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共***市委文件
*市发〔2011〕6号
★
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2011年4月23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投资兴业环境最优城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项目审批
(一)全面贯彻落实《**省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工作
“即时办理、承诺办理、并联办理、协调督办、委托办理”的运行机制,统一受理、集中或协调办理、统一送达行政审批决定。
(五)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并联审批制度。扩大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范围,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加强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实现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县(市)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网上衔接。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行政审批运行的电子监控,防止权力滥用。
(六)凡涉及现场踏查踏勘、专家咨询和评估论证、合法性审查、公开听证和考试考核、检疫检验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审批事项,一律由部门审批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审批环节必须全程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审批项目,实行预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意见征集、采纳情况。严格落实和规范听证制度,坚决杜绝“假听证”、“走过场”等形式主义。
二、行政执法
(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执法检查要统筹
消。对保留的年检事项,必须说明年检内容、程序、需企业准备的材料、收费项目及标准,一次性提前告知被检查企业,并一律进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
(十)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切分裁量标准,缩小自由裁量的空间和弹性,禁止同案异罚、一案多罚、以收代罚、野蛮执法。对企业实施罚款、没收财物、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等行政处罚或者实施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执收执罚一律按下限执行。
三、减轻企业负担
(十一)实行收费项目公开。编制《收费项目目录》,对保留的收费项目及标准要向社会全部公开。擅自制定收费项目或提高执收标准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交费登记卡》“二证一卡”和“收支两条线”制度,除现场检疫、检测等特殊收费项目外,不得到企业直接收费。
(十二)对涉企行为实行“八禁止”,即“禁止乱收费、禁止乱检查、禁止乱处罚、禁止乱摊派、禁止乱评比、禁止刁难勒卡企业、禁止滥用权力、禁止违规司法”。合并涉
活办“五个必须办”。
(十七)加强部门内部工作环节的衔接,严格做到工作无缺位。对承办事项不得以人员短期离岗等理由推延办理,保证有人负责,按规定时限办理。企业要求部门提供政策、信息服务的,要给予无偿服务和帮助。
(十八)对企业和投资者在用水、用电、用热、用气、排水、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需求,实行限时服务,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十九)严格执行《**市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办法》,对市场中介组织实行备案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五、信用体系
(二十)政府、企业共同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承诺必践诺,违诺必追究,坚决落实省、市出台的各项决策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诚实纳税,信守合同,守法经营,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六、案件查处
(二十一)严格执行《关于实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试行)》和《**市机关干部
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此件发至县级)
主题词:软环境建设 意见
中共**市委办公厅文电处 2011年4月25日印发
(共印420份)
第二篇:2月16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青发〔2011〕41号
中共青州市委
青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2011年3月25日)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树立软环境建设意识。把握“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和谐发展”发展战略,坚持“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按照“全党抓工业、重点建园区、突破大项目、着力调结构”的指导方针,突出“工业发展”重点,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破坏环境就是阻碍发展”的理念,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破坏软环境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诚信建设,全力营造亲商、爱商、敬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加强人民办事中心审批服务窗口建设,各进驻单位要严格落实“应进必进、进必授权、规范服务、不能回流”的工作要求,做到职能、授权、带班领导、工作人员四到位,规范办事程序,落实服务承诺,实行限时办结,严禁“体外循环”;大力开展行政审批提速,按照精简、高效、便捷的原则,缩短办理时限,实现行政审批时效提速50%;上收项目审批否决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对投资项目行使否决权,所有投资项目的否决须提交市政府研究决定;全面落实投资项目后置收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按照项目投资“程序最简、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原则,对符合标准的投资项目实行后置收费,各项审批要“一门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实现“两次联审,一次办结”,确保投资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驻人民办事中心效能监察室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为民服务情况实施现场监督,受理群众投诉。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服务项目手续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态度冷硬、蛮横粗暴、故意刁难、推诿扯皮、无故拖延、以权谋私的,严肃追究当事人及单位带班领导责任;因上述行为直接造成企业损失或招商引资项目撤离我市的,直接责任人免职并调离原岗位,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据情节轻重给与通报批评、诫勉、调离岗位、免职等组织处理。
三、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各种“三乱”行为。严格执行上级收费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各项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已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各部门、单位要做到以下八个不准:
1、不准向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指标并与个人利益挂钩;
2、不准超标准、超范围收费或自立项目收费、罚款,不准将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
3、不准借年审(检)、会议、检查、评比等名义搭车收费,收费项目属于自愿的,要坚决体现自愿原则,不准强行收取;
4、不准强制企业订阅各类专业报刊杂志、购买指定商品,或向企业推销、摊派各种物品;
5、不准强制企业加入各种协会或利用职权强制收取会费;
6、不准违反规定举办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7、不准违反规定举办由企业出资参加的各类培训班;
8、不准强制企业或个人到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办理检测、维修、评估、设计、咨询、法律、商业保险等相关服务。
四、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各部门、单位到市限额以上企业或其它市属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行政执法检查,除治安、刑事案件、安全生产、环保等特殊情况外,必须到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备案,未备案的一律按“三乱”行为查处。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法程序,做到以下五个严禁:
1、严禁越权执法、交叉执法、野蛮执法或违规采取强制性措施;
2、严禁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到企业“吃、拿、卡、要、报”;
3、严禁向企业索要赞助、接受服务对象提供的高消费娱乐活动、长期借用企业车辆等贵重物资;
4、严禁同一部门对企业进行重复、频繁检查或长时间封帐、调帐、查封账户;
5、严禁违反规定或超出权限擅自上路查车,外地车辆进入青州境内,除运载沙石车辆外,公安交警、交通、城管、公路、林业、盐业等执法部门不得随意进行检查,对一般违章以教育纠违为主,除严重违章、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现有违法行为外,一律不得扣证、扣车和罚款。
