理,约束的规定和措施。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领导合理用人的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8分)

答:北欧联航的董事们具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尤其在用人方面。

①科学用人:知人善任、量才使用;

②适当控制:用人不疑与监督控制相结合;

③用人所长,全面考察。

2.结合案例分析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7分)

答:要注意全面了解,使管理人员能真正发挥长处,限制其短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般说来,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

②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③能力素质,包括筹划、分析、决断、组织、协调、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④身体素质。

(答案仅供参考,只要紧密结合案例和相应的管理原则即可得分)

五、论述题

●试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答:直线职能制又称为U型结构。

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均由企业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所以这一结构又叫“功能型垂直结构”。

U型结构的优点是,由于是垂直领导,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同时这种结构还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伺的紧密协调,这一点对于纵向一体化的产品相关度很高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u型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其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即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过多地涉人原本应是中层管理者的范围,疏于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同时,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形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接产品、按地区或按市场划分的统一进行产品设下设自己的职能部门,如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等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M型结构的优点在于:

①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②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④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M型组织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上层与事业部内部都要设置职能机构,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容易忽视整体利益,各事业部之间协调难度增大,等等。

管理学基础试卷

(四)一、单选

1.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行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B.计划接近于实践活动

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 D.计划得以严格执

2.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注意把标准变成定量指标,这才符合制定控制标准的(D)要求

A.可行性 B.可操作性 C.应用性 D.可检验性

3.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A.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工作的普遍存在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4.1990年(D)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强,进行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A.迈克尔·海默的《企业再造工程》 B.孔茨的《管理学》

C.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D.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5.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提出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社会学家是(B)

A.巴德纳 B.韦伯 C.孔茨 D.厄威克

8.在目标设立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对的(C)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准 D.期限适中

9.“成本控制者”它担负起成本管理的责任,首先(D)

A.需要且有较高的管理水平B.需要具有创新观念

C.需要且有科学的理财产权 D.需要且有较强的成本意识

10.控制是控制者与受控者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况的行为和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A)

A.反馈 B.扩散 C.上传 D.下达

判断题

11.当外部环境处于剧烈变化状态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些临时性的部门、通畅的信息传递、分权程度的提高,发挥员工的潜力,减少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12.根据菲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如果实行目标管理,下级参与程度较高,对下级的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越小。(×)

13.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14.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

15.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4万元,单位售价2200元,单位可变成本100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10万元,则企业应完成的经销量为100万件。(×)

16.产品的核心是物品的有用性,凡是影响产品货币价值的各种性能,都是产品的质量或者质量特征。(×)

17.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18.定量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如对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量的预测等。(√)

19.坚持控制的经济性原则,一要有选择地实行控制;二要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

20.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中型计算题

21.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2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400元,单位产品售价为1800元,试用盈亏平衡点法确定其盈亏平衡的产量。

Q=2000000/(1800-1400)=5000(件)

当产量达到5000件时,企业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论述题

22.试将产品质量控制与工作质量控制相比较,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问答题(从略)

23.决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4.管理人员的需要是怎么确定?

25.预测具有哪些特点

26.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具有哪些优缺点?

27.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名词解释

28.授权的原则有哪些?

29.领导

案例分析题

法国统盛·普连德公司是一个生产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放射线和医用电子仪器的大型电器工业企业,该公司下属分公司遍布全球,年销售额达数十亿法郎。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企业,公司的总裁实行的是分权管理制度。

统盛·普连德公司并不是把所有的权力分散,在分散小权力的同时,也集中一些大权力,如投资和财务方面的权力,这两个方面总公司严格控制,另外公司还设定100多名管理控制员,分派到每个分公司,主要任务员观察各部门的管理、生产、作业是否正常。

问题:1.衡量集权与分散的标志有哪些?

2.结合案例谈一谈你对集权体制,分权体制的看法(优缺点)

3.既然是分权体制,集中大权力和派出管理控制员的做法是否有违分权的精神?

