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电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职业危害告知:
1)、电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振动职业危害;
2)、粉尘是指在锅炉运行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
3)、噪声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进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强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噪声耳聋。
2、职业健康防护
1)、电工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配带合格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噪耳塞、绝缘手套和胶鞋),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2)、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3)、做好电气设备安装,检修、维护工作,保证安全供电。4)、按照完成标准和电气规程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5)、严格执行电气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停送电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第二篇: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定稿]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总则
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淄博市周村誉隆防腐设备厂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二、名词解释
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各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一般来说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三、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所有上岗工作前职工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公司综合办公室确认未有岗位禁忌疾病者方能上岗工作。
2、所有上岗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带好防尘口罩;噪声源岗位带好耳塞。
3、带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二小时到进风流中休息15-20分钟。
4、车间作业现场要经常洒水,保持地面湿度,以降低粉尘浓度。
5、进入车间时要先进行离子除尘,才能进入工作区作业。离子机柜的风量及风速严格控制在〈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执行。
7、工作完毕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第三篇: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木工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使用锯、刨、铣、磨床、砂轮机等产生粉尘的设备应在粉尘逸出部位设置吸尘罩等控制措施,并根据自身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厂房条件和产生粉尘的浓度,采取就地除尘系统或集中除尘系统处理粉尘。设计除尘系统时,应合理确定系统风量、风速和其他技术参数,保证除尘系统运转有效。2.打磨作业要设置具有通风除尘效果的打磨台,且打磨台不应采取下送上排的通风除尘方式。打磨位置不固定时应采用移动式除尘装置。应合理组织各粉尘作业点的通风换气,限制室内的空气流速,避免二次扬尘。
3.作业现场、生产设备、工件及劳动者身上的粉尘应使用吸尘设备清扫,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应避免清扫过程中的二次扬尘。
4.排风管道应根据排放介质的危害特征选用材质。排风管道上应设检测孔、检修口、清扫口并保持畅通,高空测点应有相应的操作平台,排风管道上不宜设防火阀。含粉尘的排风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的圆形管道铺设。
二、涂装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涂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使用的涂料性能及卫生措施应有基本了解。
1、料的调配必须在专门的调配间内进行,调配作业时,必须先打开通风装置后再作业,调配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3至5分钟后关闭。
2、涂覆作业应在喷漆室或喷漆房(间)内进行。涂覆开始时,作业人员应检查作业环境及设备情况,确认符合作业条件后,应先打开通风装置,喷涂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5至10分钟。
3、完成每批的涂料调配作业和涂覆作业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的清洁工作,将用完的废旧物品集中放置在专用器具内,不得乱扔乱放。不应用汽油或大量的有机溶剂直接喷洒在地面上清除涂料残留物。
4、涂料及有机溶剂的储存必须密封,并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不应直接将残余的或废弃的涂料倒入下水道,废弃物的处置时应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
5、生产企业应根据国家标准GB/T11651规定给涂装作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
6、涂覆作业人员如发现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作业,到户外通风处换气休息,如情况较为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去检查。
7、涂料或有机溶剂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应立即就医。与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加清水清洁。
8、涂装作业场所应根据国家标准GBZ1、GBZ2的要求定期检测危害职工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9、生产场所应根据国家标准GBZ158的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第四篇: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总则
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施工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噪声、高温。在施工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班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二、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噪声作业分级》;
《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1、粉尘
1.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使用打磨、电焊作业过程中进行中出现,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2.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 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3.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3 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3
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选矿破碎岗位、电焊作业、打磨作业、冲砂作业。
2、噪声
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主要有风钻机、发电机、空压机、圆式破碎机、电焊机、打磨机、起重机械等。
2.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3.卫生限值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压风岗位、抽水岗位、选矿破碎岗位。
四、职业病防护措施
1、防尘措施
1).粉尘制造设备使用有效工艺降尘,如井下粉尘措施采用湿式凿岩措施,可有效降低各工作面粉尘产生量。
2).各除尘器应有效备用,在选矿破碎工段输料设备、破碎机组运行时,其相应配置的集气罩、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应投入使用。
