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9:5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

第一篇: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

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

家长们教育孩子一般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但如果孩子真的受欺负了,家长难道真的要替他出头吗?与其这样过度保护,不如教孩子学会“如何打架”。

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会他们血性反击以暴制暴,还是提倡宽容,让孩子们以德报怨?今天,我们给所有爸爸、妈妈带来一套卓有成效的武林秘籍——教孩子们学会“打架”!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对比双方战斗力,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孩子们的战役,父母有三招:

第一招,让孩子理解“被人欺负不是没用的表现,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孩子哭诉时,你应该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同时对孩子表示同感:“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委屈。”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受委屈之后,要给予安慰,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因为自己没用,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第二招,观棋不语真君子,家长们在发现孩子们出现交往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只要没有发生危险,就只做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出手干涉,不替孩子强出头,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时刻护在孩子身边,在你可控的范围内,训练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才是制胜高招。

第三招,教会孩子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想要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深厚内力,可不在一朝一夕,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意识的培养。靠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们面对劣势不会吃亏,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能在关键时刻震慑恶势力。江湖有名言,出门在外靠朋友,每个孩子要学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当你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子”的时候,无论多调皮的同学在跟你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你“圈子”的威慑力。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就只有最后一步,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她)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

第二篇:家长学会教孩子文明上网

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

家长学会教孩子文明健康上网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正确地辅导孩子文明上网的习惯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2、帮助家长培养学生自觉拒绝网络不良信息。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关于如何让孩子健康上网,这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网络同现实社会一样,也不是一片净土,孩子们很难抵御网络垃圾带来的侵扰。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趋利避害,让广阔而纯净的网络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家庭和社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案例分析

下面我来介绍几个案例说明孩子经常上网的原因 案例1:

小毛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开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且他是爷爷三兄弟血脉中唯一的男孩子,承载了父母和家族更多的期望,对孩子的管教也因之非常严格。不但重视孩子的学习,也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所以不给孩子以名牌衣着来满足他的虚荣心,但孩子偷家里的钱买玩具的时候,家长不但把孩子的玩具砸烂,而且予以罚跪进行惩罚。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严加督促,春节期间孩子要求玩半小时电脑都被拒绝,最后导致孩子强烈反弹,经常上网聊天。这个案例说明家长要学 1

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过宽的管教使孩子缺乏监管,但过严的管教又导致孩子的逆反。过度管制、干涉,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诱因,因为父母对网络的过度管制,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比如:“这些孩子本身并不想去玩游戏,是被父母给‘逼’的„„他偶尔上网,父母就怕他在网络上玩游戏、认识一些不好的人,然后就会去监督„„这样造成一种逆反心理。” “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去,我还越要去。” 案例2:

刚上六年级的李明父母为了查资料方便,给他买了一台电脑。然而,李明对电脑的喜爱引起了父母的不安。父母由于常常看到他上网,害怕儿子会染上网络成瘾。父亲只要一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开始紧张不已,想方设法阻止他玩电脑。由于父子意见不合,多次发生冲突。后来,父亲干脆在电脑上设置了密码,甚至拔掉了网线。李明非常生气,于是省下零用钱,偷偷到外面的网吧去上网,彻夜不归。这个案例说明了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当孩子每天上网时间仍然在控制的范围时,并不能算是网络成瘾,家长对此不应该制止,反倒应该鼓励。另一方面,家长注意与孩子之间正常的沟通技巧,很多孩子之所以沉溺于网络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案例3 小宇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家里只有祖父母照顾他和弟弟的生活。刚上初中时,小宇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还处于中等偏上,可自从他迷上网络以后,他就常常放学后直奔网吧。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束,他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最后常常夜宿网吧。沉溺于网络的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面且与周围同学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则是避而远之。小宇的父母非常焦虑,经常发生进校后又出去逃课去网吧的情况。这个案例中,小宇是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引起的网络成瘾个案。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加之 2

祖父母年纪很大,对他的管教不严,平时和父母交流沟通又很少,无法得到适当的关心和引导,因此在内心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上网上他找到了快乐,消除了孤独。

三、家长交流自己孩子出现的一些现象,谈谈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上网问题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四、建议家长培养孩子健康上网的习惯

首先,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在电脑上可以做什么。除了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外,不妨让孩子在电脑上学着画画、写些小段落、在电脑上阅读图文并茂的童话、进行益智类的数学游戏、学习少儿英语、学下围棋等都是很好的办法。在“触电”时间上,要和孩子形成“规矩”,一般儿童每天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好。