答:1.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

⑴决策的数量。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目直工多,则分权的程度越高,反之亦然。⑵决策的范围。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则分权程度就高反之亦然。⑶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越大,则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亦然。⑷决策的审核,组织中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上级要求审核的程度越低,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2.企业采用集权体制还是分权体制,主要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集权和分权体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⑴集权的优点:规模效益、总部战略保障、高级人才的放大使用,降低组织成本等;集权的缺点:官僚主义、降低效率、影响创造力、高层人员能力影响大、下级抵触等;⑵分权的优点: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等;分权的缺点:产生诸位割据的现象,效益差的愿意紧跟总部,效益好的希望独立,总部对下级不易控制等等。

3.抓大权,分小权和派出管理控制员的做法并不违背分权的精神,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分权制度的最佳效果。⑴限制分权的缺点⑵发挥集权与分权结合的优点⑶通过有力的控制保证分权优程度的体现。

第四篇:《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 “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D)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C)。A、科学性 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C)。

A、领导者 B、组织者 C、管理者 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A)。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C)。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 D、技术因素 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B)。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 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A)。

A、组织价值观 B、组织宗旨 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C)。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范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B)。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 D、社会性

15.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C)。

A、传统管理思想 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 C、作好经营计划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7.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B)。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D)。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D)。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C)。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C)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2.A、情感交流 B、晋升需要 C、社会交往需要 D、心理需要

46.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

A、直线式组织 B、事业部制 C、矩阵式组织 D、职能式组织 47.下级机构或人员接受每个分担专业职能的上级发出的指令,这是(D)的特点。A、直线式组织 B、事业部制 C、矩阵式组织 D、职能式组织

48.下面哪一种组织形态是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形式(B)。A、直线式组织 B、团队组织 C、矩阵式组织 D、职能组织 49.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A)。A、扁平式结构 B、高耸式结构 C、科层式结构 D、网络式结构 50.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独立作战的组织是(A)。

A、团队组织 B、学习型组织 C、虚拟组织 D、矩阵式组织

51.我们把从目标、任务出发设置机构的程序,叫做(A)。

A、因事设职 B、因职配人 C、因人设事 D、因人配职 52.一个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的人员的数量叫做(D)。

A、指挥权力 B、管理能力 C、管理层次 D、管理幅度

53.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曲线相关 D、不相关

54.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领导层,下级的一切行动听从上级指挥,这是(A)。A、集权 B、分权 C、授权 D、擅权 55.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是(B)

A、才能 B、职位 C、知识 D、品格

56.按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即使满意了也不能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属于(B)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辅助因素 D、外在因素

57.在组织规模较大时,相对而言,反应速度快、时滞短的控制方式是(B)A、集中控制 B、分散控制 C、分层控制 D、反馈控制

58.进行控制的首要步骤是(A)

A、确立控制目标 B、衡量实际业绩 C、进行差异分析 D、采取纠偏措施 59.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思想教育手段具有(B)特征。

A、目的性 B、激发性 C、长期性 D、灵活性

60.管理者运用表扬、奖励、晋升或者是批评、记过、降级、撤职等方法来保证命令的执行,这是指行政手段(B)。

A、权威性 B、强制性 C、垂直性 D、稳定性

二、简答题

1.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

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性质有: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具有二重性。具体具体来讲,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2.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

外部环境是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其构成要素是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只是以间接作用的方式影响社会某一特定的管理组织,但是这些起间接作用的变量因素将最终决定着组织的长远发展。

具体环境由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顾客)、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构成。它是对某一组织的目标实现产生直接影响的要素。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它同一般环境相比,对组织的影响要更为直接和具体些。

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基本观点是: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士气。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4)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4.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准则”的依据是什么?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等人,决策理论学派认为:

(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3)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

西蒙提出的“令人满意”的准则的依据是“有限理性”。5.什么是五项修炼?五项修炼的核心是什么?

彼得·圣吉认为,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要建立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与之紧密相关的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与基石,它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6.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贯彻系统原理?

用系统原理指导组织的管理工作,组织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树立组织的整体系统观。(2)掌握组织的系统分析方法。对一个组织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系统的要素;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的功能;弄清系统的历史;研究系统的改进。

(3)贯彻组织的整分合原则,即:整体把握、科学分解和组织综合。7.什么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作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管理原理。

人本原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动力管理;柔性管理;人才管理。8.组织为什么要构建创新体系?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的发展的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组织就不能停止创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组织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组织的创新能力,可以讲不创新,就意味着灭亡,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实行创新管理是组织竞争的取胜之道。而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则是保证创新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9.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认真考虑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有:(1)公平竞争的责任;(2)保护环境的责任;(3)保护员工的责任;(4)保护顾客的责任;(5)保护投资者的利益;(6)保护社区的责任。

10.什么是战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战略管理的过程又是什么?