五、严肃查处破坏软环境案件。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受理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的举报投诉。严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案件,“三乱”案件经查证属实的,直接责任人一律就地免职、调离岗位,分管领导和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据情节轻重给与通报批评、诫勉、调离岗位、免职等组织处理。被举报单位和人员属垂直管理的,按上述原则处理,由市委、市政府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并建议调离或免职。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每起“三乱”案件一经查实,根据涉案金额一次性奖励举报人5000—30000元人民币;属个人行为的,奖励费用由直接责任人承担;属单位行为的,奖励费用由单位承担。对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从严处理。
六、健全完善评议监督机制。由纪检监察机关负责,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对全市行政执法和经济管理、服务部门、单位软环境建设及行业作风开展一次“双评”;每半年组织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外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代表对政府部门和经济、社会服务部门软环境建设和行业作风开展一次网上评议;每年组织各镇、街道、园、区企业和社会各界代表对基层站所行业作风开展一次评议。评议结果印发通报,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加大评议结果使用力度,参照潍坊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双评”活动的实施意见》(潍办发〔2008〕24号)规定,对“双评”中列前十名的单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评为前两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记功奖励;对“双评”中列后两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连续两次列后两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或免职;对垂直管理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由市委、市政府向其主管部门建议诫勉、调离或免职;对评议中反映较差的工作人员,由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进行核查,经查属实的一律调离原工作岗位或离岗培训。对“网评”中列后三位的单位,在全市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基层站所评议”中列后两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次诫勉谈话,第二次调离或免职。评议结果纳入各部门、单位综合考核,“双评”中列后三位的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中一票否决,取消评奖资格;工作人员考核优秀指标扣减50%,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记功奖励资格。
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遵循“忠于职守、用心用力,少说多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坚持“务实、高效、精细、一流”的工作标准,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服务制,严格执行“禁酒令”,遵守机关工作纪律,彻底解决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及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八、各镇、街道、园、区党(工)委负责本辖区软环境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所辖站、所、办和村(居)软环境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镇、街道、园、区软环境建设工作一并纳入综合考核,对发生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或“三乱”案件的,取消该镇、街道综合考核评奖资格,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九、对违反上述规定,发生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除本《意见》的规定外,均按青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问责及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和潍发〔2005〕21号、潍经建办发[2005]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青发〔2006〕46 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意见
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纪委第八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健康、有序、宽松的发展软环境,为各类经济主体和创业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
一、基本原则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有限政府”的原则。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情交还给企业、市场及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
(二)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革行政方式,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和收费 1
项目,都要将审批的条件、权限、程序和收费的依据、标准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坚持强化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挥专门监督机构、新闻舆论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对行政决策、执行环节的监督,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工作任务
今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是: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1、认真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着重抓好“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和“AB”岗等制度的落实,切实解决“办事难”的问题。(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及有关行政、服务部门)
2、切实加强“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服务机制建设。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增强行政服务中心及其他统一受理窗口的服务功能,理顺工作关系,优化行政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委编办及有关窗口单位)
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工作,逐步实现通过电子网络开展交费、办证、咨询、投诉等服务,为人民群众和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有关行政
许可机关)
4、全面推行公开办事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完善公开机制,健全公开监督保障制度,提高公开工作质量。重点是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市级政务公开工作,在水、电、气、公交、通信、邮政等公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效能办)
(二)营造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清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出发,认真清理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性措施,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该完善的要尽快完善。(责任单位:市法制办)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审批方式,加强后续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控机制,防止行政审批中的不正之风。(责任单位:市委编办、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
3、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重点抓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
4、健全督查保障机制。加大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政策落实难”和“中梗阻”问题。(责任单位: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效能办)
(三)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
1、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杜绝行政行为的随意性、无序性,保证合法性。(责任单位:各级行政、执法部门)
2、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严肃查处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办)
3、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审批“原则不收费”制度,对现行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再清理、再精简,并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纠正和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责任单位:市物价局、财政局、纠风办)
(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
