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大全
做好乡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教育
据报道称,中国农村现有留守儿童5800万之多。由于现阶段的国情,留守儿童的现象未来将是个长期的问题。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基本都是由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但是,由于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存在着隔代血缘关系,且又多系独生子女,这类孩子往往生活于溺爱和娇纵之中,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有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和认识方式,容易出现自私、自闭、不愿沟通等问题。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留守幼儿自身的共同努力。
由于农村留守幼儿的父母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留守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任就落到了新的监护人的肩上。因此,监护人要克服“重养轻教”的思想,做到不仅要关心留守幼儿的吃、穿、住等物质生活问题,还要关心留守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等问题,对留守幼儿要耐心地进行教育,要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等,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监护人平时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些教育常识,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以达到教育留守幼儿的良好效果。幼儿园应经常就一些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召开家长会,通过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定的教育宣传,增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为了改善孩子的社会交往,幼儿园还应重视举办节日活动,邀请监护人参观或共同参加,以减少隔代监护的代沟。
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容易产生孤独、不安、失望等消极情绪。鉴于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隔代的种种局限,健全亲子关系,满足子女亲情需求,刻不容缓。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因此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转变观念,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片面观念,要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提高沟通频率,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交流一次,并在沟通内容上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所有这些努力都可以实现情感补偿,尽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幼儿园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卡,把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联系方式、与监护人关系等等记录下来,并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记录卡,以学校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增进。
对于农村幼儿园教育,做好德育是关键。长期的隔代监护,使得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对父母不理解,甚至产生怨恨。德育的主要责任应该落在学校幼儿园,幼儿园应经常开展孝德教育,让留守儿童体察父母的艰辛。学校开设“孝敬课”,精心组织、开展各种孝敬教育活动。特设孝敬日,如儿童父母的生日、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要求每位儿童至少用1个小时帮家里做家务,或者制作生日卡片、慰问卡,向父母长辈献一份爱心和孝心,让儿童们体验父母打工的艰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班主任要时常与家长联系,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时常提醒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增加亲情。特别是春节等要提醒家长给孩子一些小礼物,多回家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爱。孝德教育不仅可以增进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让他们知道,在遥远的异乡,他们的父母正在为了他们而努力地打工,他们不是社会的弃儿!
留守儿童需要关心和呵护,也需要培养自立意识。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如果是和亲人同住,要嘱托亲人时常关心孩子,有问题要及时与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沟通;如果是单独住,就要十分注意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教给他一些用电、用火的安全知识,教给他如何自我保护的一些知识。学习上要多鼓励、多关心留守儿童,发现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并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和谐的班集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感受爱的同时,鼓励留守儿童付出爱,关心他人,热心帮助他人。
“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是知识学习的启蒙,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阶段。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
第二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个方面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个方面
【内容摘要】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一个人或是跟随亲人在家生活的那些农村孩子。本人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以及实践,总结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方法。本文从思想、学习、言行以及生活等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浅薄的探讨,希望更多的教师在对留守儿童时,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这些孩子能顺利地走过这段艰难的人生之路。
【关键字】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正文】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一个人或是跟随亲人在家生活的那些农村孩子。从教八年来,一直在农村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2007年起,更连续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而历年来所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学生占总人数的80%以上,工作中,从发现留守儿童问题,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历经艰辛,也走了不少弯路,以下是我这几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心得。
一、从思想上疏导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之年龄幼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大部分留守学生性格内向,平常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也相对狭窄。主要表现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情感脆弱,经常为一点小事哭泣;也有少数留守学生自尊心相当强,极敏感,容易出现极端、过激行为,过分淘气,经常为一点小事吵闹打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针对这些行为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疏导。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健康的心理,是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很必要的。首先,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如“假如我是父母”等以及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其次,组织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课内外活动。同时,由于学校教学设备落后而学生人数大都在30来人的情况下,我特地购买了一台旧的14寸笔记本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视频、电影等让学生观看,如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邹越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等。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架起父母与子女的爱心桥梁。我们都能深深的认识到,父母的爱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所以,父母的关爱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孩子父母充分认识到孩子留守于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校的表现。其次,劝说父母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多打一次电话、多写一封信、多寄一份礼物等。同时我也要求学生定期给父母写信,介绍日常事情以及心事,然后由我统一去邮寄,这些都会收到不匪的效果。我班上曾经有一个叫梁亦娴的学生,由于她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平时也很少回家。于是她从来没叫过一声“妈”。作为班主任的我,在了解情况后,就以中间人的身份架起父母与子女心灵联系的桥梁,让外出的父母抽些时间写写信,有可能就多通些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其实是爱自己的。同时也让她经常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种种情况,不要因为空间距离阻碍亲子间的沟通。我还深刻的记得那位母亲当听到儿女叫她一声“妈妈”时给我来电话的语无伦次的感谢以及喜极而泣的一幕。
二、从学习上辅导
“自理式”、“隔代式”或“寄居式”的孩子,由于代理监护人的文化不足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而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我把自己定位为集“教师”、“家长”、“同学”为一体的“多面性人物”。课堂上,认真完成教学工作,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跟他们讨论刚才学习的内容以及难点,有时更提出一些相反的观点与他们“争吵”,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放学前的辅导时间我又摇身一换,变成他们的“家长”,监督完成当天的作业。其次,挑选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榜样教学,并组织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同学每天检查学习和作业情况,做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了留守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信心、体会到了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学习的幸福!
