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

时间:2019-05-14 09:0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

第一篇:上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制定依据】为了规范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从事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的执业行为,明确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执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涉税专业服务业务规范基本准则》、《税收策划业务准则》等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范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其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承接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适用本规则。承接其他企业、单位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参照适用。

第三条 【概念定义】本准则所称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是指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从事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制度的业务。其他涉税内控管理、咨询、评估等业务适用其他业务规则。

第四条【信息填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纳税申报代理完成后应当向税务机关征管系统中涉税专业服务管理信息库填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实名信息采集表》、《从事涉税服务人员实名信息采集表》、《涉税专业服务协议信息采集表》、《涉税专业服务专项报告采集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年度报告表》等资料。第五条【信任保护】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执行业务时,应确立信任保护规则,对自身的合法执业权益加以保护。如委托人作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规定行为,提供不真实、不完整资料信息行为,不按业务结果进行申报事项行为,或存在其他限制业务实施的行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有权终止业务,并就已经完成事项进行免责性声明,由委托人自行承担相应后果。

第二章 业务承接

第六条【承接规则】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承接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服务业务,应当按照《涉税专业服务程序准则》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沟通调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服务人员应当与委托方进行沟通,确保其已经清楚理解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执业程序和业务约定条款,并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一)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上市公司内部税收环境、内控管理建立情况以及公司外部环境;

(三)本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

(四)本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否可以承担相应的风险;

(五)其他相关因素。

第八条 【签订协议】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决定承接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服务业务的,应根据《涉税专业服务程序准则》的规定,与委托方书面签订业务委托协议。第九条 【协议条款】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服务业务委托协议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约定,包含但不限于:

(一)委托事项;

(二)具体服务内容;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委托服务费用的约定;

(五)保密条款;

(六)协议变更与违约责任;

(七)法律适用的争议解决;

(八)其他约定事项。

第十条 【风险控制】 涉税服务人员发现委托人提供的数据及信息严重偏离业务委托协议内容,对服务内容形成有重大影响时,专业服务人员应与委托人讨论修改业务委托协议的相关内容,如不能达成共识,则协商终止项目。

第三章 业务计划

第十一条【遵循规则】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承接业务后,应当按照《业务计划规则》的规定,合理制定工作计划,以有效执行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

第十二条 【胜任人员】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指派胜任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具体承办。

第十三条 【了解情况】在制定工作计划前,项目负责人应当了解以下事项:

(一)委托目的及范围;

(二)委托人的基本概况、经营状况、行业涉税特点、执行会计政策和相关税收政策情况等;

(三)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委托人的财务风险、纳税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四)合理估计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

(五)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计划内容】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委托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委托人所属行业及行业涉税特点、基本业务情况、内控管理建议及执行情况、执行的会计管理等;

(二)业务小组成员。在确定业务小组成员,特别是确定项目负责人时,应充分考虑其从业经验、专业素质等方面;

(三)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应对工作的进度及完成时间做出规划,明确各阶段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资料的交接方式、时间、及预计服务完成时间等;

(四)其他相关内容。

第四章 业务实施

第一节 建立内控管理要求及实施程序

第十五条 【基本要求】 涉税服务人员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时,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了解公司内部环境,查找及评估公司经营活动及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信息沟通的流程及风险控制、监督以及改进方法。

第十六条 【内部信息采集】 充分收集、了解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管理、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会计管理的选择和运用、纳税申报资料、财务信息、税务检查情况等资料。

第十七条 【外部信息采集】 充分收集、了解公司近年来的公告等披露信息、所属行业经营状况及特点、外部监督评价情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等资料。

第十八条 【整理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制作工作底稿。

第十九条 【分析评估】通过现场核查、座谈或其他多种方式,对现有的与税收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数据比对以及测试指标情况,复查涉税异常事项,识别纳税风险点,对公司现有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管理及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十条 【建立控制模型】 根据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以及纳税风险点建立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架构,梳理内控管理应包括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信息化系统】 根据双方合同约定,提供税务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通过信息化系统管控税务风险。

第二十二条 【具体内容】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管理;信息与沟通管理;监督和改进管理等。

第一节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第二十三条 【机构设置内容】 综合考虑委托方管理架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十四条 【资料收集重点】 信息资料的采集主要包括: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决策文件、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管理或相关文件。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构职责】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税务管理机构职责,重点包含以下内容:

1.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2.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3.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4.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5.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6.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7.承担或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8.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二十六条 【岗位设置要点】 岗位设置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

2.建立税务事项审批岗位,制定相应的审批流程;

3.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税务管理的不相容职责包括:税务规划的起草与审批;税务资料的准备与审查;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审批;税款缴纳划拨凭证的填报与审批;发票购买、保管与财务印章保管;税务风险事项的处置与事后检查;其他应分离的税务管理职责;

4、岗位设置应科学、适当,以简捷、高效为原则。

第二节 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内容】 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市公司监管要求,构建日常业务税务管理流程及控制制度。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涉税资格及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发票管理、税收优惠管理、税款核算申报与缴纳管理、税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税务登记事项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事项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设立分支机构税务登记;

2.公司登记内容变更、发生解散、撤销或其他情形的税务登记; 3.税务登记证件及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凭证的管理; 4.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管理; 5.其他税务登记方面内容。第二十九条 【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 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增值税资格申请、办理管理制度; 2.出口退(免)申请备案管理制度; 3.其他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 【发票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当地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发票的购买、领用、开具、保管流程;

2.根据岗位职责分离的原则,设置发票管理相关岗位。第三十一条 【税收优惠管理制度】税收优惠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明确专人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方案; 2.税收优惠方案审批权限及流程。3.税收优惠方案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第三十二条 【税款核算申报与缴纳制度】 税款核算申报与缴纳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

1.制定各项涉税会计事务的处理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2.分析采购、生产、销售、工资方法、费用报销、资产处理、利润分配等环节存在(或潜在)的纳税风险点,制定控制制度;

3.制定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的收集、核销、审批程序;

4.制定税金的计提和缴纳应履行的审批程序; 5.完善纳税申报表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的程序。第三十三条 【税务档案管理制度】 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规范以下事项:建立涉税档案制度,保管好各类涉税资料、凭证,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备。

第三十四条 【日常业务税务管理制度要点】 建立日常业务税务风险内控制度,重点关注:

1.内控制度的设计应当涵盖公司日常业务的决策、审批、执行、结果的各个税务风险点,明确各部门、环节的协作机制;

2.合理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制度的设计应讲求控制效率和效果;

3.内控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创新、管理要求的提高而改进和完善。

4.内控制度应与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匹配。

第三节 重大经营事项税务管理

第三十五条 【基本内容】 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公司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大经营活动(以下简称重大经营事项)制度,赋予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前述重大事项相关权限、制度相关程序跟踪和监控重大事项决策中的相关税务风险的。

公司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

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公司重要经营活动包括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等。

第三十六条 【资料收集】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在参与重大事项过程中应当收集以下资料及信息:

1.公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2.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

3.公司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制度;

