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致富的好门路(精选)
创业致富的好门路
大千世界,您是否还在为找不到发家致富的好路子而愁眉不展;茫茫人海,您是否还在为寻不到创业发财的好项目而犹豫彷徨?
2016年,中国经济整体低迷,钢铁、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由于产能过剩,面临着去产能的巨大压力;房地产市场则面临着去库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非常疲软,很不景气。据中国财经报报道,未来中国真正有前途的5大经济是:
1、“舌尖”经济;
2、“网购”经济;
3、“人流、物流”经济;
4、“大宗商品、制造业”经济;
5、“文化产业”经济。其中“舌尖”经济也就是食品经济排在了第一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目前阶段,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仍将“吃”排在各项消费的首位。随着中国民众财富总量的增长,更多的人的消费能力在迅速提升,尤其在饮食方面。与美国、欧洲等诸多发达国家的餐饮需求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量不仅源于人口基数大,美食行业更是一种全面的新型需求。与西方饮食比起来,中国的“舌尖”需求对未来的经济贡献是最不可限量的!然而中国自古就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鸡类产品可以说是“舌尖”经济的一枝独秀。
中国一二线城市由于人群过度集中,消费优势资源集中,食品市场出现过度饱和,充斥人们的餐桌,使得一二线城市人群出现味觉疲劳,目前的加盟投资成本和机会正遭遇瓶颈;在中国城镇化的大方针下,三四线城市对于食品消费特别是烤鸡市场需求量巨大,人群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购买力持续增强,并且投资成本低,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正在成为商业蓝图中的下一个蓝海,这就意味着三四线城市成为加盟投资的新市场,中国三四线城市烤鸡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烤鸡市场投资加盟机会将迎来井喷!
泰安市翟家香鸡有限公司加盟总部面向全国推出的翟家香烤鸡,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明清帝王封禅泰山的御用贡品,享有“天下第一香、泰山第一名吃”的美誉,为中华烤鸡的创领者。翟家香烤鸡用料考究,祖传秘方,工艺独特,口味一绝,绿色健康。2012年12月,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列为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政府保护项目;并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开设了境外分店,同样获得了国外顾客的广泛好评。2014年6月28日起,泰安市翟家香鸡有限公司在全国发起千城万店创富加盟,打造万个百万富翁工程,最大程度的提高翟家香烤鸡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中国顶级名吃。加盟翟家香烤鸡,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回报快、永续经营的独特优势,是经受了历史检验、实实在在的致富项目。
泰山百年翟家香将用5年左右时间,在中国大陆发展1万个加盟商。我们的目标是:立足泰山,布局全国,永续经营,打造顶级名吃,做百年驰名品牌,与茅台齐名,与全聚德并肩。秉承实业报国、实干兴家的宗旨,实现回馈社会,带领有志于泰山百年翟家香事业的加盟商共同走上致富路!打造一万个百万富翁!
第二篇:学厨师就业有技能致富有门路
当许多打工族、大学毕业生还在为没技能、工资低而不停的找工作、换工作发愁时,烹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们已经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星级酒店里面挥勺弄刀、烹饪佳肴,一边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一边是烹调美味佳肴、笑迎四方宾客,同样都是新时代的年轻人,为什么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归根结底,就业有技能,致富有门路。
广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成功学子李强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5年7月,李强初中毕业,选择了到广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学烹饪。他是一个地地道道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吃苦耐劳。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努力必能成功!怀揣着梦想,经过在学校一年的历练,毕业后,李强成功应聘到酒店工作。无论是在学习厨艺,还是在当厨师的过程中,他都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当学生时,他虚心求教,刻苦努力,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因为他相信:努力才有希望,蹉跎岁月只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实地考察,于2007年在广州和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西式快餐公司,虽然首次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但是李强都坚持了下来。2008年,李强找到最好的朋友一起,在广州重新注册了自己的西式快餐公司,主打优力克汉堡品牌。有付出,定会有回报,2009年底他的西式快餐公司在全国已经有了十家连锁店。2011年,李强在东莞又成立了新的餐饮公司于10月18日开业。
选择创业,就是选择战胜自我。要经历不同寻常的辛酸,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李强自己明白。为了梦想,他们甘愿放弃和家人团聚的假期,放弃和朋友的聚会,放弃游玩的快乐;为了事业,他们学会合作,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了成功,他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成功是没有模板的,成功需要扔掉包袱,破釜沉舟;成功需要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在2011年广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成功学子校园报告会上,李强讲到:“在创业道路上的求索,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昂斗志,去迎接任何挑战,只要你努力了,结果就不会让你失望!”这也许即是李强创业道路上力量的源泉。
一路走来,李强靠着过硬的烹饪技艺,成功致富,但是当他成功的时候却不忘记广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学弟学妹们,他时常跟母校保持联系,邀请学弟学妹到他的公司去工作,同时也给很多选择自主创业的学弟学妹们不少管理上、技术上的指导、帮助。
就业有技能,致富有门路,还没有一技之长的迷茫中的青少年朋友们,选择一门好技术,抓住机会,努力拼搏,成功终将会降临到您身上。
第三篇:找准拓展致富门路,努力实现增收提速
找准拓展致富门路,努力实现增收提速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重要位置,时刻抓在手上,引导镇村干部心放在农民增收上、眼盯在农民增收上,进一步营造农民致富的宽松环境,千方百计帮农民找准拓展致富门路,有力地推动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完成1160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5元,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增幅10以上。
