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英时访谈录】中国近代史诸问题(大全)
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余英时访谈录
北 明
采访时间:2002年2月17号
采访地点:美国普林斯顿
采访人:北明(作家)
被访人:余英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中国历史学家)
(按语:中国近代史诸问题,如近代仇外心理的来源、中国早期外交与贸易方法、“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美国在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角色,以及关于中国教科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角色,在中国官方史学界和海外的中西方学界有不同的版本和解读。人类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某些历史问题经常牵扯那个民族的当代神经,它们因此成为那个民族历久弥新的敏感问题,也是那个民族的当代神经源。诚如德国遭受欧洲国家外侮的历史记忆导致德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仇外心理,成为希特勒后来发动二战的民族意识温床,中国近代史中上述重大事件是否获得真实的陈述,也关系到中国当代对外反应与认知方式是否到位。1950年离开大陆至今,成为海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史学重镇的余英时教授,如何看待上述历史问题和中国教科书上的有关陈述?针对上述敏感问题,北明数年对中国著名史学家余英时教授进行过专访,稿件一直藏之未发。这次借他与中国流亡知识人畅谈“中国当代社会诸问题”一文一并发表。本文发表前业经余英时教授本人2007年3月两次校对修整。标题和小标题为采访人所加。本文是首次公开发表。)
关于仇外心理
北 明: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问题上,西方史料与中国官方以及学界说法完全不同,就是:义和团**是导致八国联军进兵北京的具体原因;而仇外心理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我的问题是中国民间普遍的仇外心理是必然要产生的吗?外国传教运动兴起于殖民主义时期,好象只有在中国遇到了普遍的抗拒,引起了庚子之祸。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否有可检讨之处?
余英时:仇外心理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从清朝政府被外国欺压以后,它的权威日益下降,所以它发动仇外运动。义和团实际上本身不会有那么大影响,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一定要把他们找来的话。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找义和团呢?主要原因就是戊戌政变以后,慈禧想把光绪废掉。要用他信任的另外的一个侄儿,叫大阿哥的(浦俊,慈禧的近亲,载漪的儿子)。但是外国人都希望光绪做皇帝,都支持光绪。而在这种情况下,她不能废光绪皇帝,所以对外国人越来越仇恨。她没有办法,忽然听说,有义和团这种事情。
很久以来有义和团这个组织存在,它们在山东、河北闹过很多次了。这些本来都是民间的团体。最早它们是反清复明的地下社会。它们本来不完全是仇外。仇外只是一部分。因为它们对外国人许多教会很不满意。在地方上跟那些吃教饭的、相信基督教的人有冲突。义和团的人对国际大事、帝国主义等问题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外国人势力大,许多人依附外国势力,就可以压倒他们。在他们看来,清朝的官吏也偏向于保护外国人。比如早在曾国藩时代,1870年左右,在天津的时候就有教案争端。其实清政府官员也未必人人袒护外国人,怕洋人则有之,无论如何他们处理这类冲突,常常引起绅士阶层和一般人民的不满。
我们中国一向有一个舆论(传统),就是你只要跟外国人一发生矛盾,你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打折扣地仇外。如果你稍微说几句公道话,说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道理,你不能随便不尊重外国人的习惯,那你马上就被看成“二毛子”、“汉奸”。这是中国一个传统。
北 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传统?
余英时:这个传统在中国很早就有。最早从南宋开始就有。宋朝人跟金人打,打不过也不能和。和就是汉奸。实际上“和”是常态。列宁跟德国攻击他的人建立和平条约,俄国并没有人说他是俄奸。但是在中国,只要你一求和,就是汉奸。不顾一切就是要打。包括甲午战争,李鸿章知道不能打,但是慈禧太后一定要打。舆论逼得也非打不可。不打就是汉奸。这是士大夫方面。民间方面,我刚才说过,有许多小的争端。外国人当然也有很多事做得不好,总会引起摩擦,摩擦以后就仇外。中国对外国人一向是仇视,而且鄙视。后来外国势力大了,又变成媚外。所以这是很复杂的心理。
上层,中层,下层,政治中心都有仇外的一股很大的势力。这个势力就造成了慈禧可以把义和团招进宫来,做试验。用枪打,好象刀枪不入。相信他们真得可以打外国人。所以这些民间地下组织的人本来是“反清复明”的,现在就改了口号,叫做“扶清灭洋”。所以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中央政策有这样大的改变,义和团不可能出大事情。袁世凯在山东一直是镇压义和团的。其他的比如东南,也有仇外的行动,都被镇压住了。因为觉得这不是一个解决国际问题的方式。你不可能靠民气把外国人真的赶掉。做不到的事情。所以稍微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要对付外国人,只有用外国人的方法,以外国人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过去历史上叫做“以夷治夷”。不是靠意气,不是靠热情,就可以解决这样大的一个问题,把外国势力全部从中国赶出去。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认为义和团问题,我们不要把眼光看在老百姓仇外上。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主动要用他们,煽动他们,不会闯下那么大的祸乱。这是清朝朝廷上做出来的事情。
北 明:让重复总结一下:民间地下组织舆外国传教冲突早在1870年代就有,从来没有引起外国武力干预。只是由于清政府的支持和煽动,才导致庚子年间中国的祸乱?
余英时:如果没有官方正式支持,不可能有义和团事件,也不可能有“八国联军”。
关于早期外交
北 明:从外交的角度,清政府的做法是否跟中国政府跟外国人打交道没有经验,不懂如何使用正当手段,没有协约意识有关?
