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在教学中引用“竞争上岗”的尝试_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在教学中引用“竞争上岗”的尝试通用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挑选班干部时,都是用比较传统的方法来进行。那就是在一开学挑选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一直到学期末,这样那些没当上班干部的同学就再也没机会了,就使许多有能力的同学没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为了让这部分有能力的同学有机会当上班干部,我打破了这种传统做法,采用竞争机制。通过几年的试验和摸索,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粗浅看法,而且对学习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确定好班委,拟定好竞争制度。
要在优生中挑选班干部,取消有些老师总以“个子高大”来定班干部的不科学的做法。一开学,就按成绩公布班委名单,名额要多设一些。班长由全班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其他依次类推。这样,可能有些同学成绩较好,但因个子矮小从没当过班干部,这回却当上了,当然劲头就足了。班委定下来后,还要制定一个“上岗”制度:班干部被其他同学连续两次考试成绩超过了,则该班干部由超过的同学担任,并且对新上任的同学进行奖励(如圆珠笔、日记本等),以精神奖励为主。“竞争上岗”的做法能使当上了班干部的同学会觉得这把“交椅”不怎么好坐。为了坐稳这把“交椅”,他们一定会加倍努力。而对于那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考好的同学,也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那些成绩偏差的同学自然也就会受到这种竞争气氛的感染,决心努力迎头赶上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竞争原则
我是教了多年语文的,就拿语文来说吧。新课一开始就在教室里帖一张光荣榜,并且分类,即小字、综合练习、作文和考试成绩等几类。每授完一课会同班委员会成员把讲这一课所布置的作业分类挑出优秀的贴在光荣榜上,等一单元的课程讲完了就小结一次,对上榜次数多的同学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这样一来,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点长处,有上榜的机会,所以都愿意去挖掘自己有潜能,并积极表现出来。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首先是在小字上下功夫,因为这个栏目较容易上榜。于是我对他们这种上进心及时进行鼓励,加以辅导,没出半个学期他们不但不厌学,而且成绩进步得很快,学习气氛可想而知更加浓厚了,有的还当上了班干部。我班曾经有个叫龙才宝的学生,我刚接班时他的成绩很差(当时我还听有些老师说此人无可救药)特别是他的字更让人无法认清,作业本上的每个字基本上都是一画写成,我不相信拿他没辙。开始上课的第一个班会上我公布竞争制度,许多同学都感到很新鲜很想跃跃欲试,他似乎无动于衷,也许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班干部无缘。我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他的写字方法,主要是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写出这样让人难认的字。我决定就从他的字上寻找突破口,我鼓励他做作业时写慢些,并且特别允许他可以比其它同学晚些交。开始他照我教的方法写得比较慢,这时他发现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心里就觉得非常高兴。于是我就指出他以前的毛病就是不专心,及时地鼓励他继续保持下去一定会更好。不久他的成绩就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学习情绪很高,经常会找我问这问那,到其中考试时他就因成绩步快当上了组长,学期结束时他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准备参加下学期的班长竞选。一个让许多老师放弃的学生却能够进步到名列前茅,这就是竞争机制给带来的积极效应。这位同学已经升入中学了,他还经常给我来信,感谢我给了他重新学习的机会和力量。
三、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上了班干部的同学,如果只求成绩也不行,还要看他所管小组的几个同学成绩是否提高了,也就是看他是否愿意帮助他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每次小结时要评出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小组。这样,在班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气氛就更浓了,同时,同学之间也形成了互助帮助的好品德。对于班干部来说既促使了他们积极努力学习,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更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无论哪个同学当上了班干部,先要给他敲点警钟,就不容易产生骄傲心理。他们为了能做好这个班干部就会不断的加倍努力。当然也有人被人取替的班干部,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是不好受的。这时候,应该主动找他们谈谈心。首先要肯定他以前的工作成绩和学习成绩,让他感觉到还能东山再起重振旗鼓;另外,也可以一些伟人名人或身边熟悉的人是如何正确对待失败的故事来激励他们,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如是因为骄傲而引起就应当给予严厉批评,但也不要忘了批评之后还要鼓励。对于那些一直很优秀的班干部来说,一般没有人能取替,那就千万要注意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上可多为他们挑些小毛病,以免滋生高傲情绪。
以上一些方法也只是我的一些浅见,但我经过数年的实践,效果确实很好。我班的合格率一贯是在全年级的首列。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传统挑战,把传统中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努力地去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篇:2012教学论文: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2012论文·语文科
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在有限的文字里面透析出古代先贤的智慧、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古诗文以为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授课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觉得积极推进新教改的实施,既尊重合理的传统又注重教学的创新,以求找到文言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古诗文重在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文的含义;再者,把古诗文改写成为作文,也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诗文的一个好方法;再三,让学生尝试授课又是更进一步的要求,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地指导。众多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文 诵读 改写 授课 反思
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语文课程改革一直要求我们发扬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实际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几乎变成教参课本的主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性也仅仅体现在提几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从教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古诗文教学方式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具体操作如下:
一、古诗文应该“诵”而不能停留在“读”
诵,是用高低抑扬的腔调来朗读的意思。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盲目地反对背诵,反对多读多背,将这传统的有效的作法一概斥之为“死记硬背”,诬之为“束缚人的笨办法”。或者认为朗读背诵是中学生的学法,中学生不需要这种“笨办法”了。加上语文考试没有口试,以致如今校园里读书声已渐绝于耳。高中生更是不愿开口读,早读课也只是看看书而已,有的同学用早读做练习,有的用来复习,所谓“早读”,已名存实亡。上课也是老师“一言堂”,不重视让学生朗读课文。不重视朗读与背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培养,回答问题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与人交流吞吞吐吐,辞不达意。说不好,写作水平也受影响,以致许多学生写文章用词不当,文理不通。语文教学的“少慢差废”状况之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重分析,轻吟诵”,就像韩军老师所说语文教学不能模仿理科的“举一反三”,而应“举三反一”。
