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基因与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生物安全
课程论文
转基因与食品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其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转基因作物与传统的作物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联系了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关键字: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生物安全评价
转基因指的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1]
过去的几千年里改良物种的主要方式: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突变或无意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个体进行选育和利用,从而通过随机和自然的积累优化基因。然而这种极低几率且无人类控制性的被动模式大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区别于两点:首先,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的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定位于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可准确预测后代。故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同一物种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让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不仅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甚至是植物与动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使得我们在进行培养新品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我国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其次还有玉米、大豆、甜菜等。第二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能够在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还有的是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澳大利亚的人已经在食用这种转基因的猪肉。第三是转基因微生物食品,此类微生物比较容易培养,能 够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第四是转基因特殊食品,科学家利用了生物遗传工程,把一些普通的蔬菜通过转基因方式培养成能够防病的蔬菜,使蔬菜等食品的价值大大提高。我们在食用这些蔬菜时,不仅能够饱腹,还能够预防某些疾病,一举两得。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自1996年到2007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9亿公顷,12年间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67倍,推广应用速度之快为近代农业科技发展上所未见。[3]虽然如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让我们担忧。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是应该接受还是抗拒?当今世界上就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以美国为首的支持派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以英国为首的反对派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危害人类的健康。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正是因为这个质疑,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了英国广泛的重视。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完全不足为凭。虽然如此,仍有79%的英国人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抵制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
通过研究及经验,我们发现转基因食品有以下的优点。①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成分是一样的,因此食用起来比较安全。②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都需要喷洒农药来防虫害,但转基因作物自身就有抗虫的功能,因此无需喷洒农药。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士荣指出,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减少环境污染同样可起到巨大的作用,以转基因棉花为例,由于其自身具有抵抗病虫害的功能,剧毒农药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80%,这意味着农药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大大降低。[4]减少了农药的喷洒,不仅让农民更加地省心,且不污染环境,人们吃起来也不怕有农药残余危害健康。③转基因食品一般不受季节、气候的影 3 响,能够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传统的蔬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气候的限制,以前只能看天吃饭,而现在我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性,随时都能吃上喜爱的蔬菜和水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④转基因食品产量好、质量上乘。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⑤转基因食品能够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减少了作物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即使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也能种植。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种植转基因作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粮食危机。⑥转基因食品的成本比较低,能够降低售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临的风险比较低,自身有抗虫、抗旱等特点,因此种植的成本低,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⑦转基因食品种类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则认为,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有其不可忽略的潜在危机。①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新毒素和过敏原。例如,已经发现一种基因工程大豆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用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色氨酸曾导致37人死亡和1500多人残废。最近发现,在美国许多超级市场中的牛奶中含有在牧场中施用过的基因工程的牛生长激素。②转基因可能会引起生物的代谢发生变化,造成该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③转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或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④人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可能会对抗生素产生抵抗作用。⑤会对环境产生威胁。种植转基因作物和蓄养转基因动物会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表示:他已经关注到包括香港在内的海内外人 士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忧虑,其实这种忧虑大可不必。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在关注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同时,应加快推广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农 4 业生物技术成果。他指出,克隆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对医 药业、农业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只要加强监管和遵循科学家的道德精神,人类完全可以控制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如同人类发明了核能并成功应用 于和平目的一样。[5]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士荣教授也表示,转基因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对遗传基因进行改造,“只不过基因工程使这种改造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它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无法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靠动物性食物中获取,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无疑是个喜讯。转基因油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对心血管有利。转基因工程牛奶,增加了乳铁蛋白、抗病因子的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1]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都是经过多方面严格检验,国家和政府都制定了一些法规加以控制。科学家们对自己的研究也是抱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因此转基因食品是过五关斩六将才得以上市。
随着环境状况日益严峻,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种植业生产上,粮食一度徘徊不前,棉花出现滑坡,油料开始减产。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农业生产很难获得大幅度增长,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现代生物技术,支持和鼓励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迄今为止,中国是唯一开发出自己的转基因作物并投入生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还不能满足生物安全的全方位管理需要。随着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的在市场上出现,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妥善解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我国具备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先进技术,并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销售实行严格监管,转基因食品安全有严格保障。在产品上标明转基因食品标志有利于消费者自行选择转基因产品或非转基因产品。
我认为以现在的趋势来看,未来会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正确地去认识转基因食品,用科学的眼光去对待它。对于任何一种新事物,我们如果一味地否定,那无疑是阻碍了我们社会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转基因动植物》[3]《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的最新观察》[4]《中国环境报》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南方渔网