4.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可能产生的重大涉税事项;

5.根据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情况; 6.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十七条 【制定要点】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重大经营事项的制度要点主要包括:

1.明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参与的重大事项范围、权限与流程; 2.重大事项涉税方案的研究、拟定等权利及责任; 3.重大事项涉税方案的审批及执行流程; 4.负责重大事项实施过程的涉税风险控制。

第四节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基本要求】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税务信息在公司内部顺畅沟通、及时反馈,以确保涉税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第三十九条 【制定要点】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机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内部控制信息在公司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传递的程序及责任。

2.公司涉税信息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沟通和反馈的责任人、流程、渠道。

3.重要涉税信息的处理流程及信息披露流程; 4.涉税信息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

第五节 监督和改进

第四十条 【监督和改进制度内容】 制定监督和改进制度,明确内部监督机构的职责权限以及风险管理改进的控制程序。监督和改进制度包括:税务自查、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管理评价、绩效评价制度等。

第四十一条 【监督和改进制度制定要点】 监督和改进制度的建立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明确应委托中介机构或者内部税务机构定期进行税务自查及税务风险评估,并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对内部监督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进行确定,并可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进行调整。

3.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审批、报告、改正流程,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第四章 报告及说明

第四十二条 【质量控制】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为保证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制度业务质量,应当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分级复核制度。

第四十三条 【遵循规则】 完成约定服务业务事项后,需要出具报告的由项目负责人按照《涉税专业服务程序准则》的要求,编制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制度业务报告。

第四十四条【报告内容】 涉税服务业务报告应包含:

(一)报告背景及目的

专业服务人员承接本次业务的具体背景和委托人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二)责任说明

(1)资料责任:详细列明委托人所提供的具体资料,并应注明专业服务人员将根据委托人所提供的资料发表结论分析。

(2)报告使用及局限性:告知委托人应注意的报告使用方式、以及出具报告的目的和责任。

(3)报告的更新:列明本次委托所执行的工作程序并应根据委托范围注明在报告出具后税收法律、法规出现变化更新报告的责任与义务。

(三)执行程序:应列明本项目过程中具体的所操作的执行程序过程等。

(四)对委托业务的理解、业务分析及结论、相关建议等内容。专业服务人员应列明对委托事项的理解以及围绕实现委托目标,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件,并提出明确的结论及建议

第四十五条 【报告确认】对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报告应当取得纳税人或委托方的确认。

第四十六条 【保密要求】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代理办税人员应对国家秘密、委托方的商业秘密、不宜公开的情况及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解释权限】本规则由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执行日期】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委托协议(参考文本)

编号:

甲方(委托方): 税务登记号:

乙方(受托方): 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编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涉税专业服务业务规范基本准则》、《税收策划业务准则》、《上市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就“XXXXXXXXXX事项”涉税事宜,经协商一致,订立本服务协议。

一、服务范围(一)事项背景(二)委托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委托服务内容、服务成果(体现方式、提交时间、提交方式)等

二、双方的责任及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及义务

1.甲方对乙方开展专项服务工作应给予充分的合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按乙方的要求,提供相关协议、账册、凭证、报表以及其他需要查看的各种文件资料。

2.甲方应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保证会计报表及账册、凭证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承担全部责任。

3.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条件,及时、足额的支付服务费。

(二)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1.乙方接受委托后,应及时委派专业人员为甲方提供约定的服务。

2.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要求,对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实施必要的程序以确保工作结果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

3.乙方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甲方信息负有保密责任,保密协议详见附件。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甲方提供的资料及信息对外泄漏。

三、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

(一)按照甲乙双方约定,完成本次“XXXXXXX委托事项”专项报告费用为人民币(大写)XXXXXX万元整(¥XXXXXXXXXX元)。

(二)上述费用自本约定书签订之日后甲方应分二期支付乙方,即:

(1)甲方应予本约定书签订之日起5日内,支付乙方组织调查、分析资料所需咨询费用XXXXXXXXXXX元整;

(2)甲方应于乙方《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咨询报告》提交后5日内,支付乙方咨询费用XXXXXXXXXX元整;

(三)发生的与本次委托事项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差旅、食宿费等),由甲方据实承担。

四、违约责任

(一)如乙方未按期提供本协议项下服务,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在合理期限内改正。乙方未按期改正的,甲方有权拒绝支付相应费用,并扣除本协议项下费用的5%作为违约金;如乙方发生三次以上(含本数)上述未按期改正的违约行为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乙方应在收到甲方书面解除通知之日起5日内将甲方已付款项退还。

(二)由于甲方责任导致乙方未能按期完成本协议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三)如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的经济损失,乙方应给予赔偿。

五、其他事项

(一)协议书签定后,双方应积极按约履行,不得无故终止。如有法定情形或特殊原因确需终止的,提出终止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给对方以必要的准备时间。

(二)协议书履行中如有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本协议签订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三)本协议书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盖章)法人代表(授权人)签字:签字:

地址: 20XX年XX月XX日 20XX

:(盖章)法人代表(授权人)

年 XX月XX日 乙方 地址: 附件2:

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报告(参考文本)

报告号: 备案号:

致:XXXXX有限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XXXXXXXXXXXX公司(以下简称“贵公司”)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提供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咨询。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60号)》、《中国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税收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对贵公司提供的合同(协议)、凭证、账册、会计报告等有关会计及税务资料实施我们认为必要的程序,形成了适用于贵公司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本咨询意见书仅提供给贵公司管理层内部参考使用,并不为其他任何目的。未经我们事先书面同意之前,贵公司不得在向公众或任何第三方披露的任何文件中使用或引述本意见书。在编写任何引述我们或本意见书内容的文件时,贵公司应事先征得我们对于相关被引用内容的同意,我们保留拒绝的权利。

XXXXXX涉税专业服务机构 20XX年XX月XX日

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

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报告说明(参考文本)

一、报告背景及目的

二、责任说明

(一)资料责任

本报告所依赖的数据、信息等相关资料全部由贵公司提供。保证相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是贵公司的责任。本次“XXXXXXXXX”X项目贵公司所提供的财税资料具体包括:

1.2.3.4.…… …… ……

(二)报告使用及局限性

本报告仅供贵公司内部参考和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未经我们的书面同意,请勿将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其他场合使用、或以任何方式复制、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我们的服务不同于审计(鉴证)服务,不对报告中所含的信息发表审计(鉴证)意见。

我们的服务仅是对贵公司税务风险方面拟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构成全面的税务复核或纳税审查。因此,对于本报告未涉及到的税务风险和其它经营管理风险,以及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报告的更新

本报告的专业意见,是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税收法律法规及税务实务的理解和贵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如果这些基础以后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我们的专业意见。在我们正式向贵公司递交本报告之后,因以上基础的变更导致影响本报告专业意见,我们不负主动更新和修正的责任。

