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 陈 军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天。生活在缺少天空庇护下的孩子,他们是否孤单?是否习惯了久久在门前守候爸爸妈妈的归来?是否习惯了自己照料自己、心事只向自己倾诉?他们需要的又是什么?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我与一群留守儿童朝夕相处,感受他们的快乐和哀愁。也许我接触的只是个案,看到的问题不够全面,但我希望借一滴水折射整片海洋,以一粒沙窥见整个世界,用一些个案来探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我所教的班(五年级)共有38名学生,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19 人,父母一方外出的11人,只有8名学生生活在父母身边。
二、留守原因
1、家境贫困。因生活贫困父母外出打工,其中包括因病致贫、家庭子女多负担大等。
2、家庭条件差。因人均耕地少,多年来形成成年人到外地找工、做生意的传统。
3、攒钱以备后用。用于孩子教育、建房、儿女婚嫁等,希望给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4、争强求富意识。想生活的更好或比周围的人生活的好而选择外出打工。
5、社会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及所从事职业使进城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因为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学籍、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等问题,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三、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我班有30名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隔代教育无论是从体力、精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很大一部分是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我班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 “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最典型的例子是班上的卓成龙,今年13岁,谢圩村人,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其长年和奶奶生活,该生基础较好,但厌学,课堂、课外作业从来不写,每次考试语数均靠天收,且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往,是典型的“学困生”。还有张梅、刘宝、石朝宇等留守儿童也是典型的“学困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极度厌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人身安全难以监管。大多数承担监护的祖辈,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思想教育、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还有打麻将、饮酒、迷信等陈规陋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只能在课堂,放学以后和节假日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成为学校监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课余时间的情况,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品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儿童学校、家长两头欺骗,出现逃学、偷偷上网等现象,甚至个别人有偷窃行为,成为“问题学生”,对他们本身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1、广泛开展家教指导。学校可以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印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针对当前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会和学校联动的关爱网络。学校要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家庭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校和老师与临时监护人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2、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为了填补留守儿童的空闲时间,消除孤独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幸福、祥和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校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举办写作、书法、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体会成就感,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这样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3、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构筑“留守儿童”关护网络。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现今情况下,单靠学校一个方面的努力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保护网。五条辐射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学校、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关键是教师,配合靠父母,我们都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祖国艳丽的花朵。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31―01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
从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还有少数留守儿童无监护人,但隔代抚养情况最为普遍。留守儿童主要监护类型有以下几种:
1.隔代监护型。即孩子的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代替孩子的父母承担抚养、教育和监护责任。这是目前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监管方式。
2.寄养监护型。即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监护或寄宿在学校。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无祖父母的照顾或祖父母年老体弱,无力承担监护义务,父母就把孩子托付给近亲属监护。
3.自我监护型。即父母外出务工,家中孩子无人照料任其个人独立生活。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自立性比较强,但由于这类留守儿童恰好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无人管束,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行为习惯差,发生的问题也较多。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心理状况
1.渴望心理慰藉和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最多的是孤独,受了委屈无人安慰,有了困难无人指导,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大多对人冷漠,态度粗暴,女孩则胆小孤僻。
2.学习滑坡、厌学逃学。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或无监护人,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鼓励,出现学习滑坡以至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有些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忽视或被同学讥笑,由此感觉受到冷落或打击,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3.道德意志薄弱、小偷小摸、撒谎欺骗。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影响少,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不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成为问题儿童。
4.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部分留守儿童喜欢与人对着干,即便是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他们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久而久之,发展到嫉妒别人,表现出动不动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去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相处。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1.强化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建议农村中小学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是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2.针对留守儿童家庭特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在监护人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担负起指导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农村学校必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点,低起点,高效率,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积极主动引导和帮助家庭教育留守儿童。
