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五卅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纪念五卅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3春学期第十四周国旗下讲话稿
讲话者:101班龙燕华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纪念五卅运动,弘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月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五月是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用鲜血染红的月份,是一个记载着中外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尽显爱国热情的月份,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纪念的月份。
五月三十号即将来临,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五卅运动”。同学们,你知道知道“五卅运动”是怎样一回事吗?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沙厂工人举行罢工,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在战斗中,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了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了十几名工人。资本家的暴行激起了上海市民的愤怒。5月30日上午,几千名工人、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但遭到帝国主义巡捕的镇压,100多位爱国学生被逮捕。当群众聚集在上海的南京路巡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学生时,英国巡捕竟然开枪,当场打死群众十多人,打伤无数,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20多万人开展罢工、罢课、抗议帝国主义的大屠杀。北京、南京、广州等近500个城市的人民,纷纷支持上海人民的斗争,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向世界人民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所以我们不能遗忘五卅运动,它像一把刺痛我麻木精神的长剑,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是民族力量,什么是一个民族的景象,什么是一个民族的勇气。
同学们,你们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应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迫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勤奋学习, 勇于创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实践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古人云:“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蓝天下翱翔的雄鹰;尽管前方艰难险阻,我们也要迎难而上,要具有水手一样的坚韧,用汗水做基石,用知识做翅膀,凭着那满腔热情,努力奋进,实现梦想,我们要肩负时代责任,弘扬五卅精神,传承五卅精神,做新时代的青年。
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红色的五月给我们的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对于九年级的同学们,六月是你们进行最后拼搏的日子。爱拼才会赢,希望你们要努力攻克每一道难题,完成好每一份试卷, 要拿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拿出“吹尽黄沙始见金”的毅力,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中考的洗礼,祝你们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府,为我们学校增光添彩。而对于我们更广大的其它年级同学来讲,期末考试也已临近,你们同样不能马虎,更应勤奋学习,以最好的姿态迎接一次次挑战。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纪念五四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纪念五四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种历史巧合的背后,昭示着历史的必然,也揭示了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被人们一直视为“东亚睡狮”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内忧外患中警醒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为先导,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走向乃至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中华民族曾经有着令人骄傲的辉煌,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从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之日起,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间,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同英、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1860年)。这以后,又有中法战争后的《中法新约》(188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1895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的《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在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一系列割地、赔款、租界、授予特权等丧权辱国事件的发生,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得四分五裂,清政府也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通过人民群众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起义和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进步力量和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从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出发,在黑暗中苦苦探求着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国家更加积贫积弱,社会愈加战乱不已,人民依然饥寒交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上,竟然决定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种权利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地位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进一步下降;国家权益非但没有得到维护,反而成为列强们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犹如雪上加霜,激怒了中国人民,由此爆发了伟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阶级也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历程。他们想搞清楚中国何以落伍、西方国家又何以强大的真正原因,并探寻拯救中国的道路。从农民运动到改良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在探求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在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时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都看。(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69页)这种以西方民主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启蒙,在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中达到了高潮。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矛头所向直指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封建专制文化,起到了打开思想禁锢、启迪民智的积极作用。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地打破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更不是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使中国长期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就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短暂兴奋而又重新陷入苦闷和迷茫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1页)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茫茫黑夜中,首先看到俄国十月革命曙光的,正是李大钊同志。是他从十月革命中率先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振臂高呼“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72页);是他在中国率先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推动了一大批具有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李大钊同志代表的方向,正是五四运动的方向;他所宣传的道理,正是五四运动所要寻求的真理。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里所说的那样:“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1页)
历史的必然规律总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偶发事件起作用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使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支点。五四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二、五四运动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鲜明地贯穿着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主题,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一直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动力源泉。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一大批民族英雄,便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化身。自1840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深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的继承和发展。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并为它注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的时代主题。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甘冒被捕坐牢的危险,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反动军警的镇压,不但没有吓倒爱国的进步青年,反而促使他们下决心走发动民众的道路。随即,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汇为一体,“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58页),充分显示了觉醒和团结起来的中国民众的巨大力量。这种景象是辛亥革命以及先前的任何一场革命运动所不曾有过的。它充分表现出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威力。
五四运动还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时代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由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所决定,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明确的指向性。这里所讲的爱国,就是要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这里所讲的进步,就是要反对阻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切腐朽没落的势力,用社会革命的手段实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这里所讲的民主,就是要冲决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勇敢地去追求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发展道路。这里所讲的讲科学,就是要冲决封建愚昧的思想牢笼,勇敢地去追求改造社会、救亡图存的科学真理。很明显,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是实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需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时代主题的具体体现。五四运动在铸造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时代主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之所以能够起到划时代的作用,既是因为有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具有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积极奔走,也是因为有改造社会的新型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决斗争。最为重要的是,这些青年学生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又亲身感受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走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很快完成了世界观和立场上的根本转变。这一现象本身就有力地证明,通过爱国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主流。有人说,五四运动最终选择了革命道路,打断了现代化的正常发展路径,使现代化历程出现了一个非正常的“拐点”。这实际上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误读。当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为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的桎梏,不打碎它便不能为新的生产方式发展扫清道路之时,社会革命就成为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催化剂。就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来说,正因为有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等一系列的革命运动,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扫清了道路,才有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国自近代以来,实际上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如果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作是一个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完整发展过程的话,那么,通过民主革命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创建新中国,就是它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后60年的发展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开始。两者是有机的统一。