在此,我们建议贵公司能够定期与我们联系,以征询以上基础的变更是否影响到本报告专业意见。

三、执行程序 1.2.3.4.…… …… ……

四、对本次涉税业务的理解

五、本次涉税服务业务分析

六、我们的建议 附件:贵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篇:税务风险内控制度

公司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人人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将明礼守信,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前提。为了培养自觉的纳税意识以及应用法律法规规范涉税行为的能力,公司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各类财会、税收知识培训,2008年还组织全体财会人员参加了上级单位的所得税和新税法的专项培训;此外,公司财会人员还利用税务机关税法宣传和管理员下户辅导的机会,主动请教,随时了解有关政策动态。

为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进一步统一企业领导和有关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中国电信安康分公司在按照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企业税务内控制度作为了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明确涉税人员的岗位分工;二是将税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涉税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要求相关人员及时把相关财务报表等有关生产经营数据和资料提供给税务机关,为税务机关的征管决策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四是针对涉税业务流程进行 规范,及时下发文件、规范制度,防范税收风险;五是建立内部税务培训机制和重大税务事项汇报制度。目前,企业税务内控制度建设已初见成效,该制度在有效降低税收风险的同时,也明显促进提升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能力。

第三篇:内控风险管理

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对企业风险的认识

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建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对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是潜在的,但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可能变成现实;同时,风险也可能带来收益。这就是要在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面对风险,企业永远处于收益和潜在损失之间的博弈状态,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企业家需要运用智慧对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

(一)识别企业风险

企业的风险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认知。要想做好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认识企业风险的特征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风险特点。在企业初创阶段,对企业产生致命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的是产品。企业需要对市场做出一种判断,利用现有技术生产出适合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就是销售渠道的拓宽和市场销售量的增加。当企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的时候,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就是内部的人、财、物的配置和利用,我们称之为管理。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会发出感叹:业务大了,人多了,收入高了,利润增加了,但是人心变坏了,企业难管了,干得没意思了,勾心斗角多了。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事实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如何对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这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如果企业在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时候,一切都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管理理顺了,岗位理顺了,职责理顺了,并不能说企业就可以放松管理了。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居安思危。市场竞争无处不在,企业必须要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二)文化差异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都是最先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我国的企业在把这一套东西拿过来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东、西方企业在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1.中西方企业存在状况的差异

我们有很多企业。每年都有数万的新企业诞生,同时也有很多老企业倒下去。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企业,总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企业寿命比西方国家的要短很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想想实力不是依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发达有它的道理,而中国企业的短命也有它的痼疾。

企业寿命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观念存在问题。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在运营企业方面进行观念变革。当企业有了突破性发展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风险潜在于企业的周围。所以,企业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总体的目标,也就是企业战略。

企业在创立初期的好处就是,船小好调头。但是,船大才好出海,市场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企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航行得更远。怎样把企业这艘船做大,怎样抵御更大、更强的海上风险,拓展海外的发展,就成为了企业家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企业是走向国外,还是在国内发展,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做全面的准备,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在“狼来了”的时候有资本与之共舞。

很多国际化的企业,例如海尔、联想、格兰仕、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现在的发展规模不是靠一个制度、一项政策、一个预算就能解决问题的。同样,跨国企业落户中国也不是说依靠一个美国的制度就能解决在中国遇到的问题。这中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还需要本土化来解决。中国人崇尚和为贵,这种和为贵走出国门之后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海尔的免费售后服务,顾客就是上帝,是非常好的理念,但是免费售后服务的理念到了美国行不通,导致海尔不得不改变最初的战略。因此,在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区域里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之下,同一种发展战略,同一种发展方式,同一种业务管理的模式,会受到一种挑战。这是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间接决定了企业如何分配利用资源和开展经营活动的策略。

2.中国人谦虚的观念

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受到一种潜意识的影响就是,越谦虚的人越有本事。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在去企业求职的时候,被问到曾经做过什么,回答就是念过书,没干过什么有成就的事。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企业看中呢? 例如,一个总会计师第一天上岗的时候,在就职演说中提到多多包涵,这几年我没干什么事,希望大家互相帮助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含蓄和谦虚。但是一些外籍的评估专家听了之后就觉得不可思议,他竟然什么都不懂,为什么能来上岗呢?按照中国人的想法是,在中国越是说什么都没干,越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其实是最有水平、能力最强的人。而说什么都干过,这也行那也行的人,肯定是个光说不练的人,没什么真本事。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特征。

外国的专家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明白,在不同的文化之下,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对企业影响最深、最大、最长远的就是文化。例如,中国的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扩张,它在全球运营中碰到的文化差异问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联想在海外的拓展之路到底能走多远?人们都十分期待,也深深祝愿。毕竟中华民族的一大产业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跨越式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内部控制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时时刻刻伴随着企业的就是潜在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也不是为了美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而控制,而是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不同阶段的风险才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企业的内部控制,第一是为风险而控制;第二则是每个阶段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风险不一样,那么控制的方法,控制的目标,控制的目的,控制的手段也就不一样。这是控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影响美国的两大事件

为了对企业的风险有个更为准确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发生在美国的两个重大事件进行对比。一个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另一个就是美国安然公司的假账事件。

(一)事件回顾

【案例】

美国9•11事件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该事件造成3000多人丧生。

当白宫办公厅的主任告诉布什,飞机连续两次撞了世贸中心之后,布什先生当时的表情显得非常吃惊。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使得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汇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更是难以用数字估量。无论是对美国总统布什,还是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甚至连白宫、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这一事件也给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事件发生后,布什立即采取适当行动,恢复政府、社会正常活动。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虽然白宫仍有受到攻击的威胁,他仍决定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借此显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等主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点评:911事件后美国低下高昂的头颅,和各国进行协商,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反恐,得到各国人民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所以,美国在9•11之后,得到的几乎是一正一负的效果,一方面受到了打击,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又展开反恐行动,极大地改善了它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在改变自己的世界形象当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扭转,可以说在得失方面打了个平手。

【案例】 安然的末日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切„„

1.安然的噩梦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主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2.安然模式的破产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点评:安然事件虽然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事件,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狂波巨浪,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美国的经济制度,撼动了美国为之骄傲的经济体系。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主动出击,对恐怖袭击行为坚决进行打击,无论从道义还是力量上来说都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但是安然事件却让山姆大叔的颜面扫地,自己内部机制出现大窟窿,对世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而补救还得靠自己。

但是,在美国的这两大事件当中,美国人的危机公关,化被动为主动来解决危机的做法,是值得学习和讨论的。

(二)安然事件带来的结果

不管是企业还是社会,都在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果没有对这种风险进行充分的认识,在前期阶段加以防范和阻止,就有可能酿成大祸。从安然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会计丑闻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经济社会是一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和资源配置的过程。资源在优化配置、自由流动的过程当中,有个依据和指向,那就是会计信息。我们资源怎么去优化配置?通俗一点就是说,买股票的时候,买谁的,怎么去买?这些就要依靠会计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内容。

会计信息是市场的一个指向标,一旦会计信息机制失灵,整个国民经济就会混乱。安然的假账事件让外国投资者对美国投资回报的信心丧失,大量国际资金抽离美国,外国对美国的投资下降近60%,同时对中国的投资上升近15%。

