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第四章 数学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4.1后进生的气质类型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的重要工作,要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就要了解其差的程度和表现,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障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后进生的气质不同, 心理状态便不一样。一般来讲, 后进生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
1.胆汁质类型。这类后进生一般表现为感情变化迅速、强烈、明显, 性格急躁, 容易冲动, 自制力差, 外向性明显,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多血质类型。这类后进生一般表现为注意力、情感、兴趣不稳定, 不集中, 耐力差, 是非观念淡薄, 容易感情用事, 自控能力弱。后进生中逃学、打仗闹事等多为这一类型, 他们常常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3.粘液质类型。这类后进生表现为对事物缺乏热情, 因循守旧, 过分刻板, 惰性心理明显, 一般不愿与同学交往, 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的内心感情, 心理上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 行为上常表现为自我独立, 常常脱离集体, 不愿受纪律的约束。
4.抑郁质类型。这类后进生常表现为多虑, 缺乏自信, 性格内向、孤僻。他们常常由于学习差, 缺点多, 自感前途渺茫而得过且过, 甚至自暴自弃。
后进生中, 属于以上典型四种气质类型的人不多, 中间型或混合型为多数, 后进生错综复杂的心态, 是影响其转化的重要心理障碍。只有了解并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工作。4.2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后进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同,加之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其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后进生有如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
“后进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学习赶不上去,拖欠的“债务”太多,挫伤了学习积极性,觉得学习没希望,产生厌学心理;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几经努力仍不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后进生就会失去勇气,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的前途十分暗淡。也有的人觉得教师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教育方式机械简单,激不起学习兴趣,觉得学习没味,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滑坡,从而与科任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厌恶相关学科,学习成绩便无法提高。还有一部分感到升学无望的中等生,觉得学习没有奔头,也逐渐看破“红尘”,产生厌学心理,越来越不用功,成绩越来越差,也变成了后进生。在厌学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怕学习、怕考试、怕谈成绩,致使他们在下滑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 是学习的奴隶, 时时感到应付不了, 难以招架, 整日稀里糊涂, 看到书就头疼, 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再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矛盾心理。
这是后进生主要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心境上:高兴时,想刻苦学习;苦闷时,又认为“反正就这样了”; 表现在情感上:起伏较大,自控力差,忽冷忽热;表现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出现反复。这种“矛盾”心理,一是自卑心理的作用,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二是悔恨心理的作用,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常常为自己的过错感到心亏理短,并从内心进行自我责备,决心痛改前非。
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但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放任自流。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希望有表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二是蛮横与畏惧的矛盾心理。一些后进生在表面上显得什么都无所谓,可谓“天不怕地不怕”。但当他们违反了社会道德准则和学校纪律时,有时也会产生懊悔与不安;当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佳或操行评价不高时,有时也会感到内疚与羞惭。三是合群与孤独的矛盾心理。后进生也希望交朋友,跟别的孩子相互交流与学习。但由于获得的社会评价不高,自感低人一等,把自己看成是有别于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另类人,因而相当一部分后进生常常把自己封闭在“坏孩子”的狭小圈子里。有的干脆把自己孤立起来,不跟任何人交往,即不跟同学交流,也不向老师交心,整天沉默寡言。四是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心理。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决心他们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又意志薄弱,妄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想靠短时间的努力就提高成绩,往往是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遵守纪律也时好时坏。五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心理。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六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3、逆反心理。
这类学生多属胆汁质类型。后进生由于很少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因此常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正确的管理和批评教育也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跟老师唱对台戏。虽然他们在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因为心里的烦躁,却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他们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拒不接受师长的教育和帮助,从心底产生外界的对立情绪。当他们因过失行为受到批评指责时, 常常好顶撞、抵赖, 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或索性“破罐子破摔”。逆反心理是与自卑相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类学习后进生思想情绪傲慢,言行表现出极大的反抗情绪,经常明知故犯,故意与老师对立。他们自尊心很强,但是得不到尊重,如果教育不当,就有可能走上歧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逆反心理会使他们破罐子破摔,一蹶不起。