有人说,五四运动造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中断。这实际上是对文化传承发展客观规律的误解。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文化传承与文化变革总是相辅相成的。就拿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道路来说,没有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挑战,就不会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就难以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就难以出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和普及。同样的道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总要求在文化上和观念上的集中反映。因此,在那个时代,强烈地呼喊出“民主与科学”的时代音符,具有把“亚洲睡狮”从封建专制文化统治中解救出来的历史进步意义。历史的发展,总体上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今天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任务,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534页)。要完成好这一历史责任,“全盘西化”不行,“复古主义”也不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不行。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人民作出对社会主义郑重选择的新起点
中国近代历史,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结束,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五四运动,则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高举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新气象,就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新力量,就是五四运动把工人阶级推上了历史发展的前台。新希望,就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和组织基础。从此以后,中国的革命虽然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领导阶级变了,逐渐由资产阶级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变了,逐渐由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让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发展方向变了,逐渐由各种各样的资本主义发展蓝图让位于经由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做出这些正确选择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并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昭示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必然。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民主与科学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如前所论,由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所决定,民主与科学在五四时期有其明确的指向性。提倡民主与科学,就必须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就必须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就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五四运动的实践有力地证明,在各种救国救民的理论中,真正能够实现这种旗帜、理论、道路的统一的,只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历史命运便为之一变。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创新成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创建新中国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大历史性成就。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必要准备,昭示出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五四运动之后仅过了两年,中国共产党便宣告正式成立,这决非偶然。五四运动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要有工人阶级的领导。工人阶级也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才能实现这种领导。在五四运动造就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地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在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思想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昭示出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历史必然。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年代,既是社会政治力量与社会思潮激烈交锋碰撞的产物,又反过来推动了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的消长变化。在这一漫长曲折的过程中,社会实践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同样要付出艰辛,同样要经历曲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90年前发生的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造就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上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来源:5月4日《光明日报》李捷)
第三篇:纪念五四远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纪念五四远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爱国精神。5月2日上午,龙水乡中心学校隆重举行了纪念五四活动,活动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了序幕,首先中学校长张仕杰出席开幕并致开幕词,他向学生们讲述了在革命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号召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将五四精神的实质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举行了庄严的新团员入团宣誓后,在欢悦的气氛中,以“纪念五四远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诗歌朗诵、手抄报、绘画、拔河、歌咏比赛及文艺节目。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奋进,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为了争得班级荣誉而顽强拼搏。
诗歌朗诵,参赛选手们的朗诵内容丰富,别出心裁,铿锵、激昂的言辞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七(1)班王丽和田洁组合的朗诵“为普天下的母亲歌唱”迎来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掌声,将比赛推向了高潮。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案、内容都各具特色。尤其是拔河比赛更是展现了同学们的凝聚力,由于八年级两个班级实力均衡,双方僵持了好久才决出胜负。选手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饱满热忱和生机勃勃。此次活动,受到了家长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师生们倍受鼓舞,充分展示了全校师生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龙水乡中学赵喜军
第四篇:纪念一二九运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再过6天,就是“一二•九”运动77周年纪念日,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牢记“一二•九”运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77年前,日寇疯狂进攻华北,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爆发了“一二•九”运动,这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爱国主义的学生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三千余人齐集新华门前请愿,随后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华北”、“保卫华北”的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共同心声。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并迅速形成了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抗日运动新高潮。“一二•九”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掀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序幕。今天,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不仅因为它是一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爱国运动,更因为这场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支撑,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其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彰显于危难之际。77年过去了,“一二九”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团结奋斗的巨大力量。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要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的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历史赋予不同时代的学生以不同的历史使命。面临民族危亡,“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勇敢地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的历史篇章将由你们来描绘和撰写。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一代青年学生,我们要树立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保持奋发有为、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我们的学习中和实践中。
最后,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学习“一二•九”精神,是要我们去学习和继承前辈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的精神。希望你们继承和发扬“一二•九”精神,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爱国,从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做起。
爱国,不是空喊口号,加快自身发展,完善自己就是最好的爱国。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争取成为综合素质优良、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我们应该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无怨无悔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忠实于自己的祖国,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及网上展馆,以此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列宁同志说过:“爱国主义是指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定位,强化爱国的责任与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并不是抽象的、虚幻的,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过去的缅怀中,而应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相吻合。总书记在会议上讲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要实作、真干,不泛泛而谈。所以,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勤奋刻苦,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要在国家的大事和宏图规划中,同样也要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细微小事中去。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国家形象和政治宣传只有转化为鲜活的现实并渗透结合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时,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因此,在做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思想宣传方面时,应看对象、找线索、择语言、寻方法,避免出现“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宣传效果,只有切实把爱国教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中去,用事实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说明道理,才能更好的打动人心、达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