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 九年级 第一学期 语文 每周一诗
九年级 第一学期 每周一诗
咏绣障 【唐】胡令能 春日偶吟 【清】袁枚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沈园二首(选一)
【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生查子·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鹧鸪天·代人赋 【南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伐檀 《诗经》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不素餐兮!
硕鼠 《诗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11 山中寡妇 【晚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12 咏柳 【北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滕王阁 【初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池州翠微亭 【南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横塘 【南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6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二篇:上海语文八年级上每周一诗
上海语文八年级上每周一诗
1.《春日五首》其一
(北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及译文:
1.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2.霁:雨过天晴
3.瓦:琉璃瓦 4.碧:碧玉
5.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6.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7.卧:攀枝蔓延
译文: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2.三衢(qú)道中(宋)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及译文: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⑦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年代】中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昌黎先生集》
【封】这里指谏书。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朝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潮阳】今广东潮安。一作“州”。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雪拥蓝关马不前】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
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燮(xie)(郑板桥)wū shā zhì qù bù wãi guān 乌 纱 掷 去 不 为 官,náng tuï xiāo xiāo liǎng xiù hán
囊 橐 萧 萧 两 袖 寒。xiě qǔ yì zhī qīng shîu zhú 写 取 一 枝 清 瘦 竹,qiū fēng jiāng shàng zuî yú gān
秋 风 江 上 作 渔 竿。注词释义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囊橐:口袋;袋子
萧萧:空空的样子 译文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
尸骨。
5.卜算子 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译文
⑴卜算 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⑵卜算子:为词牌名。《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说明:双调,44字,前后阕各两仄韵,各22字,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更著:更加受到。
⑻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⑼苦:尽力,竭力。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⑾一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土。
⒄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驿站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欣赏。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无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â gū)。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②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⑤可怜:可惜。
⑥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⑦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⑧愁余:使我感到忧愁。(“余”也有写作“予”)
⑨鹧鸪(zhâ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7.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⑾。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作品注释
112345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1]6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4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2]
8.畲(she)田词五首(其四)
(宋)王禹偁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注释译文:畲田:即火耕田。此处指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土地,有垦荒的意思。
种完了北山的田地再去种南山的田地。帮助邻人们耕地,怎么能偏袒呢? 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一样,那么天底下就会少很多荒田。
9.北陂(pi)杏花(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译文: 陂:池塘
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各有千秋。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小路上被碾作尘土.10.和《淮上遇便风》
(宋)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ming)始自由。
【翻译】 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注释】
①《淮上遇便风》:原作者不详。此为和诗,抒发行舟遇便风之快感,表现了诗人放情万里的心情。
②浩荡:形容河宽水盛。清淮:点出淮河水色澄澈(chãng châ)。天共流:水天一色。
③喧卑地:喧嚣低湿之地。④沧溟:指水弥漫貌,常用以指大海。粱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沧溟之深,不能比其大。” ④卑地:低湿之地。卑:低 11.冬夜读书示子聿(yu,四声。)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4.遗:保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11.觉:感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14.行:实践。
15.躬(gōng)行:亲身实践。
译文:第一句: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第二句:往往在少年时开始努力,到老了才会有收获。
第三句: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永远是肤浅的,第四句:要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实践。
12.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①一鉴②开,天光③云影共徘徊。问渠④哪得清如许?为⑤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⑥巨舰一毛轻。向来⑦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⑧自在行。[1] 词语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鉴:古代的镜子。
③“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移动。
④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⑤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⑥“艨艟”:古代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羽毛一般轻盈。
⑦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⑧中流:江心。引(那通 哪)。
诗词译文: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由自在地顺漂。[2]
13.听 弹 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
【注释】
⑴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风入松》的调名。【译文】
(1)七弦琴上发出清越的声响,原来是松风凄清的曲调。虽然我喜爱古老的曲子,但今人多已经不大弹奏了。[2]