1、进一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以整治食品安全、非法采血和单采血浆,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农资、房地产、汽车、建材、通信产品及服务、价格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发计委、药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及相关监督管理职能部门)。
2、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犯罪行为。打击骗税、骗汇、走私
及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税犯罪活动。(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口岸办、外管局)
3、整合规范“四项制度”有形市场。认真抓好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个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统一服务平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地为群众和企业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府办、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贸委、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利局、卫生局、国投公司)
4、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和“共铸诚信”活动,促进各类经济主体和投资者依法诚信经营。(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工商局、人行)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软环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部门、科室,落实软环境建设与专项整治责任制;有关责任单位要搞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效能办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软环境建设和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保证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一是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员和新闻单位对软环境建设情况和专项整治工
作进行视察和监督。二是开展明查暗访,对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查纠。三是在12月底前组织社会各界,采取无计名投票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评选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
3、组织专项整治。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制约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四难三乱一多”等问题,今年要把“落实政策难”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来抓。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将制定“政策落实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力求在解决部门“中梗阻”问题上取得突破和实效,保证政令畅通,促进政策落实。
4、严肃责任追究。认真办理群众投诉,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效能告诫的暂行规定》进行查处,并选择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或曝光。对于监督、查处不力的,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三明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五年四月日
第四篇:干意见辽宁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若
辽宁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若干意见
我省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适应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需要。为了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保持全省利用外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辽宁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改善我省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1.近期我省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要围绕办好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为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改善我省的软环境。当前要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作为全省改善软环境的工作重点。
2.软环境建设工作要立足于各市。各市政府都要把改善投资软环境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认真总结本地软环境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研究解决软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外商投资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一年突出抓一两个重点问题,使本地区的软环境不断改善。
二、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涉外“窗口”部门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
1.坚持实施办事“三公开”。各级外经贸、工商、税务、财政、劳动、海关、商检等涉外窗口部门,要按国际惯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规章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程序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办事的申办程序、工作流程、所需材料、办事时限等。公开办事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工作标准及对内部人员的要求等。公开的收费标准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和省政府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将“三公开”的内容公布在企业人员前来办事时能明显看到的地方,同时公布投诉电话,以便监督。
2.实施文明办公,提高服务水平。各涉外“窗口”部门要实行文明办公。接待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要礼貌待人,讲究文明用语,回答问题要明确,解释问题要耐心,处理问题要公正,解决问题要及时。
3.加大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的力度。公用、城建、供热、商业、邮电、交通、电力、卫生、金融、口岸、旅游等行业和部门,都要推出本部门的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凡是与企业有直接服务业务的部门都要实施服务承诺制,要利用宣传媒体或在涉外部门公布的承诺的内容、目标、服务时限及要求。各市政府要加强对社会服务承诺制的监督,采取与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的行业和部门签订责任状、建立投诉制度、违诺赔偿制度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把社会服务承诺制落到实处。
4.加强对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延伸服务。各涉外窗口部门要根据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请求和实际情况,合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方便外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办事。
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港监、边检等部门要实施海港口岸国际航行船舶24小时值班制,机场留守待命制,货物申报放行周六加班制,节假日加班预约制,对重点企业和大宗进出口货物实行信任放行、便捷通关、转关,实行检验员在查验现场签发放行单等新办法。
金融部门要提高结算速度,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汇入、汇出等结算业务,要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并通告企业。
各级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要经常了解和反映外商投资企业的情况和要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外商投资企业宣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给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作为民间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建立与外商投资企业联系的正常渠道。实行“与外商对话例会制度”,省政府每年召开一至两次有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总经理参加的投资环境座谈会,广泛、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沟通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各市政府也要实行“与外商对话例会制度”。
6.积极帮助企业招聘所需人员,鼓励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科技人才。外商投资企业从外地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落户时,严禁收取城市增容费和类似增容费的管理费用。