三、从言行上引导
大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差,这是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又加之祖辈、亲人的溺爱所导致的。所以,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为了很好地教育他们,我们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老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迟到早退,热爱集体、团结同事,爱护公物,关心学生,不打骂、体罚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同时更要做到文明用语,不讲粗话、脏话,穿戴要得体大方、整洁。行为动作要规范,做事应实事求是;在学生面前不能说 谎、做假。这样,在没有父母在身边作为第一偶像的情况下,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很多时候,听到一句句:老师早、老师再见„„看到一个个衣着整齐,精神抖擞的学生,不由从心底感到欣慰。
四、从生活上给予帮助
(一)接管留守儿童的“经济大权”。由于父母远离,为了方便,就给自己的孩子办理一张银行卡,定期往卡里打钱。这样一来,就给了这些孩子经济自主的机会。所以在金钱的使用上,他们往往大手大脚,没有节制和计划。很多同学还把大量的金钱花在了上网玩游戏上。我教过的学生中就有一位:因长期经济无人监管,除了花钱大手大脚外,还学会了赌博,一晚输赢高达一百多元。所以,针对此类学生,我通过与家长沟通,把学生的银行卡放在我这里保管,每月分期提取一定的生活费以及零花钱给他,并且在该生表现良好或者有重大进步时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把每一笔支出知会家长。这样一来,管好了留守儿童的经济,他们就能逐渐返回正轨,用心读书了。
(二)细心观察,及时给予关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细心观察班上的留守儿童,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常表现,就及时与他们沟通,给他们关爱。如我班有个女孩子,寄住在姑姑家。有几天,总躲在办公室外偷偷看我,或者干脆在我上完课后跟在我后面,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我就找她聊天,玩她喜欢的折纸游戏,慢慢地,她自己就道出了实情:原来,那几天她姑姑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害怕回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我就叫了班上住在她附近的另两个女同学陪她。事后,她只要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主动来找我聊,还时不时把一只只漂亮的纸鹤等放在我的办公桌、讲台上,她成了一个品学兼优,开朗的孩子。
(三)重要节日谨记心。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作为孩子的他们就更加的思念不在身边的父母了。如中秋节时我购买一些月饼回学校跟他们一边分享月饼一边讲着有关中秋节的故事;端午节时带一些糯米,让学生拿一些粽子叶回来一起做粽子,然后一起分享劳动的果实„„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年的元宵节,我邀请了学校另一位女老师一起制作灯谜并主持了猜灯谜活动,猜对的学生奖励一个我制作的“灯笼”。活动举行到一半,一位女孩子拿着她的灯笼走到我们跟前,哽咽着说:“老师,您不是老师,您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后来,那位学生真的认了那位女老师做干妈,成为我们学校的一时佳话。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我们教师学习探索的一个过程。这里,希望我的一点浅薄做法能得到改进、完善,更期盼更多的教师在对留守儿童时,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 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这些孩子能顺利地走过这段艰难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兴勇,廖云等.平武县水观乡博爱中心小学相关留守儿童资料[Z].平武县水观乡博爱中心小学,2010 2.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M].中国农村教育,2006:35-37.3.谭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2008:213-214.4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
耕耘“善德”沃土 呵护“留守”成长
湖南省临澧县第四完小 刘昌稳 邮编:415200 电话:***
邮箱:1025342748@qq.com 摘要: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养成教育 业余 家庭教育
我校地处县城边缘,生源一半是留守儿童。长年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我们,深知这类学生群体的成长困境:缺少父母的关爱,祖孙之间隔代沟通阻滞,家庭教育方式落后老土。同时,我们也明白,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为此,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
一、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 “至善至美”,一个唯美的成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古老的至善文化迫切需要学校文化的现代演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四小开始了善德文化的系统构建。围绕“至善”主题,我们从“善”字成语入手,从搜集的80个“善”字成语中精心挑选出20个符合“至善”主旨的成语,重新排序、组合、连缀成“至善”的文化核心:“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从善若流……止于至善”。在传达室的外墙面开辟出了以“乐善不倦,至善至美”为主题的“至善”成语墙,进出校园,抬头可见。
为了形成强盛的“至善”文化气场,学校同步启动“室、廊、园、墙”等的部位的文化设计与布臵。“忠、孝、仁、善、礼、智、信”的道德文化长廊建起来了;“中国好人”的宣传专栏立起来了;走廊上,“临澧四小美德少年”光荣肖像挂起来了;教室里,“临澧四小学生一日一善行为指南”“教师心语”贴起来了:办公室内,现当代教育名家陶行知、斯霞、李吉林等名师带着各自的教育主张,肩并肩“走”来了。
学校文化,任何物象都应成为文化的载体。新修的教学楼,一砖一瓦里,蕴含着香港教授杨菁荪华侨的一份爱国情谊,“菁荪楼”这一简单的楼名因此有了丰富的“至善”内涵。综合楼与幼教楼之间新辟出的一块绿地,因杨教授亲自命名并欣然题写园名“至善园”,普通的绿地顿时赋予了鲜活的文化张力,并一举成为四小“至善“文化的聚集地。
二、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