战略是组织表示其活动的总计划,以及为实现总体目标而作的重点部署和资源安排。其构成要素有: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战略管理是一个关于战略从形成到贯彻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确定。(2)环境分析;(3)战略制定;(4)战略实施。11.怎样理解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预测是对一定事物的动态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探索,并事先作出估计和评价。决策就是为解决面临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与选择活动方案的过程。

预测与决策的联系:预测对管理决策的直接作用在于它一方面通过揭示事物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创造出实现决策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作准备;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决策提供多种方案或方法,扩大可供选择的范围,为最后选择满意方案作准备。

预测与决策的区别:一是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的科学选择。二是预测要提供多种可能的方案,决策则主要是从多种可能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三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

12.简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正式组织,是为了达到目标而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不是经官方规定,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两点:

(1)标准不同。在正式组织中是以效率为重要标准的,在非正式组织中则是以感情为重要标准的。

(2)组织的结构和稳定性存在差异。在正式组织中有完备的组织章程和制度,有明确的组织原则,有固定的组织成员,且组织成员有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其结构严密和稳定。而非正式组织由于具有很大的自发性,非正式组织的内聚力主要依赖于情趣相投和心理相容,一旦成员间发生兴趣变化、观念相异、意见相左、利益相背或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都能引起非正式组织的聚散或重新组合。因而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结构、活动方式以及行为规范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

13.什么是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组织设计,就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组织设计是组织实体的建构过程,主要集中在对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和安排上。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权力体制。14.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组织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组织设计的工作,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组织进行调整。要对组织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遵循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原则有:

(1)有效性原则;(2)部门化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

15.简述分权与授权的关系。

所谓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而授权则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为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

两者的联系是: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都属于权力的分散化,其结果是使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行使较多的决策权。

两者的区别是:(1)制度分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2)制度分权将权力分配给某一个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3)制度分权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4)制度分权是一项组织工作的原则,而授权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艺术。16.什么是人员配备?实行人员配备的条件和原则是什么?

人员配备就是把适当的人员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的过程。

实行人员配备,需要二个基本的条件:(1)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要求明确具体的各种职位。(2)有可供选择的、适应不同职位需要的各类人员。

实行人员配备的原则有:(1)因事择人原则。(2)选贤任能原则。(3)因材使用原则。(4)群体相容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

17.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1)领导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的重点则集中在制定大针方针上面,进行战略指导的综合性工作;管理是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战术运行的职能性工作,实施具体的计划、组织、控制。(2)领导对管理有统率性,要为管理指明战略性的方向、目标和路线;管理对领导具有执行性,注重系统内人、财、物的配置,要为领导落实已经提出的战术性的方式、途径和措施。(3)领导强调总揽全局,协调整个组织的统一;管理侧重于内部秩序的维持和完善。(4)领导致力于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益;管理侧重于具体工作的效率和效果。(5)领导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6)领导具有导向性,注重思想、威信、榜样的力量,主要依靠领导者的影响力、感染力与感召力,使被领导者自愿服从;管理具有强制性,注重权力、法律、制度的力量,主要依靠约束力和人们的被迫服从。18.什么是正式沟通?它有哪些方式及形态?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按照信息的流向,正式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与斜向沟通。正式沟通的形态有: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沟通。19.什么是领导艺术?它有哪些基本类型?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领导艺术的类型有:(1)多谋善断的艺术;(2)善于用人的艺术;(3)人际协调的艺术;(4)解决冲突的艺术。控制

20.控制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管理者要进行有效控制,必须把握住控制过程:

首先,明确标准。标准分为有形标准和无形标准,其中有形标准包括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和时间标准。在确定标准时应注意:标准要有合理的稳定性;标准要有普遍的适应性;标准要明确和具体。标准要具有可行性。

其次,衡量成效。管理者应搜集反映实际成效的信息;比较实际成效与标准,找出差距。

再次,纠正偏差。管理者一方面要对偏差进行评价,即:分析偏差的原因;查明偏差的结果;弄清偏差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对偏差进行纠正,应注意提高纠偏的效率,加强纠偏的措施。21.什么是绩效评价?它有哪些种类?

绩效评价是定期考察和评价组织、管理者、员工等的行为状态和行为结果的活动或过程。

绩效评价的种类有:(1)以评价的客体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为组织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评价。(2)以评价主体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1度绩效评价、90度绩效评价、180度绩效评价和360度评价。(3)以评价目的与内容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业绩评价、能力评价、态度评价、潜力评价和适应性评价等。(4)以评价方法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三、论述题

1. 试述管理是科学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一种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管理的科学理论对管理人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这种经过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才可以避免单纯凭经验、直观和靠运气的方法,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管理的科学性表明:管理只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进行运作,是能够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的。

