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
论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
【摘要】:通过对国内网上商店经营效果不理想现状的叙述,从网上商店经营特色、外观设计和内部环境三个方面的心理效应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网上商店的经营者要注重心理学知识及理论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网上购物网站排行榜(www.xiexiebang.comNIC)第1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2 年12 月31 日的数据显示,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从2250 万飞增至5910 万,增长率为162.7 %;但针对消费者的网上商店的数量却急剧下降,据信息产业部于2003 年初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00 年初,国内约有网上商店1665 家,到2000 年底,约剩下1300 家,而到2001 年底,却只有1188 家。截至2002 年11 月初,已经不足千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国网上商店的数目下降约1/3。
这种相互逆向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网络经济的正常发展不利,必将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网上商店的盈利能力,使更多网上商店的经营走上成功之路。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探析,目的在于从网上商务买卖双方的心理活动中,探索和分析网上商店的经营措施或方案,解决多数网上商店经营失败的问题。较多的研究者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对经营的影响,即消费者的心理效应;但很少有人从逆向研究思路来分析经营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即经营的心理效应。补充其不足,完善心理学在网上商务活动中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目。
一、网上商店经营特色的心理效应
网上商店的经营特色是其生存之本,它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营者通过经营方式、商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在虚拟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和形象。由于消费者网上购物不仅要获得生理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且要获得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满足。因而充分发挥经营特色的心理效应,将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经营方式的特色是商店经营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店的选择。目前,网上商店的经营方式基本上可分为超市型和专业型,如上海联华网上超市和当当网上书店。这两种经营方式的特色性不强,导致网上商店的吸引力较弱,无法满足消费者寻新求异的心理,因此要创新经营方式形成新特色,增强网上商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如将两种类型适当结合形成一种综合型。现以网上书店为例,在经营图书、音像等商品为主业的基础上,适当经营其它的、新颖的、时尚的、便于配送的小商品。这种“主专次超”方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心理,因为购买图书的消费者可能还要购买其它商品。
这样,既能扩大影响面又能提高销售额。当登录某书店发现其正在销售一种时尚的或可能正是你需要的商品时,你难道不会动心吗?经营商品的特色主要是通过网页展示商品信息中的特殊或不同,较好地表现出自身的经营特色,以满足消费者欲获得商品全部信息的心理愿望。虽然网上商店浏览者的心理动机可能是千差万别,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最直接或最基本的动机是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由于网上商店所经营的多数商品只能通过视觉或听觉来感知商品的相关信息,而且许多商品是虚拟的。消费者无法通过触觉、嗅觉或试用等来感知商品信息,有些商品的视觉也不完善。这些,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传统购物的心理习惯,导致大量商品无法在网上销售或销售效果不理想。因而,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商品信息的发布特色,发挥其心理效应使更多浏览者成为商店的消费者。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仅举完善商品信息的例子。如网上书店的买书者无法翻阅书的内容,而读者习惯上只有了解书的内容后才有可能决定购买。为买者提供书的一部分代表性内容,特别是新书的内容,这就是一种新特色,当然要考虑读者的浏览时间限制及有偿下载等问题。否则,大多数买者只会购买已经知道内容的书籍。经营服务的特色是通过为消费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建立起来的特色,它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基础,又是迎进新客户、留住老客户的重要条件。独特和新奇的服务更易打动消费者的心,以满足消费者追求完美的心理欲望。网络技术为网上商店的经营提供许多有益工具和手段,使之易实现个性化服务,虽然这种个性化针对传统商店是特色,但对网上商店已经谈不让是特色了。因而,要采取新颖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树立网上商店的服务特色,使消费者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服务,激发其满意感,实现吸引和保持消费者的心理效应。如实施情感服务措施,建立网上商店的服务特色。情感危机是网络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也是网上商店经营者易忽视的问题。而借助传统电话、书信、礼品等手段实施情感服务,对网上商店的经营来说就是一种特色。
二、网上商店外观设计的心理效应
网上商店的外部形象能否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和谐与美的心理感受,是吸引消费者登录浏览商店、产生和形成购买行为的基础。虽然网上商店无法向传统商店那样,通过地点的选择与利用、门面、招牌、橱窗设计及外部灯光使用等要素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产生心理联想,但仍然可以通过域名的选取和主页面的栏目制定、静动结合、色彩组合等要素实现网上商店外观设计的心理效应。
域名的选取是第一位的,因为网上商店只有被浏览者知晓后才可能有销售,早期8848 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因而要从新颖、独特、奇怪、艺术等思路选取域名,特别是网络实名的选取更需要结合商店经营内涵。充分刺激浏览者的好奇、从众、时髦等心理特征,迫使其登录浏览商店。如尽量使用长度较短、易于记忆的域名,适应于浏览者懒堕的心理状态。当然,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网
上商店进行推广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网民了解或登录网上商店。
