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变中我在收获
改变中我在收获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
于翠艳 很早以前就听过魏书生老师成功教育学生的不少案例,但真正深入领悟、感受他的教育理念和境界却是在最近。《班主任工作笔记漫谈》的阅读,让我近距离的聆听着大师的慧语妙论,接受着大师的指点,在不断地学习中,心里的阴霾和困惑在悄悄的消失,心情也变得渐渐明朗。
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正处于心情的低谷,不顺心的事接二连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仿佛发展到了一个瓶颈的阶段,怎么做都无法像以前那般事随己愿,无休止的指责、自责和问题学生的难以教化和不断反复,让我真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焦虑,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五,我都在紧张和抑郁中度过。
对于这批个性十足的学生,我实在弄不懂,每次进教室都都大声嚷嚷,呵斥完马上住嘴,但下次照旧。每次交代事情都说的非常清楚,学生承诺的也很好,但每次的结果总是令人不满意,比如说作业完成,几乎每次都有学生听错写不正确,包括好学生在内,再比如你看到卫生区不干净,找两个学生去扫,交代说哪哪有纸,一定仔细打扫干净,学生不停的点头表示明白,等你下去检查,纸还依旧躺在原地,诸如此般的事情比比皆是。针对学生的这些表现,自己利用班会课细讲慢分析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做每件事应该如何计划,应该如何到位。黑板上激励学生的话语像以前一样每周都在写,家校联系本也照旧写满充满期待和鼓励的话语,以前做班主任的诸般功夫我照旧在做,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却收效甚微,面对学生表现的差强人意,面对种种考评成绩的不如意,我真的很灰心。
而班里的那几个问题学生更是让我头疼不已,满嘴脏话,走路晃晃的,总是不停抖动肩膀,梳头照镜子,对老师的批评轻则嘿嘿笑,重则摆口型骂的战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对老师的批评充满敌视态度,认为不学习是对老师最大报复的王某,因为骂老师而从另一所学校转来的孙某和杨某,想问题不经大脑,总是脱口而出制造笑话的崔某,自制力奇差需要你每秒都要盯住的任某、贺某,每天充满我眼中的总是这些问题学生的身影,多次的工作后,他们的表现基本照旧,而家长的不配合甚至反面作用更让我失望透顶,我开始习惯于埋怨学生的先天不足,埋怨自己的运气太差,遇到这么一批不争气的多事的学生,埋怨中,我的消极不良情绪也在不断堆积,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感觉那种烦躁仿佛一触即发。每天早上往学校走的路上我都不断的暗示自己:调整自己,平和心态,但一次次突发事件的到来又让我的自我暗示苍白无力。
就在这种焦躁的状态中,我有幸阅读的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翻开第一章,仿佛专为我写的,——“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他的序言让我沉思沉淀,“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当代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而知足。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才是新的。”在刚踏上工作岗位之初,魏老师的境遇也是不如意,他也有过埋怨、灰心和等待,但他更能够及早觉醒,“用七分的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自己的愚昧和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魏老师一句句精辟的总结都直指我的心灵深处,在他的话语里,我慢慢的整理着自己的思绪,回想着自己的埋怨带来的无用和无效,我知道自己真的需要改变了,我不能因为自己原来的那些给自己带来成功的经验,阻碍自己的创新和改变,一批批学生的特点毕竟是不相同的,一味的埋怨学生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如何有针对性的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
当战某又一次因为顶撞老师被送到我面前时,看着她气哼哼的样子,我想她需要先缓和一下情绪,这时摆道理正面教育不仅无用,还可能激化矛盾,于是,我先让她帮我把作业整理一下,等到她平和下来,我把她叫到身旁坐下,问:“今天是怎么了?老毛病又犯了。”这样温和的一问,却让她流出了眼泪:“老师,我今天心情不好。”“为什么?”我问。“昨天在家上网时间太长,被妈妈用棍打了一顿。”听着她真诚的话语,我知道自己的这种处理方式打开了她的心扉,最起码她不再抵触,而是实话相告。看着她的样子,我突然感觉其实她并不是心底强势蛮横的那种孩子,只是不适当的家庭教育让她形成了一种偏激粗野的性格,心平气和与他交流妈妈这么做的原因和长时间上网的危害,顶撞老师的不应该,看着她不断地点头,我庆幸自己这次没有对她进行疾风暴雨的批评。为巩固自己这次工作的成果,我又适时向她推荐了一篇文章,《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并让她结合今天的事情说说这篇文章带给她的启发,听着她深入的的分析归纳,看着她随后连续几天的较好表现,我体会到了改变的收获,而她在我眼中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顶眼。这类学生的改变绝不会发生在一次两次的教育后,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随后的几次事件,我都采用冷静温和的方式,让她先充分释放不良情绪,而后再到书中去寻找冷静,看着她不断向好的方面改变,我的心里也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轻松。
