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

时间:2019-05-14 11:0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春江中心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留守儿童”现象作为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现象或者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自2004年开始启动,教育部、全国妇联及部分省市县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我乡学校将“留守儿童”教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各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向人民和社会负责。要求学校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代理家长”素质;落实家访联系制度,在春节期间全面走访“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沟通思想;推行寄宿制管理等。但由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队伍庞大,而且又是一个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学校都感受到力不从心,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深入了解我乡各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学习、生活、性格、心理、道德养成等方面),探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各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研究内容

①留守儿童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研究;

②“寄宿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利与弊研究;

③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研究;

④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⑤学校对托管留守儿童有效帮助研究;

⑥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三、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四、研究假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校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留守儿童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生,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制定体现学生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5、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进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坚持渐进性原则,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相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 30 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 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9、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0、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实验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资料,制订并完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学校,建立研究档案。

第二阶段:(2009年8月——2010年7月)全面实施阶段

按照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0年8月——)总结推广阶段

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实验研究报告;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咨询录;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文集;阶段性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相关论文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留守儿童”成长成果展。

九、组织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学校非常重视此课题的研究,已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亲自任组长,各学校教师为小组成员。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下拨专项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正常进行。

2、我们学校留守儿童数量大,易于积累一手资料,便于调查研究。

3、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有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参与研究的教师都是学校一线年轻教师,精力充沛,素质高,业务熟。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农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内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一方面,农民工的进城支援了城市建筑工作,另一方面,在农民工付出劳力的同时,为自身家庭的经济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带在身边到市内就读,他们继续留在家乡,暂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一个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弥补或尽可能减少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城市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一方面,农民工的进城支援了城市建筑 最近,我校对县以上骨干班主任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班内留守儿童人数大多在1/4以上,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饭穿衣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3、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率超过7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父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处于中差的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二。由于亲子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化”,亲密度较低,而矛盾性较高。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引起或诱发了儿童不良人格因素,如比较冷淡、孤独、寡言;冲动任性,自制力差,易心烦气躁;自卑拘谨,抑郁忧虑;紧张焦虑,心神不安。不良人格因素又导致了儿童心理问题和学业不良。如说谎、不完成作业、逃课、和同学闹矛盾、沉迷于游戏等。“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表现不佳、性格和行为等明显偏差,不能完全归咎于有关儿童群体的留守状态,非留守儿童群体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教授分析说。但他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状态催化或加重了有关儿童群体原先处于萌芽阶段的各种问题。

基于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就显的相当重要了。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前提,通过教师、通过集体采用“一对一”的帮教,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帮助、疏导孩子们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那么,留守儿童中存在的教育管理问题便会一一

迎刃而解。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心理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本课题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县外的其他地方工作、经商、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学龄儿童。

本课题中,我们将力求通过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激励,引导同学对其帮助、关心等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进步,以达到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五个内容:

1、留守儿童的主要类型;

2、留守儿童存在的影响学习的心理障碍;

3、教师在教学中教会留守儿童掌握一些独立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4、发挥集体力量促进留守儿童的情感机能积极健康发展的方法;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的重点

(1)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的措施研究

五、研究的对象、思路、方法及主要观点

1、研究对象:本校骨干班主任教师所执教的班级:一年二班、二年一班、三年一班、五年三班、六年班。

2、研究思路

从学校目前的现状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化教育功能,不断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摸底、分析,制定具体研究计划开展实践研究,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调查法。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对他们的教育 方法。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运用,以求实践创新。

(4)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进行提炼验证,认真反思。

(5)实践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比、实验班的开设等,论证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的可能性、有效性。

4、主要观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

(2)改进教育方法,根植于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体现新课改理念,让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3)以留守儿童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

六、研究的目标

1.用情感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方法。

2.探索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七、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用情感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进步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遵循科学教育的原则,使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去追寻,去探求。