余英时:最简单说就是不懂。不懂的例子我可以举。费正清最早是研究东南沿海地区,鸦片战争前后到五口通商定条约这段历史的。他依据的都是档案的材料,尤其是英国,美国各领事馆的报告,跟中国的记载。他说得很清楚。他说中国人跟外国人打交道,根本不懂外国人有法律,有制度。而不是靠私人套交情,就可以解决问题。中国人一向官场习惯私下跟人家称兄道弟,杯酒交换,觉得公事也可以这样解决。这完全是文化上的一种差异。所以每次中国广州的官吏跟外国人打交道都不懂:我们私下里是很好的朋友,到谈判桌上他们马上就变了一副脸。他们实际上不知道,公事是公事,私人交情是私人交情。决不可能靠私人交情让人家在原则上让步的。他的原则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情,原则都是可以商量的。外国人经商他有一套negotiation(谈判)的办法,就是商讨。大家讨价还价。怎么样讨价还价,一方面当然看你的实力,另外也看你的技巧,看你能不能拿出说服人的根据来。你可以说服他的。但是中国人不懂这一套。以为靠私人交情。要是私人交情到公家场合没有用,他马上认为外国人是如何的混蛋。所以我们对付他就只有用武力之类的。许多误会就是这样起来的。
北 明:在义和团**之后和八国联军进兵北京之前,清政府把原先跟各国公使馆打交道的总理衙门的五个官员撤换了。这五个从义和团**开始就直接跟外国打交道,他们虽然不能自己作主,但是至少明白外国人如何一步步逼到决定自己派警卫,派武装的情况。这五个后来在清政府对外宣战时还被杀了头。换上了四个不懂外交的主战抗外官员。
余英时:对。现代史上,二十世纪下半叶最接近义和团的事情就是中国大陆的文革。文革时把所有外交部的人员都要撤掉。陈毅也是被批判的。说他对外不够硬。要找一批人,是无知的,狂热的,仇外的主持外交。一样的道理。(北明插:所以唐德刚教授在他的《晚清七十年》里,把义和团跟红卫兵相比较。)是呀,一点不错的。当然还不完全一样,因为红卫兵(运动)整个是毛泽东发动的。红卫兵作为下层可能对某些社会现象不满。但是对社会现象不满,这是任何社会都有的情况。如果没有人挑拨利用,系统地组织,(大规模**)那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义和团的事情绝对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仇外,政府跟着仇外?相反的。如果政府不仇外,他就(把**)镇压住了,至少可以向老百姓解释,这个办法不行的,只能带来更大灾害。或者更多的屈辱。这不是办法。政府为了国家独立,要用正当的方式,要用一种合乎文明轨道的方式。所以怎么样参加国际社会,这是中国一个最大的问题。中国也许到最近才慢慢了解。
共产党在过去几十年也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国际社会”。只知道跟苏联集团走,或者跟苏联集团联在一起。然后革命,把全世界都改变。所以在这样一个愚昧无知的简单的口号之下,坚决拒绝跟世界打交道。
关于教科书中的近代史
北 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企图瓜分中国”是中国大陆史学家对庚子祸乱这段历史的定论。它是中国百年屈辱的象征。一代代中国人就是受这样的教育长大,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至上的。但是我查阅大量美国国会那些从来没有发表过也不外借的档案文献之后,发现义和团的**和清政府的暗中利用,是八国联军进兵北京的具体背景,而解救被围困公使馆是他们的唯一目的。而美国在其中,运用自己的门户开放政策,还起到了制约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积极作用。我对一些中国学界朋友说,义和团八国联军这段历史,这个事件应该翻案。所有几乎所有这些朋友的反应都是你要谨慎:第一,这是一个太敏感话题;第二,能否翻案,要有充分的材料。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就您的了解,这个“案”够条件“翻”吗?能翻吗?
余英时:我不知道你跟哪些学者谈的,是大陆出身的学者呢还是„„
北 明:大陆的,都是大陆背景的学者。
余英时:啊!因为大陆的情况是,过去(49年)到现在没有历史的。历史都是假历史。它是为政治服务的一些教条。所以根本没有,无所谓翻案。因为我们真正的历史还没有建立呢!真正历史还没出现呢!都是政治宣传代替历史。
所以在这个口号之下,只要是说外国人也有他们的道理,各种道德谴责便马上加在你身上,你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搞政治宣传最厉害的部分。就是在道德上威胁你,叫你不敢说任何一句真话。就等于说,今天我们都知道,象湖南的郭嵩焘,他是在英国驻使的,他了解外国的长处,外国的贸易,外国的政治,外国的法律、法庭,种种好处。回来报告以后,就被认为是汉奸。过去有所谓“清议”,这些士大夫总是认为只要你说外国一句好话,或者说一句真相,而不采取极端仇外态度,大家就把你看成汉奸。所以对郭嵩焘的许多意见,李鸿章明明知道是对的,但是不敢采用。郭嵩焘是个很了不得的人,他的日记,他的著作都出来了。他是对外交最注重的一个人,因为他在英国驻过很多年,而且跟严复都很熟。
北 明:他是驻英国外交官?
余英时:等于是公使。那时还不叫大使。所以他知道,不是说血脉贲张喊打就能解决问题的。他要找出一条办法来。
因为帝国主义是个事实。所谓帝国主义就是他们要做生意。做生意就要你开门。你不开门他们最后只有用炮了。鸦片战争也是这样开始的。最开始他们也不是要用鸦片来害你。因为中国市场没有,各种的外国东西到中国来都没有市场,没有人买得起。这是外国人的一个误会,以为中国这么多人,市场大得不得了。现在因为有了中产阶级,可能还买些美国货,如果在从前,两百年前,一百五十年以前,哪里有这个可能呢?她卖不掉东西,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印度制造鸦片,中国吃上以后上瘾,就再也逃脱不了了。销路大好。这样就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所以就把贸易转到鸦片上了。所以鸦片贸易就变成非常中心的问题了。中国政府之所以反对鸦片,最初也是因为银子大量的外流。没有办法,国库钱不够了。所以才想到要禁鸦片。不完全是道德问题。
关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北 明:请您介绍一下台湾学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情况。台湾学者对八国联军这这个话题是否也这样敏感?
