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意识--让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活起来
创新意识——让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活起来”
虎滩小学
张海燕
时下,‚执行力‛是一个流行的词语。大小书店里,关于执行力的书多不胜数。一股‚执行力流‛正席卷着各部门的管理层,因为每一个决策者都知道——执行力是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业绩成败的重要因素,执行力决定着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一个团队的兴衰成败。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谈。
通俗地说,执行力就是指执行决策、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团队贯彻落实决策、达成任务目标的重要途径。而决策执行是管理者与执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贯彻决策者意图,顺利达成目标。
这次,中山区中层干部一行五十人被派送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虽然所学课程门类众多,但归根结底最为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提升。
学校中层干部的职业角色就是校长决策的执行者、落实者,在如何看待和行使自己的执行力的思考中,我想到了另一个看上去与‚执行力‛有些相悖的一个词‚创新意识‛。常人的理解,执行力是按时、按量、按质、按要求完成任务或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用一个字概括——‚实‛;而‚创新‛讲究的是能动的、活跃的、创造的,用一个字概括——‚巧‛。在认真听取了上海万航渡路小学特技校长
老师的‚中层干部执行力‛的讲座后,我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层干部创造性的执行校长的决策?老校长给了我八个字的回答——‚目标一致,殊途早归‛怕我听不懂,哈哈笑着又缀了一句‚不管黑猫白猫,谁短的时间抓到又大又肥的老鼠谁就是好猫!‛谈笑中,我开始了对创新意识在执行力中的意义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在领会上级决策目的,认真执行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具备以新的工作方法、工作载体、工作思路进行卓有成效探索的能力,才是当下中层干部应该具备的‚执行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正确解读‚执行力‛,拒绝成为‚传令兵、信号筒‛。
诚然,作为上传下达的学校中层干部,我们的首要责任是做好校长的助手,管理好分管部门的工作,领会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具体完成很多事务性工作的布臵、落实、检查等,这头绪众多的工作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执行力。这期间,让自己觉的舒服的做法,就是做个‚听话‛的中层,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从来不问为什么干,也不用费事的去想怎么干才好。可是,这样的‚认真执行‛自然让自己成了领导手中的提线木偶,上面拽一拽,下面动一动,舒坦了中层,累坏了领导,这样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我理解的创造性工作,应该体现出以下两点特征:
一个特征是,不从概念和本本出发,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敢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检验,使主观符合客观,使认识符合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层干部创造性工作就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的体现.另一个特征是,中层干部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把自己的领导工作做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层干部创造性工作又是一种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职业责任心的体现。
二、恰当展现‚创造力‛,用巧干、会干,激活‚执行力‛。
时空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智慧型资本、知识型经济、创新型社会的新世纪,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旧教育思想的陈杂,社会风气的日趋复杂多样。这种全新的情况,使得我们有自主又被桎梏,有推力又受阻力,有机会又有风险,有明确的目标,但无现成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去创造,特别是需要干部们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新时期的 基层干部应树立创造性工作观念,并掌握和运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去开拓新局面,建立更多的功勋业绩。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有以下几个要求:
1、执行者要对领导决策信心坚定。
作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要做到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对校长的信任,这是提高执行力的扎实根基。很难想象,一个朝三暮
四、总是怀疑上司的员工,能够坚决地、毫无保留地贯彻执行上司意图,做到立竿见影,令行禁止。
2、提高执行者素质,是创造性工作的前提。
中层干部执行素质及工作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执行力的关键,因此要不断完善提高自我的工作能力,这是提高执行力的茂盛枝叶。光有好的态度还不够,还要将态度转化成行动,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要时刻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与校长在思想认识上保持一致,在具体工作中加强自己的统筹协调,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具体工作的计划实施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需要学校中层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开阔眼界,提高能力。
3、保持‚全局意识‛在协作中打造‘创造性团队’。
执行者是否有大局观念、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也是影响执行力的关键。‚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参与者,中层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会如何去适应上级、适应同事、适应学校团队。这样才能放下成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激发集体智慧,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拒绝墨守成规,让创新的火花,激活‚执行力‛
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就需要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正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用己之长,避己之短,以最好的状态,考虑最佳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案。上级的安排是一种普遍性、一般性的安排,只有将上级的精神与客观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工作才能整体推进,才能出亮点、见成效,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毛泽东说过:中国绝不缺雄才雄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关于创新力的问题,又有人阐述:创新对国家来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前进的动力、发展的希望;宗二人所述,我认为创新的执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行为方式的拓展,是个人成长、学校发展乃至民族进步的一致需求。因此,创新意识造就有战斗力的执行者,让我们的执行力在我们的主动思维中被激活吧!