网上商店的主页好似传统商店的店面,其设计更加重要,它是吸引且留住登录者的关键。首先,主页栏目的制定体现了商店的外观风格,要弃旧图新、不断改进和完善栏目的制定方法及内容。新、奇、全风格的外观,给人以追求时尚、善于发现、体贴周到的心理感受。如在主页上的栏目中增加“商业对联”,商业对联是中国传统商店门面装饰的一大特色,同样也可用于网上商店。它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或记住商店,并给消费者以美感。既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能陶冶人的情操。其次,主页中图像或文字的静动结合可以诱导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激发兴趣、增强艺术感染力。让消费者在美的享受中,加深对商品的视觉印象或增强广告的效果,并能形成购买动机。但要注意静动结合要适当,过分地“静”会给人以僵硬、呆板的感觉;过分地“动”会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受。最后,恰当地组合主页面中的色彩。色彩是人的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色彩引起不同视觉的感受,刺激视觉强度由高至低的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注重色彩组合,会给人以许多新的、特别的心理感觉。如玫瑰色给人以华贵、幽婉、高雅的感觉;蓝靛色会使人的心理活动趋向平静,控制情绪的发展。同时色彩可使消费者形成某些特定的联想,如绿色与植物;蓝色与大海;红色与太阳等。
要突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根据颜色有冷暖之分,结合季节选择反差色,如冬季用暖色的红、橙、黄,能使消费者产生温暖的感觉,以吸引消费者。但要注意色彩的浓度不易过强,否则会使消费者眼花缭乱产生不舒适感受。而且色彩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消费者浏览速度产生反感心理。
三、网上商店内部环境的心理效应
网上商店的内部环境是成功经营的重要条件,而网站的规划布局、商品的陈列摆放、购物的顺序编制、商品的价格定位又是其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心理效应更加重要,将关系到能否迎进新顾客、保持顾客良好的印象、留住老顾客,会对扩大购物群、增加销售额、提高收益率产生巨大影响。因而要采取有效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心理效应。网站的规划布局可以理解为:“能否获得比较好的经营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页面的使用率、网站的利用率,而且能为顾客提供舒适愉快的购物环境,使顾客获得购物之外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产生今后再次光顾的心理向往。网站的规划布局没有统一模式,要以适应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作为一般的布局原理,并结合经营特色、商品特点,追求实用、合理、美观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使用长宽合适的网页,如不使用横向滚动条,纵向不要超出1.5 屏;规划好网页中各部分内容的大小及位置,如主要内容放置在页首的下部区域;明确内容是图片、文字、还是两者的结合,如尽量使用图文结合;选择适度的图片色彩,如结合商品特点选择颜色及浓度;运用适当的字型及字号,如考虑艺术字;规划有效的页间链接,如链接数不要超过4 层;提供实用、准确的网站导航支持,如每页均可返至主页等。
商品陈列摆放的心理效应是指商品的目录表和搜索区域的排列,对消费者心理和购物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登录网上商店最关心的是商品,而商品的目录表的排列是吸引消费者继续浏览商店的前提条件,商品搜索区域的排列又是消费者快速感知商品的必要条件。因而商品的陈列摆放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和习惯心理,并努力满足其求新、求易、求快、求美的心理追求。对于商品的品种较多的网上商店来说,目录表和搜索区域的排列可按分类分层陈列法,即先将商品分为方便、选购和贵重三大类制作目录,其次将每类再按厂家、品名、品牌、产地等分层制作搜索区域,然后通过搜索查找所需商品,实现快速的商品定位;对专买店来说,可不设目录表,搜索区域的排列可按细分陈列法,即按商品自身的特点或特性排列搜索区域,如书店可按书名、作者、出版社、日期、价格等。另外,要特别重视搜索关键字智能化的处理及相应正确的提示信息,还要注意搜索所得商品的具体陈列问题。
购物的顺序编制类似于传统商店的购物路线,是消费者在网上能否感受到快捷、方便的购物心理的前提条件。必须细致全面地规划设计购物的路线图,事事为消费者着想,将购物过程中各种可能情况分析清楚,周到地提供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轻松购物、愉快消费的心理体验。如参考自选商场购物过程编制,提供购物车(篮)随时装入所选商品,利用好似导购小姐的“购物演示”指导或引导购买;要提供多种结算付款方式以适应更多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能够及时告之消费者购买的品种、数量及价格等信息;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地搜寻相关商品的途径,适应消费者的挑选心理。
商品的价格既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重要的判断尺度,又是商家统计盈亏时主要的参考指标。由于消费者普遍认为网上商品的价格是低廉的或免费的,并且容易实现“货比多家”,因而商品的价格定位就更加重要、更加困难。要采取心理价格定位策略,使商品价格尽量接近消费者心理上可能接受的价格限度或标准,实现既能卖出商品,又能获得利润的心理效应。这种策略不是耍“手腕”,而是从消费者角度,对商品功能评价做深入的研究,从中找到消费者愿意并可能接受的价格,为商品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清除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如新产品定价先采用逆向思维的高价心理法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奇、追求时尚的心理,然后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过渡到正向思维的低价心理法以满足消费者求实惠、求价廉的心理;一般商品的定价较难,高价违背求廉心理、低价产生次货心理,要采用多法综合的定价法以满足消费者心理定位的标准,即将习惯心理法、折价心理法、对比心理法和弹性心理法有机地结合,并在保证获利的前提下探寻消费者能够认可的价格定位,此价格有可能不合理;另外,在标识价格时运用小单位标价、零头订价、数字含意、错觉订价等定价技巧。
以上仅对网上商店的经营特色、外观设计和内部环境的心理效应,进行较全面的探索和分析。事实上,还存在着许多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如网络广告的心理效应、建立诚信的心理效应和促销策略的心理效应等等,这些有待于今后很好地探索和分析。另外,由于网上商店的经营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经营方式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结合国情、商情、民情、心情逐步地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华飞等编.从这到那———直通电子商务[M].北京邮电出版社,2003 2.贾建华等著.市场营销心理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3.江林编.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黄敏学著.网络营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张芷编.顾客心理与商店经营技巧[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王景河.网上商店成功的三件法宝[J ].商业研究,2003(7)
第二篇:《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探析》的调查报告
论文选题《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探析》的调查报告
[ 2006-5-9 13:06:00 | By: dizt0058 ]
推荐
作者:丁振涛
关键字:网上商店 客户需求
