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大一论文(中美和国内)2012

时间:2019-05-14 08: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大一论文(中美和国内)2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大一论文(中美和国内)2012》。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大一论文(中美和国内)2012

形式与政策

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2010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对中国周边环境产生持续影响的选举,其复杂性还在于政策调整的频率、幅度在短期内都会加剧,这有可能将使那些建立在经验积累上的外交手段失效。由于调整的叠加效应,即便是选举国自身也很难测度政策变化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从而使亚太地区存在着若干无法掌控的选举引爆点。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态势下,对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掌控能力、外交决策部门的反应能力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我国的内部形式也存在着很多隐藏问题:

2011年已成历史,在国际金融危机再掀波澜、国内经济运行遭遇新挑战的复杂局面中,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

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国内部分企业在2011年遭遇的经营难题,已经预示了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报告预测,2012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报告把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计从半年前的3.6%下调到2.6%。

稳政策稳增长稳物价

多数经济学家和机构对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计高于8%。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预计,若国际经济不再出现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严重自然灾害,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9%,CPI将上涨4.6%。

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

2012年,国家将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方面,将试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更加重视财税改革,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健全增值税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细化、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心得 大一

形势与政策课 心得

来到大学以后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这门课与我以往上的课有所不同,来上课的老师都满腹经纶,老师们讲课往往没有课本,这样的课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从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大学生的择业观讲到如今的世界局势,昂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对我们的意义重大。它告诉了我们再这个新时代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今这个社会。

当然,老师在交给我们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运用在实际中,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要有创新的能力。同时我也要好好在在学这个很好的学习环境里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好好学习”,只有学习好了专业知识,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知识一个人人格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我们还要在自己的一生中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质,坚持高素质,做新时代的大学生,引领社会走向繁荣,引领国家走向强大。

形势与政策课中老师还讲到了当今世界的格局。这之中老师的用意是要我们关注世界变化,关心国家大事。在现在世界已经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关心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结合自己来找出发展的出路。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我们当然不能置之身外。我们要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例如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这都是值得我们高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旱灾害,森林退化,空气污染,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一规划,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要了解国际局势,当前国际在深度复杂的变化之中,总来说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我国又是WTO的成员国,给我国经济发展和我们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机会,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抓住机会。但是我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念书,有的人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还不过百元,还没有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努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要不断努力创新,实现现代化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多样,其中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片子。片子里有专家也有坐在下面的大学生,专家解答了很多大学生的疑惑,当然也告诉了我们关于近期,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专家的回答给了我们信心,因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绝对过剩,数据统计说明,美国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为2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

原因有二:其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比较理想的岗位的增速,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例如有个高校辅导员岗位竟然有1000多个大学生去竞争。第二,一些大学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的怪圈子。所以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会在毕业之时不会为了找工作而抓耳挠腮,不知道自己以后该何去何从。

大学生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最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很自豪,但是也不能表明大学生有多少的优势有多少的好处,相反,大学生应该在社会的奉献的最前线,这样整个谁会就会形成很好的风气,大学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实现了它存在的意义。

最后,我觉得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个课程让我们更加认清我们现在的形势,同时也给我们定下了以后的目标,以后我们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

第三篇:大一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形式与政策

一、党的十八大(12.11.8-11)精神解读

1、十八大主要 议程 成果:听取和审查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十八大报告主要内容解读:

《报告》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2个部分,4个板块:

板块

1、工作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板块

2、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板块

3、新目标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板块

4、具体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

3、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四个鲜明特点:⑴涵量厚实、大气磅礴;⑵方向明确、信心坚定;

⑶布局清晰、任务明确;⑷开拓进取、新意迭出。

4、十八大报告的总体评价

在党的十八大开幕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党中央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

报告主要将发展与改革定位成未来十年中国的目标,并在阐述上将改革定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发展方面,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改革方面,提出了“五个加快”、“五位一体”: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个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五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三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

报告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指引了未来五年或更长的中央发展战略,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发展

1、为什么提出?⑴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折期;

⑵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 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

2、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⑴思想建设途径;⑵政治层面的生态建设和决策途径;

3、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⑵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⑶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幻境保护力度;⑷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4、思考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1]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南海争议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1、南海概况:⑴南海区域的界定(四大群岛)

