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撰写一
案例一:政治信仰模糊型
【案例描述】
孙杨的困惑
昨天,年级组织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讲座,一位名为孙杨的学生在讲座结束之后向辅导员老师写了一份信,信的内容让人深思。原文如下: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很抱歉打扰您了,但我心中的确有一些困惑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昨天我参加了政治理论讲座的学习,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让我对我国政治的重大是非问题进行了一定学习。在听讲座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思想也重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但却有三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思考清楚,使我非常困扰。
第一个就是道路的问题。我确实认为,走什么道路不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经济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接受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触,尤其是通过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这样的事件,我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实力和繁荣富强,也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好的、正确的。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很雄厚,他们的经验模式对于我们的发展应该也是有益的,但为什么说资本主义道路一定就是不好的呢?有时候同学们也会说起关于政治道路的话题,我挺赞同小A说的:“走社会主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就好比我们是要开宝马还是开奔驰,其实开什么都行,都是往前走!”
第二个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听讲座的时候那位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提出要反对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刚开始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后来,我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东西,我觉得它所宣扬的“民主”“自由”等观念并没有什么错啊,也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现在我也弄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应该相信的了。
第三个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我们80后这一代人面临着我们特有的压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甚至还有那飙升的房价,都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不得不更现实一些。对我来说,不太幸福的生活经历让我一直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找不到归属,找不到落点。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的父母双双下岗,家里一下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这些年生活得很艰难,现在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谋生,挣着微薄的工资。一直以来学校都教育我们要有“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但现实却让我顾不上什么“社会主义事业”了,我想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早一点赚钱,让我的父母不再那么操劳。
不知道我的思想是不是“跑偏了”,但确实是我听完报告后的一些真实所想,也是在认真思考之后才写下的,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学生:孙杨
【案例分析】
案例中孙杨的这篇学习心得典型地反映出当前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模糊和迷茫。“政治信仰是个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政治认知对象的了解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以及与其认知相一致的、行为倾向的综合的认同体系。政治信仰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倾向构成。”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政治信仰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和人生态度,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重点关注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问题。
教育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校学生比例为73.5%”②,政治信仰主流上是正确的,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不完全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稳定的政治信念。理论研究方面,范卉敏等人认为,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主要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并存、稳定与躁动同在、失望与失落共处的较为矛盾的思想特点。③李晗等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出现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④曹向阳、杨红玲等人对江苏省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政治信仰问题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学生认为“树立政治信仰对自己未来发展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⑤由此可见,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案例中这篇学习心得的作者孙杨是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政治价值观念模糊、政治心理不成熟以及多元价值观负面影响等方向,其特殊的生活经历也促成了其问题的发生。具体来说,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孙杨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念模糊。政治价值观是指主体在长期的政治生活、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现象等多具有的意义之相对稳定的认识,它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体现出来。”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孙杨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认同,体现在孙杨这类学生身上,表现最突出的是对“中国到底应该走什么道路”这个问题认识不够清晰,容易出现案例中所反映出的“相信社会主义,但走资本主义道路也行”的错误认识。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当今,我国社会正从一个以权威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政治社会向一个以商业文化和大众传媒为主导的商品社会转变,⑦当代大学生成熟的政治价值观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个人至上、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开始由理论原则向现实生活转变,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认识慢慢脱离社会实际本身,降低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感,出现对道路认识不清的问题。
①② 李蓉蓉:《试论政治信仰》,《理论探索》2004年04期。
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http:// ③ 范卉敏:《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④ 李晗:《试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⑤ 曹向阳、杨红玲:《江苏大学生政治信仰调查报告》,《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4期。⑥ 李忠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0页。⑦ 刘超武:《后现代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第二,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的价值观念快速涌入大学校园,对孙杨等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政治信仰方面的冲突和困惑大为增多。有学者指出:“当理论界对转型时期多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理想信念存在的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导引的时候,加之部分媒体的自由化倾向和失之偏颇的宣传,大学生自然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⑧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抛出的“新自由主义论”、“全球民主论”、“第三条道路”、“趋同论”等,对我国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定威胁、挑战,并主要通过文化同化、生活方式同化等方式迷惑大学生的主体价值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孙杨这类学生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前进性、曲折性认识不清,导致他们出现了政治信仰的空虚和迷茫。
