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样例5]

时间:2019-05-14 09: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一篇: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1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1)

【本章学习提示】

在学校教育组织中,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教育主要是以班级教学形式展开的。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也是依托班级组织实现的,是在班级活动过程中得以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教育教学功能,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章主要围绕班级和班级管理的内涵及其历史沿革;班级的特征;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等方面而展开。

【本章学习目标】

1.班级的内涵、班级的基本特征、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

2.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班级管理的任务、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一节班级概述

一、班级的内涵

班级即学校教育组织里的年级和班的总称。“班”意指工作或学习的组织,表示的是一群人。“级”意指年级,表明的是学生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班”和“级”是联系在一起用的。

班级在其产生之初,其职能主要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和集体。发展到现在,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为了开发班级的多种职能,更倾向于把班级看作是教育性的学习集体和生活集体。由此,从内涵角度可以把班级定义为: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1]

二、班级的基本特征[2]

儿童一进入学校就被编入特定的班级,作为班级的一员接受指导。一般来说,班级具有如下特点。

(一)学习性

对于班级中的学生而言,首要的属性是“学习者”,其基本任务是学习。学生学习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奠基性学习”。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奠基性学习”,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奠基性学习不可能在个体独处的空间里完成,必须在群体生活环境中进行。班级组织正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种在校期间群体生活的基本环境。班级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既有社会为其安排好的,如教学科目的显性课程,也有如班级组织中的各种规范、角色、人际关系等的隐性课程。

(二)不成熟性

班级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是非成人组织。作为班级组织主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这一发展的水平因学生的年龄而异,但就其整体相对成人来说,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未成熟者。因此,班级不可能进行完全的自我管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成人的力量。

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实行自我管理的基础。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尽管学生并非成人,但自主意识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近乎天性的社会性要求。不少研究表明,即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自其入学那天起,就已开始谋求学校生活中的独立自主。从这个意义上,应当说学生对于班级组织的运行有一种近乎天性的自治倾向。

由于学生并非成人,因而在学校中对于教师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意识,尤其在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受挫时表现最为明显。经验表明,在中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这种依赖意识是不会完全消失的,只不过依赖的程度随年龄的不同而呈递减趋势。

(三)教育性

班级的教育性是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具有的特点。如果说夸美纽斯在17世纪首创班级授课制时更多地强调班级只是作为一种“大生产”的组织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价值的话。那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的乃是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单位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也充分说明教育性是班级的主要特点。

班级的教育性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社会化方面,而且也表现在促进学生个性化方面。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性化与社会化是相容的。社会化不是以牺牲自我发展、自我表现为代价的。学习社会的文化,掌握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同个人的学习兴趣、需要从来不是完全对立的。强调班级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就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学校培养的不是社会机器,而应是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四)社会性

人的活动的首要特征是社会性,无论活动指向客观对象(如使用劳动工具)还是指向个人或集体(如人际交往),都不能脱离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单个人的活动是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的。离开了社会关系,人们的活动就不复存在。活动也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生物性本能活动或适应行为,而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体现着一定社会关系的现实人的活动。班级中的活动既反映着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要求,又反映着社会环境的渗透和影响,只不过前者带有更多的自觉性,后者带有更多的自发性而已。在班级的活动中,学生要和教师、同学这些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这都构成了学生们的社会关系。可见,社会性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班级制度的历史发展

学校教育中的班级制度是以大工业生产作为其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班级制度的萌芽期

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极为简单,教育的方法手段只是口耳相传。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但是,无论是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各类学校,还是后来封建社会的私塾、书院以及欧洲中世纪学校等,它们大都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尽管汉代曾出现“大都授”(类似学术报告),南唐朱弼亦曾采用“升堂讲说”等形式,但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并没有形成年级和班级,更没有什么班主任,班级只是处于萌芽状态。

2.班级制度的产生

班级产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这期间,乌克兰、白俄罗斯兄弟会学校中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雏形。法国的居耶纳中学、德国的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等是最初设立班级的学校。拉萨尔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也曾以班级教学制代替了当时盛行的个别教学制。最早使用class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在这时期,是否把学生分成班级被看作优秀学校的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学校制度和在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这标志班级制度的正式形成,班主任这一班级组织角色也相应产生。

3.班级制度的发展期

班级的发展期主要在17~20世纪中叶。自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普及教育成为时代的重要教育课题。要培养大量的社会急需人才,要建立国家化的学校系统,就必须推行班级授课制。这时,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了校—年级—班级三层结构,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成为相应明确的人员分工。班级、班主任作为独立的要素,不可忽视地存在于学校教育系统之中。这一时期之后,班级制度的发展逐渐走向巅峰。

4.班级制度的变化期

20世纪以后,班级制度的发展进入了变化期。在这一时期,班级授课制一方面被弱化;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不断走向法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欧美等地出现了否定班级授课制的倾向,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家提出了诸如“道尔顿制”“开放课堂”“无墙大学”等教学形式,他们认为班级授课制有着育人单

一、忽视个性发展的弊端,所以,对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班级制理论加以否定,使班级有弱化的趋势。但另外,又有法制化的趋势,如苏联、日本等国在20世纪40年代又先后颁布了一些法规,充分肯定了班级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使班级制度法制化。

(二)我国班级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大都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古代的私人讲学和宋代以后的书院都不设班级,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我国采用班级教学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20世纪初,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以后,才在全国逐步采用班级教学形式。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并试行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各学堂要按学生程度深浅分学级并编班上课。

由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实行分班教学,并设有级任教师是在民国时期。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将清末的各种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当时由于学校规模小,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因而采用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下,学校制度不尽一致,各根据地根据具体情况办学。为了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在一些学校里也安排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班级工作。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结束。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得到迅速改造和发展。依照当时苏联的教育经验和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教育传统,我国在中小学实行分班教学,并设立专职班主任以取代级任导师。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使班级授课制有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又强调了班主任工作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88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规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以及任免条件等。这样我国的班级便走向正规化道路。

班级授课制自创立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它的出现和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对于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传统方式。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仍把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但是,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强调标准、同步、整齐划一,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内在潜力的充分发展等。随着以电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的形成,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俄、法、德、日等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声、光、电来完成。打破学习时间、空间和学习人数的限制,提倡多种教学形式的合理结合,把班级、小组、个别教学综合运用,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现状来看,班级授课制较为适应我国的国情。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构建学习化的和谐社会还是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必须有大批优秀人才。班级是培养人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合格人才的摇篮,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要使之健康发展,不断完善。