4、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多属抑郁质类型。自卑心理是自尊心多次受挫后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减力性的有时是反抗性的情感状态,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中学生处于自尊心、自信心和争强好胜心理急剧增长的时期。他们遇事不甘示弱,都希望自己是强者或优胜者,最怕别人瞧不起,所以,对“后进生”这个词有着很大的恐惧感。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学习屡遭挫折,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对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完成的事情缺乏热情和信心;或是由于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他们自惭形秽,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脑子笨,没人喜欢,是失败者,在家长、学校、同伴中总是抬不起头来,渐渐地转化为自卑,感觉低人一等,缺乏学习动力, 整日无精打采,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没有信心,进而自暴自弃。这种自卑心理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他们积极向上的一面,甚至导致恶性循环。他们往往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和谈论歌星、球星,与同学的交往上,或者发型、服饰等方面上,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这种心理在本课题所研究的多数个案中普遍存在。
5、消极心理
自卑导致消极。在心理上后进生常常觉得自己在校是“二等公民”,因为基础差,成绩总不见好转,或是虽经努力而取得一点点进步,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或表扬,导致对自己失望,所以干脆不再去努力;有的后进生在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老师或家长却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表扬和赞赏,索性不努力,不积极,导致思想“后进”。时间一长,他们往往表现得对班级工作不负责任,不愿参加班级活动,处事消极。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长期的自卑心理的压迫下,觉得自己在学习等方面比不上别人,对于班级的工作、举行的活动也不愿抛头露面,消极对待,即使他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稍有成就感,而由于我们教育机制的不完善,教师的冷漠对待,也会使他们的成就感顷刻间烟消云散,他们会感到:做与不做都一样,学习好才是唯一的。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消极处事的心理。
6、抑郁心理
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重又难,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
7、闭锁心理
这类学生多属粘液质类型。中学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他们一般不愿与同学来往, 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内心的情感, 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和行为上的自我孤立, 以致脱离集体和纪律的约束。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后进生表现为少言寡语,郁郁寡欢,不合群,性格内向封闭,不爱与人交谈,不喜欢表现自己,喜欢独来独往,不与老师、同学打交道,态度冷漠,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情感,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8、焦虑心理 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总是胡思乱想。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可能长时间里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心烦意乱,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心理在韩晓伟、张宽、王浩等同学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
9、恐惧心理
后进生由于自身毛病多,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常常受到家长、老师的责难,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思想包袱沉重、情绪底落、意志消沉, 害怕在公共场合下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易撒谎, 不讲实话,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责罚等方面,甚至对班集体也充满着恐惧。不少“后进生”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在遭多次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容易丧失信心而产生。
10、多疑心理。
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受到的批评、嘲笑、指责多,“光照”时间很少,可能在师生中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班级中声誉和地位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他们,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所以他们他们特别敏感,常常以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有时凭空臆测,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看待,也总在猜度着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对周围的人常持怀疑和警戒的心态,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关心、不同情,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对同学、家长,尤其是老师关于自己的褒贬议论更为敏感,常常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当他们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往往怀疑老师是故意找茬整他;当集体的某些活动没有安排他们参加时,往往认为是瞧不起他,歧视他。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平衡,对老师、同学、家长,经常处于猜疑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了一堵心理之墙,将自己封闭起来疏远老师,疏远同学,疏远家长。这种疑惧心理会导致他们进一步滑坡,越来越差。
11、戒备心理。
后进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不愿接近老师和同学,对人冷漠,缺少共同语言。他们往往把落后的原因归于外部,埋怨别人,常常流露出回避和对立的情绪。他们打心眼里不想听、也听不进去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或者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当作没听见,或者当面答应得很好,过后却还是老样子。
此外,还有依赖心理、自谅心理、应付心理、迷惘心理、急躁心理、冷漠心理、防御心理、破坏心理、报复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第二篇:后进生心理特点及转化策略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转化策略