第三,其政治心理不够成熟。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负面效应和不稳定因素的出现,也对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案例中孙杨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坎坷,他们自身心理压力较大,对当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非常敏感,却往往又不能认识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甚至对社会失去信心,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五四精神”、抗美援朝时期奉献精神、改革开放初期的坚定信仰比起来,孙杨等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参与机会较少,对政治本身没有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另一方面,大学阶段仍然是其思想、心理的成长发展阶段,使得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政治认知。部分学生理论超前实践,牢骚胜过满意,常常带有挑剔的目光,存在政治理想化心理;部分学生存在政治逆反心理,越是进行某种政治宣传,有的学生越是“不买账”;有的学生认为政治是“假、大、空”的东西,或是认为政治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导致产生政治回避心理等,这都影响了其正确政治信仰的树立。
【解决办法】
江泽民曾指出:“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⑨政治信仰作为一种思维机制和心理状态,其树立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从宏观上来讲,辅导员要注重发掘学生树立政治信仰的需求,构建主体需要机制,引导学生将个人信仰与社会共同理想有机结合;完善主体内化机制,引导学生把政治信仰转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构建社会实践机制,引导学生在政治参与中外化和固化自身的政治信仰。
大学生政治信仰是大学生与政治社会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在这双向过程中主客体间发生矛盾、出现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迫切需要辅导员在具体实践中利用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将政治信仰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
针对案例中的孙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第一,通过价值辨析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政治观点。马克思认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⑩。政治存在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对政治的追求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发展的重要维度。⑧⑨ 王桂娥、郭芳:《新时期大学生社会政治信仰教育探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7月1日。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页。因此,针对孙杨这类学生存在的“政治无用”思想,辅导员应当通过价值辨析引导其掌握正确的政治观点,唤醒其对政治的自主需求,可以组织时政论坛,为孙杨这类学生搭建深入研究、探讨他们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平台,全面客观地回答孙杨关心的社会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把当前存在的“应该和能够解决的”问题解决好,通过辨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第二,通过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政治信仰的内化。当代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弗洛姆曾指出:“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他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11因此,辅导员应当抓住孙杨成长发展的各个环节,帮助其解决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让孙杨这类学生切实感受到校园、师长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使政治信仰教育在无声无息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去,促进政治信仰的内化。
第三,引导孙杨在政治参与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参与的政治实践活动较少,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靠书本灌输形成的政治信仰显得十分脆弱和不稳定,容易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上陷入新的困惑或茫然。一方面,应当注重引导孙杨主动参与政治活动,包括政治投票、政治选举、加入政党和政治团体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活动在实践中,将政治信仰固化为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可以在年级或班级范围内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发挥孙杨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其真正明确建立共产主义信仰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会主动地向身边同学传播,并在集体范围内形成一种很强的政治文化力量,强化学生的政治信仰。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84页。
第二篇:如何撰写案例
如何撰写案例
一、什么是案例
虽然“案例”一词已被不同领域的人所关注,但对于何谓案例、案例的规范格式等,远未达成共识。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德育案例就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1)从表述上看:论文以说明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2)从写作和思维方式上看,论文写作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的写法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的思路,是对准备实施教育教学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重要的区别在于一个在教之前,一个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他们的区别同在于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况的描述,教学是有问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4、与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新课程实验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应该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只是和教学案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可以边叙边议,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二、案例的主要特征
案例选取的应是含有研究价值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好的案例应具有的三个特性:
1、真实性。案例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把这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可以说,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
2、典型性。案例应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育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念。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能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有效性
指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都可以。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工作和思想方法,帮助别人解除困惑,启发别人和本身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开拓新的思路。
三、案例的写法
我认为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择内容。
2、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3、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4、解决问题。包括办法、途径、措施、结果。这部分要求要写的具体、详细、有新意。
5、反思。深入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为什么?以后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四、写案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丰富的素材。
教师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素材,每一位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些人某门或某些课程较好,而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诸如此类的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案例性事件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
2、要有恰当的理论分析。
一个成功的案例,还要求有恰当的理论分析,提高案例的说服力和可读性。写案例时,老师们可以试试三步曲:第一步,收集、整理实践素材(自己的或他人的);第二步,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这实际上就是反思;第三步,进一步把相关事件串联起来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寻找理论的支持,写出有质量的案例。
3、要有独到的见解。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典型事件,揭示人物心理,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有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在长期的磨炼中去领悟和掌握。
但愿我们的教师平时就要树立起积累素材的意识,做工作、学习中的有心人。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写出好的案例来。
第三篇:案例撰写要求
案例分析的结构和要求
1.标题:企业名+主题。
要求:提供企业真实名称。
2.案例小组成员:
3.内容提要
要求:总结案例内容,不作评论分析,300字以内。
4.引言
要求:简要说明案例的时间、地点、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般用一段文字即可。
5.相关企业背景介绍;
如:关于××公司所得税的相关信息
关于××公司企业合并的相关信息
要求:公司、事件等相关背景介绍,内容要翔实充分。
6.主题内容:
说明××公司的××交易或事项及其具体处理
要求:陈述客观事实、不评论分析,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
7.提出思考题
要求:提出思考题2~5题。
如:(1)你如何看待××公司的××问题?
