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大学本、专科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体系实施意见
宁波大学本、专科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体系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引导和激励学生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实施原则
非学业因素评价是指对没有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学生思想、素质、特长、能力、经历等内容的记录与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科学性、评价方法注重可操作性、评价依据注重目标导向性、评价程序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性。
三、评价指标及等级
非学业因素评价指标由10个项目组成:(1)思想表现、(2)文明守纪、(3)学习态度、(4)社会工作、(5)实践公益、(6)团队精神、(7)科研创新、(8)文体素质、(9)技能素质、(10)特殊经历。
1-6项指标分3个等级考核,分别为“优秀”、“合格”、“不合格”。7-10项指标为记实考核,分“有”或“无”两类。
10项指标的评定结果即为该学年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结果。
四、项目等级评价依据
(一)思想表现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优秀”,但本学年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评为“优秀”:受党内、学校处分者;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者(非主观原因除外)[1];党内考核不合格者[1];入党前后行为表现差异较大[1]。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该项可评为“优秀”:大学一年级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大学二年级被列入党员发展计划的;大一年级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并获得创新创业学分的;曾组织过院级政治学习、研讨等活动的[1];参加院级以上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的。但以上对象若在所评学年受学校处分或受学校、学院和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1],该项不得评为“优秀”。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1],该项评价为“不合格”: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之言行的;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从事非法的政治、宗教活动的;从事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有违法或其他严重违规行为的。
其余学生评价为“合格”。
(二)文明守纪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价为“不合格”: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的;一学年内受到学校、学院或有关部门2次以上通报批评的[1];擅自在校外住宿的[1];所在寝室卫生检查成绩一学年总评为不合格的(因寝室个别成员行为所致的,其他寝室成员不受此条款约束,但需出具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心相关证明)。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价等级不得为“优秀”: 所在寝室卫生检查成绩在一学年内有月评定记录不合格的[1](因寝室个别成员行为所致的,其他寝室成员不受此条款约束,但需出具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心相关证明);违反《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宁波大学学生课堂守
[1]
[1]
[1]
[1]则》、《宁波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受到学校、学院和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1];本学年内有无故旷课记录的[2];本学年内课堂无故迟到或早退累计超过3次的[2];缴费、还贷等有失信或违约记录的[1];在寝室内从事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和休息的活动或行为的[3];诱导或无视他人违纪行为发生的[1]。
无以上情况,且学生所在寝室月卫生检查成绩曾获优良等级的,该项可评价为“优秀”。
(三)学习态度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评价为“优秀”:学习刻苦认真,本学年积点分名次较上学年上升幅度超过同专业年级人数1/10的;学习刻苦认真,积点分为正且名次在同专业年级前50%的;积点分名次在同专业年级后50%,但学习自觉性高、主动性强、态度端正、能积极参加自习和专业竞赛和各级各类学术报告或活动的(概述性条款)。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评价为“不合格”:违反《宁波大学学生课堂守则》等,受学校处分或学校、学院和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本学年内有无故旷课记录的[2];本学年内课堂无故迟到或早退累计超过3次的[2];沉迷于电脑游戏、谈恋爱等非客观原因导致本学年积点分名次较上学年下降且幅度超过同专业年级人数1/3的。
其余同学评价为“合格”。
(四)社会工作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评价为“优秀”:担任半年以上党支部委员、党小组负责人、副部长以上分团委或学生会干部、副部长以上学生社工委或社团干部、副部长以上其他学生组织(需出具挂靠或管理单位相关证明)、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职务的;获得院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社团干部、各类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的;班委其他成员,工作表现优秀的(概述性条款)。
学生干部被选用单位或主管单位考核为不合格的,该项评价为“不合格”。
其余学生评价为“合格”。
(五)实践公益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评价为“优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院级以上先进个人或具有相应评价成果的;本学年内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小时的;被评为院级以上优秀青年志愿者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参加两次以上市级以上活动志愿服务或参加市级以上活动志愿服务时间超过8小时的;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含有偿活动)、“红十字”活动的;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且实习时间累计超过2周的(教学安排的专业实习除外),并获得肯定性评价的。
除三星级青年志愿者外,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的,该项考核为“不合格”。
其余学生评价为“合格”。
本项目评价以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校“红十字”会的考核认定结果为依据。
(六)团队精神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评价为“优秀”:本学年内参加80%以上班集体和学院要求参加的活动次数的;本学年内参加50%以上班集体和学院要求参加的活动次数且是学生科研、辩论、“挑战杯”及其他团体性赛事(不包含田径运动项目)等团队的成员;本学年获得校级以上各类荣誉奖项的学生科研、辩论、“挑战杯”及其他团体性赛事(不包含田径运动项目)等团队的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价为“不合格”:不关心集体事务、本学年参加和学院要求参加的活动次数少于30%的;凝聚力不强、合作意识弱,交往淡漠、不合群的(概述性条款)。
其余同学评价为“合格”。
(七)科研创新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记实登记为“有”:参加院级以上学生科技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比赛获奖的(院级的鼓励奖不在此列);发明或专利被受理或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的;正式出版著作物的;科研论文正式发表或获奖的;研究报告被学校或县级以上政府机关采纳的;科研项目在院级以上科研基金立项的。
其余学生登记为“无”。
(八)文体素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记实登记为“有”: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体现学生美育特长的相关等级证书、非体育类专业学生获得体现学生体育特长的相关等级证书的(大学入学前获得相关资格等级证书的,可作为大一年级学生该项目评定依据);获得“人文素质提高类”中“学校组织的理论与人文类竞赛(含演讲与辩论活动)、学校组织的群众性(非专业)体育竞赛、学校组织的群众性(非专业)文艺比赛、举办个人艺术专场”创新创业学分的;在学校组织的专业性体育竞赛、文艺比赛中获得市级、校级三等奖(第2-8名)及以上等级奖项的。
其余学生登记为“无”。
(九)技能素质
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类”创新创业学分的(文体素质方面的证书、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获得资格的各类证书不在此列)。
其余学生登记为“无”。
相应证书的有效性由学院、校学生发展与服务处、教务处、团委确认。
(十)特殊经历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本项目记实登记为“有”:学生自强不息,且事迹突出的,如事迹在市级以上媒体上报道、获得市级以上相应荣誉、被市级以上单位确立为典型等;学生创业的;参与有组织的境外交流的;学生应征入伍的;有见义勇为行为的;参加市级以上非营利性重大活动、会议的等。