三、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
1.加强依法行政,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法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主要是依法监督检查企业是否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是否履行合同、章程。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提供信息为企业服务,逐步实现按国际惯例对企业依法管理。
2.提高执行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各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外商投资企业发放企业需要知道并可以公开的政府文件。属于地方制定的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法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征求外经贸部门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如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大的政策出台,有关部门应及时召开涉外政策说明会,传达并讲解有关政策。
3.进一步治理对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997〕14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税外收费管理的通知》(辽政办发〔1997〕7号),严格执行《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按中央和省两级管理的原则执行,各地在各自的权限内可以确定减、缓、免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于界限不清、适用对象有异议,收、缴双方有分歧的收费项目应及时请示上级部门,在未得到肯定答复前暂不收费。《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规定的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则按国家新公布的为准。
4.严格按执法程序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检查。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检查应由有权检查的执法机关进行,统一的检查由辽宁省联合年检办公室组织进行。有权检查的执法机关要严格划分管理权限和职责。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同一部门多级重复检查或同一项目重复检查,无正当理由及法定手续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不得干扰外商投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三星级以上涉外宾馆的检查由市级以上相关部门进行。
到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必须有两个人以上。进入外商投资企业,执法检查人员要出示《辽宁省行政执法证》和“执法检查通知书”,属于国家统一着装的,执法人员必须着装。否则,外商投资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利用执法检查要求企业购买其推荐的物品。
5.严格按执法程序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处罚应由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单位实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处罚时,必须出具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告知复议权、起诉权。依法作出责令外商投资企业“停业整顿”及扣压企业财物的处罚,应由执法机关的主管领导批准。作出“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决定或者处以较大数额罚款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6.禁止强制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各种培训、投保、订阅报刊杂志和接受指定的中介服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员进行培训,要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省直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不准出省,各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不准出市,并不得硬性要求企业参加培训人员住宿。需要收费的培训应报财政、物价部门批准。除国家规定必须保险的险种外,其他保险项目要坚持双方自愿的原则,严禁各级保险公司与有关执法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企业进行保险。企业自愿订阅报刊杂志,严禁各有关执法部门下发文件,强制企业订阅有关报刊杂志。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到其指定的会计、律师、审计、评估、咨询、人事代理等中介机构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
7.企业参加社会活动及到企业参观、考察应遵循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企业参加有关社会活动,未经企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到企业参观、考察。如果确实需要,需经省、市外经贸部门协助联系。
8.建立行政执法“窗口”单位。各市都要选择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窗口”单位,确定为行政执法“窗口”的外商投资企业由各级政府法制办公室发放证书和牌匾。到“窗口”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必须对其检查的“目的和内容”以及检查的情况进行记录,记录由企业保存。政府法制部门要定期检查记录。
四、进一步完善投诉工作,依法协调处理好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
1.完善省市投诉机构设置,健全全省投诉机构网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省、市都要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代表政府受理并协调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省、市政府
领导要加强对外商投诉处理工作的领导,以增强投诉中心的协调处理功能和力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投诉中心的工作,及时反馈涉及的投诉处理结果,加快投诉案件的结案。对于暂时不能结案的投诉案件,要及时向投诉中心反馈处理情况。
2.加大各市、县处理投诉的力度,把外商投诉解决在基层。各市、县政府要重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工作,并在人员、经费上予以支持。对一些涉及面宽、影响较大的外商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案件,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过问并予以协调解决,尽量把投诉案件解决在当地。
3.要依法公正地调解纠纷。协调处理纠纷必须坚持公正,不得偏袒某一方,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中外投资方的合法权益。
五、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自主权利
1.不得干涉企业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权。外商投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企业的董事会,任何部门、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其行使法律赋予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权,党政机关应当带头遵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辽宁省外商投资企业条例》的规定。依照法律规定,总经理及其由董事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必须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未经董事会决议,任何行政部门和组织以及投资方不得任免、撤换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凡因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原因不能与外方合作共事的,要及时依法撤换中方高级管理人员。任何部门不得向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经营计划以及销售额、利润指标。未经企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布企业的盈利情况。
2.尊重“嫁接”企业的独立法人权益。“嫁接”式合资企业与中方老厂都是独立的法人,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老厂作为投资方,可以通过董事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不得干涉合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不得随意撤换合资企业的总经理,不得干预合资企业一般人员的聘用,不得无偿借用、调用、占用和统管合资企业的人、财、物。
六、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国民待遇
1.凡在我省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各企事业单位为其提供金融、保险、法律、水、电、气、热、通讯、劳务咨询、货物运输、工程设计、广告宣传等服务,要公开收费标准,要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不准抬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标准。
2.对来我省投资的外商,其住宿、就餐、购置物业、子女就学、购买车船票和旅游景点门票的付费与国内人员同一标准。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员工,其就医与本省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七、提高涉外执法人员的素质,严格执法监督及违法的处罚