⑵南海争议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⑶南海诸岛的的现状

2、我国拥有主权的依据:⑴历史:最早发现、命名,最早开发经营,最早行使管辖;⑵法律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⑶国际社会的承认。

3、南海争议产生的原因:⑴丰富资源;⑵重要战略地位;⑶争权长期无法落实⑷海防力量不够;

⑸大国暗中干涉

4、中国立场:⑴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⑵主张各方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⑶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⑷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国家间的问题

5、解决方法:⑴落实南海行政建设;⑵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执法力量;

⑶通过立法⑷建立强大的海军;⑸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6、思考题:南海主权的依据及对策

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性所有权:中国在公元前二世纪,即汉武帝时代,就发现了南海诸岛,从宋朝起,就已宣布对其行使管辖权。南沙群岛是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和开发的,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地区纷争迭起,损害中国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中国周边国家先后单方面宣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肆意分割中国管辖的海域,开采南海的油气资源,偷捕和掠捕南海的渔业资源,甚至对部分南沙海域实行军事控制,撞沉中国渔船,多次发生抓捕、打死和打伤中国渔民的事件。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南沙的鸟粪、海产丰富,海底蕴藏大量的富钴结核、铁锰结核等矿产资源,石油储量约40至50亿吨,天然气100余亿立方米,被喻为第二个“北海油田”。南沙群岛在战略上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的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海峡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南方海防前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说,谁控制了南海,谁就可以控制东南亚,从而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太平洋、东亚和东部澳洲。此外,南海是发展中国海洋战略的关键,中国若能有效地控制南沙群岛,行使主权,那么中国的海上防御可向南推进500至600海里。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调整其亚太地区安全战略和南中国海政策,主要矛头对准中国,这一调整有着深刻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

目前,南沙群岛的大部分被别国侵占、其中的资源被大肆掠夺性开发,中国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之争,更是一种国际政治与军事力量的较量;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具有经济意义和地区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主权之争,更因美国的介入而显得愈加复杂。

面对当前复杂的南海局势,为了避免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中国政府应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防止多边化与国际化,反对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干预。对于东盟国家,仍应开展友好、稳定的外交,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在减少危机中所起的作用,愿意与中国搞好双边关系,在南沙问题上倾向于调停而不是对抗。与此同时,应继续宣传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历史与法理依据,说明中国在解决南沙问题上的立场与主张。为防止其他争议国在联合国或国际法庭采取行动,应提前组织力量做好充分的法理准备。

四、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及应对战略

1、中国周边安全特点:⑴设计范围不限海陆邻国;⑵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复杂;⑶影响因素多元化;

2、美军军事政治威胁,我国面临压力: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⑵美国战略下的中国国家安全环境。

3、周边安全形势复杂:⑴形势严峻的懂不热点纷呈;⑵地位重要的西部隐患尚存;⑶邻国众多的南部潜流暗涌;⑷相对缓和的北部以稳为主。

4、对我国周边安全的思考:⑴正确认识周边形势;⑵构建周边安全的总体思路;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①以和为贵与战略威慑并重的海洋发展战略;②采取俩手方针对待美国因素,③积极应对东北亚安全问题④加强合作反恐,打击分裂势力。⑷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

5、思考题:如何看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对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而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

在安全方面,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如今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以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为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五、战火纷飞的中东与中东问题透析

1、中东问题的概述: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

2、欧美的战略意图⑴人权为幌,遏制中东崛起;⑵按制能源,保持秩序;

⑶欧美各怀鬼胎,图谋私欲

3、美国插手中东的四大图谋:⑴扶植政权,控制中东;⑵明为民主,实为石油;⑶使中东美国

化;⑷核武器的担忧

4、欧洲:⑴经济干预,与美国逐利;⑵政治参与,与美国争权;

⑶基于对欧洲安全的担忧;

6、思考题

⑴述评阿拉伯国家社会动荡原因(⑵欧美国家为何要插手中东问题与阿拉伯事务)