余英时:我不是专门研究近代史的人,不好对台湾史学界作概括式的论断。不过海外史学一般意见,提八国联军也都认为(义和团)是一种无知的莽撞。承认它有爱国动机。不过所谓爱国动机也不简单。比须结合每一地区的社会情况作深入探讨。一般老百姓在实际生活里体验到某些外国人在中国,包括传教士,盛气凌人,而有些中国“吃教饭”的人又仗势欺人。这样他们就要杀“洋鬼子”、杀“二毛子”、杀“假洋鬼子”。任何人跟外国人有点关系,老百姓都看不顺眼。实际这是在中国一直到今天都有的现象。从前跟苏联亲的时候,是“苏联老大哥”,(他们)只要有一句话,大家都不敢违反。只要苏联有个什么历史的理论,中国就不敢怀疑,就照着说。苏联怎么讲欧洲史,你就怎么讲欧洲史。苏联怎么讲世界史,你就怎么讲世界史。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一个国家。如果是美国,那你就骂他是“帝国主义”。要是苏联,那就是“老大哥”。如此而已。
北 明:那就是说,台湾学界不认为义和团导致了八国联军„„ 余英时:台湾一般人根本也不大清楚八国联军这回事情。台湾史学界好像没有集中讨论过这个事件。我不能冒昧下结论。
北 明:在八国联军进兵北京之前,俄国出兵满州,把东三省给占了。可是这样的侵略行为,在中国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中很少提及。但那是真正的侵略中国啊,虽然他借口是镇压义和团。
余英时:八国联军要个别地看。俄国大概野心最大。日本也有野心,但是日本那时表现还比较温和。美国是因为隔着太平洋,很远。所以他最早的政策是门户开放。就是大家利益均沾,大家公平竞争这个市场,我们都可以来,不要谁特别占某些地方。所以美国从它的利益着想,从他的外交背景着想,它愿意保持中国是一个和平开放的地区。大家都可以来做生意。所以所谓“瓜分中国”种种,其实包含了自己吓唬自己的成分,并没有确实的根据。你要研究当时各国的外交档案,你绝对找不出有什么计划要准备瓜分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些国家各有各的想法,怎么瓜分呢?谁占哪里呢?租界,只是因为有个租界就可以有个根据地,就等于今天所有的大企业,欧洲的美国的,都到上海呀、广州啊,占些地方,开公司。一样道理,实际上就是变相的租界。
北 明:我想确证一下,台湾史学界根本不存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个课题,是吗?
余英时:这(指“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个课题)完全是共产党政治运动造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历史。外国也有许多研究的,但是都是比较客观的。还有些研究民间文化心理的,象加州有位学者专题研究这个。Wellesley女子学院有位教授叫Paul Cohen最近也写过一本书,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民的心理和民间文化。都没有特别强调八国联军,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方面。
北 明:在中国大陆做这类课题,在学科上应该如何划分?准历史?
余英时:“准历史”都不是,是伪历史,伪造的历史,为了政治宣传而造出来的伪历史。
北 明:为了把伪历史颠覆过来„„
余英时:那只有将来学术完全自由以后才可以,资料才能开放。你必须根据原始资料说话,比如你在美国国会找到的资料,还有中国档案,各地方的县志和记载。共产党也编过义和团的一套书,也有些资料,资料是可靠的。所谓资料可靠就是当时的记载(可靠)。但是还不完整,因为有删节。因为它是找的自己需要的放进去,不需要的就没有放进去。所以要从多方面看,历史研究的第一步是把一切事实整理出来,不可未研究之先,已抱着道德判断的结论。研究义和团事件也应如此。
北明:由于伪历史的存在,就产生一种揭穿伪历史的必要。
余英时: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现在整个教育还在它掌握之下,小学生、中学生学的听到的东西大概还都是如此。这个你如果收集一下大陆的教科书就会明白。
关于早年外国对华贸易
北 明:整体如何看待当年外国对华贸易,说它是一种对华贸易的侵略行为成立吗?
余英时:要看你所谓侵略用在什么意义上。我们普通侵略是指武力占领别人国家,如果别人要跟你做生意,你也有市场,这是否是侵略,那就很难说了。如果这样算侵略的话,那么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是帝国主义者。中国也是。中国不是很早就向东南亚展开贸易吗?象今天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中国要把丝绸卖给中亚国家,一直卖到罗马。中国也要打开外国的市场,那是否可以说中国早就是帝国主义了?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如果把做生意都当成帝国主义的话,那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帝国主义。
北 明:应当具体看看那些贸易协定的条款是什么样的?是否公平合理?
余英时: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中国没有参加国际社会活动,根本不知道有国际公法。国际公法要到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中国第一个外交部以后,从前只有对满、蒙的少数机构管理,没有外交部,只有理藩院。后来和西方打交道,成立了管理“夷务”的“总理衙门”。那是第一个中国外交部。这个外交部以后,才开始翻译国际公法之类的东西。才让中国想办法进入国际社会。这当然是外国人逼着你出来的。但是他们逼你出来当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商人的贸易可以说是从希腊就开始的。贸易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特色,他们的商人到处都去的。这是他们生存的条件。所以,在十六,十七世纪以后,包括美国开发也是贸易,也是为了要扩张,要获得新的资源和市场。所以才向全世界扩张。这是西方的一个特色。你说它是帝国主义也可以,说它是扩张政策也可以,但是主要要看你怎么应付。像日本,也是西方贸易扩张对象之一,但是日本就应付的很好。所以后来慢慢它自己也站立起来了。不但没有被牺牲,而且变成了列强之一了。所以这是反应问题。
中国的反应是一个失败的反应。所以就变成好象老是被欺负的感觉。事实上,人家逼你做生意,你很难说它是欺负你。欺负你是它用大炮,在后面做后盾。例如五口通商,林则徐要把他们关在外面,他就非要打开不可,最后就打仗了。那就是鸦片战争了。当然,打败了你就签条约了。所以这可以而且当然是帝国主义。(北明:这是被迫„„)被迫开放。他的目的还不是在你的领土,不是要占你的地方,不象俄国和日本,日本俄国对中国都有领土野心。其他的国家都悬在外面。尤其美国更远,所以他们对中国并没有领土野心。所以那种所谓侵略是另外一种,就是他希望,既然中国是一个市场,大家都要来,不能那些国家,有了条约特别有利。要是订条约,大家都来订。是这样一个问题。