管理的技术性,是指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转化为能够进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是管理科学应用于管理实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技术反映了管理理论,它是从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中提炼发展而来的。目前,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的实践,是达到某种所需要的具体结果的“诀窍”。它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管理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者在理论的运用中应该注意二点: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二是既不能生搬硬套地滥用管理理论,又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一切。从科学性来讲,不能用一个不适应实情的原理去改善管理者所面对的现实。不论是理论家还是实践家,试图把一种理论生硬地搬用于不能由它来阐明的那种情况,那是不适宜的。从技术性来讲,管理者应该正确运用管理技术中的预算编制、决策技术、目标管理以及各种控制技术等等,以便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从艺术性来讲,管理的艺术性应局限在管理制度失效的领域,也就是说需要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去完善管理制度。但在管理制度规定到的地方,是不可以假管理艺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订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艺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讲,建设管理制度,需要把握科学性和技术性;完善管理制度,需要运用艺术性。2. 试析人本管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作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管理原理。将人本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管理者就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个定义来看,它包含有三层意思: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精神;组织文化的体现是组织形象。

管理者进行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有效地发挥组织文化的功能,而这有赖于人本管理。因为:

以人为本,可以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以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顺利地实现了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

以人为本,可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来实现的,从而有效地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

以人为本,可以通过信任鼓励、关心鼓励、奖励激励、宣泄激励的方式来体现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

以人为本,实行的是柔性管理,使组织成员能够更为有效地接受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作用,发挥出组织文化的约束功能。

(学生可以适当地举例加以说明)

3.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企业构建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企业的发展的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企业就不能停止创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讲不创新,就意味着灭亡,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实行创新管理是组织竞争的取胜之道。而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则是保证创新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我国企业要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其对策是:

1.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如:海尔企业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使其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为“中国造”的代名词。其创新意识主要有:一是形成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品牌意识;二是树立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的质量意识;三是强调用户永远是对的与星级服务的服务意识等。

2.强调技术创新,实行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无数实践证明:“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创新策略,是许多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一般而言,产品创新的基础是市场和工艺设备,市场需求是产品创新的起因,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于产品创新具有较大的刺激作用,而研究开发,实行技术创新则是产品创新的的关键。显然,企业要实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就必须依赖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需要实行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完善人才的开发机制。

3.重视制度创新,推动组织的发展。创新是制度发展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组织的制度规定要反映制度对象变化的新内容,随其变化而得到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通过随时跟踪对象,对那些过时的、不适应对象的制度安排要进行变革和重新设计,而这些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来完成。就企业制度创新来讲,它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企业领导制度创新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制度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追寻和探究。

4.实行管理创新,有效整合组织资源。管理创新是创新活动的综合体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取决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要求管理者改变重维持、轻创新的观念,在管理活动中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制度规范与现存社会生活的最佳配合。通过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促使技术人员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

4.联系实际,谈谈企业管理者追求组织长期稳定高效益的途径。

所有的管理都是致力于提高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效的。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效益的提高,涉及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环境和管理措施等等,这些因素对管理效益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像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能够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并对管理效益产生着直接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追求组织长期稳定高效益的途径有:

(1)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企业管理者应将可持续性发展与效益原理结合起来,就是要兼顾需要与可能,在讲究经济效率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间接效益和直接效益等方面的关系,把过程与结果、动机与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气,污染周围环境。

(2)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应是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统一。其实现的重要途径是要确立有效管理的评价体系。一是在评价标准上要注意直接的成果和价值的实现。二是在评价内容上应以工作绩效为主,以贡献为主,并分清主客观条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3)不断追求组织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管理者要追求组织长期稳定的高效益,一方面,不仅要“正确地做事”,更为重要的是要“做正确的事”。这是因为效益与组织的目标方向紧密相联:如果目标方向正确,工作效率越高,获得的效益越大;如果目标方向完全错误,工作效益越高,反而效益会出现负值。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问

题是确定正确的目标方向,搞好组织的战略管理,并在此前提下讲究工作的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组织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如企业管理者不能只满足眼前的经济效益水平,而应该居安思危,不断地推行新产品,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去迎接市场的挑战。只有不断地积极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人才开发,才能保证企业有长期稳定的较高的经济效益。5. 运用系统原理,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就是为解决面临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与选择活动方案的过程。在管理的一切领域,无论是管理中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还是管理中的指挥、协调和控制都离不开决策,可以讲,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管理者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必须运用系统原理,对决策对象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把握住决策对象的每一个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具体来讲:

一是建立决策体制。决策体制是科学决策的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它是决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制度的总和。管理者必须明确决策体制的构成要素,即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充分发挥决策体制构成要素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利用其特点,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二是明确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程序有:(1)发现问题。决策的一开始就是问题识别、分析。它是对问题作系统诊断,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和产生问题的关键所在。管理者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入手,找出问题。(2)明确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也是决策的归宿点。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目标确定好了,下面的决策工作内容就有一个可靠、扎实的基础。(3)拟定方案。管理者应注意: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设计出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以备决策方案的选择;所拟定的方案只可相互排斥或相互替代,不可相互包容或相互涵盖;明确列出各方案的限制因素;方案要有创造性。(4)评估方案。管理者应注意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确定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5)选择方案。在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要注意不同意见,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要有决断能力。决策者要在充分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组织任务的理解和形势的判断,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作出决断。(6)执行方案。管理者应注意做好方案实施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组织成员都了解决策方案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同时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7)评价决策效果。对决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就是要对决策方案进行审视,以确认方案实施是否已经解决了问题。

三是正确运用决策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的定性方法侧重于对于决策行动进行分析和规范,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决策的定量方法大多用数学模拟分析,以求作出数量化决策。比较常用的有决策树、非确定性决策法等。组织管理者应灵活运用不同的决策方法,加强决策的科学性。6.根据激励理论,归纳在现实工作中激发和鼓励员工积极性的基本方法。

在行为科学研究领域,人们在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去探讨如何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有关激励方面的理论。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激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和波特-劳勒模式等。

根据这些理论,可以归纳出激发和鼓励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1.层次激励法。这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而进行的激励方法。马斯洛认为当低一级需要满足之后,就不再

成为激励人们行动的动力了。此时,只有满足高一级需要,才能进一步提高人的积极性。领导者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下属达到需求水平,只有满足这种需求,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层次激励法是根据人的需求层次而有针对性地激励人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加强激励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2.关怀式激励法。这种激励法就是要求领导者时刻把握职工的情绪,使职工体会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这种方法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在情感方面与职工进行融通,具体的途径可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信息方面的沟通。因为领导只有体察到下属的所做所想、才华和能力,才会知人善任;领导只有体察到民情,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怀。而下属只有得到领导的关心,才能忘我地工作。

3.强化式激励法。强化是心理学术语。人们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和保持,就叫做“正强化”;而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或惩罚,使之逐渐减弱、消退,叫做“负强化”。管理者应注意处理批评和表扬的关系,实行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策略。领导者在使用这一方法时,态度要真诚,做法要及时,内容要具体,方式要多样。

4.榜样式激励法。一方面是领导者通过树立鲜明、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榜样,来激发下属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是以领导者自身的模范作用来激发下属积极性。

„„

(学生可列举其它的方法)7.试述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有两类:

(1)权力性的影响力

权力性的影响力是由合法权力带来的,它的特点是对别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传统因素。这是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一种传统观念,总认为领导者有权、有才干,比普通人更强些,这些观念逐渐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会规定,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

职位因素。这是指个人在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会使其下级产生畏惧感。领导者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下级对他的畏惧感就越强。领导者的影响力与本人素质无关,纯粹是社会组织赋予的力量。

资历因素。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也是领导影响力的构成因素。资历是历史性的,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过去的情况。人们对于资深的领导者是较敬重的。

(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上下授予形式,更多的表现为下属对上级的顺从和依赖关系。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品格因素。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它反映在领导者的言行之中。领导者具有优秀的品格,可以使人产生敬爱感,并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才能因素。领导者的才能不仅能反映自身能否胜任工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工作的结果是否成功。具有才能的领导者,能够实行有效地管理,给组织带来发展和成功,这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由此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知识因素。知识就是力量。领导者拥有本行业的知识技术及专业知识,这就意味着其获有专长权力。职位权力加上专长权力使其具备了更加的领导条件。

感情因素。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一个领导者能够体贴关怀下级,与职工关系融洽,就能产生亲切感,加大其影响力。反之,就会造成人员关系紧张,产生排斥力。领导者要将决策变成下属的自觉行动,不仅要利用其合法权力和专长权力,而且还要发挥感情的权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的作用。8.联系企业管理实际,谈谈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组织中的全体员工为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建立一套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中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以确保用最有效的手段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作过程。它是一种全过程、多方法、全员性的质量控制。

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因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工作环节就是市场调查和产品设计。通过市场调查就可以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具体要求,对企业现有产品质量的意见和反映,为进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而产品设计是产品质量形成的起点,必须反映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反映。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定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

2.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选择优质供应单位。因为原材料、外购标准件的质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它要求在选择供应单位时,一定要考察供应单位的产品质量、价格、履行合约的能力等方面是否符合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与优质供应商建立稳定协作关系,将质量管理延伸到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