中东地区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自从该地区发现石油之后,石油工业的兴起,使这些产油国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因此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二战后,英国先是镇压中东犹太复国主义,改变殖民地政策后,又挑动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领土与宗教冲突,之后表面上抽身而退,将问题交给当时西方控制的联合国,暗中关注局面。而美国继英国之后开始支持以色列,总统杜鲁门向英国施加压力,率先收留犹太移民,大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同周边的阿拉伯人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美国便在以色列建立后长期支持其同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作战,使以色列占据了明显上风,引起了周边阿拉伯国家的严重不满;数次中东战争中,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如英、法)更是提供给以色列大批军械武器和装备。

美国之所以能够如此支持以色列,其中有最重要因素——石油。人间利益的争夺,于各个历史时期都表现为一种“速率”优势的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发明使“速率”与石油紧密地连在了一起,石油这种基本原料促使资本主义与现代工业的真正发达,成为支撑西方经济的命脉。但是,除了美国的石油蕴藏相对丰富外,其他西方国家都非常缺乏石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飞速的经济增长,大多考虑给予原殖民地人民以独立的国家地位,换取在经济上继续剥削和掠夺,加之本区域国家自古以来的经济发展多数都是依赖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工商业落后。所以中东对于西方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卖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将他们的土地交给犹太人建立国家。而后以色列依靠美国的力量逐步侵占了大片的阿拉伯领土。

近代以来,列强为了谋求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确立自己的霸权,在该地区疯狂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同时利用各民族之间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人为地树立起一道道屏障。因此,中东成了一个宗教冲突、民族冲突非常激烈的地区。

总体来说,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要点是:改造伊斯兰社会(镇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用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和“民主”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阿拉伯国家);扶植亲美政权;控制石油资源;调节巴以冲突等。

简单地说,中东战争主要由三个原因:石油、水、文化。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六、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挑战

1、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⑴经济增长趋缓;⑵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

⑶对外贸易增速出现明显下滑;⑷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

2、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挑战:⑴全球外需增长减速导致出口下行;⑵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⑶制造业转移东南亚;⑷全球通胀风险增加。

3、对策: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⑵注意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⑶以制造到智造,促进企业创新;⑷拓展新型出口市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⑸以法律手段解决贸易中的不公平待遇。

4、思考题:①如何看待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困境?

②简述全球性通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合并)

当今时代,制造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但总体规模还远远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距离“世界工厂”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国内制造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制造型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等四大困境,因此使得很多制造型企业经营状况急剧下降,处于艰难维持的境地。

成本压力大,由于原材料、电力、人工成本不断上扬,制造业的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政策调整与贸易壁垒,出口退税下调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使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威胁。享受出口退税的大部分企业都从事服装、小电器、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等行业,这类企业产品利润微薄,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退税获得的那部分利润。新政策要求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要缴付全数的关税和增值税作保证金,实行台账。加之近期“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遭遇的质量门和安全门事件,以及有些国家不断利用技术壁垒与绿色标准等贸易壁垒抬高市场准入门槛,这些都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利润空间。欧盟REACH法规等政策不断抬高准入门槛,使得我国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攀高,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很多企业面临难以应对的状况。人民币升值。2005年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使得有出口业务的企业面临了较大的汇兑损失。由于汇兑损失期为开列信用证到收款这段期间,一般周期为3个月,损失比例基本上为每100万美元产品损失20-30万元人民币。因此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出口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竞争力萎缩,很多企业深受困扰。

要摆脱我国制造业发展困境,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要加大合作力度,增强技术转化效率和速度。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依然集中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领域,其出口所占比重达到 93.5%,进口达到 79.2%。从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技术领域分布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依靠少数技术领域的产品贸易。我国作为制造业生产大国,要实现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发展我国优势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同时,迅速扩大其他技术领域的产品市场,提升其他技术产业的生产水平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产品贸易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阶梯状分布,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对于中部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制造业发展步伐有利,而且对于利用各区域相应的优势,发展合适的制造业,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七、欧债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1、欧债危机演变过程:⑴缘起希腊债务危机;⑵演变;

⑶救助行动①方式各样②方式灵活③促增长成为主要手段④欧盟决策体现民主化倾向⑤深化一体化形成共识。

2、原因:⑴高福利——直接原因;⑵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使危机不断蔓延;

⑶产业政策的普遍失误——深层次原因⑷政策的不协调让危机难以解决; ⑸美国因素。

3、策略: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⑵启发意义①进出口行业的结构调整②作为反面教材,促进我国对主权债务和财政赤字问题正确认识③实施正确产业政策