班级的构成要素[4]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根据现代社会学理论,只要社会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组织特征,便成为社会组织:(1)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2)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3)具有严格的组织规范。在通常情况下,班级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因此,班级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有的研究者常把学校当做一种社会组织,把班级当做一种社会体系。从社会体系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看,两者有共同的基本要素:即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必须有固定的关系与交互作用;其差别主要是社会组织强调要实现某些特殊目标或宗旨。而社会体系则泛指一般较具固定形式的角色关系,以此为探讨社会行为的基础。

班级是作为一个正式群体而存在的。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班级有其特定的成员、特定的目标、特定的文化、特定的人际交往及特定的功能。从功能的观点来看,班级可以被看做一个社会化的机构,也包含着个性化的功能。为了实现这种功能,班级中存在多种目标,如由课程与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目标等,班级是实现这种目标的机构和主要场所。因此,班级不仅是一个微观的社会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

日本学者片冈德雄认为,班级必须具备五个条件:起码有个学习成长的目标;有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指导和学习这两种角色分配;这种集体起码要保证持续一定的目标;一般说来应有一定的物质场所。[5]我国学者陈桂生认为:“构成教育活动的要素中,其中有些要素是必要的,缺少这种成分就不能成其为教育;另一些要素属于教育活动的充分条件,条件越充分,教育活动越有效。作为教育活动必要成分的要素,称为教育的简单要素。”[6]在上述构成班级的五个条件中,既有构成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也包括充分条件,从这些条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条件包含了构成教育简单要素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但缺少了教育资料这一简单要素。

“学校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与社会的教育因素及教育功能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社会系统之中”。因此,教育活动的简单要素也势必是构成班级的必要成分。“教育资料”即相当于班级中的课程,缺少了课程的因素,班级的成员无疑与社会其他群体的成员一样。

对班级性质的不同认识[7]

近年来,对班级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视角的态势。自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来,班级性质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经典选题。在已有研究中,班级性质被界定为四种:班级作为社会体系、班级作为初级群体、班级作为社会组织、班级作为“学习集体”。

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从社会体系角度来分析班级性质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他对班级之所以是一种社会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发。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体系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社会结构——家庭不同。帕森斯指出,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尽管家庭和班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都肩负着社会化的任务,但班级结构尤为重视成就主义和普遍等同性,而家庭则强调归属主义和个别等同性。

持“班级是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论者主要是谢维和教授[8]。他认为,关于学校班级的讨论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规模问题、规范问题和制度问题。由此从“班级应是什么”的价值观出发,认为班级理应是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尽管它也具有社会组织的属性。

吴康宁教授在《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与其价值选择》[9]一文中,在依循“逻辑地形图”的基础上,科学的考察学校班级的社会属性,并进而考察的教育指导意义。由此,作者依序论述了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集群——社会群体;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自功能性组织”与“半自治性组织”。

除了上述班级定位外,日本学者片冈德雄将班级依次界定为“集体”(group,中文往往译为“群体”),“学习集体”“班集体”;[10]这主要是在“初级群体”的上位概念“社会群体”层次展开讨论。

上述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班级性质的认识。

第二节

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依靠班级管理活动来具体实施。因此,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关键。同时,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未来发展。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各项工作的管理。[1]

二、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2]

(一)班级管理的产生

班级授课制是社会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班级管理随班级授课的产生而产生,随师生结合方式的改变而发展。

中世纪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都不同,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指导,不对全班授课,教学秩序乱,效率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夸美纽斯在总结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能,与学年制班级相配套,夸美纽斯选定了一套比较完整而严密的考试制度。学校的考试分为以下六种。①学时考查。由任课教师主持,有时是观摩学生学习是否专心,在每节课上都进行考查。这种考查有时是通过提问进行检查。如请重复我刚才讲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等。②学习考查。由小组长主持,每天学校全部课程结束后,组长与其组员一起复习,检查一下所做的事情,组长应力求使小组的成员熟练掌握已经正确理解的材料。③学周考查。每周六午休时,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考查,提倡进行互换名次的比赛,任何一个名次比较低的学生有权与本组名次比较高的学生进行竞赛,甚至可以跨组竞赛。如果后者比赛失败,就应当让位给对手,改为低名次;如果没有失败,则保持其原来的名次。④学月考查。每月一次,由校长每月视察各班一次,进行严格的考查。⑤学季考试。由学校某个班主任与校长一起主持,以便了解谁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些,作为公开表彰的依据。⑥学年考试。这是最重要最隆重的一次考试。在学年结束时举行,学校各方面的负责人参加,全校的学生集中在操场上,通过抽签对学生进行口头上的检查和考试。这次考试将决定每位学生是否能升级。

从以上夸美纽斯所论述的这套考试制度来看,它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考试制度,只是一种非书面的检查学习的方法,它缺乏考试的规范化性质,但是,它把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检查作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时刻关心,从每天、每节课抓起,这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无疑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对教师的职责规定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应该给自己提出本班的目标和任务,并且要十分熟练它,然后根据它来安排一切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最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其次是待人接物方面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教师在道德培养方面要通过多种练习和介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渴望参加劳动。教师不仅在表面上,而且在事实上是他们教育学生要养成的各种美德的活生生的楷模,教师必须像父亲一样对待学生,真诚地希望他们取得成就,仿佛教师就是学生精神成长方面的父亲,因此,他们应该更温厚地而不是严厉地去做这一切。

小组长具有以下管理职责。小组长是10人集体的管理者。在校内,他在智慧、德行、虔信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如在朗读、书写或做其他练习时,小组长要检查每一位组员的学习情况,主持每天的学习考查。在校外,小组长要注意同学是否有礼貌,保证每位学生认真地祷告。

对学生行为提出以下准则:在家教方面,每个学生应该真心实意地敬畏上帝,不做违背上帝旨意和自己良心的事,认真地祷告;在德行方面,学生应尊敬教师和小组长,与同学友好相处,保持身体和衣着的清洁和整齐,行为要符合礼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在智慧方面,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和思考,对每周的考查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拉丁语学校中的学生在校内都应用拉丁语交谈。

对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管理,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他认为班级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地工作。维护纪律的办法有三种:一是不断地监视;二是谴责;三是惩罚。班级内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一旦发生了过失,则要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处罚分合理的训斥、用树条赤身抽打和开除。在处罚中,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可见,那时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倾向于专制式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发展