宜城市雷河中学
赵波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较差,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虽然他们只占班级的一小部分,但能量大、影响坏,是最让班主任头痛的一个特殊群体。研究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一直都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掌握他们的心理,正确运用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其向良好的方向转化,意义非常重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后进生观察与沟通,发现他们的心理大都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卑又自尊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或思想品德差,犯了错误,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弄,自己对此又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看法和评价,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的同学低人一等,逐渐丧失了上进的勇气和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行,屡战屡败,而后妄自菲薄,继而破罐破摔,自信心严重受损,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又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容他人侵犯,把自己的缺点封闭起来,偏执而又意志薄弱,过分敏感而又多疑,相当在乎自己是否惹人注意。这样,自卑和自尊的矛盾性,使之丧失了上进的能力和勇气。有一个学生一谈到学习头就低到桌下,很自卑;但看到别的同学表现不好时他总是多加批评以显示自己,如若自己犯了错误在班上公开批评他,则往往十分倔强有明显抵触情绪。
二、感性又偏激
后进生生活中会遇到老师的重言轻语,同学的冷嘲热讽,家长的唠
唠叨叨,因长期生活在这种漠视、受歧视的环境中,较少感受到温暖、关爱。一旦别人对他们倾注爱心,他们会倍加珍惜与感念。因此,不少
老师经常感慨:毕业的学生中最感激老师、尊重老师的往往不是那些成绩优异受老师重视的优等生,而恰恰是那些原先默默无闻经常被老师找
去谈话的后进生们!也正因为他们对外界敏感,如果有意无意地伤害了
他们,他们就对别人敌视,轻则故我依然,重则抵触反搞,做出过激的行为来。如我班同学王某,初一时打架、上网、经常被别人“投诉”老
师训了一次又一次屡教不改,遂约法三章,只要不捣乱班纪、影响别人
学习随其怎样。该生上课睡觉、看小说,作业一字不写,成绩直线下降
且独来独往,不愿与任何人交流。
三“眼高”又“手低”
这类学生,由于有失偏颇的自尊影响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虽对自
己有上进的要求,也想做一名好学生,但往往对自身问题作不出正确归
因,找别人的原因多找自己的少,找客观原因多,找主观原因少。而且
急于求成,致使他们对自己效能期望过高而又不切实际,这就是欲话所
说“眼高手低”。因此要使效能期望成为现实,困难重重,而他们又意志薄弱,缺乏应有的毅力,没有找到失败的原因(也不愿找),点滴欲望的诱惑,丝缕情绪的干扰,都能使成功的希望付诸东流。如此反复,必然加大成功期望与失败现实之间的鸿沟,最后使他们一蹶不振、再不努力。如有些学生在找其谈话时经常表示“我也想学好,可就是学不好。” 那么,如何转化这类后进生呢?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倾注爱心
爱是转化后进生催化齐,爱就是教育,没有爱教育无从谈起。后进生的心就像久旱的禾苗,迫切需要老师爱心的浇注。老师的爱心能触及后进生的情感点,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达到与后进生的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之效果。不能板着面孔跟学生谈心,而要营造一个宽松随意的环境,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末了,满怀信心地叮嘱:老师看你的行动让后进生体验到老师的爱和期待,从而诱发其积极性,主动性,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二、给予信心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只有信任他们,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才会为学生所接受。同样学生如果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也会转化成激励的力量,对后进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都必须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对其学习上的自卑消极情绪,我们要创设一个乐观并鼓励他们上进的环境,使他们切身感到老师对他们是热情的、信任的和尊重的,从而得到鼓励和激励。我经常在班上说: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误,重要的是犯了错误能及时纠正,使自己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发掘闪光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总有其长处,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只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占了优势,长处和积极因素被掩盖了,加上人们对他们形成了习惯看法,致使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被忽视。实际上,只要留心注意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闪光点”。他们当中不少人就有某种特殊的才干,如文体突出、有组织才能等。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列造条件让这些“闪光点”闪闪发光,获得成功,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就会重新点燃起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火种,从而克服自卑等心理,并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四、正视反复、常抓不懈
经过教育后,许多后进生认识到了自己和缺点,出现了转化的动机。但由于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或者外因诱惑,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一时难以克服,就会出现反复,改正了的错误还会重犯。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老师必须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现象,应时时观察,常常提醒,要对具体情况作正确分析,要有信心和恒心,只有抓“反复”和“反复”抓,才能促进后进生的彻底转化。
当然,转化后进生还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家庭情况,要时常与后进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努力改变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看法,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总之,转化后进生老师不能失去爱心、信心、耐心、恒心,应把这项工作看作我们份内的事,坚守水滴石穿的信念,那么后进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宜城市雷河中学教育督导评估
汇报材料
提纲:
一、党员争创三个模范,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二、人本管理成效显著,工会监督比翼双飞
三、德育教育深入人心,班级管理再展新姿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深化课程改革