2、整体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儿童各方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某一方面的素质得不到及时的、正常的发展,以后往往难以补偿。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针对性原则:留守儿童中有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异地工作、父母离异、寄养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主体性原则:每一个留守学生,既是优化研究的承担者,又是优化成效的体现者。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承认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承认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采取各种优化措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5、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进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用情感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进步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既要保持期望,又要允许反复;既要主动优化,又要耐心等待。对于留守学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大加赞赏坚信滴水终能穿石。

八、研究的价值

1、可能的创新之处

关注了教育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构建 “博爱”的学校教育文化;通过实验研究,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2、理论意义

打开农村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也为各级政府行政部门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

3、应用价值

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九、研究的周期、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三年,即:2010年12月——2013年12月。

共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组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3)调查访问,确定研究对象;

(4)研制切实可行的课题计划;

(5)召开开题会;

2、研究阶段(2011年3月——2013年3月)

建立研究学生档案、组成互助组、成立心理问题咨询室、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

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完成各项成果资

料整理,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十、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编写《留守儿童学习进步个案选》和《从心理教育入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方法》,参与研究者各自撰写研究总结及成果论文。

十一、研究的主要措施

1.调查分析,研究个案

我们拟订在实验班级级进行学习状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的目的在于,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原因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在研究中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达到留守儿童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目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留守儿童建立跟踪研究档案。我们将设计留守儿童一周情况记录表,分家庭用和学校用两种,分别由监护人和教师及时记录这些学生一周来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2.多种渠道,优化心理

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通过环境渗透、注重交流等多种渠道,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十二、研究的组织分工

(一)领导组

组 长:吕四海

副组长:陈胜利负责课题指导工作。

(二)课题组

组长: 胡燕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的总报告、负责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工作

副组长:马腾负责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实施与管理、研究成果的表述

成员:各班班主任

留守儿童的类型及存在哪些心理障碍。

教师怎样教会留守儿童掌握独立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发挥集体力量促进留守儿童的情感机能积极健康发展。

宽川乡中心小学

2012-7-5

第三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告

镇巴县田坝乡中心小学康积燚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经陕西省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6省级课题(课题批准号:SJJYB06062)。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经校领导批准,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全体教师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目前,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党中央高度重视,但仍缺乏正式研究,而劳务输出已成为经济贫困的山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农村家长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家长外务工已成为家庭经济创收的必由之路。大部分家长外出,孩子寄宿亲戚家或留在家中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甚至跟外公外婆生活。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溺爱,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脾气,沾染了不交作业、打架赌博、顶撞老师甚至逃学的不良习气,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是时代的要求,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教育部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有力的参考,为我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德育工作开辟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乡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曾对留守儿童采取了跟踪教育策略,收到了实效,为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在组织、设备、经费方面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组织上:学校设有教研室,有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组建了学科教研组,成立了德育组和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从事过

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德育工作经验,且有浓厚的科研热情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在设备上:学校有图书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开通了宽带网和校园局域网、建立了学校网站,这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经费上:学校坚持经费的40%用于教研工作,学校制定了教研成果奖惩制度,购买了课题研究光碟,落实专人管护原价设备,添置并安装了250G大硬盘,为电子课题研究资料的保存提供了保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中,着重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学习状况、留守儿童性格及不良习气的成因,以及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影响。掌握对留守儿童不良习气的矫正方法及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对留守儿童的转化作用,从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挖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2、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纵向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详细、全面分析,初步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转化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教育方法、手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4、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研究技能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全乡各校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存在此类问题的根源,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转化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2、农村小学特殊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采取跟踪教育,填写个案记录表的方式,分析特殊留守儿童性格、不良习气的成因,总结出矫正策略。

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对“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对留守儿童的转化作用”的个案记录,归纳整理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留守儿童摸底统计。

2、课题研究理论学习。

3、命制调查问卷,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4、召开课题组会议,筹备开题工作。

5、撰写开题报告。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1、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主要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调整教育策略,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以便进行动态调整。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3、实验研究法。根据总课题确定相关的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围绕总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组织子课题组分组展开深入研究。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转换化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定期检测。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5、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收集典型案例,并对典型案例