2.安然事件对美国股市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在很多方面都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然而真正让美国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低下头颅的是安然事件。安然事件反映的是整个会计信息机制和体系制度,特别是经济基础上的漏洞和缺失,对此美国必须进行反思。9•11让美国的股市跌了近1000点,而安然事件之后,2002年美国股市连续下跌,远远突破了1000点。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安然事件不只是安然公司的一个事件,而是由会计丑闻引发的对整个会计体系的质疑,这种质疑对美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应对这种危机,解决由会计体系缺陷造成的恶劣影响,完善社会的经济制度,当时美国有两位议员提出一种议案,叫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个法案从以下11个方面来管制以会计信息为主体的市场资源配置,以及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权利、责任义务和法则等。

(1)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2)审计师的独立性;(3)公司的职责;

(41)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5)分析员的利益冲突;

(6)证券监管委员会的资源与权限;(7)研究和报告;

(8)公司和徇私舞弊的责任;(9)加强对白领刑事犯罪的惩罚;(10)公司税务申报表;

(11)公司的舞弊行为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意义

经过安然公司的假账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之后,美国出台了专门针对会计制度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项法案主要解决了监管、中介机构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三个问题,从这项法案中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做企业的规则的道理。

1.法案解决的问题

以前人们总是认为美国的会计制度很完善,几乎无懈可击,但事实证明任何看似完善的制度都有可能遭受风险的袭击,演变成对企业和社会的巨大危害。美国出台的这项法案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Æ监管问题

在安然事件之前,美国经济是自由主义式的发展,也就是民不告,官不理,当股民最后上当了,亏损了,最后发现了虚假的会计信息,才去找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美国的会计准则是由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公认形成的,没有很大的强制性。与中国会计准则不同,中国会计准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财政部统一制定,具有强制性的法规特征。

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意识到自治式的会计信息有极大的漏洞,所以必须加强管制,成立会计监管委员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Æ中介机构问题

美国的中介机构不独立。安然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品牌、业务和战略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项目在具体管理和落实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印度投资的电厂暂时没有盈利,但是股东又要分红,又要和竞争对手、标杆企业进行比拼赛跑,于是找到安达信咨询公司出谋划策。

安达信帮助企业通过各种延伸产品,包括在自己的内部进行大量的交易产生利润,也就是把钱从左口袋弄到右口袋。可是没有现金流怎么办?于是安达信又给安然设计一个方法,就是SPE实体。通过联合投资的公司,进行银行贷款,沟通项目的操作,让现金返回到公司的母体,成为现金流,再用这种方式进行分红。

作为中介机构,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账进行检查的时候,当然对自己做过的账持肯定态度,向股民保证没有问题。这样的双面角色导致了安达信这种中介机构失去了独立性。所以在这项法案中对中介机构的业务行为专门做了限制性和规范性的规定,防止中介机构出现监守自盗的问题。

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问题

安然事件之后全世界的企业对会计信息制度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首先,加强了高层人员的责任。公司的财务领导肩负着会计的重任,下面做好财务报表,子公司上交到母公司,母公司要合并报表,合并报表做完上报国资委,或者再报证监会、财政部等。如果报表中出现问题,发现公司有做假账的行为,要追究的就是领导的责任。

但是我们实务操作过程当中,发现两个很大的问题。企业出现了会计问题,如果老总被抓,公司的几千员工怎么办?还有,如果他被抓后拒不认罪,比如安然公司的老总被抓后就拒绝认罪,只是说愿意承担责任。这个责任指的是他愿意承担领导责任,没有领导好做会计的属下,会计部门的水平不高,所以才导致现在的后果。看似很有道理,这种说法其实是他把责任推到财务主管身上。所以调查安然事件的相关人员花了几年的时间,用了几千万的巨额成本才让那些高层领导人员伏法。

所以,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专门明确了公司出现财务问题后,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企业的影响就是加强会计信息的权利区位,意思是公司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必须全部是独立董事,专门负责对公司会计信息的管理。通过这样的内部审查,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和层次体系,避免了企业老总个人左右财务信息的局面。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2条款里面得到了一个体现,就是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

【案例】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 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 该条规定中要求公司年报中包括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该报告应:

(1)明确指出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保持一套完整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程序所负有的责任;并且包含管理层在财务期末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体系及程序的有效性评估。

(2)受委托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应按照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审核约定所发布或采用的准则就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估进行鉴证并提交报告。此类鉴证约定并不构成单独的约定主体;

(3)SEC在提交的法案相关的报告中这样解释此条的立法目的:“委员会不希望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的)评估形成单独一份约定或者因此而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指导SEC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是否为高级财务官员制定职业操守规范以及该规范的内容;

(4)指导SEC修改其以8-K表格进行即时披露的相关规则,从而要求上市公司对任何职业操守规范的修改或废止事项应立即进行披露。

点评:这项法案里面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说明了两层意思。第一,需要评估企业有没有内部控制;第二,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要做到的程度。企业必须就这两点向美国证监会有个明确的交代。

例如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业务进行评估,要考察所有的业务是不是被囊括到企业现有的制度里面。没囊括的业务有多少,比例有多大。在所有没被囊括的比例之下,有多少业务已被执行,执行的效率有多高,比如执行了80%,还有20%没有执行,在执行80%里面哪些能够把问题解决,哪些不能把问题解决。企业必须拿出具体的数字进行详细的说明。这就是以强制性的手段和手腕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可见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篇: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防范信用卡操作风险

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防范信用卡操作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涵盖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主要涉及市场风险、违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等。因为操作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所以它是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

工商银行为适应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根据巴塞尔《银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要求,大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的强制性文件。其中,在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突出了对操作风险的防控与防控体系建设,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出识别、计量、防范、控制及管理等一整套标准和措施,在推动全行信用卡专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和促进发卡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防范各种操作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目标管理定位准确

风险要从源头控制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风险控制为原则”的经营理念是信用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信用卡产品的业务特点,其生命周期内包含若干个风险点和控制环节,应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

1.找准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1)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一关——资信审查。申请人递交申请后,发卡机构对申请人的相关资料进行身份审核、资质审查,并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查询申请人是否有不良记录。通过受理、审查、调查、审批四个环节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核查。上述四个环节均对业务过程留有清楚的文字记录;由享有独立审批人权利的岗位人员决定对客户的发卡种类以及批准账户的初始信用额度。

如果审查、调查、审批这三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完全可以在资信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防止欺诈的申请行为,从源头上控制欺诈风险。

(2)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二关——制卡环节。自2004年8月,我行已在全行投产并陆续推广以一级分行为单位的集中制卡外围管理系统及管理办法,通过系统刚性约束控制制卡环节的风险。集中制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卡片的订购、领用、制卡、入库、发放、回收等环节的安全控制管理,整个制卡流程前后关联,相互制约;实现制卡数据集中管理,加密点对点传输,制卡后制卡数据自动删除;保证岗位合理、职责清晰,明确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对关键岗位建立岗位分离制度。