3).输料皮带每隔若干米装一喷头,根据粉尘扬起情况喷水防尘。4).在砼尘较多区域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5).对长时间在砼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2、防噪声措施
1.空压机的入口设置消音器。2.进入噪音区域佩戴耳塞。
3.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4.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五、职业病危害应急措施
1、粉尘
1).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时应迅速撤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清水冲洗口、鼻。
2).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3).联系相关岗位调整运行方式,控制砼尘产生。开启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必要时采用雾化水进行降尘处理(但必须满足电气设备的防潮规定)。
4).参与处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相应的防尘口罩。参与处置人员若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应及时撤离到空气清新区域休息,有条件给予吸氧。5).处置砼尘飘逸时应做好防止砼尘爆炸的措施。
2、噪声
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迅速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
六、职业健康—有害岗位操作安全规程
(一)职业健康—有害岗位操作安全规程(油漆)
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涂装作业岗位
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油漆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涂料性能及安全措施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扎好袖口、领口。女工戴好工作帽。
5.涂、装作业场地和油漆库房严禁烟火,油漆、稀释剂等属非水溶性物质,一旦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应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作业者应掌握灭火器材的位置、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防火防爆等安全知识,严格遵守防火安全规定。
6.要保持作业环境的卫生和通风,喷漆量较大的连续作业,必须安装抽风设备。在尚无排风净化装置的大型工件刷漆和喷漆时,应戴好防毒面具,禁止用汽油和稀释剂洗手。喷涂人员作业时如发现头晕恶心,应停止作业,到户外通风处换气,如较为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去检查。
7.聚氨酯漆、腻子、醇酸漆、环氧漆、稀释剂等化学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应分类存放、密封保存。
8..喷涂场地的照明灯,应用玻璃罩保护,防止漆雾沾上灯泡而引起爆炸,现场禁止使用高温灯照明。9.高空作业应扎好安全带,防止滑动坠落。
10.油漆作业场所10米以内,不准进行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11.需刷漆、喷漆的工件,应放置稳固,摆放整齐、工具、漆桶要稳妥放好;在相对密闭空间内作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或配戴通风面具。
12.带电设备和配电箱周围1米以内,不得进行喷漆作业,严禁在运转的设备上刷漆或喷漆、装配输送线上的产品或悬链上的工件喷漆时,应在喷漆室内进行;作业时必须戴好口罩或面具。
13.喷漆时,喷嘴接头应牢固,不准对人。喷嘴堵塞应停机消除压力后才能修理或更换。
14.作业期间保持现场整洁,废砂布、废稀释剂及时收回,放置在指定位置。
15.增压箱内的油漆和喷漆所承受的空气压力,应保持稳定不变。16.稀释剂和油漆应放在阴凉的地方。用不完时,下班前应退回库房,统一保管。
17.如需使用空气压缩机,必须按≪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执行,并有人专管。经常检查、加油、不准超压使用,使用完毕,应将储气罐内的余气放出,断开电源。
18.开油漆桶或稀释剂桶,不准用可能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
19.调制油漆应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调制有害油漆涂料时应戴好防毒口罩、护目镜,穿好与方相适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完毕应冲洗干净。
20..料房内的稀释剂和易燃涂料必须放在专用库中妥善保管,切勿放在门口和人经常运动的地方。
21.经过调配好的涂料,如放在大口铁桶内时,除在涂料上盖上皮纸外,还需用双层皮纸塑料盖住桶口,再用细绳紧住,以防气体挥发。严禁明放、曝晒。
22..浸擦过清油、清漆、桐油等的棉丝、丝团、擦手布,不得随便乱丢,作业后应及时清理现场遗物,运到指定位置存放,以防止因发热引起自燃火灾。
23.下班前,清扫整理作业场地应将废弃物按规定分类存放,不得随意乱扔,保持作业环境清洁,不受污染。
24.接触生产性的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要保持每天水的摄入足以稀释毒物在肌体内组织中的浓度,促进毒物随液体排除,适量安排些高蛋白,低脂肪及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5.注意个人卫生,不得在作业场所进食、防止毒物随食物进入消化道。26.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在加料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爱护使用并定期更换;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现场处理:
a、作业人员如发现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作业,到户外通风处换气休息,如情况较为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去检查。
b、涂料或有机溶剂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应立即就医。与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加清水清洁。
c、作业场所应根据国家标准GBZ1、GBZ2的要求定期检测危害职工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d、生产场所应根据国家标准GBZ158的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二)职业健康—有害岗位操作安全规程(粉尘)
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电焊、数控火焰切割、火工、打磨、装配、冲砂作业岗位
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过程产生的危害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必须戴好防尘口罩(或防护面罩)及眼镜,并扎好袖口、领口。女工戴好工作帽。打开通风除尘设备并检查设备、夹具是否良好。
5.湿式作业:工作场地洒水,保持空气湿度,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
6.作业时, 人员要背向电风扇风向, 清除漆未屑时, 用布抹, 不要用嘴吹, 以免吸入粉尘。
7.电动工具的机械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防护盖及固定螺栓等)不准擅自拆除。
8.砂轮机外壳、手柄无裂缝或破损;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连接正确、牢固、可靠;软线、漏电保护器完好无损;插头、插座完整无损;开关动作正常、灵活,有无缺陷、破裂
9.堆放毛坏、半成品等物件时,必须要整齐、稳妥,不准堆放过高,高度不超过1.2米,以防伤人。
10.要保持作业环境的卫生和通风,工作量较大的连续作业,必须安装抽风设备。在尚无排风净化装置的地域必须进行作业时,应戴好双层口罩和防护眼镜,并每隔一小时到户外通风一次。
11.发现电源线缠圈打结时,要耐心解开,不得手提电线或打磨机强行拉 动。
12.如电源线在工作中受损或断裂,切勿触摸导线,马上拔出插头。13.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各种设施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三)职业健康—有害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噪音)
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机械加工、打磨、起重、装配、冲砂作业岗位。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过程产生的危害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必须戴好口罩、耳塞及眼镜,并扎好袖口、领口。女工戴好工作帽。操作人员不准戴手套,戴项链,以免被机器卷入造成伤害。
5.开机前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定位可靠,检查各部件有无工具或异物放置。
6.在操作中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7.尽量减少各种设备的运转时间,用完后及时关闭。