3.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把握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检验手段。制造过程是产品实体形成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例如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生产环境、检验手段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可以管好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可以管好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并针对不同情况和影响因素,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4.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做好销售与服务工作。销售是产品质量实现的重要阶段,销售过程中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意见和看法可以及时反馈到质量管理部门。而服务质量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可以抓好对用户的服务工作。如对服务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编制易学易懂的产品说明书、开展咨询活动、及时解决用户的疑难问题、及时妥善地处理质量事故等。

(学生可举例加以证明。)

四、案例分析题 1.海尔文化 案例解析: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具体来讲,海尔文化就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

海尔理念就是经营企业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抽象的。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等。这种理念体现在海尔员工身上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行为,体现着海尔企业不断的创新,突出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创新性特点。从海尔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组织创新为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员工普遍认同海尔的创新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使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企业精神首先是企业家的精神,以及在企业家精神的感召下,全员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加上企业精神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成功(创新+精神=成功)。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跻身于世界500强,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2.联想集团的学习型组织

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是我国最早引进并积极践行学习型组织的企业之一,联想集团的壮大发展过程,印证并发展了许多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思想。通过多年实践,联想集团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学习鱼”创建模式。

1.“组织学习鱼”模式

(1)“鱼头”――观念。以观念为首,联想最早在国内提出“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客户学习”、“向自己的经验学习” 等先进的学习理念,逐步构建起内源和外源两大学习系统。这是联想成为学习型组织的 实行走动管理,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员工对公司的看法和希望,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走动管理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理解员工,为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尽可能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服务人。惠普公司认为,应鼓励员工自主创新,提倡员工不断思考,产生新的想法。在惠普,经理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保持创新者的创造热情,鼓励他们不断大胆产生新思想,保证惠普公司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在利润期内获得最大利润。在这里,领导就是服务,比尔身先士卒传为佳话。

为了人。惠普公司认为,员工通过股票购买计划分享公司所有权,分享利润,分享个人与专业发展的机会,甚至分担因营业额偶尔下降所引起的麻烦。这种利益分享是惠普人事政策的主要原则和做法。在惠普,相当重视对员工的聘雇保障问题。惠普从未大规模地解雇员工。在坚持高福利和高薪金制度的同时,采取现金分红制度和股票购买制度。这种把关心员工利益的问题落实到实处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使员工和管理者一起分担制定和到达目标的责任,在最大的限度内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4.神舟号飞船工程与系统管理

案例分析:

纵观神舟号飞船的研制过程,神舟飞船队伍在组织管理上主要采取的是项目管理的方式,而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通过一个临时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项目管理的日常活动通常是围绕项目计划、项目组织、质量管理、费用控制、进度控制等五项基本任务来展开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整个神舟号飞船的研制过程中,首先制定飞船研制计划,细化技术流程和计划流程,以加强计划管理;其次,明确研制目标,落实责任人。在每一条研制和试验线上都设立了相应的主管副总师和主管调度,负责本条线上研制任务的进展和人员、物资的调配,以此搞好项目组织管理工作。再次,狠抓质量控制,做好安全策划工作。飞船质量管理与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在飞船设计、研制、试验中的每一阶段都制定了阶段的质量、安全控制点,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工作项目程序化、制度化率基本上达到了100%。这种 “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的质量意识,有效地保证了研制计划的顺利进行。

正是由于项目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系统管理的思想,才使得神舟号飞船这一系统复杂、协作面广的宏伟工程能够有序地展开。因为实施项目管理,使管理者能够有效地把握住系统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尽管神舟号飞船系统涉及到全国多种行业、数百家单位,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人员复杂、工作千头万绪,但实行项目管理,管理者可以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锻造出一支真正的队伍,一个工作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的高效率群体,以保证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

5.金华火腿事件 案例分析:

效益最大化是任何企业必须追求的原则。管理道德与管理效益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管理道德问题与对管理中的各种伦理关系的处理、企业道德形象和社会信誉相联,因而管理道德与管理效益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金华火腿事件”的出现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也应当是一个道德实体。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时期,社会结构与经济理念、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变革时期,容易出现行为失范和价值失衡等问题。“金华火腿事件”是一起典型的不择手段的逐利行为。它表明了个别企业的管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放弃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与制约。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应当是道德经济,道德约束是对法制规范的必要补充。要避免类似“金华火腿事件”的发生,管理者应把企业道德与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2.企业应注意利润与道德并重。企业在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利润。企业伦理不仅不排斥正当的利润,相反却认为,不努力提高利润是不道德的。利润与道德并重,意味着两者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伦理优势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提升企业道德水准,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金华火腿事件”当事者不择手段的逐利行为,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使众多金华火腿生产的企业受到了诛连。“金华火腿事件”说明不道德的经营行为一经发现,必将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

3.企业应加强声誉管理。声誉是指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声誉的核心就是信任,声誉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公众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企业加强声誉管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交往中准确运用符合规范的行为与科学合理的技巧,使企业及其产品获得社会公众的称誉。金华火腿是金华打造的千年城市名片,凝结在 金华火腿上的“无形资产”都是前人“有形注入”的结果,这种有形的注入既是严格的质量管理,又是看得见的物力成本。“金华火腿事件”说明不加强有形注入,透支千年积攒下来的无形资产,必将威胁着中华老字号的声誉。金华火腿声誉回归的唯一出路,就是企业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切实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

6.“巨人”为何会倒下?