(2)该公司的××做法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3)你认为××公司的事项应如何处理?
8.分析思路:
(1)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
(2)理论依据与分析:分析该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分析 具体要求:
1.要求上网搜集相关上市公司资料,并按上述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小四)
1.5行倍距
2.提交WORD文档(电子稿和打印稿)和PPT
第四篇:案例撰写要点
案例报告撰写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如何选择案例报告的题材
1、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躁郁症)肯定不能写;
2、最好写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里最好不要写强迫症和疑病症;
3、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例如当老师的写学生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写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4、尽量写自己做的案例,没做过案例的也可以借鉴别人的,但是不要生编硬造。
5、向你所在机构的辅导老师了解本地论文答辩评审专家的偏好
如何撰写具体咨询过程
1、咨询过程要完整: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2、要把每次咨询的情况分开来写清楚,不要按照咨询的每个阶段来写;每次咨询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详细记录,如果所在地区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是不需要咨询摘录的。如果需要写咨询摘录,不要写成流水帐,记录精华即可。
3、咨询的过程最好能体现咨询中咨询师的咨询思路和求助者的心理转变过程;咨询过程也要和你所用的方法相一致。
4、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咨询方法认识不够,如:主要焦虑的等级评定应该是0-100的;把贝克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搞混。用一些很偏很少见的咨询方法。
2)咨询过程克隆范文,千篇一律。
3)咨询过程不具体,直接引用教材的描述。
4)咨询过程更像是对求助者的教育或指导
5)咨询记录体现咨询师的价值不中立
评估诊断部分的具体要求和范例
评估诊断部分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以及求助者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是问题的定性,定性的时候要用“三原则”(写明是哪三条)排除心理异常,这是考核的重点;
诊断要考虑到病程,典型症状等情况;
诊断的思路要明确;
注意不能用许又新的6分法来排除神经症,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在于冲突的性质。下面是一个一般心理问题的评估诊断:
四、评估与诊断
1.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躁、担心找不到好工作
2)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3)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对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不明显
2、社会因素: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要求高;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不顺利;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幼深得到师长家人的宠爱。个性追求完美;由于找工作受挫,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性格内向,应对人际关系能力较差,缺乏有效解决方式。
关于“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部分:生物因素可以结合年龄如青春期、更年期等;社会因素找近期发生的社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认知因素见二级教材42页。
案例报告论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及范例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案例报告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报告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本文是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咨询师了解到”、“采用了……疗法”等记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6、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宇。
摘要1:求助者李某是一名护士,两个多月前因为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受到了领导批评,之后出现工作时紧张不安、总担心出错,因此反复检查,工作效率下降,同时有睡眠差,生活兴趣减退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工作也比较自如,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摘要2:一个高中女同学丽丽,三个月前因上课未正确回答上老师提问的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师在了解了丽丽的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SCL-90测验,发现其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在与丽丽及其母亲商定后,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丽丽调整认知观念,并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丽丽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关键词:学校恐怖症 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法
第五篇:教学案例撰写
美术教学案例及反思 课题:发式欣赏
保俶塔实验学校吴秀萍 设计意图