注:以上10项评价的期限为所在学年,一般为上年的7月初至本年的6月底。证书或资格以获得的时间为依据参评。
五、评价程序
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每学年一次,阳明学院每学期一次。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程序分本人自评、班组评议、学院审核三个程序。非学业因素评价程序启动前,需公布相关信息。学工办公布学生是否存在“项目等级评价依据”中上标为[1]的条款相关信息;学习委员公布学生是否存在“项目等级评价依据”中上标为[2]的条款相关信息(学习委员从任课老师处获取);寝室长提供学生是否存在“项目等级评价依据”中上标为[3]的条款相关信息(寝室长的相关信息由2/3以上其他寝室成员署名提供)。
(一)本人自评。学生结合本人在本学年内的行为表现,参考项目等级评价依据,自主确定10个项目的评价等级。10个项目评价等级的确定实行“自主举证”制度,即:1-6项指标学 3 生自评等级为“优秀”或“不合格”的以及7-10项学生自评等级为“有”的,学生必须自主提供相关依据,并在非学业因素评价报告单上做好记录。
(二)班组评议。班组成立非学业因素评议小组,复核同学的自评依据,提出修正意见。班组评议小组成员由班主任、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班主任任组长、班长任副组长,学生代表由全班公开选举产生,其中非班委成员学生代表人数不少于全班人数的15%。
同学依据“项目等级评价依据”中的概述性条款或未列入“项目等级评价依据”内容的,班组评议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以表决、多数通过的形式复核并确定其自评等级。
(三)学院审核。学院审核学生自评和班组评议意见。非学业因素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存入学生档案。
六、毕业总评操作办法
对毕业生的非学业因素评价总评一般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按照宁波大学毕业生非学业因素评价总评表所列项目评价。
1-6项总评办法:前3年评价中有2次以上“优秀”,且没有“不合格”的,总评为“优秀”;前2年评价为“合格”,第3年评价为“优秀”的,总评可为“优秀”。有2次以上“不合格”的总评为“不合格”。其余评价为“合格”。(五年制专业评定方法为:前4年评价中有2次以上“优秀”的,且没有“不合格”的,总评为“优秀”。有2次以上“不合格”的总评为“不合格”。其余评价为“合格”。)
7-10项总评办法:学年评价中有一次以上记实考核为“有”的,总评考核即为“有”。
毕业生在毕业前最后一学年的奖惩,可按照本意见相关规定修改其毕业总评中相关项目的评定等级。
毕业生总评汇总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盖章确认,学院留档一份。毕业生个人非学业因素评价总评表可一式多份,其中一份学院盖章后存入学生档案,其余可用于学生就业推荐。
七、在评价过程中,学院、学校学生发展与服务处接受学生对评非学业因素评价的各类申诉。
八、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结果为学生评奖评优、推荐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九、学生在自评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的,班组评议与学院审核可否定其相应等级,直至确定为不合格。
十、各学院可根据本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并向学生发展与服务处备案。
十一、本意见经第??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12年1月起执行,由学生发展与服务处负责解释。原《宁波大学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体系实施意见》(宁大政〔2007〕103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二篇:毕业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关于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泰安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泰教发[2007]22号)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新机制,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积极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能力、特长与获奖八个方面,其中学习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品质。八个方面分解成20项“要素”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设立《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填写《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要坚持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尽可能使记录的情况、事件典型、客观、真实。
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等情况,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写出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发展性评语,记入《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性评定,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质潜能,评定结果填入《泰安市泰山区中小学毕业生综合性评语表》。
三、评价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按如下程序进行:
1、学生自评。学生在班级展示成长记录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按照综合评价的内容,在班级(或小组)进行小结交流。
2、学生互评。全班(或小组)所有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学校予以汇总。具体方法为:将八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分解成20项“要素”,每个要素分为A、B、C、D四项“关键表现”,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A项5分、B项4分、C项3分、D项1分,20项共100分,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不合格”时应非常慎重。
3、教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主任负责召集包括体育、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了解该班情况的任课教师代表不少于5人,组成教师评价小组(任课教师代表必须有在被评价班级执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按八项考评内容逐条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各占终结性评价的20%、30%和50%。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初一年级10%,初二年级20%,初三年级20%,初四年级50%的比例计算。
4、评价等第比例。以班级为单位评定,A(优秀)、B(良好)、C(合格)等第比例原则上分别为30:65:5。如学生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查处的;严重违反校规校纪或社会公德,受到学校处分而无明显改过的,则评为D(须努力)等第。如班内无此类学生,可不评D(须努力)等学生。被评为D(须努力)等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机构进行审核。
四、结果效用
1、综合素质考核结果按学期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或《泰安市泰山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
2、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等第的学生,方可具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综合荣誉的评选资格。否则,不能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综合荣誉的评选。
3、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招生的重要依据,达到C等第及以上者,方可取得当年的中考报名资格。相同中考分数条件下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
4、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D等第的初中毕业生,暂缓颁发毕业证,仅发义务教育证书。该生在家长及社区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由社区进行考核合格后,向学校申请在下一学年领取毕业证。
五、组织机构与职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学校要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领导小组与监察小组,明确各自相应的职责,负责评价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一)区教育局将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综合素质评价的监控与实施,成立中小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区教育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教研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学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
1、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
2、组织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