案例分析:

史玉柱和巨人集团的崛起是个神话。他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两年成为千万富翁,三年成为亿万富翁。他率领的巨人集团创造了年增长300%的经济奇迹,资产一度达10亿元。但这种好景不长,巨人很快就倒下了。从巨人集团失败的直接诱因来看,资金枯竭引起了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又导致了债务危机。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1.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决策者风险意识淡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变更,表明投资方向的改变,即由自用房改为房地产开发。这需要进行科学决策,进行战略分析。然而,从巨人大厦设计方案的数次更改之中,可以看出影响决策的一些非科学性因素起着作用,如:上级领导人的建议和怂恿、盖标志性大厦的想法、全国房地产热的氛围等。决策者在预测前景分析中对组织外部环境的考虑不周,几乎没有考虑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组织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决策时风险意识薄弱,过于乐观,对资金筹措的预测,仅仅是按正常发展的状况进行估算。

2.摊子铺得太大,未能突出主业。

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风险,在短期内扩大企业规模。如果涉足的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基本上没有经验、人才和社会关系,只拥有一定的资金。一旦把资金投入到一个未知的黑洞,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带来财务危机。靠高科技起家的史玉柱,没有抓住主业,摊子铺得太大,丢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3.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不能有效利用财务工作。

巨人大厦在建设的过程中,未向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持。到资金紧张时,由于缺乏与银行的信贷联系,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巨人陷入了全面的金融危机。史玉柱只好作出了抽调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去支撑巨人大厦建设资金的决定,把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结果生物工程一度停产。从资金动作角度,史玉柱犯了大忌。

7.东航10位机长集体辞职

案例分析:

从不同的说法中可以归纳出两个问题:一是飞行安全问题;二是待遇不高的问题。无论是存在哪一个问题,都会对东航公司的发展造成威胁。因为飞行安全问题是航空公司最为基础的管理,对飞行安全管理应该常抓不懈,这是航空公司各层管理者应尽的责任,它需要警钟长鸣,把影响飞行安全的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待遇不高所造成的直接问题是:人员岗位价值没有得到真实体现,人员的服务价格与岗位价值不相符。在各大航空公司快速发展,飞行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必然会带来飞行员的流失。

而相关资料的链接则证实,飞行员的流失并非是一个个别现象。它表明航空公司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已拉开了序幕。在这种情况下,东航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员应该快速反应,积极寻求管理的良策,防范飞行员的流失。然而,东航江苏公司的管理人员对飞行员的集体流失现象并未介意,而是采取单一的处罚措施,它显示出东航江苏公司在人员管理的观念和机制上较陈旧,还未适应市场化的要求。

东航江苏公司要解决人员流失的当务之急就是:一方面,要抓好基础性管理,稳定飞行人员的人心。另一方面,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根据岗位价值,合理计算薪酬,满足飞行员的需求。

第五篇:管理学原理考试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巴纳德

2.(C)是管理职能中一个最基本的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领导

3.提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的管理学家是(d)A泰罗 B 巴纳德 C孔茨 D法约尔 4.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c)A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5.职能型组织结构的最大缺点是(b)A横向协调差 B多头领导 C不利于培养上层领导 D适用性差 6.“社会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d)A人们把追求感情当成主要目的 B人是最勤奋的 C人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工作的 D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 7.下行沟通是指(d)A组织中的上层领导按指挥系统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 B下级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 C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D通过上级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8.管理是生产过程固定有的属性,是指(b)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9.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缺点是(d)A结构复杂 B多头指挥 C职责权限不清 D不利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计划工作的核心是(c)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做出决策 D选择方案

1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2.()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15.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

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

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16.()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

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

D成本预算 17.按照决策的主体,可以将决策分为()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B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

C.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8.下列关于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为了保证管理效果,管理跨度越大越好

C.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跨度与管理规模成正比关系

D.管理跨度越窄,管理层次就越多,组织结构就呈扁平型

19.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

A授权艺术

B决策艺术

C用人艺术

D创新艺术 20.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说,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部前几年在内部进行了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从而使有关人员可以快速熟悉专业,提高业务水平。但近来公司领导发现该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许多成员不满于单调乏味的工作。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严格内部规章制度,以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B调整该部门领导班子,促其改变当前的工作面貌。