人类在很长的时期中,曾经把受教育者——学生的被动性作为社会的期望。在那种状况下,学生成长为“人”(表现人的自主性),会受到“非人”的待遇,如体罚等;反之,学生成为“非人”(丧失自主性),才能受到“人”的待遇,才会受到鼓励和尊重。因此说,那时的班级管理方式是专制式的、非人道的。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不但对传统教育提出有力的挑战,而且表述了关于教育对象的新构想。他指责当时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人们受到自己习惯的奴役、折磨和遏制。“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教育也成为奴役折磨和遏制人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三要素(称之为“三种教育”)中,“人的教育”(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事物的教育”(教育资料)都应配合所谓“自然的教育”(受教育者才能和器官的发展),这叫做“遵循自然”。卢梭实际上把教育对象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把教育过程变成自我教育的过程。卢梭认为,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的东西。这样,就相应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职能,他说,我宁愿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去拿些什么东西去教导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孩子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卢梭认识到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堪称关于教育对象的又一发现。这一发现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成为20世纪初“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支柱,这一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倾向于一种放任式的管理。教师的作用从原来的直接传递知识与价值观改变成从“旁”助成受教育者学习知识与形成价值观的自主活动。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由“纪律”的管理变成了“自律”的管理。从这里也能看出管理职能在不同时期的改变。在受教育者处于半人身依附关系的教育情境中,管理甚至成为教育者的主要职能。所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与“不严”都属管理问题。把教育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严”或“不严”,可见在那种教育情境中管理职能的重要。

到了近代,管理只是作为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而成为教育者的派生职能。即使从经验上承认“管理也是教育”,也只是把它作为教育活动条件的意义上承认这种经验,或者说,在不严格的“教育”意义上承认这种经验。

现代教育管理与传统教育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教育只注重管理的管束功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现代教育管理不仅注重管理对教学服务的功能,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更注重挖掘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

三、班级管理的任务[3]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所以班级管理应该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其具体任务如下。

(一)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既是班级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又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班主任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去,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组织好教师集体和家长集体

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来进行和完成的,但有许多工作必须通过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配合来完成。班主任不能“单枪匹马”,而应团结、依靠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并且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有统一目标的教师集体和家长集体,共同管理好班集体。

(三)落实学校管理目标,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班主任要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从本班的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干部讨论,提出全班共同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制订出每学期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不断引导学生前进。

(四)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不仅是落实班级工作计划的一个具体的环节,也是使班集体能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忽视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必然会造成班集体的混乱和不协调,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班级管理的内容[4]

(一)班级组织管理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同时还可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当一个班集体组织健全、学生积极向上、师生关系融洽、班级工作能够形成客观运行机制时,班主任就可以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

班级组织管理要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班级组织的设计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实现班级组织目标,首先必须对班级的发展进行设计,班级据此开展活动。而学生是通过班级中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发展的。

班级组织建设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二是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衡量一个班集体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第一,群体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程度。也就是说,社会的要求被班级的成员认同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抱负水平。第二,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一个团结的、对原则问题有一致认识和高度情绪认同的组织,必然有统一的对成员起参照作用的舆论。第三,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班级组织成员彼此之间能够心理相容,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归属感、满意感、责任感和义务感。第四,共同活动的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性水平。以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共同活动为中介,班级成员才能形成各种特殊关系。第五,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性水平,是班级形成教育主体、教育力量的保证。第六,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以上六点是设计班级组织的主要依据和达成目标。

2.指导班级建设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组织的设计者,而且是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者。班级组织在目标达成中,深受班主任指导风格和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具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

(1)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他们的话就是指示、命令,对不服从者动辄发怒、批评、威吓和谩骂。他无论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尽量限制学生的自由,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管理与支配学生的一切行为,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地压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他们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对不服从者给予处罚。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中总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地学习和生活着。整个班级表面看来是统一的,班主任也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学生们失去的是学习的喜悦。比如,在专制型班主任管理的班级中,竞争替代了合作。班级成员为了获得班主任的器重而展开竞争,由此导致一些班级管理的负面结果。所谓的“好学生”,学习不再是为了获得学习的喜悦,而是一心为了博得班主任的器重和在班级中的地位,生怕自己被视为劣等生,被人瞧不起。

(2)放任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主张无为而治,而真正的动机是不愿意负责任。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使学生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学生也绝对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这样的班级中,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过是物理空间上的聚集,在精神上则完全是疏远的、离散的。这种班级有群体但无组织,不存在有意义的关系,所谓的群体不过是乌合之众。这类班主任管理的班级很快会分崩离析,丧失有机统一体的生命力,变得既无生机,又无秩序。因此,班主任无法把握班级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形形色色的奇怪要求、意见也会让他感到应接不暇,又苦于无力把班级整顿好,只好不负责任听之任之,放弃自己所应履行的职责。

(3)民主型。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认为自己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善于倾听学生的批评,并且积极地面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他们主要不是以直接的方式领导学生,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班级组织。他们管理的班级有规则,规则是在班主任的提议下学生自己制订的。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应当如何遵守规则,知道制订这些规则的目的不是监督和处罚,而是在班级充分形成一个自觉维护规则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身上最美好的品质展示出来,体验成功和快乐。民主型的班主任在尊重和爱学生的同时,知道作为班主任所应担负的责任。

上述三种类型的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专制型的属于支配性指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威胁。在强制性、指令性的指导下,学生的积极性显著降低,消极性、依存性行为增多。放任型的属于不干预性指导,容忍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更无意组织班级活动,回避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在无指导的班级中生活,有目的的活动水平低下,违背团体原则的自发行为增多。民主型的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学生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学生在其指导下,行为较稳定,自主积极的行为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一直处于变化之中,随着这种变化,学生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人际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班主任的指导内容、指导重点也应视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有研究表明,学生理想的教师形象,从初中至高中会发生很大变化。高中生、大学生倾向于把允许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采取独自的方式行事,具有明确的信念并果断地做出决策的教师视为理想的教师形象;而初中生则认为严守纪律、照章办事是他们心目中向往的理想教师形象。

3.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级组织,发挥好集体的教育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培养集体意识,使班集体中的全体成员能够自觉按照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个人归属集体、献身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信念。②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集体中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平等交往、相互团结,形成和发展热爱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③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④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勇于批判错误舆论,善于坚持正确意见,敏于接受新生事物,进取开拓的集体主义自决能力。⑤培养公民意识,使每个成员自觉地意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制度管理[5]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他们既要参与制度的制订,又要遵守所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监督自己和他人遵守制度的情况。只有当他们集“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权利于一身的时候,他们才不会成为班级管理的旁观者,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班级民主管理”。