⑶中国策略、态度:中国政府积极帮助欧洲解决问题读过难关。

4、原因:中国帮欧,为了防止中国经济遭受损失,是中国获得欧洲市场和资源的最佳时期,更加提升在美、欧、中三角关系的地位。

5、思考题:欧债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欧洲在欧盟内部国家,都是使用欧元作为流通货币的,也叫做欧元区,他们是一个整体。希腊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希腊本身的经济水平并不强,为了维持欧元区普遍的薪资和福利水平,采取了国家借贷的做法,以此维持。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欧元区经济增量没有达到预期,希腊的经济更是一塌糊涂,希腊的债务评级不断下降,无法借到新的贷款,而原有的贷款即将陆续到期,所以无法偿还债务的希腊陷入危机。之后类似情况又蔓延至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形成连锁反应,由此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带来的挑战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1)对出口的冲击。

危机会导致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所以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中国出口会受到负面影响。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欧洲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将大大提高,全球贸易融资可能受到很大冲击。中国经济虽然处于转型阶段,但是出口始终是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欧洲经济在债务危机的打击下一旦崩溃或者进一步衰退,其结果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影响。(2)汇率方面的冲击。

欧债危机在汇率方面也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债务危机导致欧元持续疲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这将对中国的对欧出口造成压力,汇率升值会吃掉本来就不多的出口利润。(3)外汇损失

欧元资产大幅缩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持有总价值超过6600亿美元的欧元资产,若希腊退出欧元区,对欧元的贬值预期将大大提高,占中国外汇储备20%-25%的欧元外汇资产将面临着缩水风险,造成外汇损失。欧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挑战中的机遇。(1)扩大对欧直接投资

欧债危机是中国全面获得欧洲资源和市场的最佳时期,中国只有积极帮助欧洲,才有更好的机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在迅猛发展,但是,中国对欧盟的投资额度还不大,中国对欧盟的非金融直接投资仅占欧盟接受外资的0.2%。中国向欧洲投资的潜力很大。这次欧债危机后,欧洲资金短缺,扩大对欧洲直接投资正是其时。(2)获取资源和市场

在欧债危机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出售港口、机场、道路等资源,一些企业也将自己的品牌、技术标准、专利等以较低的价格转让,中国可以通过竞标、企业兼并或购买股份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这些优质资源。同时,欧债危机后,大量的欧洲企业倒闭,这些企业所空出来的欧洲市场,中国正好可以去填补。中国向欧洲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给欧洲注入了活力,同时中国也获得了欧洲的资源和市场,这是“双赢”的结果。(3)提升中国在美、欧、中三角关系中的地位。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美国采取了“围堵”的政策,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挑战美国的霸权,如果欧洲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好,将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在制衡美国这一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过程中,将更多分担中国身上的压力。所以,一个走向一体的强大欧洲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

欧盟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急需要外界的援手。对此美国的态度并不积极,这就给中国提供了机会,中国一旦出手相助,不仅可以稳住欧元,帮助欧洲,恢复元气,而且中国也可以借机拉近和欧洲的关系,这显然可以提升中国在欧洲及全球的影响力。

八、奥巴马连任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需要正能量

1、发展中美关系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⑴台湾问题是考研中美关系发展的难题;⑵中美关系受到美国内政治影响; ⑶中美经济贸易摩擦问题;⑷人权民主,军事安全;⑸战略互信问题。

2、安全发展中美关系:⑴全局长远的战略观——关键;⑵继续扩大共同利益是基础; ⑶尊重和照顾彼此是核心利益和首要原则;⑷创新对话合作机制是重要平台; ⑸民间友好交往是不竭动力。

3、思考题:①说说你对中美关系重要性的看法。②发展中美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全面发展中美关系。(合并)

中美关系或美中关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国家关系。2011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美双方对中美关系的最新的定位和表述。

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国家,以造福于本国及世界人民,同时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将自由与民主的理想散播到全世界,同时保持国家安全。因此,中国大陆的政治系统、意识形态直接与美国的设想和利益冲突。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发展大局,对美国也十分重要。加之当下中国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国际体系变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增加,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谈判和全球治理改革等,在许多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过去10年可以说是中美关系迅速发展的10年。中美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