一、搭建立体化转移平台,培育农民增收亮点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和扶强壮大民营企业,培育农民增收亮点,积极搭建立体化转移平台,优化劳动力就业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走出了一条拓宽转移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是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拉动工业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去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全民招商活动,积极推行机关干部动态管理和项目包靠制,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热、一般干部冷,镇上热、村里冷的问题,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村级工作和机关干部工作考核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行“三零一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2003年,全镇共引进项目80个,其中,宝利汽车改装厂、青岛食品厂、莱德机械、港龙纺织等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个,已投产项目48个,在建项目36个,实现合同利用资金4.5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形成了一批纺织服饰、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新产业,搭起了农民增收的桥梁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载体,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3000个,全镇30以上的农民得到了二次就业,一线职工每年人均收入8000元,极大地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二是扶强壮大民营企业,提高农民就工率,扩大农民增收层面。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就工率,扩大农民增收空间,我们立足在工艺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规定无地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享受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创办吸纳劳动力多、产值高、利税大民营企业的,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享受招商引资项目同等的优惠政策,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等,进一步膨胀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引导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到民营经济领域就业,变成离土不离乡、持“农民身份证”拿企业工资的职工。目前,全镇民营业户发展到1273户,其中私营企业73户,个体工商户1200户,注册资金1亿元,从业人员7200人。
二、做活务工经商文章,辟设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不仅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增强城市经济的活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于河镇地处近郊,本就有农民利用农闲季节进城经商务工的传统。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引导、培训,采取能人帮弱户、强村带弱村,以大户为主体,以专业村为链条等形式,进一步扩大队伍,广辟农民进城打工经商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做活农民务工经商文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技术农民走出去赚钱。近年来,我们引导熟悉精通铝合金、装饰、木制品加工、水暖安装、地面铺设技术的农民群众,利用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有利时机,进城从事专业装饰维修,靠技术赚钱。不少起步较早的技术能人都组建了自己的专业装饰维修队伍,自己做“老板”。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都家铝合金安装、东毕水暖安装、陈平和南伦的地面铺设、三安子木制加工等装饰安装专业村8个,不同类型、大大小小装饰安装的队伍230支,从业人员达到1800多人。仅都家村270户农民就有80的从事铝合金装饰,而且村内逐渐出现了分工,形成了安装队、铝合金配件制造厂、成品加工点、玻璃切割点、材料经销点及业务联系点等,户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二是引导农民群众坐在家里赚钱。重点是抓了人庄的制鬃、槐埠的棉纱加工等专业村的加工规模的膨胀,加工种类的增多及加工工艺的提高,基本形成了村有致富项目、家有致富门路、人有致富能力的良好局面。槐埠村有520户村民中有90的坐在家里从事纺纱、打绳、制拖巴等棉纱加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三是引导农民盯着市场赚钱。我们注重引导农民调查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看市场上缺什么,就干什么,市场上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尤其是注重发挥专业村里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能人大户,熟悉市场行情的经纪人的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开拓市场、推销产品,确保农副产品能产得出、销得出,卖出好价钱,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我镇从事粮食、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购销的能人大户、经纪人达到600多人,全镇仅靠这些能人大户、经纪人就能带动农民群众增收2000万元。
三、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夯
第四篇:创业致富带头人
曹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刘文轩创业致富先进事迹
刘文轩,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9月24日出生,山东曹县梁堤头镇中刘村人。高中文凭,现担任山东东奥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法人。菏泽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曹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曹县工商联副主席、曹县总商会副会长。
刘文轩同志出生在一普通农民家庭中,自幼勤学好问,踏实好学,富有经商头脑。1982年在曹县一中毕业后就尝试做起了烟酒批发生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周转资金短缺、经营经验匮乏的起步阶段,真可谓举步维艰。但他努力做到坚守信誉至上、诚实待人原则,不怕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细心摸索,逐步积累丰富了自己的经营经验。他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烟酒批发生意越做越顺,越做越红火,通过几年的辛苦经营,成为当时全镇唯一一家货物齐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批发部。在经营的同时,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酸和努力,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超前的经营理念。同时自身经济状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在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于1994年,投资50万元,兴建了我镇第一家桐木板材加工厂,做起了板材加工生意,通过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开业之始产品就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据统计先后有20多名农户加入到了采购原材料、毛料加工等附属行业当中,并且吸收了3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工厂工作,使他们即增加了收入又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