3.遵循孩子身心特点,引导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同辈群体虽然是孩子自发的组织,但只要引导得当,它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诚的关心赢得孩子的信赖,掌握同辈群体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与群体的“小首领”交上朋友。其次,通过交谈、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妥善处理群体内的矛盾,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孩子对不良社会诱因的“免疫力”。最后,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闲暇教育,吸引群体成员投身于集体生活,弥补孩子的亲情缺憾,创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文化。
4.发挥农村优势,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学校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对家庭和同辈群体加强指导外,还应从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开发活动课程,愉悦留守儿童的身心,填补他们生活中的空白。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或实践。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每个村选择几户素质较高的专业户加强联系,将校外教育基地建到农户家中,让感兴趣的留守儿童在休息日能上门学习,做到“离校不离教”。编辑:郭裕嘉
第三篇: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0
目录
诚信声明...............................................................................................................................................2 摘要.......................................................................................................................................................2 引言.......................................................................................................................................................2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3
(一)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3
(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道德意识低...............................................................................3
(三)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存在健康安全隐患...................................................................3
(四)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严重...........................................................................................4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4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4
(二)学校教育不足...................................................................................................................5
(三)政府和社会重视不够.......................................................................................................6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7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7
(二)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积极作用,注重对孩子的理论教育...........................8
(三)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关注留守儿童,加大财政支持...........................................8
(四)从留守儿童自身角度出发,要提高意志力,健康成长...............................................9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
****年**月**日
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小生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该群体的存在已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的稳定发展。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重视不够,致使留守儿童性格孤僻,道德意识低,犯罪现象严重。因此,家庭、学校必须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他们的理论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提高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对策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1]。目前,我国有近1.5亿的农村在外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2]。并且据调查有74.6%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没人监督[3]。随着城市规模扩建的需要,城市的务工人数激增,国家和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大对农村的发展,接连出台增加农民收入,减免农业税,免除农村小学学生学杂费等政策,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然而中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发展不平衡。于是,在这体制转轨,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农民工的生存状态问题以及农民工背后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不可避免的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不但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有效性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远程教育设施不完善,消息闭塞。这些都使学生不能得到完善的引导和教育。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于天各一方的极不道德的亲子关系模式中,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的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 2 种压力,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人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4]。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又得不到有效制止,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少儿童伴有害羞,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倾向。家庭监管的严重缺位,还导致诸多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失误,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大难”,亲情的缺失还严重影响力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致使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有时出现攻击型性格趋向,自控力差,好冲动,易吵闹打架,从而极易被社会上不法分子引诱参加打架斗殴,吸毒,抢劫,参与买凶杀人等非法活动,走上犯罪道路。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道德意识低
儿童处于接收知识的关键时期,此时有正确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却几乎无人监督和指导,学校老师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加之他们本身的学习自主性,自治性,积极性差,无耐心,无吃苦精神,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不少留守儿童把奖励作为自己学习动机。还有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变为一种情感需求,他们在家里倍感孤独(55.9%的留守儿童感到孤单),希望通过学校伙伴的陪伴而得到情感慰藉[5]。再者,他们认为,学习好怎样,不好怎样,考高分又没人关心,没人奖励。还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条件艰苦,去学校还要走很长的山路,四五点就要起床,睡眠严重不足,不能全身投入到学习中。总之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比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比整体差。一些留守儿童受爷爷奶奶宠爱,变得任性、固执、自私、我行我素、不尊重长辈、好逸恶劳等等。