的双边关系之一。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美两国的利益联系日益紧密。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建交之初,中美之间人员往来每年约1万人。而现在每天有近1万人、每26分钟有一架航班往来于两国之间。中国在美留学生超过16万人,美国在华留学生已达2.4万人。

二是中美高层往来和对话磋商频繁、深入。2003年至今,中美两国元首共举行26次会晤。双方新建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东事务磋商、省州长论坛等多个重要对话机制。通过这些交往,双方就广泛议题保持着深入、坦诚沟通,对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管控分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中美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两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进行建设性合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由于中美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有些是因为政治偏见所致,有些由于相互缺乏了解造成,有些是两国建交以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有些是随着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双方应坚持通过对话磋商,增进理解,积累共识,避免误解和误判。在全球化时代,在中美两国利益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需要新视角、新思维。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只要双方坚定致力于相互尊重、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妥处分歧,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打破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的所谓“定律”,走出一条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③如何认识奥巴马连任前景。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崛起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人能忽视中国的作用。长期来讲,中美关系是日益改善和加强的,改善和加强中美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像跟其他国家的关系一样,两国的关系总会面临起起落落,但总体的方向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美国新政府上任之后,两国关系肯定有一段磨合期,双方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这一点也是非常自然的。长远来看,中美关系会像我说的逐渐加强的。”——奥巴马

对华政策,首先,美国政府将会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发展对华关系。无论是奥巴马总统还是克林顿国务卿都表示,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尤为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于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美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一贯注重实用、效率的美国政府将会充分展开与中国在诸多领域内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挑战。

其次,美国政府将会继承美国政治传统,继续高举“人权”、“民主”大旗,重新树立美国的道德权威。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美国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继承和发展了自由主义思想而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延续性。奥巴马政府将会继续坚持这一传统,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已。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大大一一下下

形形势势与与政政策策

第三、美国政府将会继续遵行《与台湾关系法》,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核心、最为敏感的问题。自从马英九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台海局势出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两岸交流日益深入、频繁。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政治等诸多因素,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克林顿国务卿在访华前夕曾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对台湾的义务,美国将继续对台军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完全继承了前任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台湾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战略虽然没有完全成形,但是其在具体外交活动中透露出较为明确的政策特点,即强调务实合作与坚持传统理念、义务。这两项原则将在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中并行不悖。奥巴马政府所改变的只是其具体的对华策略,而这一对华策略一定是为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服务的。

舆论认为,高呼“变革”口号上台的奥巴马的对华政策的大框架已经有了,总的来说就是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希望中国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小沭沭制制作作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大一大作业)

什么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 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13年6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被赋予更多关注。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中都提出了对积极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与意见

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我着重从“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必然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须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性”三个层面来理解。我认为,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最大的理论贡献。实践证明,无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还是科技进步,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论断。我认为“新型城镇化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主攻点。这几年,随着‘三改三联三突破’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乡镇一定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基层干部的作风是关键。“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广大基层干部要在新形势下自觉扎根基层,在基层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要做一肩双挑、一心实干、一身正气的基层干部;要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实干务本,身先士卒,在广袤的农村、广大的基层开辟一片新天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见,城镇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率不断提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资源要素、体制机制、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建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为此,某官员就推进城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民“有实力进镇”的问题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产,是广大农民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一方面,农民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获得,使土地成为了一种生产资料,通过合法经营可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农民通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而也获得了作为农民的合法身份,并获得相应的权益。但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农民对土地所享有的权益本质上只是一种身份权,而不是一种财产权,也就是说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只享有对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不能作为一项财产主张自己的权利,只能通过特定条件下的资产经营获得收益,不能通过其他形式的财产处置从这块资产上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格局导致广大农民既想进城,而因自身没有实力又不敢进城,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大“瓶颈”。要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和农民非农化进程,就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允许农村土地流转、出租、抵押的制度,使农民的土地能变为有价值的资产,进而获取进入城镇的“第一桶金”。一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趋势,大力推行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允许农民通过向经营大户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公司转让、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可以在不直接参与土地经营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土地收益。二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同地、同市、同价、同权”,使广大农民能够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补偿权利和相应收益。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经营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如通过集体土地入股参与城镇开发等形式,使农民既可进城,又可在城镇化建设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安居乐业。三是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及房屋抵押质押信贷制度,解决农民拥有的主要资产不能成为金融机构抵押品而造成的融资难问题,使农民能够通过对资产的合理处置,获得扩大再生产的必要资金支持。四是建立进镇农民的住房保障体系,参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验,探索通过允许农民宅基地置换优先享有住房保障待遇等政策,使农民能够比较体面地进镇,进而成为有实力参与城镇化建设的新居民。