看着学生进教室后总是不能马上安静进入状态,我不在像以前那样发火,呵斥,我知道自己这种强压,正面摆理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他们。不断的思索中,我问自己,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改变他们。于是我开始改变策略,每天早晨,早早进入教室,一言不发,站在讲台边,在黑板上写上:表扬 x月x日早晨表现好的同学,根据学生进教室的表现,把安安静静,早早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的名字用红笔写在黑板上,在学生的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加分,利用班会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没想到这种无声肯定的教育方式胜过有声的说教。从孩子们越来越井然有序的表现,到这种行为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我知道这种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教育的成功,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每一批孩子都有他们的特点,教育方式的一成不变是不行的,成功的教育不是一种固定的理论,不是一种模式的硬套,而是一种适合,一种适合学生特点的不断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对于任何事情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直接的说教和现成的规范,同时渴望赢得别人认可和肯定的的心理又会让他们自觉约束自己,修正错误,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好。
曾经的师道尊严已成为过去,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和思路,定位好自己服务者的角色,多了解学生,蹲下身子,感受学生的感受,研究学生的想法。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者交流,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开启了我的智慧,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在改变中,对自己、对学生、对教育都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感谢你,魏老师,是你,让我在改变中不断收获。
第二篇:在环境中改变
在环境中改变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
初二(2)班刘昕玮 我一向不爱狗,虽然它们对人特别忠诚,但它们发起疯来却让人难以置信。直到我读完了这个故事,这个关于巴克的传奇故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的种子在不断发芽。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北部极地去寻找金矿。米勒法官家的爱犬巴克被卖到了美国北部寒冷遥远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巴克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持努力着,每次跌倒后又勇敢爬起,最终成为了领头狗。但桑顿的死让他与世隔绝,回归了大自然。巴克虽为一只狗,却有着人的智慧与不朽精神,在残酷利齿、没有公平游戏规则的生活中,他原始的野性在被一点点地唤醒。他不愿意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有着坚韧的生存意志和顽强的生存力量,并战胜了自我,追寻着理想渴望地奔向了自由的森林。
有人经常告诉我:“你应该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你。”环境不会为了我而改变,别人也不会因我而改变,只有勇敢面对,在苦难中磨练自己,在这场:“适者生存”的淘汰赛中不断强大起来,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正如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那位堪称奇迹的鲁宾逊,在生死一线的孤岛上顽强地坚持等待了28年,才摆脱了那野人般的孤苦生活。还有电影《饥饿游戏》中的女主人公,在那场残酷的杀人游戏中忘记了胆怯与害怕,为了活命勇敢地奔跑着,在人杀人的压力面前不断强大自己,成了最后的生存者。
风雨过后见彩虹。沉甸甸的果实背后需要坚持努力。在环境中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不让它成为拦路虎或拌脚石,让它帮助自己强大起来,一步一步向理想、向自由的呼声奔去!