实际上诵读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张志公先生说: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作家巴金能背诵包括两百多篇古人佳
作在内的《古文观止》,他自己就深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老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背诵能提高说写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把古诗和部分古文熟背下来。并且还要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把古诗文改写成为作文
这是我一直都比较认同的一个做法,在操作中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每个学期我至少布置一次古诗文改写成为作文的作业,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顺便把作文能力也提高了,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中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把古诗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解决学生写作时候的偏题问题。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得到了实现。值得指出的使,扩写与翻译有所不同。扩写是翻译程度上的语言加工,已经是高于“改写型言语表达形态”了。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师提供的翻译上加上一二句话或者是一二个词,它可以加上作者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的句子只要能使作文内容连贯,过度自然就行了。
改写古诗形式可以非常灵活,可以从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
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
(一)增加内容
学生在改写时,必须先找到改写的突破口。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例,在这首诗歌中,学生是想以描写野草蓬勃茂盛生长的样子为主呢,还是想相接草来写人呢?待学生确定某一方面后,便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以前者为例,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描写辽阔的草原,枯黄的草地,野草的长姿,甚至是作者身临其境时的感受,然后议论抒情,按照古诗的布局娓娓道来。
(二)改变内容
还是写野草,歌颂它的生命力,只是换一种情境,换一种场合。比如说,可以先描写门前的几株野草被石头碾断了,然后是忽然有一天又发现它们摇曳在微风中,青翠欲滴,风姿依旧。这样改写,还是吻合诗歌的布局,中心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换汤不换药”。如果再作深层次的加工,我们还可以把野草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推测它的来历,描写它的现状,然后设置一个野草将近死亡的场景,然后笔锋一转,它又兀然出现,生命力极强。无论是哪一种写法,还是不能离开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主旨。这一点在“古诗作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
三、让学生参与授课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应学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我尝试了一次让学生自己来授课的形式。我选择了一个单元,共有六首诗歌,每首诗歌一个课时,我县给
学生上两节指导课,另外四节课让学生自己来上,我把授课任务提前一个星期交给了学生,让每组学生合作准备,再推荐一个代表来讲台上授课。三天后,我问学生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说没什么问题。看着她们挺有信心的样子,我很高兴。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参与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
(一)、指导学生精心备课,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症结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各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的,控制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识字什么,才干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自己。教学目的决议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的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提前安排学生预习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材料,从搜集到整顿,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了学习课文奠定了必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改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的。
此外,在学生上完课以后,教师要对本课的内容做一个适当和补
充和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做一个中肯的点评。让学生参与授课,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授课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写作背景和积累更多的知识。
四、反思
以上是我对古诗文教学上的几点尝试,在教学中我发现,这种做法让课堂气氛始终非常活跃,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大的兴趣,因此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相比,这种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能够迸放射出思维的火花。当然,如果落实不彻底的话,就会功亏一篑。再者,当我们把提高学生兴趣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之前时,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只是这一点要得到广大学生、老师、家长的理解还不容易,毕竟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对“学习兴趣会使人最终取得成功”还缺少认同。这就需要我们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第三篇: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教学论文)
缪加奇
诗歌教学在语文中的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年的语文高考中都有诗歌欣赏题,现在又将默写名句名篇作为高考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诗歌教学,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课堂教学看,教师讲的多,学生阅读少;从学诗过程看,往往老师分析多,学生欣赏少;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理解能力,忽视表达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我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学习氛围
要想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就要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在尽可能在短时间里步入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如我在教《兵车行》时,我就这样设计了导语: “杜甫由于奸人当权,屡试不中,由于政治失意,生活穷困,他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也一天天接近人民,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社会。《兵车行》就是诗人看到最高统治集团‘开边’政策带来深重灾难而写下的。”
这一导语将杜甫的个人情况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作了概括的介绍,把学生带进诗人的生活,带进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反复吟诵诗歌,感受韵律节奏
三、交流心得体会,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室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诗歌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把诗歌改为散文化的语言或者把诗歌里的情景用语言描绘出来。一会儿后,学生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将一幅幅符合诗意的具有艺术性的画面展现在师生眼前。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品味诗歌语言,发展创新能力