1、当今社会是一个包容的时代,社会多元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丰富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追求。同时审美标准也出现了多样性,如大街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青年人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与“追求”,把头发染成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发式也千姿百态。这种社会现象也给当今的小学生带来了好奇和兴奋,同时也使他们迷茫和困惑。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宽容和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审美追
2、发式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不仅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出人们在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本节课力图通过发式的欣赏引导学生寻找发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时尚。要遵守学生守则,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
1、收集与头发有关的成语和诗词
2、翻看自己长辈的照片,看看发式有什么变化。有条件的可做成课件。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课题发型欣赏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发式设计的历史,了解发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
2、能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尝试为脸型特征明显的同学设计发型,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发型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设计发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导入
1、初步感受头发的重要人们对头发特别重视,认为头发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是最重要的门面,所以被称为第二面孔。在中国有不少诗人都拿头发作文章(1)小组讲汇报与头发有关的诗,其它小组补充(李白诗,《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杜甫诗,“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陶渊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头发有关的成语其它小组补充
(披头散发、蓬头垢面、白发苍苍、怒发冲冠、头悬梁,锥刺股千钧一发等等)
2、初步感受发式的变化。
提问2、3名同学谈看完长辈照片后的感觉,做课件的可以播放一下课件。最早男人女人的头发都一样,都可以称为披头散发,那么第一个把头发梳理成型的人是伟大的,因为他把只是保护头皮才茁壮成长的头发赋予了浪漫。从此各朝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发式
查找成语和诗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对诗词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看长辈的照片初步感受时代不同给人发式带来的变化。
二、欣赏感受
1、中国古代,女子的头发不仅要长,而且还要做出各种各样的讲究的发型,比现在要复杂得多,图
图2
图3
1、讨论
图1是什么时代的画,发式是怎样的呢 图2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发式有什么不同 图3头上的装饰(簪)起什么作用呢
古代发式名称很多:蝴蝶髻盘云髻望月髻白合髻单是名字都透出美丽的遐想。诗人杜牧说:绿水扰扰,梳脱鬟也。温庭筠说:小山重叠金明灭。
3、男子头发变化较少,但满清时代男人是大辫子。图4
通过发型的微妙变化体会中国的发展变化。
2、文化大革命时期,女人的发型就只下大辫子和齐耳的直发,不能烫发,谁要是敢烫发,谁就是女特务,一定要打倒
图5 文艺演出图6老三届合影
3、改革初期,这时的发型与人们对生活热情同步,可谓是缤纷多彩,女人是大波浪,爆炸头等,男人也有的烫起了头。
这个时代的发型是压抑久后的渲泄与爆发,自信与张扬。
4、现在
现在是个宽容的时代,这个宽容也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发型上,有长发飘飘的男子,也有剃成寸头的女人,就连头发颜色也五彩缤纷。今天还是个理性分析的时代,真正理解了个性的所在。现在的发型样式已成为一种可以追求的造型艺术了。成了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并且有了专门的发型设计师。这是平常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发型。
三、实践实验国际发型设计大师——维达。沙宣,是潮流革新者,艺术家,企业家,他对发型设计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型设计,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发型与服装的关系,发型与个性的关系,发型与职业的关系、发型与年龄的关系,发型与脸型的关系等。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一下,发型与脸型的关系。人的脸庞有不同的类型,中国古代曾用“田”、“由”、“目”、“甲”、“申”、“目”、“国”(如图)来比喻常见的脸型。根据脸型来设计发型,来弥补脸型的不足,给人增添美感。
1、根据图片研究“甲”、“目”、“田”、“国”字型脸的发型设计。
1)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四人小组讨论。
2)为自己班级的脸型有特点的同学设计发型。
2、首先看他(她)的发型是否符合本人的特点。怎样才能弥补他(她)的不足。
3、发型与职业的关系,主要是探讨中小学生的发型。
中小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发式主要以简洁,大方舒适为主。不追求时尚。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小学生不应追求时上。而要突出学生特点。
四、创意发式欣赏设计是美发业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往往通过对发型的夸张设计,来体现专业美发设计师个人的前卫创意,张扬其艺术个性。创意发型设计很大程度上带有表演性,展示性。发式的造型越来越出乎人们的意料,设计师极尽夸张造型之能。人们在为这些新奇,怪异的发型而感到惊奇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设计师们的这种创新精神所折服。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后反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在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的扩展紧密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把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比较善长的内容补充进去。本节“发式欣赏”上过之后有以下两点体会。