1997年4月在充分考察市场以后,又转向了经营粮食贸易业务,通过几年的经营,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转变成了一个业务精通的经营者,生意蒸蒸日上,粮食仓容从最初的两间房,扩大到仓容1000吨,业务范围扩展到山东、河南、安徽、内蒙、宁夏等地,提高了当地农产品价格,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在经营中,发现当地小麦资源丰富,很适合进行面粉深加工,于是就力排众议于2001年创建了当时规模较大的面粉加工厂,做起了面粉深加工。并于2002年正式投产,公司通过先进的制粉设备及领先的制粉工艺,坚持以质量占领市场以信誉、赢得客户的经营理念,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销售网络。公司先后荣获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粮食收储统计先进单位”“2009年3.15名优企业”等先进荣誉。刘文轩本人也多次被评为“遵纪守法经营户”“优秀共产党员”“曹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曹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县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称号,并在2007年底当选为菏泽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履行了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使命.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推选为曹县工商联副主席,曹县总工会副主席。
第五篇: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个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我叫xxx,今年30岁,xxx人。自2005年高中毕业到兰州一家玻璃厂打工,到2009年自己在白银开办春风玻璃店,2013年创办盛兴门窗厂和建立锴泽装饰公司,自己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也为村民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10月出生在xxx。自小家境贫寒,父母仅凭务农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生活十分贫困。2005年高中毕业后,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我放弃了读书这条路,独自一人来到xx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打工3年没能为父母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更加操心。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心里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我下决心回到白银创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当时白银买了新房装修的人很多,但用玻璃装饰的人比较少,就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玻璃加工上,并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万元开办了xxx。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在玻璃店的生意红红火火,也解决了本村4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玻璃店开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刚起步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玻璃装潢宣
传员,又是加工工人和搬运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由于自己辛勤劳动和踏实苦干,再加上人们对玻璃装饰的不断认可,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自己取得了创业的成功,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为了将玻璃装饰得到更好的推广,成立了xxx公司,使自己的玻璃装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结合玻璃装饰创办了xxx,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发展空间更加广泛了,收入也不断地增加,同时也为我村的3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磨练,我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挣得钱也多了。但我心里知道,我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不能高傲,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发动我村的村民成立了xxx,利用我创办的盛兴门窗厂加工的有利条件,帮助村民建起了2座储藏农产品的冷库,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收获后无法储藏贱卖的问题,使村民的农产品能够卖到更好的价钱,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我被村民选举为xxx。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青年,作为一名xxx,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大了,带动群众致富的劲头也更大了,下一步,我将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拓展冷库的建设面积,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的力
量。
我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我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篇二:创业致富明星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明星”事迹材料
------是------街道北张村一位普通的村民,现为昌乐祥光塑料有限公经理。2012年1月份,街道“树模范典型,建文明------”活动,经层层推选被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评为“创业致富明星”。
说起------同志的致富路,是从他种植蔬菜和西瓜大棚开始,由于他聪明勤奋,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周围村庄的农民经常向他讨教种植技术,他都毫不保留地传授。随着种植蔬菜的面积增加,瓜菜销售成了难题。他针对这一难题,加入到了运销瓜菜的行列。由于信息闭塞,外地客房少,很多瓜菜还是很难卖出,特别是西瓜成熟旺季,西瓜拉不出去,眼看西瓜烂掉,瓜农们只得伤心落泪。于是他决定到外面闯一闯,拉上一车西瓜去了上海。吃了他送去西瓜的上海市民,都说昌乐的西瓜皮薄瓤沙,个头匀称,格外脆甜,到市场上到处寻找昌乐西瓜。于是上海果品市场上的瓜商主动和王去联系西瓜价格,要求带汽车到昌乐尧沟割瓜。他乐此不疲,带着上海的客户深入田间地头挑选割瓜。因为是种植行家里手,对西瓜的生熟程度,甚至哪块地里的西瓜脆甜,他都心能心知肚明,这也是外地客户所需要的,他还把客户安排在农里吃住,视客户为亲人,用一片诚心打动了上海客户的心,从上海来拉瓜的客户越来越多。由于他的信誉度高全国各地的客商也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西瓜的销售做巨大贡献,他也由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2000年起,尧沟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大棚瓜菜产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形成了巨大规模性,并形成了专业的劳务、竹竿、肥料、种子、农膜等生资市场。面对农膜巨大