由于孩子刚接触网上学习,家长要多多从正面加以引导。在孩子上网前,家长先给他们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家长帮孩子指定几个网站,监督孩子远离网络垃圾,学会自我保护。

其次,家长们要掌握上网的三个原则:第一是适度原则,规定孩子每天上网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家长每天争取陪伴孩子2个小时;建议家长给孩子定一个暑假目标,不一定是补文化课,要符合孩子需要,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但平时没时间实现的项目,比如游泳、旅游等。第二是设防原则,如果孩子一定要打网游,建议不要让孩子打升级的游戏,因为孩子会被游戏牵着鼻子走。第三是指导原则,建议父母去玩一玩孩子喜欢的游戏,这样你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陷进去,你才能把他从那个迷宫中领出来。

同时,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出现诸如视力减退、食欲不振、精神困顿等症状,就说明过度痴迷了,要引起家长的警惕,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要 3

求甚至强行命令孩子减少和电脑的“交往”,多多参加其他活动。在家中,如将电脑安置在客厅里或父母房间,不经父母同意不开电脑;经常与孩子探讨上网的技巧和经验,了解孩子的喜好和上网的基本情况。经常上网的孩子的自制力一般都会很差,这个时侯更需要家长全方位的关心和呵护。

最后,家长要提高网络素养。如果家长没有相应的网络素养,他们就没有能力教育和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家长都应主动学习有关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知识,熟练地操作电脑,熟知每一个网络的大致内容,有效地管理家里的电脑,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好榜样,不进入黄色网站和暴力游戏网站,不下载黄色的图片或资料;

2、做孩子的最佳保护者。平时与孩子多交流和谈心,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阻止孩子与网友见面。为了防止孩子遭遇网上垃圾,家长应定期查看孩子从网上下载的文件,让孩子远离网上垃圾,或者安装网络信息过滤器,让网络信息过滤器把带有色情、暴力等家长不愿孩子接触到的信息搜索到,然后像“网络巡警”一样把这些内容拦住,不让孩子接触到。

总之,网络世界五彩缤纷,但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不健康的内容,为了避免受害,培养孩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是离不开我们做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为了孩子的健康人生广大家长赶紧行动起来吧。

第三篇:365家长学堂:家长如何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好家长365-为家长提供最实用的家庭教育知识

365家长学堂:家长如何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每对家长都深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分配好工作和管孩子的时间就绝不会手忙脚乱。但有再棒的时间规划也毕竟精力有限,因而关注孩子自律的这一环节、让他们不论在假期还是平日都学会时间管理告别拖拉和磨蹭,不仅家长们能省心很多,孩子也能掌握更多的独立技能。

磨蹭孩子真磨人

日常生活中,总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一再催促孩子干这干那,但孩子却不磨蹭到最后一秒根本完不成任务。家长和子女各有立场周旋其中,仿佛一场互不相让的角力,双方最后都疲惫不堪。于是家长们开始质疑,明明对孩子三申五令要珍惜时间,怎么还会如此磨蹭懒散?或者以身作则地向孩子举证不少实例,怎么也都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其作用对于孩子竟形同吹完则已的耳旁风。

在本次话题讨论中,来自上海的肖素一率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女儿从小做事就比较磨蹭,曾经一度我们将她定义为慢性子,但遇到她喜欢的事,做起来似乎又比谁都积极。最令人头痛的还是寒暑假,除了跟同学出去玩,在家几乎看电视到深夜,白天干脆一觉睡到中午,剩下一堆假期作业临开学几天才来赶。本来我和老公考虑到女儿马上升入初二,应该更加尊重她的个人空间和意愿,但发现女儿自律性越来越差后,我也经常从旁提醒,不过说多了,女儿对我显然很反感。”

肖素一说完,讨论组里的家长们都表示感同身受,孩子无法做好假期规划、同时对家长的建议一概置之不理的情况,都令他们头痛不已。

北京的谢雅萍也提到:“我儿子念小学四年级,连平时也都惯先玩儿再做作业。早上起床光穿衣服也要十几分钟,也示范过很多次更节约时间的穿衣顺序,但他还是老样子。”时间观念模糊的孩子,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条理性都十分欠缺,在一些团体活动中,做事效率也明显落于人后,因而“反应迟钝”、“做事拖拉”就成了他们的标签。但家长们的教导似乎又总让孩子心生抵触,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就是不想服从你