许多的网上商店在经历了开业初的喧闹之后,纷纷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露出萧条的迹象,渐渐被人冷落,这样的事实让人多少有些无奈。但是,正如同股市中熊市底部是进入市场的好时机一样,它也在低迷中默默地积蓄着力量。酝酿生机,等待着有一天奋力一振。重现辉煌。网上购物的成败如何,得失又在哪里?笔者采用网上直接调查的方法,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实行问卷调查,设置留言板、论坛等,分析来自顾客的电子邮件的途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论文《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探析》的写作素材。
一、调查提纲的设计
我一共设计了六套网上营销问卷调查表,其主要问题是:
1、网上商店的用户购买行为;
2、网上商店的销售优势;
3、网上购物的配送体系;
4、什么样的商品可以在网上销售;
5、网上商店的外观设计;
6、网上商店需要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根据这些调查提纲,我设计了表格的主要内容:
1、网上商店的外观设计
⑴你认为域名的选取重要还是不重要 ⑵网上商店主页用什么风格好 ⑶网页的色彩怎样搭配好(4)你认为背景音乐重不重要、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背景音乐
2、网上商店需要什么样的内部环境
⑴什么样的商品价格定位你能接受⑵商品的陈列你喜欢什么样的 ⑶什么样的购物顺序能打动你(4)网上商店的信誉是否影响你的购买决策
3、网上商店的用户购买行为
⑴你上网时间 ⑵你上网地点 ⑶对什么商品感兴趣 ⑷你喜欢怎样购买商品⑸你经常购买什么类型的商品⑹你的教育程度怎样等等。
4、网上商店的销售优势
⑴你喜欢网上商品销售的什么模式 ⑵网上商店的工作人员以几人为宜 ⑶你希望获得网上商店那些信息 ⑷你上网购买产品是不是想检点便宜
5、网上购物的配送体系
⑴需要⑵不需要
6、什么样的商品可以在网上销售
⑴是你熟悉的商品 ⑵功能简单的商品 ⑶在使用上比较复杂 ⑷产品的价值比较高 ⑸科技含量比较高⑹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
7、网上支付方式
(1)通过第三方 如:支付宝(2)直接汇款(3)你觉得网上支付安全吗
8、网店销售过程和售后服务
(1)你需要什么类型的沟通方式(2)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售后服务
我把这些调查提纲发到国内较有影响的互联网论坛,利用国内较有影响的网站设计留言
板,从三月十五日开始正式进入调查阶段,截至四月三日,共收到各种回帖396份,留言768条。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1、关于网上商店的外观设计。被调查者认为,域名的选取和主页面的栏目制定、静动结合、色彩组合等要素是实现网上商店外观设计抓住网民心理的重要手段。域名的选取是第一位的。要从新颖、独特、奇怪、艺术等思路选取域名,特别是网络实名的选取更需要结合商店经营内涵。网上商店的主页设计更加重要,它是吸引且留住登录者的关键。新、奇、全风格的外观,给人以追求时尚、善于发现、体贴周到的心理感受。突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根据颜色有冷暖之分,结合季节选择反差色,如冬季用暖色的红、橙、黄,能使网民产生温暖的感觉,以吸引网民。
2、关于网上商店需要什么样的内部环境。调查表显示,商品陈列摆放的心理效应是指商品的目录表和搜索区域的排列,对消费者心理和购物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登录网上商店最关心的是商品,而商品的目录表的排列是吸引消费者继续浏览商店的前提条件,商品搜索区域的排列又是消费者快速感知商品的必要条件。购物的顺序编制类似于传统商店的购物路线,是消费者在网上能否感受到快捷、方便的购物心理的前提条件。必须细致全面地规划设计购物的路线图,事事为消费者着想,将购物过程中各种可能情况分析清楚,周到地提供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轻松购物、愉快消费的心理体验。采取心理价格定位策略,使商品价格尽量接近消费者心理上可能接受的价格限度或标准,实现既能卖出商品,又能获得利润的心理效应。
3、关于网上商店的用户购买行为。80%的被调查者称他们的上网时间一般每天在2-3小时,上网地点在家中或办公室,15%的被调查者称他们的上网时间一般每天在5小时以上,地点一般在网吧;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其余为大专以下文化;73%的被调查者喜欢选择在网上选购电子商品和书籍,20%的被调查者喜欢选择服装和化妆品,6%的被调查者选择购买汽车和药品。
4、关于网上商店的销售优势。调查结果表明,网上商店为了减低成本,以4-5人为宜,网上销售的模式应该是信息交互,网络的特点就在于信息交互能力比其他手段丰富和快捷。网上商店的用户可以在BBS上发表对某类产品的看法,也可以在购买潜在网上商店中寻求咨询和帮助,网上商店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包括购买者与网上商店之间的、购买者与生产商之间的、购买者之间的等等,在商品方面,网上商店可以向购买者提供完善的多媒体的信息服务,比如产品三维模型,移动影像资料,声音,文字等多方面信息。购买者能够充分地了解产品的多方面信息:厂商的、网上商店的、消费者的„„
5、关于网上商店的配送模式。8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实行完善的配送体系,最好是实行货到付款,把网民的损失降到最小。15%的人认为可以不要配送模式,通过邮寄和快运公司来担当配送的任务。
6、关于什么样的商品可以在网上销售。被调查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运行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最大的特性在于信息交互,如果一个产品的信息是很简单的,网络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比如方便面,我们仅仅需要知道是什么牌子,什么味道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知道怎样选择方便面是科学的,方便面如何撕开带子,如何泡在碗里,变成什么样算是可以吃了。因此,在使用上比较复杂,产品的价值比较高,科技含量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的产品在适合在网上销售,而日常生活用品,人们对他很熟悉,传统的销售网络又非常丰富,显然不适合在网上销售,至少目前的阶段不适合。
三、调查建议
众所周知,网络商店具有传统商业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归结起来大概有几条:
第一,最容易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通过简单的软件设计,网站的经营者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用户的购买行为,比如对什么商品感兴趣;购买行为是怎样的;购买者经常购买什么类型的商品,购买者的教育程度怎样等等。利用这些信息,网上商店的经营者很容易了解用户,投其所好,为购买者提供感兴趣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网上商店的营业额保持高速的增长,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大地满足购买者的需要。这是传统商场所不能比拟的。第二,更低的销售成本。网上商店的销售模式是获取订单,然后支付商品,而不是传统商场的先预定商品,再进行销售。网上商店不需要销售经营场所,没有库存压力,没有资金周转问题,不需要库房存放商品,不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现场销售,同时,在某些领域,由于按单订货,没有积压产品的返回,因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商品折扣。因此,网上商店一定可以比传统商场更具有价格的优势。
第三,信息交互,网络的特点就在于信息交互能力比其他手段丰富和快捷。网上商店的用户可以在BBS上发表对某类产品的看法,也可以在购买潜在网上商店中寻求咨询和帮助,网上商店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包括购买者与网上商店之间的、购买者与生产商之间的、购买者之间的等等。
显然网上购物有着传统企业不能替代的优势,随着商业竞争的发展,这种商业模式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而,今天的现实情况是面向消费者的网上直接购物并不为人们看好,它为什么会失宠?