1.根据实际制订班级制度

(1)基本制度是班级发展的基石。全体学生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它们是昔日和现在的教育者群体探索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每个班级未来发展的可靠基石。班主任对这些制度持什么态度对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制度是关于“人”的制度,它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理所当然地对这些制度采取了“拿来主义”的做法。他们从来没有讲述这些条条款款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订的,有什么优越性,违反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只注重“利用”而不注重“开发”,使得这些金玉良言变成了毫无情感的冰冷说教。班级管理者只有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对这些制度进行心理认同,才能使之真正变成宝贵的管理资源,从“你的要求”变成“我的自觉”。学生认同的过程,是把基本制度变为本班级制度的必然路径。一个班级不可能从“零制度”起步自立规矩,既无可能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2)班级制度是基本制度的操作平台。笼统地要求学生遵守基本制度对管理目的而言效果不佳,而且千“班”一面,不利于彰显班级特色。必须对基本制度进行整合疏理,制订出诸如“本班一日公约”之类的系统可操作性规章制度,这就是基本制度具体化的过程。班级制度要达到或基本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状态。班级制度的制订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负有引导的责任。在制订班级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不违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班级制度的宽严尺度、对人和事的具体处理方法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方式进行把握。

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人。班级制度中往往只有要求,而缺乏具体、明确的评价激励制度(往往是在期中、期末由师生说说评评了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欣赏学生的成绩,没有制度保障是不行的。只要求学生做到什么,而对做得出色的人和事没有表扬与奖励的措施、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没有批评与惩罚措施,这样,制度的杠杆就倾斜了。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久而久之也会滋生“制度无情”的感觉。所以班级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班级的评价激励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制度激励人、教育人的作用。

班级制度应该是灵动和有时效性的。“学生制度学生订,订好制度为学生”的宗旨是孕育绵延不绝的班级制度的源泉。班级制度应该成文以便传承和修改,如果学生不能或无法承担文字工作,班主任要责无旁贷地做好这项“服务”。

2.执行班级制度

立制度易,行制度难。制度的公平和增效作用师生并不难理解。但我们的班级“制度”为什么没有其应有的尊严呢?这是缺乏对遵守制度的评价机制所造成的。我们往往立好了制度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把起点也当作了终点。“立法”更要“司法”。班主任考核学生的依据是什么?以几项简单的外显指标粗略地给学生下结论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应该对照所有的班级制度细细评价。评价形式要多元化,既要有教师评价,又要有生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评价时要心存善意看主流,就事论事,避免伤害受评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有异议的时候,要允许学生申辩和质疑。评优既要评综合先进,又要评单项优秀。要尽量肯定多数人的守纪行为,满足他们当“好学生”的愿望,实行无劣评价,唯其如此,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算是系统性的,才会真正凸显“管理育人”的目的。

(三)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有特定的角色分工,教学目标一般都由班主任和教师指定。学习目标共有,就意味着班主任和教师把代行制订的目标当作师生合作的目标,它不仅表示让学生理解今后该学习哪些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学习本身的价值,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生活和教学中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实际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的发展。学习内容的价值一旦共有,就会产生合作性的学习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2.建立并维护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6]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教学,教师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在抓教学正常秩序方面,应注意以教学为主,协调其他教育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中心任务;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得以优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统一起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维护正常的课内课外教学秩序,使全班同学都得到最大发展。

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班级管理指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班主任要调动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彼此协调关系,使之在班集体工作中形成合力。任课教师要支持和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结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制订和实现班级组织和学生的个人目标,还可以协助班主任共同指导课外实践活动。二是以班长或学习委员、科代表为骨干的教学沟通系统。三是以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班主任和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学习指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成功的快乐”。许多班主任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意识不到学习指导的重要性,或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或习惯于“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只看分数不重能力,或只重视智力因素不重视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班级教学管理的误区。学习指导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坚韧的学习意志;还包括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包括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效率。

(四)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班级群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班级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按活动方式分,可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分,可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劳动活动、游戏活动、综合活动等;按活动的目的分,可分为目标内化活动、建设舆论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活动、培养自觉遵守纪律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活动等。

所有这些班级活动,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和严格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和教师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达到应有的成效。例如,对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管理要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即有达成目标、有活动原则、有基本的教育内容、有活动的安排、有时间的保证、有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办法、有环境氛围、有畅通的教育渠道。管理者只有不断落实和充实以上条件,才能避免活动的形式化、随意性和短期行为,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对体育卫生活动的管理,班主任和教师要帮助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如按时上早操和课间操、按时作息、科学地安排时间等。

现代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

一、国外主要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管理理论

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在美国总结出一套科学管理理论,其核心是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他提出用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的办法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科学管理有两个绝对需要具备的要素:劳资双方合作尽到生产最大盈利的责任;必须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的经验。为此,他提出了劳资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转到盈余的增加上来、挑选合适工人、训练工人、以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刺激工人;管理者与工人合作而分工尽其责。他研究目标在改进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对工人生产环节严加控制,使工人变成机器人似的操作。

(二)法约尔的古典管理学派

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认为,“管理,就是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提出了管理的原则,提出了组织领导人应有的素质、企业人员的培养问题等。他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分析和组织控制问题。

(三)行为管理学派

行为管理学派侧重于人群关系及个体心理因素分析,提出激发人积极性、创造性的理论和方法,代表性学派有:

1.梅约的人际关系学派

梅约(G.F.Mayo,1880—1949)在美国提出了新的管理思想:人是“社会人”,金钱不是刺激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生产效率取决于人的积极性,人际关系,而满足人的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注意“非正式组织”的情感和倾向对人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融洽是提高生产效率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交往给个体带来满足,给组织增添活力。

2.需要、动机——激励学派

美国的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提出人生需要五层次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要能引起动机,推动行为。

美国的赫兹伯格(F.Herzberg)又提出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双因素理论。他对马斯洛的理论兼容并蓄,认为保健因素不能激励人积极性,仅是预防人不满的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有调动人积极性的作用。

3.斯金纳的强化学派

美国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刺激(S)所做的反应(R),只要创造、改变外部操作条件,人行为就会随之改变。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核心是强化理论。所谓强化,就是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间的联系;在管理上,就是对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或阻止该行为的再现。在管理上,运用强化理论,有着肯定积极因素,形成规范行为,否定消极因素,克服越轨行为的作用。

4.关于人性的学派

美国的麦克里格(Douglas McGregor)对人性提出不同假设,创立管理中的X理论、Y理论,而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以日本管理经验提出Z理论。三种理论要点列表:

5.关于领导行为学派

美国的布莱克(Robert R.Blake)、莫顿(Janes Monton)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如果将这种理论应用于班级管理,则如图1—1所示:横轴表示班主任对班级工作关心程度,纵轴表示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关心程度,其坐标交叉点,即表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类型:9.9型是最佳型班级管理,5.5型是均衡型班级管理,1.1型是最劣型班级管理,1.9型是人际型班级管理,9.1型是工作型班级管理。

二、现代管理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一)管理因素包括理性和经济因素及人性和感情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理性和经济因素及人性和感情因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既要重视正式组织的建设又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