这就是费正清所说的所谓“条约系统”代替从前的“朝贡系统”。从前政府做生意是靠朝贡的方式。外国人来贡献些东西,实际上是要问你要同样的东西回报。所以汉朝用丝给匈奴,要用米,要用酒。这是中国市场供应的。他给你送一些马或者其他的中亚特产,算是象征性的朝贡。然后你在这个朝贡条件之下做生意。所以朝贡实际上也是一个做生意的方式,一直达清朝中叶,一直到鸦片战争订立条约以后,才发生变化,从此变成不是来朝贡了,根据条约作生意。你这个口岸必须向他开放,你不能不让外国富人进来。这个你可以解释为侵略,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你没有办法应付,你不会应付国际贸易怎么做。
因为十九世纪,西方的海洋国家都是要向外扩张的。政府在后面支持的,支持商人的。西方人到中国来跟到非洲去一样。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来传教的。一种是来做生意的。这些活动都是推展他的影响力或势力。你可以说他是有侵略性的。这是他的文化本身内部不可消灭的东西。到今天还是如此。它到全世界还是要做生意。对不对?他的宗教人士还是要到全世界去传教。就是看你会不会应付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应付失败了,所以造成一个时期被侵略。我们变成侵略的对象。
我并不否认侵略这个字可以用,但是这个字,你要看怎么用法?为什么日本就不能被侵略呢?(北明:而且日本国家那么小。)那么小,1853年也订得条约的,很快他就翻过身来了。它想了办法。我用你的办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怎么来我怎么对付。是这样来的。
关于美国对华外交行为原则
北 明:现在我们正好谈到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了。您刚才提到日本。日本打开国门,是美国去的。美国送了一支军舰去。而且美国打开日本国门的时候,送的是礼物。是现代化的铁路模型以及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让日本人很惊讶。美国非常友好,所以日本没有感到被迫的压力。可是英国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就是打!打鸦片战争。我提出这个,主要是想说,虽然都是帝国主义,但是美国跟欧洲的帝国主义,包括英国,还有后来的俄国,决然不同。比方说,门户开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来的。第一次照会,美国是要求中国各口岸对外国要采取统一标准,而且关税贸易要由中国来决定。这实际上等于保护了中国的关税的自主权,而且保证了中国关税的收入。如果没有美国提出这次门户开放政策,西方各国各自为政,结果就造成互相之间的竞争。你夺占,我更要夺占;关税你收得多我收得更要多。你的那段铁路不许我用,我的这段铁路也不许你用。如此竞争局面,那么中国就更不好控制了。所以美国的出现,等于是李鸿章的“以夷制夷”。美国作为外国,用门户开放,利益均等的政策,把他们自己相互牵制起来了。清政府没这个本事。有这个想法它做不到。这是美国人做到的。这是一。第二,第二次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照会,是在八国联军即将进入北京之前。美国看穿俄国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再度照会各国,明确提出他们要保护中国领土的完整,要保证跟一个完整的中华帝国做生意。还要保证中国行政管理的完整。美国强调要跟中国沟通。意思就是,你们不许借机会侵占中国领土。后来过了不几天,俄国就进兵满洲把满洲占了。但是就因为美国这个强硬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义和团打败之后的庚子谈判时,没有导致用领土赔偿各国的损失,是赔款而不是割地。而且在庚子赔款的时候,令人感动的是,美国调查中国的财政资源,调查报告写中国能够最大限度支付多少钱。美国要求各国一定要把庚子赔款限制在中国能力限度内。它提出的总额是后来庚子赔款总额的半数。而且因为其他国家不遵守,美国提出:如果你们遵守这个限定,我们美国会把我们自己的索款额再往下压。如果你们愿意Follow 我们的话。但是,谈判会议上其他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愿意Follow(跟随)。这样,美国警告说,如果你们这样不顾后果,提高赔款额,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政治**,会对我们大家都不利。警告不管用,最后美国要求海牙法庭仲裁。一定要把这个索款额减下来。当然仲裁也没管用。当时中国作为战败国,没有资格进谈判场,只能在外边等着八国吵完了,接受无论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看出,美国在将近一年的庚子谈判中,实际上是代表中国的利益在跟七国谈。这些资料在美国的外交档案中记录得非常清楚。美国要求将赔款利息从百分之四减到百分之三的请求失败,但是进入赔款方式的谈判程序后,是美国仍然为中国争取到了两项具体好处:一,中国的赔款期限将延续39年;二,中国将按照证券的原票面价值支付,以便避免由于各国货币、面值不同,换算期间导致各国趁机扩大赔款数目。这对于挽救中国财政,稳定社会以及列强尽快从中国撤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时隔两三年,美国开始退还他们获得的多余的赔款。由于美国的退还,英国跟进,之后其他欧洲国家都退还了。而且美国的退款跟英国不一样,美国无条件退还。他们在国会论证的时候就表示,我们不应该要求中国用这笔退款做什么。是中国清政府、慈禧自己提出来,要用这个钱建学堂,或者派送留学生到美国的。英国退款的时候有条件,他们派了个代表团到中国考察,然后提出来,英国的退款必须用来建造中国的铁路,所有器材设配都要从英国购买。我们看史料会发现,在帝国主义当中,美国帝国主义和欧洲帝国主义,尤其是俄国、日本不一样。欧洲在拉丁美洲进行了一番殖民侵略之后,就跑到中国来,他们确实是以强势压人,但是美国在其中是主持了公道。
除了八国联军庚子赔款,还有大量资料证明,例如二战美国参战之前,向日本下通牒,不许侵犯中国领土,切断日本石油运输线,对日本实行制裁,这之后才是日本轰炸珍珠港,还有禁运鸦片我刚才已经谈到了。日俄战争当中,美国也是站出来把两边摆平。美国在中国的三次近代灾难中:义和团之乱,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侵华战争中,三次卷入,主持公道,甚至出兵干预,比如抗日战争。都是在领土上保证了中国的利益。
我的问题是,您如何评价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基础?这些事例能否得出结论,美国的外交行为中有道义的原则?