笔者认为,这种相互逆向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网络经济的正常发展不利,必将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网上商店的盈利能力,使更多网上商店的经营走上成功之路。网上商店经营的心理效应探析,目的在于从网上商务买卖双方的心理活动中,探索和分析网上商店的经营措施或方案,解决多数网上商店经营失败的问题。应当分析经营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即经营的心理效应。
经营方式的特色是商店经营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店的选择。目前,网上商店的经营方式基本上可分为超市型和专业型。由于网上商店所经营的多数商品只能通过视觉或听觉来感知商品的相关信息,而且许多商品是虚拟的。消费者无法通过触觉、嗅觉或试用等来感知商品信息,有些商品的视觉也不完善。这些,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传统购物的心理习惯,导致大量商品无法在网上销售或销售效果不理想。因而,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商品信息的发布特色,发挥其心理效应使更多浏览者成为商店的消费者。网络技术为网上商店的经营提供许多有益工具和手段,使之易实现个性化服务,虽然这种个性化针对传统商店是特色,但对网上商店已经谈不让是特色了。因而,要采取新颖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树立网上商店的服务特色,使消费者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服务,激发其满意感,实现吸引和保持消费者的心理效应。
网上商店的外部形象能否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和谐与美的心理感受,是吸引消费者登录浏览商店、产生和形成购买行为的基础。域名的选取是第一位的,因为网上商店只有被浏览者知晓后才可能有销售, 早期8848 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因而要从新颖、独特、奇怪、艺术等思路选取域名,特别是网络实名的选取更需要结合商店经营内涵。充分刺激浏览者的好奇、从众、时髦等心理特征,迫使其登录浏览商店。网上商店的主页好似传统商店的店面,其设计更加重要,它是吸引且留住登录者的关键。主页栏目的制定体现了商店的外观风格,要弃旧图新、不断改进和完善栏目的制定方法及内容。新、奇、全风格的外观,给人以追求时尚、善于发现、体贴周到的心理感受。主页中图像或文字的静动结合可以诱导消费者的注
意力,并激发兴趣、增强艺术感染力。让消费者在美的享受中,加深对商品的视觉印象或增强广告的效果,并能形成购买动机。
网上商店的内部环境是成功经营的重要条件,而网站的规划布局、商品的陈列摆放、购物的顺序编制、商品的价格定位又是其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心理效应更加重要,将关系到能否迎进新顾客、保持顾客良好的印象、留住老顾客,会对扩大购物群、增加销售额、提高收益率产生巨大影响。因而要采取有效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心理效应。网站的规划布局没有统一模式,要以适应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作为一般的布局原理,并结合经营特色、商品特点,追求实用、合理、美观的规划布局。商品陈列摆放的心理效应是指商品的目录表和搜索区域的排列,对消费者心理和购物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登录网上商店最关心的是商品,而商品的目录表的排列是吸引消费者继续浏览商店的前提条件,商品搜索区域的排列又是消费者快速感知商品的必要条件。因而商品的陈列摆放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和习惯心理,并努力满足其求新、求易、求快、求美的心理追求。购物的顺序编制类似于传统商店的购物路线,是消费者在网上能否感受到快捷、方便的购物心理的前提条件。必须细致全面地规划设计购物的路线图,事事为消费者着想,将购物过程中各种可能情况分析清楚,周到地提供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轻松购物、愉快消费的心理体验。由于消费者普遍认为网上商品的价格是低廉的或免费的,并且容易实现“货比多家”,因而商品的价格定位就更加重要、更加困难。要采取心理价格定位策略,使商品价格尽量接近消费者心理上可能接受的价格限度或标准,实现既能卖出商品,又能获得利润的心理效应。
第三篇: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 暗示效应:
一个人不自觉地接受暗示,并按暗示做出行为反应的心理现象。“望梅止渴”
反暗示效应:
说反语或过分夸大达成结果的效应。如故意利用人的逆反心理的广告。
社会定势效应:
在知觉人物事物前的心理准备对知觉结局所起的作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的实验,展示同一张照片给两组人,对第一组的描述是“此人是罪犯”,对第二组的描述是“此人是科学家”,然后让两组人分别表述照片中人的相貌,所得结果截然不同。
从众效应:
追随别人的常见心理效应,有时积极,有时消极。
马太效应:
一个人有了成绩,随之而来的好处越来越多。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富裕的主人将钱分给仆人,奖励了在此基础上赚钱的仆人,惩罚了将钱埋起来的仆人,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潘多拉效应:
对不说明理由而一味禁止的事物,人们尤其充满好奇,以致发生违禁行为。其心理本源在于好奇,而非逆反。如小说的结尾会写“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就是主动利用这种效应。
禁果效应:
也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得到手。至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轰动效应:
通过一个引人注意的事件,达成轰动的社会效应。其心理基础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冲动和对名人事件的关注冲动。如“炒作”。
蝴蝶效应:
因小事儿促成重大事件出现的效应。
传播扭曲效应:
消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致面目全非。
名人效应:
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火人们模范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与权威效应比起来是属于被动的被模仿或借用。权威效应则是主动的、直接出面的形式。“东施效颦”
安慰剂效应:
使用无药用无害的代用品后,病人反映病情好转。这属于一种在诱导下的自我心理暗示。也可称之为“白谎效应”。一切有利于别人的白谎造成的后效都称之为“安慰剂效应”。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译中夸大了的社会印象。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到其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
首因效应:
卢钦斯的实验证明首因效应的存在,原为记忆实验的结论。即: 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字词比中间部分的字词更易回忆。扩充到社会心理学领域,即为“第一印象效应”。一个人或事物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
威严效应:
在学识、能力、品质相同情况下,威严、少语、沉稳的人比大大咧咧、多语好动的人容易被人欣赏,被提拔的机会也多。
标签效应:
个体被一种词语贴上标签时,就产生相应的行为:按标签规格做出自我形象的策划与实践。
目标效应: 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产生出意志力量。
一个将死之人为了见亲人最后一面,心理作用可推迟其死亡。
沉锚效应:
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而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比如问朋友“陪我出去好吗?”,朋友不一定答应,而问“你想去喝咖啡还是去书店?”,他可能选定他喜欢的一项而陪你出门。