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无异于是农民的又一次解放,必然让农民创造财富的激情充分涌流,让城镇化建设的活力竞相迸发。

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有身份进镇”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一大进步,就是允许农民离开土地,融入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之中,但是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使农民进城后的身份问题无法解决,长期游离于城镇与农村之间。这种二元化的制度设计,使得广大农民即使生活在城镇,也无法扎根于城镇,“离乡”不“背井”的最大隐忧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在感受不一样的“阳光”,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明显身份差异,成为影响农村城镇化的主要障碍。因此,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就必须着力解决农民“有身份进镇”的问题,从而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普照城乡大地。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放宽户籍限制特别是小城镇的落户政策,打破农民变市民的户籍障碍,为农民迁入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二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农民与城镇居民衔接一致的教育、医疗、就业、低保等政府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能够同等地享受社会保障服务,有尊严地生活于城镇,并在城镇安居乐业。三是适应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对农民转移就业的特点和要求,大力开展有针对性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能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在城镇就业。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才能解决广大农民游离于城乡之间的问题,让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真正拥有尊严和幸福感。

三、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解决“有产业进镇”的问题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支撑,城镇与产业的关系,就像躯干与血肉的关系,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增强城镇发展的活力,吸引农民进镇并留在城镇。当前,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高速度推进与低水平发展并存的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农村劳动力无法实现在城镇的转移就业,缺乏赖以生存的依附条件。因此,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资源向小城镇聚集,支持城镇产业发展,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城市的中小企业转移到小城镇发展。抓住大中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契机,积极引导部分规模适度、成长前景好、产业技术相近、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流向中心镇及其周边工业园区,通过小城镇吸纳,帮助其做大做强。二是扶持“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发展。利用税收地方留成、财政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企业,使其成为对城镇发展具备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特色产业。同时,还要研究完善小城镇第三产业的税收征管,加大第三产业在小城镇产业中的比重,解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整合土地利用政策,探索通过切块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农民宅基地置换小城镇建设用地、适度放宽小城镇非耕地建设用地报批等多种途径,支持小城镇的产业发展。

小城镇产业发展了,就可以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有效的转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春运民工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

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仅为两次,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更重要的是其两次主要出现的位置:第一次出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相关章节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第二次出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章节中。从局限“区域协调发展”一隅,到上升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哪怕用最挑剔的眼光,依然可以看出城镇化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十八大报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是两代领导集体治国思路的体现。经过较为详尽的资料比对,有理由相信,城镇化地位的急速提升和第五代领导集体中的李克强副总理的执政思路密切相关。

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农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规划”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的设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之一。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该课题的研究,既是现实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出城镇化对周边农民生活的影响调查,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上海市的几个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而后根据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各地区大胆地提出了设想和合理化建议。(问卷表格在下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有74%的人们对城镇化建设了解程度不够,相对了解的仅占了26%,这表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城镇化进程难以加快,农民难以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各级政府起的只是起推动作用,只有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村城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才有实效。所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积极引导村民由“小农意识”向市场化、社会化观念转变,在思想意识上为城镇化和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有60%的人们对于城镇化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的满意程度在满意以上,这表示,城镇化的加速建设对于农民有着切实的利益好处,应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可见,城镇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调查问卷)

城镇化对周边农民生活的影响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设计艺术平面系的学生,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当前城镇化对周边农民生活的影响的情况及您对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看法,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建设,特地组织了这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充分保护您的隐私权。对您的合作与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基本情况(请在符合您情况的项目□内划“√”)

1、性别:(1)□ 男(2)□ 女

2、年龄:(1)□20—44岁(2)□45—59岁(3)□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含中专)(4)□大专及以上

4、您对“农村城镇化”这一名词的了解程度

(1)□完全了解(2)□很了解(3)□不太了解(4)□没听过

5、您的政治面貌:

(1)□共产党员(2)□共青团员(3)□民主党派(4)□群众

6、您的职业:

(1)□农民(2)□村两委干部(3)□乡镇干部(含乡镇事业单位)(4)□乡镇文化员(5)□其他(请注明)

二、调查内容(请在符合您意见的项目□内划“√”)

1,您觉得你们家的生活水平属于哪个等级

(1)□上等水平(2)□中等偏上(3)□中等水平(4)□ 中等偏下

2,您对目前生活满意吗

(1)□很满意(2)□满意(3)□ 一般(4)□不满意(5)□很不满意

3,您认为您居住的城市人口数量如何

(1)□ 太多(2)□多(3)□一般(4)□少(5)□ 太少

4,您有没有与当地开发商或政府发生利益冲突

(1)□有(2)□没有

5,您有没有对目前住房环境感到不满

(1)□ 有(2)□没有

6,如果有不满是因为___(可多选)

(1)□空气质量明显没以前好(2)□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3)□噪声大(4)□饮水困难(5)□医疗没多大改善

7,你认为政府目前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最需要的是什么,请从以下选三项

(1)□提高饮水水质(2)□加大垃圾清扫设施和人力投入(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4)□改善医疗体系(5)□上学问题

8,城镇化的加速建设,您认为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1)□ 积极的协调沟通作用(2)□ 消极的脱节作用(3)□正常发展现象

三、您对加强新城镇化建设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请留下您的意见和看法。(若不够写,可另附纸)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趋向于和平发展的方向,本文先从认识台湾的局势开始,进而认识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入巩固深化时期、两岸的交流局面持续深入拓展以及两岸政治对话进展仍然缓慢,最后认识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两岸关系的报告。

关键字 两岸关系 形势 台湾局势 十八大

一、当前台湾政局

尽管马英九在2012 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成功连任,国民党也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席次,然而从今年台湾政局的发展形势来观察,执政的国民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 优势,执政党面临非常被动的境地。蓝绿恶斗的政治生态环境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在两岸层面,随着马英九的连任成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维系,两岸关系进入不断巩固与深化的新时期。从今年两岸关系发展的综合情况来观察,总体上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有序地进行,这充分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蓝绿恶斗一直是台湾政治的重要特征,从2012 年台湾政局的发展来看,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蓝绿恶斗的情形并未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局面已严重伤及台湾政局的稳定,不但造成台湾政治运行的空转,而且也对国民党的施政及效率都产生很大的负面伤害。今年,蓝绿恶斗主要是围绕一系列议题的攻防来展开,诸如在美国牛肉进口、油电双涨、证所税改革、陈水扁特敕等议题进行,蓝绿可谓是全面上演激烈的攻防大战。国牛肉进口问题事实上,不只是美牛事件,包括油电双涨、证所税改革等议题,蓝绿双方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攻防。除了上述施政议题之外,蓝绿双方的恶斗范围相当广泛。在全世界都因欧债危机,从拼经济转向救经济时,台湾政治却在大选后更进一步空转、虚耗,走向蓝绿恶斗的自杀式斗争,这对于台湾而言,其负面代价与伤害将无法评估和预料。

二、两岸关系

(一)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时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状况表明,两岸关系无疑已进入巩固与深化的新时期。从今年大陆领导人以及对台工作部门负责人的讲话内容来观察,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大陆对台工作重点转到巩固深化既有成果、争取民心、全面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来。今年2月底3月初,对台工作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对台工作的总目标: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为主线,进一步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对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有利条件。3 月正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要持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加扎实、更加丰硕的成果。3 月15 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腾冲会议上提出四个具体目标: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这些表明,新时期的对台工作将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重点。3 月22 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吴伯雄荣誉主席时,双方就如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重要共识。首先是明确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均同意要珍惜与巩固来之不易和平发展局面,把和平发展的根基扎得更牢固;其次要探讨两岸定位问题,重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立场,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表述;第三是沟通了两岸协商议题,同意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就两岸民众关心的问题继续进行磋商。“胡吴会”对于国共两党统一认识,携手促进两岸关系在正确路线上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因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在6 月份举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上,王毅主任又宣布了包括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 策、进一步为台胞往来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提供便利的相关政策以及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的相关政策等等。事实上,从今年的两岸关系发展状况来观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在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3月22 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北京,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了会晤,充分说明国共平台的运转相当良好,这对于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至关重要。4 月31日,尚未正式就职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率团参加2012 年博鳌亚洲论坛,并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举行了会晤,双方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寄以厚望。5 月20 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其连任就职的演讲中,也对过来四年的两岸关系发展予以很高的肯定,他表示未来四年,两岸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继续巩固和平、扩大繁荣、深化互信,并强调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等等。而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确定在7 月份召开。上述情况都说明目前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继续维持。