诗与散文最大的不同,在于诗歌蕴涵的文字之外的意思,在于符号之下负载的意象、暗孕的哲理、流淌的音韵、跃动的情趣。在诵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其一,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大胆思考,敢想他人不敢想他人问题。其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老师向书本挑战。其三,支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
五、尝试诗歌创作,实现能力迁移
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在学习的基础上,我总是鼓励学生尝试写写,即使写得可能很蹩脚,但通过练习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诗歌。而且,在练习写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实现能力的迁移。而这样的创新能力无论在高考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篇: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尝试
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直观、生动、形象、易接受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不多的原因
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阶段,每当提起多媒体教学,人们往往会认为与体育教学无关,总觉得那是其他文化课老师的事情。所以,这些老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是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当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单调、枯燥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更易被学生接受。因为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2、相关课件较少。体育课件的研制和开发对制作者的要求较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外,还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即运动生理学、解剖学、教育学、某些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等,还必须懂得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常用训练方法和练习方法。因此,一个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二、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
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加上近几年我校计算机的普及,我逐步掌握了多媒体技术,并努力在教学中加以使用,效果十分明显。
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前在室内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录像以及有关立定跳远的三维动画。因为这项内容教材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动作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又不能把它分解为几个部分。可以说,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就很难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动作的结构和人体在空中的运行轨迹。在学生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涨,课堂学习气氛也很活跃。这自然要比老师在课堂上做示范效果好多了。随后把学生带到练习场地,经过老师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同学们就开始积极练习。没想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技术。
再如,对学生成绩的管理。由于现在实行了新的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每个学生参加测试的项目多,况且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又不一致。这样一来,对学生成绩的计算和统计比以前的“达标”显得更复杂、更繁琐。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的摸索和实践,证明了运用Excel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成绩管理方法,为我节省宝贵的时间和大量精力。在建立了学生成绩表的基础山,我还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统计处各个成绩段的学生人数及姓名,直接找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学生的总数以及所占的百分比。这种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而且还可以长久保存,作为一种资料,为以后研究、比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三、对体育教学课件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的许多领域。特别是在学校教学方面尤为明显。希望那些从事体育教学制作课件制作的专家学者尽可能多地制作出优秀的作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积极进取,认真学习有关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尽量把教材内容制作成简单的Flash,这特别适合小学体育教学。
总之,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很多,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价值。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钻研,勤于积累,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教育科研论坛》
《小学教学》
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尝试
镇平县老庄镇时沟小学:高升
第五篇:在Word文档中引用Excel工作表
在Word文档中引用Excel工作表数据
用户在使用Word编辑文档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大量的数据。尤其在一些诸如技术方案、技术总结等类型的文章中,文章中的同一组数据可能要反复使用很多次。有些数据还可能来自于Excel工作表,甚至整个表格都由Excel复制而来。对于这些数据的输入工作,大多数用户会采取直接输入或复制粘贴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输入的数据在Word文档中是死板的数据,一旦实际数据调整变更,Word文档中的所有数据需要重新输入,为用户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如果借助Word 2003“编辑”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命令,用户可以非常灵活地在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方法1:当整个表格来源于Excel工作表时,首先在Excel工作表中选中需要Word文档中引用的数据区域,并执行复制操作。然后运行“编辑”→“选择性粘贴”菜单命令,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在“形式”列表中选中“Microsoft Office Excel工作表 对象”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通过这种方式引用的Excel数据可以使用Excel编辑数据,方法2:当Word文档中的数据来源于Excel工作表中的某个单元格时,可以首先在Excel工作表中复制该单元格,然后在Word文档中依次单击“编辑”→“选择性粘贴”菜单命令,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在“形式”列表中选中“无格式文本”选项,并单击“确定”按钮。这样操作可以既保持与数据源的链接,又能与Word文档格式融为一体。如果数据源有格式特别是有上下标时,可以选择“带格式文本(RTF)”选项,方法3:如果需要在Word文档中对同一数据进行反复引用,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据作为数据源,然后通过选择性粘贴为链接的方式在其他未知对该数据进行引用。链接的方式可以选择“带格式文本(RTF)”、“HTML格式”和“无格式文本”,其中“无格式文本”可以使粘贴后内容的格式与Word文档格式保持一致;另外两种形式则保持原有格式。需要注意的是,在编辑修改数据源时不能选择全部数据后再修改,而必须把光标定位到数据源中间再输入新数据,并删除原来的数据,否则选择性粘贴的数据不能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