1、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在“欣赏.评述”课中融入“造型.表现”课的内容,改变了以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用自己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对比,直观形象,学生感解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收集长辈的照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的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都讲了一些当年的故事。使学生对发型的历史背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每位家长都有不同的经历,家长也是教育的最好资源。作为美术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贯彻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大胆描绘,培养他们的个性创新意识,让孩子们展开雏鹰般的想象翅膀去自由飞翔。室外构图练习的尝试 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
昨天下午我给初一(2)班上美术课,内容是《优美的校园》构图练习,目的是为写生课作准备。我安排了室外课,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构图练习。(我的评价:背景描述没有时间性和叙述性。)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
“请同学们讲述一下来到新学校、新环境的感受。”话还没有说完,同学们争着举手。同学甲:“我们的学校有开阔的草坪,还有现代气息的不锈钢雕塑。” 同学乙:“整齐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 同学丙:“在初中楼和高中楼之间的花园里,还有古色古香的柏生亭。”
-----------我顺着同学们的话题说:“那么,让我们通过电视一起来欣赏学校的美吧。”于是我播放自制的VCD,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三分钟后,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走出教室,用五彩的笔画出学校的美吧!”接着,我告诉同学们,这堂课的任务首先是观察、体验、选择校园的美景,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接着我问道:“那我们出去之后,在室外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要遵守纪律。”“要保持安静。” “还有呢?”我追问。同学们静了下来。我提醒道:“我们出去是——” “观察学校的美丽的景色,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 “具体点。”
“校园的一草一木。”“房子。”“不锈钢雕塑。”“还有古色古香的相生亭。”
----------“很好。”我又问道,“观察一草一木的什么?房子之间的——” 我拉长了声调四下观望着,等着同学的下半句。“特点。”许莎莎同学解了我的围。我要求同学们完整地重复了一遍“观察一草一木的结构特点、区别,房子形状、结构的变化。”并在黑板上画了两片形状、结构各不相同的树叶,以供同学理解,并指出:形状——是指物象外观特征;结构——是指物体内、外体的穿插、变化。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前后左右一起讨论如何取景的问题。同学们总结了几个比较好的方法:
方法一:用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直角,两手相对将食指和拇指分别相连,组成一个长方形,放在眼前,就形成一个取景框,可用于取景。
方法二:用四张纸折成长条形,每条再对折,一条夹着一条,形成一个可缩放的取景框。方法三:用一张白纸,在中间雕一个方形或椭圆形,通过中间的孔洞就能观察景物了。这些简单又实用的取景方法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为了保证室外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和同学们达成5点共识:
·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活动,起稿草图。·要求每组完成一到两张构图。
·安排同学观察写生的地点:大操场与篮球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而且视野比较开阔,便于观察。
·观察对象是初、高中两幢教学楼,还有在初中楼与篮球场之间 80 X 30平方米颇具现代气息的花圃绿地。
·要求同学们下课前10分钟回教室集中,交流感受,评价作业情况。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同学们一路小跑,来到操场,四处走动,寻找最佳角度。快的二至三分钟进入状态,还有几个走得慢的女生在寻找同伴。五分钟之后,基本上都进入了状态。几个人一组相互交流、切磋„„
“我们觉得学校很美,这柏生享掩映在校园的绿树丛中更美,我们就取这个景吧。” “好”
“就画这个景色。”
我看许莎莎一组讨论得很热烈,于是走了过去。看他们一边比划,一边画。他们的构图很有意思,是从半开放围墙的门洞里画进去的,两边的门墙画得很仔细。我就问:“你们感觉取景如何?” 许莎莎说:“我们从这角度画那亭子,很漂亮的,就是门墙太对称了。” “哪怎样改呢?” “全擦了?”“不行,我看擦一半。”“那擦掉的地方是不是太空了?”同学们静了下来。看看那门墙,又回头看了看我。“擦掉一半的方法可行,”我说,“破了对称,关键是怎样去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不见得把亭子旁边的小树丛移过来。” 我不置可否地笑笑,走开了。
我四处走动,一边听取同学的讨论,一边与同学们交流着想法,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察、感受讲出来,反映到构图中去。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供他们参考,这样,师生互动,使同学们感到亲切,也解除了同学们对风景写生的困惑与神秘感,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二十分钟一过,我就把同学们召回了教室。趁着他们的兴奋劲儿进入了下个阶段。第三阶段:分析总结
我要求同学们谈一下在观察、选择时的体会。同学甲:“第一次出去写生,我感到十分新鲜,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从操场看校园,果然不同凡响。我画了半个司令台、旗杆和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旗杆的一面还有两棵香樟树,树后是我们的教学大楼。这样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校的美。” 另一同学补充道:“在旗杆后面还有一棵雪松,但比起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来,还是矮了一半,总的感觉比较难画。”
“但是我还是不太理解把旁边的一丛小树移了过来代替那半截门墙。这样画的风景不就不真实了?”许莎莎问。我解释道:“你们想得很好,问得更好。我已说过在风景中对称的构图不自然,太呆板;把小树丛移过来叫做移物借景,既破了门墙的对称,更能集中表现这一片景色的美。”我看她理解地点了下头。
---------
接下来,我下去选了五张较有代表性且完成情况较好的构图。挂在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简要地点评,并列出了三个课后思考题,供下课进行讨论: ·线条的变化与用途?