第三篇:在赏识中改变
在赏识中改变
我班有个叫小a的男孩子,可以说在我们三年级是大名鼎鼎的一个人物,我们三年级的老师对他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怎么回事?调皮出了名呗!上课时他周围的学生就不得安宁了。一会儿,他拿拿这个同学的橡皮,动动那个同学的文具盒,一会儿,他拉拉这个同学的胳膊,踢踢那个同学的脚。上课时,他说小话的声音更是屡禁不止。下课后,还直想欺负别的学生。
对他,我是用尽各种办法,批评也不行,表扬也无效,一时,他成了最让我头疼的孩子。
有一次,班里因为调动座位,小a所在的第二组没有了语文组长。我在选组长时先请他们自我推荐,让我没想到的是小a也举起了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在凑热闹,担任不了这个职务。可是这个想法立刻被另一想法推翻了:试试也好,让他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如果不行,也许他还能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距离;如果可以胜任,并且由此使他得到一些改变,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就这样,小a我的期待与担心中走马上任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小a马上凑过来向我汇报他们小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这个平时极不乐意往老师跟前来的孩子今天竟主动凑过来了;这个平时经常干扰别人的孩子,今天竟也能尽职尽责了。我庆幸,在选举小组长时我有了正确的决定。
愿每一个老师都能真心赏识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老师的赏识中快乐成长!
第四篇:在成长中收获
在成长中收获
海南琼府实验学校 汪洋
指导老师:柯兰兰
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收获。在一岁的时候,我任性地哭,之后我收获了有泪不轻弹;在六岁时,我尤其依赖父母,进了学校之后我收获了自立学习生活的快乐;在十岁时,我知道自己的期中成绩越发地骄傲了,爸爸找我促膝而谈,从爸爸的话中我收获了骄兵必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播下了好好学习,好好做事的种子,但在这期间我没给它充足的养分,直到它奄奄一息,我才猛然记起它。这一年的秋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便成了我刻骨铭心的收获。
还记得在两年前的一个日子,我因为成绩没有考好而在被子里躲着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课,我的两只眼睛又痛又肿,像极了兔子。在那一次哭泣中,我收获了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今,我又一次考差了,但已不再哭,因为我学会了告诉自己:“没考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我还要更加努力。”
还记得半年前的我脾气暴躁,不懂得与人和谐相处,因此闹了许多事,闯了许多祸。最终在老师整整一个学期的帮助下,我终于改掉了骄傲、自负的性格;终于懂得了与人为善;还养成了每日看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我获取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性格也变得平和起来。
人的一生永远在成长,成长的时候永远在收获。不管将来自己会变成怎样,我都坚信,我成长中的收获会把我性格上的瑕疵一点一点地磨合完美。
我收获了快乐:
“快乐的真谛是什么?”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要做个快乐的人并不难,只要你抓住快乐的秘笈。我认为我很快乐,因为我读懂了快乐,读懂了生活。
快乐其实很简单。当你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情,不妨多想想这些事给你带来的好处。比如,当你和朋友吵架了,你可以这么想,吵架总比不说话好,要是朋友们都不理你,那多孤单呀!而朋友和你吵架,说明他很注重你们之间的友谊,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呀;当你买到了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感到生气时,你可以当作是花钱买了个教训,避免以后不再上当受骗,一次小小的损失,换来的是以后更好的保障,这多划算呀……总之,当我们遇到使我们不开心的事,多往好的地方想,这样才能让你变得快乐,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快乐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快乐了,不仅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也会让别人感到快乐。就拿林黛玉来说,她长得似天仙,但终日愁眉不展,即使她再美,别人看到的也只是她那尽是泪痕的脸,哪有心思去注意她的美貌呢;一个穷光蛋,但他的生活却很充实,整天笑容满面,这何尝不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呢?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有权有势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快乐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当你快乐了,你就会觉得幸福,所以我们要学会快乐,才能体会到幸福。
快乐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有些人明明不快乐,但表面上却还要装着很开心的样子。难道这样就是快乐了么?不。快乐是不能用我们的肉眼看出来的。表面上装着很快乐,但内心并不快乐,这样又有什么用呢?快乐不是专门给别人看的,快乐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对人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快乐源于我们心中的淳朴真诚。倘若一个人心中充满了邪恶,那他又怎么会快乐呢?快乐的来源就是我们心中美好的东西,例如纯洁、真诚、善良……只有心中充满了美好的人,他才会快乐。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到真、善、美,这样才会使你变得更加快乐,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快乐是换不来的。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得到。并不是的。就像快乐,你用多少钱也买不来。不管你多富有,如果你骄奢淫逸,那么是绝对不会快乐的;不管你多贫穷,只要你拥有很多快乐,在我看来,你已经是最富有的人了。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把它们收集起来,装饰自己美好的生活。我相信,这点点滴滴的快乐,将会把你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丰富,更加美妙。
我收获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收获,却很少有怀着播种的心态,做出播下的行为.但是,只有播下种子才会有丰收的时候.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我想,天上真不会掉馅饼来,只有用自己的付出来换得收获.虽说付出了不一定就能得到收获,但是,没有付出却注定会一无所获.人,就是这样,难道没有付出还会有收获吗?