立足校情,提炼养成教育核心要素。一直以来,养成教育成效为何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检索了各类养成教育研究成果及专著,成果内容各异,表现形式惊人一致:梳理出了条目繁多的“好习惯**条”。平心而论,这些总结提炼出的好习惯,的确是应该养成的好习惯。然而,相对衡定的教育力作用到数目庞杂的目标点上,教育功效恐怕只能像隔靴挠痒。只有因地制宜,将眼花缭乱的目标点科学“瘦身”,才能产生看得见的教育功效。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校集中力量进行了养成教育核心指标的“校本提炼”。我校是一所处于县城边缘的小学,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毫无疑问,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缺失的是什么?习惯,基本习惯。怎么办?家庭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教育弥补。经过一番自我诊断后,学校举全校之力梳理提炼:临澧四
小的学生最迫切最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经过征集、筛选,学校将养成教育核心凝练成了“洁、雅、勤”三个字,每个字三项指标。即“洁:校园清洁、仪表整洁、书包洁净。雅:举止儒雅、上下楼文雅、用餐优雅。勤:勤背书、勤练字、勤阅读”。简称“三三三”目标。每项指标又分别描述出具体的行为指向。
删繁就简,调整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目标确定下来了,如何让目标可测可评?毫无疑问,班级管理评价是一道推动养成教育的有效杠杆。笔者再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所在学校的醒目处,都有一套条清缕析的评价量表,而这块量表多半指向班级管理,只不过量表内指标各异。但集中指向养成教育的指标少。
我校也一样,校园醒目处设臵了一块评价班级管理水平的量表,表内指标涵盖“卫生、礼仪、上学、放学”等十二项。学校再次决定,要对班级管理动一动手术,于是,由“文明班级嘉奖排行榜”更新为“养成教育班级嘉奖排行榜”。评比主题直接指向“三三三”,累计九个项目。通过三种途径获取数据:大队委的值班数据、“行政日志”记载数据、政教主任的日常巡视数据。评比结果一周一公布,用笑脸取代分数,每周笑脸多的班级就可以获得一面红旗。评价一月一累计,直接进入班主任津贴的一部分。有了新的评价指挥棒的引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向感更强了,一门心思盯着“三三三”。
直观呈现,让结果反馈无声胜有声。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抵达心灵的自我教育,尤其是与个人品德直接关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能凭空冥想,需要形象直观的媒介牵引,以便于学生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身优缺点。受“微课”的启发,我们借助“班班通”平台,尝试定期制作“好习惯益终生”主题“微课”。开通“微课”素材提供渠道,教师人人是“拍客”,家长也可参与。校道上、走廊里、操场中,看见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手机一举,随手拍下,指尖一点,发送学校,定期评出优秀“拍客”。每周一第一节播放,“微课”呈现的是教师“育人瞬间”、学生“精彩呈现”。厕所,一直是学校深感头痛的部位,蹲位不足、狭窄拥挤、进厕不冲、异味难闻。在“进厕冲水,善良之举”的进厕习惯强化下。厕所异味开始淡化,瓷砖地面开始还原本色。五月的一天,走进低年级楼层厕所,一阵茉莉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知是谁,给厕所喷洒了空气清新剂!5月里,栀子花开的季节,不知又是谁,在厕所窗台上偷偷摆放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这些喜人变化,学校及时编成“微课”——《这里的变化静悄悄》,搬到班班通屏幕。
教育家魏书生有言:“基础教育这点事并不复杂,认准了往深处做便是。”我们欣喜地发现,在“333”的引领下,曾经的“蓬头垢面”开始流露出现代文明气息,赤脚片不见了,红领巾鲜艳了,小手干净了,举止文雅了。清晨进校,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老师好”,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三、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
我们坚信这句格言:人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成人世界里也有一句话:8小时内成不了专家!业余时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为了让留守学生的业余有章可循,我们运用“放长线管业余”的策略,重磅推出“临澧四小学生业余活动指南”。对学生业余生活设计了五类“家常菜”。
“手不释卷爱阅读”。学校引导班级建立了图书漂流站。以定期跟踪调研的方式督促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纷纷被精彩纷呈的课外书吸引,由当初的“被阅读”进化成“好阅读”。中高年级学生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经验“让阅读像书香一样自然”在全市推广。“一笔一画写好字”。学校响亮地提
出一个“硬性规定”--“一日一练”。组织学生唱响“写字童谣”:“一读二写三再比,一日一练更给力;课内课外两结合,日积月累出奇迹。”“一丝不苟写作业”。把一丝不苟写作业作为基本学习习惯来抓,发给每位家长一份“家庭作业布臵与评阅操作指南”。学校坚持一月一次跟踪调研学生作业情况,发现倾向性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涌现出的好典型,学校及时推广。“日积月累勤背诵”。学校规定,所有学生背诵篇目,学生要滚瓜烂熟。“百花齐放展才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才是素质教育的完整内涵。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己之长,或外显或隐藏。学校的责任就是给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有了这些评价指向,学生的业余生活主题自然由“放任自流”转向“有的放矢”。
四、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为了破解“5+2=0”的魔法算式,我们意识到,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只有建好家长学校,并尽快提高家教水平,才能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法就是:
一是定期对家长学员授课。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员培训会,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对教师授课把好“三关”。即“准备关、讲课关、时间关”。近年来,学校先后请来全国感恩励志教育专家朱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天赋亲职教育课题组专家等来校进行家庭教育专题演讲。