第二篇:创新“236”高效课堂模式,让课堂活起来
创新“236”高效课堂模式 让课堂活起来
(中国教育报2014.11.21。8版)
在当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耗低效”已成为课堂教学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撬动高效课堂改革的支点究竟在哪里?成为了摆在庄浪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为“庄浪二中”)决策者面前的首要课题。
近年来,庄浪二中在郭海玉校长的带领下,制定了《庄浪二中2012—2018年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加大力度推进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出了符合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课改模式——“236”高效课堂模式,从而使学校实现了精致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新格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荣获“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学校”、“学校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第二批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解读“236”高效课堂模式
走进庄浪二中,笔者发现,“2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该校郭海玉校长告诉笔者,“236”是指“2大关键”,分别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导学案的编写;“3”指“3定位”,包括自主、探究、合作;“6”表示“6个环节”,即检测导入、明确目标、合作(或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升华、达标检测。“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全程导学法’的核心理念。”郭校长解释,“教师全程导‘学’,让‘学’始终居于课堂的核心地位,课堂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高效地‘学’为主线展开。着力打造属于庄浪二中自己的高效课堂。”
秉承这样的理念,庄浪二中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积极互助、魅力展示、个性彰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在同伴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同感。在课堂上,学生4人一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座位为围坐式,在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的眼睛里都透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模式,是庄浪二中课改体系的根基。而小组模式的科学创建,却又是根基中的重中之重。合作小组的构建,从组员构成,到座位编排,小组内的岗位设置,甚至小组组长的职责设定,都有着科学严格界定。学生建立小组合作模式后,是不是班主任就万事大吉,当“甩手掌柜”了呢?郭校长告诉笔者,班主任放手、放权、放心但不放任、不偷懒、不懈怠。“班主任更要加强宏观调控,小组自主化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从另一方面而言,对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还更高了”。
六环节,构成高效课堂“主体”
检测导入、明确目标、合作(或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升华、达标检测六环节,构成庄浪二中打造高效课堂的主要部分。据了解,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每个环节分设若干主要流程,每个流程都有详细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学校在课堂改革推进中,在所在环节管控中,条条款款清晰,不含混晦涩,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条可依”,极具科学性和实操性。
在此过程中,学校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它不仅是标语,更是庄浪二中人构建高效课堂的践行标准。当笔者问起庄浪二中打造的“236”课堂教学模式有没有什么秘诀时,郭海玉笑了笑,“要说秘诀,那就是预习是保障,团队是关键,展示是法宝,评价是武器”。
学校注重对评价目标、评价功能和评价内容的研究,重视评价的导向性,进一步确立了全面的评价观,努力把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统一起来,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同时,积极探索“成长袋”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激励性强。
课堂改革带来的幸福
据郭海玉校长介绍,学校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高效课堂,如今已经初见成效。他说,高效课堂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了办学品位,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让教师品尝高效课堂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专业素养飞速提升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骨干引领。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庄浪二中确立以点带面,逐步实施,渐次推广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率先在校内上研讨课,引领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其次,人人参与。学校以常态课堂教学为着眼点,组织常态课听课评比活动,全体教师人人都上教研课,在研讨学习过程中,大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讨策略。重点对教学过程中的“议课、备课、上课、训练”四者高度统一、有效融合的问题作了深入探究,真正做到抓实效,求高效。
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成长迅速。在2013年庄浪县第四届课堂讲赛中,该校有2名教师获得全县之冠,2名教师获得全县第3名。在2013年平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活动中,2名教师获得优秀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该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见证。
教育科研成果喜人
近年来,庄浪二中以“236”高效课堂模式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形成以科研促教研,教研促教改,教改促教学的新局面。学校现已圆满结题省级研究课题8项,市级研究课题3项。2012年学校申报省市级课题12项,设立校本课题10项;2013年学校省市级课题立项7项;2014年学校申报省级课题4项,申请结题4项。全校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实践,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获奖论文达20多篇,编写校本教材18本。
2012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合作基地”;2014年8月,学校被省教育部门确定为“甘肃省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英语学科基地实验学校”。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实行“2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庄浪二中紧抓课堂时间,从课堂上要效率,在课堂上抓质量,还课堂于学生。在2014年高考中,庄浪二中再创历史新高,重本上线72人,比去年增加11人,二本以上上线284人,比去年增加48人。学校被县政府部门授予“2013-2014学教育质量优胜学校”荣誉称号。
回望庄浪二中课堂教学改革历程,已历三载磨砺,在这个探究求索之路上,庄浪二中人收获了幸福,也走向了成熟,理性坚韧地用自己的土壤培植并孕育着自己教育本真的梦想。也有人说这所学校“很土”,斑驳的教学楼,衣着朴实的庄浪二中人。可谁又曾料到,就是这样的“其貌不扬”,默默书写并践行着教育的根本,即使“低投入”,也创造了“高产出”的奇迹,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杨 旭 李 慧)