北京东胜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
黄大昉 6
第二篇:转基因食品论文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区别
摘 要:本文探讨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在原理、种类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克隆食品;转基因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应用于食品领域,转基因食品和克隆食品都是从基因层面上改造着我们的食品原材料,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克隆食品
1.1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2克隆的种类
克隆的种类主要有:一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即每个基因彼此相同);二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受体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即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
1.3克隆食品
克隆食品(Klone Food)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
2.转基因食品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迁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2.2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2.3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性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和转基因的特殊食品(疫苗食品)四大类。
3.克隆食品与转基因食品的异同
3.1原理不同
克隆动物是指不经过有性繁殖,通过对母本动物进行基因复制而得到的一模一样的另一只动物,它和母本动物就像不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是1996年出生于英国的克隆羊多利,随后克隆牛、克隆猪等不断诞生。克隆动物技术可以使一些优良动物品种快速产出大量“后代”,比起传统培育和繁殖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一些传统食品来源,加入一些外来基因或去除一些原有基因后得到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同时涉及动物和植物,目前讨论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玉米等农作物食品。在经过基因改造后,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3.2种类不同
克隆食品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是动物性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的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食品。虽然转基因植物性食品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有关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却被炒得沸沸扬扬,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被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被批准进入市场。
3.3安全性不同
不管是克隆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都是新生的食品资源,所以他们的安全性都颇有争议。
克隆食品可能导致早产、致畸或夭折,可能导致新的疾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这是许多人反对克隆食品的原因。伦敦遗传学家库兰博士说只要动物本身是健康的,它产出的奶也应该是健康的。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问题,像转基因农作物的超级杂草问题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经合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4.总结
总之,克隆和转基因都是利用基因手段来获得所需的动植物品种优越性,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只是复制,而后者是对基因进行改造。由于相关的生物技术都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克隆动物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现在都还面临安全性质疑。一些专家认为,从克隆只是复制而转基因要进行基因改造来看,或许克隆动物食品面临的安全风险相对要小。
第三篇: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发了一系列广泛地思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正确对待转基因食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和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经产生的或潜在的危害,提出应建立科学的转基因食品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前言:一般而言,消费者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当采用自然方法开发新食品时,食品的某些现有的特性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发生改变。对于转基因食品,大多数国家认为特定评估是必要的,并且已建立特定系统,严格评价与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关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而对于传统食品一般不开展类似评价。因此,对这两类食品,在投放市场之前的评价程序方面存在显著差别.1.转基因食品介绍及现况
1.1 介绍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2现况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 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1 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毒性的产生有以下2个原因:①提供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转入作为食品的生物后,产生有毒物质;②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 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存在与繁衍,都不是以作为人类食物为目的的,而是 根据生存的需要和规律生长及代谢。目前已知的植 物毒素有1000余种,如生物碱、酶类、过敏物质、天然致癌物等;微生物毒素
主要有细菌毒素、霉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科学家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及其他新病种。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a或更长 的时间。
2.2 转基因食品产 生过敏原
食物过敏是1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2.3 使人体 产生抗药性
将1个外来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食用了这 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 留物。转基因食品对人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1.4 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从而使所表达的蛋 白质发生变化,这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美国生产的1种耐 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 分 异 黄 酮 就 比一 般 大 豆 低 12% ~14%。
3.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1 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 中,就会间接伤害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如植入抗虫基因的农作物会比一般农作物更能抵抗病虫的袭击。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在转基因生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很难发现,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等问题出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生态系统是1个有机的整体,任何部分遭到破坏都会危及整个系统。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一些农作物可以耐盐碱、耐高温高湿以及抗病虫等,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不得不退出该系统,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3.2 转基 因生物对非 目标生物 的影响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另外,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1~2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但第 3~4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3.3 破坏 生物多样性
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造成 100多万人死,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2个土豆 品种,而这 2个品种又特别脆弱,一旦发生意外则无法挽救。20世 纪7O年代,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稻 田发生草病毒,非常幸运的是,在6273个品种 中发现了1个品种对这种病毒具有抗性,现
在该品种已被广泛种植。1970年斯里兰卡、巴西和中美洲地区的咖啡作物爆发咖啡锈 ,在 咖啡的故乡——埃塞俄 比亚发现了1种具有 抗性 的品种,从而挽救了整个局势。
3.4 基因漂移产生不 良后果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 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控 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加利弗尼亚大学的 NormanEllstrand先生及其同事认为,世界上较重要的 l3种粮食作物中有l2种与其野生近缘物种进行了杂交。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 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1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 3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3种油菜间产了杂交,而这种油菜对周围的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结语
转基因生物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在自然界中继续繁衍,人类将无法控制,因此应慎重对待转基因问题。通过分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产生的或潜在 的危害,提醒人们应持谨慎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 因为存在风险而全面否定转基因食品,应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
[1]王永杰,陈克平,陈宇.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3,2105.