8.使用加工中心的过程中,速度不要过快,尽量增大动作的均匀性,减小机械的震动。
9.保持设备保养,做好润滑,减少噪音的产生。
10.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各种设施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四)危化品仓库管理员职业卫生健康操作规程
1、危化品仓库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非本库人员不得入内。
2、严禁携带火种,打火机及其它易燃易爆品,库区内严禁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助爆物品及受力容器。
3、不准使用不防爆电器设备,严禁明火照明。
4、加油室,车辆必须熄火,驾驶员不得离开,不准吸咽。
5、禁止穿戴有铁掌和铁钉鞋进入加油库,禁止用铁锤或金属用具在库区乱敲,以免产生火花,发生火灾。
6、危化品仓库库内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情,及时使用灭火器扑救,做到忙而不乱。
7、危化品仓库库内的电器设备以及消防器材,必须定期检查保养。
8、要有专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每次检查出了问题的要及时整改。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9、危化品仓库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相互监督。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应立即制止。
第五篇:四平厂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四平厂职业教育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职工健康和维护企业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负责为每一位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2、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劳动者离开单位时,本人有权索取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后进行封存,并保存10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
5、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管,防虫蛀、防霉、防丢失、保证档案安全。
6、所有档案应有专柜存放、加锁,定期清理通风,防湿。
7、所有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复印,不得置于公共场所。
8、其他依照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9、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四平厂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一、总则
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责制度。
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告知制度
1、生产安保科协助企业安全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材料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场所应当设置危险物品标识。
3、技术科、设备科、生产安保科协助综合办公室根据危险源辨识方法,应将有关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生产安保科将上级部门检测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一式二份(存档一份),按时发放到各生产班组。班组班前会活动期间,将报告书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数据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5、技术科、生产安保科对即将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告知生产员工,所有参与研发和实施人员对其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必要的责任。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四平厂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厂各生产岗位。
二、术语和定义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三、职责
(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4)各生产车间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一般规定
(1)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4)厂和生产车间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
(6)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定期对有毒气体、粉尘、噪声等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送检测结果。
(7)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5.职业病管理
(1)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项目合同医院初步诊断,报厂安全监督部,由厂安全监督部报告市职业病防治所,由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诊断鉴定。(2)当厂安全监督部接到市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的结论定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
(3)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治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予以确认。
6.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费是针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营养需要,有助于增强抗毒害能力,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一项劳动保护辅助措施。
(2)保健食品费按从事有害作业的实际天数计算,20天以上者按一个月发放,不足20天的按实际工作日计算。
(3)在设备、容器及通风不足的场所配合有害作业者,可与直接从事有害作业人员享受同等保健食品。
(4)保健食品费申请表由有害作业生产班组填写,经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签字后,报厂安全部门审批发放。
(5)保健食品费发放范围和标准由厂参照生产所在地现行标准执行。
四平厂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从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的作业安全,避免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厂劳动防护用品的计划、审批、购买、验收、发放、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制度。
三、安全科会同人事管理部门统计各工种从业人员数量,根据国家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编制劳动防护用品采购计划,报请主管副厂长审批,财务部门根据计划从安全费用中落实资金,后勤供应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
四、所购买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必须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和产品合格证,由安监科验收后方可入库。
五、使用者凭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到安监科开具出库单,后勤供应部门根据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领取时须做必要的质量检查,一旦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不得退库,由个人负责。
六、使用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佩戴、维护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满后,到劳资科办以旧换新手续。不到期损坏或丢失劳动防护用品者,须写出书面说明,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核实签字,再到安监科申请补领,并应当按使用期限比例扣除一定的价款,使用期限顺延。