(2)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
14.听张立本女吟
(唐)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作品格律
此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 ○ ● ● ● ○ △,● ● ⊙ ○ ● ●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 ● ⊙ ○ ○ ● ●,○ ○ ● ● ●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作品翻译: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衣服,独自在夜晚凉爽的寂静庭院中漫步。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节,秋月高悬,吟诗一首,月光冰凉如霜。
15.早 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
注释:(1)迥:远。(2)傍:靠近。(3)发:开放。(4)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5)经冬:过冬。
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16雪梅
〔宋〕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③阁/搁笔费评章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③骚人,文人。
④阁/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第三篇:每周一诗
北陂杏花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二、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短诗。诗人王安石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尽管他的“变法”由于种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但他执著地坚持理想,矢志不移,至死不渝,故有“拗相公”之称。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拗”,诗中作者以“北陂杏花”自况,既写出了它的“妖娆”多姿,更表现了它即使被风摧凋零也保持洁白的风骨气节,决不沦落尘土而自污。
三、翻译
池塘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朵争奇斗艳春色满园。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
四、赏析
诗中第一、二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北陂杏花的美好身姿与形态。以“春水”围绕来衬托春天杏花之美,同时为“花影”预作铺垫。“妖娆”一词正面写出了杏花的曼妙、美丽与柔弱,而“花”与“影”相映,虚景与实景相交,构成一幅令人神往而韵致绵绵的图画,其间透出的春光使人陶醉。第三句“纵被东风吹作雪”,写杏花被风吹落的情景,虽离别树枝而飘零于水,但仍然保持着“雪”一样的高洁纯白。第四句“绝胜南陌碾成尘”是点晴之笔,与落在田间小路被碾为尘土的杏花相比,飘零入水的北陂杏花结局实在要好得多。由此可见,落入水中的北陂杏花正是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坚持高洁品格的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首诗的用词也非常精准。如三、四句中的“纵”与“绝”两个虚词充分展现了杏花的坚定决心与执著精神,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诗人高大的形象与独立的精神世界。
五、中心
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诗中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借杏花写自己的纯洁心态。
六、赏析补充
诗中“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它表现了诗人坚持高洁,特立独行而绝不流俗的思想感情。诗的后两句中“纵被”体现了杏花迎接风雨的勇气,“绝胜”突出了杏花的决心与乐观。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和《淮上遇便风》
一、字词解释
①浩荡:形容河宽水盛。②清淮:点出淮河水色澄澈。③天共流:水天一色。
④喧卑地:喧嚣低湿之地。卑地:低湿之地。卑:低。⑤沧溟:指水弥漫貌,常用以指大海。
二、翻译
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三、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四、赏析
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冤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
五、中心
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六、赏析补充
1.从全诗看,首句中“天共流“的作用是描绘水天相连的浩荡景象,营造壮阔氛围,并与诗尾照应。
2.“和”表示是对《淮上遇便风》这首诗的唱和。3.“应愁”句和“吹入”句具有比较的关系。4.“应愁”表示想到“晚泊喧卑地”会发愁。
七、赏析
此诗为作者和友人舟行淮河之作,抒发行舟淮河之上得遇便风之快感,表现了诗人放情万里的豪壮心怀。“浩荡清淮天共流”,“浩荡”点出河宽水盛,“清淮”点出水色浪激,“天共流”是说水天一色。只此一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登舟如行青冥的快意,加之“长风万里送归舟”,让诗人凭虚御风,不久即可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应愁晚泊喧卑地”句写诗人感到忧愁,惟恐晚间停泊之地既喧闹又低下潮湿;并由此推出下句“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富于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使人想象到诗人冲决羁绊、背负青天作逍遥游的胸怀。联系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愤懑之气不能自平”,“嵘竑于胸,一夕三起”,这“吹入沧溟”之想,实是诗人清白、高远精神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从“浩荡清淮天共流”到“长风万里送归舟”,再到“吹入沧溟始自由”“ ,都是写乘“便风”的快意,其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其中,前两句是现实,末一句是遐想。无现实而写遐想便没有生活基础,无遐想而只写现实则淡而无味,二者相辅相成。其次,“应愁晚泊喧卑地”一句十分巧妙。这一“垫句”,也是诗中“波折”。从“垫句”而言,是为了给下句蓄势,通过一收一放,让语势更加酣畅。从“波折”而言,正是由于对船泊喧嚣卑湿之地的忧虑,才更显得对“吹入沧溟始自申”的向往,令人读后产生痛快淋漓之感。
此诗立意高远,耐人寻味。诗的前两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归途顺风行舟的快意。“送归舟”则是诗人阔别故乡、归心似箭的真情流露。诗尤贵在曲曲中陡生新意,“遇便风”而生云帆沧海之思:“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极富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可见诗人欲冲决羁(jī)绊、无拘无束地遨游沧溟的强烈愿望和广阔胸怀。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这“吹入沧溟”之想,是诗人清白、高远的思想写照。
苏舜钦的《和〈淮上遇便风〉》抒写万里行舟,快风顺水的大自由大自在。“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溟始自由。”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冤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综上所析,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第四篇:三年级上学期每周一诗
三年级上学期“每周一诗”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人日思归 作者: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梅花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石
作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第五篇:每周一诗方案
伟民小学2012年“中华古诗词
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为契机,继续通过“每周一诗”活动,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诗化学生生活,探索校园诗教“以诗育趣、以诗育情、以诗育人”之路,丰富学校德育内涵。
二、组织机构
组长:王侠
副组长:马继发
成员:邓冬亮、李祖洪、张爱凤、马海波、班主任及各年级语
文教师
三、活动主题
传承传统文化,吟咏古诗古词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设定教室黑板报(后黑板)的一角,抄写好“每周一诗”,每天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利用时间,精心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古词。
2.各班把评比栏做为“每周一诗”“我会背啦”专栏。上面要写上班级在籍学生名单,学生每会背一首古诗词在学生名字后面贴上大红花一朵,以示奖励,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将在期末总结大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3.学习背诵“每周一诗”。
(1)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7:45—7:50这5分钟学习“每周一诗”。
(2)利用每节课课前的2分钟,背诵“每周一诗”。
(3)每周课间操结束后背诵“每周一诗”。周一背诵上一周的“每周一诗”。
4.德育处将采用巡查和抽查方式对各班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伟民小学 德育处
2012年4月23日
龙华伟民小学“每周一诗”诵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