(3)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三关——领卡环节。对邮寄、代领、自领卡片等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规定;为防范代领、邮寄和传递过程中的风险,在系统内设置了卡片启用(激活)环节。同时,为方便客户启用(激活)卡片,我行又提供了营业网点临柜、电话银行及电子银行在线启用等卡片启用(激活)方式,既方便了客户,也加大了风险防范的力度;对密码信封和卡片通过邮寄方式发放的,通过不同邮寄公司或不同时间邮寄的方式,并对其中部分客户以抽查的方式进行回访,以确认卡片是否发放到申请人本人手中,以降低或杜绝风险。

(4)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四关——异常交易监控。申请人领卡后即成为持卡人,其在使用银行授信额度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风险。发卡机构对其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设立异常交易监控岗,对持卡人用卡环节进行管理。发卡行通过异常交易监控过程,可以及时发现事前未能控制的风险。例如,资信审查不尽职或未被发现的欺诈申请。如果异常交易监控岗位人员与持卡人联系时,发现持卡人工作单位及地址不符,或查无此人,或工作单位电话及住宅电话均不符或为空号等,则证明资信审查人员未按岗位要求进行认真调查。异常交易监控岗位人员工作尽职,可以起到帮助发卡机构及时修订和完善资信审查操作流程、加强管理的作用。

通过异常交易监控,发卡行可对风险进行事中控制,将资金损失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发卡行根据对持卡人用卡记录和用卡行为的分析,确定其是否存在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并决定是否降低其信用额度或取消用卡资格等,对持卡人进行有效管理。发卡行通过典型案例,可帮助风险管理部门总结申请环节存在的瑕疵、完善资信审查制度;发卡行通过对持卡人用卡记录的分析,为决策层调整发卡营销策略、重新确定目标客户提供依据,这也是风险控制和管理较为关键的一环。

异常交易监控在发卡机构的工作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可发现上游(审批环节)存在的不足,又可为下游(止付及催收等)决策提供依据。

(5)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五关——信用额度管理。一般情况下,客户会在自己可支配额度或财务规划范围内用卡,在信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获得信用额度的提升。但具有欺诈倾向或信用劣变的申请人则希望得到较高的信用额度,以达到融资或占用银行资金后不予偿还的目的。因此,发卡机构在异常交易监控过程中发现持卡人具有欺诈倾向,或出于不良动机、最大化使用信用额度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其信用额度或止付账户及卡片,利用信用额度的调整策略和手段控制风险。

此环节与异常交易监控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控制在事中。

(6)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六关——控制类交易管理。发卡机构对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争议款项及由争议引发的账务调整、消费积分调整、错账以及存贷款利息或积数的调整、对账户以及卡片信用额度的调整等,均属于由后台人员处理的高风险业务——控制类交易的业务范畴,需作为风险控制类交易进行严格管理。一是将控制类交易设定为需要填写调整说明并作为调整时凭证的附件,调整说明上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签章;二是将控制类交易设定为需要交易授权;三是对控制类交易按发生的日期建立清单,管理人员可随时查阅;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由专门人员进行事后监督或由内控人员不定期检查及抽查,有效防止擅自调整或违规调整的行为。

(7)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七关——透支催收。正常情况下,透支催收环节是,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因信用不足而导致偿还能力下降,需要发卡机构提醒或采取必要措施强制还款的环节。如前所述,异常交易监控岗岗位尽职,则透支催收工作成本较低,催收人员可以直接联系到持卡人,要求其履行还款承诺等;若异常交易监控岗形同虚设、岗位人员不尽职,未发现资信审查过程中的瑕疵,即便透支催收付出极高的成本仍可能无法收回,而如果涉嫌欺诈就需要司法介入,操作的难度大、成本高,客户的欠款不易收回。

透支催收应按照透支金额、期限等建立台账,按照透支金额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进行有效催收,并且在催收过程中留下清晰的书面记录,以方便此项工作的连续性管理以及后续处理。

(8)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八关——核销。核销是化解经营风险、降低和减轻财务包袱的重要手段。在核销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对呆账的认定依据、适用政策、认定范围等均按照财政部印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为防范各发卡机构因在前期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存在导向性错误而导致的风险,所有千元以上的核销均应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对于确无导向性错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形成的呆账,在提供完整的资料后,在当年计提的呆账准备额度内进行核销;若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认定发卡机构存在因前期管理不善、风险管理各环节未认真履职等错误,则逐一追究各环节经办人员的责任;对情节特别严重、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且确认存在不尽职的,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责任人的劳动合同。

(9)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九关——账销案存,即核销业务的后续管理。为严格核销业务管理,我行已将核销业务通过系统联机交易实现,并设计成表内、表外一记多讫的交易模式(具体处理核销业务时,按照申报的核销金额,在一个交易内完成表内科目处理并登记账销案存表外账);自动将已核销户登记“黑名单”(失信户)系统,防止再次申请形成新的风险。

催收部门对已核销户继续追收,收回的款项冲减呆账准备。

关于对“黑名单”(失信户)的管理和使用,系统设计为:所有交易发生时先访问“黑名单”及止付名单库,若交易人已被列入“黑名单”及止付名单库,则马上拒绝交易;在客户新开户时,系统自动访问“黑名单”库,杜绝失信户再次申请办卡。

另外,为加强对发卡机构风险控制的管理,拟建立将损失与各岗位业绩挂钩的考评机制——即建立核销业务的管理台账,对核销户的审查、调查、审批、异常交易监控、额度调整、催收等各环节的工作同时登记,追溯、考核核销前所有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和降低风险损失。

(10)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十关——监督检查和审计。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或专项审计是信用卡业务的最后一道防线。信用卡专业管理部门每年要组织安排全辖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将对核销工作的检查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以防范核销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等道德风险或违规行为。

通过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或专项审计,可以发现前9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揭示,督促和帮助发卡机构管理者加强内控管理,防范各种风险。如果上述各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全部或基本达到内控管理要求,则可实现全辖信用卡业务的依法合规经营和利润增长,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近期,媒体披露了多起商业银行内外勾结与职务犯罪的案件,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收受贿赂、挪用银行资金导致的巨额资金损失,以及产生恶劣影响的商业贿赂等,均因发案银行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或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甚至内控管理严重缺失造成。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誉和发展。因此,加强监督检查和提高内部审计覆盖率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操作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存在于日常工作中。例如,调查人员不尽职,导致欺诈申请得到通过,可能会产生客户恶意透支而不还款的现象;空白卡管理员因疏忽而丢失空白卡片,可能会引起伪冒卡风险;未经严格审核的代领卡行为有可能产生被冒用的风险;记账员的操作失误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或者将存款记成取款,使客户因无法用卡而投诉,使发卡行面临信誉风险;由于异常交易监控岗的不作为、未能发现持卡人的异常交易以及虚假消费套取现金,未对不守信客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导致出现足额透支,使银行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未经有权人审批或评估即擅自调高信用额度,持卡人大额透支后无力偿还,导致呆坏账的产生;催收人员未按要求对透支户进行催收,致使超过追索时效、透支转为呆账等。这些操作风险的典型表现表明,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必须持之以恒。