(三)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存在健康安全隐患
监护人缺失,无正确引导,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产生诸多健康安全隐患。长期和思想观念陈旧,有无多余精力和时间照顾他们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多数孩子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按时吃饭,更不注意营养,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还有一些孩子患病因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死亡。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上网时间更是屡见不鲜。
(四)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严重
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监督与管教,他们分不清好坏,掌握不了轻重,极易受社会上不法分子的教唆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统计,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犯罪率远高于非留守儿童的犯罪率。
鉴于此,如不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施以有效心理、道德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势必会给他们的道德成长带来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讲,由于家庭中缺少父母的关爱,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正常恢复,造成许多心理障碍。长时间的两地分离,孩子和父母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他们之间的隔阂也日益增大,甚至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变的不可调和。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会变得叛逆和极度任性,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与开导。但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加剧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助,也将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峻,所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具有复合性。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其形成的催化剂,学校教育的失衡加速其严重性,社会的忽视使其快速恶化,政府的不作为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面临巨大的困难,这种种综合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一)家庭教育的不足 1.亲情缺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重要的初级群体,家庭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在儿童的心理、道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父母不仅可以为子女提供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条件,使他们尽可能的快乐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给与子女无可替代的关爱和照顾。亲情是无价的,亲情是最可贵的。这种亲情可以在孩子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时给予希望;可以在孩子孤单无助时给予抚慰;可以在孩子受挫时给予鼓励;还可以让寒冷中的他们体会到温暖,黑暗中的他们看到光明。父母不仅可以向孩子传授知识和道德,还可以以间接方式扩展对孩子们的情感支持和教育,因此父母对孩子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农民工向城市的大量涌现,使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道德严重缺位。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科学教育和正确指导,情感上也得不到理解和疏通。是留守儿童难以获得自我的良好感受,更难产生安全 4 感和信任感。和其他儿童相比,他们更易感到自卑,承受能力更差。他们大多数和祖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寄住在亲戚家里,老人溺爱,亲戚疏于管教,他们往往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还易形成任性自私,情感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总之亲情的缺失,给留守儿童的亲情交流,身体发育,生活习惯,性格形成都带来了不利因素。
2.零用钱使用不当
农民工辛苦打工是为了孩子,然而孩子最渴望最需要的却是关爱。父母常年在外,觉得亏欠孩子,就给孩子寄足够的零用钱,寻求一点心理平衡。可孩子们还小,不会合理使用,手中的钱大量用来买零食,买玩具,玩游戏,染上不良嗜好。情节严重的,甚至学会了吸烟、喝酒、打架等。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形成攀比、虚伪、蛮横、霸道的心理,形成扭曲的性格。
3.监护人监管不力
父母家庭角色被其他监护人代替,而监护人所关心的更多是孩子的物质生活,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情况,因此无法对其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无法担负起教育孩子做人及习惯培养的责任[6]。一些留守儿童被轮流寄养,责任不明确,孩子往往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
(二)学校教育不足
1.学校未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是儿童的第二个家,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小学教育对他们影响深远,因此学校要履行好这份责任,让孩子们能在一个宽松、舒心、良好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童年。然而我国的农村学校,大多坐落在山沟,校园建筑陈旧,校内杂草丛生,校外垃圾堆山,四周墙壁也很不稳固。还有农村大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低,教师之间比职称、比工资、比奖金。对留守儿童几乎是不闻不问。同学之间也是比吃比穿,比谁的父母钱多,比谁的父母官大,他们自私自利,不团结,不互相帮助,有些班干部行使特权,从不打扫卫生。一些还联合起来嘲讽、欺负留守儿童。这样的学校生活,对留守儿童可谓雪上加霜。父母不在,本就无人关心,加之一些“野孩子”、“无娘娃”的代称,使他们变得更自卑、更孤僻、更忧郁,心理问题也就更多。
2.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方式不完善
我国早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虽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虽课程表上有各类 5 科目,但其实真正开设的就两门,语文和数学,根本不考虑这样单一的教学对学生的真正意义,只是要求他们考高分,分数的高低成了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与儿童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等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开设,开设的也只是形式而已。另外,农村小学的教育方式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方式陈旧而单一,严重阻碍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老师教的死,孩子们学的死,没有创新,犹如走进了一条毫无声息的死胡同。死记硬背,思想简单,以至在生活中遇事不懂变通,反应不灵活。这种教育方式的失衡,使学校也不能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学校也很难对学生提供多人性化和针对性的教育。所有这些都制约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学校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
虽然国家已高度重视小学教育,为小学建设提供了大量资助,实施了许多有利的政策,但小学设备仍然不完善,师资力量仍然跟不上。农村小学,只有极个别的中心小学,教室设有多媒体,而山上的大多数小学,甚至连粉笔都短缺,教室里桌凳陈旧,卫生工具几乎没有,冬天还得孩子们自己烧炉子,体育器材也几乎没有,都是些孩子们自制的沙包,键子。钢琴呀,电子琴呀的根本没见过。总之教学设备的不完善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还有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留在农村的,多是一些老年教师,思想传统,教学单一,素质又不高。由于农村福利低,条件艰苦,优秀教师大都不愿去农村。而农村的多得是当地居民,他们每天好几门课,而且带几个年级,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根本无多余时间和精力关照每一个学生。而留守儿童就会更觉得不被老师重视,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各种情绪。
4.寄宿制生活刻板无聊,学校不重视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伴之寄宿制生活也突显出来。孩子们还小,寄宿在学校,每天宿舍、教师的两点式生活,他们只觉得单一无聊,根本无快乐,无自由而言。这使他们更想父母,更想家,根本无心学习。还有学校不重视儿童的心理教育,只关注成绩,成绩决定命运,成绩决定未来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是我们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应试教育,升学考试这一沉重的枷锁,使儿童失去了纯真与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的冲动。江苏一个女孩一直都是班上的前几名,一次考试不理想就服毒自杀。我国的只重视应试教育,不注重儿童的心理教育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呀!