C以工作丰富化为原则,进行工作和职务再设计。

D调整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部门职能分解出去。

21.一个化肥厂的李厂长平易近人,对员工有求必应,结果他发现找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从车间主任到普通工人,从技术科长到销售业务员,不断找他请示工作、讨论问题,他均一一奉陪。但苦恼一个接一个纷至沓来:第一,他每天花大部分时间接待来访,没有时间过问工厂的经营大事;第二,他有求必应,来者虽高兴,但来访者的上级意见很大;第三,因情况不清,往往做出错误指导,造成工作损失。请你分析一下,李厂长的毛病主要是什么性质?()

A.分权不足,一个人说了算,眉毛胡子一把抓。

B.越级指挥,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C.混淆了民主作风与管理职能的界限。

D.不善于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

22.超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7大类近20个品种的中西及生化类药品,产品定位在低成本、大众化上。该公司在研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三大领域共有15个部门,加上辅助管理系统,全公司共有26个部门近150多个岗位。请问以下哪一组技能系列培训对该公司的内部运作最合适?()A基层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才能;中高层人员的学习能力。

B基层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中层人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高层人员的创新意识。C基层人员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中高层人员的学习能力。D基层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中层人员的领导能力。

23.原江西省副省长、腐败分子胡长清好为别人写字题匾,每次收费3000元~6000元。一时间江西省内特别是省城南昌,到处 是胡长清的“墨宝”。民间流传一首顺口溜说: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你认为胡长清的这种行为积极性与我们讲的激励有关系吗?()

A有,为钱驱使,是金钱激励。

B有,沽名钓誉,满足权力需要,属个人激励。

C A和B

D没有关系,不是管理学中所讲的激励。

24.某处长对下属做思想政治工作,引用孟子的话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是在教育下属()。

A在不同的需要中进行最佳抉择

B在不同的需要中选择高层次需要

C把低层次需要引导到高层次需要上来

D A和B 25.一位学工业外贸专业的硕士生受聘去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市场部经理,在经过一段

市场调查以后,他发现公司新开发的住宅楼房型需要做一些微小的调整,他立即在工地的办公室约见了该项目承包商的项目经理,但是在当面沟通了很长时间以后双方仍然没有真正弄懂对方的真正意图和想法。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沟通的地点选择不当

B沟通的时机选择不当 C沟通的方式选择不当

D沟通中的编码有问题 26.“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27.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与竞争对手们比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缺乏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乏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28.张山在某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工厂工作,上级为了培养他,让他从基层干起,担任班组长工作,张山热情很高,工作之余,学习了管理学和经济学,并主动与车间工人进行思想交流,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仍然得不到员工的支持和信任,工作平平,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最可能的是:()

A张山是学生出身,作风和习惯与职工格格不入。

B张山对基层业务较生疏,与职工之间在该领域缺乏交流的基础。C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一般都存在戒心和畏惧感。D该班组可能存在非正式组织。

29.某企业董事长在讲到团队魅力时说:组织中每个人都是颗珍珠,但是在穿成项链以后,它会价值倍增。我是把他们穿在一起的一根线,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而且只有这根线不断,企业珍珠项链还会再长。请问以下哪一种对这句话的判断是符合管理原则的?()

A只有糟糕的将军,没有糟糕的士兵

B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只做别人不会做的事 C管理者须具备协调能力

D

A和C 30. 某大学管理学院为了考核MBA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制定了一套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要求学生给任课老师打分,打分的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结果A、B两班同学,A班给老师打分普遍较高,B班同学给老师打分普遍较低,结果造成B班任课教师普遍不满,从管理体系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在管理的哪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A计划,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够科学

B组织,B班组织工作不好,态度不认真 C领导,B班任课教师不善于运用激励机制

D控制,组织工作中,预先过程和事后控制工作有缺陷

下载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原理选择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基础》多项选择题库

    《管理学基础》多项选择题库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ABCD)是其主要......

    《管理学基础》单项选择题库

    《管理学基础》单项选择题库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C)。C.企业流程再造20世......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A 类MA1 差别化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

    人大管理学原理新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 名词解释A类 MA1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生活或者说集体生活,就有了管理的时间和经验总结。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也难以()。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范围是()。4......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一)选择题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管理者的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离线作业2 第三章 计划职能 一、判断题 1.任务环境中最直接、最明显影响企业经营的是市场。( √ ) 2.按原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程序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