·近处与远处的房子大小有何区别? ·构图中近景、中景、远景的关系? 这样我完成了新教材的第一堂练习课。
(我的评价:过程写作确实采用了叙事写作,但从他的三个阶段的写安排上看,象是在写课堂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就有课堂实录之嫌,我觉得在选择性与典型性上下的工夫不大,虽然从他使用的省略号上看仿佛是没有省略的就是选取择余下来的,但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变成实录节选了,或是截取。)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我感到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对学生来讲很受欢迎,对老师来讲,也充满了挑战,以下是我的两点思考:
思考1:现在的单元教学系列感强,很紧凑,而且向综合方向发展,应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以教材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加强不同学科间尤其是不同艺术学科间的融合,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思考2:美术课程改革已蓬勃展开,教学活动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无法培养出现代公民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现代美术教育以不断满足和丰富人类多层次与多样性的精神文化为目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画性格》美术教学案例
一、有关背景:该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本次活动内容《画性格》是苏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十册的教材。通过本课内容活动,学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大胆地进行探索、造性的自主表现,使“绘画’感觉’的表现“有零的突破。本人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自主地创造表现。(我的评价:背景的写作同样不能离开叙事性,否则案例的风格不统一。所以这里的背景写法,我认为是不对,因为看起来更象在写教学目标。)
二、实施:(课堂教学节录)(师组织学生由慢到快地拍手,注意到每位学生不同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的不同性格所表现出的不一样)T: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S1、S2:痛、热、麻、痒、很吵、有风。。T;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T: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学生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大多学生立刻去尝试表现,个别学生一开始仍在座位上,在师的鼓励下才尝试;学生多数借助“手“来表现,还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是空白的。)(组织学生回座位)T:我们用电脑来搜索几位幸运的学生,看看他们是怎么画“感觉”的?(搜索,并用投影仪展示作业)T:你画了什么“感觉”“?是怎么画的?”S3:我画“麻”“的感觉,手上一点一点的。T:哦,原来是用“一点、一点”可以画“麻”“的感觉。(再搜索、展示,这次学生的作业是张空白纸。)T:你在拍手时有什么感觉?S4:痛痛的。T: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画“痛痛”“的“感觉”,是吗?好,老师刚才看了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有一些学生还没想出办法来,没关系,继续努力。
4S“我把白色和蓝色涂在一起,这样觉得很冷。T:原来“感觉“是可以画的,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欣赏《画性格》范图,引导发现同一“感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现不同“感觉“。)(再次组织学生体验不同性格,并进行表现。这次学生的作业较为大胆,懂得借助点、线、面及色来表现抽象的“感觉“,但表画画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T:哪位学生来告诉大家,你刚才画的是什么性格?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画的。S5:我画的是火爆的性格,我用红色的油棒画“火爆”。T“有没有哪位学生也是画“火爆”,不过和他方法不一样的?S6:我也是用红色油画棒画的,不过是这样这样的(折线),因为火爆中还有点火药味。S7:我画了安静的性格,用了白色、蓝色的油画棒,线条柔和。S8:我是用淡绿色油画棒涂得很均匀,就像地毯一样。T:学生们,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感觉“可不可以画呢?S:可以画的。T:是可以画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来画。(延伸课堂,布置作业,结束活动。)
(我的评价:正如作者所言是节录,因此这样的叙述,不具有完整性,让人无法很好去体验某段情节的发生、发展、结局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这只能说是一种笔记,类似听课笔记,但不能说是一种叙述表达。)
三、讨论:
1、学生三次的作业是不完整的,这样学生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现阶段学生是乐于去发现更多表现“感觉“的方法,还是希望有张完整的作业?延长第三次画的时间,能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作品吗?
