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在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学生普遍感到高中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三点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精神负担
传统的考试形式、内容及其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
为了改革这种被动局面,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及评估模式。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评估模式。两种考试并行,即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的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或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最后师生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矗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闭卷考试,试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形式新颖不拘一格,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跳一跳,够得着,不论哪种测试,都不用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是一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辨。以此作为检测同学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在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拟定了“高中物理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辨论文题目,同学积极准备,踊跃答辨,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守恒与转化”,“潮等几个方面基本完整地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复习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
优化课堂结构减轻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打破“堂上由着老师灌”的局面,实施“四主”,“三同步”的新教学模式。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是知识,方法、能力同步走。
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能力提高、智力开发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同时做好习题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总有限,抓住典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堂上就把知识落在实处,多给学生方法,从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做题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例如动量守恒定律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定律完全都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开展多种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学生对物理有畏难情绪,特别是讨论题、证明题、设计题更使他们心有余悸。
我们一改传统的讲学式,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味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新型设计实验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情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初中物理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尝试
【摘 要】众所周知,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物理是一门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学科,大量的理论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很多学生会感觉到压力和负担。但是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其中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而知识抽象难懂是物理的典型特点,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吸收和运用物理知识,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重新树立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物理 现状 减轻负担
一、前言
21世纪的中学生,有着我们远远想不到的压力。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高水平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有个好未来,家长和社会给孩子们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他们的功课越来越多,课外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学习好,多才多艺已成为所有中学生的目标。父母总是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总是给他们的孩子报各种各样辅导班,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着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学生感觉“亚历山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中的顽症,它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的未来。
二、初中物理对学生们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对于学生们来说,物理是一个陌生的学科,物理是什么,它怎么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些疑问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物理老师们需要把这些问题解释给学生们,告诉他们物理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待这门学科,引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探究、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动手实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探究实践和归纳规律的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的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除此之外,学习物理还对科技的发展有影响。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使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像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所学去促进科技的发展。
三、初中物理的现状
由于初中物理中理论部分较多,枯燥乏味、抽象难理解已成为物理在初中生心目中的代名词。慢慢地,学生们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教学是目前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而是他们听不懂,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分散了,也就不想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同时,学生们的基础和智力有差异,有些学生不擅长物理计算,有时候他们就算背会了公式,也无法正确地运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只满足于课堂上学习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根本没有复习和巩固的过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弊端。时间一长,他们就更加无法理解物理中的知识点,就会感觉负担重。
针对这一现象,新课程改在物理教学上作了一些调整。物理教材在结构编排上为学生提供很多社会生产、科技及生活的物理实例,在教学要求上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发现、科学探究和归纳结论,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
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宗旨,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该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呢?主要有五种:观察和阅读能力,以便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注意和思维能力,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积累和记忆能力,积累并加以记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将理论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发问和讨论的能力,在提问和讨论的过程中思考。
(2)变注重效果为注重效率。传统教学往往是看重教学效果,新课改后的教学注重效率。经研究发现,学习是一种紧张的思维活动,而初中生的生理特征是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不大稳定,表现出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还不强,难以在较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神听好课。因此,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尽可能地让学生听懂更多的知识,适当地做些练习;最大限度地减少物理在学生的学习中占的时间,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会减轻了。
(3)改革考试制度。学生最怕什么?当然是考试了。一考试,家长就会问分数,学校就会进行排名,自己就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传统的考试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太大,有些学生不擅长背诵,但实际操作能力强。有些学生记忆力超群,但动手能力弱。考试可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笔试占一部分,实验是一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4)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到现代高科技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从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5)适当地布置一些作业。作业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熟能生巧。因此,布置适量的作业,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中学的物理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物理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本刊召开学生负担问题座谈会[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10).[2]吴耀辉.“减负”的关键在于“评价”[J].湖北教育.2002(21)
[3]王贵宗.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J].甘肃教育,2009(23).
第三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①自觉②果断③敏捷④坚韧⑤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进行引导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从形象思维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现象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也符合学习物理的顺序。在概括的过程中增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达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增强判断的果断性和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和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并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教师。针对这一现状,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根据新课标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从教了十大几年的初中物理,经历了新旧课程的不同教学。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主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变得很“乱”。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希望出现的教学新面貌。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特别是对初中物理教师来讲更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低,厌学情绪严重等特征。原因在于他们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多数是课本上的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缺乏,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无时间或不懂得顾及自己的子女教育。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本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的实践,按新课标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谈一些体会。
1、新的课程标课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对师生双方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初中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的产生。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会抢答了”、“你的想法也正是老师所想的”、“你的见解出乎意料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与众不同设想”。即使学生答错了也不要指责,应给予鼓励:“你再想想,一定会知道”。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渐渐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会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信任、自由、民主、同情、尊重、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内容时,要求有乐器的学生自带乐器,并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来演奏乐曲和讲解他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这样他们就能在这节课找回了自信。有些学生平时只对某些歌星感兴趣、因此在讲“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时,我在录音机中先后播放周杰伦和欢子的歌曲,叫他们听是谁在唱,我问大家:“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就这样学生在很轻松的环境中,理解了音色这一抽象概念。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除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知识,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将来从事生产实践的人来讲才是最为根本的知识。《物理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描述物理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词语,意思是说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以及巩固过程,经历教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物理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
要掌握物理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实质上就是将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转化需要时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慢慢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某些物理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例如,在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下列问题:(1)如果花样滑冰在草地上,能滑行吗?(2)如果花样滑冰是在水泥地上,可行吗?(3)如果花样滑冰在冰地上,可以吗?这样既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活”物理,是指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学习物理又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尽量用一些贴近生产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尽可能与现实原型相联系。例如,用学生的近视眼镜作为凹透镜现实原型,儿童乐园中的翘翘板作为杠杆的现实原型等等。通过与现实原型的联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体会到物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找到学习物理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注重物理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过程的优化密切相关,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合理、科学。以新课的引入为例就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⑴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⑵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⑶由小实验导入新课;⑷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⑸由提出疑问导入新课;⑹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只要广大教师细心琢磨,认真去想,善于实践,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要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过程的新理论、新技术,必须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发现、想象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确定每节课每一环节都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优化练习与作业:(1)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例如:在学习了“摩擦力”后,除布置一些基础习题外,还可布置几道选做题:①学生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篇“假如没有摩擦”的科幻小论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例:进行班级篮球比赛,为了防止运动员打滑跌倒,下列哪些措施是错误的: A.在球场上撒些小沙子;B.运动员穿的鞋底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扫净水泥地上的小沙子; D.穿上平底的塑料鞋。由于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老师还要经常及时给予鼓励,作出评价,指出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多次反馈多次纠正,使练习真正起到应有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教学方法选择得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各具特色,各展身手。新课程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有:(1)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2)使学生始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心理品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锻炼技能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在每一堂课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只要广大初中的物理教师广泛涉猎各种教学方法,吃透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征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产生理想的效果。
物理教师需要想方设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让初中生找到“自我”,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学习“生活”的物理,使他们找到“信
心”。教师通过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最终使学生由“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
杜小娟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如何教会学生学好物理,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总复习,是我们备课组、教研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们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一、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搞好实验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我们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备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3、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二、注重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炉子效率和热机效率时,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接着让他们与机械效率进行比较,与班级考试中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比较。与功率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功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热机效率的概念,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率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就不会认为功率与机械效率之间有直接关系了,也不会认真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了。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体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五、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的课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通过我们备课组老师的团结协作,相互分工,步调一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