你看那五彩缤纷的花朵们,在春天里,它们就争奇斗艳,一阵风吹过,它们又展示自己的独特的舞姿,在春风中偏偏起舞,点缀着那绿油油的小草,不管从哪个方位看,它们都那么美,把蝴蝶和蜜蜂都给引来了.有人问,这些花那么美,供人欣赏,这也是它们的付出,为什么却看不到它们的收获呢?其实,处处留心的人可以发现,草坪上不是挂着”爱护花草”的牌子吗?正因为它们的美丽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人们对它们加以保护.你看,那些园丁不是天天来给花儿浇水吗?哦,这就是它们的收获,它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获,是因为有之前的付出.
许多人都想无动于衷而有收获,但我觉得那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拿背书来说吧,老师给了我们较长的时间,可是到了一定的时间,却有着不同的结果.有的同学能够断断续续地背下来,有的同学能够一口气背下来,还有的同学却一言不发.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果截然不同呢?噢,是学习的态度不同导致的原因.我想,一口气背下来的同学必定花了不少精力,而断断续续的同学则也付出了,只不过付出的较少,至于一言不发的同学,可能是没有行动.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好结果.请做一个播种者吧!即使不会有收获,但播下的种子却带着希望的光芒.看那路边可怜的乞丐吧,他们不懂得付出和播种,只知道付出了努力不一定可以得到收获,所以宁愿当寄生虫也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其实,他们都错了.他们是否又知道没有付出却注定一无所有呢?哎!!
播种与收获,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啊!
这件事让我获得了自信
一位哲人说过“拥有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两年前的一件事让我收获了自信,使我不再胆怯!
那是一节语文课,大家交流作文。前几位同学的文章都受到了好评。突然,老师点了我的名字。
同学们都看着我,我很紧张。“我的作文并不是很优秀,万一在同学们面前出丑,那可就完蛋了。”我犹豫着。在同学们的催促声中。我只能硬着头皮慢慢站起身,离开座位,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向讲台,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每走一步都觉得十分艰难。“光阴似箭……”我小声地念着,此时的心情已经不能用紧张来形容了。第一次,我觉得1分钟好像不是60秒;第一次,我觉得心似乎就要跳出来了。我的语速变得更慢,声音变得更小。可是,我没有任何办法。“你为什么不写好点呢?你为什么不能大点声啊?”一个个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终于,第一段读完了。
“写得不错!”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同学们也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我的作文居然也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太不可思议了!老师的话好似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头,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使我马上拥有了自信。对!我是最棒的!我的嗓音不自觉地放开了,从小声的“应付”,变为大声朗读,语调也随着文章情节抑扬顿挫。刚才的顾虑已经全部打消,紧缩的眉头不经意间已经舒展,全身觉得轻松了许多,心情变得格外兴奋!