3、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
4、组织专家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以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
5、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质询、质疑与监督,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
区教育局将成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委员会,由教育监察(纪检)部门领导、各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全区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接受咨询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二)各单位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学校有关中层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
1、确定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
2、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解释工作;
3、指导班级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
4、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
5、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
各单位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由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建议学校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班的评价结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如不能处理,应上报评价监察组织处理。
六、制度保障
为确保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科学,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研训制度、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申诉制度和评估制度。
(一)研训制度。各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确保有关人员明确评价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统一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提高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及权威性与可信度。
(二)公示制度。各单位要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评定等级为A(优秀)的学生名单应在所在班级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建议不要将所有学生的评价结果公示或对外公布。
(三)诚信制度。各单位要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诚信制度,各单位要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者、学生本人等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应在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初中学生的信用记录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四)申诉制度。各单位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申诉制度,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认为评价过程中存在危害评价结果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如果对学校评价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区教育局提出举报或申诉。
(五)评估制度。区教育局及时总结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对各单位工作及时进行评价,对有关部门和员及时进行考核。
2010年12月
第三篇:关于对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对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10旅游5班王 森
目前我部教师的上课任务较重,人均在12节以上,而且有很多班主任还需要到新校区上课,而且大多是年轻教师,无论是从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方法上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特别是对我校学生管理体系的理解不够,就显得手忙脚乱的,总感觉到累。基于以上情况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管理体系,很多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体系理解不够,对学生的管理认识不够,学生会的管理工作以及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我校学生的学生管理体系,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要培养怎么样的学生,是在技能的培养,为人处事的培养,还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通过讨论大家有个了解学校的学生管理体系。与各位班主任有了相互的理解,大家都能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工作起来可能会好很多。
其次,加强对班主任对学生干部的监督指导工作,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不够,要么自己全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要么自己全部放手,造成班主任什么事都给学生干,也不知道学生做得怎样,发现问题了就骂学生,怪学生,直接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有不好的印象,所以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并且在挑选班干部与培养班干部这方面要下点功夫,总是觉得自己班级没有好的班干部,优秀的班干部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抱怨出来的。
第三,在执行学校“军事化管理”上,我们可能要多花点心思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理解“军事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是被逼的,是我们自己愿意这么做得,可能效果要好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建议,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第四篇: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引言
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复制了普通高校的评价方法,致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自己的特点,无法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应该为企业一线的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普通高等学校还需要担负起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高职院校不应该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负担如此多的功能,高职教育就是应该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每一个高职毕业生进入社会以后有适应经济社会的技能。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应该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而不是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的评价方法,才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学业评价特点与当前经济社会对高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合高职教育及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1.1 评价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距甚远许多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都是依据书本知识,并不能体现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比如说一位学生的《市场营销》课程得到了很高的分数,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位学生有了很强的市场营销的能力,同样一位同学的《管理学基础》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并不意味着该同学就有了很强的管理能力。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学习成绩并不能最终转化为自己进入社会后的技能,所以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企业在进行招聘录用学生时也不注重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学业评价的成了教师自编自导的一场戏。