(二)两岸交流局面持续深入拓展

今年,两岸关系在总体上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正常地进行。两岸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进展相当神速。今年2 月,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要求把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的集中区域、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无疑为广大台商前进海西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同一时期,台湾方面正式公布陆资赴台投资原则,参与台湾公共项目增至25 项,此举使陆资参与的总项目达到54% 的比例。而在第四次海峡论坛举办期间,4 家大陆银行宣布未来3 至4 年内将再为台湾企业提供6 千亿的融资额度,这是对台资企业,包括台资中小企业更大力度的一个支援。此外,两岸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相关谈判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两岸民间及人员交流更是蓬勃发展。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不断增多,今年4 月28 日,大陆又新增了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6 个城市赴台个人游试点。到今年年底包括福州、深圳等在内的其他4 个城市也将列入个人游的试点城市之列。6 月,为期一周、由两岸68 家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海峡论坛作为两岸基层民众大交流的重要舞台,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事,成为两岸之间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交流盛会。今年,大陆各省市继续组团赴台采访,两岸各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此外,两岸业者还签署了冷链合作协议,谋划联手进军全球市场,这对于推动两岸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两岸政治对话进展仍然缓慢

尽管马英九已无连任压力,但在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两岸启动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仍然较低。由于当前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朗,特别是在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危机、欧债危机仍然持续恶化、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马当局最急迫的任务无疑是台湾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方面议题的巨大挑战。马英九在其连任就职的演讲中,也表示未来将把施政的重点放在台湾经济发展上,这也说明未来几年,由于面临巨大的内部民怨之压力,特别是在目前马英九民意支持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马在推动两岸政 治对话方面的意愿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 破,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有所积累,但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仍然远远不足,毕竟过去四年的时间太短暂,两岸社会和民众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交流与沟通。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台湾执政当 局在施政上出现了一系列失误,民意的强烈反弹无疑使马英九当局在处理两岸政治议题上的力度受到很 大的牵制。尽管如此,只要两岸双方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并积极为两岸未来破解政治难题不断创造条件,两岸未来进行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从的情形来观察,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希望在稳住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迫切希望大幅提升美台关系等对外关系发展。今年,大陆针对岛内政局的变化,在对台战略方面提出了要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大陆继续与执政的国民党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不断累积互信基础,深化两岸的共识与合作,为两岸各项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大陆方面也对民进党的政策采取了越来越主动与积极作为的措施,至少在一些问题上的做法明显有所调整。5 月中旬,国台办发言人公开表示,愿在两岸政治对话的进程中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包括人权、法治等问题平等交换意见,以增进彼此了解。这一说法在大陆对台发言中尚属首次,充分表明大陆愿意积极正面回应台湾同胞对这类问题的关心,受到舆论的肯定。三、十八大报告推进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

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1.《特别关注》2012年第九期;

2.新华网;

3.搜狐新闻;

4.《时事报告》2012年;

5.《两岸关系》2012年。

下载形势与政策大一论文(中美和国内)20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大一论文(中美和国内)20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论文

    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 ——住房问题 摘要:如今我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价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摘要】周边环境安全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一个国家只有保证周围环境安全才能做到和平稳定发展,当前世界大环境下的中国面临着安全环境机遇和挑战并......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民生问题从古至今,民生都是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这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的许多方面和自身利益。民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民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举例说明我国未来调结构的方向和措施 1调整结构的含义2事例3调整结构面临的困难及如何应对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全球经济的今天,我国难免遭受到了不少的影响,社会热点问题不......

    形势与政策论文[模版]

    《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目: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杨婷 时间: 1209034228 程航 1209034223 肖艳玉1209034131 2014年5月 《论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论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 摘要:201......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认识中国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大旗,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阐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并从大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自身各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