孩子们进行时间管理,其实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就像成年人的自律一样。可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几乎都是由家长告诉他们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该怎么做,来构成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了解了更多的事物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更强。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跑出来后,看起来,就变成不高兴听家长的话。

不想服从的孩子们,一方面会想要打破对长辈们给他们设立的行为界限,自由发挥自我意愿;另一方面由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经常就会表现得写作业塔拉、起床睡觉去学校磨蹭、团体互动中慢半拍、帮家长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仅仅只是收拾自己的房间也都十分懒散。

但,既然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很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呢?好吧,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大多对此束手无策的家长,往往在孩子年幼时期,更看重孩子规避危险和意外,却并没重视培养他们独立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也就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或者家长自己就缺乏时间管理概念无法以身作则,以及让孩子发展了并不喜欢的兴趣导致强烈抵触情绪等。

讨论组里表现得很民主的肖素一,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在女儿5岁前,都没有想过培 更多家庭教育知识请移步 好家长365(http://)

养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认为女儿会合理利用时间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但现实却给了她一个教训——青春期的孩子更为叛逆难管,却不能逃避问题甚至干脆放弃。

归根结底,孩子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中感觉到效率来带的乐趣,而培养孩子时间管理,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家庭亲子教育中,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分别针对性培养的观念。比如0岁~3岁的婴儿期、3岁~6岁幼儿期、7岁~12岁童年期和12岁以上青春期,根据孩子每个时期对外界的认知来分配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有意识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在做这些时体验到时间管理的效率性和乐趣。

特别提醒:制定时间表请注意!

1、时间表必须和孩子共同制定、执行,告诉孩子轻重缓急原则,有分歧协商解决。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才是培养其独立性的关键。

2、不同时期的时间分配也有所不同。注意开学前及开学后、期中考、期末考、寒暑假内不同的劳逸结合时间分配,要杜绝“一表到底”的死搬硬套。

3、尽管家长承担监督职责,但更多的却是引导,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孩子,还可以设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但记住,这事实约束的最低手段,重点还是言传身教。

时间管理的乐趣

所谓时间管理的乐趣,就是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时间,使学习有效率,生活有规律,闲暇时光有意义。家长在帮助孩子树立时间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孩子管理的方法。不妨来看讨论组内来自杭州的苏尚想的心得分享:

“首先,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很注重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拖沓和懒散。其实从儿子上小学起,我就有意识培养他的从自己的事情中分清轻重缓急的时间观念,并让他明白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上初中以后,学习任务加重,我又在每学期开学前,和儿子共同制定时间安排计划表。”

“我们会先计算出他所拥有的时间,然后把它分为两部分: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让他对时间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再列出学习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然后把学习任务进行时间分配。计划表完成后,双方签字认可。儿子基本上能够在学习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而闲暇时间只要不违背原则,我都鼓励他自己安排喜欢的活动。我会培养他阅读,绘画,听音乐等兴趣爱好,但并不要求他一定要有很高的造诣,只是作为他的个人才艺修养,让他的人生体验更丰富。如果他想要看电视和上网我也不反对,只是耗在上面的时间如果太长,我就会建议他多余同学、朋友出游,亲近大自然,感受更多乐趣。”

由此可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时间概念、做好规划管理并非限制孩子的个性和喜好,重点还是让孩子体会时间管理的好处。而家长教给孩子方法时,自己也得有意识地参与其中加以引导,直到孩子学会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再彻底放手。

向拖拉说再见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要经过家长帮助管理到自我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这中间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且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弱,有时往往不能抵御外部事物的诱惑,从而放松对自我的管理和要求。因此,要使自我管理成为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习惯,需要家长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从不同年龄阶段发掘、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约束力和意志力:0岁~3岁婴儿期 低幼孩子尚在他律阶段,需要家长从旁观察、协助。可以观察他们的生物节律为他们建立一些起床吃饭睡觉的规则,并常对他们说“7点钟了,宝宝该起床了”之类的话,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时间的认知;

3岁~6岁幼儿期 孩子逐步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认识,可以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如按时吃饭、作息、去幼儿园,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告诉孩子做任何事前先思考,比如穿衣服时还要穿袜子,所以打开柜子时一并拿出来就更节省时间;7岁~12岁童年期 步入小学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常规训练,陪孩子拟定读书计划或学习表。如果发现孩子写作业拖拉,则要检讨是否给孩子压的学习任务太重,如果孩子在此时感觉作业永远写不完,则会产生能拖则拖的厌学情绪;