1.2 评价主体以任课教师为主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有任课老师评价,学生往往是作为被评价的客体被动参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收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教师真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班级少则三十几人,多则五十人以上,很多时候任课老师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是通过几次作业,几次测验,怎么可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而且许多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的一线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的经验,所以老师的判断标准并不能代表这个岗位能力素质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判断标准下高职院校是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人才的。没有企业参与的评价结果往往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企业的工作,因此不受企业欢迎。
1.3 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对于高职学生的评价方式也照搬了普通本科的模式—— — 以考试为主,当然也会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来确定最后的综合得分。单纯的纸笔考试,固定不变的程式化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解答题,所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很难预测学生将来在工作上的发展。高职学生面临的更多的是实际操作问题,培养的主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解答。抽象的习题。不管是平时表现,还是期中,期末考试这一些评价的方式都没有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联系起来,就是要培养具有一线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以上的评价方式都没有为高职人才培养目的服务,只是以不同形式考核学生记忆的能力。我们都知道高职学生都是高考中的“失败者”,所以闭卷考试并不是他们的所长,这种评价形式往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且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扼杀了高职学生宝贵的思想开放、勇于冒险、敢于挑战常规的创新精神。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首先要有正确的评价评价理念,高职学业评价体系必须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评价体系主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
2.1 明确“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评价理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型人才,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适度即可,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业评价的不是评价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评价学生把将多少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以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能够背诵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等等理论知识相比,不如够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懂得理解他人的需要。
2.2 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确定评价内容依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求密切结合。要本着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全而提高的原则设计试题,使评价内容科学化、人性化,以便于评价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重在测量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避免过分强调学科理论体系而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力争做到既考核课业知识,又考核知识转化的能力和素质,充分体现应知、应会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业评价真正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2.3 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仅仅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够,应进一步完善评价的主体,并确定不同主体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首先应该进入评价体系的主体是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因为高职学生未来是要为企业服务,所以企业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至关重要,将企业专家纳入学业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未来学生的就业;其次,应该进入评价主体的是学生家长,学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将对这个家庭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地听取家长的诉求,为每个家庭培养品行良好、技能过硬的下一代。
2.4 丰富考核方式方法加强考核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对学业考核改革尤为重要,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不同的课程及内容选择考试方式,改变单一的笔试闭卷的考试形式,探索立体化、开放式的多样化考核模式。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笔试与口试、面试相结合。如可结合课程要求及特点,把讨论、答辩、演讲、自述、知识竞赛等方式作为考核形式,以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考试与职业证书结合的考核形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环节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现代化的考试手段,实施智能化考核。2.5 评价结果的多方面运用除了将评价的结果运用于学生的学籍管理以外,学生的学业评价结果还应该有更多的运用。对于学生评价结果应详细的反馈给学生、家长、企业专家,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同时,学生的评价结果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资料。多元学业评价模式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工作密切相关。该课程以生产企业一线管理岗位需要为基础,设计 10 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定若干个工作任务,将从事生产管理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作者根据《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多元学业评价模式的改革,具体评价模式详见表 1。通过多元学业评价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较之以前学习更加主动,课堂上学生会十分活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在学生对课程测评中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2.45%,较改革之前上升了 5.3 个百分点。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上升,参加测评企业专家超过 92%认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符合企业实践生产的需要。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应当逐步完善学生学业成绩的质量分析制度和反馈机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及时得到矫正性信息,使评价制度成为提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手段,以带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新建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
新建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具有我县特点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南昌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维度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我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基本原则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根据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归纳为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大领域。
