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学校疾病防控领导小组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调整)
组
长:刘廷友(中心学校副校长)
职
责:负责我校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开展中的督促、检查。
副组长:杨典(中心学校教导主任)
职
责:协助组长负责对我校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
成员:李光林(中心学校财务)
职
责:负责学校疾病防控工开展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初级卫生工作中的设备、消毒药品方面的物资准备和采购。
谌立群(中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职
责:负责我校各年级卫生消毒工作的安排指导、督促检查、组织评比。
王昌乾:(中心学校防疫办主任)
职
责:具体负责我校学生晨检、消毒工作的监督。聂兆敏:(一年级班主任)李忠容:(二年级班主任)高泽菊:(三年级班主任)
蒋宣华:(四年级(1)班主任)雷
红:(四年级2班班主任)
张小洁:(五年级(1)班班主任)
陈嘉彦:(五年级(2)班班主任)
吴
旭:(六年级(3)班班主任、工会主席)
戴富勇:(六年级(4)班班主任)
陈应启:(六年级(5)班班主任)
文义琴:(六年级(1)班班主任)李忠友:(六年级2班主任)
职
责:
1、具体负责本班学生和教室、区域的消毒、卫生保健工作。
2、协助学校疾病防控主任搞好疾病防控工作。
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2015年3月2日
第二篇:中心学校疾病防控计划
绥阳县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春季是疾病暴发的高发时期,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突发事件,依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工作条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疾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部门。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班主任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准确登记上报、随时巡视;(2)学校专人负责疫情报告;(3)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疾病防控部门对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有专人负责。(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5)、认真做好接种证的收集、并准确填写上报。
茅垭镇茅垭中心学校
2015年3月2日
第三篇:重大疾病防控领导小组
天生炕分场学校关于成立重大疾病防控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场所。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保障师生的健康,提高学校控制H7N9禽流感和突发性传染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特制成立防控H7N9禽流感和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工作目标
普及学校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学校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成立防控H7N9禽流感和突发性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加强对我校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校长王有云任组长,副校长李存德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校医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晨检组、消毒组
2、职责明确,制度完善(1)校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王有云 副组长:李存德
成 员:潘永康、刘皇、赵子生
职 责:校防控领导小组在市教育局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我校防控
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收集学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提出我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督导检查各科室、各年级和各班对上级有关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测掌握、汇总上报学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总结我校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的工作经验。
(2)办公室 主 任:刘皇
成 员:各办公室教职工
职 责:严格劳动纪律,加强教职工考勤制度;督促检查教师办公室卫生清扫;学校疫情上报和公告,发现可疑症状的疑似病例,要在2小时以内上报。
(3)宣传组、晨检组(政教处)组 长:潘永康 成 员:各班班主任
职 责: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健康知识小报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做好教室、环境区域的卫生清扫工作;严格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和晨检、午检等制度,由班主任老师和政教干事做好每天晨检工作,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并统计上报晨检、午检和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通知其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把学校食品采购关,禁止出售无检疫证明的禽类食品;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管理,教育学生远离校园周围的食品商贩,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门卫管理,严格坚持凭证出入、来访登记制度,杜绝闲散人员进入学校,;严格控制与管理集会、文体活动。
(4)消毒组(总务处)组 长:赵子生 成 员:耿国强
职 责;落实学校消毒措施,严格按照学校每天消毒一次的规定定期消毒,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肥皂、洗手液和消毒液;加强对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预防性卫生消毒;加强临时工管理,做好非学生包干区和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采购、发放防控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的器材、药品。
各小组要通力协作,严格落实校园H7N9禽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工作责任制和晨检、午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等甲型H1N1流感和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天生炕分场学校
二0一三年七月
第四篇:学校疾病防控制度
王家滩小学学校疾病防控制度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控制度。
1、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班主任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3、制定预防疾病措施:(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3次;(2)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餐具。(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5)学生若发生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6)学校卫生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第五篇:参观疾病防控中心有感
参观天津市疾病防治与控制中心
观后感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务力量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维护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
从20世纪人类健康的进步的贡献和2003年非典危机的爆发,都反映了公共卫生的作用,公共卫生投入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贡献。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从夏商时期,卫生管理的萌芽和卫生保健思想就已经形成。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西洋医学传入,太平天国时期发起卫生新政。建国后,我国的卫生事业分为三个阶段:1.1949-1977年市场改革前的医疗卫生状况 ;2.1978-1992年 市场改革下的医疗卫生系统;3.1992~2009年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掀波澜。
在第一阶段中,新中国以医疗卫生体系为目标,为有效解决人民当前迫在眉睫的健康问题。当时中国主要依靠经过很短时间就可培训出来的较低技能医护工作者;发展了劳力密集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医疗技术;强调预防和初级保健;集中精力实施公共卫生计划,而不是单纯关注个体健康。革命后很短的时间内,新中国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四项指导方针。这些指导方针确定了接下来30年时间内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框架。这四项指导方针是:(1)医疗卫生体系为工农兵服务;(2)预防为主;(3)中西医相结合;(4)卫生工
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在第二阶段中,中国的经济政策的改变影响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变化。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改向,变成个人保健导向的、高科技导向的、医院导向的、资本密集的、商品化的、和偏向城市的西方模式:1.重心从公共卫生移向医疗服务;2.合作医疗体系的瓦解 ;3.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4.从中西医结合到以西医为主;5.重点从乡村转移到城市;6.市场改革对医疗保健投入及其状况的影响。
在第三阶段中,卫生部根据国务院意见,提出医院要“以工助医”、“以副补主”;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医改的矛盾与困惑日益增多,随着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目标,这给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预防为主”是我们国家卫生工作的四大原则之一,是发动群众作好卫生工作、保护广大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准则。几年来,各地卫生部门和全国卫生工作者,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展开了广泛的群众性的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实践,不仅证明了这一原则的正确性,而且亦在卫生政策的原则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就以当前的一些卫生中心工作来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预防为主的重要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前进,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含义更加强调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医学的发展促使医学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医学教育的模式必须发生转变。重新认识预防医学在医
学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确定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地位是新世纪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与大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卫生服务要求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大使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为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抓住医学教育的工作重心,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研究,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