(三)政府和社会重视不够
正是由于这份处于社会底层,身在城市却融入不了城市的尴尬,造成农民工在从业时自身无力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他们从事的都是城市居民不愿干的脏活累活,还时常面临种种困难,这种物质上的无保障和精神上的焦虑感,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方面的许多空缺和失误。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活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总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每一个人,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而留守儿童正处于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求知欲高、抵抗力低的阶段,外界环境对他们极易产生诱惑。在这个金钱社会,人们都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浮躁虚伪等已渐成风,有意无意影响儿童。游手好闲、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物质攀比等思想泛滥,特别是社会文化市场的精神污垢,皆是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诱因。那些渲染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影碟,卡通画册,色情网站等,还有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都极易使孩子染上不良行为,甚至酿成悲剧。还有就是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问题不够重视,这一重大课题应放在关键位置,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关注,全社会解决。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教育。因此父母的作用则显的举足轻重,父母应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教育,只有从小扎好跟,以后才能长直长大。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关心,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要转变心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更多地与子女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亲情,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相当重要。如果家庭附近有工厂的,就不要外出打工,如果有必要一定要外出打工,无必要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和孩子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孩子最依赖的就是父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孩子对父母充满爱戴和信任。“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向块宝。”有了父母就有了温暖,孤寂的心灵就会得到抚慰,迷乱的心思就会得到指引,所犯的错误就会得到及时的纠正,获得的进步也会得到鼓励。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任何事情,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讲诚信、做事认真、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孩子从小受到熏陶,与人和谐相处,成为一个 7 懂事的好孩子。反之如果父母天天吵架、虐待老人、抽烟、打麻将,不仅无时间照看孩子,这些不良行为还会影响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用表扬的话语鼓励他们,他们都是天真、可爱、聪明的,正确引导,培养兴趣,提升性格。并且要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谈心,使他们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树立远大的理想,自强不息,这才是真爱。如果实在没办法,父母必须外出打工,一定要确定好监护人,经常和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其次还可以通过电话、视屏等及时与孩子沟通,讲自己的经历与艰辛,听孩子的烦恼与趣事。这样会加强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以至沟通祖辈与孩子间的感情。
(二)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积极作用,注重对孩子的理论教育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父母不在,缺少家庭教育,因此学校要加强履行这份责任,教育好他们。首先,学校必须关注他们,公正公平的对待他们,他们需要更多的爱。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这里所说的环境除了校内外环境,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校领导和蔼可亲,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切条件,教师整体素质高,对每个孩子充满希望,充满爱。学校教育方式应进一步完善,对孩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古怪的孩子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要多鼓励他们,教会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切记打孩子,骂孩子,更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多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心服口服。如果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对,有时会起反作用,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染上更多的坏习惯。还有班主任要做好各项工作,不仅要及时观察,纠正每一个孩子的错误还要和孩子的监护人及时沟通,并且要适时适机多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设立一些小咨询室或“知心姐姐”等,能让孩子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倾吐心声,减少心理问题。对寄宿制学校应加以完善,要保证宿舍干净、舒心,食堂饭菜营养卫生,并且多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寄宿生活,校领导也要经常慰问。
(三)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关注留守儿童,加大财政支持
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毫无疑问会对留守儿童起巨大作用。国家出台新政策大力支持,农村政府也要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大发展。进一步完善“三农”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修缮破损校舍,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加大对教师的工资补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号召吸引大学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支教,同时力争留住优秀教师。8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孩子随父母进城上学,并且与城市孩子的教育同等对待,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其他地方教育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靠一己之力或单方之力无法解决,因此,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只有家庭、学校、全社会联合起来,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是留守儿童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
(四)从留守儿童自身角度出发,要提高意志力,健康成长
作为留守儿童,虽然缺失了很多,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因为是留守儿童,我们学会了坚强,不及可以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帮爷爷奶奶干家务。因为是留守儿童,我们更懂懂得感恩,感谢父母外出打工养育我们,感谢学校及社会对我们的帮助。作为留守儿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完成作业。我们还要学会理财,哪些钱要买学习用品,哪些钱又要存起来,这都有助于以后的发展。我们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我们还要学会辨别是非,分清好坏,坚决抵御各种不良诱惑。总之,我们要做一个懂事、乐观、健康的“留守儿童”。
结束语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并且这一问题的解决社会意义重大,它不仅使留守儿童感觉到了关爱,还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除此之外,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J].新华网,2009.[2]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33.[3]缪保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4]张国举,王彬竹.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1).[5]叶敬忠,贺聪志,吴慧芳.留守中国—中国留守人口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第一版).[6]杨聪蕊,赵存章.浅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J].考试周刊,2011(24).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Education
XiaoSheng-ZHANG(Education department in Long dong university,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745000)