余英时:这样说吧。就是我们在所有的帝国主义中,你看他的行为,美国大概对中国的危害是最轻的。也可以说,它因为隔得很远,隔着太平洋,直接上手不行,所以提出一个利益均分,门户开放政策,大家都一样。有国家利益在内。这也是为它自己国家利益着想。这一点没错的。美国一定,第一步是要站在自己国家利益上。但是美国立国确实有一种道德精神,你也不能否认。理想主义的精神。这个精神因为它是殖民地,然后要独立,它晓得让别人侵略,把别的国家消灭是不对的。这个道德原则到今天也还有。所以,就搞出人权这一套东西出来了。所以美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实际利益,它也不会放弃。但是它的手段方面,也有一定的节制。穷凶极恶的面目,像英国所表现的,或者像俄国和后来日本所表现的,在美国确实不容易找得到。它对其他国家都是希望我也可以跟你来往,你的市场对我开放。但是我并不是要把你消灭掉,把你变成我的一个附属。所以,你必须两方面都看到。一方面是显示利益决定它的行为,另一方面呢,就是它的建国理想所传下来的精神,使他在国际事务上,要受道德上的某些限制,否则国内的一般舆论会大加挞伐。
实际上,不但如此,就是英国也不能完全说他们都是混蛋。我在哈佛大学几十年前,做学生的时候,写过一篇论文,就讲鸦片战争以前的贸易。我也查过很多英国的国会的档案。英国国会也以为耻,也以为用鸦片战争方式取得中国利益是很可耻的。所以也并不是没有这种声音。不过这种声音不象美国那么大。所以我认为每个国家,稍微有文明的话,他都有某种起码的道德意识。不过这种道德意识有时被利益压住了。所以,我想,从美国来看,第一,利益它是要的。但是它绝对不会因为利益就不顾一切,穷凶极恶,什么手段都用。这是美国不能做的。它民意不能允许的。否则,你在选举的时候别人就拿这个来攻击你。你就不可能选的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你从利益的观点也可以解释,也不是说它是特别好人。但它除了利益以外,还有道德的起码的意识。这个意识是大家共同接受的。在美国,很明显的违背某些原则,比如包括阿富汗打仗,只要稍微不人道一点,马上就会攻击你。有任何错误,新闻界不会放过你。所以看美国精神,一定要看两面。
对于中国来讲,可以说美国是帝国主义中对中国最加以保护的,这是没有问题的。我记得大概是黄华吧,从前叫卿汝楫,后来做外交部长了吧?他在燕京大学的时候,他写过一本书,就叫《美帝侵华史》嘛,现在可能没人看了(北明:我没看到过)。那时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写了。(北明:美帝从来没侵略过中国呀)。那是很大的一本书。就叫《美帝侵华史》。你看那个,所有的美国行为都写成是帝国主义侵略。那是为政治宣传而作。所以你说的这些档案,他可以有机会看到,他看到也不会用,因为他早已有了结论。
美国从一开始,鸦片战争后不久,美国来订条约的时候,美国代表就用一支枪,送给耆英,就是中国代表。他说,你们要发展武器,保护你自己的国家。
北 明:这是哪年的事?
余英时:这大概是1844年中美订望厦条约时候的事情。1844年。详细信息你要去查书了。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情。他要中国必须发展武力,现代武力。你才能抵抗外面的侵略。所以美国在这方面对中国是比较好的。
美国有一个外交官,叫Anson Burlingame,很有名的人。他对中国非常友善,从美国外交界退休后,清朝政府在1868年聘他为中国对外的代表使节,为中国向西方各国游说。这个档案你可以查得到的,很有名的人。所以许多东西,中国人不懂,都是他帮忙。他帮你解决。他做你的代表。因为中国政府信任他。他也确实表现一种诚意。所以从这方面看,你就会看出美国对于中国至少没有领土野心。这是第一。第二,它不希望其他国家穷凶极恶地把中国瓜分掉或者把中国分赃一样的到处乱抢。它希望建立某一种秩序,某一种自由。大家都可以来,但是对中国也不至于过分的伤害,自己也可以发展。我想这是美国的一个基本政策。
美国本身讲,在很长期的时间都是所谓“门罗主义“,关门主义,它只管美国的利益,它不愿意卷到世界上去。卷到世界上的原因就是,就是因为Willson(威尔逊)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要参加。但是参加以后,一般美国人对他很不满意。所以第二次他就选不上了。Willson 想提出„„因为willson 已经看出美国对世界有一个责任了。因为美国力量越来越大了。本来是英国的世界。(北明:但是在那之前,美国参战之前,美国有四次中立法案通过。)第一次大战以后,美国就通过了一个中立法:Neutrality Act,这个中立法就是禁止美国卷入任何外国战争。所以那时候,胡适1937年、38年到美国来做大使,就是要跟这个中立法斗争。想办法让中立法取消。罗斯福也想取消,但是取消不了。有中立法,美国不能帮助中国。因为中国跟日本在战争状态。所以罗斯福要绕着各种弯子帮中国的忙。所以,比如最早,是两千五百万借款。这个借款,是用中国的锡作抵押,后来用桐油。这样慢慢借款的。一直到后来珍珠港事变以后,才能正式的帮助中国。罗斯福一直是非常倾向中国的。所以对日本人谈判,日本想他出面,主张满洲给他了。然后,日本撤兵种种。但是美国罗斯福始终不肯做这个中间人的工作。他不肯担保。认为中国人也不能允许把整个东北都给你。满洲国我们从来没承认过的。国民党也从来不肯承认这个的。
所以在中日战争时期,美国一般讲的话,是很倾向于帮中国的。美国人对中国多多少少有一种浪漫的想象。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觉得可以和中国人作朋友。
北 明:令人感慨的是,原先我们都认为美国跟着八国联军一块打中国,火烧圆明园。后来我查处来的资料是„„
余英时:我想你们有个错误,关于历史。烧圆明园„„(北明:是英法联军)主要是英法战争。1860年,早就把圆明园烧掉了。但是以后抢东西,抢的最多时候,确实是义和团。)
北 明:对。而且,我查到的资料是,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美国占领区在故宫。如果美国要是烧杀抢掠,就没有故宫了。(余:那不得了的!故宫根本就完了!)就没有了,一定和圆明园当年一样,就消失了。当时美国占领区的社会秩序,恢复得是最好的,最早的。
余英时: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今天不必强调“美国对中国一向友好”这一类的说法。我们只能根据历史事实,指出美国它有自己的在华利益,决不放过。但是它作为一个到中国参加八国联军行动的一个分子,它的行为时比较合乎文明规则的。对中国,客观上起了较好的作用。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正如你所说的,关于八国联军赔款,美国人始终认为不应该拿的。所以才照中国的意思建立清华学校。才有清华,最早是留美,对不对?然后英国也退了这个钱,后来变成中华教育基金会。美国的钱,都在里面。所以英国的庚子赔款也在创造双方的文化的交流。至少让我们文化上彼此了解。只有俄国的钱,一个都没退!(北明:日本也没退)。日本也没退。所以从前大家都骂„„闻一多死了以后,许多人纪念闻一多,照着共产党的调子起舞,就说,清华是美国侵略的一个先锋队,来占领中国,想在文化上征服中国。后来梁实秋写闻一多的时候说:不错,庚子赔款时美国退款,但是,这么多侵略国家中间也只有这么一个美国真正创造了一个学校,而且对中国有很大的贡献。到今天清华在共产党的政治上还是占着最高的地位。但是其它国家,包括俄国在内,那些赔款也不知道哪去了。所以你这样说,就是客观讲,你不能说美国是个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
北 明:还有一个问题是,您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基督教传统能够起作用吗?