(二)管理目标在于提高效率和效益

工业管理目标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效益。同理,班级管理目标也在于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增强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要提高效率就要善于对班级可用资源(人、财、物、信息、思想、文化、时间、精力等)进行充分的挖掘,特别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班委、团支部、课代表、小组长等)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关注投入资源与产出效益的比例关系,追求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

(三)管理内容包括人的积极性及班级工作

不能见人不见物,也不能见物不见人。我国班级管理要管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也要管班级工作,目的是培养学生。

(四)管理方式采用强化理论

采用强化理论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变人的行为。我国班级管理也可以采用强化理论,强化乃至巩固积极行为、弱化乃至消除消极行为。

(五)管理对人的激励方式在于满足,提升需要层次

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考虑以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提升需要层次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努力奋进。

【本章小结】

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具有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和社会性的特征的学生集体,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日常活动的集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管理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的班主任教师能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才能,为学生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不但可以保持班级秩序的稳定,同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其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人。因此,班主任教师必须掌握新时期班级和班级管理的科学知识,了解班级制度和班级管理的历史发展,明确班级管理的四项任务及内容,切实提高自己管理班级的理论和实践素养。

【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班级和班级管理的内涵?

2.班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4.班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综合案例分析】

一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7]

“上课!”同学们全体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

我正要讲课,下面呼啦啦动了起来,几名同学搬着桌椅,把我挤靠在一边。我刚开始还不知怎么回事,见同学搬桌椅出教室到走廊了,才恍然大悟:今天是星期一,按班规班法,每周一语文课第一个节目就是换座。我们班是以法治班,到这段时间就做这件事,老师忘了,大家忘不了。同学们依法办事,用不着老师说换座还是不换座。

换座完毕,值日班长宣布:“今天换座用了55秒,正常。”

原来换座位可没这么快。

13年前,我们班同学的座位便每个星期换一次。

靠南边的两行,16名同学串到北面去,其余八组64名同学依次往南串动两行。刚开始,只是人和书包、作业本等用品串动,换一次时间不长,三五分钟就完成了。

后来,按班级规定每人承包自己的桌椅,负责保管、搞卫生等,这样换座时,每个人必须连同自己的桌椅一起换。从南到北大调动,搬着桌椅,教室人又多,你挤我,我又塞住了他,显得秩序混乱,又很耽误时间。那时每星期换一次座,拖拖拉拉要20来分钟,同学们都觉得太浪费了。

大家觉得这件事也该计划一下,制订一个程序,以提高效率。

经过讨论,制订了如下的程序:

第二节语文课,上课后即开始换座,由值日班长宣布换座开始。

双人桌由一人搬桌,一人搬两张椅子;单人桌则椅子放在桌子上都由自己搬。

南面两行同学最先行动。第一桌两人通过前面讲台搬桌椅出教室,到走廊外面走5米停下(倘走4米,后出来的同学挤不下,走6米则多走两步,浪费时间),第二至第八座的同学一个紧跟着一个依次而出,最后出来的第八座两名同学桌椅恰好摆在北面两行第一座的前面。

这时南面两行已成为空地,北面的同学趁空而入,集体迅速向南平移两行,平移的结果使北面两行又成为空地。

原南行现正在走廊的同学,又由第八座开始趁北行的“空”而入。

当原南行第一座的同学在北行第一座落座的时候,全班换座完毕。从开始到结束,正常情况下,55秒钟便可以了。我1984年下半年教过一个有92名学生的班级,那时班级内还生炉子,交通不便,即使如此,我们全班换一次座也才用了58秒。当然,学生们需要一个从熟悉到熟练掌握换座程序的过程。

也有时,换完座,值日班长宣布,换座用了1分零10秒,这就要查找原因。班法规定,换座在1分钟内完成,超过10秒,便是事故。

事故也容易找到,有同学立即起来承担责任:“是我搬桌不慎,将文具盒掉在地上,弯腰一捡散乱的文具,便阻碍了整个集体的活动,使全班同学每人为我浪费了10秒钟。”

解析:

上述案例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片段。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魏书生老师的管理智慧。在魏老师的班里,类似换座这样既有序又高效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15分钟大扫除、2分半收好书费等。可见,高效、稳定的班级秩序得益于高质量的班级管理。

【本章参考文献】

1.檀传宝主编.德育与班级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郭毅.班级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阅读链接】

1.谌启标,王晞等编著.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李伟胜.班级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5.张作岭主编,宋立华副主编.班级管理(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7.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注释

[1]檀传宝主编:《德育与班级管理》,24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郭毅:《班级管理学》,5~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檀传宝主编:《德育与班级管理》,24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249~25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檀传宝主编:《德育与班级管理》,247~24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檀传宝主编:《德育与班级管理》,250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141~142页,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班级管理

高一(12)班规

1、给班上同学起外号者,一经举报到班干部或班主任,经核实扣1分。

2、带别班同学到本班喧哗者,一经举报到班干部或班主任,经核实扣1分。

3、晚自习时间大声讨论,影响他人学习,经老师或班干部训告不听者,经核实扣2分。

4、在班上不文明用语,讲脏话,或者衣着不得体者,一经举报到班干部或班主任,经核实扣1分。

5、课间在教室内或者在教室走廊大声喧哗者,一经举报到班干部或班主任,经核实扣1分。

6、上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吃零吃者,经老师或班干部训告不听者,经核实扣2分(老师开始上课后算迟到)。

7、卫生管理:教室卫生-----不讲究卫生,乱丢垃圾,影响教室卫生,经老师或班干部训告不听者,经核实扣1分,加罚搞一天教室卫生;卫生区卫生----要按时打扫,保持干净,经检查不合格者加罚一天。

8、班主任或班干部安排的任务,不自觉完成或拒绝完成者,经核实扣2分,加罚继续完成。

9、教室外上美、音、体课不统一听指挥,大声喧哗、擅自离开无组织者,经老师或班干部训告不听者,经核实扣2分。

10、班干部本人不以身作则,不遵守班规,玩忽职守者,一经同学反映到班主任处,经核实扣2分,加写检讨书一份在班上宣读。

11、当天值日学生,不认真做好登记,敷衍了事,玩忽职守者,一经举报到班干部或班主任,经核实扣2分。

12、班级集队(包括体育课、早操、学校集会)要做到快、齐、静,不按要求则扣2分。

13、手机的管理:只要进入教室必须使手机处于关机的状态。如课间拿出来使用,甚至上课使用不管你只在做什么,经班主任核实扣2分;在宿舍午休时间和晚上宿舍熄灯之后还使用手机,舍管阿姨训告不听者或被登记,经核实扣2分。

