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案例格式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人民调解案例文档格式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典型案例或其他人民调解典型案例)矛盾纠纷受理时间: 矛盾纠纷类型: 调解组织名称: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审稿:(实名,单位+姓名,逐级)
检索主题词:(备选检索主题词:五个关键词,具体为人民调解、纠纷类型、行政区划(市、县级调委会直接写某市、某县,某市某区)、调解组织类型以及自定义一个)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例标题
【案情简介】
【调解过程】
【调解结果】
【案例点评】
第二篇:关于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
云委发[2009]29号
中共三台县云同乡委员会 三台县云同乡人民政府
关于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
相互衔接配合的实施意见
各村(居)支部、村(居)委会,乡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推动我乡“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构建,现就我乡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核心,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切实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调解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乡、村和各部门的密切联系与配合,推动“三调联动”,促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既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又要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既要强调通过调解的方法化解矛盾纠纷,又要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将二者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调解公平公正。
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一)例会制度。
由乡调解中心负责牵头,加强各村(居)、部门间的配合,促进相互间的协作,每月定期召开各村(居)和乡属有相关单位参加的工作例会,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促进“大调解”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上墙公示制度。
乡、村(居)两级调解组织要将调解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调解原则、调解程序、调解人员基本情况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案件移送、接案、调解、结案的工作流程等相关内容实行上墙公示,增强调解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工作人员衔接制度
村(居)级调解中心要选聘在群众中有威望、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的人员担任调解员、信息员和监督员,负责开展本辖区的调解工作,同时吸纳热心调解工作、人大代表及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教师担任特邀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建立调解员、信息员、监督员信息库,做到资源共享、人员共用。
(四)调解协作制度
对于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或应通过行政协调解决的案件,司法部门和乡人民政府要吸收人民调解员参与协调,以利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信访当事人合理反映诉求,帮助做好信访当事人的思想稳定工作,引导信访当事人合理合法反映情况,防止无理缠访,预防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五)信息反馈制度。
各村(居)调解组织要加强与乡调解中心、群工办、司法所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交流,对调解员、信息员和监督员等人员变动情况要及时互通信息,做好人员聘任工作;对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的工作情况,2
要及时进行反馈。对移送、函告、委托调解的案件,要及时将调解情况向移送、函告、委托单位进行反馈。
(六)调查取证协作制度
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发生后,相关部门接案后,要进行初步的调查取证,明确矛盾性质,对符合条件的方可移送相应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接受移送的调解组织在调解过程中,需要帮助进一步调查取证的,相关单位应指派专人予以配合,联合调处。
(七)结案制度和结案回访制度。
调解矛盾纠纷应坚持“三.三调处制”的原则,无论调解成功与否,都应进行整理归档。对调处成功并属人民调解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对调处不成功的,调解人员应妥善做好当事人的稳定工作,告知并积极引导当事人走合法正当的途径解决纷争。对已调结的涉法涉诉案件和信访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要适时进行回访,巩固调解成果。对有可能再次上访的案件,要派专人负责,密切关注当事人事态的发展,进行追踪劝访。
(八)培训制度。
每年由乡综治办负责制定培训工作方案,与司法所联合开展“大调解”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并邀请县相关部门专业人士作专题辅导,同时选派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调解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建立人民调解员旁听案件审理机制,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特别是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审理,可适当组织人民调解员进行旁听,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民事调解能力,促进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在法律适用上的一致性。
(九)档案管理制度。
各级调解组织要建立调解工作人员花名册,案件移送、函告、委托调解等相应的薄册,对已调处的案件,要按照“三个建好”的相关要求,实 3
行一案一卷整理归档。
(十)考核奖惩制度。
乡党委、政府将把 “大调解”工作列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与年终评奖、评先、评优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对相关村(居)、部门或责任人予以处罚,对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综治维稳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是有效应对社会矛盾发展新趋势,保障服务“两个加快”的迫切需要;是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密切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进一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具体抓,各单位负责人及村(居)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力量进行精心部署,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台帐,扎实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联动、衔接。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合力,推动我乡“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形成。
2009年10月20日