余英时:我想早期作用更大。现在慢慢就比较(北明:淡化了?),哎。政教分离以后,基督教的影响便相对减弱了。但在早期,美国最初就是基督教反抗在英国受压迫到这里来的,所以当然有影响。
北 明:您关于这个话题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余英时:我也没有什么特别要补充的。我主张对一百年的中国外交史进行认真的客观研究,尽量避免情绪反应。白鲁恂(Lucian Pye)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说中国人像一个crying baby(爱哭的孩子),只要认为受外国人欺负,首先便大哭大闹。这一观察值得我们警惕。所以从前蒋廷黻,在美国受了史学训练,回去研究中国外交史,就要打破这个观念。你不要什么都骂“帝国主义”,没有用的。帝国主义是个事实。西方势力要做生意要到你这儿来了,你没办法。除非你有本事把它档在门外,那你的军事力量已经很强了,那你也出去了,你也出去做生意去了。你跟他们一样了。如果不能,那就看你怎么反应,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是最好的例子。它就能够自己站立起来,从建立海军开始。日本明治维新,1868左右,就开始用法国人建大船了。这个法国人后来做驻汉口的领事,跟中国后来的总理衙门的大臣王文韶,他追随李鸿章,是他的继承人。这个法国人就向他建议:我们帮你忙,跟日本一样为中国建立海军。那时候,王文韶作地方官,还是湖北巡抚,这一段交往写在王文韶的日记上。你可以看出来。就是中国如果当时跟日本一样,很早就开始建立军事现代化,一步一步走,那也可以解决问题。可是中国这个满清朝廷,自从咸丰死了以后,就控制在一个无知的,而且欲望极大的,也很能干的老太太手上。啊,那时还不是老太太,年轻寡妇嘛。(笑)那个慈禧是很漂亮的年轻寡妇。但也必须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她是个很能干的人,为满清政权在中国延长了五十年的生命。
北 明:但她对外不行啊。
余英时:她没有这个了解。所以她知识不够嘛。所以基本上我认为是个知识的问题,认知的问题。所以“五四”以后讲救国,多数人都认为必须从教育开始,就是这个道理。教育程度不到,一点办法没有。今天,阿拉伯世界的问题也就是教育问题。它教育始终控制在一个极端的、基本教义派的宗教狂热分子手上。所灌输的一套都是仇恨外国的。这样下去,只有造成灾害。
美国也会凶的。它国际利益所在,它一样可以跟你拼命的。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现实,才能知道,你要跟美国人打交道,很简单。你的道理,我的道理,我们有个共同接受的道理。我们也在这个原则上进行,彼此都不吃亏的办法。或者彼此都有好处的办法。跟人打交道,怎么样把单方面吃亏变成双方都有好处,这才是一个正道。
如果一味靠鼓动民气,民气是不可靠的。真正打起仗来没有用的。你可以看看日本人侵略中国,那时候中国民气复阳,死了多少人?可是打仗有用嘛?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珍珠港偷袭,那日本人在中国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撤退呢!国民党固然不行了,挡不住了,因为八一三把所有的精锐军队都搞光了,共产党何尝打过一仗?能够把日本人赶走的?只是在别人不动手的情况下,它才偷偷打游击。基本上是在想办法抢国民党的(笑)军队的武器!发展自己的势力。(明:而且毛泽东明文规定不许跟日本人打正规战。)是啊是啊!所以可以看出来,我们讲民气,不相干的。在美国没有打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在塔利班控制下民气多大?等去打了,又什么用啊?这不是靠民气的问题。所以在国际上怎么样把国家站立起来,第一个恐怕是知识问题,对别人了解,对自己了解。对最新的科技能够吸收,能够够运用。但是这个需要有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制度,只有越搞越坏。就等于苏联一样。从前苏联就是这样的。它科技已发展得很高,可是并未能挽救共产体制的崩溃。
北 明:美国花了一百年关闭自守,门罗主义的时候,自强自立。最后才走上世界。
余英时:是啊,因为它的国力越来越强,责任慢慢大了,美国变成了在世界事务上举足轻重的超级大国,它已躲避不了国际领袖的角色。美国是被逼到世界舞台上去的。它并不是想要作超级大国,称霸世界。它最初没有这个意图。这是形势逼得它非要这样做不可。二战前夕英国促它参加欧战,中国和日本也都分别找它支持自己。尤其是二战以后,苏联搞那么强大,那真是侵略,到处侵略。把东欧国家都要变成他的卫星国。然后要向欧洲进军。向远东进军。你看越南政权、北韩政权、中共政权,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他支持成功的。对不对?所以美国没办法逃避这个责任。它如果再躲,它就完蛋了。所以它非出来不可。这样就搞不成门罗主义了。非开门不可。
北 明:其实门罗主义的时候,美国第一次跟西班牙打,为了古巴,是因为美国的(舰艇)“缅因号”在古巴被炸沉了。它坚持一年不跟西班牙打,最后它没办法,炸沉了,它打了。第二国际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因为自己的军舰在德国被炸沉了,所以他四次试图中立,终于失败,也参战了。第三次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被炸了。这次打阿富汗,是因为世贸大楼被炸。
余英时:没办法的。美国,有一点你要注意。你不要看它平时吊儿郎当,又内部常常争吵,真的有911这种事件,珍珠港这种事件,它会跟你拼命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何况一个大国?布什他要维护美国利益,他是不眨眼的,眼睛是要睁得很大的。随时都注意。所以,你不能以为把美国人,洋鬼子可以骗一骗,哄一哄。我想那时做不到的。
北 明:谢谢您接受采访。
余英时:不客气。
第二篇:余英时
余英时(1930-),天津人,原籍安徽潜山。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者、思想史家,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余英时曾就读于北平的燕京大学历史系,1950年入初建的香港新亚书院,师从钱穆并为其高足,是新亚书院文史系的首届毕业生。1955年赴美国留学,1962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73年加入美国国籍。曾历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讲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新加坡儒家伦理委员会海外顾问等职。
余英时个人从不认为自己是新儒家,也否定别人将其师钱穆视为新儒家。在学术上,余英时颇受钱穆的影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历史学尤其是中国思想史领域。余英时曾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即“士”这一阶层,认为孔子最先揭示了“士志于道”,从而规定了士是中国历史上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曾参发挥师教,提出士当弘毅,任重道远,仁为己任,死而后己,这一原始教义对后世影响深远,且愈是“天下无道”的时代愈显示出它的力量,汉末党锢领袖李膺、陈藩、范滂,北宋范仲淹,晚明东林党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都承担着这一文化使命;中国知识分子有悠久的精神传统,其特征是具有超越性、社会性,能“以道抗势”,注重个人修养。他吸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观点,从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考察了宋明儒学的发展演变,颇有创见。认为儒学从宋明理学演变到清代考据学,不仅有“文字狱”的外在强制,更有其内在逻辑。指出在中国儒学传统中存在知识主义与反智识主义的对立,其表现则为宋儒中“道问学”与“尊德性”之偏重,余英时对中国文化也有宏观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内倾特征,但并不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认为传统的自我观念稍加调整即可适用于现代中国人。余英时的著作颇多,主要的有《历史与思想》、《论戴震与章学诚》、《史学与传统》、《方以智晚节考》、《士与中国文化》、《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等,另有不少以英文写作的作品。有意促进自身幼儿园成长者,请关注群峰忠国国际教育集团,加我qq为好友2758229514。
刘述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哲学与现代化》、《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文化与哲学的探索》、《生命情调的抉择》、《黄宗羲心学的定位》、《中西哲学论文集》、《语意学与真理》、《文学欣赏的灵魂》、《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等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要点问题(本站推荐)
近代史纲要
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 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四.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五.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六.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七.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八.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十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十一.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十二.中国和日本的相关历史
一第18世纪,日本是大清的属国,要岁岁来朝。
19世纪,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在国际上也逐步开始与大清平起平坐,甚至武装挑衅。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但是被台湾军民赶走。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甲午战争,没落的大清帝国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0世纪,中日进入全面对抗时期,日本大举侵略中国。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胜利,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1919年,日本关东军组建。1928年,日本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出兵济南并制造了“五三惨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二.1895年4月17日,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包括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万万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等内容。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4年2月8日,日本袭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1911年11月,日本出兵干涉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将中国完全沦为其附庸的“二十一条”。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展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引发激烈抗日的“五卅”运动。