[2]陈乃用.生物技术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4):53—59.
[3]李传印.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J].生物学通报,2001,25(9):10—11.
[4]孙海燕,张威.转基因食品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2—9133,9135.
[5]王国英.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205—207.
[6]胡静洁,杨昌举.转基因食品政策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02,(2):45—49.
[7]贾士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争论及其对策 [J].生物技术通报,1999,(6):1—7.
[8]周世祥,杨丽珠.试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1):11—15.
[11]武芸,丁莉.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96—2097.险性评估。
第四篇:转基因食品安全策划书
转基因食品安全辩论赛策划书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把无情的“双刃剑”,正当人类沉浸在生物世纪取得一系列生物研究和广泛的重大突破和成就的喜悦之中时,一系列生物领域内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疯狂暴发,生物多样性侵蚀,跨国界的畜群类疾病(如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的传播和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或转基因食品研究中出现的不安全可能性报道等对人类敲响了警钟。生物技术尤其是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经遗传修饰的产品是否可靠?随着各种转基因作物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相继从实验室走向环境,进行大田实验直至大面积的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最后进入到商品化市场和家庭餐桌,对转基因作物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的呼声在国际上也日益高涨,不少国家的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对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商品话极为不满,对生物技术产品的抗议,游行或抵制的行动也不断出现。人们对生物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关注,生物安全问题一时间成为国际争论的焦点。
当今转基因作物在我们的食品中早已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只有少数人了解的高端生物技术,我们是该抵制还是默默的接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能得到权益的保证?甚至我们该不该用13亿人民和我们的子孙生命来做赌注?我们的答案是,我们要为了我们的权益而战为我们的民族而战。至今关于转基因的说法众说纷纭,在事实与真相模糊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沉沦在迷雾之中我们
必须擦亮我们的眼睛,用事实和科学话。我们希望在激辩中找到答案,在行动中寻求真理。
活动目的: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结交有志青年,寻找问题中的答案。
活动地点:东西区食堂门口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参与者:关心实事,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在校人士。活动具体方案:第一阶段:在东西区食堂们口设置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专栏和辩论赛报名点,并发放传单。为期两天。报名结束后进行分组(1反转基因和2支持转基因)用3天时间给予准备,3天后选定地点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组织观看关于转基因短片,看完短片后参与者写感想。
第二阶段:聚集辩论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超市商店转基因食品调查。结束后做总结,为后期活动做准备
第三阶段:成立转基因安全小组,举行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包括:(转基因知识讲座、影片播放、公益巡演、普及宣传等)
第四阶段:扩大影响联合各地高校成立“新青年之声”团体奋
起为人民而发出声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做有胆识、说实话、勇实践、敢作为的新青年!
第五篇:转基因论文
转基因技术与道德伦理关系浅谈
机电学院
摘 要: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决定一种生物性状的基因分离转移到另一种不具备这种性状的生物中去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生物技术变革,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全新的问题。关键词:转基因;道德伦理;关系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这项技术可以把任何外源的基因,包括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细胞中,使其具有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性状,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猖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但是,与以往传统科技不同,基因是控制一切生命运动形式的物质,基因科技直接以生命体以及人类自身为对象。因此,关于转基因技术与道德伦理产生了复杂的关系,围绕这一话题,当代社会展开的激烈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及其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项新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都是由社会造成的。关于转基因技术是否安全的结论,取决于该项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在多大程度上被人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取决于特定社会的人们究竞把哪些价值目标(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这些价值目标的实现往往要以暂时放弃或牺牲其他同样皿要的价位目标为代价)置于优先的地位来加以考虑。而关于价值目标的优先性的考虑,主要是一个伦理和政治问题,而非科学问题。因此,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便不可避免地要与相关的伦理和政治问题纠缠在一起。
二.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1.生态伦理观冲击。在这一层面,生命伦理与生态伦理交叉起来了。转基因实际上是对天然的基因库的一种人工干预或人为改造。首先,这是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它物种关系辨证一种冲击。在这一过程中人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生物物种变异进化进程中自然选择作用。转而由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人造生命”。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是否有权来实施这一技术以及所涉及权限范围?这是否符合生态伦理准则?著名的天主教哲学家保罗·拉姆齐(P.Ramsey)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们在学会做人之前,不应该去充当上帝;而当他们学会做人之后,则不会去充当上帝。”美国新泽西州生殖医学及科学研究中的业务主任贾克尔斯·科恩博士在2001 年5 月初宣称,该中心利用一种基因改造技术成功地使多名不孕妇女怀孕生子,第一批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到人世间的婴儿已有15 名,这昭示着人从其他生物物种改造转移到改造人类自身。这些无疑都是对于传统生态伦理的一种挑战。
2、转基因技术引发的商业利益争议。转基因研究和发展的最初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 转基因专利授予更是导致了发展重心的倾斜。转基因的商业化仅仅给一小部分的国家或组织带来利益转基因商业化中的基因专利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的冲击很大, 不能给广大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带来公共利益。由此转基因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引起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公。这样的后果是不能得到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认可, 引发争议是必然的他对转基因否定态度。