七、安全科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综合管理。统一建立管理台帐,实行每人一卡制,详细记录姓名、工种、品名、发放标准、领用时间等事项。发放标准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得降低标准或减少劳动防护用品种类。
八、从业人员调离原岗位或离职,厂人事部门须开具工种变更证明,报安全科备案。一人从事多工种作业的,只执行高标准劳保待遇。离职学习或外借期间,劳保用品停发。
九、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由企业负担,统一购买,不得以实物或现金代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十、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一经发现核实,由安监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一)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无“三证”,或属伪劣产品的;
(二)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
(三)不按规定使用、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
(四)弄虚作假骗领劳动防护用品的;
(五)个人私自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
(六)使用已损坏或失效劳动防护用品的。
四平厂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一、总则
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特制订本职责制度。
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3、本规定适用于本厂所属车间、科室、班组。
二、名词解释
1、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3、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4、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三、基本要求:
1、凡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的工艺、设备、管网及附属安全装置等的设计方案、安全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2、有害气体、粉尘、噪声、工艺、设备、管网施工工程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做到无措施、无计划不准许施工。
3、施工必须按设计进行。如有修改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施工完毕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说明书及竣工图交付使用单位存档。
4、新建、改建和扩建有害气体工艺设备管网必须做到劳动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三同时”),相关科室报审厂装备部、生产部、武装保卫部会审。竣工后经验收合格方可投产。
5、本厂所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禁止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6、各车间、科室、班组必须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办法。
7、根据设备、工艺变化,各车间、职能科室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
8、生产安保科按照规定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每周向主管领导汇报一次监测结果。
9、厂办公室每月下达变更劳动合同通知,协助生产安保科告知新从业人员职业危害真实情况。
10、厂办公室根据厂职业健康体检规定时间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
四、机构与责任
1、厂长全面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根据“一岗双责”负责监护职业危害和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劳动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接受生产部的指导。
2、职业危害防治职责:
2、负责制订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计划;
3、负责各生产岗位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对危害因素超标的生产作业环境提出整改意见;
4、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定期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费用由被检单位支付),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
4、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效果评价;
5、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6、负责安排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统计报告工作;
7、根据生产特点和需要开展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护的专题调研工作;
8、进行劳动卫生法规和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9、建立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四平厂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为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规,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经常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施缺陷,保证检修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工作。
二、职责和权限
1、厂主管领导负责审批防护设施的购置和维护检修计划并监督检查实施计划;
2、设备部门应会同生产技术部门根据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的运行状况制定季度或维护检修计划,并监督检查车间计划实施;
3、车间负责按计划布置、设备检修人员实施检修;
4、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将安全巡视或检查发现的设备设施隐患反馈有关部门或车间,并负责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三、工作内容
1、设备部门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每月检查一次,了解运行状况,检测其性能和使用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2、根据其性能和使用效果制定季度或保养检修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车间实施。计划检修应由设备部门主管人员制定检修方案,检修材料、配件由供应人员负责,设备检修人员应认真按检修方案实施并记录。计划检修以设备维修人员为主,设备操作或保管人员协助实施。
3、设备主管人员负责检修质量的验证并记录
4、生产设备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日常例行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车间、班组应督促并检查保养情况;
5、操作者对生产设备防护设施损坏后,或不能正常使用时,操作人员即不修理又不报告的,车间对责任人应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生产设备防护设施发生故障时,车间或维修人员暂时处理不了时,应报告设备部门采取临时措施,无临时措施时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6、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制定设备保养检修计划必须同时列入配套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保证配套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7、计划检修或故障检修后的设施必须由操作者、车间或设备管理人员、检修人员参加试车,试运转正常在设备检修记录上签字确认,并交付操作者投入生产运行;未经签字确认的检修设备不得投入运行使用。
四、记录
计划和故障检修记录由维修人员填写后交车间收集,每月初交设备部门保留存档。对检修保养不按规定记录、或记录丢失的,车间应给予批评或经济处罚。
四平厂 职 业 危 害 申 报 制 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四条 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申报职业危害时,应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本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