为此,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在行内制定了适用于信用卡业务的《牡丹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简称《监测指标》)、《牡丹信用卡风险管理手册》、《牡丹信用卡发卡机构内控评价实施细则》以及与之配套的《牡丹卡业务内控评价评定标准》等有关文件,拟于年内印发实行。其中,《监测指标》将信用卡业务所有操作环节中涉及的指标全部量化处理,并涵盖了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而《牡丹卡发卡机构内控评价实施细则》及《牡丹卡业务内控评价评定标准》则在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及《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规定》的基础上丰富和细化了具体内容。结合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在监管部门及总行确定的评价内容基础上,充实了评价依据,通过对各级分行信用卡业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评价,帮助决策层调整经营策略目标,完善考核机制。这几个内控管理办法的出台和执行,将在完善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和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对以往各典型案例成因的分析,各类风险的产生固然与管理不善、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等有直接或必然的关系,但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规操作等仍是案件发生的主要或者是直接的原因。因此,我行注重在员工中进行三道防线建设的教育,即自控、互控及监控。通过加强内控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1)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新业务、新制度,要求内控管理人员首先学好、弄懂,再组织员工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并要求对所有管理环节做好认真的书面记录备查。将内控管理纳入全体员工工作业绩考评中,通过各种评比、考核、奖惩,不断丰富和完善内控制度管理,以此促进和推动全体员工工作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每个员工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杜绝违规违章现象,纠正有章不循的错误行为,使遵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要求。

(2)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宣传执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通过业务操作中遵章守纪的典范,正向引导员工理解内控制度。同时,结合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员工,以此规范和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常规工作中,检查辅导员应辅导在先、检查在后,运用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检查技巧,协助管理层对各操作环节进行检查并纠正错误,防范和杜绝各种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做到培训、辅导—检查,再培训、辅导—再检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实践证明,业务检查和业务辅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经常性、规范化的业务辅导,使员工在思想上重视,提高防范意识;在业务操作上,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违规操作。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事中环节控制。工商银行在辖内实行了总会计制、营业经理制等现场办公的管理模式,还建立了会计检查员持证检查制;而在信用卡业务上则建立了包括全辖一级(直属)分行以及二级分行所有发卡机构的检查辅导制度。总行建立了对全辖检查辅导员每年至少一次的集中面对面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培训强化,提高检查辅导员对内控管理、培训和辅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带动提高辖内信用卡从业人员对防范操作风险的认知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检查辅导员在保障全辖业务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系统建设 刚性控制风险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系统控制能力

为控制业务操作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我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对系统进行前瞻性的开发建设,通过系统刚性控制操作风险。

(1)科学合理的交易设计。为避免操作员在办理取现、转账及消费过程中人工索授权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在系统中将索授权交易与取现、转账及消费交易进行捆绑,当发生上述交易时,系统会自动授权,自动识别账户或卡片状态,并对处于异常状态的卡片发出拒绝交易的指令。

(2)保留运行日志。对业务发生的所有交易均在运行日志上留下记录并妥善保存,包括外围的POS消费、ATM取现等交易;确保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对于关键的应用系统,应保证有效的控制。

(3)强化系统功能。投产新版本和开发新业务前,均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充分的风险论证;按规定对系统及全部流程和交易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投产后系统有足够的扩展性和处理能力。

2.风险可控,岗位分离

(1)在计算机系统管理和控制方面,我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使不相容岗位间不出现混岗现象。例如,为保证测试程序与生产环境不混用,制定了对测试程序及设备的管理措施;制定了开发人员与应用人员不得混岗等具体岗位要求。

对测试人员的管理以及生产检测卡的使用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有效杜绝了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混用而产生风险情况的可能性。

(2)在操作层面,针对信用卡业务确定了风险防范的10项原则和操作环节的122个岗位,规定设置岗位权限时重要岗位不得混岗,对122个岗位之间、前后台之间的不相容岗位不得混岗也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系统中设定了严格的权限卡使用范围及管理办法,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对交易、额度、业务范围、信息修改等做了严格的限定。根据所办理的业务范围及工作性质,将权限卡设置为:①查询执行权;②维护权;③授权权;④执行权、授权权;⑤维护权、授权权等事权范围,对所有业务环节进行控制。

柜员在终端的任何操作均在日终进入系统日志,且交易数据在端机侧不能被修改;业务终了,通过事后监督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重点业务、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

(3)对操作岗位实行摄像监控并保留录像,内控管理人员可同步抽查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或事后调阅保存的录像,发现操作员违规操作及时纠正,对不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调离的建议。

(4)对重要岗位按期轮岗。无法轮岗的,强制要求休假,由内控管理人员进行离岗审计,填补对重要业务、重要岗位控制的缺失,防止在这些环节出现漏洞。

3.优化业务流程

在制定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时,充分、通盘考虑业务链条之间的衔接、管理和控制关系,以及上游对下游的影响、下游对上游的反作用等因素,使规章制度的要求和业务流程的设计更加适用、科学与合理。根据业务发展、系统升级的需要,随时更新业务流程及管理办法,使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为便于各岗位的操作员能够尽快地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我行对业务操作的设计借鉴物流管理理念,以最直接、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根据业务的流程设计,对重点环节以流程图的形式标明,使各岗位操作员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和使用。例如,为使电子银行客户服务坐席代表与后台支持人员能够以同一标准为客户提供服务,我行制定了《牡丹信用卡客户服务作业规程》,对客户服务工作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三、建立制度的后评价机制

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适用、合理,要在执行过程中检验。

为此,工商银行建立了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制度,并通过若干渠道实现。一是在进行业务制度或专项检查时,增加对规章制度适用性进行后评价的有关内容,每次检查结束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供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二是在每年的全辖检查辅导员培训班上,征求基层对业务制度的意见,汇总后反馈给相关部门;三是对于各分行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反映且明显因制度滞后而导致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归纳整理,纳入补充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工作计划以及内控管理长效工作中。

2005年,银监会布置各商业银行在系统内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我行根据银监会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了对规章制度的梳理整合,与我行的规章制度后评价机制相得益彰。经过梳理整合与归纳,按照章程、合约类、制度办法类、操作指引类以及执行制度的名称和文号等分类登记整理。截至2005年末,尚在执行中的计235个。目前正拟将整理的文件进行进一步修订并编制成册,发放到各级管理人员与操作员手中,彻底解决部分旧规章与业务发展现状不适应的情况。

建立规章制度的后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规章制度存在的瑕疵,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颇,解决滞后现状并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促进规章制度建设机制的完善。

操作风险的防范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几次突击检查或抽查就可以避免,而是一项艰苦的长效工作。因此,银行业所有的经营者、管理者要有长期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深入持久地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并不断加强和充实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面对激烈的信用卡市场竞争,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应对且公平有序地参与竞争,时刻遵循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控制过程为中心”的内控管理理念并举,制定出二者最佳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防范各类业务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坚持信用卡业务积极稳妥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信用卡业务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第五篇:公司部风险内控材料