五、教育科研常抓不懈,专题研究硕果累累
六、向内挖潜向外使劲,努力改善校园环境
七、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汇报材料正文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自去年接受督导评估以来,我们一方面总结和推广取得的成绩,同时高度重视贵室提出的问题,找症结、挖根源,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宜城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襄樊市文明单位”、“襄樊市五四红旗团委”、“勤工俭学先进单位”、中考和体育运动会都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勤工俭学创收稳中有升,学校各项建设投入得到保障,教学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党员争创三个模范,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1)争创做人模范、发挥党员示范作用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党员无论是在遵守制度方面,还是在工作态度方面,以规范的言行教育人。以良好的形象鼓舞人,以崇高的信念感召人,以优异的成绩带动人,校长杨明山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动极不方便,走路时间稍长,便疼得大汗淋漓,他一边打吊针,进行理疗,一边还坚持工作。后来他根本不顾大家劝阻,硬是将吊针挂到了办公室,他所抓的课程改革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还坚持深入课堂,每周在七、八年级各讲一节公开课,并指导教师制作课件,在全市校长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2)争创带班模范,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风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必须要具有良好素质的班主任来培养,为此我们特别注重选拔党员班主任,靠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模范作用。以带动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强化班级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大好局面。共产党员王国先是我校年龄最大的班主任,他一手抓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一手抓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并将自己总结出的成功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向年轻班主任毫无保留地进行言传身教,共产党员班主任李秀华、张宏海、李家明、秦建波等都发挥了旗帜引路的作用。(3)争创上课模范,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一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热情有余,但工作经验缺少,如何把这些转化成一种优势,我们采取了“老带新”、“师帮徒”的方法,再一次把一批党员推到了教师培训的前沿,一方面我们制定了新教师帮带协定,从制定上加以管理。另一方面我们要求老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通过讲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向青年教师献身说法,传经送宝,再就
是要求从编制教案到研究教材、从教学到学法等都要进行帮扶,使得我校年轻教师能力日新日异,党员的带头作用为雷河中学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
二、人本管理成效显著、工会监督比翼双飞
(1)确保教师主人翁地位
在提出“以人为本、治理学校”的大政方针后,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日益凸显。现在凡是学校的大事一定要通过教代会,重大的决策要经过“三步曲”,第一步是在领导班子会上意向讨论、拿出初稿。第二步是召开教代会,逐条讨论通过,凡有争议的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凡不能通过的,坚决不能实施。第三步是根据讨论结果,形成正式文件,打印后人手一份,在全体教职工会上通过,于是就成了雷河中学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这样的操作使每一位教职工心服口服,大家称之为“阳光操作”本学期共通过了八项制度,由于制度代表群众意志,所以在制度兑现方面毫无怨言,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热情。
(2)领导和教师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
领导和教师在规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既树立了学校制度的权威,同时也由于领导率先垂范,更能使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使得学校用制度管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人和事都由相应的制度来管理。(3)领导管理方式要走人本主义道路
领导在工作中也在不断运用“人本主义”原理,改进工作方法,如再对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时,要详细说明目的条件,意义和方法,并认真听取教师意见,尤其是教师对完成该任务的困难。使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任务,避免那种“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作法,使教师工作心情愉快,再次学校领导干部要赞赏教师的优点长处,对教师短处不要求全责备,对教师要求严格而不苛刻,并根据各个教师特点,分配工作注意扬长避短,使教师感受到被尊重并形成积极进取的心理,凝集人心、形成正气,促进学校超常规发展。(4)工会发挥“催化剂”、“助进剂”作用
工会通过职代会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外,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学校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发挥“催化剂”、“助进剂”的作用。如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少数教师家属或子女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经济保障,学校将他们妥善地安排在大厨房或锅炉房,自行车棚或男、女生寝室管理员等岗位,同时关心生病的教职工,教职工只要住院,学校都要会同工会带礼品和慰问金到医院看望,以减轻病人精神痛苦。今年盛夏,教师王宪珍在武汉确诊为乳腺癌。闻风后,校长、工会主席带礼品和现金顶着酷暑,马不停蹄地赶往武流肿瘤医院。探望病人,并设法与医生取得联系,要求他们以一流的技术为病人治病。当时的作法感动了许多在场的病人,同时也感动了医生。在我校也被传为佳话。学校的人本管理也通过工会的这种“催化”“助进”作用达到了锦上添花。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深化课程改革
1、更新教育观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此我们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以先进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二是积极倡导三种观念。(1)民主观念、倡导教师不要摆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而要与学生平等交流。(2)是期待学生成功的观念,尽量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我能行”的想法。(3)是教学生学会思考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多问好思的习惯,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2、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全程监控
