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时间:2019-05-14 09: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第一篇: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弃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城市开始“淘金”,他们常年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其子女留给老人照料,或托给亲人管护。这些被留下的特殊人群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很多陷入种种危机中:要么厌学情绪浓,要么逆反心理强,要么情绪低落„„如何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一直是老师、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而语文是最富情感化与人文化,把人性中最美好的爱和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等放置其中。作为在农村从教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着校园里7—12岁之间的留守儿童学生,怎样利用语文的这些特性去关爱他们呢?

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语文的情感化

7—12岁,正是一个人情感、品德、性格和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而留守儿童却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失落。刀某是个乖巧的傣家小卜少,但我发现这孩子特别内向,沉默寡语,成绩也不突出。记得三年级下学期,在上《花瓣飘香》时,我发现她特别激动,似乎眼眶都湿了。课后问她,她边哭边说“想妈妈了„„”。原来这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她跟奶奶两个人住,父母一年就回来一次。小女孩说:“每次妈妈给我打电话,听着熟悉的声音,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对刀某来说,她的爱就是一次次的手机铃声。在拓展课上,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爱是什么?》刀某把她的情况简单写出来了,其中有句感人至深的话:“我的爱在电话的那一边„„”我念了她的文章,—1— 最后说“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父母之爱,还有老师、同学之间的爱护和关怀。我们不缺乏爱,爱无处不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后来,小女孩开朗了许多,笑容也多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对留守学生我们更要倾注满心的爱意,“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自由”,长期缺乏关爱使得留守儿童更加在乎另一类“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所以在工作中我就特别注意以师爱来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客服空洞的说教,以真挚细致的关爱打动他们,这份爱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贯穿他们的整个日常生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旦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日后各方面的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用学科爱的情感魅力去关注留守儿童学生个体,利用语文话语优势,以情感人。在鼓励中让他们学会坚强,乐观向上,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

二、用语文的人文性去帮助留守儿童

小学语文的很多课文都具有人文关怀,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进入六年级下学期,老师和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中。但我发现李某基本上不说话,眼神飘忽不定,总是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写的作文,还流露出淡淡的“厌世”情绪。原来该生父母几乎三年没回家,加上他性格内向朋友太少,就出现这种现象。之后我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尤其在上《理想的风筝》时,我引导学生讨论明白:对生命的热爱,就是要尊重生命,生命是最伟大!对生命的热爱,就要学会抗争!不是吗?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一—2 — 种美好愿望。我们会受苦、受累、奋斗、挣扎,我们亦享有诗歌、阳光、自然和亲情。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思考:“父母常年在外是为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就悲观丧气,对得起自己及父母吗?”全班同学包括李某都在认真思考„„

语文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文字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观点或见解的。通过语文学习,留守儿童学生将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和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元,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最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思想,让他们享受爱的滋润。

三、让留守儿童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主人

留守儿童正处在儿童时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独立自主无原则的需要。一个周末的早晨,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杨某的奶奶给我打来了电话,杨某因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近段时间迷上了上网打游戏。上学、网游成了他全部的生活。我明显感觉到奶奶在电话那头老泪纵横„„怎么办呢?针对杨某的这一情况,我在上《恐龙》一课时,要求学生从书刊上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特别强调可以上网查找,并教给了同学们网络搜索的方法„„我看到了杨某兴奋的表情。第二天的汇报课上,他滔滔不绝的向同学介绍着“三角龙”、“异特龙”、“雷龙”、“长颈龙”„„

从他的话语中,我明白借助他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回到学习中来,走

—3— 上正途是完全可以的。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尽量避免程式化的设计,备课多花时间,多备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最大化的因材施教,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发挥,特别是一些基础差落后的留守儿童,我们可以借助语文知识多思想性的特点,借助网路,引导学生探寻其中有价值的信息,“阻”不如“疏”,老师的“怒批”只会让学生陷入自卑或自暴自弃的境地,让留守儿童学生学会正面合理地利用网络,更灵活的学习知识,让这些孩子能轻松自在的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一种对他们的关爱。

四、语文教学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部分留守儿童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有的甚至一堂课一句话都不愿意说。新颖的东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尝试把游戏、比赛、音乐、美术等都带入到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不断拓展课文知识,合作交流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舞台剧、小品等,让学生来表演,涌现一批批小主持人、小演员。我发现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不断的尝试,他们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能主动的参与班级活动,乐于与老师同学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

就近年来广告乱用成语的现象,我组织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提前一个星期把任务布置下去,让他们留心身边的广告、电视宣传等,先整理出乱用词语的现象,然后分组辩论。通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学生纷纷将自己发现的问题给列举了出来,如补品广告的“鳖”来无恙、止咳糖浆的“咳不容缓”、卖衣服的“一件钟情”、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连平时上课一言不发的同学,也准备了几条,可见其确实准备了、参与其中了。辩—4 — 论环节里,在主持人精彩的开场白里,拉开了正反方的激烈辩论,辩手们唇枪舌战,小组内不断讨论,为本组选手出谋划策,课堂气氛热烈非常。