14、放学后靠窗和靠开关的同学要负责关窗和关灯,被发现将扣2分。

15、主动帮助同学、课堂积极发言受老师表扬、好人好事、拾金不昧、为班争荣耀者,经核实加2分。

16、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为班级做出贡献者加1~2分,获得文明班级一次全班每人加1分。

第三篇: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细则

为了使同学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学习成长,特制定以下管理细则。五年级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遵守,把我们班建设成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得到。

扣分细则:

一、学习纪律:

1、迟到、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扣5分。

2、上课讲话、不听讲、搞小动、借东西一次扣1分。

3、课桌上放过多书本一次扣1分。书、本、文具摆放不整齐一次扣1分。

4、上课打瞌睡、睡觉一次扣1分,上课喝水、在班级里吃小食品一次扣2分。

5、课间、中午在班级、走廊大声说话、追逐、打闹、下地走动一次扣2分。

6、作业不交扣3分,不按时完成扣2分。并且一天不可以休息,休息者扣10分。作业字迹潦草不规范扣1分。

7、抄袭他人作业,抄袭者扣2分,被抄袭者扣1分。

8、在楼上不能向楼下乱丢杂物、吐口水,如有发现,每次扣3分。

9、爱护公物,破坏台凳、门、玻璃,灯制、扫把、垃圾桶等要合理使用,不能故意破坏,如有发现,照价赔偿。视情节轻重扣1—5分。

10、集会、做操要快静齐。迟到扣1分,缺席扣2分,排队不整齐,讲话,搞小动作扣1分。

11.上课不听讲被老师点名的同学翻倍扣分3分。12.不听老师和班委的话扣30分。

13.中午睡觉加3分,写作业加2分。说话登名字者每个名字扣1分。

14.上课不按时回教室,扣2分 15.试卷,作业本,报纸不写名字扣1分 16.还没有下课就出教室扣10分 17.说别人绯闻扣5分 18.上课脱鞋,拖袜扣2分

19.打人,骂人真心道歉的,看情况扣2分到25分

二、环境卫生:

1、值日生要把教室、走廊、楼道清扫干净,把扫把垃圾桶等摆放整齐,清扫不彻底,当天值日生每人扣1分。

2、值日生不按学校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和脏水扣1分。乱扔扣1分。

3、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扫工作,否则当天值日生每人扣1分

4、座位周围有纸屑等杂物者每次扣1分。

5、不参加扫地的,每次扣2分,罚扫1天。迟扫的扣1分,到场不扫的,扣2分。

6.桌子不整齐扣1分。

7.在规定时间内卫生打扫干净的加2分 8.乱垃圾扣3分

三、行为规范:

1、打架斗殴或纠集校内外人员打架一次扣10分。

2、赌博一次扣10分。抽烟酗酒一次扣10分。

3、起哄、怪叫、吹哨、鼓倒掌、敲桌椅等影响班级秩序一次扣5分。

4、讲话粗俗、低级下流、骂人,一次扣5分。

5、仪表不合格,奇装异服扣1分。

6、不接受老师、班级干部批评,与教师、班级干部顶嘴一次扣5分。

7、故意损坏公共财物除照价赔偿外每人每次扣10分。

8、禁止到网吧上网,更不能夜不归宿。每次扣15分。

9、学校值周扣分,班级按其2倍扣分。

10、不小偷小摸。如有发现偷窃同学钱物等行为,除归还东西外,视情节轻重扣5—20分。

11.举报抄袭作业,举报者加1分。

加分细则:

1.为班做好事的或在外做好事的,教他人作业等每件好事加5分。

2.捡到东西主动归还的,视东西的贵重程度加2—20分。

3.每周投票选出4名优秀学生,获优秀的每人可加5分。

4.每周投票选出2名优秀班干部,被评上的每人可加5分。

5.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各科平均分获全级前三名的,全班同学分别加10分8分5分。

6.每周全校卫生、纪律等评比获评的,全班每人加5分。

7.在参加学校各种竞赛中,能获得全级前三名的同学分别加10分、8分、5分,并有物质奖励。

8.在各种劳动中能主动积极参与并工作得力的的加5分。

9.在月考、中考、末考等考试成绩与上次作对比没上浮一名加5分,特别突出的物质奖励。

10.一周内违反纪律人数最少的组为优秀组,违反纪律人数最多的组为最差组,获优秀组的,该组每人加5分。最差组不扣分。

11.考试100分加10分,90分以上加8分,80分以上加6分,70分以上加5分,60分以上加3分,进步的加5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翻倍加分。

12.举报抄袭作业者加2分。13.作业不会写写纸条给老师加1分 14.上早读前交作业加2分 15.帮老师改作业加5分 扣分加分说明

每位同学底分是100分,加分可抵消扣分,每周星期一周会课总结上一周工作情况,公布同学们的分数。另外说明:未涉及到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实施细则执行,以使管理更到位,促进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科学发展。

一、扣分处罚:

1.扣分只剩50分—40分的,家长到校,学生写检讨书。

2.扣分只剩39分—30分的,家长到校,学生作出保证,可留校察看一周。

3.扣分只剩29分—0分的,停学2星期。

二、加分奖励:

1.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所得奖金全部奖励给学生。

2.月考成绩全级前三名,所得奖金全部将给学生。

3.一个月内全班同学分数都60分以上的,全班可观看电影二次。

本班规条例从今起试行,希望全班同学尽快读熟,严格遵守,把我们班创建成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在初二整个学年,班主任将与大家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到温馨的“家”。

班委职责

1.班长:协助老师管理整个班级的事务,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做到大胆细心,公正公平。

2.副班长:协助班长,负责班内日常事物的处理。

3.劳动委员:处理班内日常环境卫生事物,管理班内日常生活。

4.宣传委员:传达各种通知,负责班级宣传工作。

5.文体委员:组织班内活动,全面提高课外生活水平。

6.纪律安全委员:专职管理班级的纪律安全事物,协同班长管理,可单独工作,责任心要强。

7.各科代表:各司其职,管理好各自的科目及作业收交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奋发努力。

第四篇:班级管理

高一(6)班班级管理制度

班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

为了更好地规范同学们的行为,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集体和学习氛围,特制定如下班规:

一.按照学校作息表,按时到校,认真做“两操”;按时就座等候上课,按计划进行课程。

二.遵守课堂纪律,依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课堂活动,做好应做笔记,并按时完成作业。

三.自习课自觉学习各门课程,安静而专心学习。

四.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财物,不乱抛垃圾,不乱涂乱划、乱画。

五.不在教室、寝室内打牌或进行其他影响他人正常活动的事情。

六.用语文明,举止、发言有分寸,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正当权益。

七.劳动积极,依照安排各自完成应尽义务。(每日的清洁工作包括清扫卫生区、清扫教室、擦黑板、抹走廊栏杆、摆正桌椅,并把清洁工具摆放整齐。)