1927年6月,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出笼,声称:“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洲及蒙古。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必先征服中国。”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弹炸死,是为“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5月5日,中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7日,日本发表声明,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防共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其中最为惨烈的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杀害者达三十万人之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1957年6月,日本首相岸信介访台,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1971年10月2日,中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华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
1983年11月23日,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同中曾根康弘首相确认“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相互信赖,并决定设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
1992年4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访日,邀请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同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华,填补了中日关系史上的一项空白。
1995年5月2日,日本村山富市首相访华,作为战后日本现职首相首次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1996年7月29日,日本桥本龙太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此后,日本的政治人物和团体不顾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纷纷参拜靖国神社。
2003年1月,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同年6月,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保钓登岛受日本军舰阻拦。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留毒气泄漏伤人事故。
2003年12月16日,俄、日签署《共同声明》,原定输往中国大庆的俄罗斯远东小西伯利亚石油被日本提出的“安纳线”取代。
2004年5月,胡锦涛主席拜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创了国家领导人拜祭的先例。
2004年8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国个别球迷出现对日本球员的反感行为,日本媒体借机炒作。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发言表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停止对华援助。
200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突破1700亿美元,中国首度成为日本最大对外贸易国。2005年2月10日,日本宣布将钓鱼岛上的灯塔收归国有。
2005年3月,日本增补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呼声日高,新编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历史,声称责任都在中国”,引发中国民间激烈反日情绪。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由于当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教训: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是: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理由是:首先,分清敌友是任何革命的首要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对于这个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其次,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未能充分地发动群众。这种情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久,也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特征是: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 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二章 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及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4)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五篇:余英时: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
余英时: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
余英时: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来源 | 复旦历史系分团委学生会
﹀余英时先生曾接受时代周报专访,题为《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值得一读。余英时是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会院士,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引领中华民国思想史研究数十年,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台湾,公认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之一,有人文诺贝尔奖美誉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首届唐奖“汉学奖”得主。
余英时的研究范围纵横三千年中国思想史,他的气质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其尊严在于他从不受缚于学术外的任何势力,是一位“追求纯粹的学人”,以史学家的敏锐透射现实,尽管“一生祸尽文字出”,他仍坚守传统知识份子一种“单纯的倔强” 唐奖的颁奖理由形容余氏“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思想、政治与文化,以现代知识人的身份从事中国思想传统的诠释工作,阐发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论述宏阔、见解深刻,学界久已推为海内外治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泰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传统学者治史之宗旨,余先生以其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对此语做了最佳的现代诠释。”
时代周报:现在的“国学热”似乎越烧温度越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余英时:我觉得没有真正的“国学热”可言。真正的学是不能热的、热不起来的,只有五分钟。学是要冷冷清清长期做的,如果要带一个“热”,就可以不考虑了。等于是流行歌曲,大家都狂热,流行歌曲能流行多久,就不知道了。我看“国学热”本身跟国学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有些人的思想被挖空了,要找东西代替: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很好的,我们不用向国外求什么,光老祖宗的东西已经用不完了。无非就是这样一种想法,才会搞出“国学热”来。
时代周报: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所以必须倡导“国学”,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余英时:我想“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说法,每个时代都能听见。古代就有了,汉代可以这样说,唐代可以这样说,明代可以这样说,现在还是这样说,什么才是把人心复古呢?从前提倡经学的人,就以为经学可以解决一切,中国人念经学念了几千年,去翻翻清朝《四库全书》提要,经学有多少书?每一代都有发展,还不是继续“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我想每个时代都有问题,没有任何一种万灵药可以通治所有的病症,只能对症下药。
时代周报:在学术研究上,通与专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余英时:在学术上,通与专是看个人的。有人愿意是专家,他不想“通”,对“通”没有那种意识。有人故意学“通”,那种是很虚的通,许多抽象的废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尤其是现在用西方各种理论的名词,人家也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我想真正求通,是在专中求通,通中求专,两者分不开。没有具体研究,通什么呢?一到具体研究就进入专的领域。这专不是就事论事,要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左右,把有关的都联系起来,那就是专中有通,通中有专,不能空谈专与通。
时代周报:为什么现在大陆的学者动不动就称“大师国学”,动不动就是“通才”?