备课要作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说课作到说: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讲课作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评课做到“讲课人自评—教师互评—骨干教师点评—讲课教师谈体会—听课教师谈感受”,每个学期将“六个一”活动纳入监控,“六个一”即“结一个对子”,“设计一份最满意的教案”,“上一节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课”,“整理一份听课记录”,“写一份教学工作总结”,“转化一名差生”。
3、优化课堂结构、落实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狠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采取“三管齐下”方式:一是典型示范,由优质课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党员教师讲示范课。二是用评价标准评价督促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每次评课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进行,对不合格的教师限期整改。三是用“大练兵、大比武”的方式激励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练兵比武中不看资格,单看能力、不讲人情、只讲水
平,使得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老年教师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进取氛围。
四、教育科研常抓不懈、专题研究硕果累累
(1)创造学习条件、培养科研骨干
一方面我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先后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35人到武汉、宜昌、襄樊等地取经,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而且只要有学习机会就一定派教师去。另一方面,购买了各地教育专家课堂教学录相带,对专家所讲每一节课、反复播放、学习先进谈体会,对照自己找差距。(2)抓好专题研究、营造教研氛围
在专题研究方面,我们确立了“结合实际、选准课题、定点实验、全面推广”的指导思想,要求专题研究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小结、学期有成果。在2003年12月,学校政治组承担“5105”教研专题成功结题,并获襄樊市好评,心理学会教研专题《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因与对策》也顺利结题,并受市教科所表彰。目前,《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专题已正式立项,教育部规划课题全纳性教育子课题《中学生心理缺陷与教育补偿研究》已正式挂牌,这是宜城市所承担的唯一一个部级课题。
3、领导率先垂范、教研锦上添花
校长杨明山同志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之中,并积极参加学生心理研究活动,作为襄樊市心理学会理事,他一方面积极地进行自主研究,所写论文多篇在襄樊市交流或发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学会成员,并指导他们开展心理研究活动。在襄樊市心理学会2004学术大会上,他所写的论文《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被指定为大会特邀发言,进行交流的文章。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校教师教研如虎添翼,一学年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学生参加竞赛二十余人次获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五、向内控潜向外使劲 努力改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达到育人无声胜有声的目的,为此一年来,我校一是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墙,内容包括时事通讯、学法点拔、文字欣赏、解题技巧、谜语故事等,容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二是添置了各类标语牌,标语牌内容有名人名言、规范用语,对学生既有警示作用,又有教育作用。三是教室内更换了磁性黑板,有助于学生改善视力。四是整修了男生寝室楼、女生院,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五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兴建学生饭堂,以期解决学生吃饭受风吹雨淋的困境。六是积极与市教通局,发展区政府联系,投资12万元将学校至长岗路口路面修建成高标准水泥路,以结束我校师生“行路难”的历史。正是由于向内挖潜向外使劲,使学校环境日益改善,办学条件日益提高,就学人数日益增多,达到我校办学以来最好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一年来虽然我校向内挖潜、向外使劲,但仍面临经费不足的现状,从而导致许多急需配套的现代教育设施无力添置。
2、是课程改革深度不足,由于进入课改时间较短,部分教师对教材、课标还没钻研透彻,不能准确理解课标意图,今后还需强化。
第三篇: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付出一定的心血,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其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但有难度不是不可能实现,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成为所谓的后进生。有许多老师说:“这孩子没治了”“这孩子脑瓜特别笨,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作为教师,常常被后进生的问题围绕着,但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促使后进生的转化,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成绩较差,而且身上还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因此,他们在班级中长期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逐渐形成了消极、被动、多变的情感和行为表现。
(一)“我就是差”的自卑心理。
后进生缺乏自信心,而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因后进生成绩差,所以会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冷落或嘲讽,形成他们思想上的消极、被动。有时一段时间内他们曾努力学习了,但因基础差或其他原因,而一考试成绩仍然没有进步,这时容易使他们更加灰心。这样就会更加重后进生“我就是差”的心理阴影。
(二)严重的对立逆反情绪。后进生由于很少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他们对同学及老师的帮助教育会表现出严重的对立情绪。他们对老师的话当耳旁风,把对自己的管理看成是一种压制。如当班干部对违反纪律的后进生提出批评时,他马上反驳:“那么多同学都在说话,你为什么单管我?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告状吗?你去告吧!我不怕!”等语言进行反击,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而自鸣得意。伴随着这种对立情绪,同时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破坏性行为,如故意把桌椅弄得叮当作响,偷偷毁坏公物或在课间故意大喊大叫等,以发泄自己受压抑的情绪。
(三)思想、行为的矛盾性。
后进生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大的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干什么也不行,表现得畏手畏脚,如课堂上极少大胆举手发言,即使让他们回答问题,也常是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声若蚊鸣。
