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春彩--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的说课稿
乌苏市第四小学 李春彩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默读、体会、交流、朗读、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所以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走近春天,引入课题
二、体验盲童初感奇迹
三、品读奇迹感悟安静
本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静的举动,她从捉蝴蝶,到放蝴蝶,再到仰起头张望。一条是作者的感受,从惊叹,到感动,再到对人生发出感慨: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为了让学生能明了地透视这样的两条主线,整体地把握全文,感悟哲理,我在教学时,教学的板书做了如下的处理:
17、触摸春天
安静
拢住 张开
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第二篇:李春彩---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乌苏市第四小学 李春彩
《触摸春天》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语言简洁,意境隽美,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文章。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人生的真谛: 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我在讲授中,紧紧抓住课文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韵,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要珍惜生命。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简要反思:
优点: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围绕“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个话题,抓住课文中最
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引导学生诵读,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感受,让学生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想象、思维和个性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理解这句话时,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那些身残志坚,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不太了解。这时,适时补充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幽闭于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千手观音》一群聋哑人优美的舞姿,配乐聆听海伦.凯乐的独白。伴随着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不足: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在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体会文本中蕴含的道理,虽然本节课有意识做到了这一点。但学生的朗读并不十分出色。没有通过朗读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这节课要求老师身心的投入,以自己诗意的语言,投入的情感感染学生,在这一点,我稍显不足。
除此之外,上课时还应把握细节,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不能很好的处理,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第三篇: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说课稿
黄沙中小 黄江珍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
2、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4、教学重难点
生命这一话题对于刚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很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准备
我准备了 《千手观音》的舞蹈片段和课文图片、海伦·凯勒的照片及背景音乐。
六、说教学安排
本课我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精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七、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断。
师:多么整齐、优美的舞蹈!谁能相信这竟是由一群美丽的聋哑姑娘所演绎?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的确,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这群美丽的聋哑姑娘以自己的舞姿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创造了一个奇迹,而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首先提出问题:“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并在书旁标注自己的感受。再在小组内讨论,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句子,如 :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学生可能会回答:“因为她是一个盲女孩,却能在花丛中走的很流畅。”我接着问:“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抓住“流畅”一词,又接着提问:“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呢?”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板书:热爱生活
2、热爱生活的安静还创造了什么奇迹?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哪个词最能体现这是个奇迹?
“极其准确”这分明不是一个盲人能做到的,但安静却做到了,这又是一个奇迹。谁能把这个奇迹读出来?谁再来读读,齐读。
3、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奇迹还在继续,谁找到了? “安静······抓住了。”
(1)安静会拢住蝴蝶,你想过吗?这太出意料了,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2)同学们,你们抓过蝴蝶吗?抓住了吗?说说你的经历。
是呀,抓蝴蝶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而一个盲女孩却做到了,所以作者说“真是一个奇迹”奇迹后面是什么标点?谁能读出这个奇迹。谁能读得更好?(3)安静为什么能拢住蝴蝶,创造奇迹呢?
对,这种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吧!
4、安静通过一只小小的蝴蝶,触摸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灵动,这个充满奇迹的女孩,还会有怎样的举动呢?快到文中找一找吧!“许久······张望”
“张望”是什么意思?明明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呢?
上帝为安静关闭了一扇门,就会在心中为她开启一扇窗,这是一扇心灵之窗。随着蝴蝶的飞舞,安静她张望到了什么呢?
是啊,安静这个盲女孩,用心灵的眼睛张望到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张望到了整个缤纷世界,她的心随着蝴蝶飞翔的轨迹,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带着体会再来读一读这段吧!
〔这个版块的设计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所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把握的难度也相对大些,因为学生交流的答案不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进行,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教师随机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请随着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师巡视,发现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总结(屏幕打出语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
〔 本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和课外人物的介绍,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背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在感情升华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可以分多种形式读如:配乐读,选读,师生比赛读等等,其他同学在欣赏后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五)、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流连
穿梭
热爱生活 伸向
拢住
热爱生命 放飞
张望
第四篇:《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说课稿
岗上小学王玉梅
一、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二、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体验、勾画、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我用趣味体验来让学生感受盲人的不便,从而引出课题《触摸春天》。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有健全的身体是多么的幸运。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先自读,重点解决文中不认识的字,然后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并可以找两个同学伴读,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相互照应,达到语速一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板书:“创造奇迹“。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并在书中勾画。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再适时引导。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句子,如 :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引导学生抓住“流畅”一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学生在感悟这个奇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安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语来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接着我说:“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使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
(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引导学生抓住张望一词,来感悟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四、内化、升华感悟
以“安静,我想对你说”为题,来抒发自己的感悟,安静作为一个盲童,却创造了那么多的奇迹,她在用心感受着这个世界,感受着生命,而对于我们正常来说更应该积极的面对生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第五篇:《触摸春天》说课稿
《触摸春天》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二、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
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体验、勾画、交流、朗读、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一、直接解题
“触摸”是一个用心,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的动作,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小心翼翼的触摸课题,先用心写课题,接着轻轻读课题。然后动脑思考课题,立体的接触课题,这样简约的开场,我想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先默读,重点解决对课文提出的问题,初步触摸春天,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又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出示词语,检查读书情况,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你觉得在这个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是
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不可思议”这一话题,选择第四自然段,抓住“悄然”“竟然”“奇迹”等“小”处,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作品的深处,感受小女孩的灵性。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神奇的灵性是指什么呢?先不回答我,自己默读2,3自然段,勾一勾,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体会。我认为我这样设计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情趣的调动,又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神奇的灵性”是抽象的,这样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句子,如 :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个奇迹?”引导学生抓住“流畅”一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的在花丛中穿梭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学生在感悟这个奇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安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的理解,“竟然”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语来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接着我说:“现在大家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伸出双手,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使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
(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引导学生抓住张望一词,来感悟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四、内化、升华感悟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安静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她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缤纷世界?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与小女孩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接着出示补充资料,出示课文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照片,教师旁白,这样设计是把我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突破难点。
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捉蝴蝶──放蝴蝶——感受春天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板书设计是为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如:问题的衔接不够紧凑,引导学生体会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这部分还不到位等,希望各位老师们能给予
我宝贵的一间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