第三篇:创新务实,努力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
创新务实,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
10月25日上午,区委书记杨建荣在村书记、主任培训班上所作金山区形势任务报告中,对我们基层书记、主任和中青年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就是‚四个立足、四个增强‛,要求我们立足全局、立足创新、立足岗位、立足务实,不断增强工作的执行力。下午,市委党校赵勇老师又为我们诠释了执行力的内涵和实践宝典。领导的报告和老师的授课对我感触较深。下面我就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认识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性
如果把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比做一个人,那么我们的领导就是脑袋,其要思考的是战略,中层干部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不强,就像是脊梁很软,缺‚钙‛,支撑不了整个身体的正常活动;执行的方向和方式不对,就像是脊梁不正,整体的效果是歪的,这些都有悖于战略和计划的初衷。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因此,提高‘执行力’对领导者来说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战略意图都是靠人来执行的,虽有好的制度作‚支撑‛,但执行的‚人‛不作为仍然是一句空话,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和‚水中月‛。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中层干部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于操作层员工‚做事正确‛的定位来说,作为执行层的中层干部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一句话: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所以,对于中层干部来 1
说,对上是提高执行力,对下就要提高领导力。我们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
二、中层执行者应具备的能力
1、领悟能力。领悟力是对于一件事情的充分了解、正确判断,以及科学把握、合理决策的掌控程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优秀的中层干部首先要学会聆听,听懂、听全上级的意图,弄清楚上级希望你做什么,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程序、标准和要求。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2、计划能力。你领悟了领导的意图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上级的决策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任务,并设立可衡量的、阶段性的目标,制订可操作的计划,将计划贯彻下去。联系实际,比如我们的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多次听取项目设计方案汇报,对项目的整体定位、功能布局确定后,我们就应根据领导精神,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的计划方案,从项目竣工时间倒排工期,把握关键节点,制订有效的、可行的计划。
3、领导能力。中层干部提高完成任务执行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自身对部门职工领导力的过程。因为一个计划制定后,要靠我们带领部门所有职工共同努力落实、完成的。首先针对下属的个人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同时你要赋予下属责、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最后你要对计划的实施、对下属的工作在过程中加
2以控制,使工作向你希望的方向进行,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
4、协调能力。任何工作,如能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中层干部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单位部门的协调。比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我感到最难最繁的是前期工作,因为前期涉及到设计、审批、招投标、动拆迁等大量的协调工作。从发改委立项开始,规划土地、环保、水务、民防、消防、交警等等职能部门的审批工作,又要根据审批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和设计进行沟通协调。所以我们既要交叉工作‚两条腿走路‛,缩短前期工作的时间,又要做到程序规范、规证齐全,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协调能力。
5、创新能力。要提高执行力,更重要的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把工作的过程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认真想一想,有没有创新的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正如杨书记要求我们中青年干部要立足创新,不断增强破解难题的能力。
三、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一)以身作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做事,必须先做人;要想做好官,必须先做好人。中层干部执行力要提高,需要从自身做起。
一是厚德心正是灵魂。中层干部要想提高执行力首先做到以修身为本,以正心为本。只有敬业重德的中层干部才能谈执行力,中层的个人修养影响着他们在下属心中的威信,‚无信不立,有信则威‛,只有威信高的中层,他的执行力才能高。
二是表率作用是前提。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身先士卒,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树形象。无论是遵章守纪、政治业务学习,还是工作任务的完成,都要为同事、部属起到表率作用,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让同事心悦诚服,才有说服力,才谈得上执行力。三是敬业爱岗是基础。这是中层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前提,中层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不管干哪项具体工作,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创新思维。我们说思路决定出路。执行力是中层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中层干部要以创造性的思维,与时俱进,统筹组织。李春发书记为我们介绍的昆山招商引资工作,给予的启发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金山要实现追赶式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要创新思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个人认为,目前我们首先要加快资本运作步伐:一是盘活存量、投好增量;二是鼓励企业改制上市。第二
4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招商的门槛要高,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三)方法得当。简言之就是在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实际积极寻求得当的办法。
1.知人善任。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一定会战胜一头羊带领的狮子群。懂得避其短用其长,赋予适当的任务,使能力平庸的下属做出优秀的业绩,这才是执行的成功之处。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把执行力归纳为这么一句话:‚选拔合适的人到恰当的岗位。‛他认为,一个企业有无执行力,关键看有没有选对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对人意味着企业领导者成功了一半。毛泽东也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在告诫领导干部,要推动工作的开展,提高执行力,必须要会任用人。而且这些人必须要会执行。