二是及时组织爱心大家访。学校采取“爱心大家访”形式,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因材施教,给家长面对面传授家庭教育艺术:告诉家长“祖辈如何代养留守孙儿”;启发家长“孩子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提醒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三是精心策划家长会。开好家长会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所在。为吸引家长踊跃参会,学校改革会议形式,摸索出了三种家长会方式:一是把家长会办成“成果展示会”;二是把家长会开
成“家长论坛会”;三是把家长会办成“亲子互动会”。
“乐善不倦,至善至美,文明美德伴随我们成长……”正如四小校歌“善德美天下”所唱,相信,在四小这片“善德”沃土里,会培育出一个个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留守好少年。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
202
索引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的基本策略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相关百科 专家解答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更多留守儿童的定义>>
是谁让留守儿童成留守儿童?拿什么保护你,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3、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4、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5、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6.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第五篇: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
沙寨小学
熊道伦
2015.4.28.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有专家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全国至少在4390万以上。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教育好留守儿童,笔者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留意细节。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班主任应该留意他们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去推断和发现一些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把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关注交往。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班主任一定要关注他们的交往,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应及时劝阻和引导,免得误入歧途。
家校联络。班主任一定要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与监护人多联系,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随时帮助监护人排忧解难。班主任还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解答他们的疑惑,使留守儿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爱的感召。“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关爱留守儿童是班主任工作的秘诀。班主任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帮助都可逾越孩子的心理长河,达到教育的效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意将是 1 推动留守儿童不断前进的动力。
彰显个性。班主任要尽可能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展示才华,展示自我,彰显个性,通过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多谈心少训斥。留守儿童一般不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常常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态度和蔼,对孩子多谈心、多鼓励,不可态度粗鲁,横加训斥,这样做孩子才会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班主任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多发现闪光点,少罗列陈旧问题。流星虽转瞬即逝,但它却光亮照人。留守儿童也有他们可爱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它,一丝亮点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留给他们我还行的念头,从而提高自信心。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就事论事,切忌罗列陈年旧事,以免挫伤他们脆弱的心灵。
培养有益的爱好。班主任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如开展兴趣小组、第二课堂,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有益的爱好,发挥一技之长,填补心灵的空白,从中体会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班级也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家访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家访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面对了解到的问题,班主任要不遗余力地想法解决,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留守儿童才会主动交流,班主任工作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班主任既是留守儿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是留守儿童进步的引导者,更是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保护者。只有班主任用热心、耐心、爱心、恒心去呵护这些弱苗,班级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