读完文章,台下响起掌声。就是这一次读文章,老师轻轻的一句鼓励,让我收获了自信。每次遇到困难我就会告诉自己:“加油!你是最棒的!”正是这种自信,在我遇到挑战时给我动力,让我充满自信,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的收获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
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因为你们还不懂得付出,所以收获并不多。”听了这句话后,我真的觉得很惭愧,自我呱呱落地那天起,我付出的寥寥可数,而别人为我付出的则是多不胜数,例如父母为了养育我而付出,老师为了教育我而付出,他们的付出都不渴望回报。而我们呢?不但没有付出,还希望收获。当我们看到别人受到表扬的时候,也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就不值得表扬。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时候,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但自己却没有努力学习。
如果这种喜欢“不劳而获”的想法成了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私,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糟糕,在我们班上,自私的同学也不少见。当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一团废纸时,谁也不愿意捡起来,只会把废纸踢到另一个同学的脚下。而这个同学也不会捡起来,把纸团继续传来传去,这种场面就像在球场上传球一样,而跟运动员不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要这个“球”。就这样传来传去,直到传到了一个热心的同学的脚下时,纸团才能顺利地去到垃圾桶里。有时纸团刚好呆在过道中间,同学们就会视若无睹。试问:弯下腰捡起废纸团能消耗我们多少力气呢?为什么我们要吝啬这么一丁点的爱心呢?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第一时间是想什么呢?是思考做了这件事后会吃亏。假如这件事每个人都觉得做了后会吃亏,还会有什么人做这件事呢?
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付出了就不应该计较收获。
第五篇:在宽容中收获
在宽容中收获
自古坊间就有“严师出高徒”的俗语,想来“严”就是指“严厉”了。但是我觉得对学生的“严”也要讲究方法。特别是我们老师,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和方式,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刚过去的一学期我兼管政教工作,负责学校广播宣传工作。刚接手广播室时,里面脏乱差,经过我两天的打扫和调试设备,一切终于正常了,看着整洁的广播室,看着自己多日辛勤劳动的结晶,心理满是喜悦。可是好景不长,干净的广播室又开始变脏了。我发现使用设备的小广播员们卫生意识不很好。要说这些小广播员都是从全校的每一个班中选出来的,应该都算是班级里的精英了,可当我看到这些学生这样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心理非常生气。
一天一个小男生在播音时,由于天太热,就用纸巾擦汗,可是每次擦完了不是随手放在桌上,就是随手扔在墙角。我发现时,人却已不见了,只见几个纸团留在那儿。我想:“这些学生怎么这样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有一天下午放学,我看到有一个小广播员在广播室里。我就说:“你们经常在这里广播,要把地板拖一下哦!”他直接回复我:“地已经很干净了,不用拖了。”我说:“这是我平时拖的,要不那来这么干净?你们经常在这里使用设备,周末你应该把地板拖一下哦!”他说:“没有拖把。”我说:“拐角那边有,你可以去拿。”只见他走后再没见回来。后来的几次,他总是推脱不去拖地板。每次叫他,他都借口推脱,看着他的样子,我可真拿他没办法。
虽然我心理非常脑火,但我却不好说出来,因为这些小广播员都是另一位教师选拔的,这下可难为我了。
看着这些学生,我不能发火。因为我知道,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特别是处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学生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童年的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所以我当时也没有立刻批评他。当然“宽容并不等于放纵”。所以我必须想一个办法来改变他们,保持广播室长久的整洁。
五月份,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比赛,他的班级需要录广播操磁带,于是他主动找我请我帮忙。我想:“机会来了。”于是就说:“可以,我帮你一次,但是你欠我一次——拖广播室的地板。”他这次终于爽快答应:“这没问题。”当我下次再看到他时,他已经开始主动去找拖把,然后把广播室拖得干干净净。我没想到仅仅是我帮了他一次,他就自觉的帮我把广播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他的带动下,其他成员也开始自觉打扫卫生了。看着广播室又恢复了干净整洁的样子,我想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
有时候我想,宽容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当学生做得不是很好时、或者做错时,我们教师不要过于严厉的批评学生,我们要学会宽容,要善于引导学生。
狄更斯说得好:“宽恕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宽容,应是教师的一种事业追求;容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真诚地容忍、巧妙地善待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学生
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师生认识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更收获了智慧、人格和创新!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德育工作是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为教师,平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现代的严师不仅仅是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是懂得现代教育理论、懂得教育心理的老师。
从宽容中,我收获了热爱劳动的学生;从宽容中,我知道做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学会懂得宽容学生,懂得关心学生,懂得现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多一些宽容,就能多一些宽松,多一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