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地想表现一下,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如在班集体劳动时,他们会表现出比其他同学更大的热情和干劲,时常会干得大汗淋漓、灰头泥脸也毫不在意。
(四)意志的软弱性。
后进生们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意志软弱和自制力差的缺点。有时候他们也会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但他们往往是坚持不住,又受不了挫折,没有战胜困难的恒心和勇气。更严重的是,有些后进生往往言行不一,刚才还哭天抹泪信誓旦旦,但一转身就又故伎重演。这样又会招致一些老师更严厉的批评,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后进生的转化要从心理特点入手,重在疏导,做到六个字:尊重、期待、激励。
二、对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一)尽可能地给予尊重
尊重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后进生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如果说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那么尊重则是让这一美德升华、最大化的更具教育意义的原则。作为后进生,他们通常遭遇到了比其他学生多得多的打击,长久以来,内心已逐渐麻木闭合,而尊重就是激发起内心斗志,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现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呼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可见,尊重是沟通师生心灵通道的润滑剂,它有利于培养一个健康、融洽、充满友谊和温暖的环境,能使后进生容易顺从集体的态度、价值观,增强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趋向,从而养成奋发向上的乐观情绪和掌握待人处世的适当方式。反之,歧视、冷漠、缺乏同情和关怀会使师生间产生误解和隔阂,形成认识上和情感上的障碍,加剧后进生的敌视、抵制、逆反心理。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也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学校而言,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心理氛围,不论好坏都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它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教育教 学的成效,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能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融洽,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意义极为深刻。
1、尊重首先要了解,并给予充分理解。
教师要了解后进生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后进生的习惯、言谈举止,经常留心后进生不同阶段的思想情绪变化。
2、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后进生的交流、交往。
和后进生谈心,取得成绩时谈进步的原因,成绩下降时谈失利的因素和对策。后进生违反纪律或遇到困难都能适时与之交流,提出建议,切忌在这个时候翻老帐,随意夸大错误和困难的程度,更不能恐吓、压制、责罚。
3、再次,教师要特别尊重后进生的参与权。
把参与过程看作是后进生进步的过程。有些教师在举行集体活动如广播操比赛、爬山活动时,担心后进生拉后腿,担心损害集体的形象、荣誉,怕出乱子、添麻烦,就故意不安排后进生参与或设置障碍阻挠参与。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严重侵犯了后进生的平等权利,而且也丧失了教育转化后进生,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良机,对于班风、校风建设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实践表明,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会自觉地尊重后进生的参与权,甚至是想方设法创造让后进生平等参与活动的条件。
(二)科学地传递期望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仅仅是表示与其他学生相比某一方 面存在差距。事实上,任何一个群体中有竞争必然就有先进与落后。我们称之为后进生,就是指这部分学生也能进步,只不过进步的幅度比较慢而已。但实际教育过程中,后进生作为弱势群体通常不被关注看好,遭遇各方的冷落,或被作为“危险分子”严加防范。在学生沦为后进生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他们不断遭受挫折,进取心逐渐淡漠,自信心逐渐丧失,弱者的意识被反复强化,内心逐渐走向封闭;另一方面,外界对之期望或严重不足或人为拔高,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应十分注意提出合理期望并适时地传递给学生。
1、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切实感悟到教师对自己的期盼。通常,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丝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激励和慰籍。
2、其次,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立期望目标。期望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最好是后进生“跳一跳够得着”,要考虑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家庭环境,帮助他们分析各自实现期望的条件,激活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把期望内化为自觉行动,调动学生发展的内在潜能。期望目标确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实现的平台。虽然期望实现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构建实现的平台。
第一,要营造环境。教师要与班主任加强协作,与家长加强沟通,有时还需要取得班里其他同学的支持,形成推动后进生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合力;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课堂答疑和课外活动安排均能考虑后进生的实际,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去思考问题,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天赋;
第三,要善于为后进生排忧解难,做到及时评价,积极帮助,对后进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应毫不吝啬地予以肯定、表扬。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往往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总是对学生满怀信心,包括对较差的学生也充满期望。作为一种综合情感表现的期望,它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真挚纯朴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确对唤醒诱导学生内因,促进学生潜能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始终处于恰当的期望水平中。
(三)巧妙地进行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人们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和给予适当的激励,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并受到鼓舞,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对于后进生,激励是促使其奋发进取的最有效的推动力。