八.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离开教室时注意关闭门窗,用电器。

九.依照学校规定穿着,注意仪表的整洁大方;朴素节约,不攀比、显摆身外之物。

十.放学后进行正当的活动,在家坚持学习,可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和观看科学性的电视节目。不去网吧和机室及其他娱乐场所。

※具体的奖惩标准

每人原始分100分,每月计算一次,以学期为单位计算加减结果。

(一)以下行为属于违纪相应扣分:

1、上课不认真听讲,打瞌睡,影响老师上课,被点名批评者扣2分;肆意起哄、顶撞

老师拒不接受批评者,扣5分;严重者交学校政教处处理,并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2、升旗仪式中不肃立,不行礼,甚至是说话打闹。扣2分。

3、晚休和午休、课间无故制造巨大噪音、狂奔乱跳,到处乱窜不按时休息。扣2分)。午休和晚休,课间,打篮球,兵乓球,等球类,到处乱窜;干扰同学,无事生非,扣3分);

4、不按学校要求作装,作春夏秋冬装都必须是全套。(作春秋装时,里面必须是短袖夏装,作冬装是外套必须是长袖校服。)否则一次扣2分。

5、学校集合集会,违反纪律要求,不认真出操,早操、眼操,经典诵读期间不认真,做其他与会不相干的事扣2分;情节严重者扣3分。

6、没按学校规定时间提前到校迟到、早退扣2分,课间无故迟到扣3分,一星期迟到早退超过三次扣10分;病假需医院出具证明,3天以上不扣分,事假或其他假一律按学校扣分执行扣除相应的分值。同时通知家长,一星期旷课一节扣10分并通知家长;无故旷课,通知并约家长到校领回家反思。

7、每日寝室、清洁区、教室卫生不参加按时完成者,或袖手旁观,劳动拖拉、懒惰、提前离走扣2分,并罚扫一周;清洁区出现垃圾,经提醒不能及时清除者,扣1分。

8、作业未能按时交,不交作业、一门次扣2分;学校组织各类考试,作弊者;扣5分。

9、仪容、仪表不合学校管理规定,男生留长发、女生无故披头发扣2分;烫发、染发、扣5分;以上行为责令限期整改,经提醒仍不改过者,交学校政教处处理,并通知

家长到校协助其整改。

10、课堂上吃东西、玩小物件、传纸条、乱扔杂物;集合集会看课外书;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擅自换座位、离座、中途离开教室者。扣2分)

11、在校园内,上课或课间在校园的任何时候玩手机、MP3、MP4等音乐播放器或用充电器给其充电,并没收销毁,并扣10分。

12、破坏公共设施;私拉乱接电线,用电烧水,加热,取暖等。包括(消防设施,防雷设施,饮水设施,电路设施等等)扣10分。

13、破坏环境卫生,乱涂乱画,乱吐乱丢,乱到乱拉,在校外提饭提粉、送饭扣5分。

14、课后骚扰同学(粗言秽语、跟踪、电话、书信)扣5分;

15、严禁学生下河下塘洗澡,严禁驾驶摩托车,乘坐无牌无证车辆,已经查实报学校处理。扣10分。

16、严禁学生组织、并参与过生日,组织者劝其回家,参与者接受学校处理,扣10分。

17、敲诈勒索、抢劫、偷 窃(对他人的东西不问自取,亦视为偷窃)并交学校政教处处分,通知其家长到校视情节领回家反思甚至赶出班级。扣10分

18、进入网吧、游戏机室等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严禁学生出口成“脏”,辱骂他人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视其情节轻重教学校处理。扣10分。

19、勾结他人参于打架、斗殴,在校内买卖烟、抽烟、喝酒者,手机上网聊QQ,聚众打牌甚至赌博,扣10分。并交学校政教处处分,通知其家长到校视情节领回家反思甚至赶出班级。

20、谈恋爱,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一经查实,扣10分,交学校政教处处理,立即通知其双方家长领回家教育。

21、伪造假出入证,转借出入证或不安要求佩戴出入证,以及伪装请假外出,夜不归宿,混出校园,翻越围墙外出,一经查实,学校作相应处罚和处分,并通知其家长接回家。扣10分。

22、如出现其他有损班级或学校利益和荣誉事件,据实际情形扣5-10分。情节严重者交学校政教处处理,并通知其家长到校接受处罚。

23、各班干部成员,必须做到工作万无一失,如因工作失误导致扣分的,个人量化加倍扣分,并撤销其职务,写出个人检讨书。

24、在常规工作中被扣分者如果找到是谁造成则扣2分,若找不到是谁则扣全体成员1分,并通报批评!

注:以上条款班委干部违纪加倍扣分。※以下行为值得表扬则加分:

1、主动清理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放假后主动返回教室关闭门窗。(加1分)

2、连续一月无迟到早退、缺勤(加1分)

3、连续一月无拖欠作业,无课堂违纪现象(加1分)

4、每月劳动积极,工作细致周到,各项无扣分记录,班干部加分。(加1分)

5、主动协助老师工作,协助班干部管理班级,热心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加1分)

6、在各项竞赛(运动会、球赛或知识竞赛等)中获得名次(加1-3分)

7、月考中总分进入全级前50名或成绩较上次级排名前进50名以上(加2分)

8、举报优良现象;拾金不昧加1分。

9、知错能改,表现较前周有较大改善者。(加1分)

说明:

1、以上各项制度对应扣分,扣1分上交班级资助金10元每人次。如果是被学校领导抓获通报扣分加倍处理,班级量化评比中被扣1分者,资助金在原来基础上加50

元一人次,并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2、每次月考总成绩排名班级前5名依次奖励100,80,60,40,20。班级倒数5名分别上交资助金50、40、30、20、10元.并对应奖励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学生。每次月考或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年级50名的学生单次奖励100元,名列年级51--100名的学生单次奖励50元。每学期还设有学习进步奖,由班委会确定。

3、结合学生在各方面的扣分情况做相应的即时处罚,一般体现为劳动补偿和字文抄写。违纪情况严重的,必须在班会课当众作出检讨。情节严重的另行处理。

4、得分在80分以上者,操行评“良”;90分以上者,操行评“优”;80分以下,操行评“中”以下。

5、评选特困生补助、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团员、学雷锋标兵等荣誉项目以此班级管理为参照。

6、每次家长会向家长公布此评分结果。每月加减分超过10分者,即时向家长汇报情况。每月扣分超过15分者,请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