在这样的课堂里,那些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都能主动的去参与小组活动,为本组选手出谋划策,通过这样的活动从而也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为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架起了桥梁,同时留守学生心灵得到温暖,能够感受到温馨,得到爱的阳光雨露。

总之,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可利用语文的情感化、人文化的特点,为他们撑起一片温情的天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

—5—

第二篇: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走访日记

2012年11月19日天气:雨星期一

樟树市第八小学刘艳红

星期一下午放学以后,我冒雨到街道就近的几位学生家中访问。天下着雨,我的家访却很顺利,因为天下雨家长都不能外出做事,反倒成全了我。每到一家,家长都很热情,尽管身上淋了雨,脚上溅了泥,但心里都热乎乎的。

当我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我班学生刘宇帆家时,她的奶奶迎了出来。老人忙着招呼我入坐。一番寒暄过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告诉我,孩子两岁里父母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两次,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说孩子表现得很懂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事情,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他会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感动得流泪。

听了老人的讲述,我得知刘宇帆同学在家是个好孩子,很爱学习的,学习态度挺自觉,挺认真,不懂的问题也喜欢问;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等都能各自独立完成。接下来我俩就刘宇帆同学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和活动情况向奶奶进行汇报反馈,就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情况与奶奶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双方都对彼此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

通过这次家访,我的感受是:家访,是家庭与学校交流的平台,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第三篇:请给予留守儿童多些关爱

请给予留守儿童多些关爱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只有家里老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这一部分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滋润,他们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不佳。我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孩子——xx。

xx,父母离异,跟随母亲,但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都由外公外婆照管。这个孩子平时和同学相处的不错,就是一到我们老师面前就变得沉默不语,有时候问他十句可能只回答你一句,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他说都无济于事。现在到了三年级,也是孩子心理上的转变期,他的这个特点越来越突出,这学期已经有三次缺课行为,头两次我在晨检是发现他没到校,都是电话联系他家人,都说起来迟了,怕迟到不愿来校。由于他家距离学校较远,老人送他来校也不方便,我都准许他第二天坐接送车来校。就在这星期一他又没来,我还是电话联系,说是作业没完成不来,我叫他可以来学校补,让他外公送来,等到放学还没见他来。星期二他的座位照样空着,看来不打给他妈妈是不行了,联系了他妈妈,她说今天有时间赶回家一趟,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直到星期四的早上门卫告诉我xx和他在学校门口。我心里想着终于来了,可当我跑到校门口时看到的是他赖在地上,外公和门卫在那使劲地拉他,他的反抗很强烈,就是不进校门。我过去和他好好地说都不管用。以前听他妈说他最怕爸爸把他带走,我就问他是不是爸爸回来了,他点点头。知道他不想跟爸爸,我就骗他我们在学校里呆着爸爸是不敢来接走你的。一开始他还是不进校门,后来我好说歹说终于跨进了校门。我心里想着他有好几次不来读书的情况,可能也有点厌学,我没有让他去教室,把他带到了办公室。整整一节多课都在劝他,和他讲道理,直到我说到你这样做妈妈在外地会很担心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妈妈不要我了。我就断定是他妈妈讲的话伤害到他了。我就和他说:“你妈妈怎么可能不要你呢?你是她最宝贝的孩子呀!”他低着头不吭声。我想一定要当着他的面和他妈妈说不能不要他,也许这样他才会安心上学。我拨通了他妈的电话,说xx来学校读书了,他开始表现好了,你怎么可以不要他呢?他妈妈也是一言难尽,男孩子肯定也调皮,平时一有什么事好好和他讲不听,就揍他一顿,实在没办法了。我听了她的话也愣了一下,“打”肯定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为什么平时不去多关心他呢?当我问她是不是不要自己的孩子了,她当然否定了这个说法。为了让xx知道她妈妈这样说是假的,我就把电话给了他,让他母子之间好好沟通一下,更多的也是想让他妈妈多关心他。几分钟的通话里,xx一直在点头说:“嗯。”看着他这样我想他心是稳了。他妈妈让他这学期好好读书,等过年回来再接他到自己身边去读书。听到明年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他就没有之前想着要回家和不进教室了。我也再次开导他

只有现在好好学习了,明年去别的学校老师才会喜欢你。就这样他自己拿着书包,我牵着他进了教室。看到他在自己的座位坐下了,我才算舒了口气。

xx这样的孩子不单单是留守儿童缺少亲人的关心,还有父母离异给他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这样的孩子更多的需要我们身边人对他的爱,只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温暖,他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怎样在课堂上关爱留守儿童

怎样在课堂上关爱留守儿童?