2、将教室分为授课区和动手操作区,是否更利于五年级学生的学生?若利于教学,又该如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如何推广?(我的评价:作业不完整成什么样?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的状态如何都缺少叙述性描写。)
四、简析:
1、摆脱权威,学生个个“我能行“在平日的美术活中,学生时常会问老师“我可以这样吗“、“这要怎么画呢“,更甚者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对老师的依赖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的思维、见解,他们在猜测中带着恐惧感求知。设想,当老师的权威性消失了,老师的见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确的,那么学生是否会大声说“我会!我能行呢!“本次活动,我着重探究学生在摆脱权威的阴影时,是否能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畅谈拍手获得的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骚动,接着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以获取“教”老师的成就感。这次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在评价这次的作业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不给予裁决式的评价,如“很好,快乐的性格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学生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性格”。还有其它画快乐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性格”是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一样。在第二次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已能较大胆、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较第一次有了明显进步。第二次评价,我鼓动学生展示同一“性格”的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的方法是灵活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各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在第三次作业时,学生的心态十分的放松,他们已能大胆地用线、用色进行表现,在评价作业时,都自信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性格”,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我再次问学生:“性格”可以画的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可以的“。经过这次活动,我证实了当老师不再是个“法官“、裁判“时,当老师的绝对权威消失时,当老师假装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一同求知时,学生会大声地告诉你“我能行“,这时的老师已教会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自信。
2、新旧知识的承接在教学中的把握抽象的“感觉“可以借助点、线、面及色彩进行表现。五年级的学生已认识了多种的点、线、面,对常用色也有初步的视觉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进行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活动中,学生反复的探索作业并进行作业的评价,无意识地与以往知识连接,并有意识地运用线条、色彩的进行表现。
(我的评价:简析太长,大大超过了叙事本身,从文体上看,主次不分,应当以叙事为主,稍带反思议论。)你的课你决定
叮铃铃......上课铃声一响,四(2)年级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美术教室。新学期第一节课他们就表现出这么好的状态,我心里不由的升起一股激情。可就在我暗暗欣喜时,教室里马上乱哄哄起来:同学们有的抢着刨笔,有的向同学炫耀着带来的新画具,有的翻着书本唧唧喳喳吵嚷着什么。我马上明白了,原来学生对新学期要学的内容非常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节课要上些什么。在这节课之前我已按设计好的第一节课内容在其它班上过了,也就是很严肃地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学生都是一脸木讷的样子,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换一种上法!
我站在讲台前没有吭声,只是用眼睛慢慢地环视了一圈。不一会儿,学生可能感觉到自己有失礼貌很快就安静下来。针对学生对新课本的好奇心,我微笑地说:同学们进来之后都在忙着翻看美术书,我感到非常高兴,这说明同学们还是很喜欢上美术课的。首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课本,看看有哪些教学内容和课型,比较喜欢哪些课,不喜欢哪些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意见。如果你想学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听了之后非常的积极,美术课还可以自己决定,那得好好地研究一下了。不一会儿提出了一大堆的建议,然后师生一起研究决定,对一些课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如:学生不喜欢记忆画《蔬菜》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对着实物进行写生,学生比较愿意接受。一些类型相似的课可以合在一起上,以前学过并已经掌握的方法或没有太多意义的课就删掉,适当增加了一些水墨画的练习等等。学习的内容选定了,那么作业应该有哪些要求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又投入在积极的讨论当中。经过他们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提出以下规定:绘画,可以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最拿手的工具材料完成作业。手工作业,允许学生独立或2-3人合作完成作业。算他们还有良心,没有说不用做作业的,(有感情色彩,这样表达有文学)于是作业就这样决定了。接着,我顺水推舟:既然是大家自己选择和决定的内容,那么你们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老师可要严肃对待了。学生一个个信心十足的样子。最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的美术作业才算好的作业。学生的回答很多,干净的、认真的、饱满的、艳丽的,也有的学生就干脆看着我,不说话。说不出话,倒让我觉得很意外,这个问题很难吗?我说:老师只有一个要求,一个词,就是‘与众不同'。鉴于刚才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我说:你们知道与众不同的意思吗?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是有几个聪明的孩子也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及时表扬了一下,我小结:与书不同,与老师的不同,与同学的不同。可以是大不同,也可以是小不同。这也算是这一节课我给他们提出的唯一的要求。
最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的美术作业才算好的作业。学生的回答很多,干净的、认真的、饱满的、艳丽的,也有的学生就干脆看着我,不说话。说不出话,倒让我觉得很意外,这个问题很难吗?我说:老师只有一个要求,一个词,就是‘与众不同'。鉴于刚才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我说:你们知道与众不同的意思吗?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是有几个聪明的孩子也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及时表扬了一下,我小结:与书不同,与老师的不同,与同学的不同。可以是大不同,也可以是小不同。这也算是这一节课我给他们提出的唯一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审美能力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是载体-----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出来的,过程是由一些版块组成的,那么我们老师就需要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联起来。怎样用好这根线串,这就是我们上课的艺术!