一、内控防案工作

今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条线操作风险、案件风险压力明显增大,近期连续发生了虚假存单质押低风险贷款、受托支付贷款资金被交易对手挪用归还民间借贷等风险事件,基层机构操作风险隐患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员工参与民间融资或非法集资、为客户资金提供过渡账户或代客户交易;二是个别公司授信客户参与民间借贷、信贷资金流入担保公司或贷资金回流;三是个别基层机构为虚增存贷`款,违规操作;四是个别机构越权审批开办低风险业务,触及业务红线;五是部分业务下沉,但管理制度与手段相对滞后;六是个别基层机构负责人参与违规;七是个别员工合规意识淡薄,操作随意性强。

为扭转当前局势,遏制条线再次发生类似操作风险现象,杜绝出现恶性案件,公司业务条线将在今后采取以下管控措施:

一是四季度要在全辖全面开展“内控合规就是生产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倡导良好内控文化,强化营业机构负责人及员工合规意识,构建良好内控文化。

二是进一步强化“双基”管理,重塑“强基固本”理念。持续开展对基层机构及员工参与非法集资、民间融资、高利贷、金融传销、违规担保、抽屉协议等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排查,消除潜在风险隐患。加强对重点机构和中小型客户、民营企业贷款、新型同业、柜台操作等重点业务领域的检查监控频率,确保风险可控。

三是进一步提升非现场检查模式,提高对基重点层机构监控检查的频率,坚持风险排查“常态化”,及早排除隐患。加强治本整改和督办整改力度,从制度完善、流程优化和系统控制方面研究和实施治本整改措施,全面提升整改效果。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G-MAP预警核查和预警信息的运用,充分揭示和消除风险隐患,缩短高风险事件的潜伏期;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和风险驱动因素,查摆流程控制缺陷,研究流程优化措施;甄别出操作风险相对高发的业务领域、机构、客户和人员,实施重点管控。

五是强化对已准入授信发起下沉机构的退出机制,及时调整问题高发基层机构的业务退出、对问题严重的果断叫停预警,做到“能进能退”,动态管理。

二、资产质量管控工作

7月末,我行公司逾期贷款余额17.44亿元,占比1.17%;公司不良贷款余额13.09亿元,占比0.88%;新发生不良28户,新发生不良6.69亿元(其中贸易融资6户,余额1.77亿元、大公司客户5户,余额3.78亿元);新发生关注36户,余额5.46亿元(其中贸易融资5户,余额1.28亿元、大公司客户6户,金额2.47亿元);新发生重大突发事件16起,(其中特定客户6起),授信余额6.84亿元(贸易融资余额2.31亿元)。针对当前严峻形势,各行要加快推进主动风险管理,抓好风险预警、期限管理、贷后管理等风险内控各个环节,全力以赴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资产质量安全稳定。

一是主动落实资产质量管控方案,积极压退问题资产 各行要严格执行“一行一策”风险管控方案管控要求,全面落实信贷资产质量管控机制,调整优化授信结构,强化“识别-防下迁-化解”三步曲的资产质量管控要求,把稳定资产质量,严防新发生不良作为风险内控及贷后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创新管理方法,及时识别和管控高风险客户、领域和环节

针对企业资金链断裂,民营企业集团、关联关系集团客户经营风险突出,联保互保,交叉传染风险等问题,各行要创新管理思路,尝试研究实施链式监控,把握风险在产业链、担保链、客户间、地区间的传导路径。把握好贷款压缩时机,用活用好贷款新增与收回再贷,对高风险客户、领域和环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压缩退出。

三是主动抓好风险预警和预报预控,严防新发生不良 各行要进一步提高风险内控意识,广开渠道,借助风险部门“六位一体”的管理成果,运用到条线风险内控和贷后管理工作中去,强化部门联动、上下级联动,实现信息共享,相互补位的良性合作机制。重视并加强对客户负面信息的收集和现场检查,发现突发事件的要第一时间上报省行,及时制订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避免延误最佳清收化解时机。对于隐瞒重大风险事项、造成风险损失的分行,省行要按相关制度对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各行要进一步做好对重点区域、客户、产品、行业的预警管理,狠抓民营企业、特定客户、光伏、钢铁、商贸企业授信预警管理,狠抓资金流向监控、贸易背景真实性、批复条件落实等环节的风险排查,及时预警、控制、化解风险,有效防止风险链条式传染和集群化蔓延。强化客户经理第一预警职责,发挥信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的分析帮扶效能,主动开展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做好资产质量预判分析,提前化解处臵,保证“预控预报”工作效果。

四是主动抓好期限管理工作,防范逾期授信发生

公司条线要对到期贷款、授信总量到期期限、投行产品存续期进行持续跟踪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安排做好规模投放和总量年审工作,对存在大额贷款到期还款困难的,及时和风险部门沟通,并实施进一步风险管控预案,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省行下一步将加大对“逾期贷款”等不良先行类指标的考核。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要充分利用资金流向分析系统、财务信息平台、报表平台等相关系统,扎实开展现场和非现场监控,从贷后管理这一环节强化期限管理,防止逾期授信发生。

五是主动抓好内控合规管理,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石 当前我行正积极推进对公业务转型,授信发起及部分产品下沉到基层网点,风险内控管理的覆盖面已扩大至基层一线网点。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要集中精力抓发展,另一方面要时刻牢记内控合规这根“弦”。总分行已经下发了2013年条线内控检查工作方案,各行要结合本行业务发展特点和客户实际情况,加强自查的频度和深度,确保及时识别和化解风险;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要互相结合,进行现场检查前要做好非现场检查的“功课”,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非现场检查时要对前期现场检查和内外审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确保整改的有效性,防止“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省行公司业务部将面向基层开通“贷后管理咨询热线”,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答复制,畅通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渠道,及时答复贷后问题,开展“一帮一”、“多帮一”进点帮扶,提升贷后管理能力

六是对已形成的不良资产加快清收化解,为业务发展做贡献 对当年新发生的不良,各行领导要亲自负责,快速处臵,上下联动,责任到人,加强与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突破瓶颈、实现尽早化解,逐户明确化解措施和时间进度,一户一策、一户多策,追踪上报化解进度,省行将有关客户纳入定期督办管理,分别实行周、月、季督办频度,不断提高清收处臵能力,积极创新表外不良清收的新渠道

三、积极稳妥地在发展中调整业务结构

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总分行战略导向,结合河南区域特点,综合利用总量控制、限额+名单式管理、增强缓释手段等多种措施优化行业授信结构。一是按照“择优限劣”原则,积极鼓励信息消费、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授信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重大在建续建项目、民生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扩大行业覆盖面。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加快退出高风险、低收益、低信用评级和风险缓释不足的行业授信。二是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趋势,清理产能过剩行业授信,严格落实行业限额管控机制,对钢铁、水泥、光伏、电解铝、平板玻璃、政府融资平台和公路行业严控总量,不得突破总行核定限额。积极支持过剩行业客户“走出去”和产业转型升级授信需求。三是加强对钢铁、电解铝、光伏、火电、融资平台和煤炭、煤贸、钢贸、造纸、水泥等行业的风险监测,特别关注近年扩张过快、跨多领域投资经营、关联关系复杂以及担保链复杂的集团客户。四是将行业风险排查与非不良退出结合起来,对于排查发现异常的客户,适时纳入主动压缩退出客户管理,降低风险敞口。