余英时:还是精神空虚吧。这是最大的问题,学术界的人精神也空虚,总要有一些东西填补,变成大师的话,当然就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了。明朝末年官封得太多,“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现在的大师太多了,就是通货膨胀,贬值了,什么都是大师,就没有意义了。人人都是大师,那谁是小师呢? 时代周报:那些顶尖聪明的学者为什么热衷于当大师? 余英时:有人学问好,聪明才智高,不一定有智慧,智慧是另外一回事。人生的智慧不是看人的聪明,中国古人讲,这个人“智可及,愚不可及”。“愚不可及”不是骂人的话,是赞美的话。西方经典《赞愚》中就说,越是愚钝的人越有智慧,愚钝的人不是言词辩诘,而是对人生有某些很深的体验。越聪明的人越是糟糕,聪明等于是一个工具,就像科技一样,用在好处也行,用来制造杀人武器也可以。这就是古人讲“术不可不慎”,做哪一行也要谨慎。这跟智慧没有什么关系,千万不要迷信什么学者大师之类。
时代周报:为什么你现在把“知识分子”一词都改用“知识人”? 余英时:“知识人”这个名词是我现在提倡的,第一次是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士与中国文化》第二版,我在序里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尽可能用“知识人”,而不用“知识分子”。原来我也用“知识分子”,那是随俗,因为语言应该随俗。但我现在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过去“分子”用得太可怕了,分子是右派分子、坏分子,什么都在里头。“知识分子”已经用了几十年,从前是一个中性的词,后来就变质了。所以我不想再用。我记得可能是看了已经去世的语言学家陈原谈“分子”的文章,受到他的影响。西方用“intellectual”,就是知识人,日本人也用“知识人”。我给日本学界写过一篇文章,用的是“知识人”这个名词。讲知识人等于中国人讲读书人一样,讲政治人、经济人、文化人都可以,为什么不能用知识人呢?我的意思是人的地位要受到尊重,我要恢复人的尊严,因为语言是影响很大的东西,语言一定限制你的思想,用暴力语言,就是鼓动暴力。
时代周报:人的地位要受到尊重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源流可以追溯?
余英时:中国对人权是一样尊重的,在王莽时代有诏令,不能买卖人作奴隶,这比西方还进步,西方整个古代以至早期基督教都视奴隶为当然。人都有权益,人都有尊严,这在中国早就有了。中国的观念跟西方的价值可以结合起来的。从前中国还有士大夫阶层来控制,政权也是开放的,开放到一定程度就是科举,要做官必须先考试,这个考试是比较公平的。从汉武帝开始,中央设有太学,地方上也推举人才再送上去。这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好事情,不要以为是小事情,这是不容易的。西方在中古时候一个是武士阶级,一个是有钱的商人可以有特权,然后是世袭的贵族。这些在中国很早就消灭掉了,世袭制度基本上在春秋战国以后就不再实行了。唯一世袭的就是皇帝,这个没有人碰它。中国的政权很早便开放到“四民之首”的“士”(即知识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成就,但这一开放并没有形成“民主”。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知识人便自觉地努力,想作进一步的开放。追求民主,便是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人的尊严”。儒家早已有“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念,这一思路在现代与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的大潮流汇合了起来。
时代周报:在今天这个时代里,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
余英时:我想你们年轻人自己要努力,要自己把自己当人,不要盲目服从上面的权威。我认为每个人要争取自己基本的人权,不要随便被人剥夺了。如果人家给你“恩赐”,给你点好东西,你就感激涕零,这就不太好了。人就应该量才适性,自己有多少本事,在什么环境,尽量做自己该做的事。但是人不能光为自己着想,我们念中国书,受中国文化影响,不能只管我一家,其他就不管。因为小时候受影响,有社会责任感,但是责任感也不能无限膨胀,膨胀到连家都不顾了。起码的责任是对家里人有承担,这以后才有余力为公家做事,这是很简单的人生道理,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才能够慢慢走上现代社会,只能求一点一点地变。我从来不把任何个人当神一样看得不得了。古人今人中好多人我都很欣赏,很尊敬,但我不觉得我要崇拜某一个人,想变成某一个人。我怎么可能变成爱因斯坦呢?爱因斯坦是一个个体的生命,我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为什么要做他呢?就算有一个人是物理天才,也不一定能成得了。每个人都要成就自己,完成自己。我没有崇拜某一个圣人,我不崇拜孔子、孟子、朱熹,只是觉得在中国精神史上,这些人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从内心欣赏他们,尊敬他们。
现在想到的是,在这个时代我能做什么,那就是做自己。我没有英雄崇拜主义,也不会自愧不如,因为我天生就只有这么多本钱,只有这么多才力。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这是遗传决定的,还跟我的环境有关系。如果小时候没有八九年在乡下,我对传统的社会与文化便不可能有亲切的认识。但我没有机会上现代小学、中学,便注定不能成为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了。我只有一点对中国文史的底子,就只能做我自己。我并不是傲慢或者自负,人只能知道自己有多少本钱,就做多大的生意。不要看别人是大富翁,我也要去做大生意,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总而言之,尽力完成自我,同时也知道尊重别人,这是所谓“博学知服”,即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的最好办法。
-END-【本文经中国社会学编辑节选】读中国社会,关注中国社会学
文章不代表中国社会学立场版权问题请联系sociology_cn@163.com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社会学(sociology_cn)新浪微博:@社会学平台投稿邮箱:sociology_cn@163.com商务合作微信:sssys827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领域垂直媒体平台| 在这里,读中国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