激励是一种艺术,需要教育者巧妙运用,时机和环境都要注意选择。如:后进生失利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加以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取得成绩,要及时指出其成功和不足,提出下阶段新的目标,激发起更大的斗志。激励的场合既可以是课堂问答,也可以是课后交流;既可以是群体活动,也可以是单独相处。
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语言交流,作业点评,物质奖励等。激励需要强化,对后进生的行为给予某种刺激——奖励或惩罚,促使其 增强、减弱、激发或抑制。一般来说,奖励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惩罚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境之中,产生焦虑,不仅破坏当前的学习状态,而且还可能导致对整个知识领域的厌恶,导致对学习的自暴自弃或适得其反的不切实际的志向水平。奖励能引起后进生成功的体验,不仅对动机起强化作用,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自我满足感,愉悦整个身心。正强化更有利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激励最好能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教师的一种故意安排,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们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现代社会进步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更需要和谐发展的人。从某个角度讲,转化一个后进生的意义一点也不亚于培养一个尖子生。“学校应当以此为目标:当学生离开学校时,他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理应把爱因斯坦的告诫铭记于心,积极探索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方式、方法,加大教育转化的力度,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第四篇: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转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转化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校表现成绩偏低,行为不规范,不能较正常得从事学习生活的学生。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先进与后进之分。一个班级的学风与班风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先进与后进生的比例,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构成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片追”愈演愈烈的今天,后进生教育一直是教师头痛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把教育后进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近年来“辍学大军”中多数是后进生,因此,后进生教育已成“燃眉之急”,后进生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要使后进生受到良好教育,首先就要深入了解、掌握和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究竟有哪些呢?我认为表现在:
一、矛盾心理。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进心。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四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二、逆反心理。后进生由于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又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批评和歧视,并且,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敌对心理,学生一旦产生这种情绪,教师的谆谆教导,就一点不起作用,教师的辛勤劳动,难免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不获。
三、厌学心理。也就是意志薄弱,不愿学习,青少年正处在增长知识时期,但由于后进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求知欲低,无远大理想,以致在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渐渐地学习失去兴趣。
四、矛盾心理。由于青少年所受的环境教育及自身心理素质的不同,他们在意志类型上也存在着某种差异,遇事犹豫不决,朝秦暮楚,易受外界影响,把握不住自己,处理问题优柔寡断,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主见,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偏差,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定能重扬学习风帆。反之,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严重失误,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对他们及时引导和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后进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转化工作中应讲究方法和策略。
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差异,人的能力并不只在学习上表现出来,有“人才早熟”,还有“大器晚成”,人的能力体现在各个领域,他们在学习上差些,但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也许有特长,是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教育好后进生,首先要掌握好他们的个性特点。
个性中不同心理因素是我们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心理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更要因势利导,采取符合后进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对后进生进行特别教育,教师对同班超常和后进生都要根据他们在个性方面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素质教育下,对后进生的教育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热爱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消除自卑心理,切忌讽刺挖苦——对其疏导。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是非观念,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后进生大都学习基础差、自卑心理重、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给后进生以爱心,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的情感,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切忌讥笑和挖苦,只批评不引导。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培养意志,增强信心,引导追求,引发兴趣,消除厌学心理,切忌冷眼相待——对其诱导和开导。