2.科学分解。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让每一个干部都有明确的目标,‚三个和尚没水吃‛,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承担责任,而每一个人总是认为别人不会尽全力,自己也就不会去努力。总之,在工作分解中,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越好;反过来,执行动作清晰细致,就有助于干部对目标本身更深的理解,理解得越透彻,越能保证本部门上下对目标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形成合力,提高执行力。
(四)民主团结。中层干部要培育本部门的良好文化氛围,提高整个部门的执行力。常言道:‚制胜之本,在人而不在器‛,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 人是第一位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绝对不能用单纯的
5强制权力所能激发的 , 它是自觉的从心而发的。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位优秀的干部应该懂得怎样去找人谈心。要关心、要宽容、要信任自己同事,要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民主、高效、廉洁,是我们城投公司的八字方针,我认为这是提高个人乃至企业执行力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五)监督检查。提高执行力不仅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落实就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制度不是停留在纸上,关键还是要把制度落实下去。领导漠视制度,就是漠视和谐。在建立制度后,必须坚决自觉地执行,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使工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工作督查。中层干部要加强监督,对布臵的工作要及时跟进,对一些管理真空或者管理交叉重叠问题要及时督促检查。同时,要注意监督的方式方法,依据工作计划进度,有重点分层次地监督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的效率和效应。
第四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云安县前锋镇中学
瞿飞雄
近几年来,我县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尤其是我们乡村中学。在某种情况下,我们的学生甚至可以说对语文学习是处于一种讨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不可逃避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得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学习积极性主要指一种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待语文学习的认真、紧张、主动而持久的学习态度,语文知识要靠长期积累,语文能力要长期训练。所以要使与我儿女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联系生活,满足现实需要
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们必须得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实际感受得知识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在教学上,应当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
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采用的是先分析课文,再联系生活的方式教学的。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背影》一文里面父亲买橘子的情景的视频展示在教室的VCR平台上,然后让学生边根据课文的泛读,边看视频。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自己父亲的背影的。特别提醒学生,尤其是那个马褂棉袍蹒跚地爬月台的胖胖的老父亲的片段。视频播放完后,我深情的说:这个背影不知道 打动了多少读者,不知道让多少人看到了无言的深情,同学们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学生开始沸沸扬扬的讨论。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就说:是因为父亲当时爬月台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接着我就开始问学生:你父母多大年纪,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有没有留意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因为我班95%以上的学生的父母都是靠种田或在工地上做水泥工的,因此对他们的工作情形历历在目。但问他们有没有认真去观察和了解父亲时,他们的回答是除了严厉和陌生外,几乎没有其他印象,根本就没有认真留意过父亲工作时的背影,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过父亲的辛劳。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叫学生马上闭上眼睛。自己静下心来,慢慢想,收割稻谷父亲背谷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这时,我偷偷的留意学生,有的眼角开始湿润了。
过了几分钟,我开始说话了:父爱是很少被赞颂的,那么今天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用自己朴实的言语,好好的赞颂一下自己那伟大的父爱。我还是提示了学生,可以通过收稻谷、摘沙糖桔等。这样让他们也了解生活并不是那么轻松,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满足成就感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靠磨嘴皮子(老师讲,学生听)是提不高教学效率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后,我就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以“我的于勒叔叔发财后„„”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所有的想象力,200—300字左右。第二天收回来后,发现有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班上相对来讲认为是学困生的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于勒叔叔发了财回来后,知道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度假旅游,于是到船上扮成卖牡蛎的,来试探菲利普一家的态度。他“巧遇”菲利普一家,菲利普夫妇不肯相认这个“穷鬼”弟弟。顿时,于勒卸下自己 2 的“武装”,当场决定,说把自己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和穷人家的孩子,此时此刻,菲利普太太大吃一惊,当即晕倒了。这一篇小作文,我把他当做是范文,输进电脑,在班上的VCR平台上展示了出来。学生大胆的创意,赢得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 了起来。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满足对爱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重视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聊生活、聊学习、聊家常„„形成融洽的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的师生关系。从而满足学生被重视、被爱护、照顾等需要。学生因为爱老师,慢慢的,就爱上这一门学科了,也就开始对这一学科产生了兴趣。相反,没有对爱的需要的满足,就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慢慢的厌恶这一门学科,教学要求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大打折扣。即使再有趣的课文的课堂,也会慢慢的沉闷了。
在教学中,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观念,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让枯燥无味的课堂“活”起来。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育观念,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潜能,让他们走进课堂,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慢慢的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第五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3、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