3.生态安全问题影响。问题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产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川侯美婉在《基因工程一一美梦还是噩梦》一书中, 阐述了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动物健康的危害, 以及从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方面分析了其安全性问题。2001 年9 月,墨西哥政府报告说,Oaxaca 州的玉米受到一种没有被批准在墨西哥种植的转基因Bt 玉米的污染,该研究测定了来自Oaxaca 州22 个村庄的玉米样品,发现其中15 个污染率在3 %-10 %。2002 年4 月23 日,墨西哥政府再次确认了本土玉米品种受转基因污染的事实,国家生态研究所所长ExequielEzcurra 指出,平均有8 %的植物受到污染,而在有些地方,污染甚至超过10 %。很显然,转基因很可能引发生态污染问题。生态伦理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简单的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由千万种生物所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运用转基因技术手段改造生物体,就有可能过快打乱自然界经过漫长时间进化所形成的秩序,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的代谢产物会向外界环境扩散,造成链锁反应,凭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不能准确预测转基因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表现形态和潜在危害,也难以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生态系统像一张网一样,如果每个网结都有几根线与别的网结相联系,它就比简单的、没有交叉的线圈更好地避免瓦解”。但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就可能会破坏原有物种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扰乱原本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减少本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甚至会使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打击。这是人们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三.转基因技术应坚持的道德伦理原则
1.保护人类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生态伦理学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倡导生态伦理、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考虑到自然的需要,从而维持或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是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伦理需要,也是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道德原则。它同时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置于人类道德关怀的庇护之下,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在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过程中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人类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同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
2.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伦理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对立面的动态平衡系统,有着自身的生物链。“一物降一物”,正是生物链的真实写照。应当尊重自然的完整与稳定,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统一以及与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自然对于人类的生态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在于人类赖以栖息的地球是一个凭借生物即生命活动实现能量转移和物质元素循环的地球。地球上的每一自然物在维持自然之和谐中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都同样具有享用自然的权利,因此,人类对自然的享用不得妨碍其它生物对自然的享用,我们要尊重所有生物在自然中的生存权利,我们必须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无条件地维护物种和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越复杂,就越能成功地抵抗压力。生态系统像一张网一样,如果每个网结都有几根线与别的网结相联系,它就比简单的、没有交叉的线圈更好地避免瓦解”。但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就可能会破坏原有物种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扰乱原本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减少本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甚至会使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打击。这是人们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3.生态效益原则。长期以来,人们通常以经济的增长来涵盖发展问题,把经济的发展当作发展的全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国际社会开始共同关心生态环境。按照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生态环境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因而生态环境不可能总是无限制地为人类提供原材料、容纳工业所带来的污染。如果我们无节制地使用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将毁灭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限度,并采用在该限度内行得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使环境资源库得以持续和发展的政策,在尊重自然和遵循生态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生态效益原则是指在保护生态系统中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内。而转基因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出能降解农药、除草剂、塑料、防治重金属污染、清除石油污染的转基因工程菌。经基因改造的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可清除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污染,将可分解石油成分基因工程菌接种到海滩,可清除海滩的原油污染,其清除速度比天然细菌快得多。
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价值观以生态文明为社会环境伦理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为人类应该同自己的生存环境共同发展和进化,强调人类对后代、社会和自然的道德责任。《中国21 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它必须由资源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为技术型发展模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基因技术能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猖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只要我们合理运用转基因技术,它可以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四.结论
转基因技术的道德伦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梳理出转基因伦理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且还要依赖道德哲学、生命哲学、生物学哲学、生存哲学的研究, 以此去确立转基因伦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转基因中的各种价值判断。只有这样, 才能使伦理问题的研究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 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2] 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79.[3] 黄大昉.关于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J ].中国 [4]农业科技导报, 2002,(4): 42 [4] 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5] 李建军,倪景涛.《植物转基因技术创新中的伦理问题》[N].《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5期.[6]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顾欣译)[M ].北京: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