主题词:综合治理 三大调解 衔接配合 实施意见 抄送:县综治委、县法制办、县司法局
第三篇:社会人民调解、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社会人民调解、司法行政工作计划
——海安镇建设村
2011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的重点之年,是全面建设“法治海安、平安海安”的关键之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全面完成全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务,结合我村具体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加强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工作
1、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 根据上级“六五”普法规划,结合我村具体实际,我们制定了本村“六五”普法规划。根据“六五”普法规划要求,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村领导机构,健全组织网络,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格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和《法治海安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宣传民主宪政理念、党的民主法治思想以及新颁法律、法规。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全村中心工作、重点工
作相结合,确保普法工作贴近“三个文明”建设实际。注重加强对村干部、党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突出普法重点,提高学法质量。以、广播会、公开栏、法制讲座、法制宣传公开信等方式为有效手段,强化普法工作力度,实现学法用法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全民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抓好村干部、党员、青少年及流动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突出经济法、劳动法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加强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创新普法形式,拓展普法渠道。
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继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依法治理工作。牢固树立执法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严格依照并运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全方位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在决策、执法、监督三个环节上抓好依法行政各项措施的落实。认真开展文明法制村创建工作,优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完善本村的法律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合格的守法公民。
进一步完善村、组和十户调解信息员调解网络,深化人民调解、法律服务、诉讼调解相对接机制。强化调解队伍业务建设,抓好各组义务调解员和十户调解信息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案例分析等方法,构建以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实务、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格局。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调解协议书的数量和质量。推进调解员任前培训和资格准入制度,努力提高调解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
断创新调解方式,推广个人调解工作的经验,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形势分析会,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确保全年纠纷调解率在99%以上,调解成功率在96%以上。
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管帮教网络,重点加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请销假、思想汇报、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各项制度;抓好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监管能力;完善一人一档,做到资料齐全,台帐完善,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努力降低又犯罪率。
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分类管理、分层帮教和三定管理,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走访和帮教监管。积极探索过渡安置办法、拓宽安置渠道,切实解决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的安置问题。对回归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衔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和漏管现象的发生。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率在88%以上,帮教率在98%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努力实现安置帮教工作帮教社会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
三、具体措施
每季度培训调解人员不少于一次,完善例会、培训制度,规范调解程序。在防激化工作中,各调解员措施要果断,处理要得力。坚决杜绝因调解不当导致的自杀、民转刑、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实行“调解主任包全村、调委会成员包分工片、调解员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责任制,杜绝不按规定矛盾上缴。重大疑难和夸单位的纠纷由调委会提出调解意见报镇司法所或镇调委会调处。纠纷排查调处实行月报、季报制度,突出重大节日、重要时节矛盾纠纷的排查,提高排查调处质量,确保年终综治检查不失分。
建立健全“六五”普法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普法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依法治村、依法治企单位活动,使本村依法治理不断引向深入。
做好“两劳”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要及时接待教育,及时登记归档,及时建立帮教小组。从根本上杜绝重新犯罪。根据镇党委、政府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做好宣传引导,积极配合司法所强化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按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做到“六有”(有标识牌、有徽章、有印章、有调解室、有工作台帐、有档案柜),并达到“四规范”(组织规范、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规范、人员规范)、做到“四落实”(组织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的建设目标,从硬软件建设上确保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2011上半年司法行政暨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丁堰镇2011年上半年司法所暨人民调解