1.大力抓好涉外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涉外执法人员的素质。各涉外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赔偿法》,不断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教育,规范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他们执法的严肃性、自觉性和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改进行政管理,建立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
2.严肃处理违法、违纪人员。对执法人员的不依法行政行为,如到企业乱收费,不按程序到企业进行检查,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以及以各种名目和理由随意对企业做出“停业”、扣压财产等处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要予以投诉,有关部门要对违规、违纪、违法的直接责任人给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揭露严重违法、违纪的典型事件,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予以公开曝光。
3.加强对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政府各部门对各级人大、政协有关软环境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中提出的意见,必须认真整改、落实。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8年11月06日 实施日期:1998年11月06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软环境建设
李克强:把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6)
—— 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6年12月26日通过)
2007年01月16日09:0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五)打造面向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重腹地和沿海的连接,把临港工业、沿海经济与腹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腹地利用沿海地区向境外、海外发展,沿海地区利用腹地配套能力拓展服务功能。重点抓好100项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工作,特别要加快重点电源项目和沈阳—彰武等高速公路项目、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等水利项目、沈阳地铁等城建项目的工程建设步伐,保证项目按期竣工。继续筛选、策划、包装、论证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做好需国家审批项目的上报和跟踪落实,强化动态管理,完善项目储备。各地要抓紧抓好路网管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建成后发挥更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债和中央预算内等各类国家建设资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六)加大发展软环境建设力度,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
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工作思路已经明确;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全面铺开,各经济区域竞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确定,全省发展振兴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发展的硬环境逐步完善。在新的形势下,软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几年来,我省软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总体上仍然滞后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进程,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为此,要把加强软环境建设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切实抓出成效。
就全省来说,软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在政务环境建设方面,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在法制环境建设方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在法制环境建设方面,要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加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和推进司法体制和机制改革,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要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等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凡经营性的土地出让、建设项目发包、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必须实行公开招标、投标或拍卖,形成“人人讲信用,事事讲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软环境建设是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只有抓住关键、选准载体、突破重点、带动全面,才能落到实处。要把以下三件事作为全省软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一是建立健全市、县、乡行政服务中心,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对推诿扯皮、贻误工作、不作为和滥作为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切实改变目前一些行政服务中心形同虚设的状况。二是加强“民心网”等平台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受理关于发展环境建设的举报投诉,特别要重视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反馈查处整改结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风和行风的转变。三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整合信用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和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及时公布企业信用情况,使企业因守信而受益、因失信而受损,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努力打造诚信辽宁。
(七)继续从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入手构建和谐辽宁
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构建和谐辽宁,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继续搞好棚户区改造。在今年完成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明年要向5万平方米以下连片棚户区改造延伸。抓紧做好5万平方米以下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方案制定,在明年春天全面启动,争取二年内全部完成。着力推进和谐棚改新区建设,认真搞好回迁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棚户区居民小区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棚户区回迁居民住得稳、住得好。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通过提供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招用失业人员;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通过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帮助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排就业困难群体。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继续做好零就业家庭和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就业援助工作,完善零就业家庭就业长效机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有条件的要努力实现家庭双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为重点,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和农民工为重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对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处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切实做好城乡扶贫工作。抓好城市低保标准调整后的动态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对低保人员的救助方式,保证低保制度平稳运行。采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及时对遇到特殊困难的给予救助,以及实行阶梯式扶贫等措施,改善“低保边缘户”生活条件。农村扶贫要紧紧瞄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基本解决现有30万贫困人口的稳定温饱问题,帮助40万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继续加大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和覆盖面要大于上年,着力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