13岁~16岁青春期 这是孩子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转折期。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规划、安排时间。如果效果不佳,家长可以记录下真正的问题及盲点,如果看电视或上网的时间太多,请孩子改善;如果读书效率不佳,就要考虑改变读书方法。

对于尚未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孩子,不管是在哪个成长阶段,家长都大可不必如临大敌。每个人对时间的认知不同,要教会孩子进行实践管理,就要了解孩子对时间的认知。比如孩子什么时候最能发挥效率,就鼓励孩子把重要任务安排到这个时候来完成,还可以让孩子每天花点时间,想想明天要做什么?这周要做什么?这个月要做什么?让孩子养成每天思考自己的人生计划的习惯。最后请记住,没有“拖拉”的孩子,只有不适合他的教育方式。

原文链接:

第四篇:家长课堂:7方法教孩子远离陌生人

家长课堂:7方法教孩子远离陌生人(图)

网友扮演的“坏人”将一名5岁孩子“拐”走。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12个萌娃和网友扮演的坏人将展开“较量”,结果会如何呢?

坏人 带你去找妈妈

萌娃 点点头跟着走了

活动中,父母借故离开小孩后,将会在监控器中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首先登场的是年仅4岁半的小姑娘小邑。妈妈王万辉按照事先安排将女儿留在了超市的食品区。

就在孩子被一堆糖果吸引住的时候,妈妈偷偷从背后离开了。几秒钟后,小邑发现妈妈不见了,一下子眼泪就出来了。这时“坏人”网友“Mr黑哥”出场了,“小妹妹,你妈妈的车被贴了单子,她出去处理了,我带你去找妈妈好吗?”

小邑一边哭一边点头,信任地牵着“Mr黑哥”的手就跟着出了超市,一路上小邑虽然在哭,但一直都不肯松开小黑的手。

“这孩子,也太相信我了。”直到有民警出现,小邑才松开小黑的手,告诉民警自己的妈妈找不到了。很快妈妈从监控室跑了出来,小邑才扑到了妈妈的怀里。

坏人 我是你老师的亲戚

萌娃 丝毫没有怀疑

“我是你老师的亲戚,他在那边买东西,看见你了,叫我来领你过去。”听到“坏人”网友“伦莎”如此忽悠之后,落单的4岁男孩小翔马上“招架”不住了,脑子还没转弯,就已经牵上面前这位漂亮大姐姐的手,乖乖地跟着走了。

“孩子对我没有丝毫怀疑,甚至连怀疑的倾向都没有。”如此轻松便行骗成功,网友“伦莎”感到担忧,“随便说什么他都信,要是真碰上骗子怎么办?”“伦莎”称,她完全不知道小翔的老师是谁,只要孩子多问一句话,她就会原形毕露,只可惜小翔选择了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

坏人 姐姐有很多好吃的 萌娃 跳进坏人怀里

若若今年刚满4岁,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妈妈悄悄离开时,她还在超市中的成排的食品专柜中搞“研究”。突然发现找不到妈妈了,若若却一点都没有心慌,继续淡定地研究各种可口的零食。

“小朋友,你饿不饿啊,姐姐这里有好吃的哦!”“伦莎”漂亮的面孔、亲切的话语和零食诱人的包装一下子让若若失去了防备,猛地跳进了“伦莎”的怀里,一边搂着她的脖子,一边享受起美味的食品来。“伦莎”称,她已经成功利用美食骗走了两个萌娃。

这4个孩子为啥没遭骗

平时家长[微博]反复讲安全

本次测试中,只有4名孩子没有被乔装的“坏人”带走,其中包括7岁的赵锐宇翔、5岁的韩昀彤、7岁的邓芷涵和6岁的刘宇恒。

在现场时,大家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赵锐宇翔始终没有和陌生人离开过超市,而且从不和主动来搭讪的陌生人说一句话。“孩子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心里就有了防备。”赵锐宇翔的妈妈蒋柳说,孩子3岁的时候就差点被拐走了,从那以后,他们就时常给孩子灌输安全知识。

“孩子老是大大咧咧的,经常自己走丢,我在派出所接他回家至少都接过两回了。不过他走丢的时候会自己到派出所或是找人借电话打给我们,一直也没出过事。估计跟从小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关系。”蒋柳说。

