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在培养一年级学生加减法计算能力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8加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8加4”,出示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经装了8个蛋糕,盒子的外面有4个蛋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算清楚一共有多少个蛋糕,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蛋糕,拿出2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个,盒子外面的蛋糕由于拿走2个,还剩下2个,即把4分为2和2。进而说出8个和2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就是12个,再列出算式: 8 + 4 = 12。
同样,教学“8+7”“8+8”,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8+3”“8+5”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凑十”的算理。
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的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如教学“9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
9+2+
59+2+4
9+2+6
9+2+
19+2+3
9+2+2 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9加几”奠定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
7+()=12
7+()=16 12—7=
16—7=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接着出示下一组题;
13—7
16—7
15—7 12—7
11—7
12—7 要求学生看式子直接算得数,待算出得数后再整理成: 11—7=4
12—7=5 13—7=6
14—7=7 15—7=8
16—7=9
要求学生看以上一组算式找规律,使学生初步知道总数中的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随总数的变大(或变小)而相应的变大(或变小)。这组练习体现了“会、熟、活”三个层次,它能帮助学生组建、巩固、完善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三.端正态度
学生的错误从表面看,有的是把题目数字看错;有的是数字写得模棱两可,象6与0、5与3、4与9;有的认为这题太简单了,潦草从事;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等等,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其实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精讲多练
熟能生巧,我在家长会上让家长知晓有准确的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和我的做法及平时在家练习的方式,取得了家长的配合,每天做15道与教学内容同步的计算题,老师根据完成情况分别画红旗、五角星、用印章印上小孩子喜欢的卡通图案,奖贴纸等方法,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有了提高。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初探
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进步的拦路虎。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 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 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 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第三篇:加强计算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加强计算教学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010年3月9日,在我校五楼会议室,举行了五中、四中、二小、四小、四校联研活动,教研室领导刘主任莅临指导。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加强计算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我们知道,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根。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怎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哪些有效教学策略,怎样有效发挥传统计算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我们本次数学教研活动研究的专题。本次活动的内容是:集体单元备课研讨、先行课观摩、互动评课、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在集体单元备课这一环节,葛荣老师就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这部分内容从教材的结构、课标的要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然后同教研组的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解读进行了交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观摩和互动评课,第一节是我校四年级的郑春梅老师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第二节是三年级王付美老师执教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两节课都能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就两节课的优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王秀珍老师的专题讲座《 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计算出错的原因以及对策。并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加强口算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最后区教研室领导刘主任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提高集体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虽然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有许多问题借助计算机就能解决,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而负责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未来还是大有益处的。
第四篇: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陶丽艳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就一年级计算而言,基本口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
1、在操作中揭示算理。
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为了让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例如:算“18 –7”,学生先摆一捆零8根,然后从8根里拿走7根,这样,为学生理解记忆算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
3、在类比中同化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
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十位”的变式练习。
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1-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式容易错,例14+6与14-6;4+2与4+12。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给小动物找家”、“放鞭炮”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心理学上说:“人们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小朋友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下一次我会写得更好,做得更快。”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功了,必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差。这还有待于我下学期进一步调整。
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数学是人们
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计算的正确性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能力要求。但学
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影
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
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一)、分析原因: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方面的原因
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学生
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口算不熟,笔算
不准。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2、学生心理方面原因
感知比较笼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质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
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
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
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瞬时和短时记忆易出错。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
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情绪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
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
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把7写成1等,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二)纠正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计算的关键
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和算理不清造成的,为防止学生出现算理方面、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加强算理计算的教学,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算理、计算法则,这是正确地进行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将基础知识掌握,灵活运用计算法则和计算技能,那么,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就不能得到保证。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学生必须掌握运算的顺序和简算方法,运算顺序搞错,那么计算结果也就错了。再如教学多位数的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竖式的对位形式,可是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对算理的理解也是模糊的。针对基础知识出现的错误,平时在布臵作业的时候,每天都让学生做5道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对每位学生的计算我采取认真批改并加以评比。贵在坚持,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提高了。
2、加强口算训练是计算的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计算一道笔算四则运算题,有时用两三个,多则用二十多个基本的口算,而这些基本口算中若有一个出现错误,那么整道笔算题就全错了。我在一年级就开始注意训练20以内的加减口算,每位学生都必备一本口算题卡,在班内常常举行口算比赛。对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更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到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这种口算训练习惯我班从一年级坚持现在,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学生的计算水平和正确率取得了明显成效。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的保证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平时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认真核对数字和符号,计算题是由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比较单调。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感官的疲乏,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容易混淆。因此,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和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因为抄错数字或运
算符号而白忙一场。认真书写、审题和计算,特别演草本要认真书写。作业、练习的书写一定要工整和规范,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隔,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必须先审题,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动笔计算。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这样能保证计算的正确率高。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主编:苏霍姆林斯基
3、《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
4、基于小学生数学作业错例分析的校本研训模式研究
作者:范新林;朱国平;王俊杰等《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02期
5、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的原因
作者:骆昌雄《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第X3期
6、对小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的反思
作者:郭木生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8年第2期
7、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
在数学教学中,常有很多知识点,课堂上讲解的非常详细,并且学生也掌握的十分好,但是在下一步的作业中却显现出了不一样的情况。到底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存在别的因素,影响干扰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呢?这需要我们教师引起重视,并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以中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分析和纠正方法为研究内容,通过收集三、四年级学生计算中的错题,并根据其错误原因加以分类,然后认真分析导致计算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原因,寻找应对的策略,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中年级各选部分
3、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初始阶段:2012年5月申请课题。
2012年5—10月:阅读与课题有关的著作《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10月:阅读《小学数学计算研究》。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重点是错误的原因,然后初探解决的策略,积累材料。
2012年10月—12月:阅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总结得失,并进行过程性小结。
2012年12月—2013年2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3)、整理阶段:2013年3月—5月 :整理与收集上述过程中积累的材料、分析与反思,并准备构思和撰写结题报告。
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认真反思,错例分析跟随研究进度进行,随时把握好自己研究过程中的目标性,让读书笔记与错例分析与课题研究相辅相成。选择与课题有关的书籍,有重点地加以阅读,做好学习笔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动态。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4、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写作阶段安排:
(1)、读书笔记: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012年5月之前完稿
(2)、读书笔记:读《小学数学计算研究》2012年10月之前完稿
(3)、读书笔记: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2年12月之前完稿
(4)、读书笔记: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2013年2月之前完稿
(5)、教学案例:(2篇)2013年2月之前完稿
(6)、研究成果:论文1篇(或课题总结)2013年4月之前完稿
(7)、整理材料,提交结题申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分析了本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正确率。通过测试反馈,发现我们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都比其它年级学生有所提高。在2012的雁塔区质量检测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结合实际我们的做法是:先分析错误原因,再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对本班四年级学生计算题失误成因的分析研究,采取对大量的错例分析,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了计算中
一些不必要的错误;通过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整个研究与实践,我总结了以上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年来在本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感觉时间过于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个别学困生计算正确率还有待于加强训练,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学习好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性,数学学习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数学技能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