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方法。

6、经验总结法。定期组织专题交流、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7、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查阅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综合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以求实践创新。

七、课题研究周期及步骤

(一)研究周期

二年,即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1月至2006年12月)

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准备,起草课题研究计划。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2、第二阶段,调查了解阶段(2007年1月至3月)

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撰写书信等形式了解我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

成果形式: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

3、深入研究阶段(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

根据实施计划和调查总结情况进行研究,分期举办专题研讨会、开展个案研究、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组建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聘任代理家长、实行“代理家长制”、制定留守儿童转化考核方案及综合评价方案,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在教育活动中探索寻求方法,总结一套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各种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案例、留守儿童转化情况统计分析表册等。

4、总结阶段(2008年9月至11月)

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编印《课题研究成果集》、形成《研究报告》。11月份申请相关部门验收、结题,为做好成果推广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论文集》、《案例集》、《留守儿童转化数据统计分析册》等。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初稿,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各种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教育案例,留守儿童转化情况统计分析表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变化对比表。

(二)最终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较大转变,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论文集》、《案例集》、《留守儿童转化数据统计分析册》等。

九、本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顾 问:唐必信 张顺林(县教研室包片教研员)

组 长:贺习友

副组长:康积会

成 员:王兆全 康积燚 王方华 李政兵 杨其兵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贺习友

课题负责人:康积燚

课题研究人员:李政兵李谋珍汪和明温晓荣

康积科康积炜王方华杨其兵

3、课题档案管理:

资料收集:李政兵王方华杨其兵

整理归档:康积燚

材料上报:康积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同时也得到了县教研室包片教研员唐必信、张顺林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按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谢谢大家!

十五日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

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

童 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

了 11.9%。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2)家庭教育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这些儿童如何进行教育,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教育界的角度来讲,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日益增多,给流入地城市的基础教育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中小学校已经不堪重负,因此就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教育资源来说,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全部进入其父母的所在地城市读书是不太现实的。另外,由于农民工的个人、家庭原因,仍会有部分农民工子女坚守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关爱应该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主动联系,及时向其父母、监护人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达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2.建设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降低辍学风险、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更多适龄儿童在校寄宿,通过寄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护、照顾和关爱,让更多学生感到学校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3.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把留守儿童问题当作一项课题研究。

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予更多关爱.对留守儿童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逐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4.提高、强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及水平。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与监护人进行经常性直接交流。对监护人进行相关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帮助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使其懂得

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通过家校互动,在家庭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三、小结

目前,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比如建议政府建立专门的打工子弟学校,赋予孩子在父母身边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享受所在地学生就读的待遇。也有主张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让农民工子女能在地域上灵活人学,以受到更好的、更方便的教育。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良好愿望,将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实行集中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

第五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甘肃省渭源县麻家集小学侯海祥 【摘 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现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情感

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

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

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

纪校规等,这就为他们的教育学习制造了思想障碍,使得他们极易产

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人格方面。《教育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

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并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

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

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儿

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动因是家庭、学校、同伴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

等社会宣传媒体,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

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

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

感交流与理解。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

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

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

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有20%的农村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

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

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

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

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

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

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

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

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

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

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

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鸿沟更趋深阔。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把

“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

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

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儿童享受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

源。但是,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

门,因为许多学校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儿童。

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

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3.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

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

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

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

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4.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

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

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

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2009、11.[2]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4]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课题实验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宋海波 蔡小虎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呵护,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表现差的客观现实开展研究,我们......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努力。 1、社会方面: (1)强化政府行为。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31―01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大全五篇]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 陈 军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天。生活在缺少天空庇护下的孩子,他们是否孤单?是否习惯了久久在门前守候爸爸妈妈的归来?是否习惯了自......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初探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从而农村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弱点,引发了......

    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0

    目录 诚信声明 ...............................................................................................................................................2......