7、所以资助金必须在处理后的下一周班会课之前上交生活委员处。

8、本制度解释权规班委会,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高一(6)班班委会

2015年3月1日

第五篇: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经验论文

爱心

耐心

民主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学生是班级的一份子,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为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光荣称号,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注重班级情况和校内外情况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所有的工作激情都寄托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上,潜心治学,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班级民主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担任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的班级通过努力是优班更优,差班变优。我主要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一个班级不可能全部是好学生,也不可能全部是差生,它必有好中差之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的做法是:

1.宽爱后进生。每位后进生都有很多可爱的长处。他们每天上学,即使什么都听不懂,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天天一节课一节课的坐着,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参加考试屡考屡败,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折能力?他们如此劳累、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同情、理解,还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学生们吃过饭,还能一步步的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自己的学校走来。见了我们的面,他们常常还憨憨的笑笑,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我想,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每位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多给点关怀、希望,我想我

们的教育是不是会更加完善些呢!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是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对这类学生,我从来不宠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如我班张静同学,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始终是同学的榜样。可有一次月考,考历史时,有个空答案怎么也记不起来。他就想翻书抄。我知道了这个情况,很严厉的批评了他,并说明了我为什么对他小题大做的原因,使他认识到了错误。从此不光是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其他方面也同样严于律己。

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的镜子,是班集体的中间力量。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于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比如,我班的郭奥鑫,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寝室里我发现不了的问题他都跟我反映,从而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我经常在班里说,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我班同学杨裕婷学习成绩不太好,可是我从来没歧视他,主动去发现她的进步,帮她查漏补缺,鼓励她上进。因此她很努力,想提高学习成绩。她说:“我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我才能对得起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班主任要想很好的开展工作,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想什么,嘴里想说什么,生活学习有什么困难等情况。“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也是用于班级管理,我们惟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让他们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到班主任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对你的戒备心理,解除心理上的隔阂。这样,他们才会向你讲真话、诉衷情。遇到问题才会及时的与你沟通汇报。今年我班上有一个叫晋昭的女同学,开学之初,上课经常走神,答非所问,很多科任老师都向我反映情况,最近测试时各科成绩急剧下降,于是我提醒了她,想不到她竟依然如故,一天自习课上,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刚开始,我脾气比较急,说话也较严厉,于是她似乎觉得很委屈,竟掉起了眼泪,一问三不知,于是我让她回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再给我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她竟给了我一张道歉纸条,从字里行间的态度来看,我认为她应该是个不错的学生才对,于是我再一次找她谈心,这一次她

告诉了我有关她的一切,原来她印象中只有她的初一班主任对她最好,让她当了班长,可到初二,没让她当什么班干部,似乎感觉老师不在乎她,整天充满着失落感,因而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经过我耐心的说服,她的成绩回归到了班级第五名,这是她升入初中以来最好的一次成绩。至此我才发现,学生是如此看重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因此让我明白一个好的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好友。

三、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我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学生到校之前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作用外,还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为了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少犯错误,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努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平时,老师要思想端正,生活习惯良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

四、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作为教师,我觉得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

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躁动不安,情绪不稳,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此时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经常注意换位思考,学生心情沮丧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奋进。学生思想出轨时,我基本上都是予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批一通,更不会有过激的行为。这样我所带的学生都能做到主动承认改正错误,并能加以严格的要求自己。

五、要严爱结合

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这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在给予他们爱时,要根据他们的家庭情况而喻、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作为班主任,我很注意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用宽容和感谢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并对他们进行感

恩教育,引导他们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自己的幸福。

六、表扬鼓励,培养良好的班风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鼓励,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另外,我还在班里设立“班级名星”的评比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这项活动涉及的面很广,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品德之星、全勤之星、卫生之星”……等等,一共有十几项,出榜张贴。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的热情高,效果很好,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全班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现象。再就是我还想尽一切办法让班级在学校中树立良好形象,统一校服胸卡,见了教师问好:……,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得到学校表扬,以此激励同学注意个人形象,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整体向上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

七、家校互动是家长和教师的桥梁

家长评论学校从班主任开始,因为班主任与他接触最多。家长的评价认可程度,对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影响都很大。他认可你、反感你,他都会到处替你宣传,弘扬和损害学校声誉的也是他。所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家长信任你,即便有时你的工作有些失误,他也可能谅解你。

八、让学生管理班级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有一种手段,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我在培养班级民主气氛的同时,制定的详细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虽然在制定班规时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班规定下之后,我感觉班主任工作十分轻松。我们班除了十位班委及课代表,每组设有组长,每天有值日班长负责考核,天天一小结,周周一总结,月月一评比,因此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那么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材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

九、要做到“四勤”

一个班级,班主任要做到“手勤、脚勤、嘴勤、眼勤”。“手勤”就是在校园里的每个地方见到废纸要主动捡起,作为学生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脚勤”就是要经常走入班级同学中去,到学生的家里去,多与学生接触,在开始习惯还未养成时,要多跟班进行督促检查;“眼勤”要经常去观察同学们的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嘴还要勤”就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你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求班主任做到:“手勤、脚勤、嘴勤、眼勤”。

十、排忧解难,体贴入微

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之间也会发生一些矛盾,而学生又总是有意避开班主任,不向班主任反映情况。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细心观察,看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学

生有什么困难,就要及时帮他排忧解难。特别是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更应及时疏导。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善于调和引导,既要肯定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又要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使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化解矛盾。切记不问青红皂白、严加指责,这样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会使学生相互伤怨,甚至感到班主任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使双方矛盾激化,产生不良后果。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想,只要我们班主任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份民主,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的未来是辉煌的,学生们就一定能打好基础,学有所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下载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级管理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管理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

    班级管理

    《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管理模式设想 转自: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9年8月3班级像一个小社会,社会有什么,班级就有什么,管理得好,大家在集体中就会形成合力,互相协作,合力大于分力都发挥......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科学经营 ——谈对班主任角色的再认识 “班主任”这三个字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沉重。因为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从这一句......

    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的组织和引导者,对学生的思德修养、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一、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选好班干部,不仅能培养所选出班干部的责任心就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选拔条件: 1.学习优秀 2.认真负责 3.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心班级、有奉献......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糊涂哲学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班主任工作也多少有些心得。班级管理的工作是繁琐的,大多数班主任就像总管一样,全班同学的大事小情都要经过他的处理。有的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 [] ------------------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遵规守纪、文明向上、争创一流的班集体,特制定班级管理奖罚制度具体实施办法:一、......

    班级管理

    一、卫生: 1、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先看有没有垃圾,如果有的话拿起扫把扫干净,前面的班委负责前面后面的班委负责后面。 2、眼保健操前,子涵负责叫同学看看自己的卫生区是否干净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