后进生大都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消除其厌学心理,起急学生答错、写错时横加指责,泼冷水或置之不理。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稳定情绪,对症下药,及时表扬激励,消除敌对和逆反心理,切忌盲目主观——对其顺导。
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进步,要比嘲笑其显着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师,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由于绝大多数后进生意志力差,敌对和叛逆心理强,因此,情绪不稳定,好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后进生有“自我欣赏”的机会,激励他们,切忌脱离实际的题海战术,要发现其“闪光点”,攻克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消除其敌对和逆反心理,切忌盲目主观。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做后进生工作不可企求一两次谈话或一两次家访便大功告成,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努力。青少年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性,在他们身上,一种新的观念和行为从产生到巩固,常常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它要求教育者树立信心,保持耐心,认真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努力做到学生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只要能正确分析并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就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五、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热情关怀,体帮助,耐心做思想工作,对后进生大胆地委以重任,消除其矛盾心理,切忌急于求成——对其督导。
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要热情关怀,具体学生具体帮助,要有足够耐心,针对他们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大胆地委以重任,满足其愿望,消除他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创造其转化的机遇,切忌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后进生的心理、行为和接受程度,规范其行为,形成习惯,促使后进生的兴趣迁移——对其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由于人的接受能力、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对差生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理解和掌握,使其发挥所长。另外,后进生的行为一般不规范,教师恨铁不成钢,要使其行为规范起来,形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生首先要从小事抓起,其次用典型引导,再次用纪律约束,以促使后进生的兴趣迁移,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总之,素质教育承认人的自然素质的客观实在性,确认人的身心潜能是无限的,坚持每一个儿童少年都潜藏着有待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认识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不单单把后进生的进步只集中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应利用各种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展示后进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闪光点”,提高其综合素质。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指出的那样:“要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精通一门,兼知其他”。这就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这种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给了后进生一个除学习以外施展才华的机会。
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只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在竞争中立足发展,因此,强烈呼吁社会还后进生一片晴朗的天空,让后进生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第五篇:后进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XXX市XXX学校
XXX
一、课题论证
(一)课题来源
后进生是学校中的特殊人群。这些学生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很容易误入岐途。“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例子也不少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后进生等于挽救一个未来的人才”的观念,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实验目的通过此次实验,彻底改变后进生自卑心理,唤起后进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转化为自己新的需要。达到彻底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有关心理学理论
2、教育学中的相关理论
二、实验原则
1、目标性原则:本次实验严格按照拟定的实验目的进行,并在本班级确立实验的对象(1~3人)针对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2、循序渐进原则:本次实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步进行,不能急功近利,以免产生负面影响。要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
3、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三、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彻底消除后进生存在的矛盾心理,磨练后进生的意志,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彻底转化后进生,使其完成向优秀学生的跨越。
四、实验对象
本班的后进生学生
五、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2013、9)
对班级中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剖析,拟定相应的对策。
2、实验阶段(2013、9~2015、3)
按计划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使后进生克服矛盾心理,积极主动要求进步。
3、总结阶段(2015、3~2015、9)
对照实验目标,对实验工作的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炼,写出实验的研究报告及论文。
六、实验内容措施
1、通过观察研究,改变后进生的矛盾心理。
2、结合学生实际,搞好控流转差工作。
(二)实验措施:
1、剖析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摸清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
2、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
3、在实验过程中,认真研究后进生错综复杂的心态,采取有
针对性的措施,使本次实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