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所做紧扣社会管理创新目标,对标找差、科学谋划、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全力打拼,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我所紧扣特殊人群管理和大调解工作两大中心推进司法所工作。工作中坚持紧扣“重点”、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强推“工程”四个环节,上半年的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具体工作上,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
一、夯实四个基础,大调解工作促和谐。
充分利用六月份大调解宣传月的契机,我所以四个基础建设为切入口,做实大调解工作。
(一)、加强村(社区)调解室建设。
在建设标准化村(居)综治警务室过程中,我们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了村居调解室,各村因地制宜,或独立、或合用,都有了固定的调解阵地,按统一的要求制度上墙,工作人员挂牌上岗。
(二)、加强村(社区)调解员队伍建设。
我所对全镇各村居的26名专职调解员都订立了聘用合同,明确了职责、报酬、聘用期限。并进行了专题的、实用的业务培训。通过调解文书制作入手,启动大学生村官成调解能手工程。
(三)、加强村(社区)调解员信息化建设。
通过培训大学生村官,每个村(居)都发放了大调解动态令盘,各村居正在学习和逐步完善南通大调解平台工作。各村矛盾排查工作有序开展。
(四)、加强村(社区)调解一键通建设。各村(居)的调解一键通正在安装和调试中。
六月份的大调解月宣传月中,我所累计张贴标语12条,开展大调解培训3场次,一次大调解宣传街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
1-6月份累计接待群众138批次,197人,组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84次,排查纠纷107起,受理纠纷107起,调结107起,司法确认10起。组织业务培训3场次,参加培训对象330人次。
二、严格过程控制 管理创新有特色
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特殊人群管理我所严格过程控制。
在社区矫正工作上,坚持用以人为本的信念来做好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实行从行为矫正向心理矫正延伸。经常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教育、心对心的排忧解难9如困难救济、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就业招聘会等),感化他们认真改造,自学接受矫正。在具体方法上,我们在积极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市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的同时,又针对每位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在
日常管理中做到“三见面”、“三必访”,即每月与社区服刑人员见面,与社区服刑人员家属见面、与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地村居委会见面;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波动时必访、社区服刑人员生活困难时必访、社区服刑人员社会交往异常时必访。二是完善审前评估机制,将保证制度引入审前评估,不断提高矫正效果。三是对个别重点对象明确信息员,实行掌握行踪,预防又犯罪。四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平台的作用,定期通过信息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警示,做到了防微杜渐。
在安置帮教工作上,重点抓好衔接、安置、帮教三个环节,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三知”(知人、知情、知心)、“三包”(包教育、包转化、包安置)、“三落实”(帮教责任人、帮教任务、帮教措施落实),确保无脱管、漏管、帮教率达100%,安置率95%。具体工作上一是定期走访,通过走访一方面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忧解难。二是结对帮教,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安置帮教工作,如在全镇开展离退休干部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帮教,取得较好效果。三是以卡管人,对五年内顺归人员建立跟踪查卡制度,随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预防重新犯罪。
三、推进四项工程 法治建设促发展
上半年,我所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法治、抓好法治促发展”的理念,以继续保持南通市法治乡镇这个目标,高效运作,全力推进法治建设四大工程。
1、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程。按上级要求建立法制工作室,明确了一名具有法律工作者资格的人员担任法制员,凡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均进行法律审核,同时建立并完善政府及其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由于注重依法行政,今年以来成功处理陈明华涉地行政案件,一次性撤回8起行政诉讼案件。
2、推进“公民法治驿站”工程。目前全镇已建法治驿站12家,按照皋依办[2011]5号文件的要求,由镇统一制作了各驿站的制度和流程并指导驿站对照制度、流程履行职责,切实发挥驿站的作用。福来法治驿站作为全镇法治驿站的领头羊,省、南通市、本市各级领导多次到站指导工作,《人民法院报》以一个版面进行了专题报道。
3、推进民主法治“强基升级”工程。目前我所现有南通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12家。今年确定新创南通市民主法治村(社区)1家,新创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家,确保我所民主法治村(社区)命名率达85%以上。为此,3月29日,我所专门在皋南社区召开了民主法治“强基升级”工程现场推进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
4、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工程。强化“一镇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村(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其中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已基本规范设计到位,40%的村(社区)已落实了法治文化建设方案,并有2个村(社区)实施到位。
以上是我所上半年主要做的几项工作,对照市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下半年将按市局的要求认真做好司法行政公作,争创全市先进。
第五篇:人民调解案例
交通事故惹纠纷,耐心调解促和谐
交叉路口事故起
2013年3月14日13点10分,被申请人李某驾驶一辆小型普通客车沿29团纬十一路行驶至经2路交叉路口时,与申请人张某驾驶的两轮摩托车相撞,造成申请人张某受伤,两轮摩托车损坏的交通事故。后经库尔勒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责任认定:申请人张某负此事故次要责任;被申请人李某负此事故主要责任。
人身伤害赔偿高
申请人张某要求李某赔偿,申请人张某住院期间的伤情检查费用、误工费、营养费用和摩托车损害修理费用共计1371.54元。被申请人李某觉得申请人张某要价太高不能接受。属于要求赔偿金额超高。双方未能就此达成协议。
耐心调解促和谐
双方僵持十余日达不成协议,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上午申请人张某打电话来29团司法所请求进行司法调解,29团司法所接完电话便组织人民调解员对此案进行调解。
当天下午,双方当事人来到了调解室。调解员孙雪松首先做申请人张某的思想工作,他根据交警大队的责任认定和相关法律对二人说:“你这属于漫天要价,偏离了交通法的赔偿范畴,当事人无法承受,不愿赔偿,就是交警和法律部门也不予支持。”张某认定一个理:李某开车把我撞伤,摩托车也撞坏了李某就得赔钱。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休。
调解员孙雪松是个资深调解员,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对张某开展了有情、有理地耐心调解:“你们双方达不成协议,案子时间越拖得久,到头来一分钱也拿不到,吃亏的还是你们自己。倒不如只要合理的赔偿,有利于自己,也有利矛盾的解决。俗话说,冤家易解不易结,退一步海阔天空„„”
经过一整天讨价还价似的调解,最终申请人终于接受了,人身损害赔偿各项费用1371.54元除由农二师中华联保按规定报销以外,余额由被申请人李某支付的合理赔偿。双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