Abstract: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group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state.Due to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ithdrawn character, moral consciousness is low, the crime phenomenon is serious.Therefor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the school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ldren, pay attention to their theore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to improve their willpower, let them grow up healthily.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education problem;cause;countermeasure
致
谢
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倪嘉敏讲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倪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倪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感谢我的520室友们,是你们的关心与友好,让我度过了大学四年美好的时光,毕业论文也是在你们的意见和帮助中完成的,很感谢你们。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你们不仅给予我足够的物质条件,还给予我精神上的极大鼓励。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的,你们永远快乐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
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
童 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
了 11.9%。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2)家庭教育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这些儿童如何进行教育,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教育界的角度来讲,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日益增多,给流入地城市的基础教育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中小学校已经不堪重负,因此就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教育资源来说,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全部进入其父母的所在地城市读书是不太现实的。另外,由于农民工的个人、家庭原因,仍会有部分农民工子女坚守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关爱应该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主动联系,及时向其父母、监护人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达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2.建设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降低辍学风险、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更多适龄儿童在校寄宿,通过寄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护、照顾和关爱,让更多学生感到学校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3.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把留守儿童问题当作一项课题研究。
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予更多关爱.对留守儿童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逐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4.提高、强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及水平。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与监护人进行经常性直接交流。对监护人进行相关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帮助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使其懂得
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通过家校互动,在家庭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三、小结
目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比如建议政府建立专门的打工子弟学校,赋予孩子在父母身边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享受所在地学生就读的待遇。也有主张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让农民工子女能在地域上灵活人学,以受到更好的、更方便的教育。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良好愿望,将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实行集中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
第五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甘肃省渭源县麻家集小学侯海祥 【摘 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现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情感
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
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
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
纪校规等,这就为他们的教育学习制造了思想障碍,使得他们极易产
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人格方面。《教育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
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并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
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
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儿
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动因是家庭、学校、同伴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
等社会宣传媒体,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
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
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
感交流与理解。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
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
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
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有20%的农村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
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
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
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
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
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
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
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
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
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
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
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鸿沟更趋深阔。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把
“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
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
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儿童享受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
源。但是,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
门,因为许多学校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儿童。
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
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3.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
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
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
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
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4.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
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
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
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2009、11.[2]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4]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