------同志致富不忘乡亲,村民谁有困难,只要走到他的门里,基本都是有求必应。哪位村民想上项目,他都是积极地出谋划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资金渠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篇三: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xxx原来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的收入也不错。但是,在2008年的八月份,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为在私营企业里打工,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浪费在了别人的事业上,而自己将来只能是维持着温饱,没有一份真正的自己的事业。
于是,在2008年的8月份,他开始着手想着自己应该开创一些自己的事业。他看见农村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家中撂荒地特别多,而现在保护地生产是政府大力提倡,大力扶持的产业。他好像看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目标确定好了以后,他说干就干。先后和村里的几个老大哥合计在组里的旱田里建暖棚,大家也都有这个想法,可是没有人出头联系。也形不成规模。于是,蒋立勇说,这个大家放心,我出面联系土地串换,大家准备跟我好好干吧。他在本组的十二天地中规划出了一块地,大约有三十多亩,挨家做地主人的工作,把大家的工作做通以后,就每家签订了一份协议,承包下了土地以后就开始建暖棚了。习惯了在企业中坐办公室的他,在建棚中吃尽了各种苦头。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他本人很胖,一百八九十斤的身体在酷暑中挥汗如雨。早晨,天不亮就来到棚里,休整后坡,山墙,一锹一锹的挖土,一锹一锹的堆砌;中午,骄阳似火,刺眼的阳光照在身上就像用刀子在身上割,身上的皮晒脱了一层又一层。傍晚,毒辣的阳光稍微收敛了一点,蚊子又铺天盖地的拥上身来。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棚终于有个模样了。看见平时习惯了上班下班,每天生活的很悠闲的他,能这么吃苦,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也都起早贪黑,比着干,先后建起了七个高标准的暖棚。棚建好了以后,紧接着就要起垄,栽苗,他的腰不好,长时间的哈着腰干活,腰疼的受不了,他就跪在垄沟里,一棵一颗的栽苗,劈叶子,除草,每天下来都是腰酸背痛,有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不懂技术,他就主动联系邻村的有经验的技术员定期到棚里指导管理,每天在忙完家里的活以后,还要到其它棚里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保证在自己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共同致富。篇四: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1 退伍军人(民兵)创业
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创业路上 退伍军人勇当致富带头人
记***镇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 ***,男,汉族,现年33岁,***镇**村人。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年轻的***只接受过初中教育,1999年12月入伍,在解放军77156部队服役,在部队期间刻苦努力,期间就读成都军区职业中专。2001年12月从部队复员回家。
一、军旅生涯收获知识和体魄
13年前,年仅20岁的***由于家庭贫困辍学在家。20岁那年,怀着青春的梦想,他步入军营,分配到解放军77156部队,凭着勤学苦练,当兵期间他就在军区2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认识到:“现代军队需要的是有文化的技能兵。” 2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一身结实的筋骨。复员后,他回到**村,当看到家乡还是那样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家乡依然贫穷如故,他决定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
二、荣归故里,勇当致富带头人
退伍后,他依然发扬刻苦、勤劳的风格,但很长时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创业,通过从书报上寻找信息,他看准了发展洗车场这条致富之路。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下决心依靠经营个体,先后开办了日杂货店、洗车场,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如今,他的杂货店、洗车场生意十分红火,应接不暇,收入颇丰。在他创业致富事迹的影响下,他的事迹不仅仅是对个体经营行业起到带动作用,很多社会青年都从他的创业事迹中也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动力。如今,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退伍军人(民兵)致富带头人。他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和辛勤汗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之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十多户农民大力发展个体经营,他也从一位年轻的退伍军人一跃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自从他认准了经营个体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洗车场搞好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
识,增强致富本领,经常就在洗车场里挑灯夜读。他并四处拜师学艺,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先后摘写了二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全面掌握个体经营知识。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杂店、洗车场的规模也越做越大,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经营个体多面手,掌握了多门技术,取得了良好效益。
勤于服务,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他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创业理念“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他将学到知识结合自己经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技术,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爱国爱党观念,教育村民加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通过他对群众正确引导,***村现在从老人到刚毕业学生几乎人人都具有依靠科技致富的理想,带动了群众积极发展生产的自觉性。并带头做示范,短时间内就突破了经营个体,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该村先后有十多户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如今,他对自己的致富窍门并不保留,经常给其它个体经营提供技术帮助和信息指导。在个别个体经营资金困难时,他根据情况一次性借给贫困户为启动资金,还挤出时间手把手示范指导,传授经验,并帮助找销路。如今,乡亲们致了富,一谈起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两年,全村涌现出10户个体经验户。