在课堂上,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注重在生活学习、亲情体验等方面的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是:

开展赏识教育,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有些学生的思维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们没有考上大学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计算机维修工,你能说他们不成功吗?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留守学生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我班的留守学生刘媚笑同学,成绩不够理想,沉默寡言,读书时都不敢大声朗读,因个头小遭同学嘲笑、戏弄。但她在课堂上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勤于思考,常因见解独到,受到老师的表扬,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不足,慢慢地,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期末获得了“进步奖”和“优秀奖”。当她双手捧回奖状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找到了自信,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动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还考入了重点高中。由此可见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甩掉压在身上无形的自卑巨石,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第五篇: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汤勇 廖德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于今年2月发布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宁夏、安徽等26个省份出台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本期刊发两篇文章进行评析。

最好的关爱是爱的教育

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不让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引导扶持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专业服务等举措,虽然能对关爱留守儿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都还仅仅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从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较之物质及其他方面,爱的缺乏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和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现在的留守儿童,有家庭经济的好转,有国家资助政策的保障,还有精准扶贫的推进,在生活及温饱上大多不成问题,他们最缺少的是爱。

这种爱的源泉首先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但既然打工是中西部地区众多为人父母者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甚至在整个社会转型时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那么我们的乡村学校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爱”的责任。虽然这个担子很沉,但却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然,而且挑与不挑大不一样。

留守儿童大多家境一般,自身学习条件也不优越,他们来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的,更是来这里生活的。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更需要得到饮食起居的照料、师情友情的慰藉、亲情父母情的补偿。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应有的分数和成绩,更需要得到兴趣爱好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留守儿童的爱,便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给留守儿童多一些阳光雨露,多一些爱的滋润,多一些心的呵护,多一些精神层面的关照。比如,尽力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专业心理辅导员队伍,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接受心理辅导;建好乡村少年宫,让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参与,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又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既迸发他们的智慧与活力,又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变得阳光与自信,都能在校园里抬起头来;建好“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条件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与交流,让每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对留守儿童还要经常家访,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他们的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教方法,让这些父母没在身边的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收到与学校教育同步的效果。

有句话说得好,“希望上天给笨孩子一个矮树枝”,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枝可依,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野百合也有春天”,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跟上节奏,让每个留守儿童不掉队,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春天里绽放如花笑靥。

(汤勇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精准关爱”要有可操作性

儿童留守现象本身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应当说,许多地方在落实《意见》上采取的措施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基本上涵盖了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教育环境、心理辅导、生活关爱等各个方面,并且在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上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宽泛的提法多了一些,而且许多提法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政策措施的落地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比如,务工人员将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告知村(社区)和子女就读学校(园),用工企业、单位要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等规定,看起来已经细化到了最基层单位,但是如何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收到基本信息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基本信息的使用应当有怎样的规范,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内容。而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则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企业提醒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当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政策是父母能否带上孩子外出务工的关键,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不是他们不负家庭监护责任,而正是为了尽家庭的责任,为了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家庭经济环境。既然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提醒、督促”就是一种无效的规范。

在我看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措施办法,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以目标来落实目标,而不是以具体办法来落实目标,最终只会沦为口号式落实,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以用工企业、单位的责任为例,与其让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还不如要求用工企业采取实际行动,比如提供相应比例的夫妻房、家庭房,为务工人员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条件。也许这种针对企业的责任要求在目前只能起到倡议的作用,但总算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方向,在“治本”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与空泛的“提醒、督促”相比好了太多。

其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各地的措施办法应当把落脚点放在服务上,而不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要求上。特别是不能给务工人员施加强制性要求。儿童留守现象的出现,其本身就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

许多地方在“治本”的措施办法上,多是着眼于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当然也有一定的创业政策支撑。但是,支撑创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空间,而开发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将愈加成为常态,把人“留在老家”的思路,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也不可能有明显的成效。

完善影响儿童留守现象的公共服务政策,主要责任在务工人员流入地。流入地本身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并没有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考量。要达成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必须正视并解决流入地公共平权政策这个根本性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制定措施办法,固然有着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利益平衡的难度,但却是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解决方向。

(廖德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下载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 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却留在了家里,导致孩子与......

    关爱留守儿童,给予一个温暖的家

    关爱留守儿童,给予一个温暖的家 随着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关爱留守儿童也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呼吁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每一位老......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留守、单亲及贫困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农村基层群体,近年来,随着大堰镇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我镇本来就是奉化......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汪棚镇黄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宝应县泾河镇灶户小学 孟兆祥 为关爱留守儿童,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积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12月5日下午,宝应县萤火虫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进灶......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

    放飞梦想,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放飞梦想,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关爱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使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度过一个欢乐、祥和、难忘的......

    在关爱留守儿童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初冬乍冷,寒气逼人,然而我们去沐浴在春天般的温暖之中,今天安徽科技学院和总铺镇在此共同举办“打手牵小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这个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