惊恐效应:
个别的、局部的事件,一起整体的、广泛的惊慌和恐怖的效应。
血缘效应:
血缘在人际关系中超越帮派、社团、党朋的凝聚力与综合力的社会效应。
刻板效应:
由于偏见或道听途说形成的对别人或一个群体的固定不变的印象。如“常迟到的学生肯定不是好学生”。其积极面是在某些条件线有助于对他人做概括性的分类,消极面时先入为主、绝对化。
领域效应:
每个人喜欢的生活空间不喜欢别人侵占,即使是亲近的人,潜意识里也觉得别扭。
噪音效应:
噪音对心理的影响,使人烦躁、心情抑郁等。
高空跳远效应:
人在平地上跳远可轻松跳越1.3米,但如果在高空架起两个平直的木板,间隔也是1.3米,则有些人根本不敢跳。
于此相反的高空下跳实验则是告诉被试他将跳下一个深沟,但是沟里都是海绵,是绝对安全的,被试会出现紧张反映,而尽力腾跃,而实际上前方不过是平地。这时暗示改变了被试的心理紧张度。
嘎萨效应:
由嘎萨发现,指动物吃过食物后如果产生厌恶后果,则下次不再吃这种食物,这是条件刺激引起动物队食物味觉、嗅觉、视觉的总和厌恶反应。
比如人对一种好吃的食物一次吃的过多,引起了恶心呕吐,以后便可能不再喜欢吃这种食物,因此也可称为“伤食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
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在记忆实验中发现,让被试者作22件简单工作,随机地阻止一些被试者的工作,结果显示,为完成的工作回忆远高于对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
这是由于心理紧张性的原因,工作未完成而被阻止,其紧张性强,记忆深刻。因此可适当加强人的心理紧张度,从而增强其印象。
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通过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 又叫“滑坡效应”。一个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
囚徒效应:
共同犯罪的三个人被捕,如将他们分开看管,这三个人将出现囚徒效应,即猜想另外两人是坦白还是抗拒,从中权衡自己的利益。
权威效应:
因为权威人物的评价,改变被评价食物的社会影响的现象。
结盟效应:
个体间、群体间以某种形式(文字或语言)达成盟约,便大大加深了其间关系。桃园三结义
威慑效应:
通过展示惩罚,从而威慑其他人。杀一儆百、杀鸡训猴
命令效应:
米尔格姆拉实验发现,在特定的境遇中,人们会消除感情色彩而盲目按权威行事的效应。有时也称为权威效应。
面敌凝聚效应:
在派系争斗、民族战争或团队竞争时,面对对手,本派系、民族、团队的凝聚力自然增强并强化对敌方的恨意的效应。引玉效应:
在一定场合下,一种启发性、暗示性的引导、举例或新意,可引出在场者更积极、高级见解的思维与理论。尝胆效应:
以刺激来强化意志的效应。
沉舟效应:
甩脱牵挂时,可下决心干好一件事。
以毒攻毒效应:
如审问犯人时用其他犯人作为引诱的突破口。
擒纵效应:
表面上用于目标相反的行为却达到目标的心理效应。
认同效应:
也称“自己人效应”或“名片效应”。通过观点、特征或情感等方面的认同,促成行为向设定意向发展的心理效应。与结盟效应相似,但认同效应针对一个主体对另一个或多个客体,是不需要口头承诺等的信任。
月曜效应:
人们在星期一时的学习、工作注意力和激情都较差。
组场效应:
个体在感人场景渲染下、表现出的情感、行为上不同程度的失控。勒温认为群体有心理场,也可称为“磁场效应”“去个性化效应”。
偶像效应:
长时间的供奉一个人的画像,并内心对其充满崇敬,会慢慢将其神化,将其视为完美无缺,甚至可发展到向其祈愿。
小和尚效应:
个体的惰性和依赖性产生的消极影响。
激将效应:
通过反向刺激,是被刺激者作正像行为。
阿什效应:
又称“团体压力效应”,指一个团体内,即使某人具有正确的观点,也往往会被绝大多数人的不正确观点误导,以至于放弃正确观点,认同错误观点。这属于从众心理。
飞去来效应: “事与愿违效应”,事情结果和初衷适得其反。
阿伦森效应: 又称“增减效应”,反映个体对外加奖惩增减顺序的心理落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兰迪的实验而得名。先被肯定后否定的组最不满意,先否定后肯定的组最满意。
霍桑效应:
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大学的梅奥在美国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研究得出,因此得名。被试者感到自己是特殊的,受到关注因此无论怎么样的工作环境,工作效率都有提高。工人们在有条件发泄不满后,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人们在受到关爱时,更加服从,让人发泄,有利于提高工效,如加大压力,一味批评则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
指标效应:
规定任务指标给,造成心理压力而激活为完成指标的一系列措施。滥竽效应:
与指标效应相反,当没有任何压力,会使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降,任务会迟迟得不到完成而质量低下。
炒作效应:
不为人关注的事件通过各种手段施行“炒作”,会影响其影响面甚至改变结果。
困驴效应: 做事事与愿违。
投敌效应:
在与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较量中,宁肯将利益转让与强敌而不予以对手的做法。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教育学家罗森塔尔研究而得名,也称“皮格马力翁效应”
以鼓励、尊敬来增进信心,使个体在潜意识里能持续的、强劲的自我暗示,从而发挥个体最大潜力的现象。
感化效应:
一种意想不到得正向刺激使人产生强烈正向激情的心理学效应。
在教育中表现为得到意想不到的肯定,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突然的被接纳的正向激情,从而被感化,进而从恶向善等。
老幺效应:
人们往往对最先一个和最后一个观察对象的印象深,尤其是对最后一个的印象最深。
厚皮效应:
一个人在长期的否定情境下,产生的丧失尊严、没有耻辱感的消极效应。
如教师长期训斥学生,反而会使他更经常犯错误。若相反,平时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反而显示出敬畏,偶尔的批评会使学生感到羞愧而改过。
德西效应: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通过实验证实,让一个人做他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对其行为予以物质奖励,反而会较少其行为欲望。但此效应是有局限性的。
敲击效应和报酬效应都是其引申。
敲击效应:
逐渐较少奖励、使人停止被奖励行为的效应。
一旦奖励减少或免除,人会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不想让奖励者得到便宜,于是中止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曾经是他们的娱乐方式等。
报酬效应:
孩子完全出于兴趣从事某项活动,若对此进行奖励报酬,反而会削弱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效率。
层递效应:
以较低的要求,改变个体的拒绝态度,再逐渐提高要求,令其接受的心理效应。
角色效应:
个体被分配的角色能有效地调动起适合其角色规范的心理学效应。在对责任感的培养上有一定作用。演员的无法脱离角色,也有这种效应的影响。
人际互动效应:
人际交往中由于一方给与另一方的奖/惩、恩/怨,另一方产生相应的奖/惩、恩/怨交换的效应。“投桃报李”“教学相长”都属于这种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有关记忆的一个心理效应,信息的系列位置决定了记忆难易,首尾好记,中间稍后难记。这个效应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共同作用。
训练期待效应:
在运动训练中,教练、教师与学生间互相期望态度所产生的心理结果称为训练期待效应。一般来说,威望高的教师期待效果高,缺乏威信的教师期待效果低。
刺激增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有关学习理论中的一个观点。认为在侵犯的诱因中,榜样的影响极为重要。即当他人侵犯行为不受到惩罚时,会使其他儿童的模仿行为上升。有武器的侵犯往往更能增强刺激作用。
顺序效应:
我们吃过很苦的药之后马上喝水,即使普通的水也会有甜味。但若先喝糖水再喝苦药,却不能冲淡药的苦味。
斯特鲁效应:
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由于某种因素受到干扰,被刺激者难以集中精力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由斯特鲁发现。又称为“干扰浑沌效应”。
在教育中,如教“黄”字,用黄色写,教“红”字用红色写,对加深印象有帮助,而如果反过来,则会干扰学生的记忆。
社会促成效应:
1897年,特里普利特观察发现。儿童绕钓鱼线,多个人一起绕比单个绕的儿童速度更快。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中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
一般来说,在从事相对简单的活动时,群体形成竞争的形势会提高效率,但当活动相对复杂,反而会使不正确反映占优势,成绩下降。因此复杂活动中尽可能较少干扰,而简单运动中则可加强观众的激励作用。对比效应:
两种不同的事物同时或继时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更好,因为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
南风效应:
处理人际关系时,注重方式,以温和的方法处理,往往更容易达到目的。
格斯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德研究表明,愉快和美的氛围,能使人的记忆力、理解力达到高层次的水平。
人来疯效应:
儿童常见心理效应,越是有人、特别是多人在场,孩子越调皮、活跃。这是自我表现欲的宣泄方式,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强刺激效应:
也可称之为“棒击”效应,在必要的情况下,以超强刺激,促使个体打破僵局,走出误区的心理效应。
激活效应:
也称“热场效应”,即使场面不理想,由于教师、演讲者或演员进入角色,投入激情和必要的技巧,一开始就给听众、观众一个积极刺激,将氛围激活,从而促成演讲的成功。
冷场效应:
与激活效应相对,即使场面不错,演讲者不能调动听众情绪,场上气氛就会出现冷落、散漫,以致破坏氛围,使演讲结果效率低下。
奋起效应:
当一次大的挫折后,受挫人不仅不气馁,反而激发改变现状的意志,从而迅速成功。
水桶效应:
一个木制水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所以在一个团队、群体中,劣者的危害极大。
糖果效应:
萨勒的实验得出。
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预测其长大后的个性的效应。一家之见。
末次效应:
由“近因效应”引申出。指新近接受的信息印象深刻,一般又称为“覆盖效应”。
最后一次受到的奖或罚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可冲淡以及抵消过去受到的惩罚或奖励的作用能够。
攀比效应:
人际间明显的利益差距和身份差距会导致下劣势人群对上优势人群的攀比心理。
滑坡效应:
又称“棘轮效应”。
自由散漫一学便会,严守纪律则难得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反向思维效应:
人在受到挫折后避开烦恼,反向地寻找幸运的感受所带来的轻松与欢愉。与“抵消反应”有关系。打碎花瓶“岁岁平安”
多重人格效应:
在特殊的心态与不同的环境情况下,人们特别是儿童,会表现不同的人格表征。
乘胜效应:
人在得胜后会变得情绪激昂,信心倍增,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扫兴效应:
遇到失败或者事情结局与自己期望相左时,会产生扫兴的感觉,从而使信心下降,负性情绪增强。
贝尔纳效应:
科学家贝尔纳思维敏捷,领域广阔,但他未能专注于一个领域深入,因此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在不同领域提出很多具有创意性的观点。这种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分散,而不利于科学创造的现象称为贝尔纳现象。“样样皆知,样样不专”
后光现象:
一般人际交往中,矛盾者的双方相持不下,由第三者出面或借第三者的话来说服对方的效应。
多用于教育心理学,如儿童不听从父母,就由儿童的教师出面劝说,往往会起到作用。但需注意的是后光效应依赖是消极,会影响的借用方的威信,而常被借用的第三方的威信,也会随着借用次数增多而降低。
定位效应:
人们习惯了在某个位置,定准了某个事物,不易更换的常见心理效应即为定位效应。这种效应是心理定势在起作用。
福林效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平均智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是由福林最先发现并提出的。
单亲效应:
父母离异、缺乏双亲之爱的孩子,容易表现出负面、消极的行为。
宽大效应:
一般来说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
恢弘效应:
若调动起个体的自尊与爱心焕发的冲动,可是只表现出空前的大度与宽容。
物极效应:
超过度的香味造成与愿望相反的现象。
马基雅维里效应:
在15世纪,马基雅维里的经典著作《第二原则》中提到,一直说对方喜欢听的话,就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说好话等行为获取别人好感,从而获得更多好处的效应。
差错效应:
又称“犯错误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发现的一个心理规律,即一个能力非凡而又完美无缺的人的吸引力,远不及一个能力非凡但身上有着普通人常有缺点的人强。
融合效应:
个体受挫后,不愿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把自己在挫折中应尽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混为一起,已平分过失,来减轻心理的消极心理效应。
投射效应:
在认知别人时,总是潜意识地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如自己对某现象不满,总以为别人也这样;自己犯错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好心情效应:
指人们在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别人的常见心理效应。
群胆效应:
几个人协同行动,可使个体的胆量倍增,做出独自根本不敢做的事情。孤胆效应:
与群胆效应向淡,有些人越是独自行动越表现出超常的胆量。
拙诚效应:
相比表现热情,但实际虚伪的人,人们更喜欢表现诚实的人。
激惹效应:
在交谈中,特别是谈判中,因某一句话触犯到对方的忌讳,就可能使整个谈判失败。
受害相依效应:
处于相同的受害或者恐惧境遇下,个体相互靠拢以增添心理上的安全感。
团队效应:
萨勒的试验提出,为了集体荣誉与利益,个体增强了心理与生理承受能力的效应。个体的团队认同感越强,忍受痛苦的限度越高。
鸵鸟效应:
明知现实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而不仍正视现实的心理效应。其心理实质是心理防卫系统的“否认反应”。“掩耳盗铃”
寻斧效应 :
因信息获取不准或偏见,造成当事人对某事物的错误认定 逆转效应:
是一种本可缓和的情绪骤转为敌对,或本为敌对情绪转为平和情绪的心理效应。
海格力斯效应:
人际间或群体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源于希腊神话中大力士海格力斯遇到仇恨袋的故事。
颜面效应:
经常在一起的人,虽然经过多年的时代变迁,却感觉不到对方的颜面衰老,而相隔多年不见的人,再见面时会发觉对方明显的衰老,然而相处几天甚至几小时,就又会找到对方年轻时的风度,又消除了初见时的衰老感。
名作效应:
由于宣传或炒作,使一部文艺作品在观赏者心中形成信赖、崇拜的心理,并影响其鉴赏、评价倾向等。
服从效应:
又称“出其不意效应”。在别人根本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让他做一件并不困难的事,他会很容易服从。
失之惜效应:
拥有时不知道珍惜,但失去之后,顿时感觉失落。
真实效应:
追求身临其境、眼见真人的普遍心理现象。
黄昏效应:
黄昏时刻人们充分放松,人情味会变得比较浓。此时求人办事,比其他时间好的多。
春宵效应:
在极度欢乐时,感觉时间短。期待效应:
急切等待或受苦时感到时间长。
瓜田效应:
瓜田李下易被怀疑。
路径趋同效应:
由经验、习俗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一种默契。
补偿效应:
一个人在失落时,如果发现有人比他还要失落,就会感到一种慰藉。
满足效应:
当动物学会某一动作获取奖励以满足其需要,比如吃食物,一旦需要得到满足,动作就会停止。
乡村维纳斯效应:
常见的一种墨守成规、孤陋寡闻的看待事物的消极心理。也称“坐井观天效应”。
维特自杀效应:
指一个名人自杀后,往往引起多人效仿,自杀率骤升的社会效应。
接种效应:
处于特殊情境的个体,若受到某种反向态度的轻微攻击后,对这种攻击做出抵抗反映,并不断地增强了抵抗力,若再受到反向攻击,便不再改变原有态度。
彩票效应:
最接近成功的失败,则最沮丧。
音响效应:
通过音响效果造成某种特殊情境,唤起人们的怀旧和悲愁情绪 “四面楚歌”
生存效应:
越是受到生存的威胁,与同类的可比度越小,越不会自杀。
连环效应:
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甲效应又诱导出乙效应,进而出现已结果的个别效应。
鲦鱼效应:
群体中影响较大的个体,其行为长久的影响着普通个体行为的效应 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这属于一种消极的盲从行为。
陌生时长效应:
在陌生、新的地方,会产生时间长、时光慢的错觉。
该隐效应:
兄弟/姐妹间争宠、互害的效应。
霍布森选择效应:
死板的、无选择余地,而致使人们创造力被扼杀的现象。利用心理学的趋避反应。
巴纳姆效应:
如用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使被描述者都能对号入座,进而详细对方解释了自己的特点。如很多星相学、算卦都属于巴纳姆效应。
SOS效应:
在遇到危难时,事发地点的人越少,越容易被人救助;人越多,由于责任分散和旁观者的相互依赖心理,受难者越不易得到及时救助。
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专家詹巴斗提出,越是无秩序的东西越易被侵犯。
戈培尔效应:
“谣言重复千遍,便会成为真理”。
掌权者通过舆论控制人们的认知,使之将偏见、谎言认作真理的社会现象。
自恕效应:
对自己的罪恶行为找到合理借口,责怪、仇恨比别人的行为。
皮诺曹效应:
以诚信促成交易,换取别人信任的效应。
冯·雷斯托夫效应:
又称“孤立效应”或“分离效应”。1935年冯·雷斯托夫设计的实验证实:凡被隔离(孤立出来不同于众)的信息符号易被回忆起来。如在一片黑色字母中,有几个红色字母,则红色字母比黑色字母好回忆。
吉芬效应:
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人们常用的商品越是涨价,人们对它的需求反而越增加。
换物效应:
同等价值的物品,主动提出交换的一方却会被拒绝。
照镜子效应:
在获利时往往更加理智,总想回避风险,在失利时,反而加大投资,愿意冒风险。
柯立芝效应: 喜新厌旧。
幻想效应:
来自于佛洛伊德的防卫反应中的幻想反应:人处于幻想状态,对不能得到满足的欲望,以幻想方式可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
第四篇:心理效应
不可抗拒的心理学效应
发布时间:2014-05-30 16:53 点击次数:110
一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下面举一个真实的事例。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二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鸟笼逻辑告诉我们,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鸟笼必定用于养鸟,结婚必先置办新房,社会必然分三六九等。这种惯性思维的益处是,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快捷地认知和适应周围世界。然而,过犹不及,如果把惯性思维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会成为一种刻板思维。
鸟笼如果设计精巧,其实可以作为观赏品;号称“裸婚”的先结婚后置房,已逐渐为80后所接受;在北欧诸国,由于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公平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不妨偶尔尝试突破鸟笼逻辑,进行发散思维,也许鸟笼之外还有另外一片新天地。
第五篇:心理效应
学生心理效应引导技巧
1、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学家查尔尼(1975年))
2、榜样太高不可攀——差错效应
能力比自己强,总体上各方面优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样不时会出现一些可以原谅的小差错的人更能吸引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差错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
3、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
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泰勒 巴奴姆)
4、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
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态度变化与过去对某个问题体验的关系时证实:处于态度改变情境的个体,若受到某种反向态度的轻微攻击后,就好像是在“接种疫苗”,大大刺激其对这种攻击作出抵抗反应,并不断地增强了抵抗力,以后再受到同一反向态度强大攻击时,不但不会改变其原有态度,反而使个体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并“抵抗”任何不同意见。这就是“接种效应”。(巴斯德)
5、响鼓要用重锤敲——强刺激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与刺激的阈限有关。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阈限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会因此而麻木。刺激阈限大大超过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谓之“强刺激效应”。刺激阈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条小虫在皮肤上爬行,其感受性也会因此而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弱刺激效应”。
6、难以自禁激扬情——组场效应
众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如同物理学中磁场一样的心理场。当个体进入这个心理场后,在感人场景的渲染下,人的情感、行为就会被磁化而变得情不 自禁、身不由己,升华为与场景一致的情感与行为。这种能磁化人心理的强大、特殊场景称之为大众心理场,它所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组场效应”。
7、滴蜜赢得他人心——认同效应
引导者表达与对象之间在观点或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引导者实际上向对象出示了一张“自己人”的心理名片,这使被引导对象产生一种“同体观”,视引导者为“自己人”,从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或弱化对方的“反引导定势”和防范心理,取得倾向于对方的观点,接受对方引导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认同效应”。
8、先抑后扬见奇效——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他们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显得喜欢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人们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人们的人更令人喜欢。心理学家阿伦森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9、适得其反在禁令——潘多拉效应(禁果逆反)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以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那么,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心理学上移用潘多拉打开魔盒的神话,称之为“潘多拉效应”。