2、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初中学生综合表现关键纪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表现关键纪录是指能够表明初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多方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状况的关键性材料。综合表现关键纪录一般由以下5个方面构成。
(1)关键考试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科目的成绩,主要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
课程的学业状况和学习成绩以及理化生实验操作等现场测试结果,也是关键考试成绩的内容。
(2)关键的表现性作业。主要表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所完成的探究性作业等。
(3)关键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描述、活动成果、感悟和反思等。
(4)特长与获奖情况。参与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竞赛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关键性表彰、奖励及证明特长与潜能的材料。
(5)自我描述和重要他人的评语。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定,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未来的计划等;重要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并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语等。(如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家长等)。
初中生学籍档案和学校按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所做的关键性记录是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综合性评语+等级”的方式呈现。
(1)综合性评语。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2)等级。用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描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评为“待合格”时应极其慎重,必须要有充分资料予以支持。不能将综合素质五个方面的评定等级整合为一个结果。
4、为了便于操作,在具体评价中应将五个维度化为若干个要素,将关键表现记录细化为若干个关键评价点,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行搜集关键表现记录材料并提交给评价小组进行评价,并评定等级(见附件一《南昌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四、组织领导
1、县教体局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股、监察室、督导室等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指导、督查全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监控评价过程,接受投诉和举报,纠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处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2、各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委员会负责落实评价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任免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认定评价结果。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人员需班级学生一半以上认可,方可入选。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评价委员会及评价小组的人员组成必须具有代表性,人数应在5人以上,任课教师在对应评价班级任课时间应在1年以上。
五、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2、组织自评。学生依据《南昌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所列“关键表现”写出自评报告,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各个领域中的自评等级。所搜集整理的关键表现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自评报告应如实总结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字迹工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两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五个维度分别按四个等级(A、B、C、D)进行投票,得出互评等级建议。投票中,A达6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0%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并撰写描述性评语。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以学生提供的本人《中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以及各项客观证据为依据,结合县级和校级考核科目的成绩或等次以及家长评价意见,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议后,对5个维度均被评定为A级(名额以学生总数的30%左右为宜)和“品质与素养”被评为为A级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7、收集反馈意见,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复评。再次公布复评结果。对有重大分歧的评议意见,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集体审议裁定。
8、撰写综合性评语,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报告书》,整理相关关键表现材料,一并归入《毕业生档案》。其中学生出示的获奖证书等证件(取最高级别的1-2个),由班级评价小组审验原件后,提交证件复印件归档或由学校出具证明材料归档。
9、总结上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写出书面总结与《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名册》(电子稿)一并报县教体局评价领导小组备案。同时还应在中招报名时负责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输入报名系统,与报名信息一起上交县中招办。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1、作为毕业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如“品质与素养”被评为“D”等(待合格),则不能毕业。
2、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录取依据之一。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直升生、推荐生的首选条件,是其它类型招生
录取新生时学业考试成绩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条件。
七、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次。
4、班级评价小组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自评、互评意见,参考自评、互评所提供的信息,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定,撰写综合性评语并逐一签名。如果出现经过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结论;如有重大的原则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裁定。评价委员会在核实后,由评价委员会全体成员逐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上签名,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讲诚信的教师和学生,实行责任追究。
5、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委员会应进行核实与裁定。公示制度要得到保障,对评价的结果,五项评为“A”的和“品质与素养”被评定为A级的学生名单应予公示,其他等次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评价结果经公示后,校长应签名并加盖公章,存档备查,同时制成《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名册》报县教体局中招办备案。
6、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原则上不能更改,如果发现评价结果确定有误,由更改人(学校)向县局评价领导小组提出更改申请,经县局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由学校填写更改缘由并签名,审核人签名并保存原始评定记录。
八、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1、对借读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原则上在其就读学校进行,就读学校要对借读生认真评价。
2、对弱智生、伤残生的评价,根据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本方案进行评价。
新建县教育体育局
二00七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