各行要树立大、中、小、微、特客户科学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大客户业务做“深”,推动大型客户转型,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核心,引导大型客户逐步转向投资银行、现金管理、海外联动等业务,减少信贷资源和资本占用,降低大型客户信贷占比。把中型客户业务做“优”,大力支持中型客户发展,完善中型客户授信审批模式,稳步推进授信发起网点下沉工作,提高中型客户授信占比。把中小企业业务做“强”,把微型客户业务做“细”,推进客户培育分层化,县支行将中小、微型企业授信作为工作重点,二级行要重点发展中型客户及区域性大客户授信。四、二级行加强对“公司授信下沉网点”的管理力度

当前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管控压力较大,我行网点人员变动较多,部分公司授信从业人员经验不足,如果不提升内控风险意识,容易发生业务操作风险事件。

为此,按照总分行要求,严格审查客户经理任职资格、网点中型企业授信业务发起资格准入,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得准入,不符合要求的网点不得盲目下沉业务。根据网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授权,加强员工先期培训,加大人员技能储备,实行“下沉网点资质”动态管理,不能一蹴而就、“为下沉而下沉”。努力做到“准入一个,成效一个”。不做超授权范围外的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业务要做好做强,不符合开办具体业务的要严格禁止,落实总分行对“公司授信业务发起权限网点下沉”的指导意见及方案中制定的有“准入条件”、“叫停机制”、“退出机制”。

省行8月7日以豫中银发﹝2014﹞241号文件明确要求“2014年8月8日起在全辖暂停叙做以单张金额50万元(含)以上的第三方个人存单办理质押的授信业务(含公司贷款、个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融资及保函、银行卡授信等业务)。”对此,业务下沉网点”应按照要求认真执行,确保合规经营。

五、投行业务的风险管控措施

目前,我行已经暂停了投融通业务的审批及叙做。同时,总行于7月23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融通”业务管理的通知》(中银发„2014‟356号),主要要求有:

1.所有新叙做的“投融通”项目由一级分行公司部门归口发起。审批流程方面,纳入我行自营非标理财业务现有审批流程统一管理,确保业务叙做与业务审批相分离;项目逐笔由一级分行理财业务风险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批,通过后以行发文形式报送总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进行审核;

2.现有“投融通”业务管理办法中如有与银发„2014‟127号文等监管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一律以新出台的监管规定为准;

3.对于我行涉及的“收益权转让及延期支付”业务及其他不符合银发„2014‟127号文等监管规定的情况,相关分行须与资金端、通道端协商沟通,主动压降业务规模,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多渠道消化存量;

4.各分行要明确专人负责,逐户分析,逐户排查,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形成排查报告;

5.会计合规方面,要求“投融通”业务相关收入通过“5565结构化投融资顾问费”核算码进行核算。

同时,由于我行已经暂停投融通业务的审批,因此各行要将投融通业务重点放在存续期管理方面,严格遵守我行投融通业务管理及总行相关文件管理规定,针对存量项目进行逐户管理,按季形成存续期管理小结及报告,并在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情况,根据信托公司、券商监管等相关机构的委托密切监控“投融通”产品项下的资金流转情况。资金到期前三个月我行应主动加强与融资企业的沟通,提前督促企业安排还款资金,保证每个项目安全平稳兑付。

投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四点:

1、按照我行理财业务准入标准筛选投资资产,确保所有项目符合投资标准。落实执行总行关于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准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内部评级BBB及以上的总行级重点客户或分行级重点客户(包含我行认定的集团客户成员公司)。原则上总资产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不得连续两个会计亏损,建设期项目可除外)。在我行存量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类。具有较强的到期履约能力,流动性较好,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近3年无违约记录。

2、严格按照表内自营贷款存续期管理标准落实后续管理,密切监控企业经营情况,关注资金流向。二级行客户经理在业务叙做日后三个工作日内,对每一笔投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本金、收益返还,在CCMS系统中建立投资台帐,详细记录金额、期限、收益率和进出帐情况,按不低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规程(2011年版)》中管理频率要求进行,完成理财客户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报告,依托现有CCMS贷后管理报告形式进行,每月二级行落实《公司类理财业务存续期管理执行情况月报表》。严格按审批文件要求用途进行存续期资金监控,监控情况明确记录在CCMS系统中“资金监控表”内。

3、提前三个月落实理财还款本金和收益,确保理财资金按时按量到位。资产到期三个月前,要求二级行客户经理核实实质承担还款责任主体的资信情况,做好本金、收益的通知及沟通工作,落实客户还款准备情况,并于到期日前予以持续跟进。

4、如遇理财资金按时偿还有问题的情形,立即启动投行突发事件预案,召集相关部门商讨突发应急化解预案,确保理财本金按时兑付。对投行理财产品涉及的客户主体实行动态的资产准入标准跟踪机制,如在存续期内出现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不佳、信用评级下调、押品价值受损或资产规模减小等突破准入标准的情况,要求二级行及时向省行进行报告,商讨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下载上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公司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业务规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规文化与风险内控

    合规文化与风险内控笔者认为,合规就是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章及内部规则保持一致。合规不仅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核心原则,更是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也是......

    公司2011年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公司2011年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2012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布置 2011年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围绕2011年内控与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目标,内控与风险管理处从开展......

    公司内控合规问题

    关于***公司内控合规问题 **公司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得越快,越容易忽视和掩盖业务和发展中存在的思想偏颇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松懈问题。随着***公司的迅速发展,基层网点的不......

    为加强业务运行风险内控管理工作

    为加强业务运行风险内控管理工作,防范业务操作风险,确保旺季业务营销活动的顺利实施,泰安工行加大重点关注类业务核查力度,有效的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一是认真核查每笔业务,......

    风险提示心得 内控合规无小事

    内控合规无小事 --“同业单位账户出现巨额资金缺口风险”的认识与学习心得 近期通过学习总行下发的《风险提示》,通报了同业个别单位账户出现巨额资金缺口的案例。近一时期,......

    合规风险管理

    合规风险管理 《韩非子•喻老》中有句名言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也警示我们,事情的发展是......

    企业风险内控和风险管理(精选5篇)

    一、风险内控基本知识和理念――3个“五”浓缩风险内控的核心内容 1、五大目标-合规、真实、效益、战略、安全 2、五大原则-全面、重要、制衡、适应、成本 3、五大要素-环境、评估......

    公司内控合规专题讲座主持词

    尊敬的x总,x总,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7月29日的集团半年工作会议上,xx事长做了一篇题为《xxx》的重要讲话。报告标题中“健康可持续”就是内控合规的代名词。大家知道,要建设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