10、好戏连演令人厌——超限逆反
同样的刺激物,由于刺激强度过大、过强,刺激时间过长,或者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产生的一种逆向态度。
11、烽火连天戏诸侯——信度逆反
指由于以往经验积累、人格特征等因素,产生对信息源、引导者的不信任,导致消极、反常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12、好意此时被曲解——情境逆反
指在特定的时机、场合,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引导者不顾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会诱发情感障碍,使个体紧闭心扉,对引导逆向、排斥态度。
13、小人之心度君子——自比作用 心理实验证明:如果有一个陌生人,要猜测他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等,最大的可能性是把对方估计得和自己一样,当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年龄、籍贯相仿是尤其如此。心理学上把这种假设他人与自己相同,怀有一样的心情、想法、好恶、品质等心理现象称为“自比作用”。
14、奖励结果事愿违——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其效果反而会降低,外加报酬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故称之为“德西效应”。
15、心灵绿洲待开垦——罗森塔尔效应
由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在学生身上产生符合期望的心理现象,罗森塔尔把它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16、情境变换难注意——斯特鲁效应
所谓“斯特鲁效应”,就是当着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顺利地对这些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这一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斯特鲁首先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17、大失所望星期一——月曜效应
所谓“月曜效应”,是指点星期一与其他工作日相比,人们的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大大影响工作和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
18、新官上任放把火——首因效应
心理学上把人际交往中,由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被称为首因效应。
19、妩媚一笑遮百丑——晕轮效应
心理学上借用“月晕”这一自然现象,把一个人某种突出品质或特点的清晰、深刻印象,由此作出整体印象的评价,从而掩盖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点的印象,称之为“晕轮效应”(光环效应)。20、前功一朝化烟云——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新形成的印象淡化,甚至抹去以往已形成的印象,给人们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印象,并以此指导人们的行为。
21、药铺抽屉密密排——刻板效应
所谓“刻板效应”,是指由社会刻板印象所形成的人际知觉定势。社会刻板印象是社会对一类对象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笼统的看法,而不管这一类对象间的实际差异。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2、锦上何须再添花——马太效应
人们把“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类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如“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23、险把巨星当鞋匠——黑票作用
所谓“黑票作用”,是指不管一个人具备其他任何品质,只要有一种极端消极的坏印象,就把对方的其他好品质都一票否决掉。
24、失之东隅收桑榆——补偿
所谓“补偿”,是指个体在某方面的需要或目标受到挫折后,便用可能成功的活动或其他高度发展的能力来弥补,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他人的承认,获得心理的寄托和成功的快慰,满足新的需要与实现新的目标。
25、小题大做起作用——升华
所谓“升华”,是指引导对象的“动机替代”,即用高尚动机代替低级动机,用社会性动机代替自然性动机,从而使引导对象地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自身动机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从狭隘的低水平认知和情感中“跳”出来,正确看待个人的得失,产生新的意向,去追求新的目标。
26、文过饰非自解嘲——合理化作用
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它。以“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最为典型。个体在追求某地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甜柠檬”机制。
27、有了陪衬始宽慰——觅类求同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为了减轻其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于是寻找一些与他同样遭受挫折的伙伴,以此聊作自慰,并减轻受挫折感,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觅类求同”心理。
28、色若无事实内荏——反向形成
所谓“反向形成”,是指个体的需要和目标受到阻碍后,为防止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欲望表现出来,而在外在行为上采取一种与此相反的行动来表现的现象。
29、混为一谈减重压——融合效应
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不愿意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有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折的他人相提并论,证明自己与他人等值,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30、责难他人为平衡——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当个体遭遇挫折后,不进行自我检讨,而把挫折引起的内心不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某些行为、欲念、态度等排除于自身之外,转移或推向他人和周围事物,以此逃避自己心理上的不安的心理现象,也叫“推诿作用”。
31、羡慕名人自炫耀——自居作用
所谓“自居作用”,是指为了迎合能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人们,于是就在思想、行为上模仿他们,或按照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去做;或者把他人具有的令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强加到自己身上,以此求得安慰和满足。
32、往事浮现月明中——回归效应
一个人如果喜欢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的一切比现在美好,因此迷恋过去,甚至幻想回到过去美好的岁月中去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回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