教学应是双边活动,一节纯粹由老师编排设计的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既然是学生的美术课,当然是为了满足他们美术方面的需求,为何不予其所求,舍其多余的呢,这样学生学的开心,也节省了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进行,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不仅对课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这对以后的教学做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我的评价:很好的掌握了叙事文本的特点。有很好的细节描写。有反思、有小结。只不过对背景写作几乎没有涉及,但总来说还是一个好案例。教学案例的撰写
作者:刘显红教师风采来源:转摘点击数:371
更新时间:2006-3-24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郑金洲,2000)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教学案例的撰写(6)
作者:刘显红教师风采来源:转摘点击数:421
更新时间:2006-3-24
实验三小韩小蓉
二年级美术教材《鸟和家禽》这一单元共有三课时(分写生画、想象画和制作)。针对其中的制作课教学,我设计为课前准备、实施制作和作业展评三步进行。
据我了解:因为教材的图文并茂,学生们把书翻了又翻,平时也储备了些制作材料。布置课前准备时,我便宣称:孩子们可带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可使用的物品。一上课,他们便拿出纸盒子,塑料杯、旧鞋破袜(干净的)、羽毛、麦干、绒线、夹子等等。品种之丰富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么丰富的材料既可“就物造型”(把物品想象成禽鸟再加以制作),又可“依思择物”(根椐构思选择物品)了!课上,为了激励学生想象,我没有具体要求或示范做某种禽鸟,随手拿起只鞋和两个乒乓球,拼凑在一起(鞋作禽鸟的身体,球作眼睛),让学生远观是否象哪只禽鸟。又树起铅笔盒,卷了一大一小两纸卷,在头尾安上。孩子一看乐了:“真有趣,真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做成禽鸟。”于是一阵拼凑拼凑与窃窃私语后,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两三个围在一起的,单干的或合作的,制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的小朋友自如的剪裁着纸盒;有的自制了圆锥,圆柱组装粘贴;有的把自制羽毛依次粘贴“鸟身”上;有的用塑料瓶、夹子拼装成一只色彩斑斓的鸟;更绝的是一个小朋友居然会用一只塑料瓶身通过剪、卷制作一只栩栩如生的鸟„„给我很多惊喜。
临下课到了作品展示的时间,四周窗台(可挂可放,空间很大)成了展示台,学生们放上了橡皮泥禽鸟,纸筒禽鸟,蔬果禽鸟,实物禽鸟等等。我望着四边窗沿上琳琅满目的新作,还有忙着继续构思、裁剪、制作、装饰的学生。感叹万分:真是“奇思妙想不断,心灵手巧实践”。
我被我的二年级学生折服了,无怪乎,人们说儿童个个是天才啊!
我的评价:这是一个不错的案例,只少了一点反思。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还有标题没有,这样让人觉得缺少主题性。
大连开发区新城小学时间:2004年9月9日12:51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旧教材新上法。根据教材所给内容,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课前准备:
1、过自己喜欢的办法查找有关海底方面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或是一个小故事、传说以及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情况等。提醒学生可以到网上查、到图书馆找资料、回家咨询长辈、到书店找、同学互相参商等等。
2、选择海洋世界里的任意一种情景,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不同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要求以“话剧小片段”的形式自编自演,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共同来选择安排角色,共同协商台词与动作,共同制作表演所需道具及化妆品等。最后各个小组长共同组织表演顺序。
3、来话剧内行人士及提供话剧作品为学生作指导和参与,教师也要参与指导,注意环境保护方面思想教育引导。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摄像;
2、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表演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教育的同时,把兴趣带到下一步对海底世界的描绘中;
3、利用多媒体播放摘自《动物世界》中海底世界的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4、用其它视觉手段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丽,神秘,或者将海底生物人物化,或者画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
5、墙上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拍照存档。
三、效果分析:
1、通过资料查找,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2、在编排组织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群策群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体验了成功地做好一件事的过程和乐趣,同时还尝试了话剧的艺术表演形式。
结果同学们有扮演大鲸鱼的、和各种其它的鱼的、有扮演可爱的海豚、小海马、大乌贼、美丽的海星等等,也有扮演传说中的虞美人、龙王,有扮演一棵海草、一株美丽的珊瑚、以及海洋探险家、海底地质勘探工作者等,虽然表演时间不长,却使同学们有了;不同寻常的经历。
3、通过表演和海底世界录相的欣赏,学生思维已被充分打开,所以进行制作和绘画时,思维活跃,作品的形象与色彩都很丰富。
4、运用摄象与摄影既是对学生资料的保存,有可使教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激发对以后活动的兴趣。
(我的总评价:这明显是教案加反思。所以是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