现在,他已成了***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他总是说:“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因为年轻,我们拥有一切!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兴,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各有不同,谋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国家、为民族、为贫困群众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我干事业的基本思路”。
勤于学习。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激励更多的人来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贫困人口,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你步入***村时,会
发现村里处处充满生机,群众人人洋溢笑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绿树成荫,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该同志在复员回家的这些年里,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自己在个体经营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的进取,成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财富奉献给了***村的父老乡亲,他的所作所为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老百姓们的心中,他是一位品德很高尚人,在他的带领下***村将走向更加富裕。篇五: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张少勇是**镇白马湖村的一名青年村民,现任白马湖村副书记、村两委委员,2011年至今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张少勇是一名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新农民,在别人都不太认发展果树种植业的时候,他早早便开始了规模化的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目前,他拥有农田约30余亩,其中果树面积20余亩,近10亩水稻,年产红枣5万多斤,年产苹果10万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张少勇多次获得县、镇各种表彰奖励。2000-200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镇优秀村委会主任等。
张少勇不断地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白马湖村是传统的枣树、苹果树种植村,村民们都是守着老经验老传统在种树。但是张少勇却觉得要想将果树种植发展的更好,必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在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过程中,他收到了不少阻力。新品种的销路和受益不确定,新技术的使用和成效是未知的,但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确实很高的,如果引进不善,则果树会成长受到影响,甚至减产死亡。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他充分利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借着全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各种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契机,他自掏腰包,到其他地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率先带头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为全村农民带了个好头。果树种植投入很高,通常都要3-4年的时间才会有收益,而且每到果子成熟时候,劳动强度都很高,用人成本也很大,他总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风吹日晒,努力尝试新技术,呵护新品种,探索提高果树产量和收入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新技术很有成效,新品种的果子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经过他的认真总结,也有了更好的果树种植经验,产量和收入节节攀升。
张少勇不断总结和传授种植经验,努力为村民提供服务。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他已经是白马湖村的种植大王,青年致富的领头雁。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本村的几家种植户的树木全由他免费指导和修剪,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并无偿地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及时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做到及时准确,坚决防止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在这方面,镇党委给予了他大力支持,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到他的家中和果园无偿提供技术咨询,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准确,保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他的果树种植业做好了,他也不忘记本村其他村民,他主动积极的指导其他村民的果树种植,免费将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还替他们免费嫁接新品种,带动其他村民一同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课程,张少勇也经常指导指导村民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自己和村民们的红枣、苹果的销路问题。他积极联系客户,发布信息,寻求镇领导帮助,提高了果树的经济收益,收到了村民的一直夸赞。在镇领导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贷款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好政策,进一步扩的了种植面积,成为当地青年创业致富第一人。现在,他拥有枣树16亩,亩产3500斤,苹果树5亩,亩产2万多斤,水稻7亩,亩产1000余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
张少勇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到村任职后,任劳任怨,主动奉献,为民服务,现在他是白马湖村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他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他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让他帮忙解决。张少勇一直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学习,他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在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中,他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组织观念,改进思想作风。特别是通过参加“爱党爱国、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民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加深了对团组织工作的宗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还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自2011年开始,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