和赵锐宇翔一样,韩昀彤在昨日的测试中,也一直没有搭理陌生人的话。

“走的时候我嘱咐他不许乱跑,他就一直没动。”韩昀彤的母亲韩咏秋说,虽然后来“坏人”来骗过他两次,但韩昀彤都没有跟“坏人”离开过。“我离开的时间再久一点,如果不是在演习,孩子还能平安无事吗?所以,千万不能让孩子离开我们的视线。”

家长看过来>

坏人故意弄脏孩子衣服 是一种新型拐骗手段

活动结束后,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的吕警官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12个孩子被骗了8个,有4个孩子被物质所骗,就是给糖给饼干之类,3个孩子被自称是爸妈、老师的亲戚朋友的人骗了,还有1个小朋友热心肠给陌生人带路也被骗走了。”吕警官称,从警方所掌握的数据来看,2-7岁是被拐骗的主要年龄段,最新涌现的新型拐骗手段是伤害型,嫌疑人故意把小孩子撞倒在地或是泼洒脏水、墨汁弄脏孩子的衣服,再冒充是孩子的家人带着孩子去处理,减少周围人群对嫌疑人的怀疑。

吕警官表示,家长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反复对孩子进行如下教育:

1.让孩子熟背父母联系电话,单位,姓名。

2.有陌生人搭话时提高警惕,坚决不与陌生人同行。

3.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品,衣物,尽量避免与陌生人交谈。

4.不轻易相信陌生人说认识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等。可以叫陌生人现场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求真伪。

5.不要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情况。

6.无法躲避陌生人时,尽量找值得信任的人求助,如警察,军人,保安。

7.已经被陌生人拐走,儿童要找机会拨打110。家长还可以在儿童衣服或者裤子的口袋里装上写有联系方式的纸条,一旦发生类似情况,让孩子把纸条扔在人多的地方求援。(见习记者 景然)

第五篇:家长课堂:教孩子从错题中获得进步

家长课堂:教孩子从错题中获得进步

周五下午的第二节课是自习课,丁丁正在埋头做英语题目。这时候英语课张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看见丁丁的课桌上放着英语作业本,就顺手拿起来看了看。丁丁发现张老师在看自己的作业本,心里很紧张,也很不好意思。他知道自己的英语不好,作业本中有很多错误。他心里嘀咕:“老师看我的作业本是什么意思呢?”于是他一边假装做题,一边为自己捏了把汗。

下课后,张老师找丁丁谈话,她问:“丁丁,你知道你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吗?”“我单词记不好,还有„„我不够勤奋。”丁丁知道自己逃不过这场“灾难”了,于是他老实地交待了原因。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看了你的作业本,发现一个大问题,就是你并没有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改正。”

丁丁惭愧地低下了头,他有时候仗着自己的小聪明,觉得错题只要老师讲过了,自己就会了,没必要在作业本上改正;有时候是因为贪玩,做错了的题目也懒得改正。

“丁丁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就是因为你不从错题中吸取教训,所以英语才学不好的。对于做错了的作业要及时地改正和总结,要不然,这次错了,下次你又会做错的,长此以往,你想想你还能取得进步吗?”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丁丁说。

丁丁听了老师的话,感到很惭愧,他觉得老师说的很正确,于是他拿出错题本,把作业本上的错题都一一进行改正了。

每天三分钟,收获好习惯

学一学

好习惯1:用活页本整理。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和典型题目可以记在活页本上,比如在活页本的正面记题目,反面记解答。这样方便自己摘录和复习。

好习惯2:用蓝笔和红笔。

中考[微博]状元李文明同学每次做作业时他会用蓝笔写,老师批改之后,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他会用红笔标记,并在原题下面写上正确的解法。过一段时间,他会再次把作业拿出来温习,对于红笔标记的地方,他会很认真地思考并提示自己:这些地方有陷阱,一定要小心应对。所以对于之前做错的题目,他几乎不会再错第二次。

练一练

小白的时间表

小白向妈妈辩解,一年3 6 5天,她几乎没有时间学习。她列出一个时间表,让妈妈大惑不解。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睡觉(每天8个小时)122天

双休日104天

寒暑假60天

用餐(每天3个小时)46天

娱乐(每天2个小时)30天

总计362天

邮上线更优惠

下载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课堂:如何在三招内教孩子学会“打架”[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课堂: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课堂: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只要家长们约束一下自己的爱心,改一改自己的习惯,你的孩子就会变得不一样。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棉花糖实验” 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测试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